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解题法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模型解题法

初中物理模型解题法

初中物理模型解题法一、电学模型(一)模型口诀先判串联和并联,电表测量然后判;一路通底必是串,若有分支是并联;A 表相当于导线,并联短路会出现;如果发现它并源,毁表毁源太凄惨;若有电器与它并,电路发生局部短;V 表可并不可串,串时相当电路断;如果发现它被串,电流为零应当然。

模型思考你想知道常用、快捷、有效、正确识别电路连接方式的四种方法吗?你会迅速、快捷、无误地判断出电路发生变化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何变化吗?你能根据实验现象或者题中给出的器材,准确、有效、方便的查找到电路中发生故障的原因吗?模型归纳示图去表法 串联电路标电流法并联电路节点法去元件法明晰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路部分部分电阻变化总电阻变化总电流变化部分电流、部分电压、电表示数电功、电功率故障已给出 假设法判断电路故障 电路图分析 故障未给出 短路 串、并连接 断路电器连接方式 使用注意 电表用途串、并联电路的识别方法电路连接有两种基本方法──串联与并联。

对于初学者要能够很好识别它们有点难度,下面结合串并联电路特点和实例,学习区别这两种电路的基本方法,希望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一、串联电路正确识别电路办法 V 判断电流电压示数 A如果电路中所有的元件是逐个顺次首尾连接起来的,此电路就是串联。

我们常见装饰用的“满天星”小彩灯,就是串联的。

家用电路中的开关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之间也是串联的。

串联电路有以下一些特点:(1)电路连接特点:串联的整个电路只有一条电流的路径,各用电器依次相连,没有“分支点”。

(2)用电器工作特点:各用电器相互影响,电路中若有一个用电器不工作,其余的用电器就无法工作。

(3)开关控制特点:串联电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开关位置变了,对电路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

即串联电路中开关的控制作用与其在电路中的位置无关。

二、并联电路如果电器中各元件并列连接在电路的两点间,此电路就是并联电路。

教室里的电灯、马路上的路灯、家庭中的电灯、电风扇、电冰箱、电视机等用电器之间都是并联在电路中的。

试题调研模型解题法

试题调研模型解题法

试题调研模型解题法
试题调研模型解题法是一种基于数据分析和建模的解题方法,用于解决试题调研中的一些问题,例如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等问题。

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数据收集:收集试题的得分数据,并记录试题的题号、选项、
答案等信息。

2.数据预处理:对数据进行清洗、整理、统计等预处理操作,例
如去除异常值、计算每个选项的得分率等。

3.建立模型:选择适合的模型进行建模,常用的模型包括多元线
性回归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IRT模型等。

4.模型验证:对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评估模型的拟合度、预测
能力等指标。

5.模型应用:利用模型对试题进行分析,例如计算试题的难度、
区分度、信度等指标,提供有关试题质量的评估和改进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试题调研模型解题法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学和统计知识,同时需要灵活应用,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数学建模模型解题法 (2)

数学建模模型解题法 (2)

数学建模模型解题法引言数学建模是一种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描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在数学建模中,模型的构建是一个关键的步骤,而解题则是将模型应用于具体问题并得出有意义结论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数学建模模型解题方法。

一、数值解法数值解法是一种基于数值计算的解决方法,适用于无法用解析方法求解的问题。

常见的数值解法有以下几种:1. 近似解法近似解法是通过对原方程进行近似处理,得到一个近似解的方法。

常见的近似解法有牛顿法、二分法和割线法等。

牛顿法牛顿法是一种通过迭代计算逼近方程根的方法。

它利用泰勒级数展开对函数进行逼近,并使用切线与x轴的交点作为下一个近似解。

具体步骤如下: 1. 选取初始近似解x0; 2. 计算函数f(x)在x0处的导数f′(x0); 3. 计算切线方程,即f(x0)+f′(x0)(x−x0)=0; 4. 解得x1为切线方程与x轴的交点,作为下一个近似解x1; 5. 若满足精度要求,则停止迭代;否则,返回第2步。

二分法二分法是一种通过将区间等分并缩小区间范围的方法求方程根。

具体步骤如下:1. 选取区间[a, b],其中a和b分别是方程根的近似解; 2. 计算区间中间点c=(a+b)/2; 3. 判断c是方程根的左侧还是右侧; 4. 缩小区间范围: - 若c是方程根的左侧,则将c作为新的区间右端点,即令b=c; - 若c是方程根的右侧,则将c作为新的区间左端点,即令a=c; 5. 若满足精度要求,则停止迭代;否则,返回第2步。

割线法割线法是一种通过使用割线近似切线的方法求解方程根。

具体步骤如下: 1. 选取初始近似解x0和x1; 2. 计算割线方程,即通过(x0,f(x0))和(x1,f(x1))计算割线斜率,并与x轴求交; 3. 解得x2为割线方程与x轴的交点,作为下一个近似解x2;4. 若满足精度要求,则停止迭代;否则,返回第2步。

2. 插值法插值法是一种通过已知数据点构建一个拟合曲线,并使用该曲线来估算未知数据点的方法。

初中数学必考模型及解题方法

初中数学必考模型及解题方法

初中数学必考模型及解题方法初中数学是中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也是学生日后职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知识。

在初中数学考试中,模型化问题是很关键的一部分。

以下是初中数学必考模型及解题方法的列表:1. 百分数问题百分数问题是初中数学中最基础的模型之一。

通常,百分数问题涉及到以下类型的问题:百分数的计算,百分数的转化等等。

其解题方法如下:(1)计算百分数:a. 计算百分数的值:将百分数表示成小数,乘以对应的数值。

b. 计算数值对应的百分数:将给定的数值除以总数,把结果转成百分数即可。

(2)转化百分数:a. 百分数转化为小数:直接将百分数除以100。

b. 小数转化为百分数:将小数乘以100即可。

2. 比例问题比例问题通常涉及到两个数值之间的比值关系,其解题方法如下:(1)计算比例值:将给定的比例值化为分数,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计算。

(2)计算比例数值:将给定的两个数值相除,得出对应的比例值。

(3)利用比例解决问题:通过构建等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 均值问题均值问题通常涉及到多个数值之间的加减运算关系,其解题方法如下:(1)计算平均数值:将给定的数值加起来,再除以数值的个数。

(2)解决均值问题:通过平均数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4. 几何问题几何问题通常涉及到图形的构造和运算,其解题方法如下:(1)计算几何图形的面积、周长等:根据给定的几何图形,选择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2)构造几何图形:通过给定的信息,构造出符合要求的几何图形。

5. 等价关系问题等价关系是初中数学中比较难的模型,通常涉及到不同数值之间的等价关系。

其解题方法如下:(1)确定等价的数值:通过给定的条件,确定两个或多个数值之间的等价关系。

(2)解决等价关系问题:通过等价关系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初中数学必考模型及解题方法对于初中数学学习非常重要,学生需要借助规律和公式,灵活运用解题方法,多加练习,才能在数学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中经济模型法解题——供求模型

高中经济模型法解题——供求模型

高中经济模型法解题——供求模型1. 什么是供求模型?供求模型是经济学中的一种理论框架,用于解释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形成和数量分配。

它基于供应者愿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以及需求者愿意购买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2. 供求模型的基本原理供求模型的基本原理包括供应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互作用。

供应曲线表示供应者愿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数量随价格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

需求曲线表示需求者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数量随价格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

3. 如何运用供求模型解题?在高中经济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供求模型解决各种与价格和数量相关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供求模型解题方法:- 确定市场的供求曲线:根据提供的数据,绘制出供应和需求曲线。

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供求关系。

- 分析价格和数量的变化:通过观察供求曲线的交点,我们可以预测价格和数量的变化。

当需求增加时,价格往往上涨,数量也会增加;而当供应增加时,价格往往下降,数量也会增加。

- 讨论市场的平衡与失衡: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平衡价格,需求将超过供应,市场会出现短缺;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平衡价格,供应将超过需求,市场会出现过剩。

通过观察供求曲线,我们可以判断市场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 预测价格和数量的变化:通过观察供需关系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可以预测价格和数量的趋势。

例如,当某种商品的需求增加时,价格往往上涨,数量也会增加。

4. 供求模型的局限性需要注意的是,供求模型虽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市场上价格和数量的变化,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它假设市场参与者行为是理性且稳定的,而实际市场中的行为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此外,供求模型也没有考虑到其他因素如税收、补贴、外部性等对市场的影响。

供求模型是高中经济学中的基础知识,通过运用这一模型进行解题,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运作和预测市场变化。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考虑到模型的局限性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试题调研模型解题法

试题调研模型解题法

试题调研模型解题法
试题调研模型解题法是一种解决试题调研问题的方法。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确定研究目的和问题: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了解学生对某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了解某门考试的难易程度等。

2. 确定研究对象和样本:确定研究对象和样本,例如,选择某个班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或者选择某个考试的参加者作为样本。

3. 设计研究工具:设计研究工具,例如,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

4. 收集数据:使用所设计的研究工具进行数据收集,例如,发放问卷、进行访谈、进行观察等。

5. 分析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例如,计算平均分、制作频数分布表等。

6. 得出结论:根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例如,该门课程的掌握情况较好、该考试的难度适中等。

7. 提出建议:根据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例如,针对该门课程的掌握不足,可以加强相关知识点的讲解等。

以上是试题调研模型解题法的基本步骤,具体应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模型三步解题法

模型三步解题法

2、什么是“模型三步解题法”,和传统的学习方法有什么不同吗?
《模型解题法》独创的“模型三步解题法”,即:第一步:看题型(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判断该题属于哪一类题型),第二步:套模型(题型分类,直接套用《模型解题法》中的所属解题模型。

),第三步:出结果(按解题模型,列公式、分步骤,准确计算,得出答案。

与传统解题方法有三点不同,其一:化难为易——不会的题,找出相对应的解题模型,照葫芦画瓢,列公式,计算,轻松搞定!其二:化错为对——传统解法解题,步骤多,老出错,模型解题法省了步骤,错误率大大降低!其三:化慢为快熟练掌握后,解题步骤少了一半,原来10分钟做2道题,现在能做5道题。

高中化学计算八大解题模型

高中化学计算八大解题模型
电荷守恒
溶液中阳阴离子正负电荷守恒
浓度守恒
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浓度(或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不变
溶质守恒
溶质的质量在稲释前后保持不变
价态守恒
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总数守恒
2.方程组法
反应方程组
已知几元混合物的几个反应总量,求解其组分含量
组成方程组
已知几元混合物的几个组成总量,求解其组分含屋
3.关系式法
反应关系式
能从多步反应或部分氧化还原反应中提取物质转化关系式
终态关系式
能从整体出发找出最终的物质成分与起始成分的守恒关系式
对应关系式
能从混介物反应或组成中挖掘出特定的定量对应关系式
组成关系式
能从物质或溶液的组成中找出组分之间的定最关系式
4.差量法
变化差量
/变化和量
能利用物质单一变化的某个实际差最(质最差、物质的最差、 摩尔质量差、气体体枳差、压强差、密度差、反应热差、溶 解度差)及理论差量列出比列式求解
7•十字交叉 法
能找出平均值(A),且符合x A:+y A:=(x +y) A的数学 关系,用十字交叉法求解混合物中两个组分的含屋
8.讨论法
极值讨论
能找出边界条件(极值),讨论混介物组成的可能范1制
范围讨论
两种反应物的最之比不确定时,找恰好反应点讨论取值范闱
结果讨论
两种反应物的帛:之比不确定而产物不同时,讨论町能的结果
高中化学计算八大解题模型(解题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常用方法
方法分支
适用条件
1.守恒法一一已知变化 前后某一特 定不变的 量,建立等 式计算的系 列方法
质量守恒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物料守恒

高中数学模型法解题-滑轮组-函数模型

高中数学模型法解题-滑轮组-函数模型

高中数学模型法解题-滑轮组-函数模型1. 引言滑轮组是高中数学中常见的问题类型之一,它涉及到力的作用和力的传递。

通过建立函数模型,我们可以解决滑轮组问题,计算力的大小和方向。

2. 滑轮组问题的解题步骤解决滑轮组问题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2.1 确定系统受力情况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滑轮组系统中受到的力,包括外力和内力。

外力可以是给定的力或者需要求解的力,而内力通常是滑轮组中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2 建立受力方程根据受力情况,我们可以建立各个滑轮和绳子的受力方程。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平衡条件,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的方程。

2.3 建立关系式根据滑轮组的几何关系和运动规律,我们可以建立各个滑轮和绳子之间的关系式。

这些关系式可以是绳子的长度关系、绳子与滑轮的接触关系等。

2.4 建立函数模型根据步骤2和步骤3的结果,我们可以建立滑轮组问题的函数模型。

函数模型可以包括力与角度、力与绳长等关系。

2.5 求解问题利用建立的函数模型,我们可以求解出需要计算的力的大小和方向,或者其他与问题相关的量。

3. 示例设有一个包含三个滑轮的滑轮组,绳子上施加了一个外力F1,求解绳子上的张力。

以下是解题步骤:3.1 确定系统受力情况绳子上的力分为外力和内力。

外力为F1,内力为绳子间的拉力T1、T2、T3。

3.2 建立受力方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平衡条件,可以建立以下方程:T1 + T2 = 2T3T1 + T2 - F1 = 03.3 建立关系式滑轮组中的滑轮与绳子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L1 = 2L3L1 + L2 + L3 = L其中L1、L2、L3为绳子的长度,L为绳子的总长度。

3.4 建立函数模型根据步骤3中的关系式,我们可以将T1、T2、T3与绳子的长度L1、L2、L3联系起来,建立函数模型。

3.5 求解问题利用建立的函数模型,我们可以求解出绳子上的张力T1、T2、T3。

4. 总结通过建立函数模型,我们可以解决高中数学中关于滑轮组的问题。

模型的建立与解题方法

模型的建立与解题方法

模型的建立与解题方法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模型的建立与解题方法扮演着重要角色。

模型是对真实世界的简化和抽象,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探讨模型的建立和解题方法,并且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

一、模型的建立模型的建立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或符号化的形式,包括确定问题的变量、关系和约束条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模型建立方法:1. 传统方法:通过观察和实证数据,利用统计学和数学建模技术,推导出相应的模型。

例如,在经济学领域,我们可以通过统计数据来建立宏观经济模型,以预测经济的发展趋势。

2. 半经验方法:结合实践经验和专家知识,构建模型。

在一些复杂的系统中,我们往往无法准确地描述所有的关系,此时,半经验方法可以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

例如,在环境科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专家经验和先验知识,建立生态系统模型来预测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3. 仿生学方法:从生物系统中汲取灵感,构建模型。

这种方法借鉴了自然界中生物的优秀设计思路,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借鉴鸟类的飞行原理,设计出更加高效的飞行器。

二、解题方法在模型建立好之后,需要采用适当的解题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以获得问题的答案或者优化结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题方法:1. 解析法:对数学模型进行数学推导和求解,得到精确解。

这种方法适用于问题的数学表述比较简单的情况。

例如,在物理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解析法求解经典力学问题。

2. 近似法:通过适当的近似和假设,简化模型,得到近似解。

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非常常见,因为一些问题的解析解很难求得。

例如,天体力学中的三体问题,通常采用近似法求解。

3. 数值法:将模型离散化,转化为数值问题,通过计算机进行求解。

这种方法可以解决复杂的数学模型和大规模的问题。

例如,在工程学中,我们可以使用有限元法对结构进行强度分析。

三、建立与解题的技巧在模型的建立和解题过程中,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技巧:1. 精确把握问题的要求和约束条件,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2. 选择合适的数学工具和方法,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适当的抽象和简化。

最好的物理学习方法

最好的物理学习方法

最好的物理学习方法最好的物理学习方法(篇1)方法一、模型解题法简单点说就是利用模型解决问题,模型的特点就是足够抽象,它去掉了实际情况中的所有次要因素,只保留了最主要核心要素,所以我们利用模型解决问题是就会变得非常简单。

很多物理问题本质上都是同一个物理模型,所以如果我们从解题模型下手学习物理不仅用起来方便,学起来也异常简单。

比如说在牛顿第二定律中有一类同学们最头疼的问题,板块传送带问题。

我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让同学们记住几种情况下的速度与摩擦力的关系,转化成图像去理解,这类问题最难的地方就在于多变和过程的复杂性,如果同学们能够记住这些模型,那么其他问题都会变得非常简单。

方法二、多做题,总结方法我们常说不建议题海战术,要跳出题海,但首先你要在题海里才行吧?很多同学跟我反映说上课能听懂就是不会做题,如果你只是明白了这个知识点,却从来没有实践过,不知道怎么用这个知识点解题,那么你当然不会做,实践出真知是有道理的,所以你至少要每个题型都做过几遍才能总结出解题方法,才会运用你课堂上的知识点。

在这里我建议大家可以先做几本练习册,当你觉得你的水平已经比较高的时候想做一些拔高的题目时,我建议你做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有同步的练习册,里面的题目都非常经典,有一定难度,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挑战一下。

方法三、独立思考、不可替代很多同学感觉自己学习很努力就是成绩上不去,上课、听讲、笔记、作业样样不差,可就是成绩不好,就是因为你缺了最重要的一样东西:思考,还有的同学问我题,直接就把一道空题发过来了,自己一点也不思考就说我不会,这样的同学总结一个字就是懒,不独立思考,依赖性太强。

学习是高水平的智力活动,如果不融入自己的思考那就跟体力活没啥区别了,这是学习上的偷懒。

因为思考才是这个世界上最艰苦的工作。

所以无论什么问题多思考,多总结,脚踏实地才是学习的的境界。

最好的物理学习方法(篇2)1、重视课本基础定义、基础概念的理解记忆。

课本是基础,是全国物理特级老师多年教学经验的结晶。

数学模型解题法

数学模型解题法

数学模型解题法引言数学模型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复杂的现实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模型解题法就是利用数学模型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求解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数学模型解题法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解题步骤,并通过实例演示其应用。

数学模型解题法的基本原理数学模型解题法的基本原理是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然后利用数学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得到问题的解答。

数学模型的建立需要考虑问题的具体情况和目标,以及相关的数学概念和方程。

数学模型解题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问题的具体情况和目标:首先需要明确问题的具体情况,包括输入输出的要求,以及问题的目标。

这个步骤是数学模型建立的基础。

2. 建立数学模型: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和目标,选取合适的数学概念和方程,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模型的建立需要考虑问题的关键因素和约束条件,以及模型的适用范围。

3. 模型求解:利用数学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

这一步需要选择合适的数值计算方法或符号计算方法,根据模型的特点进行求解。

求解的过程可能涉及到数值计算、最优化算法等方法。

4. 结果分析与验证:对模型的求解结果进行分析和验证。

分析结果的合理性,以及模型在不同情况下的适用性。

如果有必要,可以对模型进行改进,并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5. 结果应用:将模型的求解结果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得出问题的解答。

根据模型的结果,给出相应的建议和决策。

数学模型解题法的应用实例:投资问题下面以一个投资问题为例,演示数学模型解题法的应用。

问题描述假设你有一笔投资资金,你想将其分为两份进行投资。

你面临的选择是将资金分为现金和股票两部分进行投资,每部分的投资会有不同的风险和收益。

你希望通过合理的分配,最大化你的投资收益。

现金投资的年收益率为3%,股票投资的年收益率为5%。

现金投资的风险为0.5%,股票投资的风险为2%。

另外,你需要保证现金投资和股票投资的总金额等于你的投资资金。

你需要确定现金和股票的投资金额,以及最大化你的投资收益。

模型解题法-物理

模型解题法-物理

模型解题法-物理
高中物理模型解题法
光盘标模型页面授课人授课时长
序号题
八、光学 P 85-92 扈之霖 57:36 1
九、守恒定律 P 93-100 扈之霖 1:01:56 2
十一、过程与状态 P 108-112 孟卫东 1:03:49 3 1
四、带电粒子在场中运动 P 43-56 王邦平 53:39 4
二、总论策略篇 P 12-23 王邦平 54:47 5
一、总论战略篇 P 1-11 王邦平 56:58 6
六、导电轨道 P 66-75 扈之霖 58:56 7
十二、连接体 P 113-118 孟卫东 59:30 8
十五、热学 P 134-138 孟卫东 1:01:01 1
五、原子 P 57-65 王邦平 56:41 2
十、时间与空间 P 101-107 孟卫东 1:01:53 3
七、恒定电路 P 76-84 扈之霖 54:50 4
2 十三、场 P 119-125 孟卫东 1:04:2
3 5
十四、动态电路 P 126-133 孟卫东 55:50 6
三、相互作用 P 24-30 王邦平 50:44 7
三、相互作用 P 30-42 王邦平 50:27 8
名师简介:
扈之霖:北京市教研中心兼职教研员,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考试》杂志编委,模型解
题研究专家,物理高级教师。

孟卫东:高中物理主编,特级教师,教育部全国理科试验班任课教师、新课程标准化实
验实验教材编写课题组成员,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中学分会委员。

王邦平:物理高级教师、学科带有人,海淀区高中物理教材编写组成员,参加多项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工作。

高中数学数学模型解题技巧

高中数学数学模型解题技巧

高中数学数学模型解题技巧高中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常常涉及到各种数学模型的解题。

数学模型是将实际问题抽象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然而,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数学模型解题常常是一项难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中数学数学模型解题的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这类题目。

首先,了解题目背景和要求是解决数学模型问题的第一步。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所描述的实际情境,并确定问题的要求。

例如,假设我们遇到一个汽车行驶问题,题目给出了汽车的速度和行驶时间,我们需要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求解汽车行驶的距离。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需要明确问题的背景是汽车行驶,要求是求解行驶距离。

其次,建立数学模型是解决数学模型问题的关键。

建立数学模型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需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数学工具和方法。

在建立数学模型时,我们可以使用代数、几何、函数等数学概念和方法。

例如,在解决汽车行驶问题时,我们可以使用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利用速度等于距离除以时间的公式来求解行驶距离。

然后,运用数学方法求解数学模型问题。

在建立数学模型后,我们需要运用数学方法来求解问题。

这包括代数运算、方程求解、函数图像分析等数学技巧。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进行求解。

例如,在解决汽车行驶问题时,我们可以使用代数运算和方程求解的方法,通过代入已知条件和未知数,求解出行驶距离的值。

最后,检验和解释结果是解决数学模型问题的最后一步。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所得的结果进行检验和解释。

检验结果是为了确保所得的解符合实际情况和题目要求。

解释结果是为了对解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行解释和说明。

例如,在解决汽车行驶问题时,我们可以检验所得的行驶距离是否满足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同时解释结果是指汽车在给定速度下行驶了多远。

通过以上的解题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高中数学数学模型问题。

模型解题法高中物理

模型解题法高中物理

模型解题法高中物理基于模型解题法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高中物理学习了许多客观世界的规律,涉及力学、电动力学、热学、波动等学科,新知识点比较多,解题很容易出错。

有些知识点可以用模型来解释,用模型解题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这些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解题方法。

一、让我们详细了解模型解题法模型解题法是通过观察物理现象,建立客观物理模型,以求解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根据模型的不同,模型解题方法可以分为几类:有理模型、数学模型和概念模型。

有理模型以自然现象为准则,使用客观的定义,法则,定律来诠释客观世界,其解题程序有自解、数值求解、近似求解等。

数学模型指代用数学公式求解物理问题,主要考虑定常状态和一般性、临界状态和非特定性,解答过程要从定义、原理和图像几方面进行推导。

概念模型以抽象的原理和概念对物理现象作出解释,通过经验求解物理问题,是一种直观性、简单性、单一性和可衡量性的解题方式。

二、模型解题法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模型解题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可以广泛应用,包括机械振动、14级太阳系模型和电动力学等。

例如,学习机械振动时,学生可以通过晃动单摆、阻尼绳摆和简谐振动来研究振动的原理。

不仅有助于理解物理概念,而且可以使学生掌握问题的结构和局势,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学习14级太阳系模型时,可以借助球状太阳系模型来研究太阳系的历史演化原理,学生可以从模型中体会太阳系中微小星系的运动规律,并使课堂讨论更加深刻和有效。

最后,学习电动力学时,可以借助低重磁模型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使之更加直观易懂,可以让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电动力学中的物理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电动力学的基础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数学练习巧妙运用数学模型解题

数学练习巧妙运用数学模型解题

数学练习巧妙运用数学模型解题数学练习:巧妙运用数学模型解题数学是一门精确而又实用的学科,它在解决问题和推理思考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练习,我们可以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数学练习中如何巧妙地运用数学模型解题。

一、数学模型的概念和作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需要将问题抽象化,建立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形式的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通过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进行计算和推理,并得出问题的解决办法。

二、巧妙运用数学模型解题的方法1. 找准问题的关键因素: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需要先找出影响问题结果的关键因素。

通过分析问题要素的重要性和相互关系,我们可以确定建立数学模型所需的变量和参数,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例如,某个问题涉及到物体的运动,我们可以将物体的速度、时间和距离等因素作为变量,建立数学模型。

通过对这些因素之间关系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物体的运动轨迹和运动时间等结果。

2. 选择合适的数学工具:在建立数学模型时,我们需要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数学工具。

常见的数学工具包括方程、函数、图形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数学工具,我们可以更好地描述问题的关系和求解过程。

举个例子,当我们遇到一个关于变量之间关系的问题时,可以尝试使用方程来建立数学模型。

通过列方程并求解,我们可以得到问题的解。

3. 运用数学推理和逻辑思维:在解决问题时,我们需要善于运用数学推理和逻辑思维。

通过推演和推理,我们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对解决过程进行合理的证明和解释。

例如,当我们遇到一个优化问题时,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数学推理来确定问题的最优解。

4. 验证和优化模型:在建立数学模型后,我们需要对模型进行验证和优化。

通过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我们可以判断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并对模型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

高中数学模型解题法

高中数学模型解题法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lg|lg(,)|lgA x y xB y y xC x y y x A B C如:集合,,,、、中元素各表示什么?A表示函数y=lgx的定义域,B表示的是值域,而C表示的却是函数上的点的轨迹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如:集合,A x x x B x ax =--===||22301若,则实数的值构成的集合为B A a ⊂ (答:,,)-⎧⎨⎩⎫⎬⎭1013显然,这里很容易解出A={-1,3}.而B 最多只有一个元素。

故B 只能是-1或者3。

根据条件,可以得到a=-1,a=1/3. 但是, 这里千万小心,还有一个B 为空集的情况,也就是a=0,不要把它搞忘记了。

3. 注意下列性质:{}()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1212a a a n n要知道它的来历:若B 为A 的子集,则对于元素a 1来说,有2种选择(在或者不在)。

同样,对于元素a 2, a 3,……a n ,都有2种选择,所以,总共有2n 种选择, 即集合A 有2n个子集。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这2n种情况之中,包含了这n 个元素全部在何全部不在的情况,故真子集个数为21n -,非空真子集个数为22n-()若,;2A B A B A A B B ⊆⇔== (3)德摩根定律:()()()()()()C C C C C C U U U U U U A B A B A B A B ==,有些版本可能是这种写法,遇到后要能够看懂,A B A B A B A B ==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如: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若且,求实数x ax x a M M M a --<∈∉50352的取值范围。

高中典型物理模型解题方法

高中典型物理模型解题方法

高中典型物理模型及方法(精华)◆1.连接体模型: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或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是指连接体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隔离法是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连接体的圆周运动:两球有相同的角速度;两球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单个球机械能不守恒)与运动方向和有无摩擦(μ相同)无关,及与两物体放置的方式都无关。

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

只要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 记住:N=211212m F m F m m ++ (N 为两物体间相互作用力),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的分子m 1F 2和m 2F 1两项的规律并能应用⇒F 212m m m N +=讨论:①F 1≠0;F 2=0 122F=(m +m )a N=m aN=212m F m m +② F 1≠0;F 2≠0 N=F=211221mm g)(m m g)(m m ++F=122112m (m )m (m gsin )m m g θ++m 2 m 1 Fm 1 m 2211212m F mm mF++(2F=就是上面的情况)F=A B B12m(m)m Fm mg++F1>F2m1>m2N1<N2(为什么)N5对6=FMm(m为第6个以后的质量) 第12对13的作用力N12对13=Fnm12)m-(n◆2.水流星模型(竖直平面的圆周运动——是典型的变速圆周运动)研究物体通过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情况,并且经常出现临界状态。

(圆周运动实例)①火车转弯②汽车过拱桥、凹桥3③飞机做俯冲运动时,飞行员对座位的压力。

④物体在水平面的圆周运动(汽车在水平公路转弯,水平转盘上的物体,绳拴着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绕绳的一端旋转)和物体在竖直平面的圆周运动(翻滚过山车、水流星、杂技节目中的飞车走壁等)。

高中物理模型法解题_0

高中物理模型法解题_0

高中物理模型法解题_0高中物理模型法解题一、模型“模型”意思是“尺度、样本和标准”的意思,百度词典说“模型”有三个意思:一个意思是根据实验、图样放大或缩小制成的样品,一般用于展览和实验(包括同学们玩的模型);第二个:铸造机器零件的模子也叫模型;第三个:模型能方便地让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内部构造,事物变化以及事物间的关系。

图形公式也算模型。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是这样说的:“什么叫模型呢,模型说是通过对问题现象的分解,利用我们考虑得来的原理吸收一切的主要因素,略去一切不主要的因素所创造出来的一幅图画。

”也就是说:模型是一幅图画,是一种在脑子里生成、最后形成的一套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物理模型为了探索的揭示复杂的物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根据所研究的对象和问题的特点,从我们所考察的角度出发,撇开问题中个别的、非本质的因素,抽出主要的本质的因素加以考察研究,进而建立起一个轮廓清晰、主题突出的、易于研究的新对象和新过程,这个新对象、新过程就叫物理模型。

三、力学模型的分类:1、环境对象模型2、单个对象模型3、过程模型四、力学的知识结构任何事物都是有结构的,物理学作为一个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来讲,有它的体系结构,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把高中物理的知识结构很清晰的理解、掌握、应用以后,就会很轻易地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高中力学知识结构如下: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力学的核心规律只有两条:一是力是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二是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灵活地利用知识结构图就能像指挥员指挥作战那样进行图上作业,使得思维清晰又防止遗漏。

知识结构图的具体操作大致有这么几步:第一步,根据问题确定研究对象的受力和运动模型;第二步,在知识结构图中圈出涉及到的受力模型的的规律和运动模型的规律;第三步,形象展示题目的物理情境和寻找本题的特定条件;第四步,根据问题的已知条件,选择解决问题的具体规律和数学方法。

即模型、条件、算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课程目标节选
―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 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 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 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发展过程中 的作用”
物理模型分类 1.实体物理模型 — 用来代替由 具体物质组成的表征研究对象的实体 系统. 2.条件模型 — 把研究对象所处 的外部条件理想化.
结论:t与斜面倾角无关 ,等于沿直径作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
图中A为等时圆的圆 心,AQ与传送带垂直,AQ与 竖直线间的夹角即α ∠QAO=α/2 (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 心角的一半)。
例7.运用微元法、割补法研究 “马 德堡半球实验”
两个半球壳拼成的球形容器内部已抽 成真空,球形容器的半径为R,大气压强 为P。为使两个半球壳沿图12中箭头方向 互相分离,应该施加的力F至少为( ) (A)4πR2P (B)2πR2P (C)πR2P (D)πR2P/2
BS OO ' O 'P OP OO ' 0 O 'P 0
1 S l sin l cos 2
讨论:
如图所示,圆形线圈绕垂直于匀强 磁场的直径O1O2匀角速转动,已知O1C为 圆周的四分之一,A为O1C的中点,求AC 两点间的电势差。
模型一、直接根据导体棒切割磁感线产 生电动势的计算公式计算。
当PO位于xOz平面内时,电动势将最大
v
v0 v p 2
v0 0
vP L sin
Bn B cos
U PO 1 2 Bn Lv BL sin cos 2
模型二、根据公式 计算 t 当OP运动到与xoz 平面重合时,电动势最大, 取此位置附近对称的极短时间Δt,OP扫过 的一曲面可视为一三角形,左视图如图. O’P转过的角度Δα=ωΔt,
如图7所示,偏转电极A、B接频率为f的高频 正弦交流电源(最大值U0较大),现有初速度v0的 电子射线从左边两极板中点O处水平射入,CD为 档板,PQ为足够大的荧光屏。已知偏转极板长 为L1,间距为d。CD板宽为d,与偏转极板右端 距离为L2,屏PQ与档板CD 间距离为L3,试确定电子束 能打中荧光屏上的什么范围。
方法(一)――微元法.
将半球壳分成无数微元,求出各个微元受 的力ΔF’ ,再求矢量和 F’=ΣΔF’ .由对 称性易知,大气压力的合力ΔF’x与半球壳的 底面垂直,对任一微元ΔS, ΔF’ =PΔS, 而ΔF’x=P(ΔS)’ , 式中(ΔS)’为面元ΔS在半 球壳底面上的投影.因此, F'=ΣΔF’x =ΣP(ΔS)‘ =PπR2.
vA mg m r
2
2 vA qE m r
2 B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v FB mg m r 1 2 1 2 mg 2r mv B mv A 2 2
2 vB N B qE m r 1 2 1 2 qE2r mv B mv A 2 2
三、构造模型解题
例5.构造几何光学模型速解带电粒子的运动
3.物理过程模型 — 对具体物理 过程纯粹化、理想化的抽象.
物理模型方法的教学和训 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 要途径,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 发挥物理模型方法对创新能力 培养的功能.
一、实际模型的抽象
跳水 例1.人体运动 --跳高 跳绳 1.不计人的大小(视为质点); 2.不计空气阻力,只受重力; 3.忽略水平运动,人(质点)具有竖直向 上的初速度. ---质点+竖直上抛
OS=SA1
模型:S处有一点光源, A1A2、B1B2、CD为档板, PQ为光屏,试确定点光 源S能照亮光屏上的什 么范围?
例6. 构造等时圆巧解运动学问题
如图9所示为某制药厂自动生产流水线 上的一部分装置示意图,已知传送带与水 平面的夹角为α,O为漏斗,要使药片从 漏斗出来经光滑槽送到传送带上,设滑槽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θ为多大时可 使药片滑到传送带 上的时间为最短?
方法(二)――割补法.
将半球壳“取出”,再补上一个底面,如 图13所示,显然,大气对此半球壳的压力为 零,因此,大气对半球面的压力F'与对底 面的压力F"必然等大反向,而F"=PπR 2.所以F'=PπR2.
例8.运用分压器模型求解电路动态问题
图14所示的两种电路中电源相同,各电阻 器电阻值相等,各电流表的内阻相等且不可忽 略不计.电流表A1、A2、A3和A4读出的电流 值分别为I1、I2、I3和I4.下列关系式 中正确的是 (A)I1=I3 (B)I1<I4 (C)I2=2I1 (D)I2<I3+I4
4 –1抽象了的氢原子模型
质量为m、电量为 q的质点在 静电力的作用下以恒定速率v 沿圆 弧从A点运动到B点,其速度方向改 变的角度为θ(弧度),AB弧长为 s,则AB两点间的电势差及AB弧中 点的场强大小分别为 φA -φB = , E = 。
A B 0 F E q v F m R S R
例2.心脏搏动----活塞、气缸模型
V0= S l0 F = P0S W= Fl0 P = W/t
二、抽象模型的还原
例3. 抽象了的子弹打木块问题
抽象模型 原始模型
例4. 抽象了的乒乓球弹跳问题 原 始 模 型
1 2 mgH mv0 fs 2
抽象模型
1 2 qx0 E mv0 fs 2
R AB
x( R0 x) x ( R0 x)
当 x=R0-x 时,RAB=R0/2取得最大值; 当滑片位于a、b时,RAB=0为最小值。
外电路总电阻,1.6 R总 2.5 电路的总电流
2.1A I 3 A
例10. 构造模型求解感应电动势
在图18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有一塑料制 成的半锥角为θ的圆锥体Odb,圆锥体的顶点 在原点O处,其轴线沿OO‘方向,有一条长为L 的细金属丝PO被固定在圆锥体的侧面上,金 属丝与圆锥体的一条母线重合。整个空间存 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 B的方向沿x轴正向。当圆锥体 绕其轴沿图示方向以角速度ω 作匀速转动时,求PO两端电势 差UPO的最大值。
P P2 l sin 1 1 S P P2 l 1 2 B S cos t 1 BL2 sin cos 2
模型三、构造线框,根据 BS 计算
如图,作辅助导线OO’、O’P, 构成三角形线框OO’P,当OP 运动到与xoz 平面重合时, 闭合线框中电动势为最大
当 时,t为最短
2

技巧解法:构造等时圆求解
如图10所示,AK是竖直面内半径为R 的圆周的竖直直径,过A点向圆周铺设光 滑直轨道,容易证明,小物体从A点由静 止起沿不同轨道下滑到达圆周的B、C、D 所用的时间相等。
1 2 s at 2
a g cos s 2R cos
t 4R g
2

mv 2 E qs
4-2.抽象了的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如图所示,一绝缘细圆环半径为r,其环面固 定在水平面上,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与圆环平面 平行,环上穿有一电量为+q,质量为m的小球,可 沿圆环做无摩擦的圆周运动,若小球经A点时速 度vA的方向恰与电场垂直,且圆环与小球沿水平 方向无力的作用,则速度vA= .当小球运动 到与A点对称的B点时, 小球对圆环在水平方 向的作用力 NB= .
物理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部分,如 果我们能从思想观念、教学目标变应试教育 为素质教育,则习题教学无疑也是素质教育。 以实际的物理问题为背景,通过抽象建立理 想化模型,再应用已有规律去求解,从而得 到新的结论(规律),这对中学生而言,就 是一种创新思维活动.要摒弃那种一面的重 复操练,选择、设计一些灵活性、开拓性、应 用性、发散性的物理课题,让学生去研究、 探索,这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素 质教育的目的。同时,学生在应试时也必然 能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实力。
R0 x 1 R总 ( R0 x) R0 R0 1 R0 x 2 x x
例9. 含变阻器电路的极值问题
如图16所示,已知电源电动势ε=6.3V, 内阻r=0.5Ω,固定电阻R1=2Ω,R2=3Ω, R3是阻值为5Ω的滑动变阻器,按下电键S, 调节变阻器的滑片,求通过电源的电流范 围。
常规解法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结合运 动学公式求解 a g cos
1 2 s at 2
s h 0 sin(90 ) sin[180 0 (90 0 )]
2h cos t g cos cos( ) 1 cos cos( ) [cos cos( 2 )]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