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社会实践管理办法
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管理规范
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学校教育形式,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拓宽学生视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管理不当、规范不够等原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存在一定的隐患和问题。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管理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设定1. 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通过规范管理,确保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合理、安全可靠。
2. 保障学生的安全与权益:加强对学生的安全保障,确保学生的权益得到充分的保护。
3.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规范管理,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团队意识的培养。
三、组织机构设立1. 指导机构:学校应设立专门的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2. 管理人员:学校应聘请专职的管理人员,负责具体实施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工作。
四、活动策划与安排1. 确定主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践需求,确定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确保活动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2. 活动安排:根据实践活动的主题和时间限制,合理安排行程、活动内容和学习任务,确保学生的时间安排和学习负担合理。
五、资源保障1. 资金保障:学校应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确保实践活动所需费用的支付。
2. 器材设备:学校应提供必要的学习器材和设备,以便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实践活动。
3. 交通安全:学校应确保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交通安全,提供合理的交通安排和保障措施。
六、师资培训1. 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学校应组织相应的培训,提高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2. 专业人员支持:学校可以邀请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实践活动讲座或实地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安全保障1. 风险评估:学校应对实践活动进行风险评估,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应对。
2. 紧急处置:学校应建立健全的紧急处置机制,配备相应的急救设备和人员,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教师参与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
教师参与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社会实践活动在教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
而为了规范教师参与学校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本文将探讨教师参与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办法。
一、制定明确的参与条件教师参与学校社会实践活动首先需要明确的参与条件。
这些条件可以包括教师的教学经验、教育教学水平、教育观念等方面的要求。
只有符合这些条件的教师才能参与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确保教师的参与质量和效果。
二、建立评估机制在教师参与学校社会实践活动中,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
这个评估机制可以从多个层面对教师进行评估,包括活动组织能力、教育教学水平、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通过评估,能够客观地评判教师的参与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
三、明确教师参与的范围教师参与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的范围应该明确,既要保证教师的专业性,也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
可以将教师参与的范围划分为教学指导、实践活动组织、课程研发等领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安排。
四、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为了确保教师参与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学校应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
可以组织专业培训班,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可以为教师提供必要的资源和人力支持,帮助他们顺利完成活动任务。
五、加强协作与合作教师参与学校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强调协作与合作。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分享经验,互相学习。
同时,也可以与其他社会资源进行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丰富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六、加强监督和管理教师参与学校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
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对教师参与活动的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
同时,也可以建立评估制度,定期对教师的活动进行评估,确保教师的参与质量。
七、鼓励创新和实践教师参与学校社会实践活动应鼓励创新和实践。
学校可以设立奖励制度,对参与活动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也可以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支持,鼓励教师开展创新性的实践活动,促进教育教学的改进和发展。
国家实践教学管理办法(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实践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过程。
第三条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各高校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将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及以上层次的教育教学活动。
第二章实践教学体系第五条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环节,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完整体系。
第六条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各高校应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设置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确保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
第七条实习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各高校应与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确保实习教学质量和效果。
第八条实训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应配备必要的实训设备和场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九条社会实践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补充,各高校应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三章实践教学管理第十条实践教学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统筹规划,分级管理;(二)注重实效,提高质量;(三)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四)注重创新,激发活力。
第十一条实践教学管理职责:(一)学校领导:负责实践教学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考核。
(二)教务部门:负责实践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实践教学计划制定、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实践教学资源调配等。
(三)学院(系):负责实践教学工作的具体落实,包括实践教学方案制定、实践教学过程监控、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等。
教师实践锻炼管理办法
教师实践锻炼管理办法
为加强教师“双师”素质培养,提高教师实践技能,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等精神,结合我院教学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适用范围
教师参加实践锻炼主要指校内专任教师及兼课教师。
二、实践锻炼方式
教师参加实践锻炼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集中到行业(企业)等部门进行顶岗锻炼;
2.在校内外产学研基地参加科研与技术推广活动;
3.在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参与实训基地建设、指导学生实习等活动;
4.进行社会调研或社会实践活动。
三、实践锻炼要求
1.专任教师每年实践锻炼时间不少于1个月;
2.新进教师(无实践工作经历或经验),3年内实践锻炼时间不少于6个月;
3.实践锻炼期间,应遵守实践锻炼部门的职业道德,遵守实践锻炼部门的工作纪律和规程。
违反者根据情节,参照《职业学院教学事故的认定和处理办法》之规定,按教学事故处理;
4.实践锻炼部门评价、鉴定不合格者,取消其下一个学期承担授课任务的资格。
四、组织管理
1.系(院)根据专业发展规划制定本系(院)实践锻炼计划,成立系(院)实践锻炼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教师实践锻炼实施方案;。
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锻炼的管理办法(试行).docx
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锻炼的管理办法(试行)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锻炼的管理办法(试行)为加强学院“双师素质”教学团队的建设,全面提升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关于进一步促进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修订)》(黑教高[2011]157号)等文件精神,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一、参加实践锻炼的人员范围与途径1.范围:一般年龄50岁以下专业课教师、专业基础课教师、实践指导教师。
2.途径:(1)教师到企业从事与所教专业相关的顶岗工作。
(2)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从事与所教专业相关的实习实训指导工作。
(3)教师外出从事与所教专业相关的有利于提高实践技能的其他工作。
二、参加实践锻炼的申报与审批1.各二级学院根据本部门的师资培养计划及专业教师参加实践锻炼的意愿,组织专业教师申报,并填写《XXXX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锻炼申报表》(附件1)。
2.由教务处根据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进行审核。
审核后将参加社会实践锻炼的人员名单报主管领导批准,经公示无异议者方可参加社会实践锻炼,并报人事处备案。
三、参加实践锻炼的具体要求1.原则上教师应利用业余或假期时间在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当必须以脱产形式进行实践锻炼时,时间不得超过一学期且不跨学期进行。
各二级学院派出参加实践锻炼教师时,可优先考虑尚无实践锻炼经历或急需转型的专业教师。
每学期选派到企业脱产参加实践锻炼的教师数量不超过本系专业教师的10%,利用假期或业余时间赴企业锻炼的教师没有比例限制。
2.脱产参加实践锻炼的专业教师应与学院签订《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锻炼协议书》(附件2)。
在《协议书》中明确教师在专业技术、实践能力上应达到的具体要求,即应完成的任务或取得的成果,并将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
3.参加实践锻炼的专业教师如有特殊情况,需提前结束或延长实践锻炼时间时,应由所在二级学院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实践锻炼单位和学院批准后,方可提前结束或延长锻炼时间。
学校社会实践项目管理规定
学校社会实践项目管理规定学校社会实践项目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管理学校社会实践项目,确保其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标,学校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规定。
本文将从项目立项、负责人选拔、项目设计、活动宣传、资金管理、安全保障、志愿者招募、活动执行、成果展示、总结评估、奖励措施以及建议改进等十二个方面,详细介绍学校社会实践项目管理规定。
1. 项目立项每个学年,学校将组织教师申报并审核社会实践项目,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有益性。
项目立项要求明确项目的目标、主题、范围、时间和地点等,以便后续的管理与执行。
2. 负责人选拔项目负责人是社会实践项目的核心管理者,他们应具备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
学校将通过面试、考察等方式选拔素质优秀的教职工作为项目负责人,确保项目得到有效的指导和管理。
3. 项目设计项目设计是社会实践项目成功进行的关键环节。
项目设计要求包括项目的目标、内容、方法、实施步骤、预期效果等。
项目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4. 活动宣传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项目,学校将进行全方位的宣传。
宣传内容包括项目的主题、时间、地点、报名方式以及预期收获等。
宣传方式可以包括海报、校园广播、宣讲会等,以确保信息的传达到每一个学生。
5. 资金管理项目经费的正确管理对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学校将设立专门的项目经费账户,由财务部门负责管理和支出。
每个项目的经费需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并及时进行公示,确保资金使用透明合规。
6. 安全保障安全是社会实践活动的首要保障。
学校将制定安全手册,明确社会实践活动的风险点和应急处理措施。
项目负责人需对参与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并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人员。
7. 志愿者招募社会实践活动需要一支积极主动的志愿者队伍。
学校将通过宣传、选拔等方式招募志愿者。
志愿者需参加培训,了解项目要求和责任,并承诺按时参与活动。
8. 活动执行社会实践活动的执行要求严密组织、协调合理。
教师社会实践管理办法
教师社会实践管理办法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为加强我院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结合我院目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基本原则1.坚持“学习锻炼与社会服务并重”的原则,把受教育、长才干和做贡献有机结合起来。
2.坚持“按需派遣,重点培养,保证质量,学用一致”的原则,分批次、有计划地将广大中青年教师选派到生产、科研、管理、服务第一线。
二、社会实践选派范围、对象、期限年龄在45岁以下的教师,均应列入参加实践锻炼的范围之内。
在企事业单位(不含各类学校)工作2年以上者可申请免予参加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锻炼原则上集中安排在暑假或寒假进行,期限一般为1个月。
特殊情况经学校批准,可分阶段实施。
为保证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各教学部门应按学院下达的计划申报选派。
三、社会实践主要形式参加实践锻炼应从实际出发,以专业对口岗位为主,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安排。
1.短期社会实践培训。
组织教师到企事业基层单位、生产一线进行生产实践学习、接受生产实践锻炼。
在实践中了解工作情况,学习行业技术,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找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实践的差距,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
制造、机电类专业教师安排到工矿企业或学校实习工厂等单位参加实践锻炼,或带学生参加生产实习。
财经、商贸类教师,可安排在相应的单位或部门实行代职顶岗锻炼。
2.调查研究。
组织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活动。
调研内容包括企业聘用人才的基本情况、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学校专业设置是否与社会需求相符、课程的开设及教学内容是否满足生产实践需要等,从而为我院的教学改革提供重要参考。
3.社会服务。
选派优秀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4.挂职式企业锻炼。
教师在企业里安排一个职位进行独立工作,时间一般为半年以上。
教师在企业时除完成具体工作外,还应参与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和研究项目,在贡献自己的已有知识与技术的同时,也要不断吸收企业管理、技术方面的经验提高自身的能力。
学校社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社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学校社会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拓宽眼界以及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规范和有效管理学校社会实践教学,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组织管理、项目策划、安全保障、评估考核等方面展开回答。
一、组织管理在学校社会实践教学中,建立健全的组织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学校应当设立专门的实践教学部门或机构,负责统筹协调社会实践教学的组织工作。
该部门或机构应有专职人员,承担社会实践教学的组织、协调、安排等工作。
同时,学校还需要建立实践教学工作网络平台,方便学生和教师查询、交流和分享实践经验。
二、项目策划社会实践教学的项目策划是实践活动的基础。
学校应当组织专门的团队负责社会实践的项目策划工作。
项目策划应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并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提供实践场所和资源支持。
学校还应当开设项目策划课程,培养学生的项目策划能力。
三、安全保障社会实践教学中的安全保障是重要的管理环节。
学校应当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制定实践活动的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实践活动的责任分工、建立实践教学的安全网络等。
同时,学校还应积极与相关单位合作,提供安全保障的技术支持和专业指导。
在实践活动中,学校还需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评估考核学校社会实践教学的评估考核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客观评价。
学校应当建立统一的评估考核体系,明确评估的标准和方法。
评估考核应包括实践成果的质量、实践过程的表现、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社会效益等方面。
同时,学校还应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不仅关注知识技能的获取,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五、资源支持学校社会实践教学需要得到良好的资源支持。
学校应当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争取各种资源的支持。
同时,学校还应通过建立实践基地、开展实践项目等方式,提供实践教学的硬件设施和资源支持。
此外,学校还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研、创新等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参加专业实践管理办法
教师参加专业实践管理办法为建设一支符合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未来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增强我校青年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我校青年教师应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理论于教学科研及生产的实践能力,规定如下:一、对象1.凡在入大学前、后均未参加过社会实践工作或生产劳动锻炼的我校在编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均应自觉报名。
2.参加实践的教师经教研室和系(部、处)统一安排,脱产(一般为一年左右)在学校内(外)合适的岗位上,从事生产实践工作或与本人教学相结合的社会实践,以提高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
3.参加社会实践的重点对象是担任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青年教师,对于担任基础课和公共课的青年教师,也要尽可能结合专业作好相应安排。
对于其中教龄较长的同志应优先安排。
二、要求1.在实践中提高政治识别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能力,提高维护法纪和学校规章的自觉性,具备为人师表的良好品质,培养艰苦奋斗、勤劳肯干,踏实工作的作风、优良的教风和良好职业道德。
2.提高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并具有较强的本专业应用技术动手能力(专业课教师要求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工种的操作技能)。
3.提高应用技术的科学研究、成果推广和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
4.根据与实践结合程度,有针对性地参与系(部)教学活动。
三、组织1.青年教师应将脱产参加社会实践列入本人近几年的工作安排。
系(部)要统筹考虑,全面规划。
既要使缺少实践锻炼的青年教师都有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又要保证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完成。
2.系(部)要根据计划负责安排好学校内(外)的实践岗位,与接受单位签定协议,明确规定实践内容、要求,并定期检查、考核。
3.列为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志,实践期间内一般不准抽调安排其他工作。
四、考核1.由系(部)牵头制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考核办法。
2.以一年为1个周期,考核分期中、期末两次进行,考核工作由教务处及系(部)负责,有关教研室参加。
3.期中考核对工作中进展顺利,完成任务较好者给予鼓励、表扬并介绍经验,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要及时解决;对无法坚持者要视其原因及时调整岗位或采取其他措施。
教师到企业开展实践锻炼的管理办法
教师到企业开展实践锻炼的管理办法一、目的宗旨贯彻落实国家及教育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文件精神,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需要,构建以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为主要内容与抓手的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的长效机制,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促进职业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水平不断提升,推动学校招生办学事业科学发展。
二、政策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3年)》;3.《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4.《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国发[2018)4号);5.《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6.《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的通知》(教师[2016)3号);三、企业实践锻炼的对象和时间1.专业课教师:要求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或是每2年累计不少于2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经历,并提交1篇专业实践报告(或对学校学科、专业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的调研报告)。
2.文化课教师:要求每2年累计不少于1个月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等开展考察、调研和学习的经历,并提交1篇社会实践报告。
3.教师开展实践锻炼要到的企业,泛指包括国有事业单位和各种不同性质类型的企业,如国有或集体企业、中外合资或合作企业、私营企业等。
四、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主要内容与形式(一)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主要内容1根据教学需要,开展专业调研、技术服务、技能训练、课程开发与建设、编写实训教材、开拓实训基地等工作,以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4.向生产服务一线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学习,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技能要求、用人标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等。
社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社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导言:社会实践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它可以使学生直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为了更好地管理社会实践教学,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一、明确目标和指导思想社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目标和指导思想。
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指导思想是重视实践经验的重要性,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
二、规划组织和安排科学合理的规划组织和安排是社会实践教学管理的基础。
我们应该制定详细的实践教学计划,包括实践活动的内容、时间和地点等。
同时,要合理安排学生的分组,确保每个小组都能有机会参与到实践活动中。
三、选拔和培训教师教师是社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过程的质量。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选拔和培训教师的制度,确保他们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四、制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应该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同时与实际社会相结合。
我们可以制定一系列的实践项目,如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等,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得到真实的体验和反思。
五、建立实践教学评估机制评估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式,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估机制是必要的。
我们可以根据实践活动的目标和要求制定评估标准,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记录等方式进行评估。
六、探索实践教学的资源资源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我们应该与社会各界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探索更多的实践教学资源。
可以与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以提供实践机会,并与社会组织共同开展实践活动。
七、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实践教学活动中有一定的风险,所以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必要的。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安全教育讲座、分发安全手册等方式,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事项,并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学生的安全。
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实践教学的重要因素。
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组织实践经验分享会、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专业社会实践管理规定
广东省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专业社会实践的管理规定为加快我校产学结合,使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提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特制定教师专业社会实践管理规定。
一、教师专业社会实践的时间安排凡我校专职教师(包括实习指导教师)都应参加专业社会实践活动,一般每2年实践时间不少于3个月。
教师专业社会实践一般安排在每学年暑假进行,每次实践时间一般不少于四周。
新进校青年教师(包括实习指导教师)视教学情况由学校安排在进校3年内至少专业实践半年。
二、教师专业社会实践岗位的范围教师专业社会实践岗位应密切结合教师教学专业,可以是与专业相关的所有工作岗位。
如食品、药品、化妆品类的工艺、操作、管理、服务、营销等岗位。
三、教师专业社会实践的组织与实施1、实践岗位以教师自寻与学校安排相结合。
2、每学年各专业教研室应按照本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组织制定本教研室《教师专业社会实践计划统计表》(附件1),并根据专业实践特点提出基本要求,报教务科批准备案。
3、每次实践前,实践教师本人根据实践岗位的工作性质,填写《教师专业社会实践记录》(附件2)中本次实践活动的具体计划,报教研室备案。
在实践中及实践结束时实践教师均应结合本专业的教学情况将每周的实践内容、本次实践总结,填写入《教师专业社会实践记录》(附件2)。
实践结束后,将所在单位回执(附件3)交回各专业教研室统一上交教务科。
4、各教研室应通过各种方式向接收单位介绍学校教学改革及专业教学改革情况,并通过回执的形式了解接受单位对实践教师实践态度、实践表现的意见。
5、各教研室在教研教改活动中应对各位教师的实践总结进行集体分析讨论,对目前的专业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提出整改意见,并上报教务科。
四、教师专业社会实践效果的考核方法和奖励教师专业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由各教研室按优、良、及格、不及格的等级进行综合评分并上报教务科。
对于在教师专业社会实践活动中工作积极认真,表现突出的教师,由教务科上报学校予以表彰并给予奖励。
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
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拓宽眼界、增强实践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
为了保证社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学校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办法。
本文将从活动组织、参与要求、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活动组织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对于活动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首先,学校应当成立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委员会,负责统筹安排活动。
该委员会应由学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确保活动的设计、实施和评估工作得到良好的配合和执行。
其次,活动组织需要制定一套明确的活动流程。
活动流程包括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组织参与者报名、审核选派参与者、组织活动实施、活动总结与评估等环节。
通过明确的流程,可以确保活动的有序进行。
二、参与要求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学生主动参与,但也需要一定的参与要求。
首先,学校可以设定一定的学分要求,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学分要求可以作为学生评价和(或)奖励的依据,使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其次,学校可以设定一些基本的参与条件。
例如,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技能,能够适应活动的要求。
此外,学校还可以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保证学生对活动的积极参与和持续关注。
三、活动内容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应紧密结合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学生的成长需求。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企事业单位、社会公益机构以及个人创业者,以拓宽学生的眼界、增强实践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实践项目,如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活动安排学校应当合理安排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与地点。
活动的时间应尽量避开学校的重要考试和教学活动,以免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冲突。
活动的地点选择应当安全、方便,便于学生参与。
同时,学校还应当制定一套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
例如,活动组织委员会应有专门的负责人负责活动安排和安全管理,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学院中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实施办法
学院中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实施办法为提升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促进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强化教师专业应用能力,根据《关于实施高校青年教师社会实践计划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选派对象学校选派赴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进行社会实践的教师应符合以下条件: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
2.近五年没有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相关社会实践经历的45周岁以下在编教师。
3.实践单位要求的其他条件。
二、实践安排1.实践类型。
主要包括校外单位安排的社会实践计划(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相关单位等),学校、学院安排联系以及教师个人联系的社会实践计划。
鼓励各学院依托学校各类产学研合作基地、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等平台,组织开展教师社会实践工作。
2.实践形式。
社会实践的形式分为脱产、半脱产(兼职)两类。
脱产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半脱产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12个月。
鼓励教师利用节假日和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其他时间进行社会实践。
3.人员安排。
每年按所在学院45周岁以下在编教师人数的30%左右进行择优选派。
有社会实践相关项目建设任务者优先考虑。
三、实施流程1.计划核定。
教务处根据学校工作需要,核定年度社会实践选派计划。
2.信息发布。
教师所在学院根据年度工作安排,结合产学研过程中联系的企事业单位等,将相关实践信息发布并组织报名。
3.个人申请。
有意实践的教师根据发布的实践信息,向所在学院提出实践申请,并填写《XX学院中青年教师社会实践申报书》(附件1)。
4.学院审核。
所在学院会同接收社会实践的企事业单位等,按要求对申请人进行审核、遴选,确定最终人选。
5.学校备案。
所在学院将年度实践安排、拟选派实践人员名单、实践单位、过程管理与考核方案等有关材料报教务处备案。
6.入职实践。
教师按要求办理入职手续开展社会实践。
四、相关待遇1.实践期间,实践教师的人事关系不变,工资、福利、待遇、岗位与其他校内在职教师同等对待,正常发放岗位津贴。
教师实践活动管理规定
教师实践活动管理规定教师实践活动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了规范教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规定。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教师实践活动管理的相关规定。
第一部分:教师实践活动的概念和目的教师实践活动指的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之外,通过参加学术研究、教学设计、教育实践、教学资源开发等活动,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的一系列行为。
教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和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
第二部分:教师实践活动的类型教师实践活动可分为学术研究、教学设计、教育实践和教学资源开发四个主要类型。
学术研究包括教育科研项目、教育论文撰写、学科研究等;教学设计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方案设计、教材教辅开发等;教育实践包括教育活动组织、教学实验、教育咨询等;教学资源开发包括教学软件、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
第三部分:教师实践活动的管理基本原则教师实践活动的管理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和激励的原则。
在选拔教师实践活动参与者时,应公平公正地评估其申报资料和实践经历,不偏袒个人或学校。
同时,管理机构应将教师实践活动的组织过程和结果公开,接受各方监督和评价。
此外,应通过提供奖励和激励机制,促使教师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第四部分:教师实践活动的申报和审批流程教师实践活动的申报和审批流程应统一规范,以确保公平公正。
申报者需要按规定提交相关材料,包括个人简历、实践计划、实践成果预期等;管理机构则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审批,评估实践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对实践成果进行评价。
第五部分:教师实践活动的资金支持和资源保障教师实践活动需要相应的资金支持和资源保障。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实践活动的类型和规模,制定资金支持政策,保障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同时,学校应提供必要的场地、设备和技术支持,为教师实践活动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六部分:教师实践活动的成果评价和使用教师实践活动的成果评价应综合考虑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情况、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等因素。
教师教学实践活动安排与管理办法
教师教学实践活动安排与管理办法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力量,他们在学校中扮演着培养人才、传递知识和价值观的重要角色。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实践活动安排与管理办法。
本文将从教师教学实践的必要性、活动安排的原则和管理办法的重要性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教师教学实践的必要性教师教学实践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的教学实践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实践经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活动安排的原则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的安排应符合以下原则:1.因材施教原则。
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和实际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
2.循序渐进原则。
教师教学实践活动应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进行,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3.实用性原则。
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容应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能够直接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4.合作共享原则。
教师教学实践活动应鼓励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和资源,促进共同进步。
三、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方面:1.课前准备。
教师可以组织教案备课、教材选编等活动,以确保教学内容和方式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2.教学实施。
教师可以参与课堂观摩、课堂授课等活动,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能和教学效果。
3.课后反思。
教师可以进行课后教学反思和个人教育自述等活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教学。
4.教育研究。
教师可以参与教育研究和教学课题研究等活动,提升教学水平,促进学科发展。
四、活动管理的重要性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的管理对于保障教师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好的管理办法可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教师教学实践的顺利开展。
五、活动管理的原则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的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明确目标。
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的目标应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相一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管理暂行办法
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为了不断适应高职教育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切实提高师资队伍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1、按照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按需施教、科学管理的总体思路,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能力建设为主题,全面加强学院教师社会实践锻炼工作,在教学、科研及创新能力等各个环节上进行全面培养和训练,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提升教师实践和社会服务能力,努力造就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水平精、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为学院不断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2、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人才成长的规律,坚持奖惩并重,建立健全教师自主提高机制。
建立完善教师社会实践管理办法,引入竞争机制,重点支持,定期考核,动态管理,择优汰劣。
(二)基本原则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
2、坚持立足省内,统筹安排,辅之以省外(境外)实践锻炼的“就近就地”原则。
3、坚持实践的目标贴切,实践过程有实效,实践内容要饱和的“贴切性、实效性、饱和性”原则。
4、坚持教育主体化、个性化原则。
在社会实践锻炼的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注重教师个性化的倡导, 使他们以积极的姿态、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
5、坚持系统性原则。
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省高校教师培训中心、承担教师培养工作的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教育教学沟通交流体系。
学校各部门及教师积极参与,形成教师培养教育的系统网络,共同做好教师的社会实践锻炼工作。
二、参加社会实践的对象及期限1、在学院“十二五”期间,45周岁(含)以下特别是35周岁(含)以下的中青年专任教师,必须按照培养计划分期分批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时间累计至少为6个月。
申请人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能较好地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具有较强的交流协作能力,身体健康。
学校社会实践管理办法
学校社会实践管理办法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活动,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增加社会经验,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为了保证社会实践的顺利进行并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教育作用,学校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社会实践管理办法。
一、明确实践目标和任务学校社会实践的目标和任务应该明确而具体。
目标可以包括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对社会的了解等。
任务可以包括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开展志愿服务等。
明确目标和任务可以保证实践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建立实践组织机构为了负责社会实践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实践组织机构。
该机构应该由学校领导和相关教师组成,负责制定实践计划、安排实践活动和收集反馈意见等工作。
三、确定实践内容和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学校可以确定不同类型的实践内容和方式。
内容可以包括科技创新、社会调研等,方式可以包括实地考察、实验实践等。
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可以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体验。
四、制定实践计划和安排为了让学生有序参与实践活动,学校应该制定实践计划和安排。
计划应该包括具体的活动项目、时间安排和责任分工等,以确保实践的顺利进行。
安排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兴趣进行差异化处理,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五、确保实践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在进行实践活动时,学校需要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实践的可行性。
学校应该与参与实践的单位进行合作,明确安全措施和责任分工。
同时,学校应该对实践活动进行前期调研和准备工作,确保活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六、组织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的结合为了将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学校可以组织线下实践活动或通过线上平台进行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实践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思考,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七、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社会实践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项目,并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实践任务和项目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社会实践管理办法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为加强我院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结合我院目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基本原则
1.坚持“学习锻炼与社会服务并重”的原则,把受教育、长才干和做贡献有机结合起来。
2.坚持“按需派遣,重点培养,保证质量,学用一致”的原则,分批次、有计划地将广大中青年教师选派到生产、科研、管理、服务第一线。
二、社会实践选派范围、对象、期限
年龄在45岁以下的教师,均应列入参加实践锻炼的范围之内。
在企事业单位(不含各类学校)工作2年以上者可申请免予参加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锻炼原则上集中安排在暑假或寒假进行,期限一般为1个月。
特殊情况经学校批准,可分阶段实施。
为保证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各教学部门应按学院下达的计划申报选派。
三、社会实践主要形式
参加实践锻炼应从实际出发,以专业对口岗位为主,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安排。
1.短期社会实践培训。
组织教师到企事业基层单位、生产一线进行生产实践学习、接受生产实践锻炼。
在实践中了解工作情况,学习行业技术,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找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实践的差距,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
制造、机电类专业教师安排到工矿企业或学校实习工厂等单位参加实践锻炼,或带学生参加生产实习。
财经、商贸类教师,可安排在相应的单位或部门实行代职顶岗锻炼。
2.调查研究。
组织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活动。
调研内容包括企业聘用人才的基本情况、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学校专业设置是否与社会需求相符、课程的开设及教学内容是否满足生产实践需要等,从而为我院的教学改革提供重要参考。
3.社会服务。
选派优秀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4.挂职式企业锻炼。
教师在企业里安排一个职位进行独立工作,时间一般为半年以上。
教师在企业时除完成具体工作外,还应参与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和研究项目,在贡献自己的已有知识与技术的同时,也要不断吸收企业管理、技术方面的经验提高自身的能力。
5.跟班式企业锻炼。
教师在企业里不独立工作或只充当助手跟随企业里某职位的工作人员一起工作,熟悉工作日程与安排工作流程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并做好笔记进行整理归纳出与教学相关的内容,在教学中做出增补或删除,或进行院本教材的编写。
时间一般二个月以上。
6.带队实习式企业锻炼。
教师在学生实习的企业里参与学生管理并有一份具体的工作,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工作的内容需要具备的能力,学习行业里的技术,接受行业的新观念。
四、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主要任务及要求
1.开展行业或专业的社会调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科技、新工艺;调查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了解毕业生应掌握的专业技能、职业操守和企业的岗位需求;
2.带着教学中的课题,到企业请教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以及加强科研开发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3.切实提高专业技能,成为名符其实的双师素质型教师;
4.加强学院与企业的经常性沟通与联系,为“产学研”结合建立纽带。
参加社会实践的教师在实践中要充分利用学院、自身的专业优势,解决当地实际问题,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①开展职工培训。
社会实践教师可以为企业职工进行文化、技术培训以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
②进行技术攻关。
社会实践教师可以利用学院和自身的科研优势与企业科技人员共同进行技术攻关,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或进行新产品研发。
③参与管理工作。
解决企事业单位管理上的难题,提高管理水平。
5.广泛收集实践单位信息,积累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典型案例,
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书面材料。
6.实践期结束后,要认真作好社会实践总结,撰写3000字左右的调研报告,其中必须有专业课程改造、调整或新专业设置等论证和意见、建议。
并填写《教师参加社会实践考核鉴定表》。
7.实践结束后一周内向系部上交实践单位相关资料、实践工作周记、实践小结、典型案例等。
8.教师在社会实践期间的工作要求:
①遵守实践单位的劳动纪律,服从实践单位的工作安排,自觉接受实践单位主管领导的检查与监督;
②虚心学习,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多渠道获取有利于教学改革、课题研究的第一手材料;
③严格保守商业秘密,绝不泄露实践单位关键信息,因泄密而造成的后果(如经济上、法律上等)概由泄密人本人承担全部责任。
五、申报、审批程序
各系部根据学院社会实践总体规划及本部门师资队伍实际状况,于每年年初,制定本年度教师社会实践计划。
计划要具体落实到参加社会实践教师个人,明确社会实践单位、时间、主要内容,组织填写《衡阳财经工业职院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申请审批表》,上报组织人事处,经相关部门审核,报院长办公会审批后组织实施。
六、有关待遇
1.学院为参加社会实践教师补助往返路费、发放生活补贴。
2.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期间,在工资、校内津贴、福利等方面与校内其他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3.参加社会实践教师的表现情况记入个人档案,并作为职称评定和晋升的重要依据,(且自2009年起,将作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任教师晋升副高专业技术职务的必备条件)。
七、基本要求及考核原则
1.各系部根据教学需要,依据年度社会实践计划,每年选派讲师(含讲师)以下职称的专任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社会实践。
同时,由学院每年选派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深入到企事业等生产第一线进行社会调研、科技咨询等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半个月)。
2.实行学院和实践单位双重管理制度。
学院相关职能部门、系
部进行不定期检查,通过与实践单位领导、职工、本人谈话、电话联系等形式,掌握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基本情况;教师应服从所在实践单位的安排和管理,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3.实践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要认真学习、务实肯干,在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同时,通过充分调研,采集信息,为本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提供重要参考。
实践教师返校后须提供相关社会实践报告,分别交教务处和人事处存档。
4.由组织人事处牵头,规划发展与评导处、教务处及相关系部随时对参加社会实践的教师进行考核,发现没有按计划、要求完成社会实践任务或缺岗、缺勤视同旷工处理,情节特别严重者,按教学事故处理。
八、本办法由组织人事处负责解释。
九、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附表:
1.衡阳财经工业职院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申报审批表
2.衡阳财经工业职院教师参加社会实践考核鉴定表
3.衡阳财经工业职院教师社会实践工作周记
附表一衡阳财经工业职院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申请审批表
产;业余;其它
附表二
衡阳财经工业职院教师参加社会实践考核鉴定表
附表三
衡阳财经工业职院教师社会实践工作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