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洞庭湖湿地遥感动态监测研究
如何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湿地调查和湿地生态保护
如何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湿地调查和湿地生态保护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护湿地,科学家们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湿地调查和湿地生态保护。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湿地调查和湿地生态保护,并深入探讨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和挑战。
一、湿地调查的重要性湿地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区域之一,扮演着调节气候、净化水质和保护生物栖息地的重要角色。
然而,由于城市化、农业发展和人类活动等原因,湿地面积不断减少,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
因此,进行湿地调查成为湿地生态保护的重要前提。
二、遥感技术在湿地调查的应用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卫星、飞机等远距离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在湿地调查中,遥感技术可以提供湿地的空间分布、类型和变化等关键信息,为湿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 数字影像处理利用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可以获取湿地的详细信息。
通过数字影像处理技术,可以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分割和提取湿地相关的特征参数。
例如,可以使用遥感影像的光谱信息、纹理特征和形态特征提取湿地的类型和分布。
2. 遥感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集成遥感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集成可以提供湿地的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
通过将遥感数据与地理信息进行叠加和分析,可以获取湿地的面积、周长、分布格局和生态环境状况等空间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为湿地保护规划和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三、湿地调查与保护的挑战与对策尽管遥感技术在湿地调查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1. 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获取高质量的遥感数据是湿地调查的基础。
然而,由于遥感数据的获取成本较高,数据分辨率等限制,这给湿地调查带来了困难。
解决这一挑战的策略之一是利用不同分辨率和波段的遥感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湿地分类和提取的精度。
2. 湿地变化的动态监测湿地是一个动态的生态系统,受到气候和人类干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湿地调查需要不断监测湿地变化的动态过程。
洞庭湖水环境监测方案
洞庭湖的水环境监测与评价报告第一章 纲要一.监测目的二.洞庭湖水环境的资料收集三.水环境监测方案四.监测结果以及分析第二章 主要内容一.监测目的1.掌握水质监测的制定方法;2.学会监测断面的选择及优化方法;3.通过对洞庭湖的地表水质监测,了解洞庭湖的水环境现状。
二.洞庭湖水环境的资料收集1.地质与地貌洞庭湖是燕山运动断陷所形成,第四纪至今,均处于振荡式的负向运动中,形成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部敞口的马蹄形盆地,西北高,东南低,盆缘有桃花山,太阳山、太浮山等 500米左右的岛状山地突起,环湖丘陵海拔在250米以下, 滨湖岗地低于120米者为侵蚀阶地,低于60米者为基座和堆积阶地;中部由湖积、河湖冲积、河口三角洲和外湖组成的堆积平原,大多在25-45米,呈现水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长江中游重要吞吐湖泊。
湖区位于荆江南岸,跨湘、鄂两省,介于北纬28°30′-30°20′,东经110°40′-113°10′,湖面海拔平均33.5米,其中西洞庭湖35-36米,南洞庭湖34-35米,东洞庭湖33-34米,平均水深6-7米,最深处30.8米,总面积约2691平方公里,其中西洞庭湖345平方公里,南洞庭湖917平方公里,东洞庭湖1478平方公里,湖水蓄量178亿立方,湖区面积1.878 万平方公里,另有内湖1200平方公里。
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北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4口(1958年堵塞调弦口)引江水来汇,南和西面有湘江、资水、沅江、澧水注入。
湖水经城陵矶排入长江。
通常年分4口与4水入湖洪峰彼此错开。
2.气候与水温湖区年均温16.4-17℃,1月3.8- 4.5℃,绝对最低温-18.1℃(临湘1969年1月31日)。
7月29℃左右,绝对最高温43.6℃(益阳)。
无霜期258- 275天。
年降水量1100-1400毫米,由外围山丘向内部平 原减少。
4-6月降雨占年总降水量50%以上,多为大雨和暴雨;若遇各水洪峰齐集,易成洪、涝、渍灾。
如何使用遥感数据进行湿地资源调查和保护
如何使用遥感数据进行湿地资源调查和保护湿地是地球上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不仅为众多物种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也对维护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湿地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为了有效保护湿地资源并实施可持续的管理,遥感数据的应用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遥感数据进行湿地资源调查和保护。
一、湿地资源调查的意义湿地资源调查旨在了解湿地分布、类型、面积以及湿地生态系统的现状和演变过程。
通过调查,我们能够掌握湿地生态系统的关键参数,如湿地植被类型、水体质量、土壤盐碱化程度等,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制定相应的湿地保护措施。
二、遥感数据在湿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1. 湿地分类与变化监测遥感数据具有获取大范围、高时空分辨率信息的优势,使得湿地分类和变化监测成为可能。
通过遥感影像的解译和分类算法,可以将湿地根据植被类型、水体辐射特征等进行分类,并掌握湿地的时空变化情况。
这为湿地资源管理提供了监测手段,及时发现湿地退化和破坏的迹象。
2. 湿地生态参数提取与分析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湿地的生态参数,如植被覆盖度、叶面积指数、植被生物量等。
这些参数反映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健康状况,有助于评估湿地的生态效益,并为湿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遥感数据还可以用于湿地植被动态分析,比如监测植被的季节性变化和长期趋势,揭示湿地植被的生长规律。
3. 湿地水环境监测湿地的水环境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湿地水体的空间分布和水质参数等信息,如水体颜色、浊度、叶绿素浓度等。
通过连续监测和分析,可以追踪湿地水体的动态变化,掌握湿地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及时发现污染事件,为湿地保护与管理提供依据。
三、湿地资源保护的挑战与对策湿地资源保护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土地开发压力、水资源利用冲突、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等。
在这些挑战面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推动湿地资源的持续保护。
遥感湿地监测实施方案
遥感湿地监测实施方案一、引言。
湿地是地球上生态系统中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调节气候、减缓洪涝灾害等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干扰,湿地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因此,对湿地的监测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快速的监测手段,对湿地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二、监测目标。
1. 湿地类型的识别和分类。
2. 湿地面积的变化监测。
3. 湿地生态环境的评估。
4. 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监测方法。
1. 遥感影像获取。
选择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包括卫星影像和航空影像,以获取湿地的空间信息。
2. 影像预处理。
对获取的遥感影像进行大气校正、几何校正、镶嵌拼接等预处理工作,以保证后续分析的准确性。
3. 湿地分类。
利用遥感图像解译技术,对湿地进行分类,包括湿地类型、湿地植被、湿地水体等。
4. 湿地变化监测。
通过对多期遥感影像进行比对分析,监测湿地面积的变化情况,包括湿地扩张、退化等。
5. 生态环境评估。
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湿地植被指数、水体质量等信息,对湿地生态环境进行评估。
6. 资源利用监测。
通过遥感技术监测湿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包括湿地农业、渔业等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
四、数据分析与应用。
1. 数据分析。
对获取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湿地分布图、变化图等。
2. 监测报告。
编制湿地监测报告,对监测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保护建议。
3. 决策支持。
将监测报告提供给相关部门,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五、结论。
遥感技术在湿地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加强遥感湿地监测实施方案的研究和应用,对湿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六、参考文献。
1. 王小明, 李华. 遥感在湿地监测中的应用[J]. 生态环境, 2018(3): 45-50.2. 张三, 李四. 湿地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技术研究[J]. 生态学杂志, 2017(2): 78-82.七、致谢。
基于遥感技术的湖泊水质监测与分析
基于遥感技术的湖泊水质监测与分析湖泊是地球上的大型自然水体, 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湖泊的水质是评价湖泊水资源是否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指标。
近几年来, 湖泊水质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涉及到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等多个方面, 加之常规监测方式存在着时间和经济上的限制, 限制了湖泊水质监测与分析的效率和精度。
因此, 采用基于遥感技术的湖泊水质监测与分析方法已经成为研究者的重要选择, 本文详细介绍和分析了该方法的原理、优点和应用现状。
一.基于遥感技术的湖泊水质监测的原理遥感技术的本质是一种通过传感器或仪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通过遥感技术的图像处理, 可以快速而准确地获取湖泊的水色、透明度等水体光学参数, 为湖泊水质监测和分析提供了可靠数据。
湖泊水质监测的工作流程是:首先通过卫星遥感获取湖泊的光谱数据, 进而通过各种数据处理方法计算反射光谱率, 通过水体反射率与水质参数(如溶解氧、叶绿素、总硬度)的经验关系得到水质参数。
其中, 遥感数据是以传感器为载体获得, 传感器分辨率越高, 获得数据的精确度就越高。
涉及常用的卫星传感器有Modis、Landsat、Sentinel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捕捉到湖泊受到的自然光, 通过对湖泊的反射率进行处理、分类, 得到湖泊的光学参数。
光学参数是湖泊水质监测的基础参数, 包括水质透明度、浊度、悬浮颗粒物、叶绿素浓度等。
二.基于遥感技术的湖泊水质监测的优点相对于传统的湖泊水质监测手段, 采用遥感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时间成本低采用传统的水质监测方法, 需要定期采集水样进行分析, 时间成本高、经济成本高, 而遥感技术能够实现对广大湖泊水质监测的连续性监控和快速出图。
减少人力、物力投入, 快速反应湖泊生态变化, 有利于保护湖泊环境。
2.空间尺度大遥感技术基于卫星传感器记录和计算, 不受地理时间和空间限制, 视野具有全球性, 对于不同类型的湖泊, 不同时间段, 都能够获得数据进行计算, 以发现水体变化趋势。
湿地监测 遥感 方案
湿地监测遥感方案引言湿地是地球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
由于湿地面积的大幅减少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湿地监测成为保护湿地资源和保障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遥感技术的发展为湿地监测提供了一种高效、经济、快速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遥感技术的湿地监测方案,包括遥感数据的获取、湿地监测的指标和方法、监测结果的分析与应用等内容。
1. 遥感数据的获取遥感数据是湿地监测的基础,通过获取湿地的遥感图像数据,可以对湿地的时空变化进行全面、准确地监测。
遥感数据的获取可以通过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和无人机遥感等方式进行。
1.1 卫星遥感卫星遥感是湿地监测中常用的数据获取方法之一。
通过利用航天卫星的遥感传感器,可以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湿地遥感数据。
卫星遥感数据主要包括光学遥感数据和雷达遥感数据两大类。
•光学遥感数据:可以获取湿地的光谱信息和纹理特征,适合湿地类型的提取和植被覆盖度的估计。
•雷达遥感数据:可以穿透云层获取地表的高程和形变信息,适合湿地地形的监测和水文参数的推测。
1.2 航空遥感航空遥感是通过低空飞行的航空器获取遥感数据的方法。
相比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具有分辨率更高、数据获取更灵活的特点。
采用航空遥感可以利用多光谱相机、激光雷达等设备获取高质量的湿地数据。
1.3 无人机遥感无人机遥感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遥感数据获取方式。
通过搭载遥感传感器的无人机,可以实现小范围、高精度的湿地监测。
无人机遥感具有成本低、响应快、灵活性强等优势,适用于湿地监测中的局部细节提取和变化检测。
2. 湿地监测指标和方法湿地监测的目标是获取湿地的基本信息和变化情况,基于遥感数据可以提取一系列的监测指标和采用一定的分析方法进行湿地监测。
2.1 湿地类型分类湿地类型的分类是湿地监测的基础工作,可以通过遥感图像的光谱信息和纹理特征进行分类。
常用的分类方法包括最大似然法、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等。
2.2 湿地变化检测湿地的变化监测是湿地保护和管理的重要内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东洞庭湖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1
科研热词 重金属 沉积物 鱼肉 螺肉 湖水 洞庭湖 污染评价 主成分分析
推荐指数 2 2 1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科研热词 洞庭湖 生态系统 洲滩面积 泥沙淤积 水文特性 层次分析法 健康评价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科研热词 洞庭湖 东洞庭湖 遥感 草洲 三峡工程 遗传算法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生态系统健康 湿地 淹水天数 水质评价 水质标识指数法 水环境质量 水文 投影寻踪模型 延拓盲数 富营养化评价 主成分分析法 东洞庭湖湿地 鱼类种类 高光谱 青藏高原 长江流域 钱粮湖地区 钉螺 重金属 资金投入 贝叶斯理论 血吸虫病 自然消长 耳石 综合评价 繁殖时期 筛选 空间优化 稳定同位素 监测 生物量 生态工程 环境因子 环境卫星 滩地 滨湖区 湿地植物资源 湖面高程 湖泊面积 淹水历时 洲滩 洞庭湖湿地 水量平衡 水质参数 水位调控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科研热词 洞庭湖 三峡工程 遥感 驱动机制 驱动力 风险分析 鄱阳湖 蓄水量 突变级数法 砂体形态 现代沉积 演进模式 演变趋势 湿地 湖泊形态结构 浅水三角洲 洞庭湖泊形态 洞庭湖区 江湖关系 水面面积 水量 水质 水环境 水沙过程 水文 水位变化 植被 时间序列 换水频率 换水量 成因分析 对策 季节性 变化趋势 健康 供水安全 互动响应 东洞庭湿地 三口河系 modis
推荐指数 3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遥望洞庭山水翠——湖南开展洞庭湖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纪实
22 信息化测绘“吸回日月过千顷,铺尽星河剩一重”。
冬日的洞庭湖边,白色芦苇迎风摆动,湖水和天际线连成一线,水天一色,辽阔无垠。
“洞庭湖又变美了!”一直在湖南省自然资源事务中心从事遥感工作的贺秋华感叹道。
历史与担当洞庭湖变美,水质变好,生态得到改善,有一份成绩得益于湖南省自然资源事务中心的遥感工作。
“洞庭湖位于长江重点生态功能区,是唯一与长江干流并联的吞吐型湖泊,具有调节江河径流、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改善生态环境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对洞庭湖实行资源与环境遥感监测十分重要。
湖南省自然资源事务中心(由湖南省遥感中心等单位组建而成)的遥感监测工作对洞庭湖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洞庭湖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余德清,也是洞庭湖博物馆的专家,从事洞庭湖区资源环境遥感监测与研究近30年,谈起洞庭湖的遥感历史娓娓道来。
余德清介绍,湖南省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利用遥感技术开展洞庭湖资源环境监测,这些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遥感数据获取来看,当时只有美国陆地资源卫星数据可供使用,现在国内外可用的遥感数◎ 王丽容遥望洞庭山水翠——湖南开展洞庭湖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纪实据达十余种。
从遥感数据的分辨率来看,从最初的70多米发展到现在的亚米级。
从遥感数据覆盖的频次来看,从18天的时间间隔发展到可自主编程在几小时内完成一次覆盖。
从遥感数据的处理来看,由最原始的计算机处理发展到轻便易携带可随时进行处理的移动图形工作站。
从处理时间来看,从几天甚至上月的处理时间发展到在1小时内可完成几十平方千米遥感数据的处理。
余德清还记得,过去从事遥感工作的人少,历史资料也很欠缺。
为掌握更多关于洞庭湖的情况,他和同事到湖南省图书馆找到了馆内珍藏的1896年由德国传教士带队测绘的洞庭湖全图。
这是迄今为止“国家一直对洞庭湖十分关注。
2014年,国务院批复我省呈报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
如何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湿地资源调查与保护
如何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湿地资源调查与保护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对保护水质、调节气候和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湿地资源正面临严重的威胁。
因此,准确了解和监测湿地资源的状况显得尤为重要。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观测手段,有效地应用于湿地资源调查和保护中。
1.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遥感技术利用卫星或飞机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例如光谱、热红外和雷达等波段。
这些波段反映了地物的不同特征,通过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可以获得地表覆盖类型、湿地植被分布、水体状况等关键信息,为湿地资源调查提供了基础数据。
2. 湿地植被类型和分布的识别湿地植被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湿地的调查和保护至关重要。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获取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利用图像处理和分类算法,准确地识别和测量湿地植被类型和分布。
这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3. 湿地水体状况的监测湿地的水体状况是评估湿地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之一。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湿地水体的时空变化信息,例如湖泊、河流、沼泽等水体的面积、深度、水质状况等。
通过长期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湿地水体的变化趋势,提供预警和预测,为湿地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支持。
4. 湿地覆被变化的分析湿地覆被变化是湿地资源调查和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多期遥感影像的比较和分析,提取湿地的变化信息,例如湿地的退化或扩展情况、用于农业或城市化的转化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评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合理规划。
5. 遥感技术在湿地保护中的挑战和展望尽管遥感技术在湿地资源调查和保护中具有巨大潜力,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挑战。
例如,识别和测量湿地植被类型的精度、处理大规模遥感数据的复杂性、监测湿地动态变化的及时性等。
未来,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挑战将逐渐得到克服,同时也将提供更多新的手段和方法,以更好地实现湿地资源的调查和保护。
综上所述,遥感技术作为湿地资源调查和保护的重要工具,可以为湿地植被类型和分布的识别、水体状况的监测、湿地覆被变化的分析提供关键数据和信息。
基于“高分四号”卫星影像洞庭湖湿地信息提取
基于“高分四号”卫星影像洞庭湖湿地信息提取随着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分辨率卫星成为了获取地球上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变化信息的强有力的工具。
本篇论文基于“高分四号”卫星的多光谱遥感数据,对洞庭湖湿地进行信息提取研究。
一、研究背景洞庭湖湿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也是世界自然保护区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湖泊水源的丧失、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扩张等等因素,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对于了解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的变化和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乘载着高分辨率遥感传感器的“高分四号”卫星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覆盖面广、反射率稳定等特点。
因此,利用高分四号卫星遥感数据进行洞庭湖湿地信息提取是研究湿地生态环境以及进行保护工作的重要途径。
二、研究内容本文通过遥感数据处理软件ENVI对洞庭湖湿地的多光谱遥感数据进行处理,提取湿地区域、水体分布等重要信息,为湖泊健康评估、保护计划制定和管理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1. 遥感数据的获取和预处理高分四号遥感数据的获取是本文进行洞庭湖湿地信息提取的前提。
本文获取了高分四号的多光谱数据,其中包括红、绿、蓝、红外等波段数据。
收到的遥感数据具有多种误差,本文利用ENVI软件进行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为后续的提取提供良好的数据基础。
2. 湿地区域提取利用ENVI软件中的带通滤波器、NDVI指数等方法,本文对洞庭湖湿地进行了较为精准的湿地区域提取。
首先,通过选择适当的带通滤波器波段,找到水体和植被的不同反射率,然后利用NDVI指数,通过计算不同波段的反射率,识别出绿色植被区域所占比例,并将其与水体区域相结合,即可提取湿地区域。
3. 水体分布提取根据不同波段的反射率特征,结合水体的空间布局特征,采用多方法综合提取了洞庭湖湿地中的水体区域。
首先,通过多波段特征分析,区分出水体的光谱特征,然后结合水体的空间分布情况,运用聚类分析等方法,得出水体分布。
利用遥感技术检测湿地动态变化及监测方法探析
利用遥感技术检测湿地动态变化及监测方法探析湿地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干扰和环境变化的影响,湿地的动态变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关注焦点。
为了科学有效地监测湿地动态变化,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湿地研究中。
本文将对利用遥感技术检测湿地动态变化及监测方法进行探析。
首先,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获取和解译地面上的多光谱或高光谱图像来获取地物信息的方法。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湿地的空间分布、植被覆盖度、湿地类型等重要信息,从而准确检测湿地的动态变化。
在湿地动态变化监测中,常用的遥感技术包括光学遥感和微波遥感。
光学遥感所获取的图像可以用于提取湿地植被信息、水体分布和湿地边界等。
通过监测湿地植被的NDVI指数变化,可以判断湿地的植被覆盖度和植被类型的变化趋势。
此外,通过遥感图像中水体的反射信息,可以检测湿地水体面积和水位变化。
微波遥感则可以用于反演湿地地表高度和水体含水量等参数,进一步监测湿地的动态变化情况。
另外,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湿地动态变化还可以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空间分析和多期遥感影像的比较。
通过对多期遥感影像的对比,可以确定湿地的变化趋势,评估湿地受到的压力和干扰程度。
同时,GIS可以对遥感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统计,生成湿地动态变化的空间分布图和统计报告。
此外,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湿地动态变化还需要考虑数据准确性和时间分辨率。
遥感数据的准确性对于监测湿地动态变化非常重要。
因此,遥感图像的获取需要选择高质量的数据源,并且要进行精确的校正和配准。
同时,湿地动态变化的监测通常需要多期遥感影像的对比,因此需要选择具有一定时间分辨率的遥感数据源。
总结起来,利用遥感技术检测湿地动态变化可以提供湿地空间分布、植被覆盖度、水体分布等重要信息。
通过光学遥感和微波遥感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实现对湿地动态变化的全面监测。
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和多期遥感影像的比较,可以进一步量化湿地动态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湖泊水环境关键要素遥感系列模型实验报告
湖泊水环境关键要素遥感系列模型实验报告湖泊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湖泊水环境的关键要素是指影响湖泊水质和生态系统的各种因素,包括水温、水质、浊度、藻类浓度等。
通过遥感技术对这些关键要素进行监测和研究,可以提供湖泊水环境的动态变化信息,为湖泊管理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基于遥感技术实现的湖泊水环境关键要素监测模型,并进行实验验证。
首先,我们需要获取湖泊的遥感影像数据。
遥感影像可以通过卫星或飞机等平台获取,具有全面、连续和多时相的特点,适合用于湖泊水环境监测。
然后,我们需要对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大气校正、辐射定标、几何校正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在获取和预处理遥感影像数据后,可以开始进行湖泊水环境关键要素的提取。
首先是水温的监测。
水温是湖泊水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湖泊生态系统和水质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湖泊水表面温度信息,从而实现湖泊水温的监测。
遥感影像中的热红外波段反映了水体的表面温度,可以通过定量计算来获取水温信息。
其次是水质参数的监测。
湖泊的水质参数包括溶解氧、总氮、总磷等指标,对湖泊生态系统和水质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水体的光学特性,如反射率和吸收率等,进而反推出水质参数。
这可以通过光谱分析和数学模型来实现。
浊度是湖泊水环境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反映了水体中悬浮物的含量。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湖泊的浊度信息,从而了解湖泊水体中悬浮物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浊度可以通过遥感影像中的反射率和散射率等光学特性来估算。
藻类浓度是湖泊水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湖泊生态系统和水质具有重要影响。
藻类浓度可以通过遥感技术获取,通过遥感影像中的蓝绿波段反射率可以估算藻类浓度。
藻类含量高的湖泊往往伴随着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等问题,对湖泊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通过以上实验验证,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基于遥感技术的湖泊水环境关键要素监测模型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2011-2015年东洞庭湖洲滩典型植物群落样方调查数据集
2011-2015年东洞庭湖洲滩典型植物群落样方调查数据集李旭;侯志勇;曾静;易爱军;谢永宏;李峰【期刊名称】《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年(卷),期】2024(9)1【摘要】固定样地调查通过长期数据的积累和精准的时空对比获取生态系统动态特征,为长期的生态系统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按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统一的监测规范,对洞庭湖水文情势变化下,湿地生态系统中典型洲滩植被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特征等指标进行长期定位监测。
通过东洞庭湖三种典型湿地植物群落(苔草,南荻和水蓼)长期监测样地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获得2011-2015年洞庭湖洲滩植物群落长期监测数据集。
本数据集包含有植物种名、拉丁名、株(丛)数(株或丛/样方)、叶层平均高度(cm)、生殖枝平均高度(cm)、盖度(%)、物候期、优势种、植物种数、密度(株或丛/m~2)、优势种叶层高度(cm)、优势种生殖枝高度(cm)、总盖度(%)、地上绿色部分总干重(g/m~2),共14个指标,同时附有完整的背景信息。
本数据集实行全过程数据质量控制,并由专家审核验证,确保数据时空上的相对一致和准确可靠。
本数据集可以为探究洞庭湖水文情势下,洲滩湿地生态系统过程和演替趋势提供本底资料,为洞庭湖植被的遥感监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生态修复及适应性管理等提供数据支撑。
【总页数】10页(P117-126)【作者】李旭;侯志勇;曾静;易爱军;谢永宏;李峰【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相关文献】1.2012–2016年洞庭湖洲滩土壤元素含量数据集2.洞庭湖典型洲滩湿地水分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分析3.鄱阳湖典型洲滩湿地植物群落稳定性及其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4.2022特枯年洞庭湖区洲滩面积变化特性分析5.青藏高原植物群落样方数据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洞庭湖湿地碳含量遥感反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东洞庭湖湿地碳含量遥感反演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广泛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能够为生态水文、气候调节、碳循环等提供重要的服务。
同时,湿地也是全球重要的碳汇区之一,其中东洞庭湖湿地作为我国重要的湿地保护区,其对地球大气CO2吸收和生态系统碳储量的贡献意义重大。
因此,研究湿地碳循环是当前生态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遥感技术反演东洞庭湖湿地的碳含量,探讨湿地碳循环与气候变化、生态系统健康等相关问题,为湿地保护和生态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1.梳理东洞庭湖湿地碳循环的相关研究,并介绍遥感技术在湿地碳含量反演中的应用现状和进展。
2.利用遥感数据反演东洞庭湖湿地的碳含量,包括地表生物量、土壤有机碳、水体有机碳等指标。
3.分析东洞庭湖湿地不同类型湿地对碳循环的影响,并探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湿地碳循环的影响。
4.结合实地调查和数据模拟结果,探讨湿地保护和恢复的策略,并提出东洞庭湖湿地碳循环管理和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的建议。
四、研究方法1.遥感数据处理:使用Landsat、Modis等遥感数据获取东洞庭湖湿地的植被信息、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属性等数据。
2.数据分析:利用遥感技术反演湿地碳含量,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获取湿地碳储量、碳吸收、碳排放等信息。
3.地面实测:结合实地调查获取的土壤、水体、植被等数据与遥感数据进一步对比和验证分析。
4.数据模拟:建立湿地碳循环和生态系统受损分析模型,利用湿地碳含量数据进行模拟,分析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五、研究意义1.为东洞庭湖湿地的综合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2.拓展湿地碳循环研究的视野和深度,促进湿地碳汇功能的认识。
3.建立湿地碳含量遥感反演技术体系,为湿地碳排放、碳交换等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4.总结湿地碳循环领域的研究经验和方法,为其他湿地和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基于“高分四号”卫星影像洞庭湖湿地信息提取
基于“高分四号”卫星影像洞庭湖湿地信息提取由佳;张怀清;陈永富;刘华;高志海【摘要】文章以“高分四号”卫星数据为数据源,以湖南洞庭湖区域为主要研究区域,建立了洞庭湖三级湿地分类系统(主要包括:水体、草滩地、泥滩、耕地、林地、裸地六类),分别使用最大似然法、支持向量机法以及神经网络法对洞庭湖湿地进行遥感信息提取。
结果显示,在三种不同的遥感分类方法中,最大似然法分类精度相对较高,总体精度为77.14%,Kappa系数为0.5929。
研究发现:“高分四号”卫星影像具有良好的湿地类型信息提取能力,采用最大似然分类方法可以较好的进行大区域湿地类型信息的提取。
%With GF-4 Satellite data as the data source and Dongting Lake area in Hunan Province as the main research area,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Dongting Lake level-3 wetlands, mainly including six types, namely, water body, grass land, mud flat,cultivated land, forest land and bare land, and uses the methods of maximum likelihood, support vector machine and neural network for the extraction of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of Dongting Lake wetlan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 has a relatively high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with an overall accuracy of 77.14% and a Kappa coefficient of 0.592 9 among the above three different remote sensing classification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findings, the “GF-4 Satellite” image has a large capa bility of wetland type information extraction, and the use of maximum likelihood classification method can lead to better extraction of large-area wetland type information.【期刊名称】《航天返回与遥感》【年(卷),期】2016(037)004【总页数】7页(P116-122)【关键词】湿地;信息提取;洞庭湖;“高分四号”卫星;卫星应用【作者】由佳;张怀清;陈永富;刘华;高志海【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9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9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9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9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75湿地主要分布在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地带,是两者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用、社会效用以及经济效用[1-4];并被誉为“地球之肾”以及自然基因库。
如何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湿地资源调查和保护
如何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湿地资源调查和保护湿地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湿地资源正在受到严重的破坏和丧失。
为了保护湿地,科学家们采用了遥感技术进行湿地资源调查和保护。
本文将深入探讨遥感技术在湿地调查和保护方面的应用和优势。
一、湿地资源调查湿地资源调查是保护湿地的关键步骤,它对了解湿地的空间分布、类型和面积十分重要。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湿地资源调查具有明显的优势。
首先,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大范围地区的快速调查,大大提高了调查效率。
其次,遥感可以获取多源多角度的数据,可以全面客观地了解湿地的状态。
最后,遥感技术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重复性,可以比较准确地识别和测量湿地的边界和面积。
在湿地资源调查中,遥感技术主要通过获取卫星或航空平台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利用遥感图像解译技术,科学家可以区分湿地与非湿地,进而进一步研究湿地的类型和特征。
例如,通过光谱分析,可以检测出湿地植被的种类和健康状况。
通过热红外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湿地地表温度等重要参数,推测湿地的水热状态。
此外,还可以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AR)获取湿地地表的形态和结构信息。
二、湿地生态功能评估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湿地资源调查的同时,科学家们还可以进行湿地生态功能的评估。
湿地生态功能是湿地对环境的反应和作用,包括水源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护、土壤保持等。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比较准确地评估湿地的生态功能,并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在湿地生态功能评估中,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
例如,通过获取湿地植被覆盖的空间分布和变化,可以评估湿地的水循环和水质净化功能。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湿地的地表高程和地形,可以评估湿地的洪水调节和水土保持功能。
此外,还可以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湿地的海岸线变化等重要信息,从而评估湿地对海岸防护的作用。
三、湿地保护和管理湿地的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湖泊遥感研究进展(概述)
湖泊遥感研究进展(概述)1、概述湖泊遥感作为一门新型交叉学科,是湖泊科学和遥感科学的重要分支。
本文探讨了湖泊遥感科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通过梳理国内外总体研究进展,总结出湖泊遥感的5个发展趋势:(1)关注问题,从兴趣向发展到问题导向;(2)观测手段,从地基遥感/中分辨率卫星发展到高分辨率高光谱/无人机;(3)算法算力,从单机版经验/机理模型发展到云计算机器算法;(4)研究维度,从水体表层发展到垂向剖面;(5)研究区域,从单一/区域湖泊发展到国家/大洲/全球尺度。
最后,指出了湖泊遥感学科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1)研制满足湖泊观测特点的静止卫星或小卫星集群;(2)发展湖泊水色遥感标准算法,建设全球湖泊卫星遥感监测网络;(3)加强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湖泊盐度、温度和碳循环等遥感研究;(4)开展全流域统筹的湖泊天空地遥感监测和模拟研究。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湖泊遥感已经从最初利用光学遥感影像定性观测水华或湖岸带变化的简单应用,发展成瞄准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影响下的湖泊变化和响应等复杂问题,联合天空地多源、多类型、多尺度遥感手段(段洪涛等,2020),从经验模型、机理模型再到机器学习算法,实现湖泊多参数长时间序列定性定量遥感的综合研究。
针对2020年以前全球湖泊和水库卫星遥感文献关键词词频统计(图1),出现超过100次的有15个,第20名“Eutrophication”出现91次,涉及到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关注问题、不同的传感器和不同的研究手段;湖泊遥感已经开枝散叶,多元化发展,应用广泛,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集中到全球500km2以,上湖泊和水库(图2(a)),发现近半个世纪以来SCI论文数量显著增加,从1985年前年均不到20篇,发展到近5年(2016年一2020年)年均超过1000篇(图2(b))。
其中,北美、亚欧大陆和非洲地区大湖遥感研究最集中(图2©)。
中国太湖、鄱阳湖近5年已成为全球遥感研究最多的湖泊,青海湖、三峡水库、纳木错和巢湖等4个湖泊和水库也位居全球前20名;但实际上中国湖泊不管是面积还是数量在全球的比重并不高,这体现了中国在全球湖泊遥感领域中的主导和领先地位。
洞庭湖鱼类资源动态监测与研究
水 地 带 则 是 湖 泊 定 居 型 鱼 类 的理 想 栖 息地 典 型 代 表有鲤 鲫 鲶 黄颡
,
、 、
、
(何 兴 春 等 2 0 0 2 ) 所 以 对 其 鱼 类 资
.
.
源 进 行 动态监 测 对 了 解湖泊通 江
,
已 极 为 罕 见 渔 获 量 大 幅度 下 降 2 0 0 6
。
,
鱼 鳊鱼等
、
何 家庆
。
,
董金延
1 5 (2
.
章旭 东
—
.
1 9 9 5
.
.
安徽
神补 求
,
洪德元
:
,
杨汉 碧等
7
,
.
1 9 7 9
植 物 增 补 及 地 理 新 分布
植 物 研
国植 物 志
裸柱菊属 及 该 种为安徽首次 记 录
属 种
、
第6
誊
,
第二 分 册
—
究
林锆
、
,
): 1 9 2
19 4
,
京 : 科 学 出版 社
.
小 型 野 杂 鱼 等 湖 泊定 居 型 鱼 类 为 主
2 0 0 6 年最高 达 8 4
,
在 水 源 交 汇 处 是 洄 游 性 或 半洄 游 性
鱼 类 重 要 生 活 场 所 水 流 平 缓 的浅
,
%
,
“
”
;
四 大 家鱼 在 渔
,
、
获 物 中所 占比 例 仅 占6 % 鲥 鱼 刀
屯 鲚 鳗鲡 暗色东方 鱼等洄 游性鱼 类
c a
de
y
东洞庭湖湿地遥感动态监测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2008,21(增刊):41~45Fores t R e sear c h文章编号:1001.1498(2008)增刊-0041-05东洞庭湖湿地遥感动态监测研究朱晓荣1’3,张怀清h,周金星2(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9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1;3.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91)摘要:应用陆地卫星T M资料和遥感图像处理E r das8.7软件,以监督分类、人机交互等方法提取东洞庭湖湿地各种类土地类型的面积及分布信息。
采用图像复合分类监测、分类结果叠加监测和信息复合人机交互目视提取等方法研究了东洞庭湖1987--2004年湖区各种覆被类型的面积及其空间分布的动态变化。
结果显示,1987--2004年东洞庭湖湿地在人工和自然状态下的植被演替和泥沙沉积的影响下湖面不断萎缩,引起区域性不同程度的湿地退化。
关键词:遥感;动态监测;湿地;面积变化中图分类号:Q148s771.8文献标识码:ASa t e l l i t e R e m ot e S e ns i ng M oni t or i ng T echni ques on E a s t D ongt i nghu W et l andZ H U X i ao..r on91,Z H A N G H uai-qi n92,Z H O UJi n-xi n93(1.R eas ear ch In st i t ut e o f Fo re s t R es ou r ce I n f orm at i o n Tech ni ques,C A F,B eij i ng100091,C hina;2.R es as ereh In st i t ut e o f For est r y,C A F,Beij i ng100091,C hi na;3.B ei j i ng F or est r y U ni vers i ty,Bei ji ng100083,C hi na)A bs t r act:U s i ng T M da t a and i m age proc es s sof t w ar e Erda s8.7,t he E a s t D ongt i nghu w et l and’S a r ea and di st r i but i on i nf or m a t i on w er e obt ai ned by m et hods of Spec t ra l A ngl e M a ppe r and m an—m achi ne i n t er a ct i v e i nt e rpre t at i on.The dyna m i c chan ges of E a s t D ongt i nghu w et l and a r ea and it s spat i al di st r i but i on bet w een1987and2004w er e s t udi ed by t he m et hods of i m ages i nt e gr a t i on,i nt er act i ve vi sua l i nt er pr et a t i on and cl a ssi f i cat i on r esu l t s over l ay.T he r e sul t s s ho w ed t ha t und er t he ef f e ct s of ve get a t i on s uc ce s si on and s edi m ent depos i t i on,t he a r ea of Eas t D ongt i nghu w et l and s hr ank con t i nuo us l y,w hi ch caused t he r e gi ona l degr adat i on of w et l and t o var yi ng degr ees.K ey w or ds:w et l and;rem ot e s ens i ng;dynam i c change m oni t or i ng东洞庭湖湿地主体东洞庭湖湖区是洞庭湖的主体湖盆,最大湖水面积1328km2,约占洞庭湖区的一半,是一个调蓄过水型湖泊,汇集湖南湘、资、沅、澧四水,对长江水量有巨大调剂作用…。
东洞庭湖湿地景观空间结构的完整性分析
东洞庭 湖 湿地 景 观 空 间结构 的完 整 性 分 析
熊建新 吴南飞 ,
(. 1 湖南文 理学院 地理与旅游系 , 湖南 常德 4 5 0 ;。 10 02 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 湖南 长沙 4 0 1 ) 10 4
摘 要 : 取 20 选 05年 东洞 庭 湖 湿地 的遥 感 影 像 , 用 G S技 术 、 alf P fso a . C 利 I M pno r es nl 0S P软 件 和 景 观 结 构 分 o i 7 析软件 F A S A S 应用景观生 态学的理论和方 法, 东洞庭湖 湿地景观 空间结构 的 完整性进行 了分析 。结 R GT T, 对
维普资讯
第3 3卷第 4期 20 0 8年 4月
环 境科 学 与管 理
ENⅥ RONM匮 NTAL CI S ENCE AND ANAGEM ENT M
V0. 3 0 4 】 3 N .
Ap 。2 8 r 00
文章 编号 :63— 22 20 )4— 00- 4 17 11 (0 8 0 03 0
ter h psaerglr a dterrc l i nin f a h saec s .( ) hr salt iee t rp ro sa o g h i sa e r eua, n if t me s so t e r l et 1 2 T e i il d rn o o i m n h a a d o pc o o e te f p t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业科学研究 2008,21(增刊):41~45Forest R esearc h文章编号:1001 1498(2008)增刊 0041 05东洞庭湖湿地遥感动态监测研究朱晓荣1,3,张怀清1*,周金星2(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9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 100091;3.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91)摘 要:应用陆地卫星TM 资料和遥感图像处理E rdas8.7软件,以监督分类、人机交互等方法提取东洞庭湖湿地各种类土地类型的面积及分布信息。
采用图像复合分类监测、分类结果叠加监测和信息复合人机交互目视提取等方法研究了东洞庭湖1987 2004年湖区各种覆被类型的面积及其空间分布的动态变化。
结果显示,1987 2004年东洞庭湖湿地在人工和自然状态下的植被演替和泥沙沉积的影响下湖面不断萎缩,引起区域性不同程度的湿地退化。
关键词:遥感;动态监测;湿地;面积变化中图分类号:Q 148 S771.8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7 12 15基金项目:国家 十一五 科技支撑重点项目课题 湿地资源监测与评估技术研究 (2006BAD23B03);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自选课题基金(06JJ 021)作者简介:朱晓荣(1982 ),男,江苏苏州人,主要从事湿地监测技术研究.*通讯作者:张怀清(1973 ),男,湖南宁乡人,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林业可视化模拟技术研究.Satellite Re mote SensingM onitori ng Techniques on E ast Dongti nghuW etlandZ H U X iao rong 1,Z HAN G H uai q i ng 2,ZHOU J in xing3(1.Reasearch Insti tute of ForestRes ource In f or m ati on Tec hn iq u es ,CAF ,Beiji ng 100091,Ch i na ;2.R esaserch In stitute of Forestry ,CAF ,Beiji ng 100091,Ch i na ;3.Beiji ng Forestry Un i versi ty ,Be iji ng 100083,Ch i n a)Abst ract :U si n g T M data and i m age process so ft w are E r das8.7,the E astDong ti n ghu w etland s area and distri b u ti o n i n f o r m ation w ere obta i n ed by m ethods o f Spectra l Ang le M apper and m an m achine interactive i n terpretati o n .Thedyna m ic changes of E astDongti n ghu w etland area and its spatia l d istri b uti o n bet w een 1987and 2004w ere stud ied by the m ethods of i m ages i n tegration ,i n teractive visua1i n terpretati o n and classificati o n resu lts overlay .The resu lts sho w ed t h at under the effects of vegetati o n succession and sedi m ent deposition ,the area of East Dongti n ghu w etland shrank conti n uousl y ,wh ich caused the reg ional deg rada ti o n of w etland to vary i n g deg rees .K ey w ords :w etland ;re m ote sensing ;dyna m ic change m onitori n g 东洞庭湖湿地主体东洞庭湖湖区是洞庭湖的主体湖盆,最大湖水面积1328km 2,约占洞庭湖区的一半,是一个调蓄过水型湖泊,汇集湖南湘、资、沅、澧四水,对长江水量有巨大调剂作用[1]。
本区湿地的特点,水域面积变幅很大,在夏季丰水期,浅水水域面积124k m 2,深水水域530km 2,而在冬季欠水期,浅水水域面积达460km 2,深水水域194km2[2]。
同时由于泥沙淤积,大量人为活动的影响,湖泊面积逐年减少,湖床不断淤积抬高。
相应地导致了湿地容积变小,调洪能力降低,洪涝灾害加重等严重的生态和社会问题。
因此动态监测东洞庭湖湿地的面积变化,了解其发展趋势和演替,有助于更加合理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洞庭湖湿地。
1 数据准备及处理东洞庭湖湿地内部通行条件差,很难深人到湿地中心去实地调查,因而借助于遥感手段提取湿地信息十分必要[3]。
同时由于本区湿地是属于河湖补林 业 科 学 研 究第21卷给性湿地。
陆地地表过湿或者积水,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依水深梯度呈圈带状连片分布,湿地夏相为单一明水地貌,在遥感影像上比较难识别,故而利用的都是冬季影像。
本研究利用1987年12月31日、1996年12月7日和2004年12月13日的123-40幅T M影像数据进行洞庭潮湿地类型的目视解译和东洞庭潮湿地计算机分类。
采用的遥感图像处理软件为ERDAS系统。
分别对各时相遥感资料对应其相应的地形图进行几何精纠正,统一坐标体系。
叠加东洞庭湖区矢量图层制作得各时相遥感数字图像。
根据各波段统计特征及假彩色合成效果选择了TM432波段进行假彩色合成,并进行线性拉伸、滤波等增强处理,获得最佳目视效果的各时相遥感图像[4]。
2 湿地信息提取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输人、存贮、编辑、运算、查询、输出、更新及应用分析功能。
本研究将遥感数据(包括图像及分类结果)和人工判读的图件输人地理信息系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遥感图像分类结果加以改进来提高精度,提取面积[5]。
采用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开发的ARC/I N FO系统。
首先通过野外样区调查与当地资料相对照来确定各湿地类型的解译标志(表1),对卫星像片进行目视解译。
表1 东洞庭湖湿地解译标志(冬季)湿地类型解译标志水体深浅不一的蓝色,蓝黑色,黑色,形状各异,大小不一,边界清晰。
泥沙滩地浅灰色,蓝灰色,沿水体呈条带状,或者环湖水体,或江心片状,大小不一,边界清晰。
草滩地深浅不一的红色,形状大小各异,边界有些模糊。
芦苇地呈棕色,或黄绿色,在12月影像上已收割的芦苇呈白色,灰色,有明显人为规则痕迹。
林地(柳堤,杨树林)沿大堤长条状分布,图像上呈红色,深红色,个别区域边界模糊。
裸地主要是清理后种植杨树的区域,呈青灰色,有明显人为痕迹,边界明显。
然后利用表1的解译标志,结合地面调查资料,对1987,1996,2004年的三期遥感图像进行分类。
如图1得到东洞庭湖区冬季湿地类型图,从图上可以看到,在湖区分布大范围的白色芦苇区约227.37km2,同时淡绿色的草滩地和灰色的泥滩地也有大量分布,绿色的林地(主要是杨树林)分布也比较大。
相对的由于冬季低水位的影响,水面面积小。
基本可以确定东洞庭湖2004年的永久性湖泊湿地面积仅为160.35km2。
其永久性湖面仅占整个湖区面积的12.4%,湖区的淤积是非常严重的。
然后利用ARC/I N FO系统的ADS模块将目视解译结果图件进行数字化,再经过坐标转换,图幅拼接、编辑、改错,建立拓扑结构等步骤,统计出各类湿地的面积(表2)。
表2 东洞庭湖湿地类型面积湿地类型1987年面积/km2百分比/%1996年面积/km2百分比/%2004年面积/km2百分比%草滩地235.6718.98362.7029.22189.9815.30裸地 5.550.450.020.0020.38 1.64林地365.9029.47214.0617.24381.1930.71泥滩地264.3521.29142.7711.5084.87 6.84芦苇192.0715.47293.1323.61340.2927.41水面177.9114.33228.7718.43224.7418.103 湿地变化动态监测对于动态监测洞庭湖地区,由于其尺度和光谱信息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中,主要是应用分类结果叠加的传统监测方法。
叠加分析是空间分析的常用方法,在统一地理坐标系的控制下,通过前后两个时相或多个时相东洞庭湖土地遥感监测图的叠加可以十分明显地反映各种湿地类型的增减状况了。
为便于区别,首先将不同时相的同种湿地类型赋予不同的颜色,可用3种方法进行叠加显示:一是利用图像叠加功能,将各时相湿地类型分布栅格图叠合,分析变化情况。
该方法实际是像元间的复合,可较好地反映其增(减)变化,但未变化的共同部分因像元间的覆盖需通过图像动态连接显示;二是做前后湿地类型分布栅格图的差值、比值或相加处理,42增刊朱晓荣等:东洞庭湖湿地遥感动态监测研究图1 东洞庭湖湿地土地利用图(2004年)可很好地检索出图像变化的部分,以不同的颜色显示各种类型的增加、减少以及未变化的范围;三是将各时相湿地类型分布图由栅格转为矢量格式,然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 I S)软件进行湿地类型分布矢量图的叠加分析,从而检测出其分布的变化情况[6]。
3.1 湿地面积变化分析从表1、3中东洞庭湖各种湿地类型面积变化数据可以看出,各类湿地面积年季变化比较大,同时因为水位年季变化差异会引起水面范围及面积不同,因此将泥滩地和水面作为一个整体分析,减少水位变化对湖区面积变化的影响。
1987年泥滩地和水面总面积为442.26km 2,1996年时为401.07km 2,到2004年为309.61km 2,17年间共减少132.65km 2,年均减少7.8km 2。
总体来说东洞庭湖区湿地类型面积变化表现为洲滩地面积不断扩大,而湖泊水面不断缩小。
表3 东洞庭湖湿地各类型面积变化 km 2湿地类型1987 1996年1996 2004年草滩地+127.03-172.72裸地-5.53+20.36林地(柳堤,杨树林)-151.84+167.13泥沙滩地-121.58-57.90芦苇地+101.06+47.16水体-50.86-4.033.2 空间变化分析以多种方法研究了3个时相的东洞庭湖湿地的变化,对其湿地的分布动态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