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化学能与热能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教案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能和热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2. 掌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3. 能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能和热能的概念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3.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4. 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5. 实验:测定反应热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关系,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判断。
2. 教学难点: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提问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3.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一个实际例子引入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化学能和热能的概念,阐述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 讲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介绍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特点。
4. 引导学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5. 布置实验:测定反应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6. 数据处理与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数据验证能量守恒定律。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
8. 布置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9.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化学能和热能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判断能力。
4. 评价学生对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应用的理解。
5. 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技能和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
化学能与热能
高一化学VIP讲义第四讲:化学反应与能量重点: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的关系,建立科学的能量关难点: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实质,从微观结构变化看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思考:煤、石油、天然气,它们燃烧是释放的热量。
这种热能从何而来?石灰石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高温提供的热能在石灰石分解过程中起什么作用?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关系1、微观上来看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氢气和氯气的反应:H2(g) +Cl2(g) ==== 2HCl(g)断开1mol H2 分子中的H—H 键时需要吸收436kJ的热量断开1molCl2分子中的Cl—Cl键时需要吸收243kJ的热量形成2molHCl分子中的H—Cl 键时要释放2×431kJ的热量则(1)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
吸收总能量为:436kJ+243kJ=679 kJ,(2)化学键形成时需要释放能量。
释放总能量为:431kJ+431kJ=862 kJ,(3)反应中放出的热量的计算:862kJ—679kJ=183kJ总结:⑴我们可以得出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呢?⑵化学反应中的热量是怎么样的产生的呢?它的微观过程是怎么样的?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反应物中旧键断裂的时候需要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组成生成物、新化学键形成的时候,又要放出热量。
新化学键形成的时候,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中旧键的断裂时所吸收的能量的差就是此反应的反应热反应物中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____________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则为吸热反应。
反应物中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____________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则为放热反应。
⑶键能:拆开气态物质中1mol某种共价键需要吸收的能量或合成气态物质中1mol某种共价键放出的能量,就是该共价键的键能。
原子形成分子的过程中要放出热量,反之,要使气态分子中彼此结合的原子分开,使原子之间的共价键断裂则吸收能量。
注意:形成共价化合物的原子半径越小,其共价键越强,键能越大,该共价键越是牢固,分子越是稳定。
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热能》PPT课件
问题交流【学与问】 这里所列举的两类反应说明了化学反应与热能 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化学反应
热能
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产生)
CaCO3经过高温煅烧分解成CaO(动力)
热能对化学反应的支持作用,利用热能来完成常温下很难发生的化学反应。
获取能量
探索与总结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
生成物的总能量低
生成物的总能量高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放出的热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吸收的热量
化学反应的过程,可以看成是能量的“贮存”或“释放”的过程
小结:
规律:
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那么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就有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释放出来; 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那么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就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
:
+
→
Cl
··
··
H
··
··
H2 + Cl2 = 2HCl
H—H
Cl —Cl
H—Cl
吸收能量
断开
断开
吸收能量
形成
放出能量
点燃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吸收能量
⑶. 从化学键的观点来分析能量的变化
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 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思考:不同的燃料其组成不同,燃烧后放出的热量也不相等。为什么不同的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会不同?燃料在燃烧反应中产生的热能来自哪里?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01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优秀4篇)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优秀4篇)《化学能与热能》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以及化学反应在提供热量上的重要作用;2.通过讨论交流,加强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难点】通过测定反应中的温度变化,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展示“自热饭盒”的图片,观察一下自热饭盒与普通饭盒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回答】有一个“加热包”。
【教师引导】这个小小的加热包就是利用了化学反应来提供热能。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利用化学反应来提供能量,那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化学能与热能》这节课的内容。
环节二:新课讲授【教师提问】回忆之前所做的化学实验,想一想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热量变化,即吸热或放热。
【教师引导】能否根据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可将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学生回答】根据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教师总结】放热反应即指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的反应,吸热反应即指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反应。
【过渡】接下来我们用实验的方式感受一下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实验1:【演示实验】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 6mol/L的盐酸,再插入用砂纸打磨光的铝条,观察现象,并用温度计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用砂纸打磨铝片?(因为铝片表面有氧化膜,打磨铝片能够除去表面的氧化膜。
)【描述现象】有气泡产生,温度计的示数上升,这是因为酸遇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和盐,反应放热。
实验2:【演示实验】如图所示【小组讨论】为什么要将八水合氢氧化钡晶体磨成粉末?为什么混合后要立即用玻璃棒搅拌?反应后有什么气体产生?(磨成粉末、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是为了使反应迅速反应完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有NH3生成) 【描述现象,得出结论】1.将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有NH3生成。
化学能与热能课件ppt
(√ )
(3)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 )
(4)吸热反应在任何条件都不能发生
(× )
(5)Na 转化为 Na+时,吸收的能量就是该过程的反应热( × )
解析 是物理变化过程,其能量变化不能称为反应热。
(6)水蒸气变为液态水时放出的能量就是该变化的反应热( × )
解析 是物理变化过程,其能量变化不能称为反应热。
(
)
B.E1 为反应物的平均能量与过渡态的能量差,称为正反应的活化 能
C.正反应的热效应 பைடு நூலகம்H=E1-E2<0,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D.此图中逆反应的热效应 ΔH=E1-E2<0,所以逆反应为放热
反应
题组一 活化能与反应热
1.某反应过程中体系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该图表示的正反应放热,ΔH 为 负值,逆反应吸热,ΔH 为正值。
I 考点二 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 表示参加反应 物质的量 和 反应热
的关系的化学方
程式。
2.意义 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 物质 变化和 能量 变化。
如: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表示:2 mol 氢气和 1 mol 氧气反应生成 2 mol 液态水时放
解析
断裂 1 mol S—S 键吸收能量 280 kJ,断裂 3 mol F—F 键吸 收能量 3×160 kJ,则吸收的 总 能 量 为 Q 吸 = 280 kJ + 3×160 kJ=760 kJ,释放的总 能量为 Q 放=330 kJ×6=1 980 kJ,由反应方程式:S(s) +3F2(g)===SF6(g)可知,ΔH= 760 kJ·mol-1-1 980 kJ·mol-1 =-1 220 kJ·mol-1。
化学能与热能课件(90张)
解析:水的分解是吸热反应,A 错误;氢能源由于受贮存和运 输等因素的限制,还未普遍使用,但有巨大的开发利用的价值,B、 D 错误。
答案:C
[练后归纳]
常见的能源类型
考点二 热化学方程式
1.热化学方程式概念 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热化学方程式意义 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如:C(s)+O2(g)===CO2(g) ΔH=-393.5 kJ·mol-1 表示在 25 ℃,101 kPa 时,1_mol 固体碳和 1_mol 氧气反应生 成 1_mol 二氧化碳,同时放出 393.5_kJ 的热量。
氧化物:C→CO2(g),H→H2O(l),S→SO2(g)等。 ②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燃烧 1 mol 物质为标准来配平
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例如:
C8H18(l)+225O2(g)===8CO2(g)+9H2O(l) ΔH=-5 518 kJ·mol-1。
(2)中和热
①概念: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_mol 液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氢能是易燃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值高、原料来源广的新能源;但它也 有储存难、制备成本高等缺点,所以正确答案为 A。
答案:A
7.为消除目前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环境污染,同时缓解能源危 机,有关专家提出了利用太阳能制取氢能的构想。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H2O 的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 B.氢能源已被普遍使用 C.2 mol H2O 具有的总能量低于 2 mol H2 和 1 mol O2 的能量 D.氢气不易贮存和运输,无开发利用价值
态变化。
[回扣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2H2O(l)===2H2(g)+O2(g)的焓变 ΔH>0( √ ) (2)H2(g)+12O2(g)===H2O(l) ΔH1 和 2H2(g)+O2(g)===2H2O(l) ΔH2 中的 ΔH1=ΔH2( × ) (3)H2(g)+12O2(g)===H2O(g) ΔH1 和 H2O(g)===H2(g)+12O2(g) ΔH2 中的 ΔH1=ΔH2( × ) (4)已知相同条件下 2SO2(g)+O2(g) 2SO3(g) ΔH1,反应 2SO2(s)+O2(g) 2SO3(g) ΔH2,则 ΔH1>ΔH2( × )
人教版化学《化学能与热能》实用课件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共23张PPT)
3.举例
化学键变化 拆开1 mol N≡N 拆开1 mol H—H 形成1 mol N—H
能量变化 吸收942 kJ 吸收436 kJ 放出391 kJ
则反应:N2+3H2===2NH3的能量变化 ΔQ=Q(吸)-Q(放)=(942 kJ+436 kJ×3)-391 kJ×3×2=-96 kJ
化学反应 放出能量
化学反应 吸收能量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共23张PPT)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共23张PPT)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共23张PPT)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共23张PPT)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3.关于化学键的断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C) A.在化学键的断裂过程中,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B.在化学键的断裂过程中,肯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在化学键的断裂过程中,肯定吸收能量 D.在化学键的断裂过程中,肯定放出能量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共23张PPT)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共23张PPT)
化学反应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要看断键时 吸收的能量多还是成键时放出能量得多。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共23张PPT)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1)从化学反应的本质角度考虑
在化学反应中: 断键吸收的总能量 < 成键放出的总能量
断键吸收的总能量 > 成键放出的总能量
化学能与热能课件
实验视频
[实验2—1] 铝片与盐酸的反应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6 mol/L的盐酸,再插入用砂纸打 磨光的铝条。观察现象,并用温 度计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实验探究
现象
铝与盐酸反应,放出大量气 泡,温度升高
化学反应方程式:
2Al + 6HCl = 2AlCl3 + 3H2
结论
该反应是 放热反应
解析:形成4molH-O键和2molC=O键释放的能量 比断裂4molC-H键和2molO=O键所吸 收的能量高,因此放出热量。
断裂4molH-O键所吸收的能量比形成2mol H-H键和1molO=O键放出的能量高,因此 要吸收能量。
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1.两条基本的自然定律: ①质量守恒定律: 自然界的物质发生转化时总质量不变 ②能量守恒定律: 一种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能量,但 是体系包含的总能量保持不变。
1.化学反应 吸收热量 Ba(OH)2·8H2O NH4Cl晶体反应。
2.两个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燃料的燃烧 中和反应 金属与酸 活泼金属与水的反应 生石灰和水反应 大部分化合反应
吸热反应
C + CO2 C + H2O H2 + CuO Ba(OH)2·8H2O + NH4Cl Fe+H2O(g) 大部分分解反应
启示: 生物化学过程在利用“能源”上更为合理、有效。
科学视野
社会发展与能源利用
人类利用能源的三个阶段
柴草时期
中国古代制陶图
人类利用能源的三个阶段
化石能源时期
人类利用能源的三个阶段
化学能与热能共45张PPT
要点二
利用化学键计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 化
1.正确理解和公式导出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物质在化学反响中发生 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利用化学键的能量变化 可粗略计算化学反响过程
中的能量变化。
以H2+Cl2===2HCl为例:
2.计算公式 利用化学键的能量变化计算化学反应中能量 变化:
Br2(g) a
HBr(g) 369
那么表中a为( )
A.404
B.260
C.230
D.200
解析:选D。化学反响的实质是旧键断裂(吸收 能量)和新键形成(放出能量),故有436+30+a -369×2=-72,a=200,D项正确。
探究整合应用
如下图,把试管放入盛有25 ℃饱和澄清石灰水 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场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 滴管滴入5 mL稀盐酸于试管中,试完成以下问 题:
自主体验
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响一定是吸热反响 B.化学反响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C.任何放热反响在常温下一定能发生 D.反响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决定了反响是放热还是吸热
解析:选D。化学反响的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放 热或吸热,有的还以光能、电能等形式表现; 反响是放热还是吸热主要取决于反响物和生成 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放热反响和吸热反响 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反响开场时需加热的 反响可能是吸热反响也可能是放热反响,放热 反响常温下不一定能发生,如合成氨反响。
(4)由实验推知,MgCl2溶液和H2的总能量 ________镁片和稀盐酸的总能量。(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解析】 根据实验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来 描述实验现象。
化学能与热能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1.“十一”长假期间,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到野外旅游。
临到中午时,他们一家围在一起准备就餐,只见小明爸爸拿出一个包装盒,轻轻一拉露在外面的绳头,几分钟后打开盒盖,热气腾腾的饭菜便呈现在眼前。
周围的人惊叹不已:他们没有生火为什么吃的饭是热的呢?原来,盒底部有夹层,内部设有水袋和氧化钙加热袋,当拉起开关时,水袋中的水和氧化钙接触,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饭菜变热。
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该反应为什么能够放热?所有反应都能够放热吗?2.【引入】演示实验:往一片棉花里加入两药匙的过氧化钠,然后滴加几滴水,观察现象。
【提问】问什么棉花可以燃烧,燃烧的条件是什么?【分析】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2Na2O2+2H2O==4NaOH+2O2↑【讲解】可燃物是棉花、反应产生了氧气,那么可燃物达到着火点的温度是怎么产生的?【回答】该反应放出热量使得棉花温度升高从而达到棉花的着火点【设问】热能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
那么,除刚才的这个反应,其它的化学反应过程中是不是也会有能量变化呢?其表现形式又是怎样的?根据你已有的知识经验举例说明。
【回答】学生回答并举例【归纳小结】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都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些能量变化通常又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除此之外还有的反应表现为还有光能、电能的变化)一、复习预习【学生阅读】前言内容,通过阅读本章前言,我们知道本章我们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现代广泛使用的各种能源中,那些与化学密切相关?面对能源枯竭的危机,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开辟新能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两个主要方向,在这方面化学能做出什么贡献?【提问】]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或它们的制品的燃烧所产生的热能从何而来?与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应有什么关系?石灰石经高温煅烧生成生石灰,高温提供的热能在分解反应中起什么作用?【回答】这里所列举的两类反应说明了化学反应与热能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换
NH4Cl 晶体的反应不需加热,需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
本 应,如:C+O2=点==燃==CO2;
课 时
B 中大多数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但有些化合反应也是吸热
栏 目 开
反应,如:C+CO2=高==温==2CO;
关 C 中吸热反应是由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与
加热、催化剂、反应类型没有直接关系。
①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 CaCO3)制生石灰(CaO) ②燃烧 蜂窝煤取暖 ③炸药爆炸 ④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⑤生石灰与水作用制熟石灰 ⑥食物腐败 ⑦碳与水蒸气
反应制得水煤气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B.化学反应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C.经过加热而发生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都是吸热反应
4.氢气是未来的理想能源,理由是
(A )
①热值高 ②燃烧时不污染环境 ③用于制取 H2 的水资源 丰富 ④密度小,便于运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解决氢能源的难题一个是制备困难,一个是运输困 难。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当今社会人们所需的能量绝大部分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栏 目
D.稀 NaOH 与 95%浓硫酸反应生成 1 mol 水
开
关 解析 A 放出热量应为 2 mol×57.3 kJ·mol-1;
B 放出热量(即中和热)应略小于 57.3 kJ,因弱酸、弱碱在水 中电离要吸收一部分热量,故多数强酸与弱碱,弱酸与强碱
的中和反应热值小于 57.3 kJ;
酸与碱的浓度不能太大,否则中和热数值会偏大,故 D 错。
内利用(如合成代谢)。
化学能与热能_优秀课件
(5)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负极发生氧化反 应,正极发生还 原反应,电子从 负极经外电路流 向正极,从而产 生电流,使化学 能转变成电能。
原电池微观原理
(6)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可以)
(不可以) 第一组实验
(可以) (可以)
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做电 极,其中一种能与溶液发生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
正极
本身不反应,
是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 发生还原反应。
1.判断下列哪些装置构成了原电池?
练 若不是,请说明理由;若是,请指 习 出正负极名称,并写出电极反应式.
①
②
(×)
(×)Biblioteka 巩 1.判断下列哪些装置构成了原电池? 固 若不是,请说明理由;若是,请指 练 出正负极名称,并写出电极反应式. 习
负极:Zn-2e-=Zn2+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 石墨等
第 二 组 实 验 (可以)
(不可以)
形成条件二: 电极需以导线相连,并插进电解质 溶液中。
第三组实验 (不可以)
形成条件三:必须形成闭合回路
方法与技巧:
简单原电池的正负极和电子流向如何判断?
负极
电电 子流
是活泼金属,本身失去电子, 发生氧化反应。 是不活泼金属或非金属,
③
正极:2H++2e-=H2↑
(∨)
总反应:
Zn+2H+=Zn2++H2↑
④ (∨)
⑤ (∨)
负极:Zn-2e- =Zn2+ 正极:2H++2e- =H2↑ 总反应:
Zn+2H+=Zn2++H2↑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热能能与教案化学化学能与电能教案化学能与热能教学方法化学能与热能教案ppt篇一:化学能与热能教案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知识与技能: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有所了解,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
本节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在学习物质结构初步知识之后,从本质上认识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化学能与热能的探究性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2、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合作完成科学探究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本节教学重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本节教学难点:1、从本质上(微观结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
2、学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定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首先让学生观看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录像、图片等,或提出一个有关能源的社会实际问题进行讨论→进入实际应用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重要意义。
[板书]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学生实验]课本实验2-1[思考]为什么要用砂纸打磨铝片?[学生思考回答]因为铝片表面有氧化膜,它阻止铝片与酸的接触,使反应不能进行。
[分组探究]实验中不能用眼睛直接观察到热量变化,那我们应换什么方法去了解热量变化呢?[学生思考]讨论出多种方案,同时纪录实验现象,完成下面表格[演示实验]课本实验2-2[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1、为什么要将八水氢氧化钡晶体磨成粉末?2、为什么混合后要立即用玻璃棒搅拌?3、反应后有什么气体产生,应如何处理?[学生探究]根据实验现象完成下面表格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反应: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演示实验]实验2-3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要点]通过三组强酸和强碱之间的反应对比实验,定性的抽象出“中和热”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