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农信社服务三农面临困境解决思路
农村信用社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信用社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信用社改革面临的问题:(1)地方性和行业性创新能力不足。
农村信用社存在产品单一化、服务定位单一化、监管模式单一化、融资模式单一化等问题,缺乏对外部环境及客户需求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
(2)风险管理能力不足。
农村信用社存在风险隐患,风险防范能力不足,特别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给农村信用社带来更多的风险控制挑战。
(3)资金流动性不足。
农村信用社资金流动性不足,影响了农村信用社正常运作,并降低了农村信用社发展水平。
(4)优势资源利用不足。
农村信用社缺乏利用社会、政府、金融机构等资源,缺乏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服务和新模式,以及利用金融科技、大数据等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农村信用社改革对策:(1)加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和改革。
要推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加快建立现代农村金融机构体系,扩大服务范围,拓宽渠道,增强产品创新能力,提升服务质量。
(2)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要加强风险管理,规范评估流程,完善风险监测体系,提高风险意识,切实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3)改善资金流动性。
要加强财政对农村信用社的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合理配置资金,提高融资效率。
(4)优化资源利用。
要
充分利用技术、服务和模式,利用金融科技、大数据等,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面临的问题及其应对重点
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面临的问题及其应对摘要:农村信用社为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是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也是联系农村千家万户的金融纽带,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支持“三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有鉴于此,本文顺应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浪潮,针对农村信用社现有的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的应对办法。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问题应对Abstract:The countryside credit association serves for our countrys agriculture and the rural economy,is our country rural finance main army,also is relates countryside everyone the financial link,has the pivotal status in the rural finance system,in supports the function which “three agriculture” have cannot be substituted.The takin gthis into consideration,this article complied with the countryside credit association reforms the tide,in view of the countryside credit association existing question,proposed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countryside credit association to be supposed to the means. Keywords:The countryside credit association Question Should beright农村信用社是由农民入股,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地方性金融组织,它的服务对象是农民,服务区域在农村。
浅谈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问题
浅谈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问题【摘要】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虽然其服务内容涵盖农村居民、农业生产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信用评估不完善、风险管理不到位等方面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对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加强监管和风险防控等方面进行改进。
还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支持力度,鼓励其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益。
展望未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信用社将在促进“三农”发展和脱贫致富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三农、服务内容、困难、问题、改进、发展建议、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河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省份之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而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载体,承担着服务“三农”的重要使命。
在河北省,农村信用社不仅提供贷款、储蓄等传统金融服务,还积极参与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民需求的不断升级,农村信用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更好地为“三农”服务,促进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深入了解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内容、困难、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可以更好地指导河北省的农村金融工作,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三农”问题的全面解决。
1.2 问题意义农村信用社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机构,其发展对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信用社可以为农民提供融资、储蓄、支付等金融服务,有助于解决农民的资金周转问题,提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
当前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如信贷风险大、金融产品不够多样化、对农民的金融知识普及不足等问题。
解决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升农民的生产能力和生活品质,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当前农信社改革面临的六大矛盾及建议
当前农信社改革面临的六大矛盾及建议引言农村信用合作社(简称农信社)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金融需求的不断增长,农信社改革成为了当前的重要任务。
然而,当前农信社改革面临着一些矛盾和难题,本文将探讨其中的六大矛盾,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经营体制矛盾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经营体制矛盾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农村信用社还保持着过去以农民为中心的社员经济组织性质,与现代金融机构的规范化经营相矛盾;二是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农信社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着單一市场和依赖于政府补贴的问题。
针对这一矛盾,建议农村信用合作社应加强对现代金融机构经营模式的学习和借鉴,通过引入先进的金融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同时,农信社也需要加大自身改革力度,降低对政府补贴的依赖,通过改革措施和创新经营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信用风险矛盾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农村信用借贷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个别农信社在风险管理上不到位,存在信用风险加大的问题。
同时,由于农村经济的特点,个体农户的信用状况不容忽视。
为解决这一矛盾,农村信用合作社应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加强对贷款对象的严格审核和信用评估。
同时,建议农信社通过加强对农户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户的金融素养和信用意识,降低信用风险。
三、金融产品不匹配矛盾由于中国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不断扩大,农信社在金融产品方面存在不匹配的问题。
一方面,部分农信社缺乏多样化的金融产品,难以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农信社的金融产品开发不够灵活,难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阶层的需求。
针对这一问题,农信社应加强产品创新和服务意识,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开发和推出适应性强、风险可控的金融产品。
同时,农信社也应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发金融产品,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四、经营规模与效益矛盾部分农信社规模较小,经营效益不高。
导致这一矛盾的原因主要是农信社在资源配置和经营管理方面存在不足。
三农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三农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三农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三农工作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基石,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也不可否认在三农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为了推动农村全面复兴,必须要面对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方面,农村的农业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
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技术水平不断落后,农民缺乏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能力。
此外,农业生产存在着资源利用不合理、高耗能高排放等问题,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压力。
另一方面,农业收入增长缓慢,农民的收入水平整体上仍然相对较低。
在城乡发展差异的背景下,农民在社会分配中没有得到应有的权益保障。
土地流转问题也较为突出,以及农村农田被非农产业和城镇化所占用,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失业或转移就业,农村人口的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帮助农村实现全面复兴。
首先,应该加强农村的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合理的农业生产模式。
同时,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研究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的农业科技水平,增强他们的发展能力。
其次,需要建立有效的农产品市场化机制,推动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
培育大型农业企业和农业合作组织,加快建设农村电商平台,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同样重要的是,要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改善农民的融资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农业生产。
此外,还需要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完善农村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社会福利水平。
同时,积极推动农民工转移就业,通过培训和创业支持,鼓励农民走上非农产业就业的道路。
综上所述,《三农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主要是要关注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改善农民的收入水平以及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
只有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实现农村全面复兴,推动我国社会的进步。
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问题1:资金短缺。
农村信用社往往面临资金来源有限的问题,导致无法满足农民的贷款需求。
对策:一方面,可以引入政府支持,通过政府拨款或设立专项基金来支持农村信用社的资金需求。
另一方面,可以发展多元化的筹资渠道,比如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信用社的发展,通过发行债券等形式来筹集资金。
问题2:信用评估体系不完善。
农村信用社往往没有建立完善
的信用评估体系,无法准确评估农民的信用状况,导致风险增加。
对策:建立健全的信用评估体系,包括收集和整理客户的信用信息,建立客户信用档案,以及完善评估方法和模型。
同时,可以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信用评估,提高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问题3:服务能力不足。
农村信用社在服务农民需求方面存在
不足,如缺乏金融知识普及、产品创新不足等。
对策:加强农民金融教育,提高农民的金融意识和金融知识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金融产品。
同时,农村信用社应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推出更加灵活、个性化的金融产品。
问题4:监管不到位。
农村信用社监管不够严格,容易出现违
规操作和风险。
对策: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和监管体系,加强对信用社的风险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农村信用社的正常运作和风险控制。
农村信用社工作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农村信用社工作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2023年了,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人们都离不开金融服务,而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地区最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更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农村信用社的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那么这些问题究竟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解决呢?一、问题的存在1、整体效率较低目前,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业务流程不规范、人工操作较多等问题,导致整体效率较低。
虽然这些问题不会影响到基础业务的开展,但是如果在大规模的业务处理上,就很容易出现拥堵的情况,导致服务质量受到影响。
2、缺乏高端人才目前,农村信用社技术人才和高管人才较少,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来培养这些人才。
但是现实是,由于农村信用社客户基础较为分散,客户规模不足,公司发展方向不足明确等原因,吸引人才的难度较大。
3、数字化进程落后与当今像蚂蚁金服等顶尖的金融公司相比,农村信用社数字化发展进程较慢。
由于农村信用社自身的余额较小,缺乏强大的资金支持,所以不能像其他大型金融公司一样快速实现数字化。
二、问题的解决方案1、提升效率为提升效率,农村信用社需要加强其技术基础,建立起更为规范的业务流程。
在流程方面,可以探索建立自动化处理流程,减少人工介入,从而提升任务处理的效率。
同时,农村信用社还应加强对网络和基础设施的投资,以优化其信息传递和交流效率。
2、加强人才培养想要招揽更多的高端人才,农村信用社需要在各个方面加强对教育和培训方面的投资。
在人才招聘方面,可以建立好各应用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拓展更多的训练和教育资源,为助力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帮助。
3、加快数字化进程加快数字化进程,也是农村信用社应该加强的领域。
在此方面,农村信用社可以探索与不同的科技企业合作,共同发展数字平台,提升数字化水平。
农村信用社也可以探索与大型金融机构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其他机构数字化平台的优势和资源。
这有助于让农村信用社更快地实现数字化转型。
结语作为一项信用基础设施,农村信用社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困境及解决办法(一)
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困境及解决办法(一)摘要:本文从营销经理制度、员工素质等五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突破农村信用社经营困境的对策建议。
推行了几年的小额农户联保贷款,对于解决农民贷款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确实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自2002年下半年以来,农村信用社贷款投放(主要是支农贷款投放)增速趋缓,与存款规模的快速膨胀形成反差,本文拟对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困境及解决办法进行分析。
一、基层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营销经理制度的构建缺陷。
营销,经理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营销人员点多面广、情况熟悉、服务面宽的经营优势,但现行制度对营销人员的管理相对松弛,营销人员经营的随意性和种种消极行为,时常导致存款波动和信贷风险。
一是人员身份的局限性。
从来源上看,目前营销经理一般为竞聘基层信用社主任、副主任的落聘人员,而营销员多是岗位竞争中的下岗职工和各村的业务代办人员。
从目前情况看,营销岗位成为竞聘领导职位的“无奈选择”和下岗员工的“收容站”,具有一定的惩罚性而不是鼓励性。
二是分配方式的局限性。
营销人员基础工资较低,浮动部分因激励力度不足而惩罚力度较大,与收入相对较高且稳定的内勤岗位相比,分配上没有明显的吸引力。
三是经营权限的局限性。
营销经理的权限下放不足,而且没有相应的业务开展经费,难以拓展开发市场营销空间。
四是业务的松散性。
基层信用社对营销人员尤其是广大的农村业务代办员的管理是松散的,他们的报酬就是“代办费”,一旦部分人员的行为同信用社的要求不合拍或其要求得不到满足而消极对待时,农村信用社的工作就显得很被动,极易出现存款大量下降和信贷风险,尽管实行了责任人制度,试想一个营销人员发放了几百万元贷款,到期却不主动催收,信用社除了不给其报酬外也无其他更有效的办法。
因此,目前的营销经理制还只能说是一个过渡性的制度安排,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当前农信社发展存在的困难与对策
当前农信社发展存在的困难与对策2003年以来,各地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为“三农”服务的经营方向,致力于全面深化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部控制机制,重塑经营理念,使竞争能力不断增强,整体社会地位和形象大幅提升,初步实现了由形似到神似的转变,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回顾改革历程,有很多可喜的变化令人振奋和鼓舞,也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更有不少未来发展中深层次的矛盾和困难需要解决。
面临的困难(一)法人治理机制中“形似”与“神难似”的矛盾不可轻视。
目前,农村信用社虽然建立了“三会”制度,也能按照规范的法人治理要求进行运作,但由于股金分散,单个社员持股金额少、比例低,一些非职工社员代表、理事、监事在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繁忙的情况下,除关注农信社的信贷优惠政策和股金分红情况外,对农信社业务发展、风险防范等经营事项关心不多。
(二)商业化经营趋向与支农服务宗旨的矛盾难以解决。
更好地服务“三农”是农信社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但改革后,来自股东分红的压力以及生存发展的本能极大地强化了农信社的商业化经营动机,而支农内在动机却没有得到加强。
改革后农信社的经营更加强调贷款质量和效益回报,其经营的利润导向越来越明显。
其中农信社基层网点撤并问题就充分显现出了这一矛盾。
(三)信贷资金不足与支农资金需求增长的矛盾日益激化。
一是随着中央出台一系列扶持“三农”的优惠政策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发展农业经济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农村资金需求呈高速增长趋势,并且在支持额度上日益大额化。
传统的针对分散小规模经营的小额信贷已不能适应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农业的发展。
但随着商业银行的改革和职能调整,其战略重心逐渐转向了大中城市,基层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权限上收,把从农村吸收来的资金投向城市,导致了农村资金的外流,服务“三农”重担直落农信社身上,形成了“一农独支三农”的局面。
(四)经济效益最大化与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的矛盾亟待解决。
目前,我国尚未实现城乡一体化,农业经济所占比重依然大,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农业的产业化、集约化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农业生产的商品化仍未完全形成,离产业化的要求还有差距,农业经济高风险、低回报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新形势下农信社服务三农面临困境解决思路
新形势下农信社服务三农面临困境解决思路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农业农村的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着
新的形势和挑战。
农信社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金融机构,也面临着一系列
的困境。
本文将围绕新形势下农信社服务三农面临的困境,提出相应的解
决思路。
首先,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这给农
信社的金融服务带来了困难。
农信社可以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
农民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例如,可以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帮助农民解决因自然灾害和疾病等因素导致的收入丧失问题;发展农
村电商,帮助农民将农产品销售到城市,提高农民收入。
最后,传统的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的需要,需要进行创新。
农信社可以通过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结合,开
展农村金融创新。
可以开展以农业大数据为基础的风险评估、决策支持等
服务,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改善
农业产业链的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服务的透明度和效率。
总之,面对新形势下农信社服务三农面临的困境,需要采取一系列的
措施和解决思路。
农信社可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自身服务质量和
效率,加强农业金融的专业性和专业力度,进行农村金融创新等,以适应
新形势下农村金融的发展需求。
浅析当前农信社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当前农信社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农村信用社发展以来,服务水平也在不断进行提高,但与其他的商业银行进行对比,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不断进行提升。
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和村镇银行都在农村设立了分支机构,而农村信用社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竞争,需要不断提升当前农信社服务水平,实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农信社服务;问题;对策引言随着农村信用社进行的改革,整体的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然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以及一些商业银行离开农村后重返县域市场,对农村信用社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目前的管理状况来看,如果不加快改革,充分发挥服务全领域能力,很难在长期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一、当前农信社服务存在的问题1、缺乏服务意识近年来,农村各级信用社都实现了统一着装,加强培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创新活动,但许多服务仍然比较机械、僵化,只能被动应对各种制度和问题。
此外,仍然存在轻服务重工作的现象视非常普遍的存在,这也对农信社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制约。
2、服务方法缺乏特性虽然农村信用社促进和推广优质文明服务,但由于大多数客户群体所面临的农村信用社的特殊性以及缺乏“农村”特色,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必须形成自己的服务特色。
3、服务效率不高一方面,与特殊客户群体打交道有客观原因,但不能忽视主观原因,如一线资历、工作未知、责任薄弱等。
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员工老龄化现象严重:即使为社会招收了学生,仍然存在短缺,导致人员短缺。
二、当前农信社服务水平提升的对策1、管理人员需要高度重视服务水平提升管理人员带头示范,因为管理人员的言行影响员工,能够真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将处理任务列入部门议程,认真组织和研究。
因此,管理人员需要不断转变思想,探索提升服务水平的措施。
2、将服务意识应放在首位“思想决定行动。
”要确保优质文明的服务理念深入到所有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血液中。
首先,培养员工之间的差距意识。
通过增加对全体员工的心理刺激,将任务划分为多个层次,构建人人有工作、人人有责任的良好局面,让全体员工在竞争中发现漏洞,增强工作责任感。
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某地区农村商业银行创新金融产品的成功经验
创新金融产品:针对农村市场需求,开发特色金融产品 降低门槛:简化贷款手续,降低贷款门槛,提高贷款可获得性 优化服务: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 加强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宣传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农民金融意识 合作共赢:与地方政府、企业、农户等合作,实现多方共赢
增加农民收入:通 过提供信贷支持, 帮助农民扩大生产 规模,提高收入水 平。
改善农村金融环境 :通过提供金融服 务,改善农村金融 环境,促进农村金 融市场的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01
提供金融服务:为农民提供贷款、储蓄、理财 等金融服务,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
03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通过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 设、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商业银行 的金融产品种 类较少,难以 满足三农客户 的多样化需求。
农村商业银行 的金融产品创 新不足,难以 适应三农客户 的发展变化。
农村商业银行 的金融产品缺 乏特色,难以 吸引三农客户
的关注。
农村商业银行 的金融产品风 险管理不足, 难以保障三农 客户的资金安
全。
缺乏专业人才
A
B
C
D
农村商业银行缺乏专业 的三农服务人才,导致
某地区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成功经验
0 1
创新金融产 品:针对三 农需求,推 出特色金融 产品
0 2
优化服务流 程:简化贷 款手续,提 高服务效率
0 3
加强风险管 理:建立完 善的风险管 理体系,降 低贷款风险
0 4
开展金融教 育:普及金 融知识,提 高农民的金 融素养
0 5
加强与地方 政府合作: 与地方政府 合作,共同 推动农村经 济发展
新形势下农信社服务三农面临困境解决思路
-新形势下农信社效劳三农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思路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经济的开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撑,改善农村金融效劳,增加涉农资金投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保障。
特别是农信社的支持,更是尤为重要。
但受制于经营环境及农信社自身经营能力等诸多因素影响,目前农信社在效劳三农和地方经济开展方面存在着一些"心有余而力缺乏〞的困境,亟需加以解决。
一、当前农信社经营面临的困境〔一〕农村金融市场固有的高风险。
一是农信社以"三农〞为主要效劳对象,但随着农民大量进城,"有农村无农民,有农地无农业〞的现象日趋普遍,农信社的市场主体发生变化。
二是农业是弱势产业,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制约,在农业保险机制及补偿机制未建立健全的情况下,农户的还贷能力难以保证,信贷风险较大。
三是农村交通、经济开展相对滞后,信用体系及法制建立不尽完善,农信社经营管理本钱普遍较高,经营较脆弱。
〔二〕新型农村经济模式酝酿新的风险。
当前,农村经济环境和条件已发生显著变化,农业专合组织、订单农业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共同开展,这一方面为农信社的经营绩效提高创造了条件,但我们也必须看到,这些新的信贷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复杂多变,如果市场预测不准、经营管理不善、缺乏长远规划,或遭遇自然灾害,或舆论影响,就会造成产品减产或滞销积压,甚至亏损破产,例如前两年的绿豆、大蒜等过山车一样的价格变化,就有可能使曾经作为信贷支持的亮点演变为风险点。
〔三〕同业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竞争压缩开展空间。
近年来,为破解农村金融竞争不充分问题,国家以积极的政策引导,农村金融生态发生重大变化,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丛林竞争法则直接拷问农信社的生存能力、市场份额和可持续开展能力。
一是国有银行从"集体撤离〞到"集体返乡〞。
在这场浪潮中,邮政储蓄银行定位"为城市社区和广阔农村地区居民提供根底性金融效劳〞,并改变只存不贷的传统,以及"爱富不嫌贫〞、"抓大不放小〞的市场理念及小额贷款业务的推出,与农信社"短兵相接〞,直接影响着农信社的业务经营和市场份额;农业银行高举着"效劳三农〞的大旗,成立"三农事业部〞,义正言辞地回归农村金融市场"掘金〞。
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发展直接影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
近年来,一些银行积极创新农村特色金融产品,改进金融服务,在破解农村“新三难”(存款难、取款难、贷款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繁荣农村经济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整体功能依然跟不上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其旺盛的服务需求存在着差距。
困难与问题一、“三农”资金供求渠道狭窄,矛盾突出。
在农村正规金融体系中,有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邮政储蓄和村镇银行等机构。
近年来,一些扎根农村的金融机构没有很好地服务“三农”,“偏农离农脱农”,把本不丰富的农村资金源源不断地“抽”往城市和其他回报率更高的领域,成为农村资金的“抽水机”。
如农业银行的存款在缴存准备金和保底支付结算后基本上存,货款只局限于有一定规模和信誉的农业企业,每年净增额度很小。
农村邮政储蓄网点吸收的资金全部上存,从农村流向了城市,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农村资金流向城市的“流水线”。
村镇银行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网点少、功能弱,加上尚处在发展初期,无论是基础运营系统,还是在政策环境以及人才队伍等方面都面临不少制约。
从而影响其吸收存款能力。
只有农信社(商业银行、合作银行)一家才是真正和农民有直接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的核心机构。
例如,我市农商行现有各项存款余额3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0亿元,存贷款总量连续多年居武穴市各金融机构首位,对“三农”的支持度和贡献度均保持全市同行业第一。
但仅仅靠农信社(商业银行、合作银行)是根本无法满足所有农民、农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的。
因此,农村企业和农民的信贷要求不得不从“地下银行”高息拆借,民间借贷活动频繁,有的人为牟取暴利,对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民进行高利贷的发放。
二、金融机构分布不均衡,农村金融服务出现“盲区”。
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撤并整合进城,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收缩现象比较突出。
农村金融支持“三农”的困境与出路
・ 总 257 - 第 期 1 0 7
理混乱 ,不 良贷 款率居高不下 ,经 空 。民间金融市 场上鱼龙混 杂 ,部 营十分 困难 。 分 民间金 融机构违规经 营 ,加 剧农
二 、农 村 金 融 困境 的 成 因 剖 析 村 金融市场 的混乱 。对 此 ,亟须建
融 制度 ,不断 完善农 村金融 服务体 道购买 证券 、保 险 ,从 而更 多地 依 障 ,近些 年来农 信社 的商业化倾 向
系 ,才 能加快 或推动农 村经 济又好 赖 间接 融资 。其 次 ,农 村金融 的 中 也 一定程 度上损 害 了广 大农户 的利 又快发 展 ,促 进社会 主义新农 村建 间业务 产 品极少 , 目前 只有结算 汇 益 。在正 规金融 发育不 良的同时 ,
农 民全面小 康就没 有全 国人 民全面 的形 成 。首 先 ,农 村 融 资 渠 道 单 域 ,对 农业 的直接 支持不 足 。农业 小康 。我 国农 村 区域 面积 最大 、人
一
,
正规渠 道 只有 间接 融资 方式 ,
发展银 行名 义上是政 策性银 行 ,但
口众 多 ,二元 经济结 构 突出 ,城乡 直接 融 资方式则 主要 以非正 规甚 至 目前 的状况是 业务 过于单 一 ,不能 金融 差距较 大 ,作 为农村 经济 中最 是非 法 的民 间金 融形式 存在 ,农村 向 一 般 的涉 农 企 业 和 农 户 提 供 贷
设。
一
兑等少 量传统 的中间业 务 ,抵押 、
、
民 间 非 正 规 金 融 则 在 法 律 上 被 否
农 村 金 融 面 临 的 困 境
担保 、承兑 、贴现 、承诺 、咨询服 定 ,得不到正 常发育的机会 。
三农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三农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村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分析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业结构单一、农业收入低。
我国农业结构主要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农业收入占比较低,导致农民收入水平普遍偏低。
对策: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发展多种经营方式。
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引进新的农业科技,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二、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公共服务不足。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不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不足,影响了农民生产生活质量。
对策: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优化交通网络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农业生产方式传统、效率低下。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难以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
对策: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普及高科技设备、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四、农村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农村产业发展缓慢,农村人才倾向于外出打工或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对策:加强农村人才培训,提高农民技能,引导农村人才回流,支持农村自主创业。
五、土地资源过度利用、生态环境恶化。
由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方式不合理,导致土地过度利用、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对策: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推广科学化耕作方式,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实施农业生态保护工程。
六、农民收入不稳定、风险较大。
农村居民主要依靠种植和养殖业获取收入,受市场价格波动和自然灾害等影响,农民收入不稳定,风险较大。
对策:建立农民收入稳定机制,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建设,推动农业保险发展,降低农业经营风险。
七、农村金融服务薄弱、融资难题。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融资难题成为农民创业发展的一大制约。
对策: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农村信贷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
农村信用社的若干建议
完善政策体系促进农村信用社发展的若干建议合理、适度、有效、可持续的对农投资和金融扶持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的核心要素。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由于自身服务“三农”的动力不足、能力有限,加之,政府支持的政策力度不够,严重影响了其服务“三农”作用的发挥,阻滞了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
为了使农村信用社在服务“三农”方面能够有更加直接、明确、有力的措施,政策的调整、良好环境的营造,显得至关重要。
一、农村信用社现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三农”对金融的需求逐渐由传统的消费性需求向生产型、经营型转变,且需求量呈现加速度提高的趋势,近10年来,我国农村金融缺口每年都在5000亿元以上。
截止今年上半年,我国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8516亿元,占金融部门对农信贷总量的80%左右,大致形成了农村信用社“一社支三农”的局面。
但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中又面临了许多困难,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
1、经营手段和配套技术相对落后。
由于缺乏跨地区的结算网络,至今农村信用社所办业务多为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不能签发银行承兑汇票, 98%以上的信用社仍未开办外汇业务,现行商业银行盛行的“一卡通”业务,农村信用社却不能参与流通。
农村信用社的服务能力明显偏低。
2、贷款风险过大。
农村信用社的主要金融市场在农村,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农民。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市场经济发育的不健全,加之传统农业生产周期长,受自然的影响大,市场不稳,规模效益不明显,投资回报率低,使得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太大。
3、制约发展的政策因素多。
1997年的金融体制改革,固化了农村信用社地方性金融机构性质的定位,使农村信用社失去了与其他商业银行竞争的平等待遇。
在农村信用社市场分割方面,统一以县为单位组建联社的呆板设置,还导致了或在贫困地区规模过小或在经济发达地区竞争不够充分的矛盾,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在风险化解方面,政府又没有提供积极的如农业保险、存款保险等政策保障。
另外,国家规范性和补偿性政策又长期缺位。
农村信用社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存在问题及对策[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蓝图,农村信用社虽然在改革申幂断发展壮大,却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使其服务“三农”的效果大打折扣。
本文分析了当前农信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问题;对策1 当前我国农信社存在的主要问题1.1合作制有名无实合作金融的本质是社员个人为了获得便利的、低成本的金融服务,以货币资本入股的方式,自愿联合起来,实行民主管理、互助互利的金融行为和金融组织。
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农信社过分看重业绩的增长,以追求赢利为主要目标,偏离了为社员服务的合作原则。
1.2所有者不到位,形成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目前的农信社,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
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社员准入的门槛过低,社员所有权边缘化,对代理人的监控逐步丧失,导致在权力各方的博弈中,使农信社“内部人”轻易取得了主导权。
农信社的民主管理缺乏实质性内容。
社员民主管理没有保证,入股社员真正参与管理的意识淡薄,参与管理能力较低。
同时由于农信社社员只就微小的出资额承担有限责任,社员对信用社的关切程度和入社动机都很成问题。
在社员贷款额普遍超过出资额的情况下,个别社员甚至可能因为极其自私的理由,做出有害于信用社长远发展的决定。
产权主体虚置,导致法人治理中权利、义务、责任的严重失衡,从而引发了一系列侵害信用社利益的行为,如经营管理者的道德风险、滥用职务、粗放经营、奢华消费等。
经营目标、薪酬待遇等完全是经理层自己决定,短期行为在所难免,使得最有效的所有者监督机制形同虚设,造成内部管理混乱,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
贷款审批、运作制度不严、随意性大,财会制度不严密,财务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漏洞,财务质量不高,不良贷款比例较高、亏损严熏。
截至2008年年末,全国农信社不良贷款余额5435亿元,2009年三季度,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较二季度下降136.2亿元,农信社不良贷款余额则连续三季度增加,这是目前农信社系统最大的风险。
浅谈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浅谈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困境及对策作者:王真虎来源:《经营者》 2018年第19期摘要农村信用社设立之初的目的是促进“三农”发展,在改革开放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农村信用社面临行政干预严重、法人治理机制缺失等困境。
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困境对策一、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发展困境(一)行政干预严重,监管体制不畅,农村信用社法人独立性缺失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趋势是将监管权限下移,提升独立性,但是即使到现在,行政干预仍然存在,无非是从直接转变为间接。
农村信用社不同于一般商业银行,具有特殊的管理权限,长期由政府直接管理,这导致一些地方政府以扶持“三农”为借口,将农村信用社作为地方财政的小金库,直接干涉农村信用社的经营。
农村信用社的法人独立性受到严重挑战。
(二)内部管理机构形同虚设,“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按照规定,农村信用社需设立“三会”。
社员代表大会是农村信用社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入股的农户和个体工商户组成,理事会是具体事务的执行机构,监事会是内部监督机构。
由于农村信用社设立时农民缴存股金并非完全自愿,因此农民对信用社“自我服务的经济组织”的性质缺乏认同,更别说参与信用社民主管理了。
即使有些农民愿意参与信用社民主管理,事实上,他们的参与渠道也被剥夺了。
社员代表大会虚置,伴随着省级联社建立,省级政府获得了农村信用社理事长的任命权,信用社内部人实际上拥有完全的管理权限。
(三)资金投向非农化趋势明显,信用社趋利性增强农村信用社担负着服务“三农”的使命,农民筹资组建信用合作社是为了满足本合作组织内部成员的生产发展的需求,但是农村信用社在发展中却渐渐偏离了初衷,这是农村信用社天然存在的矛盾演进的结果。
农业天然具有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生产周期和产量不稳定的特点,农民偿还借贷资金能力弱。
为了获取较高的利息收入,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农村信用社都逐渐将资金投向城市工商业,压缩了农业生产的融资空间,农村信用社越来越向普通商业银行靠拢。
广西农村信用社支持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广西农村信用社支持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广西农村信用社作为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机构,面临以下主要问题及对策:问题1:资金供给不足。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投资需求大,但资金供给相对有限,导致难以满足乡村振兴的资金需求。
对策:加强与相关金融机构的合作,拓宽资金来源,通过引进资本、吸纳社会资金等多种方式,增加乡村振兴的资金投入。
同时,优化信贷政策,支持农村企业和农户获得贷款,促进资金的流动和有效利用。
问题2:金融服务不完善。
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金融服务覆盖面较窄,导致乡村居民难以获得完善的金融服务。
对策: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建设,增加农村信用社网点和自助设备的布局,提高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覆盖面。
同时,推广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服务模式,方便农村居民获得金融服务。
问题3:缺乏专业化金融人才。
农村地区普遍缺乏专业的金融从业人员,限制了乡村振兴金融支持的能力和水平。
对策:加大金融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加强培训、引进人才、提供培训机会等措施,提高农村信用社员工的专业素质。
同时,与高校、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加强对农村金融的研究,为乡村振兴提供更科学的金融支持。
问题4:风险管理压力增加。
农村地区存在产业结构单一、风险较高的情况,农村信用社在支持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较大的风险挑战。
对策: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监控和预警能力。
通过提高贷款审查和追踪机制,降低风险,保障资金安全。
同时,注重风险教育和风险防范,提高农村居民的风险意识和金融知识,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
通过解决以上问题,广西农村信用社可以更好地支持乡村振兴,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农信社服务三农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思路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撑,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增加涉农资金投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保障。
特别是农信社的支持,更是尤为重要。
但受制于经营环境及农信社自身经营能力等诸多因素影响,目前农信社在服务三农和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着一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亟需加以解决。
一、当前农信社经营面临的困境(一)农村金融市场固有的高风险。
一是农信社以“三农”为主要服务对象,但随着农民大量进城,“有农村无农民,有农地无农业”的现象日趋普遍,农信社的市场主体发生变化。
二是农业是弱势产业,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制约,在农业保险机制及补偿机制未建立健全的情况下,农户的还贷能力难以保证,信贷风险较大。
三是农村交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信用体系及法制建设不尽完善,农信社经营管理成本普遍较高,经营较脆弱。
(二)新型农村经济模式酝酿新的风险。
当前,农村经济环境和条件已发生显著变化,农业专合组织、订单农业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共同发展,这一方面为农信社的经营绩效提高创造了条件,但我们也必须看到,这些新的信贷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复杂多变,如果市场预测不准、经营管理不善、缺乏长远规划,或遭遇自然灾害,或舆论影响,就会造成产品减产或滞销积压,甚至亏损破产,例如前两年的绿豆、大蒜等过山车一样的价格变化,就有可能使曾经作为信贷支持的亮点演变为风险点。
(三)同业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竞争压缩发展空间。
近年来,为破解农村金融竞争不充分问题,国家以积极的政策引导,农村金融生态发生重大变化,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丛林竞争法则直接拷问农信社的生存能力、市场份额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国有银行从“集体撤离”到“集体返乡”。
在这场浪潮中,邮政储蓄银行定位“为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提供基础性金融服务”,并改变只存不贷的传统,以及“爱富不嫌贫”、“抓大不放小”的市场理念及小额贷款业务的推出,与农信社“短兵相接”,直接影响着农信社的业务经营和市场份额;农业银行高举着“服务三农”的大旗,成立“三农事业部”,义正言辞地回归农村金融市场“掘金”。
二是城商行不再局限于市区发展,纷纷到县城设立分支机构,甚至在经济发达的乡镇直接设立村镇银行,一插到底,蚕食农村金融市场。
三是外资银行抢滩登陆农村金融市场。
仅就省来说,澳洲联邦银行先后在济源、兰考、登封、渑池、伊川设立5家村镇银行,中银富登先后在滑县、临颍、项城设立3家村镇银行,一直走高端路线的外资银行陡然转身,大踏步高调进军农村金融市场。
四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带来新挑战。
在国家推动和各种社会资本的追捧中,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组等新型- 2 -农村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农村。
仅在xx县,全县合规及不合规的小额贷款公司、投资担保公司等机构就多达30余家,其变相高息揽储、违规发放高利贷等行为,已严重干扰和影响农村金融市场。
(四)客户群体发生变化或转移。
农信社生于农,发展于农,这决定了其客户对象主要在农村。
长期以来,缘于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少,农民在可选择性不强的情况下只有选择在农信社办理金融业务,促使农信社成为农村金融主力军。
但随着城乡一体化推进,农村的许多居民正逐步走向城市居住、生产、生活,农村人口在逐步减少。
根据201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中国居住城镇的人口接近6.66亿人,城镇化率达到49.68%。
按照“十二五”规划,2015年中国城镇化率或达51.5%。
从近年来地方经济和农信社业务发展看,城区经济总量远大于非城区经济总量,农信社城区业务理应大大超过非城区业务,但受结算渠道、服务、产品、品牌形象等制约和同业竞争影响,城区业务发展却不尽理想。
例如xx县,2013年末全县银行机构存款余额76.45亿元,其中县城区银行机构网点存款余额52.15亿元,乡镇网点存款24.3亿元,但xx农商行县城区网点存款12.37亿元,仅占全县城区存款总量的23.72%,占该行存款总额38.45%。
(五)缺乏稳定持续有力的政策扶持。
农信社资金取之于农,理应反哺于农。
历年来,农信社在支持“三农”建设上都倾注了全力,但农信社没有得到与贡献相匹配的利惠待遇或利惠甚小。
例如xx县的支农主力军xx农商行,每年投放贷款占全县银行机构投放贷款总额65%以上,其中涉农信贷投放占比达97%以上,但在政府财政专项资金存放分配上,xx农商行占比还不到10%,与做出的贡献明细不相匹配。
同时税负过高,例如xx农商行,2013年共缴纳各类税费1800多万元,占各项支出的10%以上,占年经营利润的近30%左右,诚然这些属于国家法定交纳税项,作为企业自然应当交纳,但对于承担支农重任且肩负沉重历史包袱的农商行来说,税负明显过重。
(六)社会信用环境仍然不容乐观。
目前,农信社面临的社会信用环境依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债权的维护上面临重重困难。
一是农户的信用意识较差,又缺乏有效的财产担保,有的把小额农贷看作是国家施以的不用归还的惠民政策。
二是有的借款人诚信意识严重缺乏,恶意逃废债务,完全俱备还款能力但却拒不还贷,拖、赖、推、躲。
三是法制不健全,依法追债遭遇执行难问题,“赢了官司,不赢钱”现象普遍。
二、农信社发展和服务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从上述农信社经营发展的现实环境,我们不难看出农信社在当前新形势下,自身经营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其支农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自然而然受到严重影响,如何扭转这种局面,化不利为有利?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以社区银行、零售银行为定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就目前经济发展的现状,我国缺少的不是大型的商业银行,- 4 -而是为普通大众和中小客户服务的社区银行。
社区银行最显著的特征有四个方面:一是主要为当地社区经济服务;二是个人金融业务所占比重较大;三是实行资产多元化、经营多样化,个人理财业务、委托代理业务等中间业务具有鲜明特色;四是有国家政策的支持。
对照社区银行的特征,农信社实行社区银行改制条件基本具备,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一是长期以来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组织的资金大部分用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这种资金流向与其他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向有根本区别,符合社区银行主要为当地经济服务的要求;二是多年来贷款投放始终坚持以个人为主、以小额为主、以服务当地居民为主,把大量贷款投向了个体的农户和城镇居民,在开展个人等中小客户业务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农信社实现社区银行改造奠定了业务基础;三是网点遍及乡镇,把金融服务延伸到居民的家门口,在网点覆盖上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适应社区银行对社区居民提供就近服务的要求。
因此,农信社定位于社区银行、零售银行,这符合农村发展趋势,有利于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
农信社要顺应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农村劳动力大转移的趋势,顺应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大方向,客观审视自身与其他商业银行存在的差距、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把区位特点同行业特色紧密结合起来,突出“四个面向”,坚持走特色化经营的道路,即面向“三农”,巩固农村市场;面向城市新社区,延伸金融服务;面向小微企业,拓展优质客户市场;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积极培育潜在市场,寻求政策目标和商业目标的和谐统一。
(二)转变服务理念,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树立“以市场为向导,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就农信社目前来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还没有得到完全的贯彻和执行,还没有从市场、客户的角度去思考产品的营销和金融服务。
因此,必须通过多种途径更新观念,转变服务意识。
一方面进行员工培训,帮助其完成思想上的转变,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另一方面是培养团队意识,注重企业文化树立差别化的服务理念,注重优质客户群的建立。
目前,信用社服务对象往往是农户或者一些农村小型企业,一旦企业发展就可能从信用社客户中脱离。
信用社的客户往往是在企业的起步阶段,一方面存在较高风险,另一方面企业一旦发展,不再依靠信用社,信用社又失去了优质客户资源,长此以往,非常不利于信用社长远发展。
因此,要树立差别化服务理念,对于优质客户要提供更便捷和优惠的服务,吸引和维持高端客户、优质企业,从而拓展利润空间。
加快改革步伐,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与其他银行相比,农信社在基础性服务条件和服务质量上,差别比较明显,必须加快基础性服务设施的提高,提升服务层次,增设服务种类,满足广大客户的多种金融需求。
要加强电子化建设,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发展趋势,农信社必须要尽快完善农信社的电子化建设体系,为客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要推行标准化网点建设,实现农信社网点- 6 -服务标准化、规化。
(三)积极主动融入并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这意味着城乡一体化是三农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将彻底改变农村金融生态,在城乡一体化起步较早的地区,例如江浙沿海、珠三角地区,目前农信社在服务对象、服务围、业务品种、网点布局上已超越传统的畴,其经营活动已突破了传统的模式。
对此,农信社必须要与时俱进,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积极主动融入其中,才能化挑战为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积极支持农村社会化服务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广大农民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生活方式、居住方式将发生重大变革,对农村社会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农村信用社要大力对农村个体和私营经济、农村基本建设、行政村整治等信贷支持,促进农村社会化服务程度和进程的提高。
要进一步简化贷款手续,大力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贷款品种,开展农户贷款千家万户工程,帮助农民增收。
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经营效益。
要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扶持农民规模和农场化经营,集约农业资源。
积极扶持一批市场带动型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经营格局加速发展;要积极扶持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与出口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储藏、运销等流通设施和经济主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市场竞争力,提高经营效益,从而促使农业经济转型。
积极支持农村工业企业发展,提高农村经济总量。
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农信社要调整对工业企业的信贷资金投向结构,促进工业经济提质增量,发挥工业在全县经济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通过发展工业,解决失土农民就业问题。
(四)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和农村产业重新分布,大部分农民洗脚上田,从工从商,他们中的少部分从事商业和服务业,一部分成为产业工人,即规模不断膨大的“农民工”。
还有一大部分农民则把土地集中起来,开始农业集约化、工业化发展。
以家庭为单位的传统农业正在产业体系中悄然退出,第二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小微企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