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质学中国地质大学共94页文档
旅游地质学1
旅游地质学1
地貌旅游资源
1. 是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和前提 2. 影响与制约着人文旅游资源的发生发展及
其地域分布规律 3. 控制与自然景观演化的促进 4. 能增加美感,强化意境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地质学1
山岳
绝对高度在500m以上的称为山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地质学1
峡谷
PPT文档演模板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地质学1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地质学1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地质学1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地质学1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地质学1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地质学1
v 科罗拉多大峡谷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地质学1
v 科罗拉多大峡谷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地质学1
v 瑞士冰川公园地质漩涡
堆积作用对地貌进行改造 ➢ 与地质形体有关的人类活动资源,则可称人文地质
旅游资源。如石窟、摩崖石刻、岩画等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地质学1
卡卡杜公园壁画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地质学1
内力作用形成的旅游地质资源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地质学1
外力作用形成的旅游地质资源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地质学1
旅游地质学的分类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地质学1
四、旅游地质学的发展与未来
1、帝王出行
西周的周穆王:传说享
寿105岁,在位时间约为55年。周 穆王喜好游历,曾于穆王13年-17年 驾八骏之乘驱驰九万里,西行至 “飞鸟之所解羽”的昆仑之丘,观 黄帝之宫。又设宴于瑶池,与西王 母做歌相和。据现代学者考证,周穆王西游之地应是里海黑 海之间的旷原,这是中国与西域进行交流的最早史料记载。 周穆王是个大旅行家,喜好游山玩水,西巡历时2年多,行 程35000多里。
旅游地质学
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与分布一、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与分类1、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20世纪末,随着世界各地尤其是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各个学科都在向旅游业渗透。
地球科学亦不例外,它不仅仅只是我们早先理解的采掘地质矿产的学科,而是作为自然资源的基底,地质奇观更是作为山水旅游资源的精灵,逐渐走入我们日益丰富的旅游视野,并越来越影响着我们对新时代旅游的定义。
人们对旅游地质的认识与人们的文化科学素质、灵感有关,随着人们地质知识的不断增多,地质资源也越来越多的引起了旅游者的兴趣。
用严格的术语讲,旅游地学资源是适用于旅游业中的地学方面的资源的物质基础形式。
在地球几亿年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由于地壳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古地理环境演变、古生物进化等因素而保存在岩层中的化石、岩体、构造形迹、矿床、地貌景观等景象,具有观赏、科学研究与普及教育价值,对游人产生了某些吸引力,这些景象就被叫做地质旅游资源。
通俗的讲,旅游资源中那些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或者在晚近地质历史时期人类形成过程中遗存的人类文化遗址,人类与地质体相互直接作用的遗迹,都叫做旅游地质资源。
同时,由于旅游地质资源和地质作用、地质体密切相关,而且大多数是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因此它具备空间定位性、永续性、不可再生性,并且更具有鲜明的科学性。
简而言之,它就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观赏、游乐、考察、科普价值,能够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奇、求乐的心理要求的自然景观及与之有关的人文景观。
2、旅游地质资源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各个学科都在向旅游业渗透,旅游地质资源在旅游业中越来越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发挥着其自身的优越性。
其在旅游业的作用很多,这里仅说三条典型。
(1)、地质资源丰富了旅游业的内涵。
旅游日渐成了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的休闲方式,求新奇成为人们在旅游中竞相追逐的目标,地质学旅游正满足人们这一“求知”的心理,它通过研究旅游资源的地学成因,揭示了旅游资源在观赏、科学及历史等方面的功能与价值,因此,极大地丰富了旅游的内涵,而且为旅游业发展注入的生机与活力。
旅游地质学
冠豸山风景区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冠豸山风景区(冠豸山的“豸”字,当地读音为zhai),位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境内。
冠豸山景区平地拔起,不连岗以自高,不托势而自远,外直中虚、山清水秀,与武夷山并称为“北夷南豸山,丹霞又绝”。
景区面积123平方公里,核心景区53平方公里。
由冠豸山、石门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龙湖五个游览区组成。
冠豸山发始于宋元年间,在石门湖筑亭建阁,植以松竹、成为吟诗斗酒之地。
元朝至正年间,县尹院楼阁,标全山十景,到了明代,垒城开池,筑南北堑关墙,凿石磴,建书院,成为闽西“上游第一观”。
景色特点冠豸山风景秀丽,苍玉峡逶迤而入,一石若悬,流水潺潺,松风亭建在半山巨石之上,游人在此倾听涛声,欣赏吐红杜鹃,分外悦目赏心,走过有惊无险的丹梯云栈,穿过“云瞩”堑门,便是高壁峭立、独开一面的“滴珠岩”。
有乾隆翰林朱阳镌刻的“上游第一观”五字,是闽江、九龙江、汀江发源地之一的佐证。
芙蓉坡上下有历代所建书院十余座,现存修竹书院、五贤书院、东山草堂皇等。
石门湖景区,湖约十里,山环水绕,乘舟游荡,有双乳峰、葫芦港、童子牵马、大象饮泉、疯僧戴帽等景观。
竹安寨,与冠脱豸山体相连,这里集雄、奇、险、绝于一体。
龙硿洞风景名胜区福建省龙岩市龙硿洞风景名胜区,地处武夷山脉南段,位于龙岩市新罗区境内,距龙岩市区48公里,距漳平市区26公里。
是福建省省级风景名胜区。
这里群山环抱,流水淙淙,景色秀丽,风物宜人,有着丰富的山林景观和复杂独特的喀斯特地貌。
风景区面积10平方公里,其核心景点龙硿洞,形成于三亿年前的古生代,是海洋经三次地壳运动和间歇演变而成,为现已探明的我国特大溶洞之一。
洞内空间宏敞,有8个大厅,16个支洞,二千余米游程,5.4万平方米,分上、中、下三层,层层叠叠,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游于洞中,如身处迷宫。
奇异绚丽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石灰石华物发育完整,石幔、石花、云盆比比皆是,更有不可多得的洞中暗河,时隐时现,时聚时散,为这座唐代已被发现的古洞增添了许多幽趣。
旅游地质学论文(冰川)
一、冰川概述冰川——在高山和高纬度地区,长期存在的由雪源向外缓慢移动的冰体。
固体水库,85%的淡水资源,对气候和海平面升降影响巨大。
1、冰川的形成(一)雪线——常年积雪区的下界昆仑山雪线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形成终年积雪区,为冰川的积累区;雪线以下年降雪量小于年消融量,只有季节性积雪,称为消融区。
雪线高度各地不一,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①气温: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比;②降雪量:雪线高度与降雪量成反比;③地形:雪线高度与坡度成正比。
(二)成冰作用2、冰川的运动主要由于重力和压力的原因,冰川总是在不停地运动,但其运动的速度却非常缓慢,多数观测点的年流速只有数米到数十米。
3、冰川的基本类型按冰川的规模大小,外部形态特征分为大陆冰川(大陆冰盖)规模巨大,主要分布在南极洲、格陵兰和冰岛等地,呈面状分布不受地形约束。
厚度大。
南极大陆冰盖面积达1300万Km2,平均厚2千米以上,最厚达4800m。
以年流动几十米的速度流入海洋。
山岳冰川(阿尔卑斯式冰山)规模小,长度一般为数公里到数十公里,厚度从几百米到近千米。
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高山区,流动在山谷中。
按发育规模和形态可分为冰斗冰川(悬冰川)、山谷冰川、平顶冰川、山麓冰川。
较大的山岳冰川可形成复式山岳冰川,可分为主冰川、支冰川。
年流速数米到数十米,进入消融区融化形成冰碛地貌。
二、我国的冰川景观1、冰川景观在我国的分布2、庐山的冰川遗迹景观介绍【1】庐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这是继庐山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后所获得的又一世界级殊荣。
这一殊荣的获得是与庐山的冰川遗迹景观密不可分,因此,个人认为有必要在本版内,对庐山的冰川遗迹景观做一简单介绍。
1、第一个提出“冰川运动”的人记得地质专家马长信曾讲过一则故事,大意是:阿尔卑斯山(?)下住着一个放牛的年轻小伙,主动为游客承担导游义务。
常言道,景点好不好,全靠导游炒;景点美不美,全靠导游嘴。
小伙子用“冰川运动”向游客讲解了阿尔卑斯山(?)鬼斧神工的原因,这一解说观点被一位旅游家第一次写进了论文中。
旅游地质学
公选课复习题《旅游地质学》一、填空题:1.旅游资源按成因或属性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2.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叫内力地质作用(即:内营力),内营力包括: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作用3.外营力是由地球外部因素引起的地质作用,它主要受大气、水和生物因素等的影响而产生的外力地质作用。
按作用过程分类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二、名词解释:1、旅游地质学:是结合旅游的地质学,是两个相互交叉与相互渗透的新学科。
2、地质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的,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
3、岩浆作用:由岩浆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后冷却凝结而成的岩石,此过程叫岩浆作用。
4、水平运动:是地壳中的地块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相邻地块或相互分离拉开,或相互靠拢挤压,或作剪切错位。
褶皱构造、平移断层等地质构造乃地壳水平运动的产物。
5、丹霞风景地貌是在红色砂岩上发育而成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地貌景观。
6、旅游学:是研究和旅游有关的各种问题,研究旅游活动的一般规律,包括旅游的资源、文化、心理、经济、美学以及市场等各方面的学问。
7、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科学,包括地球的物质成分、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各种地质作用及其演变历史与规律等。
8、地壳运动:是一种机械运动,指由于地球内部动力而引起的地壳产生水平向或垂直向的运动使地壳变形和变位。
9、变质作用:由于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形成较高温度和高压环境,使地壳中先成岩石在固态下发生矿物成分或结构构造的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的过程叫变质作用。
三、论述分析题:(共60分)1、试述旅游地质学的研究内容,旅游地质学与地学、旅游学的之间的相互关系。
(1)旅游风景地学的研究内容:各种地质作用形成旅游自然景观观赏,从地学角度分析成因及其保护;从地学及工程的角度分析中国文化遗产景观的历史发展及其保护。
(2)旅游风景地学是地学与旅游学的交叉学科。
旅游风景地学与地学是从地学的角度研究各种旅游点自然景观美“美”成因以及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发展的科学,是一门新兴地学与旅游学的交叉边缘学科。
旅游地质学
《旅游地质学》姓名:肖凡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号:201005739梦里水乡--梁子湖梁子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是湖北省第二大湖泊,面积约42万亩,地处鄂州、武汉、黄石、咸宁四市的交界地带,因湖中有面积1.5km2的梁子岛而得名。
因其态系统的完整性及构造原因,素有"化石型湖泊"和"中国水生物种基因库"之称。
梁子湖生物多样性丰富,是长江中下游代表性湖泊,该湖生态区系组成复杂,藻类有73种,高等植物282种,浮游动物89种,鱼类118种,两栖类8种,爬行类15种,鸟类166种,兽类21种。
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5种,占湖北省同类总种数的22.93%。
湖北省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4种,占湖北省同类总种数的44.75%,国家重点保护植物4种。
长江中下游的主要水生高等植物群落,包括挺水、浮叶、漂浮、沉水四种植被型,在梁子湖充分发育,优势种为微齿眼子菜、苦草、穗花狐尾藻、菰和金鱼藻等,目前全国很多珍稀频危种,如水蕨,水车前、蓝睡莲等,在梁子湖完好存活;梁子湖还有"天然鱼仓"之称,生活在湖泊中的鱼类有100多种,常见的武昌鱼、红尾鱼、银针鱼、鳜鱼、草鱼、鲢鱼、鳙鱼等,梁子湖产的中华大绒蟹个大、味美一直在全国享有盛名。
据统计,梁子湖每年鱼产量保持在1000万公斤以上。
昔日钟灵毓秀的宝地,今日武汉城市圈核心圈层--鄂州梁子湖以独特的生态、区位和资源优势,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配套产业。
鄂州梁子湖按照"绿色、集约、高端"的要求,利用独特的"湖"、"岛"、"港"、"山"资源,大力发展"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产业。
农业方面,打造水产、胡柚、苗木花卉、茭头红薯、畜禽养殖等五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已形成20万亩名优水产、5万亩胡柚、5万亩苗木花卉、2万亩红薯板块,有300万只蛋鸡存栏。
旅游地质学论文
旅游地质学论文地质学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旅游业的定义旅游业是社会经济的第三产业,在国际上,称它为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由于它的环保性,在国际社会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旅游业的形成要素(一)主观条件(1)游客:有了景区,下面就要有人去参观和浏览了,这就是我们所讲的旅游者。
旅游者是否有意愿去来景区旅游,主要受到经济和条件的约束。
一方面,所在景区的消费水平要在游客承受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游客倾向于那些条件好的、安全性高的、环境污染小的风景区。
因此,现在世界各旅游区都在通过改善旅游区的条件来吸引顾客。
(二)客观条件(1)旅游景区: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
可想而知,要想发展旅游业,必须要有美丽的景区来吸引顾客的眼球。
这大概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纯天然的景色,比如巍峨俊俏的高山、浪漫温馨的沙滩;另一种是历史遗迹,比如我们所知的故宫、天坛、长城等,它是人工建筑的结果,不是有自然形成的。
一般来讲,旅游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自然景观。
(2)社会:旅游景区所在国家的风俗信仰,社会条件同样影响着旅游者。
(3)交通:交通是旅游业能否得到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就像工业的发展需要资源,旅游业的发展除了自然景区外,还需要便捷的交通,交通上的优势,有利于顾客的出行,减少在交通上花费的时间。
(4)经济:这里的经济不仅是游客自身的经济条件,还包括所在景区的消费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
其中,自身的经济条件是限制出外旅游的主要条件,游客倾向于那些花费少、省钱多的旅游景区。
(5)政治:政治在旅游业中的影响相对比较小,它主要涉及到游客自身安全的问题,作为一个游客,当然希望所去的景区,安全有保障了。
除此之外,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因素还有文化因素、时间因素等。
旅游地质学(1)定义:旅游地质学是地质科学中一个正在发展的新的分支学科,也是介于旅游科学和地质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但严格说来应属地质科学研究范畴。
第一章 旅游地质学概述 杨世瑜版旅游地质学
陈传康,1931年------1997年10月,男,广东省潮安县人。我 国最早从事旅游地理研究的地理学者。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 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自然地理 学博士点负责人,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地 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会常务理事。
男,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旅游地学”学科的创始 人和学科带头人之一,中国地质公园创议倡导者和推动者主 要人士之一。曾任国家地质公园研究中心副主任兼总工、国 土资源部国家地质公园评委、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中国地 质博物馆副馆长、中国地质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地质学会旅 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 筹)创始会长、中国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会副会长。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国国家矿山公园徽标】National Mine Park logo of China 外圈上缘是汉字“中国国家矿山公园”,下缘为英 文“National Mine Park of China”。内圈象形图案是 :古汉字“山”代表矿山,矿物晶体象征矿产资源的类 型,锤子象征着开采工具,锤子的头尾部的白色空间象 征着井巷开采和露天开采;黄色、绿色象征矿山环境修 复。整个徽标代表着利用修复后的矿山遗址,开展旅游 持续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理念。
3、1985年—1999年初创阶段 1985年,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成立 1985年,李旭旦《人文地理学概论》列出旅游地理学 到1991年,五大旅游地学学术团体成立 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 会)、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区域旅游开发研究会 、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中国地 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 4、1999年以后全面发展阶段 2000年,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建立 2001年,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创立 2007年,中国国家矿山公园创立 2015年,世界地质公园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地质公园 出版了大量旅游地学类的出版物,建立了学科体系。 2015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长安大学,在地质学本科专业 开设旅游地学方向。
旅游地质学复习
旅游地质学的定义与特点
旅游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地质景观的分类与评价、地质景观的演变与形成机制、地质景观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
总结词
在分类与评价方面,主要研究不同类型地质景观的特征、价值及其在旅游活动中的作用。在演变与形成机制方面,重点探究地质景观的形成过程、演化规律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关注地质景观的生态保护、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及如何实现地质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包括人类历史文化遗产、民俗风情、宗教文化等,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合,形成独特的旅游资源。
人文景观类
包括地层、古生物、构造等地质遗迹,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
地质遗迹类
各种美丽的矿物和岩石也是重要的旅游地质资源,如水晶、宝石、玉石等。
矿物与岩石类
旅游地质资源的分类
资源特色
评价旅游地质资源的独特性和吸引力,确定其市场定位和开发价值。
01
旅游地质资源的评价与分类
针对不同类型和特色的旅游地质资源,开展评价和分类研究,为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02
旅游地质景观的形成与演化
深入探究旅游地质景观的形成与演化过程,揭示其科学内涵和美学价值。
未来旅游地质学的研究方向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多元化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旅游地质学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将应用于旅游地质景观的展示和体验。
技术创新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旅游地质学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推动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可持续发展
旅游地质学的发展趋势
市场竞争与品牌建设
随着旅游市场的竞争加剧,如何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地质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是旅游地质学面临的机遇之一。
《旅游地质学》PPT课件
类型/景点最多:丹霞风景类型(20类)和风景 点(>250个);
最长:资江漂流河段总长43km; 最密集:单位面积中的丹霞地貌分布,特别
是资江漂流区,石峰/石梁等>10个/km2。
一线天景观最密集:资江天门景区龙脊附近 有一线天4~5条;被命名为“中国第一巷” 的一线天,长238.8米,高100米,宽仅能过 人。
第三章 我国的旅游地质资源
第一节 丹霞地质景观
一、基本概念 二、分布概况及特征 三、形成条件 四、类型
广东 丹霞山
甘肃景泰县老龙湾饮马峡丹霞景观
这里的岩石不是很坚硬,汽车所走的地方是一条有着间 歇性水流的峡谷,峡谷的一侧有许多这样的峰林
福建武夷山晒布岩
内蒙古巴颜琸尔盟乌拉特后旗川吉 丹霞地质景观
第一节 丹霞地质景观
二、分布及特征
典型景点介绍
世界上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 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
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在世界已发现1200多处 丹霞地貌中,丹霞山是发育最典型、类型最 齐全、造型最丰富、景色最优美的丹霞地貌 集中分布区。
丹霞山位于湘、赣、粤三省交界处的仁化 县境内,距广东省韶关市45km。是国家级 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地貌自然保护 区,被誉为“中国红石公园”。方圆 319km2的红色山群“色如渥丹,灿若明 霞”,故称丹霞山。是地理上“丹霞地貌” 一词的命名地。
卢云亭等《资源-新宁盆地丹霞风景地貌形成类型及旅游资源评价》
②侵蚀崩塌残余型:丹霞地貌发育到中、晚期,石
柱、石峰进一步受到侵蚀及崩塌,而原来的石柱 逐渐形成残峰孤石。
③崩塌堆积型:由陡峭的岩壁上沿节理崩塌落于山
旅游地质学
第一章绪论旅游的主要特点:异地性、业余性、享受性、消费性和知识性。
旅游者的心理中有“求新、求知、求乐”这样三条一、旅游地质学的概念--旅游地质学是研究与旅游有关的地质体、地质现象、地质资源;开发地质景观的观赏性、科学性及其旅游价值;提高人们旅游的游览质量和观赏水平的学科。
旅游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地质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来观察、分析、解释名胜区、风景点、地质景观等旅游资源的成因、演变及发展,并科学性的探讨与研究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规划和保护,提高人们的旅游质量。
二、旅游地质学与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游客产生吸引力、可以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就其客体属性来说,可以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前者主要指山水名胜、自然风光,如风景区、珍贵动植物生息地、特殊地质构造等。
后者主要指历史古迹、文化遗迹,以及文化艺术、民族习俗、城乡建设等。
自然旅游资源是指自然赋予的、尚未作其他开发利用的、能使人们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和物象及其地域组合,包括水光山色、江河湖泊、阳光海滩、奇石异洞、流泉飞瀑、旅游气候、生物资源等有美学价值的景物。
自然旅游资源大部分是地质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历史与文化的结晶,主要包括一国或一地区特有的民族风情、历史古迹、旅游文化、城乡风光、旅游商品和风味佳肴等。
人文旅游资源则多依附于自然旅游资源。
三、地质旅游资源--地质旅游资源是“具有旅游价值的地质遗迹及与地质体直接相关的人类活动遗迹”。
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山川河流等,均是地质作用的结果。
地质旅游资源包括了旅游资源中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也包括了在晚近地质历史时期人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人类文化遗址,还有人类与地质体相互作用的遗迹,即人类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地质资源以及人类遭受地质灾害等各种遗迹。
地质旅游资源的类型:1、观赏性地质旅游资源--各类山水风光、地质构造地貌景观、岩溶景观、丹霞景观、峡谷瀑布、河流湖泊、冰川雪山、石窟石雕、海岛沙滩等等。
旅游地质学
旅游的目的
1,观光休闲 2,科学考察 3,探险及野外生存
旅游地质学的回顾和展望
一、古代与地质学有关的旅行
1,帝王出行,封禅 2,科学考察(徐霞客,郦道元,张衡) 3,肩负使命的出游(张骞,郑和,玄奘, 法显) 4,文人漫游(儒生的特权)
二、近当代地质旅游
1,西方人在中国探险,考察(未经我 国批准,非法) 2,老一代科学家的科考活动 3,新中国建立之后国家组织的大规模 地质考察(雅鲁藏布大峡谷,长江三峡, 可可西里,珠峰,长江源,黄河源调查)
科罗拉多大峡谷
科罗拉多大峡谷
瑞士冰川公园地质漩涡
28,崩坡、滑坡、泥石流遗迹 29,陨石坠落遗迹 30,重要古代水利工程 31,古采矿、古冶炼遗址 32,古烧瓷遗址 33,石窟、岩画及摩崖石刻 34,其它地质景观 35,多种地质景观
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1,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当与地质学相结合,在探 讨旅游资源形成的原因时可以更深刻的理解和描 述其本质,扩充旅游资源的内涵。 2,在个人旅游时,可以对旅游的景区的认识更加 深入。避免某些宣传的误导,知其然,更知其所 以然。也可以防止某些不良商家的恶意欺骗。让 自己在旅游时避免出现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 来一问,什么也不知道的窘境。做一个明明白白 的旅游者
旅游地质学的展望
1,对旅游资源的解释与研究 2,发现景点与开发(巢湖申请国家地质公
园) 3,旅游资源的组合与系列开发 4,人文旅游资源与地质学的结合(香格有关的各种问题,
研究旅游活动的一般规律,包括旅游的资 源,文化,心理,经济,美学以及市场等 各方面的学科。 结合旅游的地质学,交叉学科。对旅游资 源的中的地质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用 以指导旅游资源的认识和合理开发。
旅游地质学教案
简要回顾自然旅游资源类型,然后介绍各类自然旅游资源的成因。②在简要介绍各类自然旅游资源的成因的基础上,重点讲解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旅游资源景观。
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以多媒体讲授为主,辅以视频动画。
板书设计:正板反映重点内容,条理清楚;副板绘制示意图、简单表格及附加内容。
重点突出的方法:①强调②使用色笔③举例和演示。
教学目的:
《旅游地学》是当代大学生通识教育的公共基础课,它是将地质学与旅游学的结合在一起,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兴交叉学科之一。该课程重点介绍不同地质条件下旅游景观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地质作用与旅游景观的关系,从成因层面上规律性地把握旅游景观的分布,欣赏不同旅游资源美学特征,探寻天、地、生、人的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
难点的解决方法:①举常见的实例,设问,深入浅出;②使用多媒体课件。
师生互动:在新概念的引入、推导、分析和总结时注意及时地提出问题。
本章思考题和习题
1、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
2、地下水的地质作用有哪些?
西安石油大学教案
课时:4
章节
第六章精美的地史珍品-宝玉石
知识点和分析方法
知识点: 基本概念:宝玉石学、天然有机宝石、人工宝石、拼合宝石。
西安石油大学教案
课时:4
章节
第四章自然旅游资源的地质环境
知识点和分析方法
知识点:①基本概念:地壳岩石圈、丘陵、平原、高原和盆地。分析方法:问题的引出,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重点
难点
地壳运动与构造阶段
地层与地质历史演化概况
要求掌握内容
大地构造运动与地学旅游资源的形成
教授思路,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板书设计,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解决,师生互动等
旅游地质学全部
旅游地质学全部一、选择题/填空题我国最深的天然湖泊是( )CA青海湖、 B新疆茶卡盐湖、C长白山天池、D西藏爱赛湖火山地貌按形态可分为四种,下列哪个不属于火山地貌景观( )B A截顶圆锥形、B扇形、C盾形、D 穹窿形以下不属于超变质作用形成的花岗岩石山岳地貌景观的是( )A A安徽黄山、B 安徽天柱山、C山东泰山、D山东崂山下列哪些是中国第一批国家地质公园( )AA云南石林、云南澄江、湖南张家界、江西庐山B四川九寨沟、安徽黄山、黑龙江五大连池、天津蓟县 C 云南腾冲、河南嵩山、江西五虎山、四川龙门山D福建漳州、四川九寨沟、广西丹霞山、四川自贡恐龙 5、浙江雁荡山是下列哪种地貌景观的典型代表,( ) B A.花岗岩地貌景观 B.丹霞地貌景观C.流纹岩地貌景观D.喀斯特地貌景观6、下列关于泉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B.不同的温泉有不同的作用与疗效C.超过当地沸点的泉称为“汤”D.山东济南是著名的泉城/以下不是旅游地质资源评价方法的是( )C 7A定性评价方法、B定量评价方法、C差异评价法、D综合评价法 8、以下不是旅游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的是( )CA旅游地质资源的调查、B旅游地质资源环境评价、C旅游地质学的生产、发展与期望、D旅游地质学的理论与方法9、下面商品中,不属于商品性旅游地质资源的是()C 观赏石B、观赏石材C、观赏化石D、观赏矿石矿物10、下面不属于海蚀地貌的是()D海蚀台B、海石槽C、浪蚀崖D、海蚀谷11、地质公园的特点不包括()B科学性B、系统性C、经济文化价值D、旅游功能12、下列只属于滑坡地貌的现象是()CA羊背石、B悬谷、C马刀树、D岩阶13、下列哪个不属于河流景观( )BA河流袭夺作用、B牛轭湖、C壶穴、D心滩、江心洲14、以下对河流——湖泊资源简述不正确的是( )C A我国外流湖区多为淡水湖,西部内陆湖区以咸水湖和盐湖为主 B在我国国家风景名胜区中有黄果树瀑布和黄河壶口瀑布 C云南是我国已发现的温泉和矿泉最多的省份,总数达六百三十余处 D珊瑚礁主要是由造礁珊瑚与充填在其间的珊瑚碎屑以及少量的其他生物碎屑组成15、以下对玉龙雪山景区简述正确的是( )AA、玉龙雪山的岩性主要为石灰岩与玄武岩,黑白分明,故又称为“黑白雪山”B、玉龙雪山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是世界上纬度最低、海拔最高的山峰C、2007年5月8日,玉龙雪山被批为4A型旅游景点D、玉龙雪山是离赤道最近的雪山1、广西桂林是我国典型的(岩溶)地貌类型。
旅游地质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喀斯特地质景观概述对于大家来说,喀斯特地貌这个词很早就有接触过,而在那时我们仅仅只是知道喀斯特地貌是一种由于外力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可供人们欣赏的景观,可却没有更深层次的探讨过这个概念的真正含义。
上完旅游地质学这门课后,我对喀斯特地质景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一、概述。
(一)喀斯特地貌定义喀斯特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喀斯特”一词即为岩溶地貌的代称,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
中国是世界上对喀斯特地貌现象记述和研究最早的国家,早在晋代即有记载。
(二)喀斯特地貌成因喀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
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
而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外力作用。
当然,没有一种地貌是完全由一种作用力组成也有可能是内力作用将石灰岩抬升再经过水流侵蚀而成。
(三)喀斯特地貌形成条件1、地表附近有节理发育的致密石灰岩可溶性岩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根本条件,在我国西南地区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最主要的是这里有其发育的主体。
大量的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在流水的不断溶蚀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种奇特的喀斯特景观。
2、中等到较大的降雨量我国西南地区气候湿润,降水量大,地表径流相对稳定,流水下渗作用连续,并且降水使流水得以更新和有效补充。
因此岩溶作用得以延续进行,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质景观。
3、地下水循环通畅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们是流动水下渗的主要渠道。
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显著。
在溶洞中,岩溶作用愈强烈,溶洞越大,地下管道越多,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完整,并且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循环网。
旅游地质学课程设计
旅游地质学课程设计1. 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旅游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地质现象对特定旅游地区的影响及其相关景观、文化和区域发展。
此外,本课程还将涵盖旅游业在地质资源管理和保护中的角色和职责。
2. 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旅游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识别不同地质现象对景观和区域特征的影响•了解旅游业在地质资源管理和保护中的作用•运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地质资源管理和旅游业发展的规划3. 课程设计和安排3.1 课程设计本课程共分为以下几个章节:1.旅游地质学概述2.旅游地区的地质背景3.地震、火山和地质灾害对旅游业的影响4.风化和侵蚀对旅游景观的影响5.地质资源管理和保护6.旅游业的地质相关规划3.2 课程安排本课程为15周,每周2节课,每节课2.5小时,总共75个学时。
具体的课程安排如下:章节主题授课时间授课方式1 旅游地质学概述第一周至第二周课堂授课2 旅游地区的地质背景第三周至第四周课堂授课3 地震、火山和地质灾害对旅游业的影响第五周至第六周课堂授课4 风化和侵蚀对旅游景观的影响第七周至第八周课堂授课5 地质资源管理和保护第九周至第十周课堂授课6 旅游业的地质相关规划第十一周至第十五周课堂授课和实践教学注:第六章节的课堂授课将涵盖现场调研和案例研究。
4. 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通过PPT、课件和视频讲解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实践教学:通过现场调研、案例分析和论文撰写等项目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和培养实践技能。
5. 课程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平时表现(20%):包括课堂参与、笔记和阅读报告等。
•期中考试(30%):包括选择题和简答题等。
•期末考试(40%):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论述题等。
•实践项目(10%):包括现场调研、案例分析和论文撰写等。
旅游地质学-1
激发旅游产生旅游动机的方法
1. 旅游客体
① 景点形、声、色的和谐美感 ② 设施的美观、实用、方便,以刺激旅游者的兴
趣爱好
2. 旅游媒体
① 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② 树立良好形象 ③ 传播媒介的宣传
2、旅游媒体 ——导游人员的心理要求
1. 知识结构的合理性 2. 兴趣广泛 3. 性格随和 4. 情感丰富 5. 思维敏捷
其地域分布规律 3. 控制与自然景观演化的促进 4. 能增加美感,强化意境
山岳
绝对高度在500m以上的称为山
峡谷
火山
水景旅游资源
❖ 有海洋水、河流水、湖沼和水库水、冰川水、 地下水等
❖ 淡水资源显得稀少与珍贵
风景河段
❖ 除长江、漓江、京杭大运河等开发,潜力很 大
❖ 开发着眼于:水质和河岸景色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历史与文化的结晶, 主要包括一国或一地区特有的民族风情、历 史古迹、旅游文化、城乡风光、旅游商品和 风味佳肴等。
人文旅游资源则多依附于自然旅游资源, 所以,通常在旅游资源中自然旅游资源,也 即地质旅游资源是重要基础。
自然旅游资源及功能
❖ 指自然条件和自然风光,即能使人们产生 美感的自然环境和物象的地域组合
旅游地质学
1. 旅游是人类高层次需要 2. 旅游成为时尚 3. 传播旅游和享受旅游 4. 地质资源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 普及地质知识,倡导旅游文化,保
护旅游地质环境
第一章 旅游地质学概述
1. 旅游地质学 2. 旅游的构成
➢ 旅游者 ➢ 旅游媒体 ➢ 旅游资源
3. 旅游地质资源
一、旅游地质学的涵义
人文旅游资源多依附于自然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以地质资源为其主体
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游客产生吸 引力、可以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 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