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心得体会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心得体会科学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有人曾说“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在人们享受科学成果的同时也要承担科学发展带来的弊端。

”这样的说法我并不否认,科学发展是人类进步、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凡事都有两面性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所以人类要进步、人类文明要发展,就必然要承担进步与发展带来的结果。

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这门课程后,对科学的继承与发展我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

一方面,科学的图景常常都是集猜想、反驳、经验、验证四位一体的“杂合体”,就像是Windows的ta的补丁们,不断纠错交结在一起;另一方面科学又像是一个“问题小孩”,其继承与发展都存在很多问题,好的坏的、简单的困难的、清晰的模糊的、肯定的纠结的??我们在继承科学前辈们留下的技术与经验时,会对其提出质疑和进行反复验证,直至其理论与实践都是客观存在贴合实际的。

这就是科学的继承,是反复验证而不是盲目接受。

同样的,科学的发展也是在科学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发展也需要反复提出质疑、进行验证、投入实践。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中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与世界观都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跟当代始终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不谋而合。

就如《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中关于当代科学技术部分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科学和技术的讨论在当代得到了有效印证,科学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引发了技术革命,带动了产业革命,促使整个世- 1 -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代,综合国力的竞争越发激烈,而且科学技术在其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就迫使我们必须要不断强化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创建一个具备创新性与科学性的国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各行各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价值目标以及社会评价越来越受重视与关注,但在继承与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要注意区别于科学主义,在这里我们就要尤为重视马克思的“异化”思想。

在当代,科学是文化的集中体现,求真的同时不能忽略科学“为善”的价值,在继承与发展科学技术时必须要有道德与责任的担当。

心得体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最新)

心得体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最新)

心得体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最新)心得体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最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绪论部分,开宗明义地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理论贡献,强调这一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只有深刻认识这一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理论贡献,才能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才能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内生动力和行动自觉。

一、在勇于洞察时代中创立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力量所在。

自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诞生,再到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无一不是顺应时代大势、解决时代问题、推动时代发展的理论结晶。

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的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发展的基本规律。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方位是新时代,逻辑起点也是新时代。

这个新时代,凝练地说,就是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新时代。

从世情看,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又一次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世界怎么了?”“应该怎么办?”十分紧迫地摆在了世人面前。

从国情看,当今中国正处于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如何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分紧迫地摆在了国人面前。

从党情看,我们党管党治党取得显著成效,但“赶考”依然在路上,如何应对“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十分紧迫地摆在了全党面前。

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不仅呈现出各自的特点,而且相互交织、叠加在一起,进一步增加了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应运而生。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读书报告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读书报告

读《共产党宣言》及感想姓名:王磊学号:2016310492 组别:第3组组长名字:段小宇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对于当代世界的发展、当代无产阶级运动具有重要意义与巨大推动作用。

《共产党宣言》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它指出了为共产党的目标而奋斗与争取实现共产主义终极目标之间的联系。

自从1848年2月发表以来的160多年里,它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为了广大无产阶级的命运而抗争,为了人民的命运而奋斗。

1.《共产党宣言》的思维框架在《共产党宣言》的正文框架上,引言部分主要讲的《宣言》的发表背景与目的;正文第一章“资产者与无产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互相矛盾、互相斗争,以及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历史作用与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与历史使命;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主要论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共产党的性质、特点、目的与理论原理;第三章“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阐述共产党的主义和指导思想,批判错误思潮;第四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讲无产阶级革命者在现实中的斗争策略《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它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使得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了科学,它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可以说,《共产党宣言》是我们共产党整个理论的源头。

自从发表以来,它就成为了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拉开了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帷幕,象征着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史诗的开始,指出党在阶级斗争中要将坚定的原则性和适度的灵活性相结合,要建立广泛的无产阶级统一战线,同时指出所有制问题是革命运动的基本问题以及暴力革命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三大组成部分,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三是科学社会主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心得体会多篇范文

学习马克思主义心得体会多篇范文

学习马克思主义心得体会多篇范文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两个组成部分,即为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包含两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心得体会,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学习马克思主义心得体会范文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和系统的学习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马克思的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态度也逐渐严肃了起来。

谈及马克思主义的起源。

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40年代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创立的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它代表着工人阶级的利益,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也是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更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可以说它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

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指导基础,也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马克思主义所涵盖的内容是多样化的,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科学的实践观。

实践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感性活动和实践的观点去理解事物,一方面揭示了意识能动性的真正的、现实的根源,具体而非抽象地发展了意识的能动的方面: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意识显现的事物和现实的真正的客观性和自在性。

这样,马克思的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便解决了主观与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问题,并由此解决了西方传统哲学。

且说明了只有用实践观点去理解事物和现实,才能用实践观点理解人本身。

学习马克思主义心得体会范文二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理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通过学习,我知道了马克思主义的含义,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等。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读书报告—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理解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读书报告—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理解

阅读书目:《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作者:恩格斯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理解——读《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有感摘要:作为一部阐述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等内容的著作,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中说明了以空想社会主义为主要思想来源,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推动力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并阐述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将必然导致社会主义的出现。

这些认识对于我们处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与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著作,也是恩格斯阐述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来源、形成机制和胜利原因的经典文献。

本书是恩格斯根据自己的著作《反杜林论》的三章改写而成,《反杜林论》写于1876年5月底到1878年7月初,写作的直接原因是为了消除杜林的影响。

杜林理论打着“社会主义”的金字招牌,以“科学”的伪装出现,在德国党内产生了很大影响,恩格斯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运动,避免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在工人队伍中泛滥,写下了这部丰碑式的著作。

一. 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作为科学共产主义诞生的先决条件之一,19世纪初期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顶峰。

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是这一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杰出代表。

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水平提高到了以往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所没有到达也不可能到达的高度。

恩格斯说过:“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个人的肩上的。

”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第一章节,恩格斯详细介绍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既说明了他们的学说中积极先进的因素,也指出了其学说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之处。

恩格斯在文中说到:“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

中国马克思主义读书报告

中国马克思主义读书报告

2. 自己认为对的观点,为什么?
本书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阐述非常完备清晰,其实更多的内容应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阐述,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行了分析解说,更可贵的是结合了中国的政治格局、中国面临的发展问题、环境问题、民生问题、科学发展问题等等问题。

如果要对全书各个内容进行分析恐怕几万字也很难述说,因此,我想针对其中某一方面进行阐述介绍,这点也与助教确认过。

针对现在最非常严峻的环境问题,我想对这一方面进行一点讨论分析。

首先,本书对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分析非常透彻,发展与环境紧密联系,没有环境支撑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而且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如果没有解决好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以及科学发展观很难从根本上得到实行。

如果过度追求发展的速度,那么不可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要从发展速度为西安,GDP至上这个错误的观念中跳出来,正如老师所提到的那样,可持续的关键是“转变”,而不是走“转移”、“转嫁”的路线,确实,要想根治环境问题最关键方法之一就是转变发展模式。

马克思曾经提出的“为人类同。

学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心得体会

学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心得体会

学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心得体会通过一个学期对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的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当今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意义以及重大作用。

自从马克思主义创立以来,其社会发展理论一直受到世人的关注。

尤其当现代社会的发展陷入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自身的纠结当中时,很多学者都回归到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中,对社会发展理论的一般规律观点给予深入的研究,试图从中找到论证社会合理发展的逻辑和理论。

目前,有不少学者提出,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是否依然具有生命力?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陈先达教授曾说过:“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从根本上说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当代价值,即它的真理性和有效性。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它的当代价值,从根本上说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学说面向当代的真理性和有效性。

例如,刚刚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上所说的:“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无论对于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其当代价值都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我们必须准确理解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意义和价值。

一、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相关概念界定1、社会发展理论社会发展理论是社会变迁的一种形式,与停滞,倒退相对立;是人们以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为手段,全面深刻地改革自己生产环境从而导致自己提升的集体行为,社会发展既是一种结果也是一种过程。

从其涵盖的范围来看,可以对之进行狭义的和广义的理解。

狭义的社会发展理论主要是指研究不发达国家如何实现自身的发展、实现现代化的理论;广义的社会发展理论不仅包括了对不发达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的研究,还包括了对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过去历程以及向后现代化发展趋势的研究。

根据这种理解,发展理论包括了发展经济学、发展社会学、发展政治学、发展文化学、发展哲学、未来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学科内容。

浅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论文

浅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论文

浅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姓名: 学号: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论文摘要:作为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出了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为了更全面的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精髓所在,本文结合了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划时代成果,以及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理论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创新,十八大,中国化Studies on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Zuhua Wang Number: 11419003College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Zhejiang University, Grade 2011 Abstract: As part of the theory innova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had gripped the extensive attention of scholar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e achievements are conspicuous for China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s it were that the science theory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has pointed out a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h for China's socialist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more comprehensively grasp the essence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this article combined the epoch-making achievements obtained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party's 17th and 18th reports, comprehensively described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theory.Key words: marxism,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oretical innovation, 18th party congress , sinicization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理论最早由毛泽东同志提出,系指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学习感悟心得体会范文2篇

马克思主义学习感悟心得体会范文2篇

马克思主义学习感悟心得体会范文马克思主义学习感悟心得体会范文精选2篇(一)马克思主义学习给我带来了很多感悟和启发。

首先,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即唯物辩证法。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我深刻理解了世界观的重要性,认识到只有从全面和历史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同时,唯物辩证法也教会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盲从于表面现象,而是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和本质。

其次,马克思主义让我认识到了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的必然性。

通过学习马克思的剖析,我了解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危机,认识到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目标。

这让我深刻意识到,作为一名青年学生,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而努力奋斗。

此外,马克思主义还启发了我对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深入思考。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我认识到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而经济领域的所有问题都与阶级斗争密切相关。

同时,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也让我认识到社会是由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构成的,社会变革必然伴随着社会结构的重构和社会关系的重建。

最后,马克思主义让我深刻理解到历史的必然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我认识到历史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的,而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不可逆转的。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我们要站在历史和现实的高度,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向,努力推动社会发展走向更加公平、民主和可持续。

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学习让我深入理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变革的必然性,并激发了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探索的欲望。

我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理想信念,努力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而奋斗。

马克思主义学习感悟心得体会范文精选2篇(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种重要的学说,它是指导我国社会发展的思想基础。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理解,我深刻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对于理解社会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深远影响。

以下是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

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

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

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当代中国正处于政治、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

GDP的快速增长,外交的繁荣,国际的活动频繁举行无一不展示着中国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

作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谋求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必然的,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的剖析及其与当代社会之间的关系的探究也是必不可少的。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它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它第一次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指明正确的道路,而且为各门科学的发展提供锐利的武器。

马克思主义阐明了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发展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的矛盾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证明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指出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创造者。

无产阶级又称工人阶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体系中已成为掌握国家政权的领导阶级。

相对于马克思主义中的无产阶级的理论,中国政治中的无产阶级就显得更加的民主,以人民民主专政中心的政治体系使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显得更加的鲜明,更具有时代的先进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无产阶级的概念内涵也需要不断丰富发展,物质层面的标准应该让位于精神思想层面的标准,即是否掌握政权、是否拥有生产资料都在其次,无产阶级的首要标准应是有无共产主义信仰理想、是否自食其力并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是否反对剥削他人不劳而获等。

只有这样,才能更广泛地团结起最大多数的人民群众,为实现无产阶级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而共同奋斗。

回顾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一路充满了艰辛和曲折。

从最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始,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经过不断对中国现状和世界局势分析和探索,摆脱了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思潮的影响,到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此后,其并四处奔波讲授,由此才拉开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宣传的第一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学习心得体会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级博士一年级学生,本学期有幸能够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这门课程,收获颇多。

理论是科学的、理论的出发点是美好的,但如果理论无法解释实际情况或与实际情况的表现背离时,人们往往容易被表象所迷惑而遗忘了理论的科学指导性。

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们更倾向于教会我们用一种批判、科学的眼光来看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当代所发挥的指导性作用。

不可否认,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其局限性,但正因为其局限性的存在,才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伴随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众多教授结合自己的科学研究和亲身实践,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俯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所有讲座都很精彩,使我受益匪浅,下面就部分讲座内容谈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1.对北京东方生命文化研究所所长陆丽娜教授《导论》的体会陆教授深入浅出的讲授了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全球规模社会主义大辩论的5个热点话题,详细介绍了生命文化的学科基石,生命文化的六个基本概念和六个价值观念。

通过陆教授的讲解,使我认识到要做感兴趣而有意义的事情,做平凡而又快乐的人,实现人的自然生命和文化生命的二元统一。

2.对杨建立教授《我国转型期的医患关系及新医改的政策选择》的思考杨教授报告主要内容:①我国转型期的特点和矛盾焦点②医患关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③我国新医改的策略及其政策选择。

通过听报告使我进一步理解了我国转型期间的医患关系特点,对自己今后在临床工作中如何避免和妥善处理医患关系,对了解未来医改政策的走向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3.对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陈新石教授《谈谈科技创新与科研论文》的思考陈新石教授的演讲妙语连珠、引古博今、知识渊博、生动具体、所提出的问题发人深醒。

通过陈教授的精彩演讲,使我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以及科研论文的写作技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我今后博士论文的撰写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完成都会产生很大的帮助。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读后感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作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年级:2013级(硕士)姓名:赵海飞学号:201310812《反对完美——科技与人性的正义之战》读后感作者先从一个例子(即一对女同性恋伴侣决定拥有一个失聪的孩子,因而找到一个家族五代都有聋人的精子捐献者,最后拥有了一个耳聋的孩子,在这件事被报道之后引起了人们的纷纷谴责)引出了基因改良的问题。

作为一名文科生,我只接触过克隆羊多利的故事,觉得那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后来被教育不能克隆人,否则世界将会大乱,并且一直停留在这样一个观念中。

读了这本书,才知道了更多关于生物科技方面的知识——基因原来可以改变。

我觉得这太不可思议了——不可思议的不是科技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而是有的人竟然会去认同并做这件事。

我们知道每一个小生命都是上天赠予我们的礼物。

在他未出生之前,我们期待他、想象他,对他怀有无限的希望,然而如果我们按照我们的标准去制造他,那么我觉得这个小生命就完全失去了生活的意义。

基因工程的初衷并不是让人们按照某些标准去制造下一代,而是为了治疗疾病或预防遗传性疾病,这样的初衷当然是无可挑剔的,因为医学在不断进步。

从肌肉增强、记忆力增强、身高提升和性别选择四个方面我们都可以看出作者对基因工程深入的思考,从医学治愈疾病到道德和人性的反思,透露出作者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

运动员是我们人类潜能得到不断发掘的证明,使我们认识到人类所具有的巨大潜力。

我们能够看到运动员付出辛苦努力从而取得成功,虽然付出了许多汗水,但却赢得人们的掌声和钦佩,让人们满怀期待下一次能够继续打破记录,而生化运动员像一个机器人一样,虽然能够打破更多的记录,取得更好的成就,但却使人们原本坚信的赞美和报酬唯有来自努力得到质疑,会使人类最本质的东西得到改变,从而引发对于人性的思考。

谈到运动员,就不可避免的谈到比赛。

比赛的本质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在公平平等的基础上去激发每个人的最大潜力,而如果比赛成了表演,那么就不叫比赛了。

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感想

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感想

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感想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价值与对于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的现实意义l9世纪时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伟人在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社会主义社会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必然到来的结论,这一论断曾感召过世界范围内无数志士仁人为之奋斗。

如今,当代大学生中有一些人对这一结论持怀疑态度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尤其是苏东巨变以后,对于什么是信仰,该信仰什么,已经成为了当代大学生常常疑惑和探讨的问题。

一、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观教育的必要性当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一方面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促进和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另一方面却给人们带来无穷的压力、灾难与迷茫,人们在享受自身发明成果的同时,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重负,尤其是精神信仰上的迷失。

面对这一切,不少大学生也在逐步失去方向,丧失信仰,陷入到一个毫无目标的困境中无法自拔。

正如马尔库塞所说:与现代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相伴随的是人的精神的不断丧失,人们在更多的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对如思想、信念等许多东西却越来越淡漠。

在这种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背景下,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已经产生了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资本主义国家的表面富足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相对落后使得当代中国大学生感到迷茫,不知所措。

邓小平曾经说过: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祸国误民。

它在人民中混淆是非界限,造成消极涣散、离心离德的情绪,腐蚀人们的灵魂和意志,助长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思想泛滥,助长一部分人当中怀疑以至否定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的思潮。

而中国现存的如贫富差距问题、官僚腐败问题、政治体制问题等更使得一些不够成熟的大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失之偏颇。

二、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现状与问题分析1.现状与存在问题。

根据中困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20XX年对广东、广州、北京、吉林和四川等地一些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状况进行的调研显示:当前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积极的,并不存在大范围的信仰危机。

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

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

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说起马克思主义,人们是即陌生又熟悉。

熟悉的是从很小开始就知道马克思,听说马克思主义,知道中国共产党是在认证贯彻并实践马克思主义后,取得了抗战与革命的最后胜利。

除了少数研究哲学与历史等体系的人对马克思主义很是了解外,在当代,可以说,很多人不知道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什么东西,它在当代究竟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重要的角色,对当代中国究竟有什么作用,最主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如何发挥它在中国经济,民生,国力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要解决上述问题,我们不得不追溯到马克思主义也就是马克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提出的,在当时它只是一种思想,是一指导当时欧洲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思想,它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欧洲如火如荼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之中,它通过对革命斗争经验的深刻总结,揭示了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寻求解放的正确道路,从而成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纲领。

传至我们当代,在经过无数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修补与完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已成为我们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瑰宝。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思想的革命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反映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美好理想,为我们指明了奋斗方向。

马克思思想经过不断的进步、发展、与扩充,在当代中国已成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它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分析题答案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分析题答案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分析题答案第一篇: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分析题答案第一次上课分析与思考题:1.马克思提出,要实现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联系起来,这一论述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原则,请谈谈你对这个思想的理解。

首先,“人类同自然的和解”。

就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即天人关系,也就是人类面对的环境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解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

这种“和解”在本质上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互动过程。

这种互动一方面表现为“自然界向人的生成”,即人通过物质生产活动,把自然界中人的生活资料和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

另一方面,这种互动又表现为“人向自然界的融化”,即人通过实践活动广泛掌握和同化自然力,用各种自然物的属性来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生命活动,使自己能力的提高和发挥根植于自然系统的演化之中。

“人类同自然的和解”的实践基础是物质生产活动,实现这一“和解”,要求“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

”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用“物质变换”的概念说明了人类与自然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的对立统一、和谐发展的辩证关系。

其次,“人类本身的和解”。

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社会关系问题。

唯物史观认为,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马克思、恩格斯看穿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另一部分民族、国家和阶级不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就加深了人们之间的相互分裂和对抗,阻碍着世界性普遍交往的进一步发展,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因此,“需要对我们的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建立起有利于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社会制度,把人自身从自然和社会条件的束缚中、从资本主义悲惨的境遇中解放出来,最终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

心得体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最新)

心得体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最新)

心得体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最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绪论部分,开宗明义地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理论贡献,强调这一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只有深刻认识这一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理论贡献,才能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才能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内生动力和行动自觉。

一、在勇于洞察时代中创立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力量所在。

自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诞生,再到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无一不是顺应时代大势、解决时代问题、推动时代发展的理论结晶。

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的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发展的基本规律。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方位是新时代,逻辑起点也是新时代。

这个新时代,凝练地说,就是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新时代。

从世情看,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又一次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世界怎么了?”“应该怎么办?”十分紧迫地摆在了世人面前。

从国情看,当今中国正处于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如何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分紧迫地摆在了国人面前。

从党情看,我们党管党治党取得显著成效,但“赶考”依然在路上,如何应对“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十分紧迫地摆在了全党面前。

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不仅呈现出各自的特点,而且相互交织、叠加在一起,进一步增加了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应运而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学习心得【5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学习心得【5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学习心得【5篇】心得体会是一种产生感想之后写下的文字,主要作用是用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是一种读书和学习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学习心得【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学习心得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革命学说,是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和世界观的发展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国实际,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科学理论武装”为主题的第一单元学习,从《资本论》、《费尔巴哈论》、《谈谈辩证法问题》、《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经典著作的导读,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科学理论基本问题的解析,深入浅出、脉络清晰、详实生动的课堂讲授、专题辅导,让我受益匪浅。

认识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前进的思想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正是体现在它的开放和发展进步之中的,而这个发展进步是建立在历代共产党人的实践、探索与丰富上的。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理论创造发现了真理,但没有结束真理,更没有穷尽真理。

马克思主义的后继者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断结合革命与建设的实践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它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认识二: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的一系列变革与改良,反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现实价值。

受迫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引领下的国际工人运动的压力,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变革和改良。

关于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的心得体会【可编辑版】

关于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的心得体会【可编辑版】

关于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的心得体会关于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的心得体会科学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有人曾说“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在人们享受科学成果的同时也要承担科学发展带来的弊端。

”这样的说法我并不否认,科学发展是人类进步、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凡事都有两面性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所以人类要进步、人类文明要发展,就必然要承担进步与发展带来的结果。

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这门课程后,对科学的继承与发展我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

一方面,科学的图景常常都是集猜想、反驳、经验、验证四位一体的“杂合体”,就像是indos的ta的补丁们,不断纠错交结在一起;另一方面科学又像是一个“问题小孩”,其继承与发展都存在很多问题,好的坏的、简单的困难的、清晰的模糊的、肯定的纠结的……我们在继承科学前辈们留下的技术与经验时,会对其提出质疑和进行反复验证,直至其理论与实践都是客观存在贴合实际的。

这就是科学的继承,是反复验证而不是盲目接受。

同样的,科学的发展也是在科学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发展也需要反复提出质疑、进行验证、投入实践。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中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与世界观都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跟当代始终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不谋而合。

就如《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中关于当代科学技术部分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科学和技术的讨论在当代得到了有效印证,科学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引发了技术革命,带动了产业革命,促使整个世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代,综合国力的竞争越发激烈,而且科学技术在其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就迫使我们必须要不断强化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创建一个具备创新性与科学性的国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各行各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价值目标以及社会评价越来越受重视与关注,但在继承与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要注意区别于科学主义,在这里我们就要尤为重视马克思的“异化”思想。

在当代,科学是文化的集中体现,求真的同时不能忽略科学“为善”的价值,在继承与发展科学技术时必须要有道德与责任的担当。

学习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有哪些收获

学习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有哪些收获

学习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的收获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

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得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即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把马克思主义当代化结合起来,这是理论界的共见,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与当代走向,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为前提,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任务为关照。

这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突出表现为时代性和实践性。

依据时代性和实践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不同内容和特点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相互承接的两大发展阶段,产生了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两大理论体系。

在90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我们形成了三条基本经验,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实现这一基本原则,关键在于从时代要求和社会实际出发,把实践作为“结合”的逻辑起点;坚持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探索客观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活力源泉,永葆这一活力源泉,关键在于全面把握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基本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特征,强固这一根本特征,关键在于把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与创造精神紧密结合起来。

把握科学内涵、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基本规律,是为了更科学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心得体会
科学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有人曾说“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在人们享受科学成果的同时也要承担科学发展带来的弊端。

”这样的说法我并不否认,科学发展是人类进步、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凡事都有两面性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所以人类要进步、人类文明要发展,就必然要承担进步与发展带来的结果。

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这门课程后,对科学的继承与发展我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

一方面,科学的图景常常都是集猜想、反驳、经验、验证四位一体的“杂合体”,就像是Windows的ta的补丁们,不断纠错交结在一起;另一方面科学又像是一个“问题小孩”,其继承与发展都存在很多问题,好的坏的、简单的困难的、清晰的模糊的、肯定的纠结的??
我们在继承科学前辈们留下的技术与经验时,会对其提出质疑和进行反复验证,直至其理论与实践都是客观存在贴合实际的。

这就是科学的继承,是反复验证而不是盲目接受。

同样的,科学的发展也是在科学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发展也需要反复提出质疑、进行验证、投入实践。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中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与世界观都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跟当代始终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不谋而合。

就如《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中关于当代科学技术部分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科学和技术的讨论在当代得到了有效印证,科学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引发了技术革命,带动了产业革命,促使整个世
- 1 -
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代,综合国力的竞争越发激烈,而且科学技术在其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就迫使我们必须要不断强化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创建一个具备创新性与科学性的国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各行各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价值目标以及社会评价越来越受重视与关注,但在继承与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要注意区别于科学主义,在这里我们就要尤为重视马克思的“异化”思想。

在当代,科学是文化的集中体现,求真的同时不能忽略科学“为善”的价值,在继承与发展科学技术时必须要有道德与责任的担当。

同时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节约型社会建设等理念的提出在科学层面上也都获得了必要性论证,无疑就需要强有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

所以从《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这门课程里我们可以从中拟议出以下三点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视野的科学技术革命;二是科学技术的人文关怀和社会反思;三是科学技术和生态文明两者的和谐稳定。

也就是说,当代社会的发展应该依靠于科学,应该依靠基于科学基础的马克思主义,而科学的继承与发展同样也要依靠于社会的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最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观点也需要科学技术来验证,需要社会的发展来实践。

所以,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三者应该是相辅相成、三位一体的。

中国马克思主义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在研究马克思主义时必须要紧抓科学内涵,不断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当代走向。

在当代,要将马克思主义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以及科学的继承与发展,就必须要重- 2 -
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将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紧抓当代发展主题“和平、稳定、发展”,深入分析与研究在科学继承与发展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走向,为当代的发展解疑答惑;二是要紧密结合实际国情,着重研究小康社会、新农村等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走向;三是紧密结合执政标准与要求,紧抓两大主题——提升党执政能力、保持党先进性,结合当代党面临的考验与挑战,分析并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走向。

总之,《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这门课程涵盖了很多理论与观点,除了与科学继承和发展方面紧密相连,跟文化、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等都有不可磨灭的联系,所以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以中国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始终坚持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与不断“当代化”提供研究动力与支撑。

- 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