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的主要范式
社会学研究方法复习总结
社会学研究方法复习总结社会学研究方法复习总结★一.四大研究范式(即固化的研究模式)实证主义范式本体论:真实性问题,事物的本质后实证主义范式区分标准认识论:知者如何认识被知者(关系)研究范式批判主义范式方法论:研究者通过什么方法认识事物建构主义范式(一)实证主义——调查研究(量的研究),证实1.一种朴素的现实主义,认为现实是真实的,是可以被了解的。
2.以孔德、涂尔干等为代表。
3.特点:科学、理性、可检验、可重复4.不足:经不起推敲(二)后实证主义——实验研究,证伪1.一种批判的现实主义,认为现实是真实的,但只能被不完全的、可能性的得到了解,客观实体不可能被穷尽,或完全证实。
2.强调真理的相对性。
3.通过证伪、反驳掌握真理。
(三)批判主义1.一种历史现实主义,也承认客观现实的存在。
2.认为现实是历史的产物,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被社会、历史、文化、经济、种族和性别等因素塑造而成的。
3.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对话和互动来超越被研究者对现实的无知与误解,唤醒历史过程中被压抑的无知与误解。
(四)建构主义——实地研究1.持相对主义;认为事实是多元的,因具体情境不同而不同;事实不存在真实与否,只存在合适与否;认为事实是被建构出来的。
2.强调情境的重要性:情境定理——情境定义为真实,结果即为真实。
二. 社会研究中的困难1. 人类行为的复杂性2. 研究的干扰3. 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关系的复杂性(工具—情感—混合)4. 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如伦理、道德、法律、信仰等5. 社会现象的复杂性6. 保持客观的困难7. 社会阶层对于研究的影响三.研究伦理1.自愿参与2.对参与者无害(身体、语言)3.匿名与保密4.不得欺骗和事后告知5.不得挑战人性的底线★四.四大研究方法: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五.资料收集方法:1.问卷法:结构式与无结构式2.访谈法:结构式与无结构式3.观察法:参与式与非参与式4.量表法5.抽样法6.口述历史7.书信、小说、日记、家谱、族志、县志、民间故事、地方性知识等★六.质性研究1. 概念:又称定性研究,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研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的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社会研究的主要范式
第四讲社会学研究的主要范式库恩的“范式”概念:科学家集团的基本研究假设、理论视角、概念术语、解题模式、研究方法的综合一、瑞泽对社会学研究范式的划分(70年代)(一).社会事实范式:实证主义方法论。
特点:定量研究、结构功能主义、组织社会学、宏观研究(二)社会行为范式:实证科学方法论。
特点:把人作为动物,运用刺激反应、理性选择模式(扩展到经济学)。
由微观到宏观研究。
(三)社会定义范式: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
特点:关注人的主观意识、行为意义、文化、宗教、价值观念。
从理解个人和集体的文化观念、语言、动机来阐释社会行动和社会现象。
社会事实范式:外因——行为、社会现象社会定义范式:观念——行为、社会现象社会行为范式:社会生物学、经济学的出发点个人本能、需求、利益——行为、社会现象瑞泽的范式只是反映了西方70年代的研究倾向,并且忽视了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指导下的批判性社会研究。
二、佩里90年代对社会研究的五种范式的划分:实证范式、社会定义、社会机制、社会生态、社会创造范式。
前三种与瑞泽的范式类似。
社会生态范式强调在研究中注重社会与环境、社会各组成部分(城乡、区域、男女、种族、群体之间)的协调,结合自然科学、其他学科的方法。
社会创造范式类似社会批判理论的研究假设,强调人的能动性、创造性,认为研究者应当对未来发展提供创造性建议,在研究中结合哲学思辩和人文学科的方法。
三、范式的特点与互补性①影响研究范式的因素:(1)、科学发现。
(2)、社会、政治、经济因素。
(3)、社会结构变迁、如美国40-50年代研究范式发生很大转变:市场舆论调查、抽样调查盛行。
委托人是大企业、政治家、政府部门。
80、90年代世界性的比较研究、文化研究兴起,以及与语言学转向相联系的意义研究、交往研究、网络研究都反应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②多元性并存:社会人文科学中存在着多种范式并存的状态,这与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研究目的的多重性有很大关系。
哈贝马斯认为,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不仅仅是对社会进行技术性控制,而且还包括人与人的相互理解、包括对社会的批判、反思。
第一讲 社会科学研究的范式
三、科学的分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应 用科学等。
第三节 社会科学的研究目的
一、社会科学的含义 关于人类社会运行和人类行为的知识体系。
二、社会科学的研究目的 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来研究和解释人类行 为及各种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
三、社会科学能够成为像自然科学一样的科 学吗?
第五节 社会科学研究的逻辑
第六节 社会科学研究的维度
一、根据“怎样使用研究”来划分:基础研究和应 用研究;
二、根据“研究的目的”来划分:探索,描述和解 释;
三、根据“研究的时间维度”来划分:截面研究 (cross-sectional),纵贯研究 (longitudinal),个案研究;
根据“收集资料的方式”来划分:量化研究 (quantitative),质性研究(qualitative);
第四节 社会科学研究的范式/方法论
一、社会科学研究范式 社会科学家对理论和研究所持的共同取向。
二、研究范式的三种取向 根据不同研究范式对社会现实的本质,认识 社会现实的可能性及具体的研究方法可以将 社会科学研究的范式划分为三大/四大基本 类型,即:(后)实证主义,建构主义和批 判主义范式等。
三、各种范式Biblioteka 较解释:上海男人为什么做很多家务?
专家:男人对女人的照顾; 传统:大多数上海男人一直以来都做家务,
是一种延续; 常识:上海男人很懦弱; 媒体:对上海男人形象就是这样宣传的,小
说,网络,电视等; 个人经验说:老爸(其他男性亲戚)就是这
么做的。
第二节 科学是什么?
一、科学的含义 科学是一套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客观规 律的知识体系。
第一讲 社会科学研究的范式
探索社会学研究范式和方法论
探索社会学研究范式和方法论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行为与社会关系的学科,通过探索社会学研究范式和方法论,可以更好地解析社会现象和问题。
社会学的研究范式主要包括宏观与微观视角、功能主义、冲突理论和符号互动主义,而方法论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和实验等。
一、宏观与微观视角宏观社会学视角关注整个社会体系的结构和功能,强调社会结构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微观社会学视角则关注个体行为和社会互动,研究个体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意义构建。
在实际研究中,社会学家可以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选择宏观或微观视角。
比如,研究国家政治制度的宏观社会学研究,通常采用统计数据和大样本调查等方法;而研究小团体互动的微观社会学研究,则主要通过深度访谈和观察等方法。
二、功能主义功能主义是社会学的一种重要研究范式,强调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的内在功能。
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各个部分之间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着社会的稳定和动态发展。
功能主义的研究方法多采用统计数据和比较研究,以了解社会制度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例如,以教育为例,功能主义研究会关注教育的社会功能,例如培养人力资源和社会化新成员等。
三、冲突理论冲突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社会变革构成的,强调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变革的驱动力。
冲突理论关注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和社会变革的过程,探究社会中的支配与被支配、压迫与反抗的关系。
冲突理论的研究重点通常在于社会阶级、性别、种族等不同群体之间的冲突与权力关系。
研究方法包括历史研究、案例研究和社会运动的观察分析等。
四、符号互动主义符号互动主义强调个体之间的意义构建和社会互动的意义。
符号互动主义认为社会现实是通过社会互动中的符号和意义构建而建构起来的,个体根据这些符号进行交流和理解。
符号互动主义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和参与观察,通过对个体之间的交互行为进行观察和解读,以揭示其背后的意义和符号。
总结起来,社会学的研究范式和方法论多样且相互关联。
社会科学研究范式
批判理论范式的优缺点
优点
批判理论范式强调对既有理论和观念的 反思和质疑,有助于发现新的问题和提 出新的观点;关注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 和意义,有助于深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 象。
VS
缺点
批判理论范式过于强调对既有理论和观念 的批判和反思,可能导致忽视一些有价值 的理论和观点;同时,该范式在实践中可 能面临操作困难和验证难题。
深度访谈法
研究者与被研究者进行深入的、半结构化的 访谈,以探讨被研究者的经验、感受、信念 和态度等。这种方法有助于获取被研究者的 内心想法和感受,以及他们对社会现象的理 解和解释。
建构主义范式的优缺点
优点
重视个体的主观性和能动性,强调个体对现实的理解和解释。
关注社会互动和文化背景对知识构建的影响,有助于揭示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 性。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哲学对批判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关注个体的存在和自 由,以及社会对人的压迫和束缚。
批判性思维方法
01
反思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强调对既有观念、理 论和假设进行反思和质疑,以发 现其中的问题和矛盾。
分析性思维
02
03
创新性思维
分析性思维要求对问题进行深入 的分析和研究,以揭示其内在的 逻辑关系和本质特征。
归纳-解释方法
归纳推理
解释主义采用归纳推理的方法,从具体的社会现象中抽象出一般性 的理论或解释。
解释性理解
解释主义强调研究者需要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解释,以揭 示其背后的意义。
语境敏感性
解释主义认为社会现象的意义与其所处的具体语境密切相关,因此研 究者需要关注现象所处的具体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具有综合性,它涉 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方法,需要 研究者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素养和研究 能力。
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范式
两种不同的世界观
量的研究: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质的研究: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复杂科学
如下研究问题适合用什么方法?
1、教师的性别与其职业选择是什么关系? 2、这些教师是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
的? 3、教师的学历与工资之间是什么关系? 4、对这些教师而言,“教师职业”对他
们意味着什么? 5、他们为什么要选择当教师?
提问:Philosophical study 是“研究”吗?
这些说法反映了对“研究”的什么理解?
1、了解以便预测,预测以便控制。 ——孔德
2、社会现象是事物,应该被当作事物来看待。 ——涂尔干
3、社会学是一门科学,其意图在于对社会行动进
行解释性的理解。
——韦伯
4、自然需要说明,而人需要理解。 ——狄尔泰
定量研究
一种运用调查、实验、测量、统计等 量化的手段来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 从而判断教育现象的性质,发现内 在规律,检验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 方法
定量研究的特点
1、先有理论假设,研究的目的主要在于验 证假设
2、关注有关现象的总体情况和一般规律, 研究具有可重复性
3、注重研究方案的预先设计 4、有一套规范的研究程序和操作技术,包
5、以往的哲学家只是在解释世界,然而重要的是
要改变世界。
——马克思
6、如果你希望了解它,那就去改变它。 ——勒温
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类型
学术取向(求真,是 实践取向(求善,
什么)
应该是什么)
实证主义 解释主义 批判理论
实征的 定量研究 质性研究 行动研究
思辩的
定性研究
范式(paradigm)的定义
3、批判理论
本体论:历史现实主义——现实由社会、政 治、文化、经济、种族和性别等价值观念 塑造而成
社会学研究范式
社会学研究范式社会学研究范式是指社会学界在理论和方法上形成的一种共识,它是对社会学研究领域的一种共同认知和共同行动方向。
社会学研究范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理论范式、方法范式和社会学研究的三个主题。
理论范式是社会学研究的基础,它包括结构功能主义、社会行为主义、符号互动主义等。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由各组成部分相互依存而形成,通过分析社会机构和其功能来理解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
社会行为主义认为个体行为是社会行为的基础,通过研究个体行为来理解社会行为和社会变迁。
符号互动主义认为人类行为是通过符号的交互和解释来构建的,通过研究人际互动和社会意义来理解社会行为和社会变迁。
方法范式是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它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方法。
定性研究注重对社会现象的深入理解,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方式获取数据,并通过描述、解释和理解来分析社会现象。
定量研究注重对社会现象的统计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数据,并通过统计模型和数学分析来解释和预测社会现象。
社会学研究的三个主题是社会结构、社会行动和社会变迁。
社会结构研究社会的组织结构和社会制度,如社会层级、社会关系、社会规范等。
社会行动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互动,如社会心理、社会网络、社会动因等。
社会变迁研究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过程,如社会进步、社会变革、社会革命等。
社会学研究范式的形成是社会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反映了社会学界对社会现象的共同认知和共同行动方向。
通过不同的理论和方法,社会学研究范式可以更全面地把握社会现象的本质和本质问题,为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证依据。
同时,社会学研究范式也面临着挑战和变革,新的理论和方法不断涌现,社会学研究范式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中。
社会科学研究范式)
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一.什么是范式?(一)范式的含义“范式”(Paradigm),源自希腊文,有“共同显示”的意思,由此引出模式、模型、范例等含义。
托马斯·库恩在1963年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首先提出了范式概念。
他用范式概念来解释科学革命,将科学发展过程分为:前范式阶段、范式阶段、革命阶段和新范式阶段。
在他看来,科学家通常在占主导地位的范式框架内进行研究工作,但是随着反常现象的逐渐增多,传统的范式框架难以容纳和解释这些现象,于是就提出新的范式,进而用新范式来取代旧范式。
科学的历史就是范式革命的历史。
库恩本人没有直接明确地给范式下定义。
根据他的描述,我们可以将范式理解为:范式是用来观察和理解世界的一套完整的概念框架,它不仅形塑了人们所看到的事物,而且也影响了人们对这些事物的理解。
人们看世界,就像相框装照片一样,所选用的相框会影响人们对照片的看法,对范式的选择也会影响人们对研究问题的看法。
凡是包括一些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如关于知识本质的看法、方法论、有效性标准。
范式远比理论要复杂。
人们也永远跳不出某种范式来看世界。
每个人看世界,都是把世界装入自己的“框架”当中。
(二)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及其特点1.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具有不同研究范式的两个人对于同一个社会现象会有不同的解释。
比如马尔萨斯和马克思关于人口学说就是一个例子。
马尔萨斯:人口增长的自然规律导致人口过剩。
马克思:人口相对过剩,阶段性。
两者用不同范式解释同一现象,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社会科学的范式之间相互竞争。
(1)凡是竞争能够促进学术发展。
主要表现:①可以避免或者减少对某个范式的过度的、非理性的迷信;②可以更好地理解用不同范式所得到的观点和行为;③能够跨出固有范式,得到意外惊喜。
(2)范式之争也会引发不必要的争论,使社会科学研究陷于停滞。
(3)情境差异和社会变迁对范式会有影响。
范式的选择代表着对不同层次的社会现实的选择。
课程社会学的研究范式
课程社会学的研究范式课程社会学的研究范式课程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运作的基本原理和机制,以及社会系统中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
课程社会学的研究范式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问题:课程社会学的研究首先需要确定研究问题,这些问题通常与特定的社会议题、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相关。
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在于指导后续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
2. 研究方法:课程社会学的研究方法通常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研究、访谈、观察和文献综述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获取有关社会系统的信息,并分析社会现象。
3.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课程社会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数据分析的方法可以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了解社会系统的特征和运作机制,以及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
4. 理论框架:课程社会学的理论框架通常包括社会系统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
这些理论框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社会系统的运作机制和社会问题的本质。
5. 结论和建议:课程社会学的结论和建议通常基于研究结果和分析。
结论和建议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拓展:除了以上几个方面,课程社会学的研究范式还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跨学科研究:课程社会学可以与其他学科如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相互融合,进行跨学科研究。
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社会系统的运作机制和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
2. 实践研究:课程社会学的实践研究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社会问题中。
实践研究可以包括社会实验、社会参与等,这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问题,并为解决社会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3. 文化研究:课程社会学的文化研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系统的文化因素,以及文化如何影响社会系统的运作机制和社会问题。
文化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社会系统的复杂性。
社会学的研究范式与方法论
社会学的研究范式与方法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学科,是人类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众多社会科学之一。
在社会学学科中,研究的范围涉及到诸多方面,如社会变迁、社会组织、社会各种互动行为和社会价值观念等等。
那么,社会学又怎样运用特定的研究范式和方法论来探究这些问题呢?一、社会学的研究范式社会学的学科范式理论主要来自于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理论,他曾认为,科学研究包括范式、方法和范例。
其中,范式是指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及其研究理念,而研究方法则构成了社会学的核心内容。
社会学的研究范式主要有三种。
1. 结构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是一种以功能和结构为核心的研究范式,通过分析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探究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产生和变化。
该范式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社会学家图尔品。
2. 社会学实证主义社会学实证主义是一种以数据分析和理性判断为基础的研究范式,旨在通过系列量化研究,来证实社会规律的存在和变化,以及研究社会行为因素与社会目标之间的关系。
该范式的典型代表包括美国社会学家珂文和洛克。
3. 社会学解释学社会学解释学更关注人们的意识、语言和文化等主观因素,在解释社会现象的产生和变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范式的代表作家是德国哲学家维伯,他认为文化是特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表达,主张要将观察者、研究者和被观察者联系起来,了解社会行为的深层次含义。
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是指用于研究社会现象的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
社会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证分析、案例研究、参与式观察、历史分析等。
1.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指通过向受观察者提供特定的问题,来获得其意见和反馈。
它是一种主要用于获取定量数据的方法,也是社会学中最广泛使用的方法之一。
其优势在于揭示受访者的观点和价值取向,缺点在于受访者的回答可能受到社会期望和社会角色的影响。
2. 实证分析实证分析是指通过使用各种定量方法,分析社会现象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推导出规律性的关联结构。
第二讲:社会科学研究范式(1)
第二讲:社会科学研究范式(1)所谓研究范式是在一定研究方法论基础上形成的研究的原则和方法体系。
我们主要介绍四种典型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科学主义研究范式(实证主义研究范式)、人文主义研究范式、社会批判研究范式、复杂系统研究范式。
这四种研究范式各具优势和弊端。
目前,整个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发展呈现出综合化和辩证化的趋势。
作为一个专门术语,“范式”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史家库恩(Thomas kuhn,1922-1996)《必要的张力(The Essential Tension)》(1958年)一文中首先引用的,后经其经典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的出版而广为流传并逐渐应用于各门学科的研究中。
什么是范式?范式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是我们首先应明确的一个概念。
“‘范式’一词的原文是Paradigm,原意是‘词尾变化’。
在语法书中,词的变化是有规则的,库恩借用语法上的Paradigm这个词来说明范式具有‘范例’、‘模型’、‘模式’等意义。
’范式尽管是库恩首创,但他并没有对范式下过定义,但从他的使用上看,这一概念与科学家集团或“科学共同体”这个概念密切相关。
“范式就是指科学共同体用基本一致的思考方式来研究同一领域的特定问题,是常规科学研究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
简言之,范式代表了一种近乎固定的问题和解题方法。
范式不是理论,但它对理论的形式起着很大的作用。
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共同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2)共有的信念;(3)某种自然观(包括形而上学假定)。
在库恩看来,科学发展就是从一种科学研究传统过渡到另一种科学研究传统,常规科学的研究活动是由范式来指导的,科学革命其实就是范式的“格式塔转换”。
虽然库恩有关“范式”的这个概念最初指涉的是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对自然科学史进行研究时提出来的,但是近年来西方社会科学界对这个概念的借用十分广泛。
社会学研究范式
社会学研究范式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研究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规律,以及社会变迁和社会问题等。
在社会学研究中,研究者们常常采用不同的研究范式来进行研究,以探究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社会学研究范式,并分析其特点和应用。
一、功能主义范式功能主义范式是社会学中最早也是最重要的研究范式之一。
它强调社会系统的稳定和协调,认为社会结构和社会机构都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和实现社会功能而存在的。
功能主义范式关注社会整体的稳定和秩序,强调社会结构和社会机构的相互关系。
二、冲突理论范式冲突理论范式是社会学中的另一种重要研究范式。
它认为社会是由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所驱动的。
冲突理论范式关注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冲突,强调社会结构中的权力和资源分配不平等问题,以及社会阶级和群体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三、符号互动主义范式符号互动主义范式是社会学中的另一种重要研究范式。
它强调个体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和意义构建。
符号互动主义范式关注个体对社会的理解和解释,强调人们通过符号和交流来构建社会现实和个人意义。
四、结构功能主义范式结构功能主义范式是功能主义范式的一种发展和延伸。
它强调社会结构和社会机构的功能和作用,同时也关注社会结构中的差异和变化。
结构功能主义范式认为社会结构和社会机构既有稳定性和一致性,又有变动和差异。
五、社会建构主义范式社会建构主义范式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一种新兴范式。
它强调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建构和解构过程,认为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是通过社会互动和社会认知来建构和演化的。
社会建构主义范式关注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多样性和多元性,强调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社会构建性和历史演化性。
在实际的社会学研究中,研究者们往往会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和目标选择合适的研究范式。
不同的研究范式有不同的优势和适用范围,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析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规律。
通过综合运用不同的研究范式,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依据。
一、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共46页PPT
▪ 发现或建立一个情境中的二个或多个变 量间所存在的关系或关联。
▪ ex.
• 广告活动对销售产品具有什么影响? • 压力与突发性心脏病的关系? • 出生率与死亡率关系? • 七天连假与旅游人次的关系? • ……
19.07.2021
22
解释性研究(Explanatory)
▪ 澄清一个情境或现象中二个变量为什么或如何具有关系? (Why and How)
▪ 研究目的
• 描述情境、现象、问题或事件
▪ 研究资料收集
• 变量透过名义尺度或次序尺度測量
▪ 资料分析
• 主要了解情境、现象、或问题的变化,并非将其数量化
19.07.2021
26
质性研究的主要兴趣
➢ 惯常社会行动(及其形态) ➢ 行动者的主观经验 ➢ 影响行动和经验的条件(外在,内在) ➢ 行动者与结构的互动关系:结构二重性
19.07.2021
32
社会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研究的区别
与自然科学研究的差异:
▪
研究对象具有不可重复性、
个性事件、难以模拟、难以控
制、复杂性、难以简单化、难
以量化、认识对象反作用等,
它意味着社会科学研究需要抽
取更多的样本,而且难以作出
准确的长期预测,研究结果的
推广范围小。
▪ 研究更多地受研究者主观因 素的影响,包括研究者的阶层 地位、政治倾向、文化观念、 宗教信仰、知识结构和时空环 境等因素。
研究方法
问访观调统 卷谈察查计
Method vs Methodology
▪ 方法(Method) • 收集资料的工具或研究技巧
▪ 方法论(Methodology)
• 研究过程所秉持的哲学;
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范式
有的教师定期对男生进行家访,与他们的父 母交谈。
有的教师鼓励男生的父亲更经常地到学校来 参加活动。
有的教师邀请体育明星到学校来与男生交谈
然后,教师们又聚集在一起,分析采取对策后的效 果;如果有的对策效果不大,则采取不同的对策。
此时,外来研究者又来了,协助教师对研究 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和提升,并敦促他们将 研究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
认识论
交往的/主观的认识论,研究结果受到价值 观念的过滤
研究是为了唤醒人们的真实意识,去除 “虚假意识”
对现状持否定和批判的态度,反对实证主 义
真理的有用论,与实用主义有关联
方法论
对话的/辨证的方法论;平等对话,批判 反思
研究不单纯为认知、预测和控制;批评科 学的自我误解,反对科技专家统治
定量研究
一种运用调查、实验、测量、统计等 量化的手段来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 从而判断教育现象的性质,发现内 在规律,检验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 方法
定量研究的特点
1、先有理论假设,研究的目的主要在于验 证假设
2、关注有关现象的总体情况和一般规律, 研究具有可重复性
3、注重研究方案的预先设计
4、有一套规范的研究程序和操作技术,包 括被试的选取、无关变量的控制、调查或 测量工具的编制和使用、数据的统计分析、 结果的解释
某范式之所以获得了地位,是因为比其 竞争对手能更成功地解决问题,而这些 问题又为实践者团体认识到是最为重要 的
一个范式支配的首先是一群研究者, 而不是一个学科领域
“作为持久而忘我努力的这种研究, 强把大自然塞进由专业教育所提供 的概念箱子里”
范式是“学科基质”(disciplinary matrix)
结果发现,男生的学习态度改变了, 而且他们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
社会问题的研究范式及解释理论ppt课件
二、谁的问题?冲突理论的反驳
作为一种与结构功能主义对立的社会学范式,冲 突论认为社会结构并非是靠社会共意协调整合在 一起,而是靠社会差异和相互冲突藕合在一起。 结构功能主义习惯上认为社会问题就是整个“社 会的” 问题。一个社会对哪些是问题,哪些不是 问题,有一致的价值判断。冲突理论对此提出了 针锋相对的反驳。
段时间内把社会问题理解为劳工问题。许多人都对劳资关系、 阶级矛盾、分配关系、就业、工会、罢工、劳工住宅及妇女就 业等开展过广泛研究; 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对社会问题的理解较为宽泛。他认为,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触,要有一种适合、平衡和规律,才能使 社会关系协调,才有社会运动、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如果一 旦失去适合、平衡和规律,就会出现社会问题。早期美国社会 学家大多将社会问题的起因归结为社会变迁时发生的社会失调。
26
谢谢! 请各位多指正!
27
8
通过转换观察位置和分析视角,我们就会 对社会的多维现实产生超越于常识经验的 理论解释。
社会学自创立以来,已提供了许多不同的 理论范式。我们尝试利用几种主要的理论 范式,分析“ 社会问题” 这一主题的不同 层面,深化对社会问题基本性质的认识。
9
一、问题在哪儿? 结构功能主义的诊断
结构功能主义作为社会学研究的经典范式,来自 于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启示。生物有机体结构分化、 功能协调配合,保证了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并 使机体生命得以维持。但有机体可能会发生器质 性疾病或功能性病变。生物有机体发生病变,首 先需要对病变部位进行诊断,确诊其病因,对症 下药,进行治疗。
12
冲突论者看到社会上不同的利益群体,为争夺稀 缺的社会资源而相互竞争冲突。不同的利益群体 对同一社会现象往往会作出不同或是截然相反的 判断,对社会问题也是如此。
第二讲社会工作研究方法论和研究范式
第二讲社会工作研究方法论和研究范式学习目标:1、了解社会工作研究方法论2、掌握社会工作研究的范式一、社会工作研究的方法论方法论是关于研究方法的理论,主要从哲学角度探讨和学科体系、基本假设有关的一般原理。
把握社会工作研究方法论的重要意义在于有利于探讨社会与人类行为和研究方法、有利于理解和解释社会工作的各种现象、有利于验证和完善社会工作理论、有可能构造新的社会工作理论。
方法论是关于研究方法的理论,主要从哲学角度探讨与学科体系和基本假设有关的一般原理,即方法论探讨指导研究的基本原则、逻辑基础以及学科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方法等。
方法论是社会工作研究的宏观指南,方法论是构造社会工作理论的基础。
几种主要的方法论:1、实证主义方法论社会研究的对象是客观的,人类行为可被观察和计量,社会研究的目的是揭示客观规律,自然科学方法适用于社会研究,可通过概括归纳、验证假设发现规律。
2、反实证主义方法论社会现象不同于自然现象,不可重复;要研究人的行为及意义;应着重整体分析;主要是描述和深入分析的方法;社会科学知识是相对的;注重社会现象的过程、人的意识过程及其在与环境互动中的意义。
反实证主义偏重于构成主观经验现象的内在因素方面,具有人文主义倾向。
实证主义方法论与反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共同点是注重从事物的某个视角理解整体。
3、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强调经验与实践,整体观与历史观,占有大量资料并进行深入分析和综合。
4、建构主义方法论:互为主体、通过互动形成知识认为对“事实”会因个人经验、情景而有不同认识,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互为主体,研究结果是双方互动达成的共识,强调双方互动而达到生成性理解,知识是人们建构的结果,但这种建构又不是随意的。
实证主义方法论强调社会现象的客观性和外部原因,具有自然主义倾向,忽视“人”的因素及历史、文化因素;反实证主义偏重于构成主观经验现象的主观因素或内因,强调对人的行为应从其主观的因素方面去理解,否认客观认识的可能性;建构主义不认为存在唯一的、不变的客观事实,事实是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价值互动而达到的生成性理解;马克思的方法论思想既有其辩证性,又有其历史性论,在其指导下开展研究。
中山大学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的名词解释1、研究范式:包括社会事实范式(以迪尔凯姆的方法论思想和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为代表,强调社会现象的客观性,强调对宏观的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文化规范进行研究,在社会结构层次和文化层次探讨社会的本质属性),社会定义范式(以韦伯的思想和符号互动论为代表,强调社会现象的主观性质,认为宏观的社会现象都是人们主观定义的,强调在微观层次研究人们如何建立社会并在社会中行动的),社会行为范式(以行为科学的方法论为代表,强调对个人的社会行为进行客观精确的分析,主张用经验或实证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
认为事实范式过于抽象,限于宏观层次,而定义范式过于主观,限于微观层次,强调对人外部行为的经验观察来认识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2、宏观理论:一种试图理解制度、整个社会和社会之间的互动等“大图景”的理论。
它的研究主题包括了社会中经济阶层之间的斗争,国际关系,社会内部主要机构间的互动。
宏观理论对付的是社会中规模大且综合的实体,甚至是整个社会。
往往以全部社会现象或各种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高度概括的解释框架。
它的体系通常十分庞大、结构十分复杂、概念十分抽象。
如马克思主义理论,达尔文进化论,社会学中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交换理论、冲突理论。
它往往并不直接与具体的、经验的社会研究发生联系,它们更多是作为研究者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时所采取的一种理论视角或依据的一种理论背景。
3、微观理论:试图通过理解个体及其相互之间的互动来理解社会生活的理论,处理个体或小群体的社会生活议题。
实际上是操作层次上的命题陈述,其特点是直接由经验材料或数据来证明或证伪。
具有三个重要特征:1、由一组命题构成;2、这些命题在逻辑上相互联系;3、命题中的一部分可以通过经验来检验。
在具体的社会研究中,大多数理论属于这种形式的理论。
如:“高的受教育程度倾向于低的生育率”、“工业化导致人际关系疏远”等。
4、概念: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社会学研究的主要范式库恩的“范式”概念:科学家集团的基本研究假设、理论视角、概念术语、解题模式、研究方法的综合一、瑞泽对社会学研究范式的划分(70年代)(一).社会事实范式:实证主义方法论。
特点:定量研究、结构功能主义、组织社会学、宏观研究(二)社会行为范式:实证科学方法论。
特点:把人作为动物,运用刺激反应、理性选择模式(扩展到经济学)。
由微观到宏观研究。
(三)社会定义范式: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
特点:关注人的主观意识、行为意义、文化、宗教、价值观念。
从理解个人和集体的文化观念、语言、动机来阐释社会行动和社会现象。
社会事实范式:外因——行为、社会现象社会定义范式:观念——行为、社会现象社会行为范式:社会生物学、经济学的出发点个人本能、需求、利益——行为、社会现象瑞泽的范式只是反映了西方70年代的研究倾向,并且忽视了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指导下的批判性社会研究。
二、佩里90年代对社会研究的五种范式的划分:实证范式、社会定义、社会机制、社会生态、社会创造范式。
前三种与瑞泽的范式类似。
社会生态范式强调在研究中注重社会与环境、社会各组成部分(城乡、区域、男女、种族、群体之间)的协调,结合自然科学、其他学科的方法。
社会创造范式类似社会批判理论的研究假设,强调人的能动性、创造性,认为研究者应当对未来发展提供创造性建议,在研究中结合哲学思辩和人文学科的方法。
三、范式的特点与互补性①影响研究范式的因素:(1)、科学发现。
(2)、社会、政治、经济因素。
(3)、社会结构变迁、如美国40-50年代研究范式发生很大转变:市场舆论调查、抽样调查盛行。
委托人是大企业、政治家、政府部门。
80、90年代世界性的比较研究、文化研究兴起,以及与语言学转向相联系的意义研究、交往研究、网络研究都反应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②多元性并存:社会人文科学中存在着多种范式并存的状态,这与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研究目的的多重性有很大关系。
哈贝马斯认为,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不仅仅是对社会进行技术性控制,而且还包括人与人的相互理解、包括对社会的批判、反思。
研究目的:自然科学:技术控制社会科学:1.技术控制2.相互理解3.批判、反思实证研究有助于技术控制(如:人口.犯罪等客观因素的实证研究)。
社会定义范式有助于理解,但并不排斥实证研究,各种范式是互补关系。
③范式的规范性与科学性:范式应有一定的学术规则和客观标准,如实证研究中的价值中立。
规范是为了保证学术研究的质量规范性-----学术规则科学性----客观标准.阅读:Peile, Colin, 1995, The Creative Paradigm: Insight, Synthesis and Knowledge Development Aldershot: Avebury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第三章 1997参考书目: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瑞泽:《社会学:一门多重范式的学科》,1975邱仁宗编:《科学发展模式》人民出版社。
1987鲁德纳:《社会科学哲学》三联 1983第五讲社会研究范式案例一、《自杀论》(1898)是实证研究范式的典范,是自然科学的因果分析在社会科学中的运用研究步骤:第一步:界定概念、确定问题、提出假设。
第二步:收集资料、对各种解释进行验证。
社会因素个人心理、生理因素自杀行为——各类人的自杀率气候……第三步:运用假设检验法选择符合调查资料的、较好的解释最后上升到理论概念—社会整合(社会支持),一种共性解释。
社会整合低的群体的自杀率高于社会整合高的群体。
二、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20世纪初社会学研究的典范(理解社会学、社会定义范式)。
韦伯针对当时经济决定论和历史决定论:设想精神因素、价值观念对社会历史现象有很大影响。
韦伯认为17、18世纪,新教观念与资本主义关系密切,他用资料证明了他的观点,用历史文献的方法,从文本中阐释意义、用富兰克林等信笺自传中反映新教观念和资本主义精神。
方法: 投入理解法、理想类型法、历史比较法通过研究结论提出理论观点:扎根理论A.韦伯认为历史发展不是必然的、是偶然与必然相结合的(非线性)。
B.不能用决定论解释,有各种因素相互联系、影响。
有些是共性的关系,有些因素是独特的。
这一研究是社会定义范式的例证:研究者不仅要观察、测量对象,还应理解对象的内在动因。
但社会定义范式并不排斥社会事实范式。
三、社会批判研究:介入、反思、价值评判、批判与改造现实。
例如,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研究、米尔斯的权力精英研究、以及许多社会工作研究。
社会工作三原则:A、尊重人,B、注重人的个性,C、承认人有自我改进能力。
社工研究的范式是多元的(如80.90年代介入环保研究,目的在于对弱势群体进行救助)。
环境污染对弱势群体造成很大危害,有些学者采用实证方法,调查居民个人意见,并建立一些理论模式。
有些学者采用参与观察的方法,通过投入理解、释义说明不同个人的价值观念。
研究目的:(1)形成系统的理论观点(2)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发展理论(3)应用理论观点分析、解释社会现象。
最终解决现实问题、帮助受害者。
社会工作研究不仅针对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应用(干预)、提出改善建议、解决现实问题。
四、社会行动研究: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若勒福(1946年)最早提出的研究模式。
他在人际关系研究中把白人、黑人都吸收到课题组,共同参与到研究中,参与改善行动者自己的问题和现状。
80年代以来,由于后现代主义的兴起,这一研究模式被广泛应用。
(1).合作模式:专家设计方案,行动者参与。
(2).支持模式:行动者设计方案,专家参与。
(3).独立模式:完全由行动者研究。
目的:(1)、了解(与行动者有关的)现状,运用实证方法和理解的方法形成理论观点。
(2)、为解决行动者的实际问题提供政策建议和改进措施。
(3)进行批判、反思、教育、启蒙,推动社会改革。
一方面改善行动者处境,另一方面发展社会行动理论。
参考书目:袁方:《社会学方法教程》第三章迪尔凯姆:《自杀论》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7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5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26章邱仁宗编:《科学发展模式》人民出版社。
1987鲁德纳:《社会科学哲学》三联 1983约翰.齐曼:《元科学导论》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8阮新邦:《批判诠释与知识重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第六讲社会科学的方法论问题1、知识的真理性与客观性社会层次:(1)、客观自然界:生态、地理、人口(2)、文化自然界:城乡、建筑、道路等人为建构(3)、社会关系:社会群体、阶级、社会分工(4)、社会制度:政治、经济、文化。
知识类型:(1)普遍性知识、特殊知识(人类学、历史学、民族学)(2)客观知识不涉及主观意义。
主观知识个人认知互为主观知识人际互动。
(戴维逊,1985)真理标准:⑴实证检验—自然科学的证实,证伪⑵共同接受(历史、人文、诠释学)—主观、互为主观知识证据充分,符合日常逻辑、合理性、共识性文化主位与文化客位的视角:客位视角:以本土人、本地人的立场、观点、概念、语言来说明本地情况——地方性知识,深度描述法(吉尔茨)。
两种客观性: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后者的内在矛盾。
2、社会研究中的价值中立、价值介入哈贝马斯的沟通理论:研究者和行动者多种价值观的沟通和理解,摆脱每个人的局限性,双向理解得到对问题的正确揭示。
真知一方面取决于对现象的准确描述,另一方面取决于对社会问题的正确揭示和批判,这样才是合理的真知。
3、科学解释、主观理解、社会批判的方法论科学解释理解性解释(又译演绎)诠释(释义、阐释)explanation intepretation hermeneutics因果、共性解释个性解释、具体说明对文本的理解、说明、解释参考书目:丹西《当代认识论导论》1990 人民大学出版社蒯因《从逻辑的观点看》1985 上海译文出版社沃特金斯《科学与怀疑论》1991 上海译文出版社王锐生《社会哲学导论》1994 人民出版社研讨课:主题1、社会科学研究中检验知识真理性的标准是什么?2、科学知识与地方性知识(本土知识)的区别与联系。
3、价值介入是否会影响研究结论的客观性。
第七讲社会研究的科学方法一、理论构成理论类型1、形而上学理论——思辨式理论:如“人是自私的”、“资本主义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
2、经验概括:如“有其父必有其子”、分类理论3、科学理论由一套公理、定理、命题(假设)组成的理论体系:以抽象的概念(变量)、术语陈述。
(1)、公理式理论:物理、数学等组织化——科层化(2)、形式化理论:由基本命题可以推演科层化——效率(3)、模型理论:多种因素之间关系的分析模型假设是未经证实的命题,经“证实”后就可成为理论命题。
科学研究是用科学方法(如实验法)“证实”假设(假说)。
二、概念的操作化:现象用抽象概念概括,概念用各种经验指标来观察、测量。
抽象——经验的往返语言学革命:概念的能指与所指、经验证实的局限(奎因)社会人文现象的抽象概括:“家族相似”(维特根斯坦)抽象方法:“理想类型法”(韦伯)三、观察与调查实证方法:以观察和调查的经验资料、数据来发现“真理”、检验各种理论(1)、统计调查(survey)抽样、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大样本(一般100或50以上)用调查表(问卷)、量表、结构式观察、访问(2)、参与观察(field work):田野调查、采访、实地研究扎根于经验观察说明客观事实、提出理论观点:文化主位(emic)——客位。
文化客位观察(etic):以研究人员的文化观念为主,以研究者的视角、概念、术语、进行客观观察。
民族志方法、社区研究。
(3)、个案研究、文献研究、历史研究等经验“证实”的方法。
人文方法:以观察、感知、理解、领悟、洞察、思辩等方式来说明、揭示“真相”、来叙述“故事”、阐释现象或“文本”。
文化主位的观察或交往理性(主体间性)。
(1)理解的方法、(2)释义学方法、(3)深(度)描(述)法-吉尔茨(4)常人方法学、(5)口述史方法阅读:袁方主编,1997,《社会研究方法教程》,第二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向明,2000,《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八讲社会研究的科学逻辑一、演绎法与归纳法:假设检验(或假设演绎)方法——实证研究的逻辑:探求普遍性的知识、规律、得出共性解释。
演绎逻辑+归纳逻辑=假设检验逻辑假设演绎法可用“科学环”说明(《社会研究方法教程》第四章)实证主义与波普的“证伪主义”都依据假设检验逻辑:认识论的一致论、相符论。
相符论:认为有一个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现实,理论认识与经验事实可以相符。
假设检验逻辑的局限:(1).只涉及假设(真理、知识)的证明逻辑,忽视科学发现的逻辑(想像.直觉.洞察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