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食物供给能力潜力很大,粮食安全问题危机存在,但没那么严重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摘要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众多土地有限是我国基本国情,吃饭问题在现阶段虽不是是么大问题,但由于经济发展需要建设公路、桥梁、民房等造成土地面积的不断减少,还有人口的不断增多势必成为粮食安全问题的一个隐患。
依靠科学技术成为现阶段增加粮食产的一个重要方法。
但对中国的国情来讲,人口急剧的膨胀对粮食的需求也会不断增长。
另外,粮食作为一种必需品,战略不可缺少的。
这就要求粮食不仅能满足但前国民需要,更要有足够的储备,以应付各种意外变故。
因此,中国粮食还存在很多潜在的安全因素,正确处理粮食生产及市场粮食物价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也有必要加大力度对土地等的调控。
确保中国粮食在一个稳定的安全环境中。
关键词粮食安全;认识误区;标本兼治一、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现实性及重要性据1996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粮食白皮书预计,中国2000年的粮食需求量为5亿吨,然后总需求量每年平均增加500万吨,到2010年中国粮食总需求预计将达到亿吨。
然而,1998-2003年,中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下降,2003年产量才亿多吨。
也就是说,从2000-2003年,中国主要靠释放库存和进口来弥补供应缺口。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使出了浑身解数,一方面,粮食涨价,提高保护价,进行粮食直补;另一方面,免除了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农业税,又宣布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消息。
接下来政府的运作空间已经很小,农业税已免除,粮价不可能再涨很多,粮补必须考虑到国家的财政承受能力。
但城乡差距还在不断扩大,城市化、工业化还将进一步蚕食优质土地,导致土地、资本、劳动力从农业的净流出,使粮食产量很难增加甚至可能下降。
然而,中国人口依然在刚性增加,人均消费也在提高,需求总量必然进一步增加,这必然导致更大的供需缺口,近期粮食市场的涨价可能就是对此预期的反应。
?作为一种必需品,粮食和其他的商品不一样,是一种战略物资,不可或缺,粮食安全问题关涉到国计民生,国家的稳定,民族的独立。
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及保障措施
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及保障措施一、本文概述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当前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相应的保障措施。
文章首先对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进行了概述,接着详细分析了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短缺、农业技术落后、粮食储备不足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包括加强耕地保护、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粮食储备体系、加强粮食市场调控等。
本文旨在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提供有益参考,以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提升。
二、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
然而,尽管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耕地资源紧张是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的发展,大量耕地被占用,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同时,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也进一步加剧了耕地资源的紧张局势。
农业生产效益低下也是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低下。
同时,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也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再次,粮食储备和物流体系不完善也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隐患。
尽管我国粮食储备规模较大,但储备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难以满足多样化的粮食需求。
粮食物流体系也存在诸多问题,如运输能力不足、信息化水平低等,影响了粮食的流通效率和质量安全。
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对我国粮食安全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国际粮食市场对我国粮食供应的影响越来越大。
然而,国际粮食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容易受到政治、经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给我国粮食安全带来不确定性。
我国粮食安全存在耕地资源紧张、农业生产效益低下、粮食储备和物流体系不完善以及国际粮食市场波动等问题。
食品安全的心得体会范文1000字(精选7篇)
食品安全的心得体会食品安全的心得体会范文1000字(精选7篇)食品安全的心得体会1“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
尽管它有如此大的重要性,但却屡禁不止,每年都有食品问题出现。
应对这样的问题,我感觉很悲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态度不明确,不坚挺,导致这样的问题成出不穷,屡禁不止,值得我们深刻的反思。
谈到食品安全,那首先要明白什么是食品安全。
简单的讲食品安全就是对人体健康,对生命安全,对食品的更高要求就是没有受到环境的污染。
大家都明白食品质量安全关注的重点就是食品的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安全带来的威胁。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更深知学校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学校的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同学们的身体健康,在学校和社会齐抓共管的同时,同学们自我也要学会怎样辨别安全和卫生的食品。
第一要明白的常识,不是含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就必须不安全不卫生,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是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
主要是此刻一些不良食品生产销售商,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或使用工业级原料顶替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将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
比如苏丹红鸭蛋台湾食品中所含的塑化剂等等。
第二食品在食用前必须要彻底清洁。
生吃瓜果要洗净。
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另外也要避免进食生鲜或未经彻底加热的鱼、虾、蟹和水生动植物,以防止未被加热杀死的细菌病毒寄生虫进入人体导致传染病发生。
第三就是不要食用一些来路不明的动植物,不要认为野生的东西就是营养的,大家应当明白2003年非典,致命的冠状病毒可能来自于野生动物的果子狸,一些动植物体内本身包含天然毒素。
第四选择新鲜和安全的食品。
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其感官性状,是否有腐败变质。
尤其是对小食品,不要只看其花花绿绿的外表诱人,要查看其生产日期、保质期,是否有厂名、厂址、生产许可证号(QS号)等标识。
科学利用国际资源,确保中国粮食安全
科学利用国际资源,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粮食安全问题事关我国稳定发展的大局。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吃饭问题基本解决,但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期战略问题仍然存在。
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和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如何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无论是在政策和管理方面,还是在理论研究方面,仍然缺乏一个比较清晰的、长远有效的战略思路和措施。
我们认为,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战略,采取科学有效的政策措施,确保粮食安全不出任何闪失,永远是我国改革开放发展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中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总量巨大,保障粮食安全首先应该建立在稳定增加国内生产供给的基础之上。
但是仅此一项还远远不够,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国际资本自由流动,我国的粮食市场不可能完全游离于国际市场之外,不受国际市场的影响。
所以,确保中国粮食安全,还需要科学地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粮食市场。
在强调增加国内粮食生产的同时,要建立有效的粮食进出口储备调控机制,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鼓励我国企业“走出去”从事粮食生产经营,增加世界粮食供给,以新思维新战略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
一、确保粮食安全永远至关重要1、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确保粮食安全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目前我国粮食安全有了较好的保障,但是农业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一些长期困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远没有根本解决,粮食安全仍然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一是人口和食物消费需求增长的压力与日俱增。
目前我国的人口总数约为13.3亿,预计到2020年达到14.5亿左右。
按照现在的粮食消费结构和需求总量测算,到2020年,粮食年需求量至少为5.8亿吨。
目前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刚刚突破5亿吨大关,要想在今后lO年左右使粮食生产能力达到5.8亿吨,在物质和技术条件上都存在较大的难度。
如何保障规模巨大人口的粮食安全问题,是今后中国农业不能回避的战略问题。
中国粮食安全面临五大问题
中国粮食安全面临五大问题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报告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
张平表示,2004年以来,中国粮食连续6年增产,去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0616亿斤,比2003年增产2002亿斤,粮食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
预测2020年,中国粮食需求总量为11450亿斤。
按照粮食自给率95%以上测算,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需要达到10800亿斤以上。
张平说,中国保障粮食安全面临5大严峻挑战:一、粮食产需缺口扩大目前我国粮食供需区域性和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南方销区、西部及西南部分地区存在缺口。
粮食主要品种中,稻米在居衡,但优质品种不足,存在一定缺口;随着饲养业发展,玉米消费较快增长,产需关系趋紧;大豆、食用植物油国内生产潜力有限,目前食用油自给率仅为40%左右,稳定和提高自己水平难度很大。
同时,目前农户存粮数量逐年减少。
从国际市场看,粮食供求总体也是偏紧的,我国利用国际市场来弥补国内个别品种供给不足的难度加大。
上述这些因素,都将加大粮食供需总量平衡和市场调控的难度。
二、水土资源约束增强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且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
目前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38亩,约为世界水平的40%。
耕地质量总体偏差,中、低产田约占67%,且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退化、“三度”污染问题严重。
宜耕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可开垦成耕地的不足7000万亩。
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部分地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严重滞后。
报告指出,目前,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所占比重为48%,部分灌区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配套差,缺少基本灌排条件,洪涝干旱防灾减灾能力脆弱。
现在突发性极端天气增多,病虫害多发、频发、重发,旱涝灾害特别是干旱缺水状况呈加重趋势,对稳定粮食生产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四、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强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8%,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左右。
高中地理我国的粮食安全
高中地理我国的粮食安全1. 引言粮食安全是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包括我国粮食生产现状、粮食保障政策以及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2. 我国粮食生产现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广阔的耕地和丰富的资源条件。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我国的粮食生产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目前,我国粮食总产量居世界首位,粮食生产能力在国际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2.1 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情况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包括水稻、小麦和玉米。
其中水稻主要分布在江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和东北地区,而玉米则分布较为广泛。
2.2 粮食产量和产能提升近年来,我国通过科技进步和改良品种,成功实现了粮食产量的大幅提升。
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利用率,为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3. 粮食保障政策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粮食保障政策,以确保国家粮食供应和市场稳定。
这些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3.1 提高粮食生产效益的政策政府通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和提供农业技术指导,提高了粮食生产效益。
此外,为了鼓励农民增加粮食种植面积,政府还实施了相应的补贴政策。
3.2 建立粮食储备体系的政策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和市场波动,政府建立了粮食储备体系,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这些储备主要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负责,通过储备粮食,可以及时调节市场供需关系,保持物价稳定。
3.3 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策为了保障农民的收入和权益,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补贴和扶持政策。
例如,为农民提供农机购置补贴、农业保险和市场准入支持等,帮助农民提高生产能力和增加收入。
4. 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虽然我国取得了巨大的粮食安全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主要挑战包括:4.1 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带来的压力我国人口众多,不断增长的人口和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给粮食生产和供应带来了压力。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解决途径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解决途径[键入文档标题]Administrator2016/12/28指导老师:赵筱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摘要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大课题。
我国粮食产量在一系列惠农政策鼓励下持续增长,但由于粮食作为农产品本身具有弱质性,因此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是一个战略时间长、涉及诸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复杂体系。
在目前国际经济一体化、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形势下,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粮食产量实现“十一年增”后,仍然需要“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
在此背景下对粮食安全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国内国际,资源环境,政治政策等多个角度出发,阐述了粮食安全的定义,我国现阶段粮食安全现状及隐患,分析了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因素,并提出了解决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途径。
概述粮食安全是关系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的焦点问题。
世界粮食安全的起因始于1972~1974年爆发的世界性粮食危机。
全球粮食安全危机高级别工作组2009年1月底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会议之际,潘基文秘书长及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联合发表文章指出,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全球意义,要实现粮食安全,必须确保最贫困的人口有饭可吃,也必须致力于改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支持农业生产和贸易。
2009年7月10日在意大利闭幕的G8峰会所通过的《拉奎拉粮食问题共同声明》再一次在全球拉响了粮食安全的警报。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粮食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点。
目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实现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国际粮食形势的复杂化,使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给我国的粮食安全增添了新风险,调控国内粮食市场的难度加大,实现粮食生产和供求平衡的形势更严峻了。
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分析我国的粮食安全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什么是粮食安全1.1 国际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提出世界粮食安全系数为17%~18%(安全临界点),但这一指标已不能全面反映人类粮食消费、居民营养与健康以及粮食安全的实际状况。
中国的粮食安全
中国的粮食安全今天来具体谈一谈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一个重要层面强调以人民安全为宗旨,那人民安全为宗旨的一个重要的条件是人的安全的实现,人的安全的实现关乎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的过程。
那这一过程之中也就涉及到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
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系统论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构成,其中强调人民安全是宗旨,经济安全是基础,社会安全是保障。
今天所涉及到的粮食安全是一个关乎于人民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的重大安全问题。
粮食本身是我们生存的一个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粮食的存在,它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必备条件,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产品,它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奠定着基础。
粮食是人类存在的一个重要的物质基础,今天的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并称为当今世界的三大安全问题。
当然,新中国自成立以来,通过多次粮食战略的调整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但粮食安全问题仍然是对中国总体的国家安全构成重要挑战的一个领域,中国历任党和政府领导人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而言,有了粮食,人类才能够生存、生产和生活,才能够实现人的繁衍。
粮食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也作为最重要的基础产品,为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通常说“粮食足,天下定”、“民以食为天”,古今中外的领导人都十分重视粮食对于人民生活的保障和社会稳定所发挥的基础性作用。
一、粮食安全与粮食危机粮食安全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其存在有几十年的历史,而粮食安全这一概念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与现实问题的发展、国际环境、国际问题的突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虽然古今中外的领导人都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的问题,但这样的问题作为安全概念的出现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事情,上世纪70年代,由于连续几年的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种粮食的减产和欠收。
面试题谈谈你对中国粮食的看法
面试题谈谈你对中国粮食的看法面试题:谈谈你对中国中国粮食的看法?“民以食为天”。
中国粮食是宝中之宝,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注重中国粮食生产,我们中国也不例外。
中国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家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
它不仅要求数量充实,而且要求价格稳定。
如果中国粮食的价格出现了上涨,它将成为中国政府在2012年里面临的大问题之一。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成长,中国粮食的问题并没有因此而弱化,相反,因为人口的骤增,耕地质量的下降,中国粮食生产的主力军素质降低,以及跨国粮商对我国中国粮食市场冲击等因素,中国粮食安全引起了更高的关注。
而且,在中国粮食收获的季节,许多中国粮食收储企业看价上涨而抢购,许多农民待价惜售,以致中国粮食收储和市场中国粮食价均发生震荡,危机国家中国粮食安全。
据此,我们应该认真研究中国粮食储备及价格调控问题,真正建立起完善的中国粮食储备和价格调控体系,以保证国家中国粮食安全。
在今天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纵然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我国中国粮食连依然是续增产,中国粮食安全也能得到可靠的保障。
然而从中长期看,耕地数量日趋减少,水资源短缺加剧,气候恶化影响加深,国际中国粮食市场供求动荡,我国中国粮食供给增长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逐步加大,中国粮食供求总体趋向偏紧。
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和其他资料表明,我国还存在着中国粮食供需现状、流通与贸易格局等问题,并预测到我国中国粮食中长期生产潜力和需求会出现某些变动。
首先其一,就目前的情况而视,我国的中国粮食现状并非是不容乐观:(一)中国粮食生产能力总体上稳步提高,增产潜力可观(二)中国粮食需求平稳增长,主要中国粮食品种能够基本自给(三)中国粮食支持保护政策不断完善,农民种粮积极性明显提高(四)中国粮食储备充足,国家中国粮食市场调控能力显著增强不过另一方面,我国的中国粮食问题仍然存在着某些安全隐患:(一)资源约束因素增多,限制中国粮食增产(二)种粮成本快速增长,农民种粮比较收益不高(三)中国粮食净调出地区不断减少,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不健全(四)中国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滞后,缺乏有竞争力的国有大粮商。
中国和世界粮食安全形势概览 (一)
中国和世界粮食安全形势概览 (一)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经济发展,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引人关注。
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面对的粮食安全形势尤为复杂。
本文将就中国和世界粮食安全形势概况进行分析。
一、中国粮食安全形势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
但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中国粮食供给压力逐渐加大。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人均消费粮食仅为244.67公斤,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其中,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产品的储备量也不足以应对突发情况。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包括“粮食安全战略”,大力推进“种粮大县”战略,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等。
此外,中国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机械化和科技创新,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以保障粮食供给。
二、世界粮食安全形势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也日趋严峻。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天有8.3亿人口处于粮食不安全状态,而且粮食价格波动频繁,推动了一些不稳定因素,如埃及的阿拉伯之春。
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更加严峻。
许多国家被迫进口粮食,但随着全球粮食市场价格的变化,这些进口国往往面临成本飞涨和高昂的物资成本,对于低收入国家,这将导致更大的营养不良和饥饿。
而一些发达国家大力支持粮食生产,并在农业科技创新和种植模式等方面取得成功。
三、中国和世界粮食安全形势对比总体来看,中国在粮食安全问题上面临的压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大。
然而,中国也已开始付出努力和采取措施,以应对这一挑战。
相比之下,一些发达国家的粮食供需情况更加稳定,但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不足等问题,当然也面临着不同层面的环保压力。
最后,要保障全球粮食供给,需要全球各国政府通力合作,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种植技术创新,并且需要在更好的国际贸易体系下协调管理。
这将有助于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
浅谈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浅谈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粮食安全是个世界性的问题。
中国是农业大国, 同时也是一个消费大国。
研究中国的粮食安全既不同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 也不同于发达国家。
自从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1974 年提出“世界粮食安全”概念以来,国际上对这个概念的界定几经修订,但基本含义没有改变:第一,在生产层面,确保能生产出足够数量的符合需求的食物;第二,在供给层面,最大限度地稳定食物供应;第三,在需求层面,确保所有人都能获得食物。
长期以来,中国是否存在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存在争论。
近几年粮食供求趋紧,粮食安全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粮食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我国历届政府都高度关注的一个议题,也是长期困扰政府的一个难题。
在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农产品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如何认识我国的粮食安全、哪些因素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在21 世纪初期如何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
搞清楚这些问题,对于政府制定和完善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粮食安全的内涵包括三方面:一是物质保障能力和水平。
包括粮食生产自给能力、进口能力和储备能力等,还包括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的的粮食品种结构和安全营养德国方面的保障能力。
二是消费能力和水平。
包括粮食的有效需求总量以及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收入水平相适应的消费结构和消费偏好等。
三是保障粮食供给的途径和机制。
包括粮食流通体制和供应机制,以及与人们收入水平相适应的价格政策等。
、粮食安全衡量指标、内容( 一) 指标粮食安全的指标包括粮食外贸依存度、粮食储备水平、粮食产量变异系数和低收入阶层粮食保障水平等4项:(1) 外贸依存度。
如果粮食产需缺口全部由进口来弥补,则粮食缺口占总需求量的比值,就称为粮食外贸依存度。
通常认为,该比值小于5%表明己实现粮食自给,即粮食安全水平较高。
(2) 粮食储备水平。
在观察期内,用期末库存量除以总消费量得到的比值,可以反映粮食供求的紧松程度。
联合国粮农组织曾提出一个确保粮食安全的最低储备水平,即全部粮食的储备量至少要达到需求量的17—18%。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摘要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
对于国家来说,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对于世界来说,粮食安全是实现和谐世界的保证。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13 亿人口的大国,重视粮食生产尤为重要。
我国粮食从整体上看是安全的,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粮食库存充裕,可以保证国内市场供应和市场粮价的基本稳定。
但也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应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关键词粮食安全问题误区对策1 粮食安全的内涵所谓粮食安全,是指在保证国家遭遇各种灾害和战事时有足够应对储备的前提下,在使国家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的前提下,国家具有持续保障所有国民能及时买得到、买得起、价格基本平稳的符合国民习俗要求的、符合食品安全的、符合国民健康营养标准所需要的粮食。
1996年11月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通过的《罗马宣言》对粮食安全作出进一步表述,即“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
2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面临的挑战2.1粮食消费持续增长一是人口的总量增长和结构变化增加了需求。
过去10 年,我国人口净增加9000多万人。
目前,全国外出务工和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有2.3 亿人,过去这些人在农村种地、养猪,现在已经变成买粮、买肉吃了。
二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增加了对粮食的需求。
过去10 年,城乡居民购买食品的支出增加了80%以上,人均消费食用油增加了2 成、肉类增加了3 成、水产品增加了6 成、奶类翻了两番。
三是工业发展增加了对粮食的需求“九五”期间工业用粮年均增长3.5%,“十五”期间年均增长5%。
2.2 耕地数量逐年减少,水资源短缺矛盾加剧受非农建设用地及生态退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农业耕地尤其是优质肥沃的耕地数量逐年有不同程度减少。
据有关资料表明,1996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9.151亿亩,2003年下降到18.151亿亩,短短7年时间减少了1亿亩。
2021年中考地理热点07 粮食安全(Word版含答案)
热点07 粮食安全【热点解读】粮食是国家的战略物质,是人民的生活必需品,粮食安全是国家和国际政治问题,更是国家安全问题。
当前,受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主要因素的制约,全球粮食生产、消费分布极不平衡,粮食贸易十分繁忙。
粮食供需矛盾非常突出,世界粮食危机日趋严重,粮食安全问题已成为全世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我们要有近忧,也要有远虑,在不断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质量的同时要加强耕地资源的保护,保障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涉及的主要考点:区域的自然环境、区域的农业生产、国际经济合作、人口问题等。
【限时检测】一、选择题2020年2月11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0)向全球预警,希望全球高度戒备当前正在肆虐的蝗灾,防止被入侵国家出现粮食危机。
读下图,完成1-2题。
1.目前,面临粮食危机的大洲主要是()A.非洲、欧洲B.非洲、亚洲C.南美洲、北美洲D.亚洲、大洋洲2.美国是世界粮食生产和出口大国,新奥尔良是重要的粮食运输港口,其粮食输出方向经过的①处和②处分别是()A.①大西洋、②马六甲海峡B.①太平洋、②白令海峡C.①印度洋、②直布罗陀海峡D.①北冰洋、②土耳其海峡为应对突发自然灾害,提高粮食安全性,稳定粮食价格,我国实施了,粮食储备战略。
下图为“我国中央储备粮食直属库数量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以下四地粮库数量最少的是()A.甲B.乙C.丙D.丁4.甲地粮库集中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数量多,粮食消费量大B.自然灾害频发,赈灾粮需求量大C.气候干冷,便于粮食储存D.人均耕地多,粮食商品率高5.根据我国粮食作物分布规律推测,乙地粮库储备的粮食主要为()A.稻谷B.小麦C.玉米D.高粱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产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变暖对粮食生产有利的国家为()A.巴西、阿根廷B.加拿大、中国C.印度、美国D.加拿大、澳大利亚7.根据图示内容判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气候变暖会使北半球国家粮食产量都增加②气候变暖会使南半球大部分国家粮食产量减少③粮食产量增加的国家水旱灾害减少④粮食产量减少的国家蒸发量增加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我国粮食供需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粮食跨区域流通和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
保证粮食安全的中国策略申论
保证粮食安全的中国策略申论
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保证粮食安全更是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近年来,中国粮食安全状况不断改善,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因此,中国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来保障粮食安全,包括:
1. 加强粮食生产。
中国要加强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粮食产量。
此外,中国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粮食品质和效益。
2. 保障粮食供应。
中国要建立健全的粮食供应网络,保障粮食供应的充足和稳定。
同时,中国需要加强粮食储备,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
3. 推进粮食消费。
中国要积极推动粮食消费的变革,推广健康、营养、安全的粮食消费习惯,减少浪费。
此外,中国需要加强粮食品牌建设,提升国产粮食的品质和品牌形象。
4. 加强粮食安全治理。
中国要加强粮食安全治理的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粮食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对粮食安全的监管和治理。
5. 促进国际合作。
中国要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促进国际合作和交流,分享经验和技术,为全球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保障粮食安全是中国的重要任务,需要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
中国需要通过加强粮食生产、保障粮食供应、推进粮食消费、加强粮食安全治理和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努力,实现粮食安全的可
持续发展。
粮食经济管理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13年前,各国领导人齐聚罗马,共同作出了人人享有粮食安全,在2015年前将全球饥饿人口减半的庄严承诺。
7年前,在这里举行的世界粮食峰会通过了反饥饿宣言,重申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共同愿景。
今天,我们又一次相聚罗马,共商粮食安全大计,这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严峻挑战、世界减贫努力遇到重大挫折的背景下,在全球饥饿人口突破10亿、世界粮食危机风险突出的情况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特殊意义”1,2009年11月16日在世界粮食安全峰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如是说。
粮食安全问题是一国安全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粮食安全是关乎人权、关乎国计民生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粮食问题一直占据我国国民经济的首要地位,实行政策体制改革,促进粮食生产,“中国用占世界9%左右的耕地和占世界6.5%左右的淡水资源,解决了世界20%左右人口的温饱问题,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提前达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的减贫目标。
这是中国人民创造出的历史奇迹,也是我们为全球粮食安全以及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2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放在发展现在农业七项部署的首位,并指出:“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常抓不懈。
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深谋远虑,这也说明粮食问题不再仅仅是单纯的农业经济问题,更多的涉及到政治和社会稳定、国家自立与国际地位。
当前的全球粮食安全问题逐步成为焦点,国际社会也正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和粮食危机的双重压力,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的中国,同样也是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形势的转变,我国粮食安全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已成为保障经济持续发展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
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
一、粮食危机与挑战
• 5、科技创新落后、粮食单产增长困难 •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在大多数领域仍落后于发达国家 10-15年,农业科技贡献率已提高到53%,而发达国家农业 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都在75%以上,德国、法国、英 国、以色列等甚至达到90%以上。 • 2000年以来,我国每年取得科技成果6000多个,但转化率 不足50%,真正形成规模的不到20%,而发达国家农业科研 成果转化率已经达到80%以上。 • 科研成果与农业需求的脱节,基础性研究薄弱,功利化研 究广泛存在,造成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滞后,粮食单产增 长困难。
旱涝不均
2000年以来中国水资源变化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水资源总量(十亿立方米)
人均水资源量(立方米/人)
世界粮食产量需要年增长3200到4400万吨
谁 来 养 活 世 界 ?
一、粮食危机与挑战
• 人口与耕地、淡水的逆向运动,居民食物结构的改善及农 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匮乏共同导致我国粮食自给率下降。 •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保持着95%以上的自给率。 • 新世纪以来粮食自给率下降,目前已经到90%,还有继续 下降的危险。 • 当前年进口大豆5000吨以上,玉米100—200万吨。专家预 测,到2020年中国玉米进口将达到2000万吨,占目前国际 市场贸易量的22%。2030年我国粮食缺口为1.2-1.5亿吨, 粮食单产需增加30%-78%,达到5818-8000kg/ha(现在 4500kg/ha) • 2010年,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发布世界各国“粮食安全风险 指数”排序,我国排在第96位,被确定为粮食安全中度风 险国家。
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其风险防范【千人智库推荐】
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其风险防范提要:中国是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其粮食安全态势不仅关系到自身发展更关乎世界的稳定。
未来十年,中国粮食需求将呈现刚性增长趋势,据预测到2020年粮食需求总量将达5.73亿公斤,粮食供需形势仍然严峻,中国的粮食安全面临着巨大挑战。
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中国是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其粮食安全态势不仅关系到自身发展更关乎世界的稳定。
近十年来,中国粮食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粮食供需形势基本稳定,处于紧平衡状态。
但未来十年,中国粮食需求将呈现刚性增长趋势,据预测到2020年粮食需求总量将达5.73亿公斤,粮食供需形势仍然严峻,中国的粮食安全面临着巨大挑战。
首先,从粮食供给方面来看,科技进步是粮食增产的有利条件,但同时由于人口增长和城镇化快速发展使得中国的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农业劳动力流失等问题日益突显,而且中国又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这些硬环境都将长期限制着中国食物供给量增长的速度和幅度。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①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呈持续下降趋势,直接影响到粮食产量和品质。
1996年,中国耕地总面积为19.51亿亩,2007年降为18.27亿亩,10年净减少1.24亿亩。
从长远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耕地减少的趋势仍难以扭转。
同时,由于过去三十几年的快速工业化发展以及过度使用农用化学品,导致土壤污染日益严重,耕地环境质量恶化,已经影响到一些区域的食物安全和生态系统健康。
②中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而且区域分布极不均衡,导致水土资源严重不匹配,农业生产受水土资源的共同制约。
2013年,全国耕地中有较完善灌溉设施的水浇地为9.45亿亩,仅占耕地总面积的52%。
近年来,中国粮食流通格局出现了所谓的由“南粮北调”变为“北粮南运”的现象,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有7个来自北方地区,农业水资源约束问题将更加突显。
③由于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灾害性天气日益频繁,加之农业基础设施老化失修,导致农业灾害日益加剧,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类型的灾害同时出现。
简述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
简述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摘要:粮食安全是指人类能够获得足够的食物,保证身体保持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简要介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现状,并分析其原因,提出对策,包括加强农业生产、提高粮食质量、加强储备管理、改善农民生产条件、发展粮食加工产业等。
此外,本文还将探讨粮食安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正文:一、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现状1.1 粮食生产不足我国人口众多,但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较低,导致粮食生产能力不足。
据统计,201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6.64亿吨,仅占全球粮食总产量的4.5%,属于全球粮食生产不足的国家之一。
1.2 粮食质量问题近年来,我国粮食质量安全问题不断受到关注。
据报道,2018年东北地区出现了大量“毒大米”,2019年河南、山东等地出现了“瘦肉精”事件,这些事件均导致粮食质量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1.3 粮食储备不足我国粮食储备制度不完善,储备规模不足,且储备方式单一,导致粮食储备质量不稳定,难以满足紧急情况下的需求。
同时,我国的粮食储备也面临着储存设施老旧、储存环境恶劣等问题。
二、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对策2.1 加强农业生产加强农业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2.2 提高粮食质量提高粮食质量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该加大对粮食种植技术、育种技术、肥料农药使用等方面的投入,提高粮食的品质和产量。
同时,也应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2.3 加强储备管理加强粮食储备管理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
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粮食储备制度,制定合理的储备规模和储备方式,确保粮食储备质量稳定、储存安全。
同时,也应该加强粮食储备的管理和监管,确保粮食储备的信息安全。
2.4 改善农民生产条件改善农民生产条件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技术、农业设施、土地利用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农民的生产水平和收益,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食物供给能力潜力很大,粮食安全问题危机存在,但没那么严重
国内错把食物当粮食,统计口径不一,引发很多无益的争论。
原因有两个,一是国内国际粮食概念是不一样的;二是国际上只有食物安全的说法,我们非要把它说成粮食安全不可。
1950年,粮食包括七大品种:小麦、大米、大豆、小米、玉米、高粱、杂粮。
1952年,粮食减为四大品种:小麦、大米、大豆、杂粮。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人均谷物产量很低,为确保人人有饭吃的低标准的粮食安全,把能够有助于实现温饱水平的豆类、薯类也纳入谷物产量之中。
因此,从1953年起,国家修改农业统计口径,每年公布的粮食产量均采用广义的粮食概念。
1953年,粮食增为五大品种:小麦、大米、大豆、杂粮薯类。
1994年,又把杂粮改为玉米等,粮食为新五大品种:小麦、大米、大豆、玉米等、薯类。
1994年,粮食的五大品种又改为:小麦、大米、玉米、大豆、其它。
此后,一起沿用至今。
自1994年起,中国把粮食定义为五大类:
1、小麦;
2、大米(实际上是按照脱粒后的原粮即稻谷统计);
3、玉米;
4、大豆;
5、其它。
进一步细分包括;
(1)薯类,包括甘薯和马铃薯,不包括芋头和木薯。
芋头作为“蔬菜”计算,木薯作为其它作物计算。
城市郊区以蔬菜种植为主,所产的马铃薯的产量统计在蔬菜内。
(2)其它谷类,包括禾本科作物大麦、黑麦、燕麦、黑小麦、谷子、高粱、糜子等,以及属于蓼科的荞麦。
(3)杂豆,包括黑豆、青豆、绿豆、红小豆等,不包括作为蔬菜的豆类。
统计粮食产量时,豆类按去荚后的干豆计算,薯类按5 kg鲜薯折1 kg粮食计算。
其它粮食一律按脱粒后的原粮计算。
国外粮食概念,与中国有较大出入。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food(食品)产品目录有八大类106种:
1、谷物类(grain)8种,即小麦、稻谷、粗粮(包括大麦、玉米、黑麦、燕麦、黑小麦、高粱);
2、块根和块茎作物类5种;
3、豆类5种;
4、油籽、油果和油仁作物13种;
5、蔬菜和瓜类20种;
6、糖料作物3种;
7、水果、浆果24种;
8、家畜、家禽、畜产品28种。
这样比较就看得出来,国内国际的粮食概念差异较大。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译成中文应为联合国食物及农业组织,但是,人们长期译成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因此,把Food、Grain都译成粮食,也就约定俗成了。
我国翻译而来的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粮食安全”实际上是包括全部食物在内的食物安全,即Food Security,而不是国内所说意义上的“粮食安全”,我国所说的“粮食安全”实际上仅限于上文所提到的粮食(谷物、大豆、薯类),是Grain Security。
FAO最早于1974年提出食物安全的概念是,“保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
1983 年,FAO更新了这一概念, 指出食物安全的实质是“所有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所需得基本食品”。
1996 年《世界食物安全罗马宣言》和《世界粮食首脑会议行动计划》中重新论述了食物安全的内涵, 即“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营养的食物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喜好时, 才实现了食物安全。
”在这些概念中,FAO所指的都是全部食物,而不单纯是粮食。
我国由于把粮食安全等同了食物安全,所以在食物安全形势的判断上也就过分看重粮食的产量,似乎粮食的增减就全部决定了食物安全的程度。
这里,需要澄清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每年公布世界谷物总产量时,由于中国翻译上的习惯,常译成“世界粮食总产量”。
其实,这个“世界粮食总产量”只是谷物,不包括豆类和薯类。
显然,这和中国粮食产量统计口径有很大差别。
中国在统计粮食产量时,除谷物外,还包括豆类和薯类。
如果将中国粮食总产量与“世界粮食总产量”进行对比,一定要将豆类和薯类的产量从中国粮食总产量中剔除出去,这样统一口径一致,才有可比性。
由于中国粮食概念与世界通行的粮食(谷物)概念不一样,使得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对中国谷物库存量的估算偏高。
因此,建议:一是中国公布“世界粮食总产量”时,改为“世界谷物总产量”这一概念。
二是中国有关部门尽快研究公布中国每年的谷物库存量。
三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可将各国谷物统计时间统一采用日历年度,以避免各国谷物统计年度时间划分不一,导致统计量上的差异。
这样,各国的谷物比较分析就更有意义。
四是对于稻谷,统计原粮时,采用稻谷;统计成品粮时,采用大米;统计混合粮时,采用稻米。
不过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统计已与国际口径接轨,大豆不在粮食统计之列。
在中国海关统计当中,大都并不作为粮食统计;在中国签订的加入世贸组织协定中也将大豆单列,不在粮食关税配额内。
这表明中国政府并不认为大豆进口会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现在回过头来,中国的食物供给能力问题。
除了耕地资源以外,我国的非耕地资源(草地资源、林地资源、内陆水体资源、海洋资源)同样蕴藏着巨大的食物生产潜力,有研究表明,我国依靠农业资源的综合生产能力,完全可以提高主要营养量的供给标注(因为即使前述的2050年的标准仍低于日本、韩国在1992年以达到的生活水准)。
说明在高效利用有限耕地资源的同时,必须充分挖掘非耕地资源的食物生产能力,只有依靠农业资源的综合生产能力才能满足中国从小康生活到富裕生活过程中国的食物需求。
表1 非耕地的食物生产能力×108kg
类型2010年2030年2050年草地资源356.0 484.8 609.6
林地资源20.0 36.4 52.8
内陆水体资源259.6 300.6 331.7
海洋资源465.0 720.0 930.0
合计1110.6 1541.8 1924.1
表2 农业资源综合生产能力×108kg
类型2010年2030年2050年
耕地资源5918.68 6768.06 7465.05
非耕地资源1110.6 1541.8 1924.1 合计7029.28 8309.86 9389.15
表3 未来食物供需平衡分析×108kg 类型2010年2030年2050年综合生产能力7029.28 8309.86 9389.15 粮食需求量5780.04 6990.75 7926.50 平衡分析+1249.24 +1319.11 +14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