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解读

合集下载

2.5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2.5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第五节 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一、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闭环控制 R(s) 系统的典型
结构:
开环传递函数:
E(s)
_ G1(s)
B(s)
D(s)
+
C(s) G2(s)
H(s)
系统反馈量与误差信号的比值
Gk(s)=
B(s) E(s)
=G1(s)G2(s)H
(s)=G(s)H(s)
第五节 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DR(s()s) +_
_G3 G1
C(s)
H1
D(s) G1G2
G2G1 - H1
1+G1G2H1
D(s)
_
G2
C(s+)
C(s) G3
- -1
H-(21+H2/G1)
H2 /G1
解:
D(s) 系+统传G递3 函数为:
C(s)
R(s) = 0
H1
结 变构换图为CD((ss))= 1+G1GGG22H3(11++G-G21GGG32H1H21+- )GH21G2-1G3
解1+: 1RERG+1(G+(G(s1sDs)GG1)1)G(G=21s-GG21)2GH+32=GH3G13H0111HG2+2/2GGG结H121=1G构+1G2-+H图HG21G1变1+GG3GHG换122GH12G+为21G3G+H-:G13G2E2G(2sG)3H3 2
第五节 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B(s) H(s)
第五节 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2.扰动信号D(s)作用

第2章_控制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_2.4传递函数以及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第2章_控制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_2.4传递函数以及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X o ( s) 1 G( s) Fi ( s ) Ms 2 Ds K
【例】R-L-C无源电路网络的传递函数
已知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d2 d LC 2 uc (t ) RC uc (t ) uc (t ) ur (t ) dt dt
所有初始条件均为零时,其拉氏变换为:
LCs 2U c (s) RCsU c (s) U c (s) U r (s)
n
m n bm K =K * (-Zi ) / ( p j ) an i 1 j 1
为传递函数的增益
b0 K a0
*
为根轨迹增益
Ti和 i 为时间常数
零、极点分布图:
G ( s) b0 (s z1 )(s z2 )(s zm ) M (s) a0 (s p1 )(s p2 )(s pn ) D(s)
r (t ) 1(t )
零状态响应分别为: c1 (t ) 1 2et 3e2t
c2 (t ) 1 0.5et 0.5e2t
各个模态在两个系统输出响应中所占的比重不同,
取决于零点相对于极点的距离。
j
z2
z1
0

(5)关于传递函数的几点说明
传递函数是一种以系统参数表示的线性定常系统输 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关系式。传递函数的概念通常只 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 传递函数是复数自变量s的复变函数。传递函数中 的各项系数和相应微分方程中的各项系数对应相等, 完全取决于系统结构参数。
D(s)=0 称为系统的特征方程,其根称为系统的 特征根。特征方程决定着系统的动态特性。
D(s) 中s 的最高阶次等于系统的阶次。
将传递函数的分子和分母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可得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2.1 微分方程模型(时间域模型)
一、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分类
线性系统:可由线性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线性微分方程是指微分方程 是定常和线性的。线性系统可应用叠加原理,将多输入及多输出的 系统转化为单输入和单输出的系统进行处理分析,最后进行叠加。 另外线性系统还有一个重要的性质,就是齐次性,即当输入量的数 值成比例增加时,输出量的数值也成比例增加,而且输出量的变化 规律只与系统的结构、参数及输入量的变化规律有关,与输入量数 值的大小是无关的。 非线性系统:研究非线性系统的运动规律和分析方法的一个分支学科。 非线性系统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确定模型的结构,如果对系统的 运动有足够的知识,则可以按照系统运动规律给出它的数据模型。 一般来说,这样的模型是由非线性微分方程和非线性差分方程给出 的,对这类模型的辨别可以采用线性化,展开成特殊函数等方法。 非线性系统理论的研究对象是非线性现象,它反映出非线性系统运 动本质的一类现象,不能采用线性系统的理论来解释,主要原因是 非线性现象有频率对振幅的依赖性、多值响应和跳跃谐振、分谐波 振荡、自激振荡、频率插足、异步抑制、分岔和混沌等。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例 2:RLC 电路(L-R-C 无源四端网络)如图,建立输入输出间的微分方程关
由基尔霍夫定律,回路的压降为 0,即输入电压由电感、电阻、电容上的电压 平衡。 Ur=UL+UR+UC 电流 与 有 即 的关系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与 在数值上具有一 ~
注意:该系统也是一个二阶系统 与例 1 相比,它们具有相同的模型形式。当
线性系统满足叠加原理,而非线性系统不满足叠加原理。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二、微分方程模型的建立 根据系统物理机理建立系统微分方程模型的基本步骤: (1)确定系统中各元件的输入、输出物理量; (2)根据物理定律或化学定律(机理),列出元件的原始方程,在条 件允许的情况下忽略次要因素,适当简化; (3)列出原始方程中中间变量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4)消去中间变量,按模型要求整理出最后形式。

反馈的传递函数

反馈的传递函数

反馈的传递函数反馈的传递函数反馈是一种重要的控制系统设计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子、机械、航空、军事、化工等领域。

反馈是指将系统的输出信号作为输入信号重新送回系统,对系统进行补偿或调整而达到控制的目的。

在反馈控制中,反馈传递函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本文将探讨反馈传递函数的含义、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一、反馈传递函数的定义反馈传递函数是指反馈系统中输入输出之间的比例系数,它是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的函数关系。

通常用符号K表示,可以表示为:K = β / (1 + αH)其中,β 表示反馈回路中反馈信号的比例系数;α 表示前向信号的比例系数;H 表示系统的传递函数。

反馈传递函数 K 描述了反馈信号对系统输出的影响程度。

二、反馈传递函数的计算方法在实际反馈控制系统中,反馈传递函数的计算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仿射变换法和基尔霍夫定理法。

1.仿射变换法仿射变换法是一种重要的电路理论方法,广泛应用于控制系统中。

利用仿射变换法可以将反馈系统的传递函数表示为输入输出之间的仿射变换关系。

2.基尔霍夫定理法基尔霍夫定理法是一种基于电路理论的反馈传递函数计算方法,它基于基尔霍夫电路定理建立了反馈回路中的电路模型。

三、反馈传递函数的应用反馈传递函数广泛应用于各种控制系统中,如机械控制系统、电子控制系统、电力控制系统、化工控制系统、军事控制系统等。

在实际应用中,反馈传递函数可以用于研究系统的动态特性、稳定性分析及控制系统设计等。

1.研究系统动态特性反馈传递函数可以描述反馈系统的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反馈传递函数可以研究系统的动态特性。

例如,可以对系统的响应速度、稳态误差、阻尼比等参数进行分析,从而对系统进行性能优化。

2.稳定性分析反馈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是控制系统设计中的重要问题。

反馈传递函数可以用于稳定性分析,例如判断系统的稳定性条件和研究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3.控制系统设计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是利用反馈传递函数对系统进行优化的过程,通过反馈传递函数可以研究系统的动态特性、稳定性、抗干扰能力等性能。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及信号流图和梅逊公式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及信号流图和梅逊公式
+
1 Ln LrLsLt
《自动控制理论》
§2.6 信号流图和梅逊公式的应用
《自动控制理论》
§2.6 信号流图和梅逊公式的应用
例2-7 试用梅逊公式求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C(S)
R(S)
图2-45 例2-7图
《自动控制理论》
§2.6 信号流图和梅逊公式的应用
解: P1 G1G2G3.
路 开通路—通路与任一节点相交不多于一次
《自动控制理论》
§2.6 信号流图和梅逊公式的应用
闭通路—通路的终点也是通路的起点,并且与任何其它节 点相交不多于一次
6)前向通路—从输入节点到输出节点的通路上,通过任何节 点不多于一次,此通路自然保护区为前向通路
7)回路—就是闭环通路 8)不接触回路—如果一些回路间没有任何公共节点 9)前向通路增益—在前向通路中多支路增益的乘积。 10)回路增益—回路中多支路增益的乘积。
《自动控制理论》
§2.6 信号流图和梅逊公式的应用
信号流图的性质 (1)信号流图只适用于线性系统。 (2)支路表示一个信号对另一个信号的函数关系;信 号只能沿着支路上的箭头指向传递 (3)在节点上可以把所有输入支路的信号叠加,并把 相加后的信号传送到所有的输出支路。
(4)具有输入和输出支路的混合节点,通过增加一个具 有单位增益的支路,可以把它作为输出节点来处理。 (5)对于一个给定的系统,其信号流图不是唯一的, 这是由于描述的方程可以表示为不同的形式。
参考输入误差的传递函数为
CR(s) ER(s)G1(s)G2(s)
CR(s)
G1( s )G 2( s )
R(s) 1 G1(s)G2(s)H (s)
ER(s)G1(s)G2(s)

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R(s) D(s)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C(s) + 系统的典型 R(s) E(s) G1(s) G2(s) _
E(s)
_ G1(s)
H(s)
G2(s)
C(s)
B(s)
第五节 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2.扰动信号D(s)作用
系统的典型 R(s) E(s) 闭环传递函数为: D(s) + G2(s) 结构: _ G1(s) G2(s) C(s) Фd(s)= D(s) = B(s) 1+G1(s)G2(s)H(s) 设 R (s) = 0 H(s) 动态结构图 转换成: 前向通道:
E(s)
前向通道: 反馈通道:
_
H(s) G2(s) G1(s)
第五节 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2.扰动信号D(s)作用
R(s) E(s) C(s) + R(s)作用下误 _ G1(s) -G2(s)H(s)G2(s) 差输出的动态 E(s)= B(s) Фed(s)= D(s) 1+G (s)G H(s) 结构图: 1 2(s)H(s)
反馈通道:
D(s) G1(s) G2(s) C(s)
C(s)
H(s)
第五节 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三、系统的误差传递函数
1.给定信号R(s)作用
D(s) 设 D(s)=0 误差传递函数为: R(s) E(s) + _ G1(s) G2(s) E(s) 1 误差输出的动 Фer(s)= R(s) = 1+G (s)G (s)H(s) B(s) H(s) 1 2 态结构图: R(s) C(s)
R(s) = 0 误差传递函数为: D(s)
前向通道: 反馈通道:
D(s)

控制工程基础第三章系统的传递函数

控制工程基础第三章系统的传递函数

如图所示为机械转动系统,由惯性负载和粘性摩擦阻 尼器构成,以转矩Ti为输入量,以角速度w为输出量
机械转动系统
dw ( t) 其运动方程式为:J + Bw ( t )= Ti ( t) dt W (s ) 1 K 其传递函数为:G ( s)= = = Ti (s ) Js + B Ts + 1 J 1 式中 T= , K = 。 B B
B
i(t)
C
uo (t)
x
机械平移系统
d 2x dx m 2 B k x f t dt dt
RLC电路
X s 1 1 2n Gs = 2 F s ms Bs k k s 2 2n s 2 n
n
k m

B 2 km
C
uo (t )
其微分方程为:Ri( t)+ u0 () t = ui () t du0 () t i( t)= C dt 消去中间变量后,得 du0 () t RC + u0 () t = ui () t dt 通过拉氏变换求得电路的传递函数为: U0 (s) 1 G( s)= = Ui (s) Ts+1 式中 T=RC
4. 微分环节
输出量与输入量的微分成比例的环节,称为微分环节 dxi ( t) 其运动方程式为:x0 ( t )= TD dt 其传递函数为: G ( s)= TD s
式中 TD ─ 微分环节的时 间常数 。
当输入量为单位阶跃信号时,输出量就是脉冲函数,这 在实际中是不可能的。因此,理想的微分环节不能实现,在 实际中用来执行微分作用的都是近似的,称为实际微分环节, 其传递函数具有如下形式:
一阶微分环节和二阶微分环节的微分方程分别为:

反馈控制系统原理

反馈控制系统原理

反馈控制系统原理反馈控制系统是现代工业控制系统的基础,它的原理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机械、电子、化工、航空、航天等。

本文将介绍反馈控制系统的原理,包括反馈控制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分类、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反馈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分析、反馈控制器的设计方法等。

一、反馈控制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分类反馈控制系统是一种通过测量输出信号并将其与所需信号进行比较,从而调节系统输入信号的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由四个基本部分组成:传感器、误差放大器、执行器和反馈控制器。

其中,传感器用于将系统的输出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误差放大器用于比较输出信号和所需信号之间的误差,执行器将误差信号转换为系统的输入信号,反馈控制器则用于调节误差信号。

根据系统的反馈路径,反馈控制系统可以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系统是指输入信号不受输出信号的影响,输出信号也不会对输入信号产生影响的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是指系统的输出信号会对输入信号进行反馈调节的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的反馈路径可以分为负反馈和正反馈两种情况。

负反馈是指输出信号与所需信号之间的误差信号通过反馈路径返回到误差放大器进行比较调节,从而减小误差。

正反馈则是指误差信号通过反馈路径返回到系统的输入端口,增加误差,使得系统失去控制。

二、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误差信号来调节系统的输入信号,使得系统的输出信号与所需信号尽可能接近。

反馈控制系统的调节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传递函数的建立、稳态误差的计算和控制器的设计。

传递函数是反馈控制系统的重要参数,它描述了系统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

传递函数可以通过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推导,通常采用拉普拉斯变换的方法进行求解。

传递函数的形式为:G(s) = Y(s) / X(s)其中,G(s)表示系统的传递函数,s为复频域变量,Y(s)和X(s)分别表示系统的输出信号和输入信号。

稳态误差是指系统在稳定状态下输出信号与所需信号之间的误差。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借助表达系统输入、输出之间动态关系的微分方程:
a x (n) no
(t)
...
a x (1) 1o
(t)
a0
xo(t)
b x (m) mi
(t)
...
b x (1) 1i
(t)
b0
xi(t)
可对系统进行描述。
i=0,1…n j=0,1,…m
1、线性定常系统 ai,bj 都不是xo(t)和xi(t)及它们导数的函数,也不 是时间的函数;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3、同一控制系统可以有不同的数学模型 同一控制系统具有各种物质运动形式(机械传动、电磁量运动、热
变形等),而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又分别受不同的物理规律约束,因而 建立的数学模型可能不同。 因此,建立数学模型时,一定要搞清输入 t
b1s m1 a1s n 1
bm1s bm an1s an
(n>m)
2.3.2 几点说明(性质) (1)传递函数是系统数学模型的又一种形式,也是一种表示输入输出
的模型形式。
它表示了系统本身的特性而与输入信号无关。
它仅能表示输入输出关系,而无法表示出系统的内部结构。
传递函数的分母和分子分别反映系统本身与外界无关的固有特性 和系统同外界之间的联系。
(b)图给出了一种大为简化的悬浮系统,设 p 点的运动 为系统的输入,车体的垂直运
动 为系统的输出,只考虑车体在垂直方向的运动时,求

(a)汽车悬浮系统
(b)减化悬浮系统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2.3.4 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解释一下方框图----将系统中各元件的名称或功用写在框图单元中,并标 明它们之间的连接顺序和信号流向。主要用来说明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第二章 (2.3,2,4)动态结构图、反馈系统的传递函数

第二章 (2.3,2,4)动态结构图、反馈系统的传递函数
研究控制系统的性能,主要的传 递函数为: 一、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一、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二、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二、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三、系统的误差传递函数 三、系统的误差传递函数
一、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D(s)
闭环控制 系统的典型 结构:
R(s)
E(s) E(s)
_
B(s)
G1(s)
+
C(s) G2(s)

Y2(s)
(3) 反馈
R(s)

G(s) H(s)
C(s)

R(s)
C(s) G( s) ( s) 1 H ( s)G ( s)
C ( s ) E ( s ) G( s ) [ R( s) C ( s) H ( s)]G ( s)
C ( s) G( s) ( s) R( s) 1 H ( s)G ( s)
H2 G1 G2 H1
1 G4
G3 a G4 H3
b
例2:综合点移动
综合点与引出 点互换位置了
G 33 G G 11 G
G2
G 22 G H 11 H
错! 向同类移动
1并联
G3 G1
3串联
2反馈
G2 H1
G1
G4 G1 H1 输入 G1 H1 H1
两个
例3 作用分解
G2
a b
两个 输出
G3 H3
4
绘制双T网络结构图
R1
U1(s)
R2
urr(t) U (s)
I1(s)
sc1
I2(s)
1 C 1
I2(s)
sc2
1 C 2
ucc(t) U (s)
Ur(s)

控制系统中的传递函数分析

控制系统中的传递函数分析

控制系统中的传递函数分析传递函数是控制系统中的重要概念,用于描述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传递函数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控制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本文将对控制系统中的传递函数进行详细分析与讨论。

一、传递函数的定义及表示在控制系统中,传递函数是描述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

通常由拉普拉斯变换表示,可以表示为以下形式:G(s) = Y(s) / X(s)其中,G(s)为传递函数,Y(s)为输出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X(s)为输入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

二、传递函数的性质传递函数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性质:1. 线性性质:传递函数具有线性特性,即满足叠加原理,对于两个输入信号分别为X1(s)和X2(s),输出信号分别为Y1(s)和Y2(s),则对应的传递函数分别为G1(s)和G2(s),则有:G(a*X1(s) + b*X2(s)) = a*G1(s) + b*G2(s)其中,a和b为常数。

2. 时不变性:传递函数具有时不变性,即传递函数对于输入信号的响应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3. 因果性:传递函数具有因果性,即输入信号的响应只依赖于当前及过去的输入信号,而不依赖于未来的输入信号。

4. 稳定性:传递函数的稳定性可以通过判断系统的极点位置来确定。

当所有极点的实部均为负数时,传递函数是稳定的。

三、传递函数的频域分析传递函数可以通过频域分析进行研究和理解。

1. 幅频特性:通过传递函数的模来描述系统的幅频特性。

传递函数的模为:|G(s)| = sqrt((Re(G(s)))^2 + (Im(G(s)))^2)其中,Re(G(s))为传递函数的实部,Im(G(s))为传递函数的虚部。

幅频特性可以反映系统对不同频率信号的增益情况。

2. 相频特性:通过传递函数的相位角来描述系统的相频特性。

传递函数的相位角为:arg(G(s)) = atan(Im(G(s)) / Re(G(s)))相频特性可以反映系统对不同频率信号的相位变化情况。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2.6 5)
式中第一项称为零状态响应, 由ur(t)决定的分量; 第二项称为零输入响应, 由初始电压uc (0)决定的 分量。
图2-15表示各分量的变化曲线, 电容电压uc (t)即为两者的合成。
图2-15 RC网络的阶跃响应曲线
RCs + 1 当输入电压ur(t)一定时,电路输出响应的拉氏变换Uc(s)完全由 1/(RCs+1)所确定,式(2.66)亦可写为:
一、传递函数的概念
图2-14所示的RC电路中电 容的端电压uc(t)。根据克希 霍夫定律,可列写如下微分 方程:
i(t)R+uc (t) = ur (t)
(2.60)
1 u c (t ) = ∫ i ( t )d t (2.61) C 消去中间变量i(t),得到输入ur(t) 与输出uc(t)之间的线性定常微分 方程: d u c (t ) RC + uc (t ) = u r (t ) (2.62) dt
T1 s G (s) = T2 s + 1
(2.75)
它由理想微分环节和惯性环节组成,如图2-21(c)、(d)所示。在 低频时近似为理想微分环节,否则就有式(2.75)的传递函数。
图2-21 微分环节
(五)振荡环节 振荡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2 ωn 1 G (s) = 2 2 = 2 2 T s + 2T ζ s + 1 s + 2ω nζ s + ω n
图2-23 延滞环节
延滞环节的传递函数可求之如下: c(t)= r(t-τ) 其拉氏变换为:
C ( s) = ∫ r (t − τ )e dt = ∫ r (ξ )e − s (ξ +τ ) dξ

2.3 系统的传递函数方框图及其简化

2.3 系统的传递函数方框图及其简化

2)相加点
相加点是信号之间代数求和运算的图解表示.在相 加点处,输出信号(离开相加点的箭头表示)等于各 输入信号(指向相加点的箭头表示)的代数和,每一 个指向相加点的箭头前方的+号或-号表示信号在 代数运算时的符号.必须是具有相同量纲的.
X 1 ( s)
X 1 ( s) X 2 ( s)
X 2 ( s)
X 1 ( s) X 2 ( s)

X 1 ( s)
X 2 ( s)

X 1 ( s) X 2 ( s)

X 2 ( s)
一般应避免分支点和相加点之间的相互移动
三、方框图简化的一般方法 (法1)
1.确定系统的输入量和输出量.若作用在系统上的输 入量或输出量有多个,则必须分别对每一输入量,逐个 进行方框图的简化,以求得各自的传递函数. 2.若方框图中有交叉连接,则利用分支点或相加点的 移动规则,将交叉消除,简化成无交叉的多回路方框图 的形式.(大回路套小回路) 3.对多回路方框图,按照先里后外的顺序依次对各个 回路进行简化. 4.写出系统的传递函数.
前向通道传递函数 G ( s ) 与反馈回路传递函数 H ( s )
的乘积定义为开环传递函数 GK (s) B( s) GK ( s ) G ( s ) H ( S ) E ( s)
前向通道传递函数 G ( s ) 与反馈回路传递函数 H ( s ) 的乘积定义为开环传递函数 GK (s) B( s) GK ( s ) G ( s ) H ( s ) E (s) 无量纲.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M ( s)
U a ( s)

E ( s)
d
L
1 ( Ls R )
I a (s)

自动控制理论第二章传递函数_图文

自动控制理论第二章传递函数_图文
解:前向通路4条 独立回路3个
§2.6 一般反馈控制系统
传递函数的各种术语 误差传函 扰动传函 一般控制作用
1. 一般控制系统
前向通道传函 闭环系统的开环传函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系统在给定作用下的输出
1、由系统输入到系统输出端的信号通路定义为系统 前向主通路(道)[简称主通路或前向通路]
②方框:表示输入、输出信号之间的传递 关系。
③引出点(测量点):表示信 号引出或测量位置,从同一 点引出的信号完全相同。
④比较点(综合点):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信号,在该点相加、减。注意,比较点 处信号的运算符号必须标明正(+)、负(-), 一般不标者取正号。同时进行运算的信号 必须具有相同的量纲。
梅逊公式
回路总增益 (闭环传函)
第i条前向通 道余子式
第i个前向 通道增益
特征式
例:三级RC滤波网络如
图所示,求传递函数G(s)。
解: 前向通路1条 独立回路5个
两两不接触回路6个
三三不接触回路 特征式 余子式 传递函数
例:试求取图示系统的传递函数
解:前向通路3条
独立回路2个
例: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试求其传递函数
积分器框图
特性:调节系统稳态误差,也称为无差 环节。
电压的传递函数
三、纯微分环节
定义:环节的输出响应正比于输入信号的变化率 。
微分方程 传递函数
测速发电机
四、惯性环节
定义:环节的输出不能立即复现输入,而是经过 一定时间后才能复现输入的变化。
微分方程
传递函数
运算放大器
五、振荡环节
定义:在输入作用下,环节输出响应随时间变化的 过渡过程总是在某一稳定值上下出现衰减振荡,而 最终趋于稳定值。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传递函数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传递函数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传递函数2-1 拉普拉斯变换的数学方法拉氏变换是控制工程中的一个基本数学方法,其优点是能将时间函数的导数经拉氏变换后,变成复变量S的乘积,将时间表示的微分方程,变成以S表示的代数方程。

一、拉氏变换与拉氏及变换的定义1、拉氏变换:设有时间函数,其中,则f(t)的拉氏变换记作:称L—拉氏变换符号;s-复变量; F(s)—为f(t)的拉氏变换函数,称为象函数。

f(t)—原函数拉氏变换存在,f(t)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狄里赫利条件):1)在任何一有限区间内,f(t)分断连续,只有有限个间断点。

2)当时,,M,a为实常数。

2、拉氏反变换:将象函数F(s)变换成与之相对应的原函数f(t)的过程。

—拉氏反变换符号关于拉氏及变换的计算方法,常用的有:①查拉氏变换表;②部分分式展开法。

二、典型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在实际中,对系统进行分析所需的输入信号常可化简成一个成几个简单的信号,这些信号可用一些典型时间函数来表示,本节要介绍一些典型函数的拉氏变换。

1.单位阶跃函数2.单位脉冲函数3.单位斜坡函数4.指数函数5.正弦函数sinwt 由欧拉公式:所以,6.余弦函数coswt其它的可见表2-1:拉氏变换对照表三、拉氏变换的性质1、线性性质若有常数k1,k2,函数f1(t),f2(t),且f1(t),f2(t)的拉氏变换为F1(s),F2(s),则有:,此式可由定义证明。

2、位移定理(1)实数域的位移定理若f(t)的拉氏变换为F(s),则对任一正实数a有, 其中,当t<0时,f(t)=0,f(t-a)表f(t)延迟时间a. 证明:,令t-a=τ,则有上式=例:, 求其拉氏变换(2)复数域的位移定理若f(t)的拉氏变换为F(s),对于任一常数a,有证:例:求的拉氏变换3、微分定理设f(t)的拉氏变换为F(s),则其中f(0+)由正向使的f(t)值。

证:同理可推广到n阶:当初始条件为0时,即则有4、积分定理设f(t)的拉氏变换为F(s),则,其中时的值。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R
1 Cs
uo
uo (s) 1
ui (s) RCs
② 电动机(忽略惯性和摩擦)
图中,为转角,为' 角速度。
ui
齿轮组
' kui
可见, '
~
ui
t
0 kui (t)dt
为比例环节,
'
~ ui 为积分环节。
Friday, July 19, 2024
16
惯性环节
(三)惯性环节
时域方程:Ty ' (t) y(t) kx(t), t 0
传递函数是由线性微分方程(线性系统)当初始值为零 时进行拉氏变化得到的。
已知传递函数G(s)和输入函数X(s),可得出输出Y(s)。 通过反变换可求出时域表达式y(t)。
可以由环节的微分方程直接得出传递函数,只要将各阶导
数用各阶s代替即可。即:d
dt
s,...,
dn dt n
sn
Friday, July 19, 2024
Friday, July 19, 2024
9
传递函数的表现形式
[传递函数的几种表现形式]:
表示为有理分式形式:G(s)
Y (s) X (s)
bm s m an s n
bm1sm1 b0 an1sn1 a0
式中:ai , bj —为实常数,一般n≥m
上式称为n阶传递函数,相应的系统为n阶系统。
m
写成时间常数形式:G(s) b0 Q(s) K a0 P(s)
(is 1)
i 1 n
(Tjs 1)
显然: i
1 zi
,
1 Ti p j ,
j 1
i ,Tj 分别称为时间常数,K称为放大系数 m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开环传递函数是单位负反馈系统中一种重要的状态参数,它描述了闭环系统控制信号(此处为输出)与被控对象(此处为输入)的变化关系。

开环传递函数又叫作理想传递函数,它可以提供我们对系统的控制设计以及系统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等有效的参考,是控制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个完整的开环传递函数由五个状态参数组成:频率常数(ωn)、调压比(K)、后跟时间常数(Td)、刚性项(Kt)和刚度奖励系数(KF)。

频率常数ωn 代表的是系统的谐振频率,指的是一个系统以单位频率开始谐振,并以逐渐减少的幅度谐振的频率;调压比K 代表的是把系统的输入信号增益调节至某一特定的值,而后跟时间常数Td代表的是系统输入变化引起系统输出变化的时间,即系统模型建立时间;刚性项Kt 代表的是控制系统中调压器与被调机构之间相对刚度的比例;而刚度奖励系数KF代表的是系统被控制样本点所受到的刚度平衡系数。

知道了开环传递函数的五个参数,我们就可以利用它来分析某些给定的单位负反馈系统的性能特性。

如果我们想要知道系统的可控性,就可以通过分析其频率常数,从而判断其稳定性特性;同样,针对不同的调压比K不同的系统延迟时间Td也可以观察其系统的收敛情况;当然,刚性项Kt刚度奖励系数KF 也可以用来测算系统的稳定性特性,若这两个参数设置不当,则可能导致系统失控。

由此可见,开环传递函数对于控制设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由于系统的参数不确定以及系统的非线性等因素,在利用开环传递函数去分析系统性能的时候,我们往往会碰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采用一些模拟计算方法,比如状态空间转换和矩阵展开等技术,使开环传递函数变得更加柔性,从而实现准确的系统模拟分析。

归结起来,开环传递函数在控制设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供一套更加灵活的工具,帮助我们去分析单位负反馈系统的性能,进而能有效地改善我们的控制设计,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所以,利用开环传递函数分析系统性能的方法是控制设计的一个重要技术,必不可少。

传递函数和系统框图.pptx

传递函数和系统框图.pptx
(3)传递函数只表明一个特定的输入、输出关系, 对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来说没有统一的传递函数;
(4)传递函数是关于复变量s的有理真分式,它的 分子、分母的阶次是:n≥m
控制工程基础
❖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Rs E(s)
Gs
Y s
B(s)
H s
H(s)=1 单位反馈系统
➢开环传递函数GH(s) ➢闭环传递函数F(s) ➢误差传递函数E(s)
控制工程基础
【例2】已知弹簧-质量-阻尼器系统传递函数如下,
F(s) 1 s2 3s 2
(1)求初始条件为零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2)当输入和初始条件为 y(0) 1, y0 0 时,
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解: (1) y(t) 0.5 0.5e2t et (2) y(t) e2t 2et 0.5e2t et 0.5 0.5 0.5e2t et
R(s)R(s)
Y(s)
1/ s
1/ s
2 1
F(s)
(s
1 1)2
【例6】求传递函数
G3
R(s)
G1
G2 H1
Y(s)
控制工程基础
4.比较点/引出点的移动
(1-1)综合点之间交换
a
a±c±b
±
±
b
c
a
a±b±c
±
±
c
b
(1-2)引出点之间的交换
a a
a a
a a
a a
控制工程基础
(2)比较点相对方框的移动
(2)输入信号作用于系统之前系统是静止的,即 t = 0-时 ,系统的输出量及各阶导数为零。
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建立的,是系统的 零状态模型。

反馈系统的传递函数

反馈系统的传递函数

一个反馈控制系统在工作过程中,一般会受到两类信号的作用,统称外作用。

一类是有用信号或称输入信号、给定值、指令等,用)(t r 表示。

通常)(t r 是加在控制系统的输入端,也就是系统的输入端;另一类则是扰动,或称干扰)(t n ,而干扰)(t n ,可以出现在系统的任何位置,但通常,最主要的干扰信号是作用在被控对象上的扰动,例如电动机的负载扰动等。

一、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系统反馈量与误差信号的比值,称为闭环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二、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1、输入信号)(s R 作用下的闭环传递函数令0)(=s D ,这时图1可简化成图2(a)。

输出)(s C 对输入)(s R 之间的传递函数,称输入作用下的闭环传递函数,简称闭环传递函数,用)(s Φ表示。

而输出的拉氏变换式为2、干扰)(s D 作用下的闭环传递函数同样,令0)(=s R ,结构图1可简化为图3(a)。

以)(s D 作为输入,)(s C 为在扰动作用下的输出,它们之间的传递函数,用)(s n Φ表示,称为扰动作用下的闭环传递函数,简称干扰传递函数。

系统在扰动作用下所引起的输出为三、系统的误差传递函数系统的误差信号为)(s E ,误差传递函数也分为给定信号作用下的误差传递函数和扰动信号作用下的传递函数。

前者表征系统输出跟随输入信号的能力,后者反映系统抗扰动的能力。

1、输入信号)(s R 作用下的误差传递函数为了分析系统信号的变化规律,寻求偏差信号与输入之间的关系,将结构图简化为如图2)(b 。

列写出输入)(s R 与输出)(s ε之间的传递函数,称为控制作用下偏差传递函数。

用表示。

)()()()()()()()(21s H s G s H s G s G s E s B s G K ===)()()(21s G s G s G =)()(1)()()()(1)()()()()(2121s H s G s G s H s G s G s G s G s R s C s +=+==Φ)()()()(1)()()(2121s R s H s G s G s G s G s C +=)()(1)()()()(1)()()()(2212s H s G s G s H s G s G s G s N s C s n +=+==Φ)()()()(1)()(212s N s H s G s G s G s C +=)()()(s R s s εΦε=2、干扰)(s D 作用下的误差传递函数同理,干扰作用下的偏差传递函数,称干扰偏差传递函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 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一个反馈控制系统在工作过程中,一般会受到两类信号的作用,统称外作用。

一类是有用信号或称输入信号、给定值、指令等,用)(t r 表示。

通常)(t r 是加在控制系统的输入端,也就 是系统的输入端;另一类则是扰动,或称干扰)(t n ,而干扰)(t n ,可以出现在系统的任何位置,
但通常,最主要的干扰信号是作用在被控对象上的扰动,
例如电动机的负载扰动等。

一个闭环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图,如图2-48所示,
应用叠加原理可分别求出下面几种传递函数。

一、输入信号)(t r 作用下的闭环传递函数
令0)(=t n ,这时图2-48可简化成图2-49)(a 。

输出)(s C 对输入)(s R 之间的传递函数,称输入作用下的闭环传递函数,简称闭环传递函数,用)(s Φ表示。

)
()()(1)()()()()(2121s H s G s G s G s G s R s C s +==
Φ 而输出的拉氏变换式为 )()()()(1)()()(2121s R s H s G s G s G s G s C += (2-61)
为了分析系统信号的变化规律,寻求偏差信号与输入之间的关系,将结构图简化为如图2-49)(b 。

列写出输入)(s R 与输出)(s ε之间的传递函数,称为控制作用下偏差传递函数。

用)()
()(s R s s εΦε=表示。

)()()(11)()()(21s H s G s G s R s s +==
εΦε (2-62)
二、干扰)(t n 作用下的闭环传递函数 同样,令0)(=t r ,结构图2-48可简化为图2-50)(a 。

以)(s N 作为输入,)(s C 为在扰动作用下的输出,它们之间的传递函数,用)(s n Φ表示,称为扰动作用下的闭环传递函数,简称干扰传递函数。

)
()()(1)()()()(212s H s G s G s G s N s C s n +==Φ 系统在扰动作用下所引起的输出为
)()()()(1)()(212s N s H s G s G s G s C += (2-63)
同理,干扰作用下的偏差传递函数,称干扰偏差传递函数。

用)(s n εΦ表示。

以)(s N 作为输入,)(s ε作为输出的结构图,如图2-50)(b 。

)()()(1)()()()
()(212s H s G s G s H s G s N s s n +-==εΦε (2-64)
显然,系统在同时受)(t r 和)(t n 作用下,系统总输出,根据线性系统的叠加原理,应为各外作用分别引起的输出的总和,将式(2-61)和(2-63)相加,即为总输出的变换式
)()()()(1)()()()()(1)()()(2122121s N s H s G s G s G s R s H s G s G s G s G s C +++= (2-65) 式中,如果系统中的参数设置,能满足1)()()(21>>s H s G s G 及1)()(1>>s H s G ,则系统总输出表达式(2-65)可近似为
)()
(1)(s R s H s C ≈ 上式表明,采用反馈控制的系统,适当地选配元、部件的结构参数,系统就具有很强的抑制干扰的能力。

同时,系统的输出只取决于反馈通路传递函数及输入信号,而与前向通路传递函数几乎无关。

特别是当1)(=s H 时,即系统为单位反馈时,)()(s R s C ≈,表明系统几乎实现了对输入信号的完全复现,即获得较高的工作精度。

同理,根据式(2-62)和式(2-64)可得系统总的偏差为
)()()()(s N s R s s n e εΦΦε+=
将上式推导的四种传递函数表达式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两个特点
(1)它们的分母完全相同,均为)]()()(1[21s H s G s G +,其中)()()(21s H s G s G 称为开环传递函数。

所谓开环传递函数,是指在图2-48所示典型的结构图中,将)(s H 的输出断开,亦即断开系统主反馈回路,这时从输入)(s R (或)(s ε)到)(s B 之间的传递函数。

开环传递函数在今后各章讨论中是十分重要的。

(2)它们的分子各不相同,且与其前向通路的传递函数有关。

因此,闭环传递函数的分子随着外作用的作用点和输出量的引出点不同而不同。

显然,同一个外作用加在系统不同的位置上,对系统运动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