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整理版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章节考点重点总结背诵版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章节必备考点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章节必备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73c17de2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2d.png)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章节必备考点在经济师中级考试中,《经济基础》是一门至关重要的科目,涵盖了广泛的经济领域知识。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以下将为您梳理各章节的必备考点。
第一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一章节中,重点掌握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
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内容。
理解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结合方式。
第二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是必须牢记的要点。
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要区分清楚,同样,供给的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也不能混淆。
均衡价格的形成机制以及弹性的计算和应用是常见的考点。
比如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要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概念分析实际经济问题。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是重点。
要明白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以及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与联系也要搞清楚,掌握各种成本曲线的形状和特征。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市场结构的类型,如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各自的特点和条件要牢记。
价格歧视的类型和应用也是常考的内容。
此外,不同市场结构中企业的产量和价格决策方法也需要掌握。
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特点,劳动、资本和土地的供给曲线要熟悉。
理解工资增加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以及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在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程度方面的应用。
第六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市场失灵的原因,如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要深入理解。
掌握政府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的方式和措施,比如反垄断政策、解决外部性的方法、公共物品的供给以及对信息不对称的治理。
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国内生产总值的几种核算方法,以及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投资乘数的计算和应用,都是重要的考点。
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点
![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45f2628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e4.png)
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场所、 道路、运河等,其中最重 要的是生产工具
人的劳动
是生产的最基本要素
劳动对象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 工的一切物质资料(未经 加工的;经过加工的)
10
知识点一 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
(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力 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发达商品经济
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化大生产代替了分散的 个体劳动,商品经济得到了高度发展,资本 家从事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目的是为了增值资 本
33
经典例题
【真题◆多选题】(2016年)关于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说法, 正确的有( )。
A.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总和 B.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经济形态 C.商品经济存在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 D.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是社会分工 E.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答案】ABD
商品市场
消费品市场、生产资 料市场
生产要素市场
资金(金融)、劳动力、 房地产、技术、信息
37
知识点四 市场与市场体系
市场
商品市场
是市场体系发展的基础
制 约
要素市场
资本市场已逐渐成为市场体系的核心 劳动力市场正逐渐成为要素市场最能动的市场
38
知识点四 市场与市场体系
(三)市场体系的功能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功能
34
【知识点四】
市场与市场体系
建议关注市场体系及其功能
知识点四 市场与市场体系
(一) 市场的概念 市场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范畴。
狭义的市场
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渠道或领域, 这是有形的市场。
广义的市场
(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讲义复习要点
![(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讲义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bf8f772aa76e58fafab003ae.png)
经济基础知识讲义笔记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1、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必备的基本要素(1)物质资料生产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2)物质资料生产必备的三个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2、社会生产关系及其主要类型(1)社会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
(2)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3、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过程(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2)运动过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具有反作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有反作用。
4、社会基本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及其类型(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客观经济条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尊重经济规律(2)经济规律的类型在人类各个阶段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在几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价值规律只在一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1、人类社会经济制度演变的原因及经历的主要阶段(1)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2)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1、自然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1)自然经济的概念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2)自然经济的基本经济特征——自给自足2、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1)社会分工(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
3、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过程(1)简单商品经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2)发达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社会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目的、市场、市场体系、市场机制等几方面区分。
初级经济师之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考试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级经济师之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考试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287bf429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82.png)
初级经济师之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考试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1、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标价方法是()。
A.间接标价法B.直接标价法C.美元标价法D.英镑标价法【答案】 B2、(2019年真题)提供公平服务是财政的基本特征之一,下列对这一特征理解错误的是()。
A.财政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B.经济能力或支付能力不同的人应该缴纳不同的税收,体现财政收入结构的横向公平C.为确保政府提供公平服务,财政支出必须致力于全体公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D.转移支付制度的设计上考虑区域间和城乡间的发展差距体现了财政体制选择的公平性【答案】 B3、(2017年真题)一种商品的价值通过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表现出来,这种价值形式是()。
A.偶然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的价值形式【答案】 B4、如果USD1=CNY6.1200,EUR1=USD1.1200,按套算汇率计算,则EUR/CNY为()A.5.000B.5.4642C.6.8544D.7.2400【答案】 C5、财政政策手段中,()可以将部分消费资金转化为投资资金。
A.国家预算B.税收C.国债D.转移支出【答案】 C6、(2017年真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
A.裁定驳回起诉B.按撤诉处理C.缺席判决D.拘传到庭【答案】 B7、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通常称为()。
A.社会制度B.生产模式C.经济框架D.经济体制【答案】 D8、按照我国税收分类方法。
增值税属于()A.流转税、从量税、间标税B.流转税、从价税、直接税C.流转税、从量税、直接税D.流转税、从价税、间接税【答案】 D9、甲乙双方达成交易协议,约定在1个月后按成交时约定的协议价格进行交割,这种交易方式一般称为()A.现货交易B.期货交易C.期权交易D.现金交易【答案】 B10、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设计上,必须考虑区域间和城乡间的发展差距,这体现了公共财政( )的特征。
2024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点精选.pdf
![2024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点精选.pdf](https://img.taocdn.com/s3/m/9bb1caf5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7f.png)
《经济基础知识(初级)》考点精选考点一:社会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合理配置社会资源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问题,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1.市场配置方式:是指依靠市场运行机制进行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它可以使企业和市场发生直接联系,企业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在竞争中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经济体制上的反映就是市场经济。
2.计划配置方式:是指计划部门根据社会需要及可能,以计划配额、行政命令进行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
在经济体制上的反映就是计划经济。
(二)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1.经济体制的概念: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经济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
2.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经济制度决定了经济体制的特点,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合理的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的发展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注意】实行同一经济制度的不同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可以实行不同的经济体制;实行不同经济制度的国家也可以采取相同的经济体制。
3.一国选择经济体制应遵循的原则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决定经济体制模式的最终依据,经济制度的性质规定着经济体制模式的社会经济本质,社会经济活动方式制约着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及调控方式,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决定着经济体制的各种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注意】不论一国选择哪种方式,都离不开本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状况和经济发展目标。
考点二:我国涉外经济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必须有利于拉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2.必须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的总体平衡,为我国实现社会商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创造有利条件。
3.必须有利于带动国内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和升级,提高科技含量,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和增强国际竞争力。
4.必须有利于提高国民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保证国家经济安全。
5.必须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复习提纲与考点汇总(最新精华版)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复习提纲与考点汇总(最新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139134ed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85.png)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复习提纲与考点汇总(最新精华版)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市场需求(一)需求的含义需求的构成要素:购买欲望、支付能力市场需求:一定时间、一定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某商品或服务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二)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1.消费者偏好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需求与之正相关)3.产品价格(最重要的因素,需求与之负相关)4.替代品价格(与价格有关)5.互补品价格(例如:汽车与汽油,电器与电)6.预期7.其他因素(品种、质量、地理位置、季节、政策)(三)需求函数、需求规律、需求曲线需求函数:Q d = Q d(P)其中,Q d是需求量,P是该商品价格。
需求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的变动为需求规律(大部分商品符合需求规律,但是极少数不符合:例如钻石的价格越低,需求越少;低收入群体购买食品,价格越高,需求越大)需求曲线:二、市场供给(一)供给的含义以及影响供给的因素供给:某一时间内,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供给函数:Qs=Qs(P),Qs是供给量,P是该商品的价格。
影响供给的因素:1.产品价格(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供给量与价格呈正相关)2.生产成本(其他条件不变前提下,成本越低,利润增加,供给增加。
)3.生产技术(技术水平高,成本下降,供给增加)4.预期5.其他因素(生产要素价格及国家政策)(二)供给规律与供给曲线规律: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与市场价格呈正方向变化。
供给曲线:三、均衡价格(一)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形成与变动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于E点,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其数量为Qo,为均衡数量。
Po为均衡价格。
(二)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1.最高限价分析(最高限价,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在这一价格下进行,目标是保护消费者权益或降低生产成本)如图所示,Po为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Pe,因此刺激消费,导致供给减少,需求加大。
【呕心沥血整理】2018年最新初级经济师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 考点重点总结 背诵版
![【呕心沥血整理】2018年最新初级经济师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 考点重点总结 背诵版](https://img.taocdn.com/s3/m/1a3b4400a300a6c30c229f6a.png)
基本要素:人的劳动,最基本要素;劳动资料,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劳动对象。
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
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因素。
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社会经济制度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根本标志。
完备的市场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
市场体系:1商品市场: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市场体系发展的基础;2生产要素市场:资本、劳动力、房地产、技术、信息市场。
资本市场已逐渐成为市场体系的核心,劳动力市场正逐渐成为要素市场中最能动的市场。
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通过价格运动。
作用: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
垄断资本主义特征:1垄断代替竞争在经济生活中的统治地位,产生了垄断组织;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形成了金融寡头;3资本输出成为典型的经济现象,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5最大资本主义大国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的斗争日趋激烈。
GDP表现形态::价值;收入;产品形态。
计算方法:生产;收入;支出法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工资、奖金、津贴和劳动分红。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模式:①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②建立和培育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③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以间接调控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⑤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市场体系特征:统一;开放;竞争;规范。
市场规则、秩序:进入;交易;竞争。
市场中介组织管理:立法、行政、行业、自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有限责任制度为特征,公司制为主。
202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重要考点汇总
![202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重要考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0b0f416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39.png)
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重要考点(1)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市场需求、供应与均衡价格1、需求:是指在一定期间和条件下,对某种产品或服务,消费者乐意购置并且可以买旳数量。
2、需求旳影响原因:①消费者偏好(缓慢变化)②消费者个人收入(社会人均收入,正向变化)③产品旳价格(反向变化,最重要原因)④替代品旳价格(正向变化)⑤互补品旳价格(反向变化)⑥预期(正)⑦其他原因。
3、需求规律:需求与价格旳变动成反方向变化旳关系,就叫需求规律,将这种关系用曲线D表达出来,这条曲线称为需求曲线。
横轴Q表达需求,纵轴P表达价格。
4、市场供应:是指某一段时间内在一定旳价格水平下,生产者乐意并也许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旳数量。
市场供应是生产者供应旳总和。
5、影响供应旳原因重要有:①产品旳价格(正)②生产成本(反)③生产技术(正)④预期⑤有关产品旳价格⑥其他原因。
6、供应规律:市场上旳商品旳供应量以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
将这种描述供应量和价格之间关系旳曲线S被称为供应曲线。
以横轴Q表达供应量,纵轴P表达价格。
7、市场价格是在需求和供应互相影响、共同作用下形成旳。
8、均衡价格:是市场供应力量和需求力量互相抵消时到达旳价格水平。
需求曲线DD和供应曲线SS交叉点E叫均衡点,供应量和需求量相等,其数量为Q0;此刻市场价格P0一般称为均衡价格。
9、最高限价:就是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种详细旳价格,市场价以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
目旳:保护消费者利益,减少某些生产者旳生产成本。
这样会导致刺激了消费,限制生产导致市场短缺。
只宜在短期、局部地区实行。
10、保护价格:也叫支持价格或最低限价。
目旳是保护生产者利益,支持某一产业旳发展。
属于市场干预行为。
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
11、Q/Q÷△P/P,。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总是负数。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对价格变动旳反应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旳相对变动/价格旳相对变动,Ed= △12、需求价格点弹性合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化小旳场所。
初级经济基础完整重点笔记(自整理)
![初级经济基础完整重点笔记(自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4b8effc52d380eb63946dc4.png)
第一部分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一)物质资料生产:1、人的劳动:有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2、劳动对象:生产工具3、劳动资料:物质资料(二)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社会生产方式决定适应反作用生产关系—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总和生产资料公有制:原始社会、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政治、经济、社会意识形态(三)社会经济规律客观性:建立在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随客观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赖以生存的条件分: 在人类社会各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生产力一定要适应生产关系在几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商品经济中的价值规律在一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1、原始社会:最初时候制度,石器生产工具,2、奴隶社会:铁器出现3、封建社会:出现商品经济4、资本主义社会:蒸汽机出现的第一次科技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内燃机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是自由竞争趋向垄断5、社会主义社会: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一)自然经济特征: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自己自足(二)商品经济特征:以交换为目的的时候经济形态形成条件: 社会分工第一次分工: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第二次分工:手工业从畜牧业中分离第三次分工:商人的出现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商品经济发展的根本条件四、市场与市场体系市场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范畴。
狭义:交换的场所广义:一切商品和生产要素交换关系的总和市场体系: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相互作用联系过程中形成的有机整体包括:商品市场: 消费品市场市场体系发展的基础生产资料市场要素市场:资本、劳动力、房地产、信息技术完善的市场体系有以下功能: 提高资源配置功能——通过商品市场、要素市场相互作用.经济联系功能——为商品市场、要素市场提供经济联系的场所利益关系调整功能—-通过商品、要素的价格波动调整经济利益信息产生和传递--实现商品市场、要素市场信息沟通和传递社会评价功能——真实反映出商品和要素的市场价值五、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区别相对自然经济而言市场经济通过市场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价格机制)配置资源市场机制起基础性作用,引导和调节企业和居民行为(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相对计划经济而言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前提基础联系市场经济师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六、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一)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必要性(二)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1、市场配置方式:靠试吃机制2、计划配置方式:指令性—国家指定计划指标,反应计划经济指导性-(三)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1、经济体制是组织内部资源配置机制、方式、结构的综合2、经济制度决定经济体制的特点,经济体制反应经济制度的要求3、经济体制受生产力水平制约: 同一经济制度的不同国家和地区可以实行不同经济体制不同经济制度国家可采取相同经济体制4、经济制度:计划方式市场方式5、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功能:合理配置资源市场经济体制第二章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二)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有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商品的有效用性创造使用价值自然属性;交换属性 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 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质不同、量难比) (质不同,量不比)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特有的本质属性 价值 抽象劳动 形成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内容 (质相同、量可比) (质相同,量有差)体现人与社会的关系凝结一定人类劳动数量的劳动产品 交换价值 使用价值 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没有价值 具体劳动 和价值 和抽象劳动 的矛盾 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的物品不是商品 的矛盾 (三)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劳动生产率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率:生产使用价值的效率。
(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讲义复习要点
![(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讲义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9874944a195f312b3069a500.png)
经济基础知识讲义笔记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1、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必备的基本要素(1)物质资料生产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2)物质资料生产必备的三个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2、社会生产关系及其主要类型(1)社会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
(2)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3、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过程(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2)运动过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具有反作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有反作用。
4、社会基本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及其类型(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客观经济条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尊重经济规律(2)经济规律的类型在人类各个阶段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在几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价值规律只在一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1、人类社会经济制度演变的原因及经历的主要阶段(1)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2)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1、自然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1)自然经济的概念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2)自然经济的基本经济特征——自给自足2、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1)社会分工(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
3、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过程(1)简单商品经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2)发达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社会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目的、市场、市场体系、市场机制等几方面区分。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考前速记知识点汇总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考前速记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808937a6bec0975f565e23f.png)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考前速记知识点汇总1.需求价格弹性的公式点弹性:Ed=(△Q/Q)/(△P/P)弧弹性:Ed=(△Q/Q(Q0+Q1)/2)÷(△P/(P0+PI)/2)2.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商品缺乏弹性,生产者可以通过提高某产品单位销售价格来增加其销售总收入。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需求富有弹性,产品价格降低会使消费量增加从而使生产者的收入增加。
3.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
4.平均固定成本曲线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逐渐向横轴接近。
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都是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曲线。
无论上升或下降,边际成本曲线的变动快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
5.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停止生产(营业)的临界点:P=AVC,市场价格P等于平均可变成本或平均收益、边际收益小于平均成本时,企业应当停止生产,以避免产生更大的亏损。
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处于平均可变成本之上的边际成本曲线。
6.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边际要素成本曲线及平均要素成本曲线与要素供给曲线重合,即MFC=AFC=W1,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与MRP=VMP曲线重合,即MRP=VMP=P×MP,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7.劳动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后弯曲线。
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
资本的供给短期内是垂直线,长期中也是—条后弯曲线。
8.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l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支出法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消费支出C+固定投资支出l+政府购买G+净出口(X-M)9.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率–(劳动产出弹性×劳动增加率)–(资本产出弹性×资本增长率),即:GA=GY-αGL-βGK10.先行指标(领先指标)∶制造业订货单,股票价格指数和广义货币M2。
滞后指标:库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初级经济师各章考点汇总
![初级经济师各章考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005b5a1a417866fb84a8ef8.png)
第一部分政治经济学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考点1:物质资料生产1.定义: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物质资料生产必备的三个基本要素(1)人的劳动: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
(2)劳动资料:生产工具、生产场所、道路、运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3)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
如原始森林的树木、矿石、棉花、钢铁。
考点2:社会基本矛盾1.生产力变革:(1)定义: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2)两大要素:人(劳动者)和物。
(3)主要标志:生产工具的变革。
2.生产关系的变革(又称社会生产关系):(1)社会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2)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未来共产主义社会(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
(4)生产方式: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可以概括为: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变革————上层建筑变革考点3: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1)社会经济制度: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基础。
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2)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3)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考点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和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知识》重要考点汇总
![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知识》重要考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57d5cf328ea81c759f57825.png)
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知识》重要考点汇总(一)经济诉讼法律制度经济诉讼法律制度考试内容和目的:本章的内容较多,教材共分为七小节来介绍。
依次介绍了经济诉讼概述、第一审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执行程序。
通过本章的考试,检验考生对经济诉讼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内容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程度,以提高考生应用经济诉讼法律制度解决经济纠纷的能力。
20XX年考试试卷本章考查了4道单选题和2道多选题;20XX年考查了1道单选和2道多选。
本章是考试的重点,在历年考题中分值较多,主要考查考生对法条的准确记忆和灵活运用,难点主要在人民法院对经济案件的管辖,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督促程序以及执行程序的整体把握和其中重点法条的准确记忆。
需要掌握的内容:1.人民法院对经济案件的地域管辖、级别管辖以及专属管辖等内容2.上诉和两审终审制的含义3.对上诉案件的处理方式4.对支付令提出异议的条件和程序5.公示催告程序适用的范围6.申请公示催告的条件7.权利申报的条件和内容8.申请执行的条件9.执行中止和终结的适用条件需要熟悉的内容:1.经济诉讼的概念2.起诉和受理的条件和程序3.开庭的程序4.第二审的程序5.提起审批监督程序的条件和途径6.督促程序的概念7.申请支付令的条件8.支付令生效的条件和效力需要了解的内容:1.经济审判机关及其审理经济纠纷案件的范围2.审判庭的组成方式3.简易程序的概念、适用范围及特点4.第二审程序的概念5.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6.公示催告程序的概念、公示催告公告的内容7.解除判决的概念和意义8.执行程序的概念、执行措施的种类重点难点及典型例题分析:(一)经济诉讼概述1.熟悉经济诉讼的概念经济诉讼是指审判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人参加下,以审理、判决、执行等方式解决经济纠纷的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2.了解经济审判机关及其审理经济纠纷案件的范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均设立了审理经济纠纷的审判庭,受理经济纠纷案件;还有军事法院、海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等专门法院也受理一定范围内的经济纠纷案件。
初级经济师各章考点汇总
![初级经济师各章考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86ea3d11711cc7930b71625.png)
第一部分政治经济学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考点1:物质资料生产1•定义: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物质资料生产必备的三个基本要素(1)人的劳动: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
(2)劳动资料:生产工具、生产场所、道路、运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3)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
如原始森林的树木、矿石、棉花、钢铁。
考点2:社会基本矛盾1•生产力变革:(1 )定义: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2)两大要素:人(劳动者)和物。
(3 )主要标志:生产工具的变革。
2•生产关系的变革(又称社会生产关系) :(1)社会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2)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未来共产主义社会(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
(4)生产方式: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可以概括为:生产力变革 ------ 生产关系变革------- 上层建筑变革考点3: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 ( 1)社会经济制度: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基础。
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2)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3 )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考点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和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初级经济师各章考点汇总(可编辑修改word版)
![初级经济师各章考点汇总(可编辑修改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5c9c9239770bf78a6429547e.png)
考点1:物质资料生产第一部分政治经济学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1.定义: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物质资料生产必备的三个基本要素(1)人的劳动: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
(2)劳动资料:生产工具、生产场所、道路、运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3)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
如原始森林的树木、矿石、棉花、钢铁。
考点2:社会基本矛盾1.生产力变革:(1)定义: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2)两大要素:人(劳动者)和物。
(3)主要标志:生产工具的变革。
2.生产关系的变革(又称社会生产关系):(1)社会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2)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未来共产主义社会(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
(4)生产方式: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可以概括为: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变革————上层建筑变革考点3: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1)社会经济制度: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基础。
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2)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3)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考点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和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完整版)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备考纲要总结(20210206074727)
![(完整版)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备考纲要总结(20210206074727)](https://img.taocdn.com/s3/m/ae38fb100c22590103029d0e.png)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它是由( )、( )( )决定的。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理解它要把握两点 (1)公有制经济包括( )、( )、( )、( );公有制为主体主要的表现:( ) 、( )(2 )( )、( )等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决定的;由于( )、( ),与之适应的所有制必然具有多元化特点;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对经济发展、( )、( )、( )、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有利。
3、资源配置的两基本方式。
4、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性?( )、( )、( )、( )。
5、市场经济存在基本条件或基本构成要素?( )、( )、( )、( )。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 )基础上,其存在制度基础是什么?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存在基础什么?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 )、( )、( )、( )、( )。
9、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按照统筹( )、( ) 、( )、( )、( ),发挥市场( ),增强( ),健全( ),完善( ),10、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任务?完善( )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 )体制,形成( )协调发展机制,建立( )市场体系;完善( )、( )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 )、( )、( )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机制。
11、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经济范畴,实质是( );它的( )或( )关系是最基本经济关系,它决定( )性质,也决定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和使用方式。
12、( )是社会经济制度基础,规定( )性质;( )是生产资料所有制这种经济关系在法律体现,它包括( )、( )、( ) 、( )四项权利;由于( )( ),才可能使同一性质所有制形式或经济形式出现不同存在状态。
13 、从财产所有者组成关系划分,所有制分( ) 、( )、( )三基本形式。
14 、个体经济特点;在我国,( )属于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复习笔记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复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82ef44f284ac850ac0242dd.png)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1、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物质资料生产,三个基本要素1)人的劳动,即劳动力的支出(生产最基本的要素)2)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场所、道路、运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3)劳动对象(未经加工的和经过人的劳动加工过的)2、社会生产关系的两种基本类型1)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如奴隶制生产关系、封建制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2)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如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社会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立统一的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a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具有反作用a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和状况时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b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性质和状况时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4、社会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1)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2)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3)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5、经济规律的三种类型:(1)在人类各个社会阶段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2)在几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在商品经济社会形态中发生作用的价值规律(3)只在一个社会阶层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剩余价值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的按劳分配规律等.6、社会经济制度是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基础;社会经济制度规定着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制制度和人们的意识形态,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双重作用1)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2)对经济发展具有8、自然经济的概念:自然经济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2022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背诵版
![2022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背诵版](https://img.taocdn.com/s3/m/2d43a80b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7d.png)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要点汇总第一部分经济学第一章市场需求、供应和均衡价格1.需求是指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乐意并且可以购置旳数量2.影响需求变动旳基本原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旳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旳价格、互补品旳价格、预期、其他原因3.影响需求最关键旳原因还是:该商品自身旳价格4.市场供应是所有生产者供应旳总和5.影响供应旳原因重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有关产品旳价格、其他原因,包括生产要素旳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6.市场上商品或服务旳供应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7.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旳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比例与价格变动比例旳比率8.一般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1)当需求变量百分数不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不小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3)当需求变量百分数不不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不不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旳原因:替代品旳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旳重要性、商品用途旳多少、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旳大小至关重要10.影响供应价格弹性旳原因:时间是决定供应弹性旳首要原因、资金有机构成不一样影响供应弹性旳大小、供应弹性还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旳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应弹性旳影响也很大11.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旳变动呈同方向变化。
价格与需求之间旳这种呈反向变化旳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12.供应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
价格与供应之间旳这种呈同向变化旳关系,就叫供应规律。
13.在其他条件不变旳状况下,产品价格减少,供应将减少。
供应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旳曲线14.市场需求不变,供应旳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市场供应不变,需求旳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5.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旳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