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油气藏评价

合集下载

第二章油藏评价(2014年最终版)

第二章油藏评价(2014年最终版)
取样困难的情况 油藏渗透率低
油藏有气顶,或原始压力接近泡点压力
2.1油藏流体取样
低渗透油藏近井 地带脱气,刚开始 时由于气的饱和度 没有达到临界流动 饱和度,这时在井 筒中取的样品中气 体不足。之后气体 快速流动后, 又造成取样中的气 过高。
压力降低到饱和压力以下,井周围区域释放溶解气
2.1油藏流体取样
2.3 油田权益的确定
权益的确定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 权益的确定不产生财富,只是财 富的转移 把工程师的时间花在研究油藏开 发上才能 产生新的财富
2.4 压力深度曲线
20世纪70年代开始使用,为计算储量的岩石体积, 油藏工程师要研究流体在地层的接触位置。
图2-12:(a)大型构造油藏
(b)多层油藏
2.3 油田权益的确定
(1)OIIP=Vφ(1- Swc),地下原油储量 这个公式设计的技术人员最少,油藏工程 的人没有参与.
参与的人越少,过程越简单,达成分配协议 越迅速.
2.3 油田权益的确定
(2)STOIIP=Vφ(1- Swc)/Boi,(stb) 储罐原油储量
体积系数的确定油藏工程师要做很多 工作。
参考资料:RFT技术 -----qq空间文件
RFT工作原理及压力测试记录
右图显示了RFT仪器的工作原理。 1、在指定深度,打开平衡阀,测泥浆压力 2、液压力推动橡胶封隔器靠紧井壁挤压泥饼, 将探针与井内泥浆隔开 3、关闭平衡阀,使样品管道形成一个封闭的 腔体;液压力推动探针插入地层,样品管道 通过探针与地层成连通状态 4、第一预测室活塞移动,抽吸地层流体,产 生第一次压降 5、第二预测室活塞移动,抽吸地层流体,形 成第二次压降 6、关闭液压动力,等待地层压力恢复,记录 地层压力 7、打开平衡阀,再测泥浆压力 8、回缩封隔器和支撑活塞

第二章油气藏评价

第二章油气藏评价
油气总资源量:是指在自然环境中,油气资源所蕴藏的地质总量。
原始地质储量:是指已发现资源量的部分,是根据地震、钻井、
测井和测试,以及取心和液体取样等取得的各项静动态资料,利用确 定参数的容积法计算的油气地质储量。
原始可采储量:又称为总可采储量或最终可采储量,它是在现代工
业技术条件下,能从已探明的油气田或油气藏中,可以采出的具有经 济效益的商业性油气总量。
驱油机理: 油层岩石和流体的弹性膨胀,地层压实
生产特征: 1、压力下降; Pe 2、产量下降;
3、气油比稳定。 Qo
Pe
采收率: 1%~10%,
Qo
平均3%。
R
R
第二节 油气藏驱动类型及其开采特征
二、溶解气驱动
形成条件: 驱油机理:
1、无气顶;
2、无边底水或边底水不活跃; 3、 Pi≤ Pb。 溶解气膨胀
• 油藏评价的目的,实际上就是进一步落实上 道工序提交的探明储量,为下道工序编制 开发方案做准备.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实 现了勘探开发一体化,大大缩短了解勘探 开发的距离。反之,如果做不到上述三点, 油藏评价就没有意义。
一、油藏的压力系统
第一节 油藏温压系统
1、有关地层压力的概念
原始油层压力(Pi): 指油层未被钻开时,处于原始状 态下的油层压力。
压力系数(ap):指原始地层压力与同深度静水柱压力之 比值。
( ap=0.9~1.3,常压油藏;ap>1.3,异常高压油藏) 压力梯度(Gp): 地层海拔高程每相差一个单位相应的压
力变化值。
第一节 油藏温压系统
一、油藏的压力系统
1、有关地层压力的概念 油层折算压力(Pc):为了消除构造因素的影响,把已测出的
产水量 井动态 原油采收率

第二章 油气藏评价

第二章 油气藏评价

地温梯度: 指地层深度每增加100m时,地层温度增高的
度数,单位为℃/100m。
地温级度: 指地温每增加1℃所需增加的深度值,单位 为m/℃。 地温梯度与地温级度互为倒数关系,地温梯度更常用。
第一节
油藏温压系统
一、油藏的温度系统
油气藏的温度系统:指由不同探井所测静温与相应埋深的关系图,
也可指静温梯度图。
第一节
油藏温压系统
一、油藏的压力系统
2、原始油层压力的确定
通过压力梯度曲线,可解决的问题: (1)地层压力可以通过回归得到。 (2)可以通过压力梯度的大小判断地层液体类型。 (3)可以确定油水、油气界面。
油藏压力(原始条件)
p0
p
D
pi=p0 + GpD
p0: 余压
pi=p0 + GpD
•判断流体类型
第二节
油气藏驱动类型及其开采特征
四、气压驱动
影响气顶驱动采收率的因素: 1、原始气顶的大小 2、垂向渗透率 3、原油粘度 4、气体的保持程度 5、采油速度 6、倾角
油 藏 压 力 废弃压力
m=3 m=2
m=4
采收率
第二节
油气藏驱动类型及其开采特征
五、重力驱动
形成条件: 1、油层比较厚、倾角大;
2、渗透性好;
我国东部地区各油气田的静温梯度约为 3.5~4.5 ℃/100m。
第二节
油气藏驱动类型及其开采特征
驱动方式:油层在开采过程中主要依靠哪一种能量来驱油。 目的:了解油藏动态特征,预测未来生产动态。 有六种基本驱动能量——驱动方式: 1、岩石及流体弹性驱 2、溶解气驱 1、驱替效率最低 2、采收率5%~25%;
2、产量下降; 3、气油比稳定。

《油气藏评价》PPT课件

《油气藏评价》PPT课件

有六种基本驱动能量——驱动方式:
1、岩石及流体弹性驱 1、驱替效率最低
2、溶解气驱
2、采收率5%~25%;
3、气压驱动
3、采收率20~40%;
4、水驱动
4、采收率35%~75%;
5、重力驱动
5、采收率80%;
6、复合驱动
6、比溶解气高,比水驱低。
第二节 油气藏驱动类型及其开采特征
一、封闭弹性驱动
形成条件: (1)油藏无边底水或边水不活跃; (2)Pi>Pb。
井底流动压力(Pwf): 油井正常生产时测得的井底压力。
第一节 油藏温压系统
一、油藏的压力系统
2、原始油层压力的确定
(1)井口压力推算法
Pi=a+GDD
式中:
Pi ——原始地层压力,MPa; a ——关闭后的井口静压,MPa; GD——井筒内静止液体压力梯度,MPa /m; D ——埋深,m。
井筒内的液体静止梯度,由下式表示:
油层折算压力(Pc):为了消除构造因素的影响,把已测出的 油层各点的实测压力值,按静液柱关系
折算到同一基准面上的压力。
一、油藏的压力系统
第一节 油藏温压系统
目前油层压力(P): 在开发后某一时间测量的油层压力。
一般用油层静止压力(Pws)和井底流动压力(Pwf)来表示。
油层静止压力(Pws):油井生产一段时间后关闭,待压力恢复 到稳定状态后,测得的井底压力值。
p0: 余压
pi=p0 + GpD
•判断流体类型
1.0g/cm3 水
GP 0.5~1g/cm3 油
g
<0.5g/cm3 气
•确定流体界面
p
po p0o Gpo D

第二章_油气藏评价

第二章_油气藏评价
压力系统:也称为水动力学系统,是指在油气田的三维空 间上,流体压力能相互传递和相互影响的范围。 判断油气田内压力系统的分布常用方法有: 压力梯度曲线法: 用各油层或同一油层不同部位所测得的原始压力资
料,绘制成压力梯度曲线。如果绘制出的原始压力梯度曲线只有一条,
则说明各油层或同一油层的各点属于一个水动力学系统;如果有数条压 力梯度曲线时,则说明各油层或同一油层的各点不属于同一水动力系统。
本节讨论三个问题: 1、明确有关储量的一些概念 2、了解储量的分级 3、地质储量计算
第四节
油气藏储量评价
一、有关油、气储量的概念
油气总资源量:是指在自然环境中,油气资源所蕴藏的地质总量。 原始地质储量:是指已发现资源量的部分,是根据地震、钻井、
测井和测试,以及取心和液体取样等取得的各项静动态资料,利用确
油气藏驱动类型及其开采特征
三、气压驱动 ——生产特征
刚性气驱 弹性气驱
油藏压力
Pe Qo R Qo
产油量
Pe
Pe Qo R Pe Qo R
气油比
Rp
气油比
产油量
油藏压力
t
t
第二节
油气藏驱动类型及其开采特征
三、气压驱动
一个气顶驱油藏生产数据:
第二节
油气藏驱动类型及其开采特征
三、气压驱动 ——生产特征
生产特征:
Pe Qo
Qo Rp Rp
Pe
t
第二节
油气藏驱动类型及其开采特征
六、复合驱动
最常见的驱动机理是油藏中 的水和自由气同时产生驱动 作用。 在复合驱动中有两种驱动力: (1)溶解气驱和弱水驱 (2)小气顶驱和弱水驱
第二节
油气藏驱动类型及其开采特征

油气藏评价

油气藏评价

压力系数
pw pair w gD
pf pair w gD + C
C= >0, 超压 <0, 欠压
D
pw: 静水压力 pf: 地层压力
pair
p
•异常原因
砂层不连续
D
pw
流体不连通
D
pf
pf pw pair w gD
D
pf
pf pw pair w gD
地温梯度: 指地层深度每增加100m时,地层温度增高的
度数,单位为℃/100m。
地温级度: 指地温每增加1℃所需增加的深度值,单位 为m/℃。 地温梯度与地温级度互为倒数关系,地温梯度更常用。
第一节
油藏温压系统
一、油藏的温度系统
油气藏的温度系统:指由不同探井所测静温与相应埋深的关系图,
也可指静温梯度图。
第一节
油藏温压系统
一、油藏的压力系统
目前油层压力(P): 在开发后某一时间测量的油层压力。
一般用油层静止压力(Pws)和井底流动压力(Pwf)来表示。 油井生产一段时间后关闭,待压力恢复 油层静止压力(Pws): 到稳定状态后,测得的井底压力值。
井底流动压力(Pwf): 油井正常生产时测得的井底压力。
四、气压驱动
一个气顶驱油藏生产数据:
第二节
油气藏驱动类型及其开采特征
四、气压驱动 ——生产特征
(1)油藏压力:油藏压力不断缓慢衰减,压力保持水平高 于一般衰竭式开采油藏,压力保持程度取决于气顶体积与油 区体积的比值。 (2)产水量:不产水或产水量可忽略不计。 (3)气油比:气油比在构造高部位的井中不断升高,当膨 胀的气顶到达构造高部位井时,该井气油比将变得很高。 (4)最终采收率:气顶驱机理实际上是前缘驱替,采收率会 比溶解气驱大得多,预测采收率为20%~40%。 (5)井的动态:气顶膨胀保持了油藏压力,同时使井筒中 液柱重量降低,因此气顶驱比溶解气驱自喷时间更长。

油气藏评价

油气藏评价
油气藏评价
图1-1 油藏的剖面与压力梯度

油气藏评价

对于任何具有气顶和边底水的油藏,或具有边底水的气藏,不同部位探井的原始地层 压力与埋深的关系,可表示如下:
(1—1)
式中:
pi — 原始地层压力,MPa;
GD —
井筒内静止流体的压力梯 度,MPa/m;
a — 关闭后的井口静压,MPa;
D — 埋深,m 。
Qo — 重力驱的最高产量,m /d;
A—
油气藏评价
五.压实驱

对于定容封闭异常高压的油藏或气藏,在原始地层条件下,上覆岩 层的压力应当等于储层中的流体压力(或称为地层压力)与颗粒压力(或 称为骨架压力)之和,并由下式表示:
(1-9)
式中: OP — 上覆岩层压力,MPa; FP —
GP —
颗粒压力(或骨架压力), MPa。
B — 静温梯度,℃/m;
D — 埋深,m 。
实际资料表明,由于地壳温度受到构造断裂运动及其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 不同地区的静温梯度有所不同。比如,我国东部地区各油气田的静温梯度约为 3.5℃~4.5℃/lOOm;中西部各油气田的静温梯度约为2.5℃~3.5℃/100m。油 气田的静温数据,一般在探井进行测井和测压时,由附带的温度计测量。
Do — 打入含油部分油井的深度,m; pio — 油井的原始地层压力,MPa。
油气藏评价
油气藏的温度系统
油气藏的温度系统,也
是油气藏评价的重要内容。 它既涉及到储层流体参数的 确定,也是计算气藏储量的 重要参数。油气藏的温度系 统,是指由不同探井所测静 温与相应埋深的关系图,也 可称为静温梯度图,如图1-3 所示。
油气藏评价
在图1-9上给出了原始地层压力略高于饱和压力油藏的开发动态曲线。

第二章 油气藏评价

第二章 油气藏评价

原油采收率
35%~75%
问题:一个开始靠天然能量开发的油 田(有边底水),注水如果不及时会 怎么样?
5、重力驱动
形成条件:
1、油层比较厚、倾角大; 2、渗透性好; 3、开采后期
重力驱动油藏开采特征曲线
Pe
Qo
Qo Rp Rp
Pe
t
6、复合驱动
最常见的驱动机理是油藏中
的水和自由气同时产生驱动 作用。 在复合驱动中有两种驱动力: (1)溶解气驱和弱水驱 (2)小气顶驱和弱水驱
资 源 量
探明储量
(一级)
未开发探明储量(II类)
地质储量
基本探明储量(III类)
控制储量
(二级)
预测储量
(三级)
1984~1988年我国油气储量分类分级情况: 潜在资源量 控制储量:在某一圈闭内预探井发现工业油气流后, 远景资源量 以建立探明储量为目的,在评价钻探阶段的过程中钻 推测资源量 了少数评价井后所计算的储量。其相对误差不超过正 已开发探明储量(I类) 负50%。 探明储量 未开发探明储量(II类)
层间非均质性和层间矛盾
辛 68-45
沙二133 沙二134
井 吸 水 剖 面
永3断块各小层渗透率 S251 S261 S272 S281
层位
永3 断块各小层采出程度
S251 S261 S271 S273 S282 S291 S293 S2102 S211 0 10 20 30 40 50 60
1984~1988年我国油气储量分类分级情况:
远景资源量
潜在资源量
总 资 源 量
推测资源量 已开发探明储量(I类) 远景资源量:是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 探明储量 未开发探明储量(II类) 统计或类比估算的尚未发现的资源量。它可推测今后 (一级) 油(气)田被发现的可能性或规模的大小,要求概率 基本探明储量(III类) 地质储量 曲线上反映出的估算值具有一定合理范围。 控制储量

第二章 油气藏评价

第二章  油气藏评价

当仅有一口探井打到含油部分,而未钻遇 油水界面时,可由下式测算油水界面的位置:
Dowc D 100 pi p ws w o
当一口探井打在含油部分,另一口探井打在含水部分 ,两者均未实际钻遇油水界面时,可由下式测算油水界 面的位置:
Dowc
w Dw o Do 100 piw pio
当气顶的体积较小,而又没有注气的情况下,随着采油量的不断 增加,气顶不断膨胀,其膨胀的体积相当于采出原油的体积。 弹性气驱主要是靠气顶(气顶体积小)膨胀能量来驱油开采。弹 性气驱满足:1)有气顶;2)地层压力逐渐下降;3)靠气压驱动。 其开采特征表现为:1)地层压力下降快; 2)产量下降快;3) 气油比不断上升。
w o
第二章
油气藏评价
第二节 油气藏的温度系统
油气藏的温度系统,也是 油气藏评价的重要内容。 它既涉及到储层液体参数 的确定,也是计算油气藏 储量的重要参数。油气藏 的温度系统,是指由不同 探井所测静温与相应埋深 的关系图,也可称为静温 梯度图,如图2-3所示。
油气藏评价
应当指出,油气藏的静温主要受地壳温度的控制,而不受 储层的岩性及其所含流体性质的影响。因此,任何地区油 气藏的静温梯度图,均为一条静温随埋深变化的直线关系, 并由下式表示: T=A+BD (2-7) 式中 T—油气藏不同埋深的静温,℃; A—取决于地面的年平均常温,℃; B—静温梯度,℃/m; D—埋深,m。图 2-3 油藏的静温梯度图 实际资料表明,由于地壳温度受到构造断裂运动及其岩浆 活动的影响,因而,不同地区的静温梯度有所不同。比如, 我国东部地区各油气田的静温梯度约为3.5℃~ 4.5℃/100m。油气田的静温数据一般在探井进行测井和 测压时由附带的温度计测量。

jbs2油气藏评价

jbs2油气藏评价
3.3 油田的单储系数(SNF)
定义:单位面积内的原油储量
SNF N Ah 100 1 S wi o Boi
油气藏评价
4. 气田储量计算(容积法)
G 0.01AhS gi Bgi
G-气田的地质储量,104t;(地面的) Sgi-油层平均原始含气饱和度,小数; Bgi-原始的原油体积系数,表示为:
油气藏评价
一、油气藏类型及其模型
3.
油田开发模型
地质模型、油藏流体渗流模型、经验统计模型、经济评价模型 。
(1)地质模型:描述储层地质结构特征和油藏流体在三维空
间的变化及分布规律。是进行油藏经营管理的基础。 (2)渗流模型:气藏模型、黑油模型、组分模型。 地质模型与油藏开采过程中的具体渗流模型进行组合,即构成
定容封闭气藏可采储量计算:
气田储量计算(容积法)
Tsc 1 Pi Pa GR 0.01AhS gi T Psc Z Z a i
GR-定容封闭气藏可采储量,108m3;Pa-废弃压力,MPa; Pa/Za-废弃视油层压力,MPa;
油气藏评价
4.2 气田的地质储量丰度( Ωs)
油气藏评价
二、储量计算 3.1 地层原油中原始溶解气储量
4
Gs 10 N Rsi
Gs-溶解气的地质储量,108t;(地面的) Rsi-原始溶解油气比, m3 / t 。
油气藏评价
3.2 油田的储量丰度(Ωo)
定义:单位面积内的原油储量
o N A 100h 1 S wi o Boi
Tsc 1 Pi G 0.01hS gi T Psc Z i
4.3 气田的单储系数( SGF)
Tsc 1 Pi SGF 0.01S gi T Psc Z i

油藏评价方法

油藏评价方法
孔隙:是孔隙系统中的膨大部分。决 定了孔隙度大小。
喉道:是孔隙系统中的细小部分。决 定了储集层储集能力和渗透特征。 ⑤、流体饱和度
流体饱和度:油、气、水在储集岩孔 隙中的含量分别占总孔隙体积的百分数 称为油、气、水的饱和度。在油藏的不 同高度上的油、气、水的饱和度是变化 的。
华北油田采油一厂地质所
第一章:油气藏基本概念及成藏六个要素
5、滨海砂岩体 滨海区由于波浪、沿岸流、潮汐、风的作用,破坏附近的三角洲
可形成沿岸线呈带状、串珠状分布的砂坝;由 于海水的频繁进退可形成超覆与退覆砂岩体。
6、浊流砂岩体 浊流携带大量的泥砂在大陆斜坡到深海平原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由根部到前缘,由下部到上部,沉积物由粗变细,分选由差变好, 前方和上部是分选较好的砂质沉积,可构成良好的储集层,浊积砂 岩体发育在深水泥岩之中,有丰富的油源,构成了油气藏面积不大 ,但油层厚,储量大。
华北油田采油一厂地质所
第一章:油气藏基本概念及成藏六个要素
二:油气藏成藏要素 1.烃源岩
(一)、烃源岩的定义 烃源岩:指富含有机质能生成并提供工业数量石油的岩石。如果只提供工业数量的
天然气,称生气母岩或气源岩。 由生油岩组成的地层叫生油层。在相同的地质背景下和一定的地史阶段中形成的生
油岩与非生油岩的组合称为生油层系。岩性特征是确定生油岩最简便、最直观的标志。 (二)、生油岩的岩石类型
的流动能力。其大小遵循达西定律。
③、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
储集层的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没有严格的函数关系,一 般情况 下渗透率随有效孔隙度的增大而增大。
华北油田采油一厂地质所
第一章:油气藏基本概念及成藏六个要素
二:油气藏成藏要素 2.储集层
④、储集层的孔隙结构

《油气藏评价》课件

《油气藏评价》课件

3
油气藏开发的关键技术
讨论实施油气藏开发所需的关键技术、设备和方法。
第五分:油气藏评价的应用
油气公司的发展决策
说明油气藏评价对于油气公司制定 发展战略和决策的重要性。
能源战略的制定
解释油气藏评价在能源战略制定中 的应用和决策过程。
油气工作者的进修与发展
讲述油气藏评价对油气工作者进修 和发展的指导作用。
《油气藏评价》PPT课件
这是《油气藏评价》的PPT课件,将为您介绍有关油气藏评价的基本知识和重 要内容。您将了解到油气藏的概念、分类、储层特征以及勘探与开发的过程。
第一部分:介绍油气藏
概念与分类
解释油气藏的含义,并介绍其 常见的分类方法。
储层的形成与特征
探讨油气储层是如何形成的, 并描述其特征和性质。
勘探与开发
讲解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过程, 以及其中涉及的关键步骤和技 术。
第二部分:油气藏评价的基本内容
1 油气资源量评价
介绍如何评估油气藏中的资源量,以支持决策和规划。
2 油气储量评价
讲解评估油气储量的方法,以及与储量计算相关的因素和工具。
3 油气藏分布与规模评价
探讨油气藏的分布模式和规模评价方法,以帮助识别潜在的生产区域。
结束语
总结油气藏评价的基础和重要性,并探讨未来油气工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第三部分:油气藏评价的方法
地质方法
使用岩石学、古地理学和地球物理学等方法来评价油 气藏的地质特征。
工程方法
包括储层物性测试、动态数据分析和模拟技术等工程 手段来评价油气藏。
第四部分:油气藏预测与开发
1
油气藏预测与评价的重要性
说明油气藏预测与评价对于有效开发和生产的重要性。

第二章_油气藏评价

第二章_油气藏评价
本节讨论三个问题: 1、明确有关储量的一些概念 2、了解储量的分级 3、地质储量计算
第四节
油气藏储量评价
一、有关油、气储量的概念
油气总资源量:是指在自然环境中,油气资源所蕴藏的地质总量。 原始地质储量:是指已发现资源量的部分,是根据地震、钻井、
测井和测试,以及取心和液体取样等取得的各项静动态资料,利用确
油藏剖面与压力梯度图
第一节 油藏温压系统
一、油藏的压力系统
2、原始油层压力的确定
通过压力梯度曲线,可解决的问题: (1)地层压力可以通过回归得到。 (2)可以通过压力梯度的大小判 断地层液体类型。
(3)可以确定油水、油气界面。
涠洲10-3油田压力梯度图
第一节 油藏温压系统
一、油藏的压力系统
3、压力系统的判断
迅速、不断降低
增加到最大然后降低 无 要求早期用泵抽
原油采收率
5%~30%
第二节
油气藏驱动类型及其开采特征
三、气压驱动
形成条件: 1、有气顶;
2、无水驱或弱水驱; 3、 Pi= Pb。
驱油机理: 气顶气膨胀—前缘驱替
刚性气驱: Pe= Pb (气顶很大或人工注气)源自弹性气驱:气顶体积较小,没注气
第二节
——生产计划,调整方案依据
第四节
油气藏储量评价
二、储量的分类分级
1984~1988年我国油气储量分类分级情况: 远景资源量 潜在资源量
总 资 源 量
地质储量
推测资源量 已开发探明储量(I类) 探明储量
(一级)
未开发探明储量(II类)
基本探明储量(III类)
控制储量
(二级)
预测储量
(三级)
远景资源量:是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统计 或类比估算的尚未发现的资源量。它可推测今后油(气) 田被发现的可能性或规模的大小,要求概率曲线上反映出 的估算值具有一定合理范围。 已开发探明储量:指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通过开发方 案的实施,已完成开发井钻井和开发设施建设,并已投入 开采的储量。该储量是提供开发分析和管理的依据,也是 各级储量误差对比的标准。

油气藏的压力、温度系统

油气藏的压力、温度系统

-3000
图例
2-1

层位注记 Ⅰ+Ⅱ类油层 Ⅲ类油层 水层 试油井段 断层编号
3
第二章 油气藏评价
o 油气藏评价的内容 油气藏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油气藏的构
造和油层的分布、油气藏中流体和储层物性、 油气藏的压力系统和温度系统、油气藏的驱动 类型、以及油气藏的储量分类分级和采收率 (储量)的计算方法等。
1 -4

位:
K
1g
2
2~
K
1g
1 2
海 拔:- 19 89 .7~-2 15 2. 2
水:6 7. 5( m 3)含 水10 0%
矿化度:51844,NaHco3

3-2

3-2
2-2
2-2
1-2
1-4
1-4

3-2 2 -2
1-4
0-4
0-4 0-3
1 -2 0-4

位:
K
1g
1 3
海 拔: -1 85 8~- 19 33
0 1 2 3 4 5km
青2 -9
青2-12
青2 - 10
青2-3
柳1 0 3
柳4
3-2 2-2
1-4 1-2
层 位: K 1g 04~K 1g 03 海 拔: -1 98 2. 04~-2 18 3. 04 油:2 20 ( m3/ q) 油 嘴:6 mm
-1000

3-2

2-2
2-2 1-4
4
2-1 油气藏的压力、温度系统
油气藏深埋在地下承受着多种压力,同时又处在地 球的温度场中,而油藏中岩石和流体的一些物理和物理 化学性质与油藏中的压力和温度密切相关。

油气藏评价

油气藏评价

油气藏评价
一、油气藏类型及其模型 3. 油田开发模型
地质模型、油藏流体渗流模型、经验统计模型、 地质模型、油藏流体渗流模型、经验统计模型、经济评价模型 。
地质模型: (1)地质模型:描述储层地质结构特征和油藏流体在三维空 间的变化及分布规律。是进行油藏经营管理的基础。 间的变化及分布规律。是进行油藏经营管理的基础。 (2)渗流模型:气藏模型、黑油模型、组分模型。 渗流模型:气藏模型、黑油模型、组分模型。 地质模型与油藏开采过程中的具体渗流模型进行组合, 地质模型与油藏开采过程中的具体渗流模型进行组合,即构成 油田开发模型或称为油藏模拟模型。 油田开发模型或称为油藏模拟模型。
G-气田的地质储量,104t;(地面的) Sgi-油层平均原始含气饱和度,小数; Bgi-原始的原油体积系数,表示为:
原始油层压力,MPa; 地面标准压力, 0.101MPa; Pi-原始油层压力,MPa; PSC-地面标准压力,取0.101MPa; 地面标准温度, 293K; 地层温度, Tsc-地面标准温度,取293K;T-地层温度,K; 原始气体压缩因子。 Zi-原始气体压缩因子。
边水和底水 : 在含油边缘内的下部支托关油藏的水, 称为底水; 而在 边水和底水:在含油边缘内的下部支托关油藏的水,称为底水; 含油边缘以外衬托着油藏的水,称为边和底水。 含油边缘以外衬托着油藏的水,称为边和底水。 含油高度:油水接触面与油藏最高点的海拔高差。 含油高度:油水接触面与油藏最高点的海拔高差。
油气藏评价
二、储量计算 3. 油田储量计算(容积法) 油田储量计算(容积法)
N =100Ahφ(1 Swi )ρo Boi
;(地面的 地面的) N-原油地质储量,104t;(地面的) 原油地质储量, 油田的含油面积, A-油田的含油面积,km2; 平均有效油层厚度, h-平均有效油层厚度,m; 平均有效孔隙度,小数; Φ-平均有效孔隙度,小数; 油层平均原始含水饱和度,小数; Swi-油层平均原始含水饱和度,小数; 平均地面原油密度, ρ-平均地面原油密度,t/m3; 原始的原油体积系数。 Boi-原始的原油体积系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理解油藏评价有三个关键点。 一是进一步落实储量,就是把石油控制储量上升 到探明储量,达到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可动用的 程度。其目标动用程度要达到90%以上。落实储 量必须符合新的储量规范,其核心是井控程度, 比如岩性油藏井控程度大约是每平方公里1口井。 落实储量必须具备满足SEC准则,也就是说被井 证实的可采储量,而可采储量与当时的油价挂钩, 达到经济可采储量的条件。落实储量必须经得住 DM公司的评估,按SEC准则,突出剩余经济可 采储量,进行储量评估和价值评估,预测今后资 源的价值、成本和利润。
地温级度: 指地温每增加1℃所需增加的深度值,单位 为m/℃。 地温梯度与地温级度互为倒数关系,地温梯度更常用。
第一节 油藏温压系统
一、油藏的温度系统
油气藏的温度系统:指由不同探井所测静温与相应埋深的关系图,
也可指静温梯度图。
油气藏的静温主要受地壳温度的控制,而不 受储层的岩性及其所含流体性质的影响。因
第二节
油气藏驱动类型及其开采特征
四、水压驱动
水驱油藏生产特征
特征 变化趋势
储层压力
地面气油比 产水量 井动态 原油采收率
保持较高程度
保持较低值 见水较早,数量逐渐增加 一直生产到高含水 35%~75%
第二节
油气藏驱动类型及其开采特征
五、重力驱动
形成条件: 1、油层比较厚、倾角大;
2、渗透性好;
3、开采后期
(1)油藏压力:油藏压力不断缓慢衰减,压力保持水平高 于一般衰竭式开采油藏,压力保持程度取决于气顶体积与油 区体积的比值。 (2)产水量:不产水或产水量可忽略不计。 (3)气油比:气油比在构造高部位的井中不断升高,当膨 胀的气顶到达构造高部位井时,该井气油比将变得很高。 (4)最终采收率:气顶驱机理实际上是前缘驱替,采收率会 比溶解气驱大得多,预测采收率为20%~40%。 (5)井的动态:气顶膨胀保持了油藏压力,同时使井筒中 液柱重量降低,因此气顶驱比溶解气驱自喷时间更长。
可能同时存在几种驱动能量,而某一种能量起主导作用。 (2)驱动方式会转化,要时刻注意Pi、Qo、Rp生产动 态变化,采用合理的驱动方式。 (3)要监测油藏压力变化,要保持合理的油藏压力水 平。
第四节
油气藏储量评价
对油、气储量关注的不仅是石油工作者,而
且政策决策人、经济学家和油、气加工的下游产
业的人员也都关注。
油气藏驱动类型及其开采特征
三、气压驱动 ——生产特征
刚性气驱 弹性气驱
油藏压力
Pe Qo R Qo
产油量
Pe
Pe Qo R Pe Qo R

油藏压力
t
t
第二节
油气藏驱动类型及其开采特征
三、气压驱动
一个气顶驱油藏生产数据:
第二节
油气藏驱动类型及其开采特征
三、气压驱动 ——生产特征
驱动方式:油层在开采过程中主要依靠哪一种能量来驱油。 目的:了解油藏动态特征,预测未来生产动态。 有六种基本驱动能量——驱动方式: 1、岩石及流体弹性驱 2、溶解气驱 1、驱替效率最低 2、采收率5%~30%;
3、气压驱动
4、水驱动 5、重力驱动 6、复合驱动
3、采收率20~40%;
4、采收率35%~75%; 5、采收率80%; 6、比溶解气高,比水驱低。
第一节 油藏温压系统
一、油藏的压力系统
3、压力系统的判断
折算压力法:对于无泄水区,具同一水动力系统的油藏来说,油藏
未投入开采时,位于油藏不同部位的各井点处,其原始油层压力折算 到同一个折算基准面后,折算压力必相等。
油层压力变化规律法: 油层一旦投入开发,油层压力就开始发生
变化。如果处于不同油层或同一油层的不同位置的各井点油层压力同
此,任何地区油气藏的静温梯度图,均为一
条静温随埋深变化的直线关系,由下式表示:
T=A+BD
式中:T—油气藏不同埋深的静温,℃; A— 取决于地面的年平均常温,℃; B—静温梯度,℃/100m; D—埋深,m。
油藏的静温梯度图
我国东部地区各油气田的静温梯度约为 3.5~4.5 ℃/100m。
第二节
油气藏驱动类型及其开采特征
油气藏储量评价
二、储量的分类分级
石油资源/储量分类主要是根据各个阶段对油气藏的认识程度进行分类的。
1977年储量分级标准:(三级) 三级储量:待探明储量(预测):三口井以上发现工业油流,精度>50%
——进一步勘探的依据
基本探明储量(控制):探井、资料井、取心井参数落实, 二级储量: 精度>70% ——制定开发方案依据 探明储量(开发):第一批生产井(基础井网)参数落实, 一级储量: 有生产资料,精度>90%
本节讨论三个问题: 1、明确有关储量的一些概念 2、了解储量的分级 3、地质储量计算
第四节
油气藏储量评价
一、有关油、气储量的概念
油气总资源量:是指在自然环境中,油气资源所蕴藏的地质总量。 原始地质储量:是指已发现资源量的部分,是根据地震、钻井、
测井和测试,以及取心和液体取样等取得的各项静动态资料,利用确
——生产计划,调整方案依据
第四节
油气藏储量评价
二、储量的分类分级
1984~1988年我国油气储量分类分级情况: 远景资源量 潜在资源量
总 资 源 量
地质储量
推测资源量 已开发探明储量(I类) 探明储量
(一级)
未开发探明储量(II类)
基本探明储量(III类)
控制储量
(二级)
预测储量
(三级)
远景资源量:是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统计 或类比估算的尚未发现的资源量。它可推测今后油(气) 田被发现的可能性或规模的大小,要求概率曲线上反映出 的估算值具有一定合理范围。 已开发探明储量:指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通过开发方 案的实施,已完成开发井钻井和开发设施建设,并已投入 开采的储量。该储量是提供开发分析和管理的依据,也是 各级储量误差对比的标准。
定参数的容积法计算的油气地质储量。
原始可采储量:又称为总可采储量或最终可采储量,它是在现代工
业技术条件下,能从已探明的油气田或油气藏中,可以采出的具有经 济效益的商业性油气总量。
剩余可采储量:是指已经投入开发的油气田,在某一指定年份还剩
余的可采储量。剩余可采储量随时间而变化,因此,需要年年计算。
第四节
力变化值。
第一节 油藏温压系统
一、油藏的压力系统
1、有关地层压力的概念 油层折算压力(Pc): 为了消除构造因素的影响,把已测出的 油层各点的实测压力值,按静液柱关系 折算到同一基准面上的压力。
目前油层压力(P): 在开发后某一时间测量的油层压力。
一般用油层静止压力(Pws)和井底流动压力(Pwf)来表示。
油藏剖面与压力梯度图
第一节 油藏温压系统
一、油藏的压力系统
2、原始油层压力的确定
通过压力梯度曲线,可解决的问题: (1)地层压力可以通过回归得到。 (2)可以通过压力梯度的大小判 断地层液体类型。
(3)可以确定油水、油气界面。
涠洲10-3油田压力梯度图
第一节 油藏温压系统
一、油藏的压力系统
3、压力系统的判断
压力系统:也称为水动力学系统,是指在油气田的三维空 间上,流体压力能相互传递和相互影响的范围。 判断油气田内压力系统的分布常用方法有: 压力梯度曲线法: 用各油层或同一油层不同部位所测得的原始压力资
料,绘制成压力梯度曲线。如果绘制出的原始压力梯度曲线只有一条,
则说明各油层或同一油层的各点属于一个水动力学系统;如果有数条压 力梯度曲线时,则说明各油层或同一油层的各点不属于同一水动力系统。
生产特征:
Pe Qo
Qo Rp Rp
Pe
t
第二节
油气藏驱动类型及其开采特征
六、复合驱动
最常见的驱动机理是油藏中 的水和自由气同时产生驱动 作用。 在复合驱动中有两种驱动力: (1)溶解气驱和弱水驱 (2)小气顶驱和弱水驱
第二节
油气藏驱动类型及其开采特征
应注意:
(1)油藏中存在一种驱动方式是少见的,多数情况下
刚性水驱:供液速度=采液速度(供液充足) 弹性水驱:供液速度<采液速度(无露头,边水不活跃)
第二节
油气藏驱动类型及其开采特征
四、水压驱动
驱油机理: 刚性水驱——水的压能
弹性水驱——水的压能+含水区的弹性膨胀能
生产特征:
刚性水驱 弹性水驱
第二节
油气藏驱动类型及其开采特征
四、水压驱动
一个水驱油藏的生产数据
第二节
油气藏驱动类型及其开采特征
三、气压驱动
影响气顶驱动采收率的因素: 1、原始气顶的大小 2、垂向渗透率 3、原油粘度 4、气体的保持程度 5、采油速度 6、倾角
油 藏 压 力 废弃压力
m=3 m=2
m=4
采收率
第二节
油气藏驱动类型及其开采特征
四、水压驱动
形成条件:1、有边底水;2、或人工注水
第二节
油气藏驱动类型及其开采特征
一、封闭弹性驱动
形成条件: (1)油藏无边底水或边水不活跃; (2)Pi>Pb。 驱油机理: 油层岩石和流体的弹性膨胀,地层压实 生产特征: 1、压力下降;
2、产量下降; 3、气油比稳定。
Pe Qo
Pe Qo
采收率: 1%~10%,
R
R
平均3%。
t
第二节
油气藏驱动类型及其开采特征
油井生产一段时间后关闭,待压力恢复 油层静止压力(Pws): 到稳定状态后,测得的井底压力值。 井底流动压力(Pwf): 油井正常生产时测得的井底压力。
第一节 油藏温压系统
一、油藏的压力系统 2、原始油层压力的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