峰值电流控制优缺点
buck电路峰值电流控制
buck电路峰值电流控制
Buck电路是一种降压电路,可以将输入电压降低为较低的输出电压。
在Buck电路中,峰值电流控制是一种控制方法,通过调节开关管的导通时间,从而控制电路中的峰值电流大小。
峰值电流控制可以通过两种主要方式实现:电流模式控制和电压模式控制。
电流模式控制是通过测量和控制电感电流来实现的。
在电流模式控制中,通过对电感电流进行反馈,与参考电流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调整开关管的导通时间,以达到控制电路中的峰值电流大小的目的。
这种控制方法可以稳定地控制电路的输出电流。
电压模式控制是通过测量和控制输出电压来实现的。
在电压模式控制中,通过对输出电压进行反馈,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调整开关管的导通时间,以达到控制电路中的峰值电流大小的目的。
这种控制方法可以稳定地控制电路的输出电压。
无论是电流模式控制还是电压模式控制,峰值电流控制都可以实现Buck电路中峰值电流的精确控制,从而确保电路的工作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种CCM模式控制方式
1 各种直接电流控制策略1.1 峰值电流控制峰值电流控制的输入电流波形如图1所示,开关管在恒定的时钟周期导通,当输入电流上升到基准电流时,开关管关断。
采样电流来自开关电流或电感电流。
峰值电流控制的优点是实现容易,但其缺点较多:1)电流峰值和平均值之间存在误差,无法满足THD很小的要求;2)电流峰值对噪声敏感;3)占空比>0.5时系统产生次谐波振荡;4)需要在比较器输入端加斜坡补偿器。
故在PFC中,这种控制方法趋于被淘汰。
1.2 滞环电流控制滞环电流控制的输入电流波形如图2所示,开关导通时电感电流上升,上升到上限阈值时,滞环比较器输出低电平,开关管关断,电感电流下降;下降到下限阈值时,滞环比较器输出高电平,开关管导通,电感电流上升,如此周而复始地工作,其中取样电流来自电感电流。
滞环电流控制是一种简单的Bang-hang控制,它将电流控制与PW M调制合为一体。
结构简单,实现容易,且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和快速动态响应能力。
其缺点是开关频率不固定,滤波器设计困难。
目前,关于滞环电流控制改进方案的研究还很活跃,目的在于实现恒频控制。
将其他控制方法与滞环电流控制相结合是SPW M电流变换器电流控制策略的发展方向之一。
1.3 平均电流控制平均电流控制的输入电流波形如图3所示。
平均电流控制将电感电流信号与锯齿波信号相加。
当两信号之和超过基准电流时,开关管关断,当其和小于基准电流时,开关管导通。
取样电流来自实际输入电流而不是开关电流。
由于电流环有较高的增益带宽、跟踪误差小、瞬态特性较好。
THD(<5%)和EMI小、对噪声不敏感、开关频率固定、适用于大功率应用场合,是目前PFC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控制方式。
其缺点是参考电流与实际电流的误差随着占空比的变化而变化,能够引起低次电流谐波。
1.4 预测电流控制预测电流控制就是通过对输入、输出电压和输入电流的采样,根据实际电流和参考电流的误差,选择优化的电压矢量(脉冲宽度)作用于下一个周期,使实际电流在一个周期内跟踪卜参考电流,实现稳态无误差。
多相buck变换器峰值电流模控制的补偿
多相buck变换器峰值电流模控制的补偿摘要:一、引言二、多相buck 变换器的概述三、峰值电流控制及其在多相buck 变换器中的应用四、峰值电流控制的补偿方法五、补偿方法的优缺点分析六、结论正文:一、引言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中,多相buck 变换器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工业控制、通信设备等领域。
其主要优点在于能够实现高效率的电压调节,以及优秀的输出电压纹波特性。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负载变化、电源电压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多相buck 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峰值电流控制被引入到多相buck 变换器中。
本文将对多相buck 变换器峰值电流模控制的补偿方法进行探讨。
二、多相buck 变换器的概述多相buck变换器是一种DC/DC降压变换器,主要由多个开关管、电感、电容和二极管组成。
通过开关管的控制,实现对输入电压的有效降压,从而得到稳定的输出电压。
多相buck变换器具有电路结构简单、输出电压纹波小、效率高等优点。
三、峰值电流控制及其在多相buck 变换器中的应用峰值电流控制是一种基于电流的控制策略,通过控制开关管的导通时间,使得电流在每一个开关周期内达到峰值,从而实现对输出电压的调节。
在多相buck 变换器中,峰值电流控制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响应速度,同时降低输出电压的纹波。
四、峰值电流控制的补偿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多相buck 变换器存在电感、电容等元件,可能导致峰值电流控制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峰值电流控制进行补偿。
常见的补偿方法包括:1.增加电感滤波器:通过增加电感滤波器,可以减小输出电压的纹波,提高峰值电流控制的效果。
但是,增加电感滤波器会增加系统的成本和体积。
2.采用数字控制:通过数字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峰值电流控制的精确调节,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
但是,数字控制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可能会导致系统的响应速度降低。
3.使用补偿器:通过使用补偿器,可以在不改变系统结构的前提下,提高峰值电流控制的效果。
峰值电流控制技术的原理
峰值电流控制技术的原理峰值电流控制技术是一种用于调节电流的方法,通过控制电流的上升速率和峰值值,可以有效地保护电路和设备。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设备和电源系统中,如电机驱动器、电动汽车充电器等。
峰值电流控制技术的原理基于电流的稳定性和电路元件的特性。
电路中的电流是由电压施加在电阻、电感、电容等元件上产生的。
在一些情况下,电路中的电流可能会突然增加,导致电路或设备的损坏。
通过控制电流的上升速率和峰值值,峰值电流控制技术可以避免这种情况。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峰值电流控制技术通过控制电流上升速率来减小电路的电流冲击。
电流的上升速率是指电流变化的速度,过快的上升速率会导致电感元件中产生过高的感应电压,从而可能导致元件短路、损坏或电源过载。
通过限制电流的上升速率,可以减小电路的电流冲击,提高电路的稳定性。
常用的控制方法包括软启动、阻尼电路等,其原理是通过限制电压或电流的变化速率,减少电路中的电流冲击。
其次,峰值电流控制技术可以通过控制电流的峰值值来保护电路和设备。
峰值电流是电流的最大值,在电路元件或设备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控制峰值电流可以防止过载、过热和损坏。
通过合理设计电路的参数和选择合适的元件,可以控制电流的峰值值,达到保护电路和设备的目的。
例如,在电动汽车充电器中,可以通过控制充电电流的峰值值来避免设备的过载和损坏。
此外,峰值电流控制技术还可以优化电路的效率和性能。
由于电流的上升速率和峰值值受到限制,峰值电流控制技术可以减小电路中的能量损耗和功率损耗,提高电路的效率。
同时,通过减小电流的峰值值,可以改善电路的波形和稳定性,减小谐波和噪声干扰,提高电路的性能。
总之,峰值电流控制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电流调节方法,可以通过控制电流的上升速率和峰值值,保护电路和设备,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性能。
这一技术在电力电子设备和电源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对提高电路的效率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峰值电流控制技术将进一步完善和应用于更多的领域。
DC_DC变换器峰值电流控制与平均电流控制的分析与比较
式具有较高的增益带宽、跟踪误差小、动态特性 好、总谐波失真小、对噪声不敏感、适用于多种应 用场合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占松,蔡宣三.开关电源的原理与设计(修订 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Robert Mammano. Switching Power Supply Topology: Voltage Mode vs. Current Mode [J]. U- nitrode Corporation Design Note DN-62,1994. [3]杨汝.平均电流模式的控制电路设计[J]. 电力电 子技术,2002,36(4):66-69. [4]陈慧宁.带片上电流感应技术的电流模式升压 DC-DC 变换器的研究与设计[D].成都:电子科技大 学,2006. [5]王颢雄,王斌,周丹,黄凯雄,崔景秀.Boost 升压 变换器平均电流控制模式的仿真[J]. 三峡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2005,27(6):514-517.
关 键 词 :变换器;控制方式;峰值电流模式;平均电流模式
1 概述 DC-DC 变换器的控制方式分为电压模式和 电流模式两种,电流模式又分成峰值电流模式和 平均电流模式。电压型控制方式的基本原理是通 过误差放大器输出信号与锯齿波进行比较,产生 PWM 控制信号。电流型控制是指将误差放大器输 出信号与采样到的电感峰值电流进行比较,从而 对输出脉冲的占空比进行控制,使输出的电感峰 值电流跟随误差电压变化而变化。 2 峰值电流控制模式 在 DC-DC 变换器中,使用单一的电压反馈 控制环难以保证系统在受到扰动作用时,既有很 好的动态品质又不致造成系统失稳。为此,取输出 电压和电感电流两种反馈信号实现双环控制,这 就是电流控制模式。峰值电流控制 Boost 变换器 的原理如图 1 所示。 峰值电流控制作为电流型控制的一种实现 方式,采用双环控制。在双闭环控制系统中,分为 内环和外环,内环为电流反馈环,外环为电压反馈 环。 电压调节器和功率级组成了电压外环,电压 调节器由误差放大器和补偿网络组成,用于调节 输出电压。输出电压与参考电压 VREF 相比较,产生 一个误差信号,作为补偿网络的输入信号,补偿网 络的输出作为电流环的控制信号。电压外环控制 输出电压 Vo(t),电流内环控制电感电流 iL(t),电感 电流在电流内环中通过峰值电流调节器反馈,而 输出电压在电压外环中通过电压调节器反馈,电 压调节器通过改变控制量使输出电压与参考电压 相等,而电流调节器通过改变占空比使电感电流 与控制量相等。 对于峰值电流控制的 Boost 变换器说,当系 统工作在连续导电模式下,占空比 D 大于 50% 时,电流内环仍然存在着无条件的开环不稳定性, 这是峰值电流控制系统的缺点。图 2 是峰值电流 控制 Boost 变换器系统工作在连续导电模式下的 电感电流波形。加入斜坡补偿信号可以消除该不 稳定因素,如图 3 所示,在电压调节器输出 Ic 上 叠加一负斜率斜坡。 3 Boost 变换器平均电流控制设计 平均电流控制是在峰值电流控制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平均电流型控制是控制电感电流平 均值,因此对电流的控制更为精确,平均电流控制 Boost 变换器的原理如图 4 所示。 在图 4 中,UE2 为电感电流的控制编程电压 信号,US 代表有锯齿纹波分量的输出电感电流, 它们的差值经过放大器后,得到平均电流跟踪误 差信号 UE1,UE1 与三角波比较后,得到 PWM 脉冲
峰值电流控制原理
峰值电流控制原理
峰值电流控制原理是一种电力电子技术,通过控制电路中的元件,以实现对电流的准确控制。
峰值电流控制通常用于交流电源和直流-直流变换器中。
峰值电流控制的基本原理是使用电流传感器来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并将测量到的电流信号反馈给控制器。
控制器会根据测量到的电流信号和设定的目标电流值,计算出电流控制器所需的控制信号,并发送给相应的开关器件。
在交流电源中,峰值电流控制可以通过改变开关器件的导通角度或频率来实现。
在开关器件导通时,电流会迅速增加并达到峰值,然后在器件关断之前,控制器将控制信号发送给开关器件,使其立即关断。
通过这种方式,峰值电流可以被准确地控制在所需的范围内。
在直流-直流变换器中,峰值电流控制可以通过改变开关器件的占空比来实现。
通过调节开关器件的导通和关断时间比例,可以控制电流的峰值。
控制器根据测量到的电流信号和设定的目标电流值,计算出所需的占空比,并发送给开关器件。
峰值电流控制的优点是可以提供更精确的电流控制,并减小电路中的功率损耗。
它被广泛应用于高效能电源、直流马达和照明系统等领域。
峰值电流模式控制在移相全桥变换器中的应用
峰值电流模式控制在移相全桥变换器中的应用峰值电流模式控制(Peak Current Mode Control)是一种常见的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DC-DC变换器和AC-DC变换器中,包括移相全桥变换器。
本文将重点讨论峰值电流模式控制在移相全桥变换器中的应用。
移相全桥变换器是一种常用的高性能直流-交流转换器,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领域,常用于从直流电源到交流负载的电力转换。
移相全桥变换器的基本原理是使用四个功率开关构成一个H桥,通过对开关的控制来实现对输出电压的调节。
峰值电流模式控制是一种电流反馈控制技术,通过对输出电流的监测和反馈,实现对输出电压的稳定控制。
在移相全桥变换器中,峰值电流模式控制主要应用于输出电流的限制和电压调节。
首先,峰值电流模式控制可以通过调节开关的占空比来限制输出电流的最大值,确保电流在设定边界内运行。
对于高功率应用,限制输出电流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其次,峰值电流模式控制还可以用于输出电压的调节。
通过对输出电流的实时监测和反馈,控制器可以根据负载变化以及输入电压变化来调整开关的占空比,从而实现对输出电压的精确控制。
这种控制方式对于电流快速变化和负载变化范围广泛的应用非常有效。
峰值电流模式控制在移相全桥变换器中的应用还包括保护功能。
通过监测电流的波形和幅值,控制器可以检测到过流、过载和短路等故障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关闭开关,避免系统的损坏。
这种保护功能对于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此外,峰值电流模式控制还可以应用于电磁干扰(EMI)的抑制。
通过控制开关的频率和占空比,可以有效地降低系统中产生的高频噪声和电磁辐射,减少对周围电子设备的干扰。
这对于电力电子系统的实施和电磁兼容性非常重要。
总的来说,峰值电流模式控制在移相全桥变换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输出电流的监测和反馈,可以实现对输出电压的稳定控制、输出电流的限制、保护功能和EMI的抑制。
这些应用可以显著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性能,适用于各种高性能直流-交流转换器的应用场景。
电压、电流的反馈控制模式
电压、电流的反馈控制模式电压、电流的反馈控制模式现在的高频开关稳压电源主要有五种PWM反馈控制模式。
电源的输入电压、电流等信号在作为取样控制信号时,大多需经过处理。
针对不同的控制模式其处理方式也不同。
下面以由VDMOS开关器件构成的稳压正激型降压斩波器为例,叙述五种PWM反馈控制模式的进展过程、基本工作原理、电路原理暗示图、波形、特点及应用要`氪,以利于挑选应用及仿真建模讨论。
(1)电压反馈控制模式电压反馈控制模式是20世纪60年月后期高频开关稳压电源刚刚开头进展而采纳的一种控制办法。
该办法与一些须要的过电流庇护电路相结合,至今仍然在工业界被广泛应用。
如图1(a)所示为Buck 降压斩波器的电压模式控制原理图。
电压反馈控制模式惟独一个电压反馈闭环,且采纳的是脉冲宽度调制法,即将经电压误差放大器放大的慢变化的直流采样信号与恒定频率的三角波上斜坡信号相比较,经脉冲宽度调制得到一定宽度的脉冲控制信号,电路的各点波形如图1(a)所示。
逐个脉冲的限流庇护电路必需另外附加。
电压反馈控制模式的优点如下。
①PWM三角波幅值较大,脉冲宽度调整时具有较好的抗噪声裕量。
①占空比调整不受限制。
①对于多路输出电源而言,它们之间的交互调整特性较好。
①单一反馈电压闭环的设计、调试比较简单。
①对输出负载的变化有较好的响应调整。
电压反馈控制模式的缺点如下。
①对输入电压的变化动态响应较慢。
当输入电压骤然变小或负载阻抗骤然变小时,由于主电路中的输出电容C及电感L有较大的相移延时作用,输出电压的变小也延时滞后,而输出电压变小的信息还要经过电压误差放大器的补偿电路延时滞后,才干传至PWM比较器将脉宽展宽。
这两个延时滞后作用是动态响应慢的主要缘由。
①补偿网络设计原来就较为复杂,闭环增益随输入电压而变化的现象使其更为复杂。
①输出端的LC滤波器给控制环增强了双极点,在补偿设计误差放大器时,需要将主极点低频衰减,或者增强一个零点举行补偿。
①在控制磁芯饱和故障状态方面较为棘手和复杂。
峰值电流控制优缺点
开关电源峰值电流模式控制PWM的优缺点近年来电流模式控制面临着改善性能后的电压模式控制的挑战,因为这种改善性能的电压模式控制加有输入电压前馈功能,并有完善的多重电流保护等功能,在控制功能上已具备大部分电流模式控制的优点,而在实现上难度不大,技术较为成熟。
由输出电压VOUT 与基准信号VREF的差值经过运放(E/A)放大得到的误差电压信号VE 送至PWM比较器后,并不是象电压模式那样与振荡电路产生的固定三角波状电压斜波比较,而是与一个变化的其峰值代表输出电感电流峰值的三角状波形或梯形尖角状合成波形信号VΣ比较,然后得到PWM脉冲关断时刻。
因此(峰值)电流模式控制不是用电压误差信号直接控制PWM脉冲宽度,而是直接控制峰值输出侧的电感电流大小,然后间接地控制PWM脉冲宽度。
电流模式控制是一种固定时钟开启、峰值电流关断的控制方法。
因为峰值电感电流容易传感,而且在逻辑上与平均电感电流大小变化相一致。
但是,峰值电感电流的大小不能与平均电感电流大小一一对应,因为在占空比不同的情况下,相同的峰值电感电流的大小可以对应不同的平均电感电流大小。
而平均电感电流大小才是唯一决定输出电压大小的因素。
电感电流下斜波斜率的至少一半以上斜率加在实际检测电流的上斜波上,可以去除不同占空比对平均电感电流大小的扰动作用,使得所控制的峰值电感电流最后收敛于平均电感电流。
因而合成波形信号VΣ要有斜坡补偿信号与实际电感电流信号两部分合成构成。
当外加补偿斜坡信号的斜率增加到一定程度,峰值电流模式控制就会转化为电压模式控制。
因为若将斜坡补偿信号完全用振荡电路的三角波代替,就成为电压模式控制,只不过此时的电流信号可以认为是一种电流前馈信号。
当输出电流减小,峰值电流模式控制就从原理上趋向于变为电压模式控制。
当处于空载状态,输出电流为零并且斜坡补偿信号幅值比较大的话,峰值电流模式控制就实际上变为电压模式控制了。
峰值电流模式控制PWM是双闭环控制系统,电压外环控制电流内环。
开关电源PWM的五种反馈控制模式
一、引言PWM开关稳压或稳流电源基本工作原理就是在输入电压变化、内部参数变化、外接负载变化的情况下,控制电路通过被控制信号与基准信号的差值进行闭环反馈,调节主电路开关器件的导通脉冲宽度,使得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或电流等被控制信号稳定。
PWM的开关频率一般为恒定,控制取样信号有:输出电压、输入电压、输出电流、输出电感电压、开关器件峰值电流。
由这些信号可以构成单环、双环或多环反馈系统,实现稳压、稳流及恒定功率的目的,同时可以实现一些附带的过流保护、抗偏磁、均流等功能。
对于定频调宽的PWM闭环反馈控制系统,主要有五种PWM反馈控制模式。
下面以VDMOS开关器件构成的稳压正激型降压斩波器为例说明五种PWM反馈控制模式的发展过程、基本工作原理、详细电路原理示意图、波形、特点及应用要点,以利于选择应用及仿真建模研究。
二、开关电源PWM的五种反馈控制模式1. 电压模式控制PWM (VOLTAGE-MODE CONTROL PWM):如图1所示为BUCK降压斩波器的电压模式控制PWM反馈系统原理图。
电压模式控制PWM是六十年代后期开关稳压电源刚刚开始发展起就采用的第一种控制方法。
该方法与一些必要的过电流保护电路相结合,至今仍然在工业界很好地被广泛应用。
电压模式控制只有一个电压反馈闭环,采用脉冲宽度调制法,即将电压误差放大器采样放大的慢变化的直流信号与恒定频率的三角波上斜波相比较,通过脉冲宽度调制原理,得到当时的脉冲宽度,见图1A中波形所示。
逐个脉冲的限流保护电路必须另外附加。
主要缺点是暂态响应慢。
当输入电压突然变小或负载阻抗突然变小时,因为有较大的输出电容C及电感L相移延时作用,输出电压的变小也延时滞后,输出电压变小的信息还要经过电压误差放大器的补偿电路延时滞后,才能传至PWM比较器将脉宽展宽。
这两个延时滞后作用是暂态响应慢的主要原因。
图1A电压误差运算放大器(E/A)的作用有三:①将输出电压与给定电压的差值进行放大及反馈,保证稳态时的稳压精度。
ic的峰值电流
ic的峰值电流IC的峰值电流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是指将大量的电子元件,如晶体管、电容器和电阻器等,集成在一块小型的半导体材料上的电子元件。
IC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等,而IC的峰值电流是IC设计和应用中一个重要的参数。
峰值电流是指IC在正常工作时,电流波形中的最大值。
在IC的设计和应用过程中,峰值电流的考虑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正常工作时的峰值电流决定了IC的功耗。
功耗是IC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功耗的增加会导致IC发热,进而影响IC的可靠性和寿命。
因此,在IC设计中需要合理控制峰值电流,以降低功耗,提高IC的性能。
峰值电流还与IC的供电电压有很大的关系。
一般来说,IC的峰值电流会随着供电电压的增加而增加,这是因为供电电压的增加会导致IC内部晶体管的开启电压降低,从而增加电流的流动。
然而,当峰值电流过大时,可能会导致IC内部的电压降低,从而影响IC的正常工作。
因此,在IC设计和应用中,需要合理选择供电电压,以保证IC的稳定工作。
峰值电流还与IC的工作频率有关。
一般来说,IC的工作频率越高,峰值电流也会越大。
这是因为高频率的工作会导致电流的快速变化,从而增加峰值电流。
然而,当峰值电流过大时,可能会引起电磁干扰和电压波动等问题,影响IC的性能。
因此,在高频率应用中,需要合理控制峰值电流,以保证IC的稳定工作。
IC的峰值电流还与工作环境温度有关。
一般来说,温度升高会导致电子元件的导电能力减弱,从而导致峰值电流减小。
因此,在高温环境下,IC的峰值电流可能会比低温环境下小。
然而,当温度过高时,可能会导致IC内部的电子元件损坏,从而影响IC的正常工作。
因此,在IC设计和应用中,需要合理控制峰值电流,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
IC的峰值电流是IC设计和应用中一个重要的参数。
合理控制峰值电流可以降低功耗,提高IC的性能;合理选择供电电压可以保证IC的稳定工作;合理控制工作频率可以避免电磁干扰和电压波动;合理考虑工作环境温度可以提高IC的可靠性。
峰值电流模式控制ic
峰值电流模式控制ic峰值电流模式控制IC(Peak Current Mode Control IC)是一种常用于开关电源控制的集成电路。
它能够根据负载需求自动调整开关管的工作状态,以提供稳定的输出电压。
本文将介绍峰值电流模式控制IC的工作原理、优势以及应用领域。
一、工作原理峰值电流模式控制IC采用了一种反馈控制的策略,即通过测量输出电流的峰值来调节开关管的工作状态。
其基本原理如下:1.1 参考电压生成峰值电流模式控制IC内部通常会集成一个参考电压电路,它会生成一个稳定的参考电压作为基准。
这个参考电压一般是固定的,用于与输出电流进行比较。
1.2 输出电流检测峰值电流模式控制IC会通过一个电流传感器或电阻来检测输出电流的大小。
输出电流的峰值与开关管的导通时间和输出电压有关。
1.3 比较与控制将参考电压与输出电流的峰值进行比较,可以确定开关管的工作状态。
当输出电流达到峰值时,控制IC会发出一个关断信号,使开关管停止导通;当输出电流低于峰值时,控制IC会发出一个启动信号,使开关管重新导通。
1.4 脉宽调制控制IC会根据输出电流的峰值调整开关管的导通时间,从而控制输出电压的稳定性。
当输出电流较大时,导通时间会相应增加;当输出电流较小时,导通时间会相应减少。
二、优势峰值电流模式控制IC相比于其他控制方式具有以下优势:2.1 快速响应能力峰值电流模式控制IC能够实时监测输出电流的峰值,并根据需求调节开关管的工作状态,从而能够快速响应负载变化。
这种快速响应能力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
2.2 抗干扰能力强峰值电流模式控制IC采用了电流反馈控制策略,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它能够自动调整开关管的工作状态,使输出电压稳定在设定值附近,从而减小外部环境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2.3 系统可靠性高峰值电流模式控制IC具有过流保护和过压保护等功能,能够有效保护开关管和负载器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应用领域峰值电流模式控制IC广泛应用于各种开关电源系统中,包括电视机、电脑、通信设备、工业控制等领域。
如何对dc_dc开关电源峰值电流模式进行分析?
电源联盟•来源:互联网•作者:佚名• 2017年11月18日 07:04 • 4001次阅读DC-DC开关电源因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性能稳定等优点在电子、电器设备,家电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DC-DC开关电源采用功率半导体作为开关,通过控制开关的占空比调整输出电压。
其控制电路拓扑分为电流模式和电压模式,电流模式控制因动态反应快、补偿电路简化、增益带宽大、输出电感小和易于均流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电流模式控制又分为峰值电流控制和平均电流控制,峰值电流的优点为:1)暂态闭环响应比较快,对输入电压的变化和输出负载的变化瞬态响应也比较快;2)控制环易于设计;3)具有简单自动的磁平衡功能;4)具有瞬时峰值电流限流功能等。
但是峰值电感电流可能会引起系统出现次谐波振荡,许多文献虽对此进行一定的介绍,但都没有对次谐波振荡进行系统研究,特别是其产生原因和具体的电路实现,本文将对次谐波振荡进行系统研究。
1 次谐波振荡产生原因以PWM调制峰值电流模式开关电源为例(如图1所示,并给出了下斜坡补偿结构),对次谐波振荡产生的原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对于电流内环控制模式,图2给出了当系统占空比大于50%且电感电流发生微小阶跃△厶时的电感电流变化情况,其中实线为系统正常工作时的电感电流波形,虚线为电感电流实际工作波形。
可以看出:1)后一个时钟周期的电感电流误差比前一个周期的电感电流误差大,即电感电流误差信号振荡发散,系统不稳定;2)振荡周期为开关周期的2倍,即振荡频率为开关频率的1/2,这就是次谐波振荡名称的由来。
图3给出了当系统占空比大于50%且占空比发生微小阶跃AD时电感电流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系统同样会出现次谐波振荡。
而当系统占空比小于50%时,虽然电感电流或占空比的扰动同样会引起电感电流误差信号发生振荡,但这种振荡属于衰减振荡。
系统是稳定的。
前面定性分析了次谐波振荡产生的原因,现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电压模式与电流模式的控制原理与优缺点
1、请分别说明电流模式和电压模式的控制原理,比较电流模式和电压模式的优缺点。
What: 1. 电流模式控制 Current mode control是指不但包含电压反馈, 而且包含(输入 / 输出)电感电流反馈的的控制模式. 书中讲的是峰值电流模式Peak Current mode.如果最终控制的是输出电感电流的话Peak Current mode是很有效的,但在控制输入电感电流时就牺牲了一些优点. 广义的电流模式还包括平均电流模式(Average currentmode), 平均电流模式克服了峰值电流模式缺点.2.电压模式只有电压反馈, 控制结构上只有电压反馈环.Why: 引入电流模式的原因是因为电流模式有单纯电压控制模式不可比拟的优点,包括:1. 对输入电压变化响应快2. 消除了磁通不平衡3. 控制器容易设计4. 输出瞬态响应好电流模式得缺点, 准确得说应该是峰值电流模式的缺点:a. 输入电压或输出电流变化都可能引起输出电压振荡 , 需要slopecompensation.b. 抗干扰能力比较差c. Peak to Average error 电流峰值和平均值有误差How:图1 常见电压模式控制器结构其中Vfb 为电压反馈信号, Vref为参考信号, Vsw是三角波, A1是运放, A2是比较器可以看到电压控制器比较复杂1. 输入电压变大, 上升斜率变大, 脉变相应变小,有输入电压前馈的效果.2. 一个周期正负两个脉冲, 电压控制器输出不会瞬变, 所以两边管子的电流最大值是一样的,保证?B+=?B-, 防止imblance, 即便开始出现imblance, 一边电流变大,最低点越来越接近电压环控制器输出,所以脉宽变窄, 抑制变压器进一步饱和.3. 反馈控制设计变得容易, 这是因为, 引入电流环, 对于电压环来说对象特性发生了变化,电流模式的模型比较复杂, 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但可以以push-pull电路为例做定性分析来说明这种变化的存在: 没有电流反馈时,电压控制器输出到输出滤波器的输入电压的传递函数是一个比例系数K, 电压控制器的控制对象就是一个LC滤波器(增益为K),输出受电感影响,设计电压环控制器的设计就比较复杂, 电流模式下,若电压控制器输出是按照正弦变化,则输出滤波器的输入平均电流是按照正弦变化, 也就是说, 电压控制器输出到输出滤波器输入平均电流的传递函数是一个比例系数, 因此,对于LC滤波以及负载而言, 前面的电路相当与一个电流源, 所以输出电压是输出电流和电容与负载并联阻抗之积, 电感的作用被消除,这样电压控制器就很好设计得多.值得提醒的是,以上定性分析是针对BUCK型的电路而言,但BOOST型的电路是不成立的, BOOST型的电路加入(输入)电感电流反馈后,电流环的模型就变得非常复杂.4. 由3可见, 电流模式输出响应会比单纯电压模式好图2 峰值电流模式控制器Ifb,Vfb分别为电流,电压反馈信号Vref是电压参考信号A1,A4为运放, A2为比较器可见电压控制器,和电流控制器结构都比较简单。
PFC的CCM控制策略
PFC的CCM控制策略PFC的控制策略按照输入电感电流是否连续,分为电流断续模式(DCM)和电流连续模式(CCM),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临界DCM(BCM)。
有的电路还根据负载功率的大小,使得变换器在DCM和CCM之间转换,称为混连模式(Mixed Conduclion Mode一一MCM)。
而CCM根据是否直接选取瞬态电感电流作为反馈量,又可分为直接电流控制和间接电流控制。
直接电流控制检测整流器的输入电流作为反馈和被控量,具有系统动态响应快、限流容易、电流控制精度高等优点。
本文总结了PFC技术的直接电流控制策略,对比分析了几种典型控制策略的优缺点,指出了这些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直接电流控制有峰值电流控制、滞环电流控制、平均电流控制,预测电流控制、无差拍控制、单周控制、状态反馈控制、滑模变结构控制、模糊控制等方式。
1 各种直接电流控制策略1.1 峰值电流控制峰值电流控制的输入电流波形如图1所示,开关管在恒定的时钟周期导通,当输入电流上升到基准电流时,开关管关断。
采样电流来自开关电流或电感电流。
峰值电流控制的优点是实现容易,但其缺点较多:1)电流峰值和平均值之间存在误差,无法满足THD很小的要求;2)电流峰值对噪声敏感;3)占空比0.5时系统产生次谐波振荡;4)需要在比较器输入端加斜坡补偿器。
故在PFC中,这种控制方法趋于被淘汰。
1.2 滞环电流控制滞环电流控制的输入电流波形如图2所示,开关导通时电感电流上升,上升到上限阈值时,滞环比较器输出低电平,开关管关断,电感电流下降;下降到下限阈值时,滞环比较器输出高电平,开关管导通,电感电流上升,如此周而复始地工作,其中取样电流来自电感电流。
滞环电流控制是一种简单的Bang-hang控制,它将电流控制与PWM调制合为一体。
结构简。
DC-DC变换器峰值电流控制与平均电流控制的分析与比较
【 杨汝 . 均 电流模 式的控 制 电路 设 计 .电 力电 3 1 平
子技 术 ,023 ( )6 —9 20 ,64 :6 6.
『 陈慧宁. 4 1 带片上电流感应技术的电流模式升压 D — C变换器的研 究与设计f] CD D. 成都: 电子科技大 学,0 6 20 . 『 王颢雄, 5 ] 王斌 , 周丹, 黄凯雄 , 崔景秀.os升压 Bot 变换 器 平均 电流控 制 模 式的 仿 真叽.三峡 大学 学 报( 自然科学版)20 ,7 6 :1— 1. ,05 2 ( )54 57 黑龙江工程学院科 学 究项 目, 目编号: 研 项
广泛 采 用。 关键 词 : 变换 器 ; 制方 式 ; 值 电流模 式 ; 均 电流模 式 控 峰 平
1概述 D — C变换 器 的控 制 方式 分 为 电压 模 式 和 CD 电流模式两种 ,电流模式又分成峰值 电流模式和 平均电流模式。电压型控制方式的基本原理是通 过误差放大器输出信号与锯齿波进行 比较 ,产生 P M控制信号。 W 电流型控制是指将误差放大器输 出信号与采样到的电感峰值电流进行 比较 ,从而 对输出脉冲的占空比进行控制,使输出的电感峰 值 电流 跟 随误差 电压 变化 而变 化 。 2峰值电流控制模式 在 D — C变换器中,使用单一的电压反馈 CD 控制环难以保证系统在受到扰动作用时,既有很 好的动态品质又不致造成系统失稳 。 为此, 取输出 电压和电感电流两种反馈信号实现双环控制 , 这 就是电流控制模式。峰值电流控制 B ot os变换器 的原理 如 图 1 所示 。 峰值 电流 控 制 作 为 电流 型控 制 的一 种 实 现 方式, 采用双环控制 。在双闭环控制系统 中, 分为 内环和 外环 , 内环为 电 流反馈 环 , 环 为 电压反 馈 外
逐周期峰值电流保护在电网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及效果分析
逐周期峰值电流保护在电网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及效果分析随着电网供电负载的增加和电力设备的多样化,电网安全问题越来越引人注目。
而逐周期峰值电流保护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力设备保护和电网安全管理中,其作用和效果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逐周期峰值电流保护的原理、应用场景和实际效果入手,对其在电网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和效果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
一、逐周期峰值电流保护的原理逐周期峰值电流保护是一种电气保护技术,其原理是在电力设备的电路中注入一个监控电流,一旦监控电流的峰值超过了设定的阈值,逐周期峰值电流保护系统将对电路进行断开保护。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监控电流来判断电路是否出现故障,从而实现对电力设备的保护。
逐周期峰值电流保护系统可以应用于开关设备、变压器、母线等多种电力设备中,可以精确地检测出电力设备的短路、过载和接地等故障。
二、逐周期峰值电流保护的应用场景逐周期峰值电流保护技术作为一种常见的电气保护技术,在电网安全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应用于电力设备的开停控制、应急保护和操作保护等方面,在电网安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具体应用场景包括:1. 电力设备的开停控制:逐周期峰值电流保护可以监控电力设备的电气参数,当设备出现过载或短路等故障时,能够及时发出信号,控制电力设备的开关状态,从而保证电网的运行安全稳定。
2. 应急保护:逐周期峰值电流保护也可以用于电力设备的应急保护,比如在电力设备发生电弧故障时,逐周期峰值电流保护可以快速检测到电弧的存在,并防止电弧持续扩散,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3. 操作保护:逐周期峰值电流保护可以监控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判断故障并采取保护措施,避免电力设备的损坏和电网的故障扩大。
三、逐周期峰值电流保护在电网安全管理中的作用逐周期峰值电流保护技术在电网安全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电网的安全稳定性:逐周期峰值电流保护技术可以在电力设备出现故障时及时检测到并采取措施,从而避免故障的继续扩大,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电感的峰峰值纹波电流
电感的峰峰值纹波电流电感是电工中常见的元件之一,它具有储存电能的特性。
在电路中,电感常常用来平滑电流或者滤波,起到稳定电路工作的作用。
然而,电感并非完美的元件,它会引入一定的纹波电流。
峰峰值纹波电流是衡量电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表示电感输出电流的最大偏离值。
一般情况下,我们希望电感输出的电流尽可能平稳,纹波电流尽可能小。
因为纹波电流过大会导致电路工作不稳定,甚至影响到其他元件的正常工作。
纹波电流的大小与电路中的负载有关。
当负载电流变化较大时,纹波电流也会相应增大。
因此,在设计电路时,需要合理选择电感的参数,以使纹波电流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电感本身的特性也会影响纹波电流的大小。
电感的电感值越大,纹波电流越小。
因此,在设计电路时,可以通过增大电感的电感值来减小纹波电流。
除了电感的电感值外,电路中的其他元件也会影响纹波电流的大小。
例如,电容可以起到滤波的作用,可以减小纹波电流。
当电容的容值增大时,纹波电流也会相应减小。
为了更好地控制纹波电流,工程师们常常会采取一些措施。
例如,在电路中加入滤波电路,通过电感和电容的组合来减小纹波电流。
此外,还可以采用多级滤波的方式,通过级联多个滤波电路来进一步减小纹波电流。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电感和滤波电路。
对于一些对纹波电流要求较高的场景,可以选择电感值较大、滤波效果较好的电感元件。
而对于一些对纹波电流要求不那么严格的场景,可以选择电感值较小的元件,以降低成本和体积。
电感的峰峰值纹波电流是衡量电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合理选择电感参数和采取适当的滤波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纹波电流的大小,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需求来选择合适的电感和滤波电路,以实现电路的优化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关电源峰值电流模式控制PWM的优缺点
近年来电流模式控制面临着改善性能后的电压模式控制的挑战,因为这种改善性能的电压模式控制加有输入电压前馈功能,并有完善的多重电流保护等功能,在控制功能上已具备大部分电流模式控制的优点,而在实现上难度不大,技术较为成熟。
由输出电压VOUT 与基准信号VREF的差值经过运放(E/A)放大得到的误差电压信号 VE 送至PWM比较器后,并不是象电压模式那样与振荡电路产生的固定三角波状电压斜波比较,而是与一个变化的其峰值代表输出电感电流峰值的三角状波形或梯形尖角状合成波形信号
VΣ比较,然后得到PWM脉冲关断时刻。
因此(峰值)电流模式控制不是用电压误差信号直接控制PWM脉冲宽度,而是直接控制峰值输出侧的电感电流大小,然后间接地控制PWM脉冲宽度。
电流模式控制是一种固定时钟开启、峰值电流关断的控制方法。
因为峰值电感电流容易传感,而且在逻辑上与平均电感电流大小变化相一致。
但是,峰值电感电流的大小不能与平均电感电流大小一一对应,因为在占空比不同的情况下,相同的峰值电感电流的大小可以对应不同的平均电感电流大小。
而平均电感电流大小才是唯一决定输出电压大小的因素。
电感电流下斜波斜率的至少一半以上斜率加在实际检测电流的上斜波上,可以去除不同占空比对平均电感电流大小的扰动作用,使得所控制的峰值电感电流最后收敛于平均电感电流。
因而合成波形信号VΣ要有斜坡补偿信号与实际电感电流信号两部分合成构成。
当外加补偿斜坡信号的斜率增加到一定程度,峰值电流模式控制就会转化为电压模式控制。
因为若将斜坡补偿信号完全用振荡电路的三角波代替,就成为电压模式控制,只不过此时的电流信号可以认为是一种电流前馈信号。
当输出电流减小,峰值电流模式控制就从原理上趋向于变为电压模式控制。
当处于空载状态,输出电流为零并且斜坡补偿信号幅值比较大的话,峰值电流模式控制就实际上变为电压模式控制了。
峰值电流模式控制PWM是双闭环控制系统,电压外环控制电流内环。
电流内环是瞬时快速的,是按照逐个脉冲工作的。
功率级是由电流内环控制的电流源,而电压外环控制此功率级电流源。
在该双环控制中,电流内环只负责输出电感的动态变化,因而电压外环仅需控制输出电容,不必控制LC 储能电路。
峰值电流模式控制PWM具有比起电压模式控制大得多的带宽。
以下是开关电源峰值电流模式控制PWM的优缺点:
峰值电流模式控制PWM的优点是:
①暂态闭环响应较快,对输入电压的变化和输出负载的变化的瞬态响应均快;
②控制环易于设计;
③输入电压的调整可与电压模式控制的输入电压前馈技术相妣美;
④简单自动的磁通平衡功能;
⑤瞬时峰值电流限流功能,内在固有的逐个脉冲限流功能;
⑥自动均流并联功能。
峰值电流模式控制PWM的缺点是:
①占空比大于50%的开环不稳定性,存在难以校正的峰值电流与平均电流的误差。
②闭环响应不如平均电流模式控制理想。
③容易发生次谐波振荡,即使占空比小于50%,也有发生高频次谐波振荡的可能性。
因而需要斜坡补偿。
④对噪声敏感,抗噪声性差。
因为电感处于连续储能电流状态,与控制电压编程决定的电流电平相比较,开关器件的电流信号的上斜波通常较小,电流信号上的较小的噪声就很容易使得开关器件改变关断时刻,使系统进入次谐波振荡。
⑤电路拓扑受限制。
⑥对多路输出电源的交互调节性能不好。
峰值电流模式控制PWM最主要的应用障碍是容易振荡及抗噪声性差。
振荡可以来源于:器件开启时的反向恢复引起的电流尖刺,噪声干扰,斜波补偿瞬态幅值不足等。
峰值电流模式控制的开关电源容易在开机启动及电压或负载突然较大变化时发生振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