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诗歌鉴赏汇编(16区全,含静安黄浦)
2019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汇编(诗歌鉴赏)
![2019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汇编(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9d83e5f1c1c708a1294a440e.png)
2019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汇编——诗歌鉴赏【徐汇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宋)梅尧臣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
又随落花飞,去作西江梦。
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
凤巢在桂注林,乌哺不得共。
无忘桂枝荣,举酒一相送。
〔注〕桂:古时称科举及第为“折桂”。
12.依据诗意,欧阳秀才游江西的目的不会是()。
(1分)A.游学 B.宦游 C.交游 D.游历13.对前四句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从对方着笔 B.比喻新颖贴切C.以落花写离情 D.以西江梦点题14.后六句不抒离情而写别意,结合内容作赏析。
(5分)【答案】:(三)8分12.(1分)B13.(2分)C14.(5分)答案示例:先以“无梧桐”自谦,将门人赞喻为凤凰,希望他振翅高飞;又提醒他去江西后善自择居,不与乌哺类卑俗之人交往,并叮嘱他不忘游学为科举的梦想,最后举杯祝福他异日折桂。
句句用喻,含蓄又形象地表达了师长对门人的赞誉、叮咛和期望。
【奉贤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
(8分)送钱子入京唐李颀夜梦还京北,乡心恨捣衣。
朝逢入秦使,走马唤君归。
驿路清霜下,关门黄叶稀。
还家应信宿①,看子速如飞。
注:①信宿:表示两夜。
14.诗中“______”意象常常用以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
(1分)15.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以“京北”和他乡作比,表现诗人和钱子的飘零之苦。
B.颔联以动作描写突出了京城来使催促钱子返归的匆忙急迫。
C.颈联连用4个意象,融情于景,以想象之笔营造萧瑟意境。
D.全诗围绕“送”字,友人远去而驻足良久,情感凄婉哀伤。
16.本诗尾联是怎样抒发诗人内心情感的?(4分)【答案】:14.(1分)捣衣15.(3分)A16.(4分)尾联借人映己,写的是朋友的归程时间和朋友纵马如飞、归心似箭,实际上蕴含的是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不能归家的惆怅,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上海市黄浦区2019年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上海市黄浦区2019年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ad6cfa77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02.png)
上海市黄浦区2019年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黄浦区2018~201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质量调研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019.1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所在学校及班级等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一积累应用10分一)识记和理解。
(6分)1.依据题干要求,填写正确内容。
1)XXX《登快阁》一诗的尾联是“万里归船弄长笛,_____________________”。
(2)XXX《夜雨寄北》中,最温暖的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____”。
(3)XXX在《师说》中指出教师职责的句子是“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4)XXX《苏幕遮》,描绘鸟儿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XXX《水调歌头》中有“此事古难全”一句,句中的“此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XXX在《·》里,表明对“贤”“不贤”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和应用。
(4分)2.新年第一天,XXX向同学发送微信,最适合表达新春祝福的一项是()(1分)A.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B.XXX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3.根据文意推断,填入画直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本报讯11月7日下午2点30,“她眼中的都市之美”——第五届上海女记者摄影展开幕仪式将在东方明珠4.2米环廊举办。
此届摄影展为徐汇专场,展出的100幅作品选自今年举办的上海女记者摄影大赛的入围及获奖作品。
2019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古诗鉴赏精校Word版
![2019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古诗鉴赏精校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0d34218ef7ec4afe05a1dfb6.png)
古诗鉴赏汇编2019年上海各区高三一模宝山区 8分)12-14题。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
同安①(宋)刘过唐多令②远楼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
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①刘过:字改之,好龙洲道人。
一生屡试不第,怀才不遇。
力主抗金,恢复中原。
②安远楼:在今武昌黄鹤山上,又称南楼。
当时武昌是南宋和金人交战的前方。
分)2 )(12.下列对小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交代了参加聚会的对象。
交代了聚会的时间地点。
A.交代了写作该词的原因。
D. C.交代了写作的社会环境。
分)2下列对词作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13.“重过”点明故地重游,今昔对比,更添凄然之情。
A.以“能几日,又中秋”反衬出故人难以团聚的忧伤。
B.“浑是新愁”包含着忧国伤时之感与自伤身世之慨。
C.重过、故人、旧江山、少年等前后呼应,章法谨严。
D.分)扣住“满”“寒”二字,赏析“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两句。
(414.(三)(8分)12.C(2分)13.B(2分)突字写满眼都是枯黄的芦叶,“满”这里的一带江水写出眼前萧瑟的景象,以满地芦叶、14.出景色荒凉;“寒”字将视觉转化为触觉,突出了景色凄冷;烘托了词人内心凄凉感伤的心境;为全词蒙上了一层黯淡的底色(奠定了感情基调)。
(4分。
答到一点给1分)崇明县(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秋夜客舍(唐)杜甫露下天高秋气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鸣。
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
步檐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注释】①凤城:指长安。
12.下列对本诗对仗情况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分)A.全不对仗 B.两联对仗 C.三联对仗 D.四联对仗13.下列对作品风格评价正确的一项是()(2分)A.清新自然 B.雄奇豪放 C.清丽含蓄 D.悲壮慷慨14.结合全诗内容,赏析“北书不至雁无情”的表达效果。
2019诗歌鉴赏高考真题汇编语文(解析版)
![2019诗歌鉴赏高考真题汇编语文(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734ce29f844769eae109ed36.png)
专题05:诗歌鉴赏【2019年高考】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案】14.C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故C错误。
1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
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
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
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
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
2019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古诗鉴赏)【精校Word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9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古诗鉴赏)【精校Word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bf5c11ce76c66137ef061975.png)
2019 年上海各区高三一模古诗鉴赏汇编宝ft区(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 12-14 题。
(8 分)唐多令(宋)刘过①安远楼②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
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
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①刘过:字改之,好龙洲道人。
一生屡试不第,怀才不遇。
力主抗金,恢复中原。
②安远楼:在今武昌黄鹤ft上,又称南楼。
当时武昌是南宋和金人交战的前方。
12.下列对小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交代了聚会的时间地点。
B.交代了参加聚会的对象。
C.交代了写作的社会环境。
D.交代了写作该词的原因。
13.下列对词作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A.“重过”点明故地重游,今昔对比,更添凄然之情。
B.以“能几日,又中秋”反衬出故人难以团聚的忧伤。
C.“浑是新愁”包含着忧国伤时之感与自伤身世之慨。
D.重过、故人、旧江ft、少年等前后呼应,章法谨严。
14.扣住“满”“寒”二字,赏析“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两句。
(4 分)(三)(8 分)12.C(2 分)13.B(2 分)14.以满地芦叶、一带江水写出眼前萧瑟的景象,这里的“满”字写满眼都是枯黄的芦叶,突出景色荒凉;“寒”字将视觉转化为触觉,突出了景色凄冷;烘托了词人内心凄凉感伤的心境;为全词蒙上了一层黯淡的底色(奠定了感情基调)。
(4 分。
答到一点给 1 分)崇明县(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2-14 题。
(8 分)秋夜客舍(唐)杜甫露下天高秋气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鸣。
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
步檐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注释】①凤城:指长安。
12.下列对本诗对仗情况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全不对仗B.两联对仗13.下列对作品风格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清新自然B.雄奇豪放)(1 分)C.三联对仗)(2 分)C.清丽含蓄D.四联对仗D.悲壮慷慨14.结合全诗内容,赏析“北书不至雁无情”的表达效果。
上海市黄浦区2019届高三语文一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黄浦区2019届高三语文一模考试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909045ac281e53a5802ffa5.png)
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祝您成绩进步,学习愉快!上海市黄浦区2019届高三语文一模考试试题(含解析)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1)执手相看泪眼,_____。
(柳永《_____》)(2)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
(韩愈《师说》)(3)杜甫在《月夜》中,“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
【答案】 (1). 竟无语凝噎 (2). 雨霖铃 (3).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4). 香雾云鬟湿 (5). 清辉玉臂寒【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
在考查名句名篇默写,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
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
(1)注意字形:“竟”“凝噎”“霖”(2) “是故”不能丢(3)“妻子独自看月”对应“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点睛】古诗词默写年年必考,近年来理解性默写题的考查比例渐渐加大,难度比直接型默写稍大,灵活性更强,需要学生不仅要准确、熟练掌握名句名篇内容,还要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要记得准、写得对、看得清。
名句默写要注意字数与字形,字数要不多不少,字形要笔画清晰,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2.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小李怕失败,做事怕尝试,朋友劝说万事开头难,要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道理。
B. 国家存亡关头,大家终于本着“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精神,捐弃前嫌,携起手来。
C. 对待批评的态度,我们应该是“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提意见也许能够对大家有帮助。
D. 不要只羡慕人家成绩好,“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自己也应该要实践并努力。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然后理解名句的意思,再结合语境分析是否正确。
2019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汇编(积累运用)
![2019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汇编(积累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9fcdc95b27284b73f342500e.png)
2019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汇编——积累运用【浦东新区】1.按要求填空。
(5分)(1)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1分)(2)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
(韩愈《师说》)(1分)(3)朱自清《荷塘月色》中,以遥想故乡美景排解心中惆怅,周邦彦《苏幕遮》中类似写法的句子是“?,。
”(3分)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小王新婚周年庆典,有朋友夸赞新娘貌美,说:“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B.小李学习取得一定成绩,有骄傲自满情绪,妈妈鞭策他:“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小梅十岁生日,叔叔希望她长大不要忘父母的恩情,说:“一朝花蕾秀,十年父母恩。
”D.小张在外地工作,和同乡朋友节日相聚时充满感慨地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据报道,无活动部件飞机能够飞翔是依靠一种被称为电动力推进的过程实现的。
研究人员认为,如果这种技术实现在大尺寸上的运用,那么将能够产生出更安全、更安静、更易于维护的未来飞机。
①电动力推进的概念更难以可视化②这与我们看到的无扇叶风扇所使用的概念相同。
③与典型的旋转螺旋桨推进相比,④因为它的推进过程利用了所谓的离子风A.③④②①B. ①③②④C. ②③①④D. ③①④②【答案】:一、1、(1)暮霭沉沉楚天阔(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2、(1)A(2)D【徐汇区】1.按要求填空。
(5分)⑴锲而不舍,。
(《劝学》)⑵柳永的词《八声甘州》“,,”三句描写,以“渐”字领格,勾勒出一幅深秋雨后的萧索图景。
2.阅读新闻周刊记者采访金庸先生的片断,按要求选择。
(5分)记者:金庸先生,您辞去浙大人文学院院长和博导的职务,在81岁高龄远赴剑桥攻读历史学硕士,?金庸:原先王朔批评我的小说太俗了,我并不在乎,我写通俗小说,俗是免不了的。
上海市黄浦区2019年高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
![上海市黄浦区2019年高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7ada9fa94afe04a1b071ded9.png)
---------------------------------------------------------------最新资料推荐------------------------------------------------------ 上海市黄浦区2019年高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 2019 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一、阅读 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唯有牡丹真国色刘夙①牡丹是中华名花,自唐代以来,它那雍容艳丽的硕大花朵就是吉祥富贵的象征,每当国运兴盛、社会繁荣的时候,牡丹热潮就会兴起,因此牡丹文化也成为盛世的象征。
北宋周敦颐脍炙人口的名篇《爱莲说》有言: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
唐代对牡丹的热爱是全社会的风气,上至皇宫,下至民间,无不为它的华贵之气倾倒。
刘禹锡在七绝《赏牡丹》中说: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诗人竟不惜通过贬低芍药和荷花来赞美牡丹。
皮日休七绝《牡丹》中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更是将牡丹称为花王②然而,这样一种富有文化传统堪为国花的著名花卉,□ ③牡丹是芍药科芍药属植物。
芍药属全世界一共有 30 多种,除北美洲西部的两个种外都产自旧大陆。
这些旧大陆的种可以分成两组(在分类学上,组是界于属和种之间的分类单元)﹣﹣牡丹组和芍药组。
1 / 3尽管牡丹组和芍药组在花型上极其相似,但牡丹组是灌木,它们的茎高度地木质化,冬天地上部分只落叶不枯死,来年新叶和新枝直接从老枝上生出;芍药组则是亚灌木和草本植物,它们的茎只有基部木质化或完全为草质,冬天地上部分大都枯死或完全枯死,来年不得不从茎基上再生出新枝叶。
1972 年在甘肃武威旱滩坡汉墓出土的东汉初年的医药简上记载了一个药方,用到牡丹二分,这是可以确定的最早提及牡丹的文献,由此可见牡丹一开始只是被作为药材,大约从南北朝开始,牡丹渐渐得到栽培观赏,直到唐代,它才真正成为流行花卉。
④二十世纪 80 年代以前,中国植物分类学界对牡丹的分类不甚重视,对野生牡丹的研究很不充分,以为栽培牡丹品种虽然丰富,但只不过是同一个种内部的变异。
2019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文言文二汇编(16区全,含静安黄浦)
![2019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文言文二汇编(16区全,含静安黄浦)](https://img.taocdn.com/s3/m/dffcfa58f242336c1fb95e05.png)
2019年高三语文一模文言文二汇编宝山区(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
(13分)李氏山房藏书记(宋)苏轼①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
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取之则竭。
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材,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②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
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①老聃为多书。
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
季札聃于上国②,然后得闻风、雅、颂。
而楚独有左史倚相③,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
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世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
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
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④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③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
(A)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
藏书凡九千余卷。
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
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
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
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④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
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
【注释】①柱下史:掌管王室藏书的官。
老聃曾任东周王室柱下史。
②上国:中原地区的诸侯国,此指鲁国。
③倚相:春秋时楚国的史官。
周代史官分左史、右史。
2019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文言文一汇编(16区全,含静安黄浦)
![2019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文言文一汇编(16区全,含静安黄浦)](https://img.taocdn.com/s3/m/ab2fc620f78a6529657d5305.png)
今,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久之,辞疾,不听,册拜太子太师。明年
病卒,年六十。赠太保,谥曰贞。
(节选自《新唐书•
路隋传》)
注释:
①德宗出奉天:指唐德宗因属下兵变而到奉天(今陕西乾县)避难。②行在:也称行在
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或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处。③报聘:一种外交礼节。为答谢邻国的
D.通“赴”
17.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融亦以为/然遂麾/使却阵众因乱不能止。
B.融亦以为然/遂麾使/却阵众因乱不能止。
C.融亦以为然/遂麾使却阵/众因乱不能止。
D.融亦以为/然遂麾使/却阵众因乱不能止。
18.把第②段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诏玄发三州人丁,遣彭城内史何谦游军淮泗,以为形援。
C.感物之道莫过于.诚
子云斩于.市
D.言不由中而.首尾乡背
使事秘而.不传
18.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 分)
既返命,桧讽万俟卨,使论铸私岳飞为不反,欲窜诸岭表,帝不从,止谪徽州。
19.根据第②段何铸上疏内容,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大夫中存在追名逐利之徒。
)(2 分)
B.官员中出现相互倾轧的情况。
④文宗嗣位,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初,韩愈撰《顺宗实录》,书
禁中事为切直,宦竖不喜,訾.其非实,帝诏隋刊正。隋建言:“夫史册者褒劝所在匹夫美恶 尚不可诬况人君乎?议者至引隽不疑,第五伦为比,以蔽聪明。臣宗闵、臣僧孺谓史官李汉、
蒋系皆愈之婿,不可参撰,俾臣得下笔。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
(1)比.至京
上海市黄浦区2019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黄浦区2019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e957009af1ffc4fff47ac0a.png)
上海市黄浦区2019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1)执手相看泪眼,_____。
(柳永《_____》)(韩愈《师说》)(2)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
(3)杜甫在《月夜》中,“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
【答案】 (1). 竟无语凝噎 (2). 雨霖铃 (3).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4). 香雾云鬟湿 (5). 清辉玉臂寒【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
在考查名句名篇默写,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
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
(1)注意字形:“竟”“凝噎”“霖”(2)“是故”不能丢(3)“妻子独自看月”对应“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点睛】古诗词默写年年必考,近年来理解性默写题的考查比例渐渐加大,难度比直接型默写稍大,灵活性更强,需要学生不仅要准确、熟练掌握名句名篇内容,还要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要记得准、写得对、看得清。
名句默写要注意字数与字形,字数要不多不少,字形要笔画清晰,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2.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小李怕失败,做事怕尝试,朋友劝说万事开头难,要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道理。
B. 国家存亡关头,大家终于本着“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精神,捐弃前嫌,携起手来。
C. 对待批评的态度,我们应该是“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提意见也许能够对大家有帮助。
D. 不要只羡慕人家成绩好,“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自己也应该要实践并努力。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然后理解名句的意思,再结合语境分析是否正确。
2019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诗歌鉴赏汇编(16区全,含静安黄浦)
![2019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诗歌鉴赏汇编(16区全,含静安黄浦)](https://img.taocdn.com/s3/m/ec21af64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60.png)
2019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诗歌鉴赏汇编(16区全,含静安黄浦)2019年高三语文一模诗词鉴赏汇编宝山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唐多令(宋)刘过①安远楼②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
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
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释】①刘过:字改之,号龙洲道人。
一生屡试不第,怀才不遇。
力主抗金,恢复中原。
②安远楼:在今武昌黄鹤山上,又称南楼。
当时武昌是南宋和金人交战的前方。
12.下列对小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交代了聚会的时间地点。
B.交代了参加聚会的对象。
C.交代了写作的社会环境。
D.交代了写作该词的原因。
13.下列对词作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重过”点名故地重游,今昔对比,更添凄然之情。
B. 以“能几日,又中秋”反衬出故人难以团聚的忧伤。
C. “浑是新愁”包含着忧国伤时之感与自伤身世之慨。
D. 重过、故人、旧江山、少年等前后呼应,章法谨严。
14.扣住“满”“寒”二字,赏析“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两句。
(4分)【参考答案】12.C(2分)13.B(2分)14.以满地芦叶、一带江水写出眼前萧瑟的景象,这里的“满”字写满眼都是枯黄的芦叶,突出景色荒凉;“寒”字将视觉转化为触觉,突出了景色凄冷;烘托了词人内心凄凉感伤的心境;为全词蒙上了一层黯淡的底色(奠定了感情基调)。
(4分。
答到一点给1分)崇明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秋夜客舍(唐)杜甫露下天高秋气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鸣。
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
步檐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注释】①凤城:指长安。
12.下列对本诗对仗情况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分)A.全不对仗B.两联对仗C.三联对仗D.四联对仗13.下列对作品风格评价正确的一项是()(2分)A.清新自然B.雄奇豪放C.清丽含蓄D.悲壮慷慨14.结合全诗内容,赏析“北书不至雁无情”的表达效果。
2019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积累运用汇编(16区全,含静安黄浦)
![2019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积累运用汇编(16区全,含静安黄浦)](https://img.taocdn.com/s3/m/bfd6b66bbe1e650e53ea9905.png)
2019年高三语文一模积累运用汇编宝山区1.按要求填空(5分)(1),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1分)(2)位卑则足羞,。
(《师说》)(2分)(3)柳永《八声甘州》中“,”两句描写花叶凋零,感叹自然美景随着时光流逝而消歇。
(2分)2.按要求选择(5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小李与小黄常常共同学习,相互探讨,可谓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B.小李同伴都很贪玩,而他勤奋读书,老师赞他“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小黄因考试失利而懊丧不已,朋友们安慰他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D.小黄自己家境贫寒,却还想资助小李,小李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可以简单地把学会一门艺术分成两个部分,一是掌握理论,二是掌握实践。
这一点既适用于音乐、医学、雕塑,也适用于爱情。
①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一直到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融会贯通起来变成灵感——也就是掌握了艺术的灵魂,才能成为一名大师。
②学医的人首先要认识人体的结构和各种疾病的症兆。
③但光有理论还无法行医。
④要成为大师,除了学习理论和实践外还有第三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即要把成为大师看得高于一切,这一目标必须占据他整个身心。
A.③②④①B. ②③④①C. ③②①④D.②③①④【参考答案】1.(1)黄沙百战穿金甲(2)官盛则近谀韩愈(3)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5分,每空1分)2.(1)A (2分)(2)D(3分)崇明区1.按要求填空。
(5分)(1),杜鹃声里斜阳暮。
(北宋·秦观《·郴州旅舍》)(2)吾师道也,?(唐·韩愈《师说》)(3)柳永《八声甘州》中“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一句,从对面着笔抒发情感。
杜甫《月夜》中同样采用这一手法的诗句是“,。
”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小周毕业多年后邂逅当年同窗好友,感慨地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2019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现代文二汇编(16区全,含静安黄浦)
![2019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现代文二汇编(16区全,含静安黄浦)](https://img.taocdn.com/s3/m/baa1153c866fb84ae55c8d05.png)
2019年高三语文一模现代文二汇编宝山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15分)识小难池莉①前天傍晚,天空静穆,晚霞明丽,西天已然跃出一颗耀眼的寒星,我喜欢在这样的时刻外出散步,便迎着那颗星星走去,悠然淡然。
半路遇上了一位男邻居,推着一辆婴儿车,也是悠然淡然,嘴角带了平素没有的生动笑意。
这笑意引得我停留下来,俯身去看婴儿车里面的婴儿,原来是这邻居得了第一个孙子。
我一看,人就傻了。
②一个婴儿,在天地之间,端然大方地熟睡着,皮肤如此洁净细嫩,嘴唇如此新鲜红润,眉眼与鼻子,生得如此横平竖直。
我的天!刚满月的婴儿居然是这样的面目俊美啊!而且居然是这样的娇小啊!娇小得我简直不敢碰他,伸出去的手指不知不觉又收了回来,生怕碰坏了这样娇小的俊美。
③我自己也是生育过女儿的,我自己也是从婴儿成长起来的,怎么以前我一点都没有意识到婴儿娇小成这个样子呢?而且完美到这种程度呢?我也不知道怎么才好,简直一塌糊涂,散步到天黑也忘记回家。
一路走来走去,都是认真地回忆与辨识我女儿的婴儿时代,用刚才那婴儿的娇小,去证明世上所有婴儿的娇小,包括我自己的。
原来我竟然识不得生命之小呢!④邻居有一人,在二楼阳台吹笛。
想必是一个专业笛手,吹了多少年的,只是一个婉转,就把人的千般柔肠万般情感都勾引出来。
这个时候,我立在湖边了,湖水汤汤,烟波浩渺,天幕上的那颗星星一直与我对望。
这生生不息的人世啊!就是从这般的娇小开始的吗?这娇小的俊美的生命啊!爱得叫我连一个“爱”都说不出来了。
⑤最近,我在后院的菜地里撒了一把萝卜籽。
几天以后的一个清晨,我忽然发现,出萝卜苗了!可以重达公斤的萝卜,它的苗却幼小得不可思议:细长的茎纤细如发丝,孱弱地弯曲着竭力顶住两片绿色的叶,而这叶,亦小得仅仅是因为有黑色泥土才得以被衬托出来。
我连忙返回书房,取来老花镜,戴上,蹲在田头,认真端详萝卜苗。
我用手指碾碎了一疙瘩又一疙瘩的泥土,轻轻培在萝卜苗的根部。
与这样孱弱的植物的小生命共处,使你感到人类的强大,感到你有满腔的怜惜。
2019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古诗鉴赏)【精校Word版】(汇编)
![2019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古诗鉴赏)【精校Word版】(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289b7b83f8c75fbfc77db2f1.png)
2019年上海各区高三一模古诗鉴赏汇编宝山区(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
(8分)唐多令(宋)刘过①安远楼②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
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
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①刘过:字改之,好龙洲道人。
一生屡试不第,怀才不遇。
力主抗金,恢复中原。
②安远楼:在今武昌黄鹤山上,又称南楼。
当时武昌是南宋和金人交战的前方。
12.下列对小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交代了聚会的时间地点。
B.交代了参加聚会的对象。
C.交代了写作的社会环境。
D.交代了写作该词的原因。
13.下列对词作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重过”点明故地重游,今昔对比,更添凄然之情。
B.以“能几日,又中秋”反衬出故人难以团聚的忧伤。
C.“浑是新愁”包含着忧国伤时之感与自伤身世之慨。
D.重过、故人、旧江山、少年等前后呼应,章法谨严。
14.扣住“满”“寒”二字,赏析“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两句。
(4分)(三)(8分)12.C(2分)13.B(2分)14.以满地芦叶、一带江水写出眼前萧瑟的景象,这里的“满”字写满眼都是枯黄的芦叶,突出景色荒凉;“寒”字将视觉转化为触觉,突出了景色凄冷;烘托了词人内心凄凉感伤的心境;为全词蒙上了一层黯淡的底色(奠定了感情基调)。
(4分。
答到一点给1分)崇明县(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秋夜客舍(唐)杜甫露下天高秋气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鸣。
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
步檐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注释】①凤城:指长安。
12.下列对本诗对仗情况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分)A.全不对仗B.两联对仗C.三联对仗D.四联对仗13.下列对作品风格评价正确的一项是()(2分)A.清新自然B.雄奇豪放C.清丽含蓄D.悲壮慷慨14.结合全诗内容,赏析“北书不至雁无情”的表达效果。
上海市静安区2019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静安区2019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836d0f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f8.png)
上海市静安区2019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9届静安区高三期末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卷
一、积累应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
(1)分野中峰变,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____________ _》)
(2)___________________ ,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3)《师说》开头一句说“”。
文中引用孔子“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接着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答案】 (1). 阴晴众壑殊 (2). 终南山 (3). 锲而不舍 (4).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按要求选择。
毕业送别,为了激励同学,小李准备的诗词用作赠言最适合的一项是()
A.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B.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D.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答案】C
3.按要求选择。
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____________。
例如用手势招呼别人,用面部表情传达某种信息,这些符号的使用范围是极有限的。
__ _________,一般人用电报陈述意见,诸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三语文一模诗词鉴赏汇编宝山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唐多令(宋)刘过①安远楼②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
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
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释】①刘过:字改之,号龙洲道人。
一生屡试不第,怀才不遇。
力主抗金,恢复中原。
②安远楼:在今武昌黄鹤山上,又称南楼。
当时武昌是南宋和金人交战的前方。
12.下列对小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交代了聚会的时间地点。
B.交代了参加聚会的对象。
C.交代了写作的社会环境。
D.交代了写作该词的原因。
13.下列对词作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重过”点名故地重游,今昔对比,更添凄然之情。
B. 以“能几日,又中秋”反衬出故人难以团聚的忧伤。
C. “浑是新愁”包含着忧国伤时之感与自伤身世之慨。
D. 重过、故人、旧江山、少年等前后呼应,章法谨严。
14.扣住“满”“寒”二字,赏析“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两句。
(4分)【参考答案】12.C(2分)13.B(2分)14.以满地芦叶、一带江水写出眼前萧瑟的景象,这里的“满”字写满眼都是枯黄的芦叶,突出景色荒凉;“寒”字将视觉转化为触觉,突出了景色凄冷;烘托了词人内心凄凉感伤的心境;为全词蒙上了一层黯淡的底色(奠定了感情基调)。
(4分。
答到一点给1分)崇明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秋夜客舍(唐)杜甫露下天高秋气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鸣。
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
步檐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注释】①凤城:指长安。
12.下列对本诗对仗情况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分)A.全不对仗B.两联对仗C.三联对仗D.四联对仗13.下列对作品风格评价正确的一项是()(2分)A.清新自然B.雄奇豪放C.清丽含蓄D.悲壮慷慨14.结合全诗内容,赏析“北书不至雁无情”的表达效果。
(5分)【参考答案】12.B 13.C14.诗歌前两联描绘了诗人旅居他乡所见的秋夜之下的凄清景致,加之羁留日久、遭逢病痛,因此产生对家书不至的埋怨。
但作者不直说家书不至原因,却言“雁无情”,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让读者思考背后的原因所在,与下文倚仗眺望家国长安的忧思呼应。
评分说明:表达方式2分,结合内容分析3分。
虹口区(三)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唐] 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②。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③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释:①颜钱塘:钱塘令颜某,名不详。
②鸣弦暂辍弹:此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③渤澥:渤海的古称。
12.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1分)A.律诗B.小令C.古体诗 D. 曲子词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百里闻雷震”写未见江潮,先闻其声。
潮声巨大如雷鸣,并且震动百里,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
B.“鸣弦暂辍弹”写善理政的县令被江潮吸引而暂停公务前往观潮,从侧面烘托出了江潮的声势巨大。
C.“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写县衙门内一个接一个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
D.最后“惊涛来似雪”,表现惊涛骇浪排空而来;“一坐凛生寒”写观潮人因潮水汹涌而感到阵阵寒冷。
14.“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两句颇受好评,请对这一联加以赏析。
(4分)【参考答案】12. A(1分)13 .D14 .红日高照,秋云高远,水天相连,浩瀚的大海无边无际。
诗人并不直接写潮,而是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相烘托,展现江潮远远而来、铺天盖地的壮观景象,充分表现出大潮澎湃动荡的伟力。
(4分)嘉定区(三)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2——14题。
(8分)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①,刚道②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①庄生天籁:出自《庄子•齐物论》,谓自然界的声响。
②刚道:硬说。
12.下列对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欧阳修在扬州建造了平山堂,苏轼曾为平山堂写词,“山色有无中”句就选自该词。
B.上阙写景,虚实结合;下阙写景议论,借驳宋玉表达“风无雌雄,不以谪为患”一旨。
C.“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一句借描写眼前美景,寄寓词人身受贬斥际遇的感慨。
D.词人在篇末写出只要有长风千里,令人痛快,内心便会充满浩然之气,坦荡洒脱。
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词的一项是()。
(2分)A. 刚健遒劲B. 慷慨激昂C. 典雅庄重D. 旷达豪迈14.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阙的画线句。
(4分)【参考答案】12.B(2分)13. D (2分)14.(4分)前三句,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碧山映江,优美平静;(1分)后三句,狂风忽起,涛澜汹涌,白头翁驾一叶扁舟,在巨浪中掀舞。
(1分)前后动静斗转,动心骇目,(1分)凸显白头老翁搏击风浪的泰然气象,为后面阐发人生感悟做铺垫。
(1分)普陀区(三) 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12——14题(8分)【中吕】普天乐·秋怀[元]张可久为谁忙?莫非命。
西风驿马,落月书灯。
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
两字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
钓鱼子陵①,思莼季鹰,笑我飘零。
【注】指拒绝汉光武帝征召而隐居垂钓的严子陵。
12. 标题中的“【中吕】”是名。
(1分)13. 对这首元曲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此曲以“忙”字为全篇诗眼,贯穿始终。
B.“西风”“红叶”紧扣标题中的“秋”字。
C. 曲中化用语典、引用事典,皆贴切自然。
D. 整首元曲语言风格刚健豪迈、沉郁蕴藉。
14. 画线句解释为:“哪怕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也曾艰难跋涉”或者“求取功名之路就像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一样充满艰辛”。
你认为哪一种更好?请结合全文内容作具体分析。
(4分)【参考答案】12.宫调13.D14.答案示例一:前者好。
呼应“驿马”二字,表现出诗中的“我”出行之远、道路之艰;和下句结合起来看,从蜀道到吴江,东西辗转,山路水路一一经历,益显奔波办差之忙之苦;与归隐的闲适形成鲜明的对比;更突出辛劳无果、虚掷时光而功名难遂的愤懑不平;也使尾句“笑我飘零”的自嘲更有依托。
答案示例二:后者好。
通过比喻将旅途的艰辛和仕途的艰难联系在一起,虚实结合;给人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前后连着六句写自己的不得志:日间奔波操劳,夜里孤灯苦读,仕途坎坷困顿,境遇落魄凄凉,功名未成发已白,一生碌碌无所为,由外在的飘零劳累到内心的失落凄苦,逐层深化;自然而然地引出曲末倦仕归隐之念;使诗人对命运的悲叹更显深沉。
青浦区(三)阅读下文,完成12——14 题。
(8分)临江仙(五代)牛希济洞庭波浪飐①晴天,君山②一点凝烟。
此中真境属神仙。
玉楼珠殿,相映月轮边。
万里平湖秋色冷,星辰垂影参然③。
橘林霜重更红鲜。
罗浮山④下,有路暗相连。
【注】①飐zhǎn:风吹物使其颤动②君山:湖南岳阳市西南800里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
③参然:参差不齐的样子。
④罗浮山:在广东惠州,为道教的“第七洞天”,相传为葛洪炼丹处。
12.下列关于作品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从标题看应是一首词B.从相对整齐的句式看应是古体诗。
C.从标题看出作品写的是神仙故事D.从写作的对象看是一首咏物词。
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2分)A.慷慨激昂B.深沉含蓄C. 清新明丽D.明快简洁14.扣住“一点”,赏析“洞庭波浪飐晴天,君山一点凝烟”两句。
(4分)【参考答案】12.A(2分)13.C(2分)14.运用衬托手法极写洞庭湖之大。
/在浩淼的洞庭烟波中,君山就如一点凝固的烟雾漂浮在茫茫大海之中。
以“一点”言君山之极小,以此衬托洞庭湖的浩瀚无边。
(4分)(附详细分析,供参考:前句描写秋日天气晴好,视野开阔一览无余。
在微风的吹拂下水面上泛着波浪。
后句写处于茫茫洞庭湖中君山极其渺小,似一点凝烟,似有似无,时隐时现,如若不是晴天几乎难寻踪迹。
由此衬托出湖的广阔无边。
)松江区(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对雪(唐)杜甫北雪犯长沙,胡云冷万家。
随风且间叶,带雨不成花。
金错囊徒罄,银壶酒易赊。
无人竭浮蚁①,有待至昏鸦。
[注]①浮蚁:指酒12.下列关于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用“北雪”、“胡云”是因北方多雪,长沙属南方,偶有雪。
B.颔联写雪随风而飞,间有未落之叶,在雨雪之中诗人不能赏花。
C.“金错囊徒罄”句写作者已经囊中羞涩,已经没有买酒的钱了。
D.“银壶酒易赊”是诗家常用语,藏一字于其中,“易”实“不易”。
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2分)A.清新自然B.雄起瑰丽C.高亢豪放D.沉郁顿挫14.结合全诗赏析画线句。
(4分)【参考答案】12.(2分)B13.(2分)D14.(4分)答案示例:通过间接抒情写出作者面对着漫天的飞雪,感受着凌冽刺骨的寒意,预饮酒,却无人与之为伴,无人与之对酌的孤独情状,诗人只能等待归巢的“昏鸦”。
这“昏鸦”这一意象卷入落魄的流浪人的心里,即言诗人等待时间之久,又写出了诗人的形单影只,漂泊无着,有家难归的孤寂与苦闷,感染力强。
评分说明:间接抒情1分,意象解析1分,复杂情感2分。
徐汇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宋)梅尧臣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
又随落花飞,去作西江梦。
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
凤巢在桂注林,乌哺不得共。
无忘桂枝荣,举酒一相送。
〔注〕桂:古时称科举及第为“折桂”。
12.依据诗意,欧阳秀才游江西的目的不会是()。
(1分)A.游学B.宦游C.交游D.游历13.对前四句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从对方着笔B.比喻新颖贴切C.以落花写离情D.以西江梦点题14.后六句不抒离情而写别意,结合内容作赏析。
(5分)【参考答案】12.(1分)B13.(2分)C14.(5分)答案示例:先以“无梧桐”自谦,将门人赞喻为凤凰,希望他振翅高飞;又提醒他去江西后善自择居,不与乌哺类卑俗之人交往,并叮嘱他不忘游学为科举的梦想,最后举杯祝福他异日折桂。
句句用喻,含蓄又形象地表达了师长对门人的赞誉、叮咛和期望。
长宁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唐)高适践更①登陇首,远别指临洮。
为问关山事,何如州县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