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心理与教育测量简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心理与教育测量简史

2.1 复习笔记

一、中国古代的心理与教育测量

(一)能力测量

(1)孔子在教育实践中凭借自己的经验观察首先评定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根据人的智力等级将人分成中上之人、中人和中下之人。

(2)汉代学者董仲舒说过:“一手画方,一手画圆,莫能成。”这可以算是世界上最早的心理(注意)测验。

(3)三国时期刘邵的《人物志》可以认为是一部研究能力的专门著作。

(4)6世纪中叶,中国江南地区就有了“周岁试儿”习俗。

(5)出现于清代的益智图(俗称七巧板)、几连环可以认为是最早的创造力测验。

(二)人格测量

(1)孔子提出了性格类型的观点,把人分成3种:狂者(以积极进取、敢作敢为为特征)、狷者(以拘谨胆怯、唯唯诺诺为特征)和中行(介于狂者与狷者之间,不偏不倚)。

(2)刘邵根据阴阳、五行(木、金、火、土、水)和形体(骨、筋、气、肌、血)的关系及其人的行为表现,把人的性格划分成12种类型。

(三)教育测量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测量出现于中国西周奴隶制时期。《礼记·学记》记载,在西周的“国学”中已经建立具有相当系统性的教育测量制度。

(2)汉代在考试制度、考试类型和考试功能方面都作了重要的发展。

(3)除了学校内部测量的自身发展以外,取士制度自汉以来的发展,客观上也对我国的古代乃至于西方的教育测量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四)对测验理论的最初探索

(1)大思想家孟子就指出了测量人类心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他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2)刘邵曾对人才鉴定的意义、可能、困难和方法作了系统的论述。刘邵认为,人才鉴定对于知人善任、振兴国家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3)中国古代社会的心理与教育测量思想的几个重要特点:描述性的,而非定量的;分类式的;注重对人作整体的鉴定和评价,并倾向于和人的道德品质联系起来;与教育中的因材施教及人才使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应用性质。

二、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在西方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一)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的起源

(1)承认人的个别差异及其对个人行为的重要影响是开展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的基本前提。

(2)促使产生心理与教育测量技术的最重要因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①法国医生沈干开始训练智力落后儿童,并于1837年创办了第一所专门教育智力落后儿童的学校。他著作中的一些内容现已转化为能力操作测验的组成部分。

②19世纪,出现了一些医院专门护理和医治精神病人,客观上要求确定鉴别各种心理疾病的统一标准。

③随着工业技术的深刻变革,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对劳动力能力的要求日益严格,社

会上产生了对职业选拔和训练的需要,这也是促成心理与教育测验出现的因素。

(二)心理与教育测量的早期探索者

1.高尔顿

(1)弗兰西斯·高尔顿是英国优生学的创始人,他对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的产生起过直接推动作用。他提出人的能力是由遗传而来的,并设想不同人的能力水平的分布是正态的,其差异是可以测量的。

(2)高尔顿在他的实验室里发明了许多测量仪器,如用于测量长度视觉辨别的高尔顿棒、用于测量听力的高尔顿笛,其中有些仪器到现在仍然有效。他还是应用评定量表、问卷法及自由联想法的先驱。

(3)高尔顿在心理与教育测量史上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把统计方法应用到对个别差异资料的分析之中。他扩充了百分位法,创造了一种简单的计算相关系数的方法。其中后者被他的学生皮尔逊所继承和发展,创立了积差相关公式,成为当今测量学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统计工具之一。

2.卡特尔

(1)卡特尔是美国心理学家,1890年在《心理》杂志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首次提出了“心理测验”这个术语,并报导了他所编制的一套能力测验在大学生身上的应用结果。

(2)卡特尔认为,心理学只有立足于实验与测量,才能达到如同自然科学的准确性;心理测验只有建立普遍的统一标准,并要与常模相比较,才能充分地实现其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这些观点都已成为测量学上的重要观念。

3.比内

(1)比内1886年出版他的第一部著作《推理心理学》,1889年与亨利·博尼在索那建

立法国第一个心理实验室,1891年出版《人格心理学》一书,1895年创办法国心理学杂志《心理学年报》,同年与亨利联名发表文章,批评当时流行的测验偏重于简单感觉,不能测出真正的智力。

(2)比内认为,测量比较复杂的心理功能,不必苛求精确度,因为这些功能的个别差异较大。1903年,比内的另一部著作《智力的实验研究》问世,提出了智力的定义,认为智力是高级心理过程,包括推理、判断以及动用已知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比内与其助手西蒙合作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比内—西蒙量表。并于1905年,在《心理学年报》上发表的《诊断异常儿童的新方法》一文中介绍了该量表,史称1905年量表。

(三)心理与教育测量运动的发展

1.智力测验的发展

(1)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孟于1916年修订完成斯坦福—比内量表。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变动是推孟采用了比率智商的概念来表示智力水平的高低。

(2)随着智力测验的发展和统计学的进步,对智力本质及其结构的统计学研究应运而生。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首先运用因素分析方法研究智力结构,提出智力结构的“二因素理论”,为编制新的智力测验奠定了理论基础。

(3)20世纪30年代以后,英国心理学家瑞文针对斯皮尔曼的“G”因素相继编制了“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瑞文彩色推理测验”“瑞文高级推理测验”。

(4)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也相继编制了“韦氏儿童智力量表”(1949)、“韦氏成人智力量表”(1955)和“韦氏幼儿智力量表”(1967)。韦克斯勒在智力测验方面的最重要贡献是:

①他舍弃了比率智商,而用离差智商代之,从而克服了比率智商的局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