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的地理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经中的地理学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易经》在历史上被称为六经之首,到科技发展的今天,仍然被称为我国历史上的文化瑰宝。在《易经》的百花园中,有益于指导人类趋吉避凶、除祸得福的莫过于“生态环境地理学”。

“生态环境地理学”古时称为“堪舆学”或“风水学”,它既与易经文化紧密联系,又独立存在,并有效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由于它深刻的科学性,有效的实用性,现已被世界各族人民所接受,并奉为至宝。

生态环境地理学以风与水的关系揭示宇宙中气场流量对人类和

生命物质生存发展产生的影响及其规律,是古代的一门有关生气的术数,只有在避风聚水的情况下,才能得到生气。清代风水学家范宜宾曾说:“无水则风到而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而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

《辞海》中的解释是:“风水,也叫堪舆。旧中国的一种迷信。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也指相宅、相墓之法。”近年来,很多学者认为不应该将风水与迷信划等号。风水是建筑物的景观评价系统,是中国古代地理选址布局的艺术,不能简单武断地为其下迷信或科学的结论。

其实,风水的核心内容是人们从古到今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范围包含住宅、办公(生产)场所、宫室、寺观、商铺、陵墓、村落、城市等诸多方面,其中仅把陵墓称为阴宅,其余都称为阳宅。

纵观历史,先秦是风水学说的孕育时期,宋代是盛行时期,明清是发展时期。本世纪以来,风水学在旧中国大有市场,解放后理论上

受到沉重打击,实践中却还不断在运作。近年来,随着国际上对风水的重视以及它的适用性,使风水这门古老的学科又焕发出新的活力。最近台湾学者又对风水提出了新的定义,即风水是“地球磁场与人类关系学”。就此,大有将风水抬高扶正的趋势。

从现代科学理论来看,风水学是地球物理学、宇宙星体学,地球磁场方位学、水文地质学、环境景观学、生态建筑学、气象学和信息学等学科的综合。我认为,在论及风水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传统的风水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要充分理解和吸收当代科学的最新成果。

风水的宗旨就是理气,理气就是寻找生气。这个生气,不等同于空气。依据射电天文学家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它属于宇宙间的微波辐射,也包括星体的电磁辐射,光的本质是电磁波,而光是肉眼可见的、俗称七色光的那一小部分电磁波,主要是太阳的光。这应该是风水学中最基本而又最神秘的内容。可以说,今天的科学揭开了风水的神秘面纱。如果有谁还对风水抱有怀疑,应该想想指南针为什么老是指着南方,而非其它方向呢?因为东南西北四方以及四隅的电磁波的能量是不同的。

我认为,有生气之地应该是避风向阳,流水潺潺,草木欣欣,鸟语花香的地方;经商的旺铺,应该是合气、合风、合光、合水、有人气的地方。(作者:沈文卓,吉林省易经学会常务理事)

洪堡德被公认为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在其他一些学科如气象学、地球物理学、海洋学等方面也多有建树。由于洪堡德的科学活动和学术思想,才使得千百年来纯经验性的地理描述,进入到科学的行列。洪堡德注重实践观测也善于创新思索,他总是试图将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综合的分析和比较,以至于他不得不携带几十种不同的仪器来完成他心目中的考察目标。于是,一个个的科学发现上的“第一次”出现了:第一幅全球等温线图由他绘制完成;最先发现了植物分布的水平分异性和垂直分异性;第一次用图解的方法来研究洋流;首创“磁暴”这一名词;第一次科学地分析了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规律等。

洪堡德的《宇宙》和李特尔的《地学通论》两书的问世,被公认为近代地理学形成的标志。

世界最早的历史图集

世界上最早的历史图集是在河南洛阳编绘成的。据历史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一部地理名著--《禹贡》,把全国分为九州,然后分州叙述各地的山川、湖泊、土壤、物产、田赋、贡品和交通等情况。到了魏晋期间,因为年代久远,《禹贡》中所记载的内容已经变化,于是,裴秀便参考收集到的历史地图,结合晋朝的行政区划,在详细考证古今地名、山川和疆域的基础上,绘制了《禹贡地域图十八篇》。裴秀,字秀彦,魏晋时期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生于公元223年(曹魏黄初四年),原任魏尚书仆射,公元265年(晋泰始元年),晋灭魏后出任晋朝司空(相当于宰相),当时京都在洛阳。他领导和亲自参与历时数年完成了历史名著《禹贡地域十八篇》。他在该图序言中提出了《制图六体》:"制图之体有六焉,一曰分率,所以辩广轮之度也;二曰准望,所以正彼此之体也;三曰道里,所以定所由之数也;四曰高下,五曰方邪,六曰迂直,此三者,各因地而制宜,所以校夷险之异也。"这里,裴秀提出了绘制地图应该遵循六条基本原则。其中:分率就是比例尺,准望就是方位,道里即是距离,高下就是相对高度,方邪就是地面坡度起伏,迂直就是实地的高低起伏距离与平面图上距离的换算。今天地图学上所应考虑的主要因素,裴秀几乎都考虑到了。《禹贡地域图十八篇》不仅绘有新的郡国、府县政区划分,居民地的位置而且把古代的九州、历史上各王朝曾经举行会议的会址、签订条约的地点和古地名等,皆一一标示出来。在他之前不久,有人绘制了一幅《天下大图》,规模宏大,据说"用缣八十匹",这在当时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但是不便携带、阅览和保存。于是裴秀运用制图六体的方法"以一分为十里,一寸为百里"的比例尺,缩绘成约为一百八十万分之一的《地形方丈图》,这样就简便了。裴秀的《制图六体》理论,是世界上最早的地图学纲要,也奠定了中国古代制图的理论基础。他绘制的《禹贡地域十八篇》是当时中国最精详的历史地图集。他所缩绘的《地形方丈图》一直流传应用了好几百年,裴秀在地图学方面的杰出成就,不仅在我国地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在世界地图史上也占有突出的位置。

《水经注》是公元6世纪北魏时郦道元所著,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在我国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深远影响,自明清以后不少学者从各方面对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专门研究,形成了一门内容广泛的“郦学”。

《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其内容包括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各个方面。在自然地理方面,所记大小河流有1252条,从河流的发源到入海,举凡干流、支流、河谷宽度、河床深度、水量和水位季节变化,含沙量、冰期以及沿河所经的伏流、瀑布、急流、滩濑、湖泊等等都广泛搜罗,详细记载。

水经》是中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旧传为西汉桑钦所作。经清代学者考证,大概是三国时人所作。原书列举大小河道137条,内容非常简略。郦道元就力之所及,搜集了有关水道的记载和他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所注,对《水经》中的记载以详细阐明并大为扩充,介绍了1252条河流。注中除记载水道变迁沿革外,还记叙了两岸的山陵城邑、风土人情、珍物异事。凡北魏以上的掌故、旧闻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