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复用通信系统设计
通信原理课件第八章 时分复用(一)

四次群
139262
1920
wujing
现代通信原理——第八章 时分复用
15
同步数字系列SDH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g
❖ 在某些新型的三层结构宽带传输网络方案中,
STM-1/STM-4 (155Mbps/622Mbps) 用于接入层 STM-16 (2.5Gbps) 用于汇接层 STM-64 (10Gbps) 用于核心层
现代通信原理
第八章 时分复用(1)
8.1时分复用TDM原理
❖ 频分复用FDM是利用用一物理连接的不同频 段来传输不同的信号,达到多路传输的目的。
❖ 时分复用TDM是采用同一物理连接的不同时 段来传输不同的信号,也能达到多路传输的 目的。
❖ 目前通信中常用的多路复用方式主要有以下 四种:
wujing
SDH体系速率等级
等级
速率
STM-1
155.52Mb/s
STM-4
622.02Mb/s
STM-16
2488.32Mb/s
STM-64
10Gb/s
wujing
现代通信原理——第八章 时分复用
16
8.2 PCM基群帧结构
❖ 采用TDM的数字通信系统,在国际上已建立起 标准。原则上是先把一定路数的电话复合成一个 标准数据流(称为基群),基群数据流的构造结构 称为基群帧。
TS1~TS15 话路时隙 TS16信令时隙
偶帧TS0 帧同步时隙
x0011011
F0 0 0 0 0 1 A2 1 1
帧同步信号
复帧同步 备用比特
TS17~TS31 话路时隙 话路时隙
xxxxxxxx
488ns
通信原理课件第八章 时分复用(一)

基带信号 m1(t)
m2(t)
信道
低通滤波器 1 低通滤波器 2
m1 ′(t ) m2′(t )
mn -1 (t ) mn(t)
发送端
接收端
低通滤波器 n-1 低通滤波器 n
mn -1 ′(t ) mn ′(t )
图 6-4 时分复用系统示意图
wujing
现代通信原理——第八章 时分复用
8
1路 2路 3路 4路
同步时分复用原理
4 32 1
D CB A d cb a
cC3 bB2 aA1
帧3
帧2
帧1
2
1
B
A
b
a
异步时分复用原理
2b B a A 1
帧6 帧5 帧4 帧3 帧2 帧1
wujing
现代通信原理——第八章 时分复用
12
TDM方式的优点(相对与FDM)
❖ 1、多路信号的汇合和分路都是数字电路,比 FDM的模拟滤波器分路简单、可靠。
❖ 把基群数据流采用同步(SDH)或准同步数字复接 技术汇合成更高速的数据(称为高次群),高次群 的复接结构称为高次群的复接帧。
❖ 对帧的研究是时分复用系统研究的重点,相当于 对频分复用系统中频道的研究。
wujing
现代通信原理——第八章 时分复用
17
E1帧结构源于语音通信:
❖ 抽样频率:
fs=8000Hz
❖ 空分复用方式(SDM,space division multiplex ) 无线通信中(包括卫星通信)的位置复用 有线通信中的同缆多芯复用。
❖ 码分复用方式(CDM,code division multiplex ) 编码发射、相关接收技术。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实验四-时分复用数字基带通信系统

实验四时分复用数字基带通信系统电子二班 044 陈增贤一、实验目的1.掌握时分复用数字基带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及数字信号传输过程。
2.掌握位同步信号抖动、帧同步信号错位对数字信号传输的影响。
3.掌握位同步信号、帧同步信号在数字分接中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1.用数字信源模块、数字终端模块、位同步模块及帧同步模块连成一个理想信道时分复用数字基带通信系统,使系统正常工作。
2.观察位同步信号抖动对数字信号传输的影响。
3.观察帧同步信号错位对数字信号传输的影响。
4.用示波器观察分接后的数据信号、用于数据分接的帧同步信号、位同步信号。
三、基本原理本实验要使用数字终端模块。
1. 数字终端模块工作原理:原理框图如图4-1所示,电原理图如图4-2所示(见附录)。
它输入单极性非归零信号、位同步信号和帧同步信号,把两路数据信号从时分复用信号中分离出来,输出两路串行数据信号和两个8位的并行数据信号。
两个并行信号驱动16个发光二极管,左边8个发光二极管显示第一路数据,右边8个发光二极管显示第二路数据,二极管亮状态表示“1”,熄灭状态表示“0”。
两个串行数据信号码速率为数字源输出信号码速率的1/3。
延迟1延迟2整形延迟3FS-INBS-INS-INFD FD-7FD-15FD-8FD-16BD显示串/并变换串/并变换F2÷3并/串变换并/串变换D2B1F1D1SD-DBD显示B2图4-1 数字终端原理方框图延迟1、延迟2、延迟3、整形及÷3等5个单元可使串/并变换器和并/串变换器的输入信号SD 、位同步信号及帧同步信号满足正确的相位关系,如图4-3所示。
移位寄存器40174把FD 延迟7、8、15、16个码元周期,得到FD-7、FD-15、FD-8(即F1)和FD-16(即F2)等4个帧同步信号。
在FD-7及BD 的作用下,U65(4094)将第一路串行信号变成第一路8位并行信号,在FD-15和BD 作用下,U70(4094)将第二路串行信号变成第二路8位并行信号。
通信原理时分复用

显然,邻路间隔防护带fg越大,在邻路信号干扰相同的条件下,对边带 滤波器 SBF 的技术指标要求就允许放宽一些,但是频带要增宽,信道复 用率将下降,按CCITT标准,选防护间隔为900Hz,这样可使邻路干扰电 平低于-40dB以下 经过边带调制后的各路信号,在频率位臵上就被分开了,可以通过相加 器将它门合并成适合信道内传输的复用信号,其频谱结构如下所示:
实际上这是一个频分复用系统,f1i是为频分设臵的第一次调制的载
波频率,而f2则是第二次调制的载频。图中,对每一路来说,第一次采用 SSB调制方式,第二次也采用SSB,记为SSB/SSB.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常
见的多级调制方式还有SSB/FM,FM/FM等。
第一路 SSB 调制器 f11
带通
第i路 f1i
在时分多路复用中,如果各路消息在每帧中所占时隙的位 臵是预先指定的(且固定不变),则称为同步时分多路复用 (STDM).这种方式中,不传输消息的时隙出现空闲. 统计时分多路复用(ATDM) 为了提高信道利用率,通过动态的分配时隙来进行数据传 输方式--称为统计时分多路复用(ATDM)(也叫异步时分 多路复用或智能时分多路复用) 实际的TDM系统为了提高信道利用率,通常先把一定路数 的信息复合成一个标准的数据流--称为基群。 然后再把基群数据流采用同步或准同步数字复接技术,汇 合成更高速的数据信号
8.2.2 数字复接技术
概述:
数字通信网中,把若干低速数字信号合并成一个高速数字信号 进行传输的技术叫做数字复接.
数字复接系统包括 数字复接器 和 数字分配器,框图如下:
外时钟
定时 码速 调整 同步 定时
复接
支路
合路
4.时分多路复用PCM_标准实验报告

实验十三时分多路复用PCM实验【实验内容】1.脉冲编码调制(PCM)及系统实验2.PCM编码时分多路复用时序分析实验【实验目的】1.加深对PCM编码过程的理解。
2.掌握时分多路复用的工作过程。
3.了解PCM系统的工作过程。
【实验环境】1.分组实验:两人一组或单人2.设备:通信实验箱,数字存储示波器【实验原理】1.PCM基本工作原理脉冲编码调制(PCM)是把一个时间连续、取值连续的模拟信号变换成时间离散、取值离散的数字信号后在信道中传输。
脉冲编码调制包括三个步骤,对模拟信号先抽样,再对样值幅度量化、编码的过程。
抽样:要使模拟信号数字化并实现时分多路复用,首先要在时间上对模拟信号进行离散化处理,这一过程叫抽样。
所谓抽样就是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T,抽取话音信号的一个瞬时幅度值(抽样值),抽样后所得出的一系列在时间上离散的抽样值称为样值序列。
抽样后的样值序列在时间上是离散的,可进行时分多路复用,也可将各个抽样值经过量化、编码变换成二进制数字信号。
量化:抽样把模拟信号变成了时间上离散的脉冲信号,但脉冲的幅度仍然是模拟的,还必须进行离散化处理,才能最终用数码来表示。
这就要对幅值进行舍零取整的处理,这个过程称为量化。
量化有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
采用均匀间隔量化级进行量化的方法称为均匀量化或线性量化,这种量化方式会造成大信号时信噪比有余而小信号时信噪比不足的缺点。
如果使小信号时量化级间宽度小些,而大信号时量化级间宽度大些,就可以使小信号时和大信号时的信噪比趋于一致。
这种非均匀量化级的安排称为非均匀量化或非线性量化。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容易实现的A律13折线压扩特性和μ律15折线的压扩特性。
我国规定采用A律13折线压扩特性。
采用13折线压扩特性后小信号时量化信噪比的改善量可达24dB,而这是靠牺牲大信号量化信噪比(亏损12dB)换来的。
A律和μ律的压扩特性如下图所示:编码:抽样、量化后的信号还不是数字信号,需要把它转换成数字编码脉冲,这一过程称为编码。
时分多路复用及PCM3032路系统

30/32路PCM基群帧结构2.1 帧结构帧结构的概念就是把多路话音数字码以及插入的各种标记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排列的数字码流组合。
我国采用的是30/32路PCM基群结构,即在传输数据时先传第1路信号,然后传第2路信号,第3路信号……直到传完第32路,再传第1路,第2路……如此循环下去。
每一路信号占用的不同的时间位置,称为时隙,用TS0、TS1、TS2、……TS31来表示。
其中TS0用于传输同步码、监视码、对端告警码组(简称对告码);TS16用于传输信令码;TS1—TS15传前15个话路的话音数字码,TS17—TS31传输后15个话路的话音数字码,显然,在32个时隙中只有30个时隙用于传话音数字码,记作PCM30/32。
将所用话路都抽样一次的时间叫帧长,也就是同一个话路抽样两次的时间间隔。
因为每个话路的抽样频率是8000H Z,即每秒抽样8000次,所以两个抽样值之间的时间间隔是1/80 00,等于125µs,这也就决定了帧长是125µs。
由于编码需要时间,所以每个样值应达到一定的宽度,这个时间宽度就是时隙,即每个话路在一帧中所占的时间,等于3.91(125/3 2)µs,每个时隙的样值编8位码,因此,每位码占用的时间是0.448µs(3.91µѕ/8). PCM 30/32基群帧结构如图:2.2 TS0偶帧TS0用于传帧同步码,其中第2—8位码固定发0011011,这7位码组就是帧同步码。
收端就是通过检测帧同步码组来实现同步的。
第1位码留作国际通用,不用时为1。
奇帧TS0用于传监视码、对告码等。
其中第2位码固定发1,称为监视码,它用于辅助同步过程的实现。
第3位码为A1。
用于传对告码,正常同步时为0,不正常时即失步时发1。
其它几位码、第1位、第4—8位码可用于低速率数据通信,不用时为1。
对告码的作用是:通话正常进行,必须两个方向都通畅,如果一个方向有故障,就必须能通过对告码来告诉对方。
《数字通信》-第4章-时分多路复用及PCM30-32路系统-2

《数字通信》第4章时分多路复用及PCM30/32路系统(2)复习时分多路复用利用各路信号在信道上占有不同的时间间隔的特征来分开各路信号 发端和收端的高速开关k1和k2必须严格同频同相位同步位同步就是码元同步,需要做到每位码对齐相当于k1,k2同频帧同步帧同步就是为了保证收端与发端相应的话路在时间上对准相当于k1,k2同相复习 PCM30/32路系统帧结构复习 PCM30/32路定时系统内容1.PCM30/32路帧同步系统2.PCM30/32路系统的构成1.PCM30/32路帧同步系统位同步已解决的问题:解决收端时钟与接收信码之间的同频问题,得到了一连串无头无尾的信码流。
帧同步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收到的信码流中分辨出哪8位码是属于同一个抽样值的码字 分辨出每一个码字(8位码)属于哪一路,以便正确分路。
帧同步实现方法:集中插入帧同步码帧同步码选择为:0011011将帧同步码集中插入在偶帧TS0的第2位-第8位收段接收并识别出帧同步码后,即可判断出后续的8位码为一个码字,且为第一个话路信码,以此类推,便可正确接收每一路信号,从而实现帧同步。
前方保护:目的:防止假失步过程:当连续m次检测不到帧同步码后,才判断为系统真正失步,并立即进入捕捉状态,开始捕捉同步码。
ITU-T规定:m=3或4前方保护时间:从第一个帧同步码丢失起,到帧同步系统进入捕捉状态位置的这段时间,叫做前方保护时间。
(-1)sT m T =前后方保护:目的:防止伪失步 同步捕捉方式:逐步移位捕捉方式 过程:只有当连续捕捉到n次帧同步码后,才判断为系统真正恢复到了同步状态。
ITU-T规定:n=2 后方保护时间:从捕捉到第一个真正的同步码到系统进入同步状态的这段时间。
(-1)sT n T =后前后保护时间记忆:我不会轻易放你走,会经过三番四次的挽留。
一旦你最终选择离开,如果将来还想回来,我将需要再(二)次考虑你的请求。
后方保护:伪同步可能带来的影响:需要经过前方保护才能重新开始捕捉,因而使同步恢复时间拉长在捕捉过程中,如果捕捉到的帧同步码组具有以下规律,则判断帧同步系统进入帧同步状态:第N 帧(偶帧)有帧同步码{0011011};第N+1帧(奇帧)无帧同步码,而有奇帧标志码{1A111111};第N+2帧(偶帧)有帧同步码{0011011}如果在第N+1帧或第N+2帧检测失败,则需要重新进行捕捉。
光纤通信时分复用系统架构

光纤通信时分复用系统架构
光纤通信时分复用(OTDM)系统是一种基于光时分复用的通信系统,用于在单根光纤上实现多路通信。
其系统架构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发送端、传输媒介和接收端。
在发送端,数据源输入到调制器中进行光电转换,然后经过时钟提取电路,将多路数据以时分复用的方式合并成一个光信号。
经过光放大器放大后,信号被发送到光纤中进行传输。
在传输媒介部分,光信号通过光纤进行传输,并且在传输过程中需要进行增强和调整以保证传输质量。
在接收端,光信号经过光检测器转换成电信号,然后经过时钟恢复电路将信号分解成多路数据,并进行解调还原为原始数据。
总的来说,光纤时分复用系统采用了时分复用的方式,在光信号的传输过程中,将多路数据进行合并,通过光纤进行传输,然后在接收端将信号进行分解,实现了多路通信。
第3章-时分多路复用及PCM3032路系统

从捕捉到第一个真正的同步码到系 统进入同步状态这段时间称为后方保护 时间,可表示为:
T后 (n 1)TS
(3-2)
CCITT的G.732建议规定 n=2。即 帧同步系统进入捕捉状态后在捕捉过程 中,如果捕捉到的帧同步码组具有以下 规律:
① 第N帧(偶帧)有帧同步码; ② 第N+1帧(奇帧)无帧同步码,而有对端 告警码; ③ 第N+2帧(偶帧)有帧同步码。 则判为帧同步系统进入帧同步状态, 这时帧同步系统已完成同步恢复。
在接收端首先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 整形再生,然后经过码型反变换电路恢 复成原始的编码码型,由分离电路将话 音信息码、信令码等进行分路。
分离出的话音信码经解码,分路门 恢复出每一路的PAM信号,然后经低通 滤波器重建恢复出每一路的模拟话音信 号。最后经过放大,差动变量器4 1端 送到用户。
图3-22 单片集成编码器构成的PCM30/32路系统方框图
抽样时,各路抽样脉冲出现的时刻 依次错后,抽样后各路话音信号的抽样 值在时间上是分开的,从而达到了多个 话路和路的目的。
抽样之后要进行编码,由于编码需 要一定的时间,为了保证编码的精度, 要求将各路抽样值进行展宽并占满整个 时隙。
为此要将和路后的PAM信号送到保持 电路,该保持电路将每一个样值记忆一个 路时隙的时间,进行展宽,然后经过量化 编码变成PCM信码,每一路的码字依次占 用一个路时隙。
l
3.1.3 时分多路复用系统中的位同步
所谓时钟同步是使收端的时钟频率 与发端的时钟频率相同。 时钟同步可证收端正确识别每一位 码元(所以时钟同步也叫位同步)。 这相当于图3-4中收、发两端的高速 旋转开关 K1 和 K 2速度相同。
3.1.4 时分多路复用系统中的帧同步
时分复用(TDM)通信系统试验

(2)首先在无信道错码时,通过电话机2讲话,听ADPCM2至ADPCM1方向经过复接系统传输的话音质量。主观评价话音传输质量,记录测试结果。
(3)将复接模块内的错码选择跳线开关SWB02的E_SEL0短路器插入、E_SEL1拔除
(2)将复接模块内开关信号跳线开关SWB01中LED7~LED0为11100码型,使其与帧定位信号一致。继续观测测试点TPB07与TPB06两点波形的相位关系。
(3)通过加大误码再减小误码(或断开解复接模块输入数据再接入数据),使解复接模块帧同步电路失步进入失锁后再进入同步。注意观测测试点TPB07与TPB06两点波形同步后的相位关系。重复多次实验,记录测试结果。
B01、KB02分别拔下来实现,具体测试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组织完成。
5、在数据信号中出现连续出现帧定位信号对帧同步电路的影响测量
按准备工作要求设置各跳线开关。
(1)用示波器测量同时观测复接模块帧同步指示测试点TPB07与解复接模块帧同步指示测试点TPB06波形,观测时用TPB07同步,调整示波器使两观测信号之间正常同步。
1、不同信道误码率下帧内数据信号传输的测量
(1)用示波器测量同时观测复接模块帧同步指示测试点TPB07与解复接模块帧同步指示测试点TPB06波形,观测时用TPB07同步,调整示波器使两观测信号之间正常同步。
用示波器观察复接模块内m序列检测点TPB01和解复接模块内m序列接收输出测试点TPB05波形是否一致。记录测试结果。
DTMF
检测1交换处理模块
DTMF
检测2
1#电话接口1P
C
时分复用

图b 3路PCM信号时分复用原理图
Ⅱ
时分复用基本原理
Ⅲ
PCM30/32路系统的帧结构
TDM(时分复用模式)方式目前分为两类:同步时分复用系统,统计(异步)时分复用系统
同步时分复用系统: 1、 准同步系列PDH (用于公共电话网PSTN) 2、同步系列SDH (用于光纤通信等骨干网络) 统计(异步)时分复用系统: 1、 虚电路方式 (如,X.25、帧中继、ATM) 2、 数据报方式 (如TCP/IP) PSTN(公共交换电话网络)系统目前采用PDH和SDH结合的方式,在小用户接入及交换采用 PCM/PDH,核心骨干网络采用SDH。
时分复用
Ⅰ
目录 Content
时分复用基本概念
Ⅱ
ⅢLeabharlann 时分复用基本原理Ⅲ
PCM30/32路系统的帧结构
Ⅰ
时分复用基本概念
1、建立基础:抽样定理 2、抽样定理:一定条件下,时间连续的模拟信号可以用时间上离散的抽样脉冲值代替
因此,如果抽样脉冲占据较短时间,在抽样脉冲之间就留出了时间空隙,利用这 种空隙便可以传输其它信号的抽样值。时分复用就是利用各路信号的抽样值在时 间上占据不同的时隙,来达到在同一信道中传输多路信号而互不干扰的一种方法。
目前世界上存在两类的PDH标准: 1、 基于A律压缩的30/32路PCM系统 ,即E体系(欧洲标准,用于欧洲、中国、俄罗斯等) 2、 基于u律压缩的24路PCM系统 ,即T体系(美洲标准,用于北美、日本、台湾等)
Ⅲ
PCM30/32路系统的帧结构
我国规定采用的是E体系(PCM 30/32路制式)。下图为E体系结构图。 对于E体系,它以30路PCM数字电话信号的复用设备为基本层,每路PCM信号的比特率 为64 kb/s。由于需要加入群同步码元和信令码元等额外开销,所以实际占用32路PCM 信号的比特率。故其输出总比特率为2.048 Mb/s,此输出称为一次群信号。 4个一次群信号进行二次复用,得到二次群信号。同理,得三次群、四次群等信号。
时分复用

3.3.1时分多路复用概述
3.3.1时分多路复用概述
转换开关一般是电子开关,它们相当于合、 分路器。
图中K1和K2分别为发信和收信抽样转换开关,
要注意的是:为了在接收时能够正确地还原
各路信号,保证各路信号的正确分离 ,收、 发端旋转开关必须同步,它有两方面含义:
一方面:保持双方旋转速度要完全相同,
数字复接技术
4、数字复接的实现 数字复接的实现主要有三种方法:
按位复接 按字复接 按帧复接
数字复接技术
按位复接又叫比特复接,即复接时每支路依次复
接一个比特。图(a)所示是4个PCM30/32系统 时隙 (CH1话路) 的码字情况。 图(b)是按位复接后的二次群中各支路数字码排列 情况。按位复接方法简单易行,设备也简单,存 储器容量小,其缺点是对信号交换不利。 图 (c)是按字复接,对PCM30/32系统来说,一个 码字有8位码,它是将8位码先储存起来,在规 定 时间四个支路轮流复接,这种方法有利于数字电 话交换,但要求有较大的存储容量。 按帧复接是每次复接一个支路的一个帧(一帧含有 256个比特),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复接时不破坏 原 来的帧结构,有利于交换,但要求更大的存储容 量。
例如需要传送120路电话时,可将120路话
音信号分别用8kHz抽样频率抽样,然后对 每个 抽样值编8位码,其数码率为 8000×8×120=7680kbit/s。由于每帧时间 为125微秒,每个路 时隙的时间只有1微秒 左右,这样每个抽样值编8位码的时间只有1 微秒时间,其编码速度非 常高 ,对编码电 路及元器件的速度和精度要求很高,实现起 来非常困难。 但这种方法从原理上讲 是可行的,这种对 120路话音信号直接编码复用的方法称PCM 复用。
通信系统中的时分复用技术

通信系统中的时分复用技术简介:- 介绍通信系统中的时分复用技术- 解释时分复用技术的原理和作用- 探讨时分复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时分复用技术的原理和作用:- 时分复用是指将时间分割成若干个时间段,不同用户在不同时间段内使用同一通信介质进行通信的技术- 主要作用是提高通信系统的资源利用率和通信信道的传输容量- 时分复用技术通过将时间划分为不重叠的时隙,使多个用户在同一信道上交替传输数据时分复用技术的发展:- 早期的时分复用技术主要应用在电话通信系统中,如PABX交换机- 随着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时分复用技术开始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如GSM、CDMA等- 现代通信系统中,时分复用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移动通信、卫星通信、传感器网络等移动通信中的时分复用技术:-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时分复用技术主要用于无线接入链路的资源分配- 通过将频率分割成时间时隙,并为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时隙,实现多用户同时使用同一频率资源- 移动通信中的时分复用技术可以提高系统容量,同时保证用户之间的通信隔离卫星通信中的时分复用技术:- 卫星通信系统中的时分复用技术主要用于多星多频率的信道复用- 不同卫星通信设备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使用不同的频率进行通信,避免频率资源冲突- 时分复用技术可以提高卫星通信系统的频谱利用率,支持更多用户同时进行通信传感器网络中的时分复用技术:- 传感器网络中的时分复用技术主要用于多传感器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通过将时间划分为若干时隙,不同传感器节点在不同时间段内进行数据采集和传输- 时分复用技术可以降低传感器网络的能耗,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实时性时分复用技术的挑战和未来发展:- 高速通信和大规模数据传输对时分复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如5G等,时分复用技术将不断改进和演进- 未来时分复用技术可能应用于更多领域,如物联网、智能交通等结论:- 时分复用技术是通信系统中一种重要的资源利用技术- 它通过将时间划分为不重叠的时隙,实现多个用户同时使用同一信道进行通信- 时分复用技术在移动通信、卫星通信、传感器网络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未来,时分复用技术将继续发展,应用于更多新兴领域,为通信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
基于吉比特收发器的时分复用通信系统设计

(. ho l t n f r ao ,Wu a n es ,W hn4 0 7 , hn ; 1 colfEe r i I om t n S o cocn i hn U i r v n ) o TmeDiie lpe ig c mmu iainsse i P A a ei e lme t ihs edta s sino hp t i nc t ytm F G w sd sg dt i e n g p e nmi o mu iah o n n o mp h r s f
Ke o d :h g —p e r n miso y w r s i h s e d ta s s in;TDM o c mm u c t n;FGP ;M GT;o ia r n m iso niai o A pt lta s s in c
Ab t a t T a e f l a v n a e o i e b n wit fo t a i n la d i r v t i t n o h n e e o r e ,a T sr c : o t k ul d a tg fw d a d d h o p i lsg a n mp e u i z i fc a n lrs u c s DM c e la o
d fc fc mmo P ee to o n F GA h ti rnfrrt slwe h n 1 /,Xin ihse d F G w ih e e d d MG Mut ta t t se ae i o rta Gbs s a l x hg -p e P A hc mb d e T( l— i i
2 ai ni e n eerhC nefr a ltP s i igSs m, h nU i r , hn4 0 7 , hn ) . t nE gn r gR sa etro t le oio n yt Wu nr s N o ei c S e i t n e o e Wua 30 9 C i a
通信141-实验6 时分复用解复用TDM实验

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通信原理实验项目名称:实验6 时分复用解复用(TDM )实验 实验时间:班级: 姓名: 学号:一、实验目的1.掌握时分多路复用的概念; 2.了解本实验中时分复用的组成结构。
二、实验仪器1.复接/解复接、同步技术模块,位号:I 2.PCM/ADPCM 编译码模块,位号:H 3.增量调制编译码模块,位号:D 4.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位号:G 5.20M 双踪示波器1台 6.铆孔连接线9根 7.电话单机 1部三、实验步骤1.插入有关实验模块在关闭系统电源的情况下,按照下表放置实验模块:对应位号可见底板右上角的“实验模块位置分布表”,注意模块插头与底板插座的防呆口一致。
2.信号线连接使用专用导线按照下表格进行信号线连接:3.实验设置4.加电打开系统电源开关,底板的电源指示灯正常显示。
若电源指示灯显示不正常,请立即关闭电源,查找异常原因。
5.复用观测6.解复用观测7.关机拆线实验结束,关闭电源,拆除信号连线,并按要求放置好实验模块。
四、实验观测及分析1. 复用观测用示波器分别观测复接前8bit基带数据,PCM编码数据,增量调制编码数据,结合前面实验获取的指示,判断编码数据是否正确。
图1 8bit基带数据图2 语音信号与增量调制编码数据图3 正弦信号的阶梯波与增量调制编码数据分析:复接前8bit基带数据设置为:11110000,当阶梯波上升,对应增量调制编码器输出数据“1”码;阶梯波下降,对应增量调制编码器输出数据“0”码,编码数据正确。
(2)断开39P01、39P02和39P03,用示波器观测复接后数据(39P05(I)),观测复接后的数据,并对应实验原理部分,理解复接后各个时隙的数据内容。
图4 8路数据复接输出信号(断开39P01、39P02和39P03后)分析:通过观测实验结果,当PCM编码数据、拨码器开关设置的8BIT数据、CVSD编码数据还未复接进同一个数据码流中,8路数据复接输出信号在第1路时隙中显示的是帧同步信号01111110,第2路、第3路和第4路全为1,第5路到第8路空置信号为0,1交替。
时分复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时分复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时分复用和解复用的实验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验,加深对时分复用在实际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理解。
二、实验原理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是一种将多个信号源的信息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复用到同一传输线路上,并在接收端进行解复用的技术。
时分复用通过将传输线路的时间分割成若干个等长的时间片,并将每个时间片分配给一个信号源,从而实现多路信号在同一传输线路上传输。
时分复用的基本原理如下:1. 将传输线路的时间分割成若干个等长的时间片。
2. 将每个时间片分配给一个信号源,每个信号源在一个时间片内发送自己的信息。
3. 在接收端,根据每个信号源分配的时间片顺序,将复用后的信号解复用,恢复出各个原始信号。
三、实验仪器1. 实验箱:包含时分复用和解复用模块。
2. 信号发生器:产生不同频率和幅度的信号。
3. 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
4. 电缆线:连接实验箱和仪器。
四、实验步骤1. 连接实验箱、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
2. 设置信号发生器,产生两个不同频率和幅度的信号。
3. 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信号输入到时分复用模块的输入端。
4. 打开实验箱电源,观察示波器上复用信号的波形。
5. 将复用信号输入到解复用模块的输入端。
6. 观察解复用模块的输出端,分析解复用后的信号是否恢复出原始信号。
五、实验过程1. 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两个信号分别输入到时分复用模块的A、B输入端。
2. 打开实验箱电源,观察示波器上A、B信号的波形,确认信号输入正常。
3. 观察示波器上复用信号的波形,确认复用过程正常。
4. 将复用信号输入到解复用模块的输入端。
5. 观察解复用模块的输出端,分析解复用后的信号是否恢复出原始信号。
六、实验结论1. 通过实验,成功实现了时分复用和解复用过程。
2. 实验结果表明,时分复用技术能够有效地将多个信号源的信息复用到同一传输线路上,并在接收端恢复出原始信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摘要 (1)第二章总体设计原理 (2)2.1 PCM编码原理 (2)2.2 PCM原理框图 (3)2.3 时分复用原理 (4)第三章单元电路的设计 (6)3.1信号源系统模块 (6)3.2 PCM编码器模块 (7)3.3帧同步模块 (9)3.4位同步模块 (10)3.5 PCM分接译码模块 (12)3.6系统仿真模型 (14)第四章总结与体会 (15)第一章摘要SystemView是具有强大功能基于信号的用于通信系统的动态仿真软件,可以满足从底层到高层不同层次的设计、分析使用。
SystemView具有良好的交互界面,通过分析窗口和示波器模拟等方法,提供了一个可视的仿真过程,不仅在工程上得到应用,在教学领域也得到认可,尤其在信号分析、通信系统等领域。
其可以实现复杂的模拟、数字及数模混合电路及各种速率系统,并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基本库和专业库。
时分复用(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的特点是,对任意特定的通话呼叫,为其分配一个固定速率的信道资源,且在整个通话区间专用。
TDM把若干个不同通道(channel)的数据按照固定位置分配时隙(TimeSlot:8Bit数据)合在一定速率的通路上,这个通路称为一个基群。
时分复用是建立在抽样定理基础上的。
抽样定理使连续(模拟)的基带信号有可能被在时间上离散出现的抽样脉冲所代替。
这样,当抽样脉冲占据短时间时,在抽样脉冲之间就留有时间空隙,利用这个时间空隙便可以传输其他信号的抽样值。
因此,这就有可能沿一条信道同时传送若干个基带信号。
当采用单片集成PCM 编解码器时,其时分复用方式是先将各路信号分别抽样、编码、再经时分复用分配器合路后送入信道,接收端先分路,然后各路分别解码和重建信号。
PCM的32路标准的意思是整个系统共分为32个路时隙,其中30 个路时隙分别用来传送30 路话音信号,一个路时隙用来传送帧同步码,另一个路时隙用来传送信令码,即一个PCM30/32 系统。
第二章 总体设计原理2.1 PCM 编码原理脉冲编码调制是把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的基本方法之一,它通过抽样、量化和编码,把一个时间连续、取值连续的模拟信号变换成时间离散、取值离散的数字信号,然后在信道中进行传输。
接收机将收到的数字信号经再生、译码、平滑后恢复出原始的模拟信号。
信号先经过防混叠低通滤波器,得到限带信号(300Hz ~3400Hz ),进行脉冲抽样,变成8KHz 重复频率的抽样信号(即离散的脉冲调幅PAM 信号),然后将幅度连续的PAM 信号用“四舍五入”办法量化为有限个幅度取值的信号,再经编码,转换成二进制码。
(a )抽样:所谓抽样,就是对模拟信号进行周期性扫描,把时间上连续的信号变成时间上离散的信号。
该模拟信号经过抽样后还应当包含原信号中所有信息,也就是说能无失真的恢复原模拟信号。
它的抽样速率的下限是由抽样定理确定的。
(b )量化:从数学上来看,量化就是把一个连续幅度值的无限数集合映射成一个离散幅度值的有限数集合。
如图2所示,量化器Q 输出L 个量化值k y ,k=1,2,3,…,L 。
k y 常称为重建电平或量化电平。
当量化器输入信号幅度x 落在k x 与1+k x 之间时,量化器输出电平为k y 。
这个量化过程可以表达为:{}1(),1,2,3,,k k k y Q x Q x x x y k L +==<≤==这里k x 称为分层电平或判决阈值。
通常k k k x x -=∆+1称为量化间隔。
模拟信号的量化分为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
由于均匀量化存在的主要缺点是:无论抽样值大小如何,量化噪声的均方根值都固定不变。
因此,当信号()m t 较小时,则信号量化噪声功率比也就很小,这样,对于弱信号时的量化信噪比就难以达到给定的要求。
通常,把满足信噪比要求的输入信号取值范围定义为动态范围,可见,均匀量化时的信号动态范围将受到较大的限制。
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实际中,往往采用非均匀量化。
非均匀量化是根据信号的不同区间来确定量化间隔的。
对于信号取值小的区间,其量化间隔v ∆也小;反之,量化间隔就大。
它与均匀量化相比,有两个突出的优点。
首先,当输入量化器的信号具有非均匀分布的概率密度(实际中常常是这样)时,非均匀量化器的输出端可以得到较高的平均信号量化噪声功率比;其次,非均匀量化时,量化噪声功率的均方根值基本上与信号抽样值成比例。
因此量化噪声对大、小信号的影响大致相同,即改善了小信号时的量化信噪比。
实际中,非均匀量化的实际方法通常是将抽样值通过压缩再进行均匀量化。
通常使用的压缩器中,大多采用对数式压缩。
广泛采用的两种对数压缩律是μ压缩律和A 压缩律。
美国采用μ压缩律,我国和欧洲各国均采用A 压缩律,因此,PCM 编码方式采用的也是A 压缩律。
所谓A 压缩律也就是压缩器具有如下特性的压缩律:AX A Ax y 10,ln 1≤<+= 11,ln 1ln 1<≤++=X AA Ax y (c )编码:所谓编码就是把量化后的信号变换成代码,其相反的过程称为译码。
当然,这里的编码和译码与差错控制编码和译码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属于信源编码的范畴。
在现有的编码方法中,若按编码的速度来分,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低速编码和高速编码。
通信中一般都采用第二类。
编码器的种类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三类:逐次比较型、折叠级联型、混合型。
在逐次比较型编码方式中,无论采用几位码,一般均按极性码、段落码、段内码的顺序排列。
2.2 PCM 原理框图图2.1 PCM 原理框图2.3 时分复用原理时分多路复用通信(此课题为两路),是各路信号在同一信道上占有不同时间间隙进行通信。
由前述的抽样理论可知,抽样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将时间上连续的信号变成时间上离散的信号,其在信道上占用时间的有限性,为多路信号沿同一信道传输提供了条件。
具体说,就是把时间分成一些均匀的时间间隙,将各路信号的传输时间分配在不同的时间间隙,以达到互相分开,互不干扰的目的。
图2.2为时分多路复用示意图,各路信号经低通滤波器将频带限在3400Hz以下,然后加到快速电子旋转开关(称分配器)K1,K2开关不断重复地作匀速旋转,每旋转一周的时间等于一个抽样周期T,这样就做到对每一路信号每隔周期T时间抽样一次。
由此可见,发端分配器不仅起到抽样的作用,同时还起到复用合路的作用。
合路后的抽样信号送到PCM 编码器进行量化和编码,然后将数字信码送往信道。
在收端将这些从发送端送来的各路信码依次解码,还原后的PAM信号,由收端分配器旋转开关K2 依次接通每一路信号,再经低通平滑,重建成话音信号。
当采用单片集成PCM 编解码器时,其时分复用方式是先将各路信号分别抽样、编码、再经时分复用分配器合路后送入信道,接收端先分路,然后各路分别解码和重建信号。
图2.2 时分复用示意图这个通信系统主要用4个电路实现,它们分别是定时器电路,PCM编译码电路,复接电路,语音处理电路。
定时器电路由晶振,分频器及时隙同步信号(抽样信号)构成,它为两个PCM编译码电路提供时钟信号和时隙同步信号,PCM编译码部分采用芯片TP3057在时钟信号和对语音进行编码和译码。
在编码时将语音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然后帧同步信号发生器电路提供帧同步码1110010和两路数字语音信号复接,形成一帧PCM信号。
在这个PCM信号中有29个是空时隙,两路数字语音信号各占一个时隙。
在译码之前不需要对PCM进行分接处理,译码器的时隙同步信号可对信号分路实现分接。
语音信号A,B通过麦克风输出幅度比较小,需放大到再送到PCM编码器。
接入的PCM译码器输出信号RA,RB幅度较大,需衰减到适当值后再送给听筒,因此需要分别加入两个语音处理信号电路。
具体整个系统的原理图方框图如图2.3所示。
图2.3两路语音的PCM全双工通信原理方框图.第三章单元电路的设计3.1信号源系统模块信号源由两路信号组成:第一路由两个幅度相同、频率分别为1400Hz、2700Hz的正弦信号合成,第二路是高斯白噪声信号,然后两路语音信号分别经过两个截止频率3000Hz低通滤波器如下图所示:图3.1 信号源其波形图如下图3.2两路语音信号波形图3.2 PCM编码器模块如图3.3所示为PCM编码子系统模块,它主要由晶振、分频器、帧同步信号产生器、扩张器、模数转换器、八选一器件、三选一器件组成。
经过压缩的两路语音信号分别输入到两个压缩器(图符275、图符276)中,再经过模数转换器变成两路数字信号,加上由图符250产生的帧同步码11110010,这三路数字信号分别经过八选一(图符247、图符255、图符256)变成串行信号,由四分频、八分频和十六分频来控制,然后将这三路数字信号送入八选一(图符260)中,由三选一波形控制(图符261、图符262、图符263、图符264)把这三个数字信号放在一个PCM合路信号的不同时隙上。
晶振是图符245,即脉宽为5e-6秒的周期性方波,由此我们可以算出位同步信号的频率为5e+5Hz,即位同步信号的周期为2e-6秒。
三选一波形控制是用两个D触发器组成的,参数使用默认值。
图符251,257,258,265为自定义函数信号发生器,在此的作用均为为八选一和D触发器输入使能信号。
分频器后面有的加有一个非门,这是根据具体电路特点而加上的,使得八选一电路会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在输入端的数据输出。
图3.3 PCM编码器由下图可看出帧同步码为11110010。
图3.4 帧同步信号图3.5 第一路与第二路PCM信号帧同步、两路语音信号经PCM编码后在复接得到信号如下图所示:图3.6 合路信号3.3 帧同步模块帧同步系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巴克码识别器和同步保护。
巴克码识别器包括移位寄存器,相加器和判决器。
上面其余部分完成同步保护功能。
帧同步模块的SystemView 仿真图如图3.4所示。
当基带信号里的帧同步码(巴克码)输入时,识别器就会发出判别信号P,P的上升沿的最后一位帧同步码的结束时刻到齐。
÷电路是将位同步信号进行24分频得到的,其周期与输入信号的周期一样(24 24位)。
但是它们相位不一定相同。
当识别器输入一个P信号时(既捕获到一组正确的帧同步码),在P信号和同步保护器作用下,24÷电路清零,从而使得输出的24÷电路输出信号下降沿与P信号上升沿对齐,该信号驱动一个单稳态电路,单稳态电路设置为下降沿触发,其输出信号上升沿比24÷电路输出信号下降沿稍有滞后。
同步器最终输出帧同步信号FS-OUT是由同步保护器中的与门3对单稳输出的信号以及状态触发器的Q端输出信号进行“与”运算得到的。
当帧同步码没有到达时,识别器的输出为0,与门1关闭,与门2打开单稳态信号通过与门2后输入到3÷电路的输出信号使得状态触发器置“0”从而关闭与÷电路,3门3,同步器无输出信号,此时Q*的高电平把判决器的门限变为7,且关闭或门、打开与门1,同步起始处于捕捉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