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重》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有多重》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有多重》教案教学设计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有多重》教案教学设计设计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对常用的质量单位也有初步的了解,但是由于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具体、直观,且大部分学生对质量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千克与克的质量观念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基于上述情况,本设计关注了下面几点:1.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
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学具,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在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活动中,获得有关千克的丰富体验,从而牢固地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注重对实践过程的指导和实践结果的总结。
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注意实时调控和指导,使学生的实践更有层次,目的性更强;在每项操作之后都帮助学生得出相应的结论,有效地促进了知识的生成。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天平盘秤学生准备盐牛奶黄豆回形针花生米军棋2分硬币苹果鸡蛋等教学过程学生观察盘秤上的圆盘,知道一个大格表示1千克。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
2.动手实践,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1)称一称。
以小组为单位,称一称两袋盐的质量,知道两袋盐的质量是1千克。
(2)掂一掂。
请每个小组的成员轮流把两袋盐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
(3)估一估。
用手掂一掂苹果,估计一下大约几个苹果的质量是1千克,然后用秤来称一称,验证自己的估计。
(4)找一找。
找一找周围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
预设生1:2瓶矿泉水大约是1千克。
生2:1大袋洗衣粉大约是1千克。
生3:10本数学书大约是1千克。
(5)体会几千克有多重。
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任意称出几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掂一掂。
(苹果、洗衣液、白菜等课前准备好的物品) (6)抱一抱。
汇报自己的体重,互相抱一抱,感受几十千克(或几十几千克)的质量。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环节,学生依次体会到了1千克、几千克、几十千克(或几十几千克)的质量,给了学生直观的感受和体验,对于帮助学生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大有益处。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41《有多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41《有多重》教学设计《有多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轻重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
为了使学生获得克、千克的明确观念,要充分利用直观,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活动,使较抽象的质量单位能被学生具体地感知。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知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重难点: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
课前准备:了解生活中的各种秤及用途。
提问:(1)图中淘气和小鸟分别在做什么?(2)他们分别有多重?(3)谁的体重更重一些?(4)你是怎样知道的?小结:淘气的体重是用“千克”作单位,小鸟的体重是用“克”作单位。
这两个单位表示的质量是不同的,一个重一个轻。
2.认识秤,学会看上面的读数。
(1)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标示的净重可以知道物品的质量,但是很多物品没有包装。
例如:学生的体重、桌上摆的鸡蛋、苹果等物品,要想知道它们的重量该怎么办?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什么地方见过?(2)出示实物秤(托盘秤),提问:你知道圆盘上的刻度和数表示的意思吗?如果指针指向1,表示托盘上的物品有多重?(3)教师或学生介绍:“生活中常用‘千克’和‘克’表示物体的质量”,引出下面对这两个单位的认识。
生:淘气的体重是30千克,小鸟的重量是50克,淘气比小鸟重。
生:人比小鸟重多了。
学生可能在生活中或者通过看图,见到过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健康秤等。
课前充分准备,保障活动质量。
(1)学具准备充足。
(2)合理划分活动小组。
(3)制作活动记录表。
(4)明确活动内容和要求。
本节课操作活动多,教师要及时了解活动的进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活动时间及范围,提高活动效率,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参与,都能在活动过程中有所收获。
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4.1《有多重》(说课稿)
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4.1《有多重》(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四节的课程内容,全章共分为六节。
这一章的中心话题是“第二十以内的数”。
本节课的主题是“有多重”,是在巩固和拓展“组成数”的基础上,教学重点是分析有关“有重”的数的特点及组成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有多重”的概念。
•掌握“有多重”的数的组成方法。
•能正确分解出“有多重”的数字。
•能通过贴积木的方式进行实物操作。
2.能力目标•能正确表达“有多重”的概念和组成方法。
•能够解决分解数字的问题,培养计算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孩子们的数学兴趣和热爱,促进他们探究数学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有多重”的概念和组成方法。
•能正确分解出“有多重”的数字。
2.教学难点•通过实物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四、教学过程1.引入•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过的内容,通过粘贴符号将数字分解成十位数和个位数的形式,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理解概念•通过图片和数字的举例,引导学生理解“有多重”的概念。
比如:6=3+3;7=4+3。
3.掌握方法•在实物教学中,将积木等拼装积木的材料要素组合起来,然后不断地增减数量。
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有多重”的组成方法。
4.巩固练习•让学生结合实物操作,自己举出一些带有“有多重”性质的数字,进行分解和组合的练习。
然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并互相评估。
5.家庭作业•布置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笔记,并且练习巩固本课所学习的知识点。
五、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在课堂结束时,让学生自评本节课的掌握程度,发言表达本次学习到的内容和收获。
2.教师评价•展示学生们的实物积木组合作品,评价学生们在课堂中的表现,再次强调掌握知识点的重要性。
六、教学反思在课程中,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的方法学习知识,成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有多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多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建立1千克、1克的概念。
2.估算一些物品的重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1.师:同学们,上节课有两个同学表现得非常好,老师要和他们热烈拥抱。
老师抱一个特别瘦的学生一下就抱起来了,而抱一个胖的学生怎么抱也抱不起来。
师:通过刚才老师抱这两个学生你有什么发现?师:真的吗?(让一个学生再来抱抱试试)2.师让学生从桌上任拿2个物品掂一掂,说一说谁比较轻,谁比较重。
(二)探索新知1.汇报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师:刚才我们通过抱一抱和掂一掂都可以大体比较出两个物品的轻重,那么要知道物品到底有多重,该怎么办?(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
用秤来称。
)师:这两个方法都不错!如果物品的包装上标有质量,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些物品的质量。
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到商店任选5件自己喜欢吃的食品调查它们的净含量,谁来汇报一下?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非常好!同学们刚才说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用来表示物品的质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2.认识秤。
师: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质量,但是很多物品没有包装。
比如:刚才两个同学的体重、桌上摆的鸡蛋、苹果等物品,要想知道它们的质量该怎么办?(用秤来称。
)师:对,要想知道物品的准确质量可以用秤来称,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什么地方见过?生汇报: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健康秤等等。
用课件介绍各种秤的简单使用。
台秤:把物品放入盘内,指针会告诉我们物品的质量。
电子秤:把物品放入盘内,会自动显示物品的质量。
弹簧秤:把物品挂在钩子上,就可以读出物品的质量。
三年级数学下册《有多重》教案、教学设计
2.利用教具、学具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3.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提高思维品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将生活中的实例融入课堂,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重量单位。
(2)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重量概念。
(3)采用任务驱动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பைடு நூலகம்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选择题:下列哪个物体的重量最接近1千克?
(3)解答题: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换算关系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表扬。
3.教师强调重量单位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选做作业:
(1)与家长一起设计一个关于重量单位换算的小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加深对换算关系的理解。
(2)尝试用图形或表格的形式,总结“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拓展作业:
(1)调查超市或菜市场的物品重量标签,记录下不同物品的重量单位,并与同学分享你的调查结果。
(2)思考并尝试解决以下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会用到重量单位?如何用“克”和“千克”表示它们?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第一课时 有多重-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有多重-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重”的概念。
2.能够分辨物品的轻重。
3.能够用不同方法比较物品的重量。
教学重点1.确立“重”的概念。
2.让学生能够分辨物品轻重。
教学难点1.用不同方法比较物品的重量。
教学过程1. 热身1.安排数个学生举起不同重量的物品,让全班同学猜猜每个物品的大概重量,并为答对者奖励小红花。
2.老师与学生合作完成下列对话:–老师:今天我们要讲什么内容?–学生:讲重量。
–老师:对,那么什么是“重”呢?–学生:重就是重量大。
–老师:不完全正确。
我们一起来找找其他同学,看看他们怎么解释“重”的概念。
2. 学习1.将学生组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些重量相近的物品,让学生自由比较物品的重量,并记录下来。
2.找两名学生,让他们提供两个物品,让全班同学投票选择哪个重,并解释原因。
3.让学生通过天平、称重器等工具测量物品的重量,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4.引导学生思考其他比较物品重量的方法,如推、拉、举等方法。
5.进行学生个人练习,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不同方法比较不同物品的重量。
3. 归纳1.与学生一起总结不同比较物品重量的方法,如用天平、称重器、用手比较、用眼睛比较等方法。
2.鼓励学生以不同方法比较自己周围的物品,加深对重量概念的理解。
4. 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
2.老师提问,学生回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正确回答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
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找到你周围一些物品,利用本节课学的方法测量它们的重量,并把结果写在笔记本上。
课堂延伸1.与家长一起比较家中不同物品的重量,通过实验让孩子了解什么决定物体的重量。
2.学生可以使用收集来的物品比较他们的重量,尝试分类,并总结相关知识。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有多重-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有多重-北师大版课程背景数学是现代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本节课程是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中的第一节,主要以“有多重”为主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有多重”的概念和特点,并通过“有多重”相关的实际应用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掌握“有多重”的概念和特点;2.能够在实际应用问题中运用“有多重”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3.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互相交流和协作,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有多重”的概念;2.能够在实际应用问题中灵活运用“有多重”的思想;3.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协作。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有多重”的概念;2.如何在实际应用问题中灵活运用“有多重”的思想;3.如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2.小组探究式教学;3.讨论式教学;4.实际应用案例演示。
教学内容知识点:1. 什么是“有多重”?“有多重”,指的是一个数字出现了几次,这个次数称为这个数字的重数。
2. 如何计算一个数字的重数?计算一个数字的重数,就需要数数字的出现次数。
例如:“362324”,数字“3”的重数为2,“6”、“2”、“4”的重数均为1。
3. 什么是“最多有几重”?“最多有几重”,指的是一组数字中出现最多的数字的重数。
4. 如何计算一组数字中“最多有几重”?计算一组数字的“最多有几重”,需要先数出每个数字的重数,然后找出其中最大的重数,即为“最多有几重”。
实际应用:1. 根据截止目前的考试成绩,本班各科目的成绩分别为:语文88、92、85、95、94;数学85、82、93、90、88;英语92、94、87、86、90。
请问本班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科目,“最多有几重”?解: - 语文:“最多有几重”为1,因为每个数字的重数均为1; - 数学:“最多有几重”为1,因为每个数字的重数均为1; - 英语:“最多有几重”为1,因为每个数字的重数均为1。
《有多重》教学设计
《有多重》教学设计《有多重》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轻重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
为了使学生获得克、千克的明确观念,要充分利用直观,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活动,使较抽象的质量单位能被学生具体地感知。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知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重、难点: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1、了解生活中的各种秤及用途。
2、每组准备一个台秤(或一个弹簧秤)两个熟鸡蛋、两袋盐、1小袋水果、几枚硬币教师准备1袋棉花和1袋铁钉(大约都是1千克左右)并为每组学生准备一个天平。
教学手段: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感知体验多媒体课件学校及学生的状况分析:我校是一所具有现代化规模的省级师范校,学校的各个班级都配有电脑、投影仪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学生很容易从网上了解一些必要的信息,而且学校地处市场、超市和药店等公共场所较近。
学生经常跟家长一起买东西能看见不同类型的秤(如:台秤、电子秤),所以容易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也容易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但平时人们经常交流的语言还是几斤、几两,因此学生对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很陌生,另外,班级学额(60人左右)较大,分组时各组人数要达到8—10人,这可能对教学造成一些障碍。
因此,教师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造有利的条件让学生多进行实际操作,使较抽象的质量单位能被学生具体地感知。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1、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学校准备在下周三进行一次拔河比赛,咱们班应该选那些同学参加呢?(生纷纷指出学生的名字。
)师:(指着班上最瘦小的一名学生)为什么不选他?2、实践体验。
活动课“有多重”教学设计
活动课“有多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18-20页。
活动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物体质量单位的认识,掌握估计物体质量的方法。
2.经历“称”的过程,通过各种活动对质量有进一步的体验,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3.在生活中,乐于与人合作、与人分享,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重点:掌握估计物体质量的方法。
活动难点: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
活动关键:称—掂—估—称。
教具准备:两袋盐、硬币、苹果、铅笔、台秤、天平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课题,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本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第三单元“千克、克、吨”的第一课时“有多重”,读读课题,说说本节课你最想知道什么?生:①测量物体的重量,需要哪些常用单位?②这些单位用字母怎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③每个质量单位有多重,怎样使用这些质量单位?(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问题是人们求知的动力基础,思维的起点。
”开门见山,直接出示课题,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提出最想研究学习的三个问题,从而明确了学习目标,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探究新知——培养能力1.课件出示学路建议(请同学们按下面的学路建议逐个探究解决上面提出的问题)第一步:看一看,说一说;第二步:称一称,掂一掂;第三步:估一估,称一称;第四步:练一练,用一用。
(设计意图: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好的教书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按教师给出的学路建议去有条理地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习第一步:看一看,说一说问题: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18页,仔细观察、阅读上面的两幅情景图,从图和文字解说中,你知道了什么?(同桌互相讨论,汇报结果)生:①小明的体重30千克,一只小鸡的体重只有50克。
②生活中,我们常用“千克”和“克”来表示物体有多重。
③称非常轻的物体使用天平,一般的物体用台秤,比较重的物体用磅秤。
2022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有多重教案例文
2022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有多重教案例文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来看,优秀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笼统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笼统。
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2021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有多重教案例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021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有多重教案例文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教学工具ppt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旧引新1、出示苹果,让学生说一说一个苹果的重量是250(),一筐苹果的重量是15()2、千克、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千克=1000克)。
3、一车苹果的重量是2()二、自主探究研究问题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出示教材例题,集装箱,火车车厢,汽油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2)让学生根据对吨大致的了解及课外资料的补充说说生活中那些物体通常使用“吨”来作单位。
(3)课件展示:卡车、火车车厢、轮船、飞机、鲸鱼、楼房等,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提问:通常以“吨”作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①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②学生分小组交流汇报③师生合作得出结论:通常大件物体及较重的物品“吨”来作单位。
目的:用课件出示图片,丰富了感性材料的种类。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再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得出结论。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认识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1)小组同学互相背一背,感受它们的重量。
①学生汇自己的体重。
②小组同学互相背一背③说说自己的感受。
④感受1吨(2)课件出示1袋100千克的大米。
提问:需要几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个)(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观察:有这样的几袋大米?(10袋)提问: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书:1000千克。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多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多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45-46页内容。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
由于质量单位比较抽象,仅靠观察使不够的,因此,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尤其重视对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 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 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并认识千克,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初步形成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能结合实际正确应用质量单位。
教法:实验法、探究讨论学法:合作学习、实验法、练习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弹簧秤,天平,台秤、体重秤,2袋500克盐,一小袋苹果,几枚2分别硬币。
2、线手套一双。
学生准备:1.了解常用的称,每位学生准备1千克的物体。
2.学生和家长一起称重1千克的物体和更多物体的重量,包括自己的体重。
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请两位同学(一胖一瘦)上台。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如果请两位同学(比如:……)起立,不用上台,假如让你们来抱一抱台上这两位同学,每人选择抱一位,而且要抱10次,看谁用时间最短,你们会选择抱谁?师:为什么你这么想?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看体型。
师:很对,你很会观察,这两位同学的体重也就是他们的重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重量的知识。
(板书课题:有多重。
)二、探究新知1、认识称量工具和计量单位师:物体的重量(质量)有轻有重。
下来老师想问问大家:要想知道一个物体的重量该怎么办?生答:用秤称。
师:不错,请看大屏,这里是市面上常用的几种秤,谁知道它们的名称?出示课件,生一一回答。
师:大家的课外知识真丰富呀!我们以前学过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计量时间要用时间单位,那谁知道计量物体的重量,这里准确的应该说物体的质量单位有那些呢?生可能回答:克,千克,斤,两,公斤,吨。
人教新课标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有多重》教学设计
《有多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二年级下册P104-105活动课《有多重》活动目标:1、通过学生活动,加深对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并通过实际的测量活动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2、在测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估测的意识和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活动形式:以小组形式进行,每组6人。
活动准备:每组1个磅秤,1个台秤,一张测量统计表,哑铃,苹果,两本字典,每个同学的书包。
教具准备:课件、测量统计表、正常儿童体重表。
活动设想:《有多重》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四册课本104-105页的内容,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是在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体验常见的物体的重量,逐步建立起质量单位的正确观念,并且明确要比较物体的轻重不能光靠眼睛观察,必须要用秤称一称,切实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
另一方面通过记录同学们的体重,学习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通过使用不同的秤,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初步学习用数学解决问题,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千克和克是重量单位,学生平时在生活中对这个单位接触不多,仅仅停留在表象上。
为了让学生对千克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我选取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富有情趣的几项活动,着力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感知体验,切实让学生建立重量观念。
活动过程:一、激趣导行,以动促思(教师课件出示图片并配乐:今天是星期天,阳光明媚,小明早早地起了床,来到饭桌旁,端起了300千克的碗,拿起250千克的勺子,盛了200千克的米饭吃了下去。
然后,拿了一个重200克的苹果边吃边走,不一会儿,他来到了学校操场,拿来了一个重6克的哑铃练起了臂力,忽然,他看见地上有一个闪闪发光的东西,跑过去一看是一个5角钱,他捡起这个重5千克的硬币,把它装进口袋,准备星期一交给老师。
)师:我看到同学们刚才一直在笑,你们有什么话要说?生:自由发言(略)师:不错,你们能够对常见的物品进行估计,这种习惯很好,那它们实际有多重呢?生:老师,我们秤一秤就知道了。
有多重(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 三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有多重(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多少组”与“多少次”的区别;2.培养学生分类思维的能力;3.帮助学生掌握“有多重”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多少组”与“多少次”的概念;2.帮助学生学会分类思维;3.帮助学生掌握“有多重”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灵活运用分类思维;2.让学生能够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提问,加深对“有多重”问题解决方法的理解。
教学内容学习任务 11.引入:数学课已经学了很多,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有多重。
2.问题呈现:“小明有许多苹果,请问这些苹果有多重?”3.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不要立即解答。
学习任务 2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进行讨论和思考。
2.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提出问题并解决他们。
3.引导学生发现,这个“有多重”问题,需要从“多少组”与“多少次”的角度来解决。
学习任务 31.向学生介绍分类思维,便于学生理解问题;2.呈现“有一千个水杯,请分类并估算重量”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分类思维为其解决;3.让学生归纳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先分类,再估算。
学习任务 41.回到“小明有许多苹果,请问这些苹果有多重?”这个问题,以“有多重”为中心,带学生进行思考。
2.引导学生将苹果分成每个苹果的重量相同的一堆,这时,苹果的数量(“多少组”)和苹果的重量(“每个苹果的重量”)就清晰可观。
3.让学生计算每组苹果的重量,然后相加得到总重量。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提问,并及时反馈。
学习任务 51.进行同桌分享,让学生口头表达和展示出自己的思路;2.引导学生对他人的思路进行评价和分享;3.总结这次学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得到巩固和提高。
总结与反思1.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可以对“有多重”问题有更深的理解,懂得了利用分类思维来解决科学问题;2.通过小组讨论和同桌分享,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得到了锻炼;3.教学中,应充分发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给予反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时 有多重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也感知了1千克和1克分别有多重,知道了1千克=1000克。
现在让我们运用学到的这些学问解决问题吧!
1、课本46页练一练1题,填一填。
师:按下暂停键,独立完成。
生汇报:观察秤上的指针和单位,我发觉:这个鸡蛋重(100)克。
这个西瓜重(5)千克。
笑笑体重是(25)千克。
2、课本46页练一练2题,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生:4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对比考虑一个苹果不可能是260千克,那么一个苹果260(克)。
同理,一袋洗衣粉400(克)。
一只狗10(千克)。
一棵白菜2(千克)。
3、填一填。
3千克=()克 4000克=()千克 8000克=()千克
生:因为1千克=1000克,所以3千克=3000克,4000克=4千克,8000克=8千克。
4、称一称,填一填。
师:按下暂停键,用预备好的秤来称一称吧。
生汇报。
5、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课本46页5题)生:一样重。
因为它们的重量都是1千克。
6、看一看,猜一猜。
(课本46页6题)
师:按下暂停键,想一想,天平右边有几个橘子?
生:1个梨=3个橘子,1个苹果=2个橘子。
所以1个梨+1个苹果=5个橘子。
有多重(认识千克、克)教学设计一等奖
有多重(认识千克、克)教学设计一等奖《有多重(认识千克、克)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有多重(认识千克、克)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掌握1千克=1000克,能正确估算常见物体的重量,体验克和千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 500克食用盐2袋,2分硬币一枚。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老师:同学们,在我们班上,有一对孪生姐妹,她们长的像不像啊?学生:像。
老师: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完全一样的事物,你们知道她们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吗?(设计意图:从身边最常见的事物入手,学生有话可说,能够积极发言,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学生积极发言)老师:同学们说的.很对,看来你们观察很细致,那你们知道姐姐和妹妹哪个更重一些吗?学生:姐姐,因为姐姐比妹妹胖。
老师:真聪明,那你们知道姐姐到底有多重吗,怎样才能知道?学生:可以用称称一称。
老师:对,那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常用的称吗?(学生:小组合作,最后总结出有电子称,砣称,盘秤等等)老师:在生活当中,我们常用“千克”和“克”来表示物体有多重。
(板书:有多重——认识千克、克)二、探索新知老师:(出示课前准备的食用盐)同学们,这是什么?学生:食用盐。
老师:你们知道它有多重吗?告诉大家吧,它的重量是500克,那么两袋盐的重量就应该是1000克。
老师:(出示2分硬币)同学们,你们知道2分硬币的重量是多少吗?学生:沉默老师:一枚2分硬币的重量大约是1克。
接下来,请同学们依次走到讲台,亲自感受一下1千克和1克的重量.(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体验到了1千克和1克的实际重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增添了学习兴趣,调动了积极性,也为以后的估算物体重量奠定了基础,学生有了判断的参照物。
“有多重”教学设计
知 以后 , 又以 “ 我 见证神六”为题 开
展 知识 竞赛 , 同学们有问有答 , 面 场 热烈 。在竞赛 中评选 出 “ 神六设计
师”三名 , 神六解说员” “ 数名 。 学生 从 活动 中体验 到 了成功 的喜 悦 , 感
口 张学万
晏
俊
受 到 中 国人 民是 什 么 困 难 都 能 战 胜、 什么奇迹都 能创造的伟大 民族 ,
最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四、 思维 训 练
1 . 在。里填 “ ”、 < 或 “ ”。 > “ ”、 =
30 克 03 克 00 千 8 0 克 07 克 50 千 2口答 。 .
磅 秤 盘 秤 台 秤 弹 簧秤
90 0 0  ̄ 2克 1 0 0 l0 g k O0 O8 g
( 学 生 针 对 教 师 的 提 问 展 开 让
深 他们 的情 感 体验 , 提高 适应 社会 受并认识质量单位 “ 克”和 “ 千克”, 还学 过哪些长度单位?
的能力 。在活 动 的第 三 阶段 , 我将 初步感知 l 和 l 克 千克 的质量 ,知道 1 实践 活动置 于模 拟 的生 活实 景 中 : 千 克 = 0 0 。 10 克 讨论 交流。 )
说 明 :通 过 回 顾 已有 的 时 间 、 长
神七科 学幻想 画 , 有的设计 、 制作 出 上 , 培养学生估量 物体质量的意识和 ( 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填出。 ) 神七模型 ,有 的用 文字描写 理想 中 能 力 。 的神七 …… 见证神六 , 翘盼神七。我相信 当 进 度 酌情 划 分课 时 。 )
定 , 天 员 在 太 空 怎 样 生 活 . 天 员 航 航
怎样安全返 回地 面等难题在学 生的 交流讨论 中迎 刃而解 。有 的孩 子还 用多媒 体演 示 了神六 上 天的过 程 ,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有多重|北师大版(2014秋) (7)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多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有多重”,教材45—46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能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3、能运用千克和克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准备:天平、盘秤,盐,米,面条,硬币,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师: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要学的知识就藏在屏幕里。
师:看谁来了?(生读克)师:谁又来了呢?(生读千克)师:谁知道“克和千克”是用来表示什么的?生:东西有多重?东西的重量……你也是这么认为吗?师:还真被有的同学说中了,“克和千克”是用来表示物体有多重的(板书课题)师:表示物体有多重,我们通常用克和千克作单位。
克和千克是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
(课件显示)师:孩子们看看这两个着重显示的字是什么?(质量)怎么不是刚才个别同学说到的“重量”呢?是不是很奇怪?这里面可藏着大学问!老师给大家带来的一段小资料:质量和是重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物理量。
质量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它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重量是物体受地球的吸引而引起的,它会随着物体所处的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但在地球表面,物体的质量数可以近似认为与重量数相等。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把“重量”等同于“质量”。
(播放录音)师:听完小资料,我们知道当要表示物体有多重,比较科学的说法是:某某物体的质量是多少克、多少千克等。
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板书:质量单位,克,千克)师:那关于克和千克,你想知道些什么呢?(3生回答)预设:1. 克有多重?(现场书写横线上的数字)2. 千克有多重?(现场书写横线上的数字)3.克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呢?4. 还有哪些质量单位?吨是什么?吨和千克、克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现场写)师:现在咱们就重点来学习同学们提的一些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多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称体重,作记录,进行分类整理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前面学过的知识。
2、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物体的轻与重,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3、渗透数据整理和分类统计的思想,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受,较为具体、形象的感受物体的轻重。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置问题,引导参于
1、哪一位同学能告诉大家,我们学过哪
些重量单位?2、口答
(1) 1千克=()克 4000克=
()千克
5千克=()克 9000克=
()千克
3、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西瓜重4()梨重200
()
1袋面粉重15() 1个鸡蛋
重50()
1袋砂糖重500() 1个同学重
25()
称比较轻的物品用什么
作单位?(克)
称比较轻重的物品用什么作
单位?(千克)
互动解疑
1、教师出示体重计,并告诉学生,这架
体重计是以“千克”为单位,当体重计上指针
指着“0”时,表示一点重量也没有;当指针指
着“1”时,就表示“1千克”;当指针指着
“2”时,就表示“2千克”;当指针指着“10”
时,就表示“10千克”。
2、教师让每一位学生站在体重计上,称
出每一位学生的体重,并指名两位学生在黑板
上记录下每一位同学的体重。
学生去称体重
启思导疑
1、让每一个学生统计出不同重量的同学
分别有几个?统计时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
统计。
如:可用“正”来表示。
2、让每一位学生背一背,抱一抱不同重
量的同学,感受一下24千克、25千克分别有
多重。
讨论
3、全班交流
把每组统计的情况合在一起,成为全班同学体重的情况,再让学生提出一些加减法的数学问题,进行加减法口算练习。
四、实践运用
作业设计【基础练习】
口算:
23+25 54+98 97-51
【提高练习】
1.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3=67 74-()=28 57-
()=18 ()-46=38
2. 被减数是64,减数是47,差是多少?
3. 一个数加上13等于98,这个数是多少?
4. 一个数减去36等于34,这个数是多少?
练习册及新课程新练习
实践运用
掂物体的重量
1、教师出示两本厚薄相差较大的书,不
用称,谁能判断出那本书重?并说出你为什么
这样想。
2、出示两个重量相接近的书包,谁能判断出哪
个书包重?(这时用掂的方法容易出差错,就要
采用称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
动手称一称
课堂总结这节课玩得有趣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一
说你有什么收获?
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我学懂了哪些知识,是怎样学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