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旱育浅插稀植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水稻旱育浅插稀植栽培技术

水稻旱育浅插稀植栽培技术

农艺学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6期收稿日期2013-02-19水稻旱育浅插稀植技术是通过改革育秧方式和栽培技术来提高水稻单产的一项科技措施。

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适宜在不同海拔地区推广,经多点测产,平均单产达到9220.5kg/hm 2,较常规膜秧平均增产1133.7kg/hm 2,增幅14.1%,增产效果显著[1-2]。

水稻旱育秧高产栽培技术是通过培肥苗床、旱地育秧、适龄早栽、浅插稀植等措施,使秧苗根系发达,抗逆性强,早生快发,低位分蘖多,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从而实现高产的一项先进实用科技技术。

因此,从育秧到移栽都要围绕这个目标,把握好关键技术环节。

1苗床选择苗床应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质地良好、疏松透气、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的菜畦或水浇地。

育苗面积要与大田移栽面积相吻合,结合当地气候、海拔、气温、土壤、耕作习惯等自然条件,一般每1hm 2大田备苗床255~450m 2。

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左右,耕作层厚20cm 以上,达到浇水不板结、干旱不开裂、有较强的蓄水保墒和供肥能力。

2苗床处理2.1苗床培肥应结合冬前苗床翻挖晒地,施农家肥5kg/m 2、过磷酸钙210g/m 2,多次翻锄使肥均匀,培肥土壤。

也可以于播前10d 左右,施入农家肥3~5kg/m 2、尿素4~5g/m 2以培肥苗床。

2.2开沟理墒为方便管理及盖膜,一般墒宽1.2~1.5m ,埂宽0.3~0.4m 。

在楚雄州春季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不利于保水保湿。

因此,宜理低墒高边畦,做到墒面细、松、深、平、无杂物[3]。

2.3苗床消毒土壤偏酸性地区,一般可不进行调酸处理,但应将土壤消毒作为重点,播种前土壤浇透水后,用70%敌克松2g/m 2对水1kg/m 2均匀喷施于床面,进行土壤消毒,同时保持苗床平整。

3种子处理旱育秧的选种、晒种、浸种、消毒、催芽与薄膜育秧相同,催芽后种子破肚露白即可播种。

近年来,在部分地区恶苗病发生较为严重,因此一定要严格进行种子消毒,做到浸种消毒48h 以上。

水稻旱育浅插稀植栽培技术

水稻旱育浅插稀植栽培技术

水稻旱育浅插稀植栽培技术摘要介绍水稻旱育浅插稀植栽培技术,包括苗床选择、苗床处理、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大田移栽、田间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指导水稻栽培。

关键词水稻;旱育;浅插稀植;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 s511.0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036-01水稻旱育浅插稀植技术是通过改革育秧方式和栽培技术来提高水稻单产的一项科技措施。

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适宜在不同海拔地区推广,经多点测产,平均单产达到9 220.5 kg/hm2,较常规膜秧平均增产1 133.7 kg/hm2,增幅14.1%,增产效果显著[1-2]。

水稻旱育秧高产栽培技术是通过培肥苗床、旱地育秧、适龄早栽、浅插稀植等措施,使秧苗根系发达,抗逆性强,早生快发,低位分蘖多,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从而实现高产的一项先进实用科技技术。

因此,从育秧到移栽都要围绕这个目标,把握好关键技术环节。

1 苗床选择苗床应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质地良好、疏松透气、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的菜畦或水浇地。

育苗面积要与大田移栽面积相吻合,结合当地气候、海拔、气温、土壤、耕作习惯等自然条件,一般每1 hm2大田备苗床255~450 m2。

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左右,耕作层厚20 cm以上,达到浇水不板结、干旱不开裂、有较强的蓄水保墒和供肥能力。

2 苗床处理2.1 苗床培肥应结合冬前苗床翻挖晒地,施农家肥5 kg/m2、过磷酸钙210 g/m2,多次翻锄使肥均匀,培肥土壤。

也可以于播前10 d左右,施入农家肥3~5 kg/m2、尿素4~5 g/m2以培肥苗床。

2.2 开沟理墒为方便管理及盖膜,一般墒宽1.2~1.5 m,埂宽0.3~0.4 m。

在楚雄州春季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不利于保水保湿。

因此,宜理低墒高边畦,做到墒面细、松、深、平、无杂物[3]。

2.3 苗床消毒土壤偏酸性地区,一般可不进行调酸处理,但应将土壤消毒作为重点,播种前土壤浇透水后,用70%敌克松2 g/m2对水1 kg/m2均匀喷施于床面,进行土壤消毒,同时保持苗床平整。

浅谈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浅谈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浅谈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摘要简单介绍了水稻旱育稀植的优点, 从培育多蘖壮秧、合理稀植浅栽、合理运筹肥水, 培育壮秆大穗、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方面阐述了水稻旱育稀植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水稻旱育稀植关键技术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是一项以培育适龄壮秧、稀植浅栽和合理运筹肥水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1 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优点1.1 省水旱育秧播种时, 浇一次“走马水”, 三叶期前一般不浇水, 三叶期后遇干旱浇二、三次“走马水”, 每次灌水30m3 左右, 总灌水不超过120m3, 比水育秧节水80%以上。

1.2 秧苗素质好旱秧田前期地表温度比水秧田高3.50~5.30℃, 三叶期前比水育秧出苗快、生长整齐。

由于旱秧苗在旱态条件下生长, 不会发生绵腐病、青苔“蛤蟆皮”和低温造成的倒芽烂秧。

三叶以后, 旱秧苗生长较慢, 苗矮、粗壮, 根系较发达。

据调查, 旱育秧苗比水育秧苗根多6.30 条, 百株根重增4.70g, 茎基部增宽3mm, 为“扁蒲秧”, 百株干重增加4.60g。

1.3 插秧后返青快旱育秧苗比水育秧苗拔秧时用的拉力小, 植伤轻, 插秧后发根力强、缓苗快, 无明显缓苗期。

1.4 产量高旱育稀植技术因为秧苗素质好, 插秧后返青快, 分蘖多, 成穗率高, 群体结构合理, 因而产量比水育秧明显提高, 一般增产在10%以上。

2 旱育稀植的关键技术2.1 培育多蘖壮秧, 奠定丰产基础2.1.1 选用良种选用具有增产潜力的中晚熟品种。

目前适于我市的品种主要有辽粳9 号、龙盘5、盐丰47、盐丰68 等。

2.1.2 配方施肥培肥苗床: 建造肥沃、疏松深厚的旱地苗床, 是培育壮秧的基础。

秧田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旱田, 土壤要疏松肥沃、透水透气性好、有机质含量高、供肥供水能力强; 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 合理配施N、P、K, 尤其N、P 配合施用更为重要。

一般亩施土杂肥3 000~4 000kg, 尿素10~15kg, 过磷酸钙40~50kg, 氯化钾10~15kg, 或复合肥30~50kg, 锌肥1.50kg。

浅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浅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浅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水稻旱育稀植是指把水稻种子播种在实地在一定时间内不施灌水而大量稀植的种植方法,随着人口增长和气候变暖,在生态意义上,旱育作物已经成为节水性农作物,旱育作物指的是在较少的深层灌集条件下种植作物,从而节水,提高农作物的育种水平,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采用的植物栽培方法,主要是头放,及在少水或无水条件下种植水稻,在种植过程中适当调整土壤温度和湿度,并控制病虫害。

合理选择水稻品种适合旱育稀植。

首先,充分了解和调查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所在的区域,熟悉本地水稻作物种植环境。

即旱季温度和湿度条件,昼夜温差是否较大等。

其次,确定水稻的种植时间,根据日照、气温、湿度、风力、水深等因素,综合考虑种子复苗情况,在较少的灌集水量中有效种植;
再次,灌溉管理。

对水稻的灌溉要上下层灌溉,全部种植采用深条灌溉,使土壤湿润度分布更加均匀,同时减少灌溉次数;
第四,配备离子调节器。

种植水稻应配备离子调节器,使水质参数一致性较高,并定期进行PH值测量;
最后,要注意植保。

在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下,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要防止病害和害虫的爆发,要在适当的管控措施中积极防治,以保证水稻的收获量。

总而言之,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一组有效的、科学的种植技术,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并有效地减少农业节水开支。

水稻旱育稀植浅插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水稻旱育稀植浅插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02
技术流程与操作要点
旱育秧技术
苗床整理
在播种前对苗床进行深翻、细 整、施肥等操作,以利于秧苗 的生长。
播种方式
采用撒播或条播的方式进行播 种,同时注意控制播种密度。
苗床选择
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水 源方便的旱地作为苗床,同时 注意避免病虫害。
播种时间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水稻品 种特性,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
VS
市场需求增加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品质的追求,对高 品质、绿色安全的食品需求不断增加。旱 育稀植浅插高产栽培技术生产的稻米由于 其优良的品质和口感,符合了市场的需求 ,价格也得到了提高。
04
技术推广与建议
技术推广策略与方法
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如农民培训、 宣传资料、农业技术讲座等, 向农民普及水稻旱育稀植浅插 高产栽培技术的优势和应用方
技术发展与应用
发展历程
该技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 多年的研究与实践,逐渐完善并得到 广泛应用。
应用范围
该技术在国内外水稻产区均有广泛应 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
影响因素
影响该技术应用效果的因素包括气候 条件、土壤肥力、品种选择、种植管 理等。
未来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该技术将进一 步完善和优化,为水稻生产提供更加 高效、环保的解决方案。
苗床管理
在秧苗生长期间,加强肥水管 理,及时防治病虫害,促进秧 苗生长健壮。
稀植技术
稀植原因
通过稀植可以增加单株分蘖,提高成穗率和 产量。
肥水管理
在种植期间加强肥水管理,以满足稀植水稻 的营养需求。
种植密度
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等因素 ,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

浅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浅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浅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在旱地条件下以宽行、低密度、节水、节肥、适时灌浆和高质量生育的种植方式。

水稻一直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但由于我国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的限制,水稻生产面积已经相对有限。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农民们就开始寻求新的种植技术和方法来提高产量。

在种植窄行稀植稻的实践中,营养能力会增强,农民生产成本会降低,而产量和质量则往往更好。

先从玉米、豆类、芝麻等旱地庄稼中获取经验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并不是凭空想象的技术,而是从诸如玉米、豆类、芝麻这样的旱地农作物中得到的经验。

传统的水稻种植技术中,育秧密度要求较高,一般为15-20公斤每亩左右,同时开展浸种、穴插、拔苗、拔秧等措施,虽然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和质量,但损失却非常大,而且也无法给农民带来更好的生产利益。

由此,人们开始寻求农业技术和方法的更新,以求更好的效果,在发现玉米、豆类、芝麻等庄稼在干旱环境下也可以高产稳产后,人们就开始思考这些经验是否可以运用在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中。

实践证明这种思想完全可行,凭借着旱育稀和高质量的种植方式,农民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和收益。

“宽行、低密度”的种植方式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中的核心思想就是“宽行、低密度”,这种种植方式可以实现节水、节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和耕地经济价值。

在水稻旱育稀植栽培过程中,种植的行距可以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普通的行距经常在45厘米左右,但在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中,可以将行距合理调整到60-70厘米甚至更宽,这样种植的植株数量就会大大减少。

通过“宽行、低密度”种植方式,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不仅能够极大地降低营养消耗,还能够增强植物的适应性,保证高质量的生产和生计。

“节水、节肥”的生产管理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管理方式不同于传统种植方式,其核心思想是“节水、节肥”,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还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和利益。

在实施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前,农民要充分掌握生产技术,包括土地利用、土壤调理、育苗、种植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浅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浅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浅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摘要】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一种适应干旱地区种植水稻的新兴技术。

本文从技术简介、特点、优点、关键技术、操作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以其节水、耐旱、增产的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其关键技术包括适宜品种选择、合理施肥、灌溉管理等。

操作方法主要包括整地、栽植、施肥等环节,需要注意防治病虫害。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显著效果,提高了水稻产量和质量。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为我国水稻生产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特点、优点、关键技术、操作方法、应用、发展前景。

1. 引言1.1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简介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一种适应干旱条件下水稻生长的栽培方法。

在干旱地区,水稻的种植往往会受到水资源的限制,传统的水稻栽培方式可能无法满足需求。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

这种技术通过精准施肥、科学灌溉、合理密植等方式,提高了水稻对干旱的抵抗力,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减少了耗水量。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成为了农业生产中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

通过对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水稻的抗旱能力,增加产量,减少资源浪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研究和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有信心将这一技术不断完善,为解决干旱地区水稻栽培难题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特点1. 高效节水: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水稻的用水量,实现节水灌溉,节约水资源的同时提高水稻产量。

2. 节约劳力:采用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可以减少传统水稻栽培中的人工劳动,提高劳动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3. 减少病虫害发生: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通过调整种植密度、施肥管理等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使用。

浅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浅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浅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指在干旱条件下,采用稀植的方式种植水稻,以提高产量和减少灌溉水量的一种栽培技术。

下面对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进行浅析。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核心是通过减少种植密度,增加株间距,使每株水稻能够充分利用土壤水分和养分资源,达到增产的目的。

稀植栽培能够减少生物间竞争,提高光照透射率,增加气温和湿度的对流,改善内部通风条件,促进孕穗期水稻生长和充实程度的提高。

稀植还能减少害虫和病菌的传播,降低植株间的疫病发生率。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关键是合理调整种植密度。

通常情况下,水稻的标准种植密度是3~5万株/亩,而在旱育稀植栽培中,种植密度应适量减少至1~3万株/亩。

还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品种特点等因素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气候干热、土壤疏松、品种对旱耐性较强的地区可以适当减少密度;而气候湿润、土壤肥沃、品种水分要求较高的地区则应适度增加密度。

除了调整种植密度外,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选择合适的耐旱品种。

旱育稀植的关键是降低每株水稻的耗水量,因此选择适应干旱环境的品种至关重要。

合理施肥。

由于水稻株间距增大,根系发育有限,对土壤养分的需求减少,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及植株生长需要进行合理施用。

加强管理。

要定期翻晒沟壕,保持土壤松散通气,防止土壤板结;及时除草,减少养分和水分的竞争;加强病虫害防治,保证植株的健康生长。

科学浇水。

在水稻生育期适时浇水,既能满足水稻对水分的需求,又能减少灌溉次数,节约用水。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降低水稻灌溉用水量、提高产量的栽培技术。

通过合理调整种植密度、选择适应干旱环境的品种、科学施肥、加强管理和科学浇水等措施,可以在干旱条件下实现水稻高产。

由于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要求较高,所以在实际应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在我国北方和南方稻区均可推广应用。

它省水、省种、省肥、省秧田,水稻可提早成熟3―5天,产量增加10%―18%。

一、旱插稀植1.整地施足底肥大田要精细整地,深翻15―20厘米,灌水泡田2―3天。

每亩施腐熟有机肥500―1000公斤,磷酸二铵和尿素各10公斤,硫酸钾10公斤。

2.适时栽插秧苗应适时早插、栽插期日平均温度应稳定在13℃以上,秧龄27―35天、叶龄3.5―5比较适宜。

3.适当稀植北方地区规格为30×13厘米,南方为26×10厘米。

常规稻每穴插2―3苗,杂交稻每穴插1―2苗。

二、科学管理1.适时适量追肥分蘖肥在插秧1周内施,每亩施3―4公斤尿素。

穗肥在孕穗期施,每亩施3公斤尿素、7公斤硫酸钾。

齐穗后,每亩用磷酸二氢钾0.1公斤加水60公斤根外施肥。

2.合理灌溉插后15天内,田面保持3―4厘米的浅水层。

分蘖末期至拔节期,苗苗数达到30万―35万苗时,排水露田晒田,控制无效分蘖。

在幼穗分化期至抽穗期,灌水深3―5厘米。

灌浆期至黄熟期,于干湿湿,以利养根保叶,增加光合产物,提高千粒重。

3.中耕除草插秧后1周内杂草一叶一心时,每亩用100克丁草胺加水200克稀释,喷洒在20公斤过筛的干细土中,搅拌均匀,堆闷6个小时后撒施。

施药时田中灌3―6厘米深的水层。

维持4天不排水。

如缺水可以补充。

第5天正常灌溉。

插后15天左右中耕除草1次。

中后期人工拔草,做到地净苗清。

4.及时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三化螟、二化螟、稻飞虱,每亩用40%乐果100克加水70公斤喷雾。

稻瘟病防治,每亩用75%三环唑可湿粉加水75升喷雾。

浅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浅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浅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方式也日益多样化。

为了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水稻的种植技术也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指在缺水条件下,采用稀植栽培的方法栽培水稻。

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如北方大部分省份、西北地区、内蒙古等,旨在解决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有限等问题。

一、稀植栽培技术的原理稀植栽培是指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通过降低种植密度减少植株数量,从而降低单位面积叶面积指数和蒸散量,减少植株间的竞争,达到较好的水分利用效率。

在旱育条件下,通过降低种植密度和调整栽培措施,可以达到减轻水分压力,提高水稻产量的目的。

1、根据地区气候条件、水土情况和耕作技术,确定适宜种植的水稻品种和栽培措施。

2、根据旱量、土壤物理性质和机械条件等情况,选择适宜的栽培模式,如干田播种、浙黑双播、旱田秧田等。

3、掌握叶面积系数和蒸散量的关系,根据作物实测值和水分需求及时施水。

4、适当控制植株生长,防止浓密丛生,调整株型,增加穗粒数、穗粒重,提高产量。

在降低种植密度的同时,还能减轻水分压力,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同时还有以下几个优点:1、节约土地资源,支撑更高产量。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稠密水稻,水分利用效率不高,存在浪费土地资源的问题,旱育稀植栽培技术降低种植密度,节约土地资源,同时不影响产量水平,提高土地利用率。

2、增强水稻的抗旱能力。

水稻在旱育条件下,可根据环境变化调整自身的生长与发育策略,通过充分利用水分,增强其自身的抗旱性能。

因此,在旱育条件下采用稀植栽培技术,能够加强水稻的抗旱能力,防止水分过度消耗。

3、提高水稻品质。

通过实施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出现较少的病虫害和疫病,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提高水稻的产品品质。

同时,调节水分利用方式和株型,进行合理的施肥和管理,提高稻谷品质。

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主要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如内蒙古、陕西、宁夏、山西等地区。

浅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浅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浅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指在旱地上种植水稻,并采用稀植方式进行管理的一种栽培技术。

这种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水稻栽培方式,在节水、增产、减少土壤侵蚀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的施水管理,降低了灌溉水量。

传统水稻栽培方式中,需要大量的水进行灌溉,而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则通过合理的施水技术,将水稻的水分需求降低到最低限度。

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中晚稻播种前充分灌溉,利用泥沙的保水性,可以降低灌溉频率和用水量,达到节水的效果。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还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

一般而言,水稻栽培方式中,每亩地种植的水稻数目较多,植株之间的竞争激烈,导致产量减少。

而稀植栽培技术则通过减少株数,增加每株水稻的营养和生长空间,可以提高每株水稻的产量,从而实现单位面积产量的增加。

稀植栽培技术还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证稻谷的质量。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对土壤侵蚀的防治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中,水稻的株数较少,根系较发达,可以强化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保水性和保肥性。

通过植物的覆盖作用,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和水蚀的风险,保护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浅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浅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浅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一种适应干旱条件下水稻种植的栽培技术。

它通过降低密植程度和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有效地减少了用水量,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就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进行浅析,探讨其技术要点和应用前景。

一、技术要点1. 优质种子选择优质种子是水稻高产的基础。

在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中,选择优质种子尤为重要。

优质种子具有耐旱抗逆性强、成苗率高、产量稳定等特点。

在栽培水稻时,应选择优质种子,以确保高产高质。

2. 适宜密度施肥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中,适宜的密度施肥是关键。

通过合理的密植施肥,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养分利用效率,减少养分浪费。

在施肥时,应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品种选择适宜的密度施肥,以达到最佳的生长效果。

3. 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是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利用灌溉水资源,可以有效地减少用水量,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分蒸发和流失,提高土壤湿度,提高水稻的干旱抗逆性。

4. 合理管理生长在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中,合理管理生长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及时的插秧、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合理管理生长还可以保证水稻生长周期的稳定和顺利,从而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和适应性。

二、应用前景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在节约水资源、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在我国,水资源短缺是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

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对于我国的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为农业生产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还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环境,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推广应用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加大对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加强示范和技术培训,引导农民科学种植,特别是在干旱地区和水资源短缺地区。

浅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浅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浅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水稻的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节约用水和劳力成本,保护生态环境。

下面就让我们来浅析一下水稻的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旱育稀植是一种在干旱地区或稻田中利用少量水资源或灌溉条件较差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栽培方式和种植密度,以适应干旱条件下的水稻栽培技术。

它是通过提高水稻单株产量和充分利用土壤水分,以适应干旱条件的一种栽培模式。

而水稻的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又包括了下列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种子的选择。

在进行水稻的旱育稀植栽培时,应选择具有耐旱抗旱性强、生长势强、适应性广和抗病性好的水稻品种。

只有选用适应干旱条件的品种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旱育稀植栽培模式。

其次是田块的选择和土壤的改良。

选择适宜的田块进行旱育稀植栽培,同时要进行土壤的改良工作,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为水稻的生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再者是适当的肥水管理。

在进行水稻的旱育稀植栽培时,应合理施用化肥与有机肥料,增加土壤养分供给,提高水稻的抗旱能力。

要合理进行水分管理,避免过量灌溉,做到旱农结合,在旱情下有效利用水资源。

最后就是适当的栽培措施和管理。

在进行水稻的旱育稀植栽培时,应适当调整种植密度,提高水稻的单株产量。

还要合理安排土壤耕作和病虫害防治,保护生态环境,确保水稻的健康生长。

水稻的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和挑战。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科学合理地确定种植密度,根据土壤条件和水稻品种的特点来调整种植密度,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水稻的产量潜力。

适当的灌溉管理也是水稻旱育稀植栽培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过量灌溉会导致土壤水分过多,从而影响水稻生长,而不足的灌溉又会导致水稻干旱,因此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水分管理。

在进行水稻的旱育稀植栽培时,还需要加强有关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培养更多的农户和技术人员掌握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提高水稻的生产水平。

也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通过科技和资金的支持,推广水稻的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古登乡水稻旱育浅插希植技术措施

浅谈古登乡水稻旱育浅插希植技术措施
播种与管理。在土壤准备好后, 即可进行播种。播种后,需要做 好田间管理,包括除草、防病等 。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步骤四
选择适宜的土壤。对于旱育技术 来说,选择排水良好,保水能力 适中的土壤是非常关键的。
控制土壤湿度。在旱育过程中, 土壤湿度的控制至关重要。需要 定期浇水,以保持土壤湿度在适 宜的范围内。
旱育过程中的关键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一
保持土壤湿度。土壤过干或过湿 都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因此需要 定期监测土壤湿度,及时调整浇
水量。
注事项二
有效防治病虫害。旱育水稻的病 虫害防治与传统水稻有所不同, 需要根据旱育水稻的生长特性,
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注意事项三
合理施肥。旱育水稻的施肥需求 与传统水稻也有所不同,需要根 据土壤条件和水稻生长状况,合 理施用肥料,以保证水稻的正常
• 保持田间水肥平衡,避免过度施肥和灌溉。
浅插希植技术的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
• 及时采取病虫害防治措施,减少产量损失。
浅插希植技术的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
01
注意事项
02
03
04
• 避免插秧过深,以免影响 稻苗分蘖和生长。
• 根据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 合理调整施肥量和施肥时 机。
• 注意观察水稻生长状况,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 的问题。
适应性强
旱育浅插希植技术对于古登乡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具有良好的 适应性,为当地水稻种植提供了有力支持。
未来研究方向与技术改进建议
深入研究
针对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需要进一 步研究和完善,提高其稳定性和产量。
技术集成
结合其他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如智能农业、生物 技术等,进一步提升旱育浅插希植技术的效果。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日本著名水稻专家原正市先生等一批农学家经过几十年的潜心研究提出的。

是一整套以旱地育秧为核心,浅栽插为关键,巧施肥为基础,控水促根为条件的水稻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

(一)、水稻旱地育秧技术1、苗床地的选择与培肥育秧的苗床地,要选择排水良好(地下水位最理想在50厘米以下,至少在30厘米以下)、土壤肥沃疏松(有机质含量高,透水性好,微生物活性强,PH 值6以下)、背风向阳、水源方便的旱地或稻田,最好是酸性菜园地。

离住宅区近,便于管理。

苗床地面积(包括排水沟、过道面积)约是播苗面积的2.5倍。

苗床地选好后,要对床土进行培肥,使秧苗有一个健壮生长的良好土壤环境。

主要有下面两种培肥法:(1)稻草培肥法:第一年每平方米用干稻草(切成1—2寸长)或其它有机物(麦秆、油菜秆等)5公斤,厩肥3公斤(第二年后每平方米用稻草2公斤就可以了),分两次施入10厘米厚的土层中,充分混和均匀。

第一次在10月初,施稻草3公斤,厩肥1.5公斤;剩下的在10月末施。

(2)有机肥培肥法:播种头年初秋时,每平方米施10公斤优质农家肥和200克过磷酸钙培肥土壤。

如果由于季节、茬口等原因未进行床土培肥,也可在播种前10天,每平方米施入充分腐熟的厩肥10公斤培肥床土。

2、苗床制作旱育秧苗床制作顺序是:耕翻→碎土→作厢→施肥→混和。

(1)耕翻、碎土。

播种前对整个苗床地耕翻碎土,耕地深度在14—15厘米。

(2)作厢。

厢宽1米,高15厘米,长以25米以下为好,过道宽80厘米。

同时准备覆盖种子的细土(用谷筛筛选起厢时从过道上取出的培肥好的床土)。

并在苗床地四周开好排水沟。

(3)施肥、混和。

作好厢后,在播前3—4天每平方米施入硫铵120克(或硝铵50克)、过磷酸钙150克、硫酸钾30克。

分三次施入,施一次翻一次,充分均匀地混和在10厘米厚土层中,然后平整厢面。

禁用碳铵、钙镁磷肥等碱性肥料。

3、播种(1)品种选择。

水稻旱育稀植浅插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水稻旱育稀植浅插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水稻旱育稀植浅插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水稻旱育稀植浅插高产栽培技术耍点是:每亩大田用种2.5一一3千克,苗床2O一一25平方米,播种前用浸种灵等种子处理剂浸种72小时,进行种子消毒,预防种传病害。

适时适量播种,每平方米苗床播种llO克,保证苗齐、苗匀、苗壮。

3月l5日一一l8日播种。

4月25日一一5月5日移栽,秧龄35一一45天,移栽规格3一一4寸×7.5寸,亩栽2一一2.5万丛,每丛栽2一一3苗,亩栽4一一6万苗,耍求单行南北向拉线条栽。

大田施肥有条件的应以农家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肥配合使用。

基肥:一般每亩施用农家肥lOOO 千克。

普钙2O一25千克,尿素lO一一l5千克,硫酸锌2千克。

分蘖肥:栽后5一一7天施用,结合化学除草,亩施碳铵4O千克,尿素5千克。

穗肥:栽后4O一一45天施用,亩施尿素5一一8千克、硫酸钾8千克。

圆苞期及齐穗期用“菌核净”或“井岗霉素”防治稻曲病两次,5%破苞时及齐穗期用“75%三环唑”加“稻虱净”预防穗瘟及防治稻飞虱、稻叶蝉。

在白叶枯病常发地区,孕穗期用“叶枯宁”预防,水淹没的田块及暴风雨袭击过的田块,水干及天晴后及时用“叶枯宁”预防白叶枯病。

大田管水按水稻生长需水特性进行科学管水,即浅水栽秧,寸水返青,薄水分蘖,苗够凉晒田,寸水促穗,湿润壮籽。

适时收获:从稻穗外部形态看,谷粒全部变硬,穗轴上干下黄,
有7O%枝梗已干枯,达到这三个指标时,耍及时收割,实现增产增收。

浅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浅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浅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随着气候变化不断加剧,旱区水稻种植越来越需要通过适合的技术手段来保证产量和质量。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方式,通过合理的管理和高效的种植,能够提高水稻在旱区的产量和抗旱能力。

本文将从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概念、技术要点、优点和应用前景等方面逐一进行分析。

一、概念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指通过适当的稀植、早定种、留苗、深埋秧、抗旱措施等一系列综合管理措施,有效地增强水稻根系的活力和吸水、吸肥能力,提高水稻的抗旱能力和产量。

二、技术要点1、合理选择品种。

旱区水稻种植要选择抗旱、耐旱型的品种,降低水稻遭受旱害的风险。

具体选择时,可以考虑品种的耐缺水能力、根系发育情况和生长周期等因素。

2、适当的稀植。

适当的稀植能够有效地促进水稻生长,降低叶片之间的竞争,使每株水稻能够充分利用养分和水分资源。

一般来说,稀植率在10%~30%之间比较适宜。

3、早定种。

尽可能地在气温适宜的情况下,推迟水稻成苗时间,可以让水稻根系更深入地生长,更好地吸取水分和养分,提高水稻的抗旱能力。

4、合理留苗。

留苗能够有效地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增强抗旱能力,但是也需要注意留苗的数量和留苗时间。

一般来说,留2~3株苗约15~20天较为合适。

5、深埋秧。

将水稻密植后的苗秧尽量埋进泥土中,加快根系生长,从而增强水稻的抗旱能力和稳固性。

6、抗旱措施。

在干旱天气中进行适时浇水、灌溉等一系列抗旱措施,可以有效地应对旱害,保证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三、优点2、增加产量。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能够使每株水稻充分利用养分和水分资源,避免叶片之间的竞争,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

3、减少资源浪费。

合理的稀植方式,不仅能够降低对种子的需求量,还能够减少对其它资源的浪费,从而达到节约资源的效果。

4、降低成本。

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农民的成本,减少劳动力和物资的消耗,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四、应用前景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已经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旱区、半旱区和长期缺水地区等地,其优点和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水稻旱育稀植及相应栽培技术措施

水稻旱育稀植及相应栽培技术措施

水稻旱育稀植及相应栽培技术措施新源县境内的哈拉布拉,全年有效积温在2800~2900℃之间,无霜期不足145天,地处寒冷稻作区,水稻生育期短,而且地下水位高,盐碱大。

2003年,示范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水稻平均单产由300kg/667m2提高到500kg/667m2。

2003年一2006年,我们综合分析,并结合大面积高产“攻关”,提出水稻单产600kg/667m2的指标,为旱育稀植技术能够在伊犁河谷快速推广寒地水稻高产和模式化栽培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主要技术和增产效果介绍如下。

1栽培技术1.1选用良种为了实现水稻高产优质的栽培目标,要选用高产、优质、抗病、适熟、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主栽品种有伊粳12号,该品种茎秆粗壮,不倒伏,分蘖力强,抗稻瘟病能力强,米质优,同时还搭配一些其它品种,例如早熟优质品种97~98和124等。

1.2旱育稀植无纺布育秧推广的旱育稀植无纺布育秧的秧苗,其外观形态为敦实矮壮,整齐带蘖,叶挺举,植株富有弹力。

据多年观察,旱育稀植无纺布育秧,比一般育秧方式提早4~6天,从而延长了幼穗分化时间,有利于形成大穗,与一般育秧方式相比,秧苗叶龄增长11.6%,百苗干重增长17.8%,且不缓秧,因此,旱育稀植无纺布育秧争取了更多的生长发育时间,为穗大粒多奠定了基础。

1.3合理稀植水稻合理稀植栽培技术也就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把行距由原来的20cm扩大至28~30cm。

采用30cm行距,株距12cm,每穴3~4株的稀植栽培技术比常规栽培基本苗数虽然明显减少,但由于合理稀植使得产量构成因子之间能够相互协调,个体发育充分,群体结构良好,在其它各项栽培措施比较合理的情况下,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干物质积累。

插秧密度为30×12cm的稀植栽培增产的主要因素初步认为:一是秧苗素质好,即高度适宜,发根力强,生长健壮,返青快;二是有效分蘖期长,分蘖多,每穗实粒数和二次枝梗明显增加,后期通风条件好,光能利用率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有增加趋势;三是由于合理稀植,茎基部和茎秆单位长度干重高于一般栽插密度形式,抗倒伏性能明显提高。

水稻无纺布旱育稀植轻简栽培技术

水稻无纺布旱育稀植轻简栽培技术

水稻无纺布旱育稀植轻简栽培技术一、技术简介水稻无纺布旱育稀植轻简栽培技术,是以水稻无纺布覆盖旱育苗技术为基础和核心的一项集成技术,具有省力、壮秧、节本、增产、高效、环保等多项优点。

什么是水稻无纺布覆盖旱育苗技术水稻无纺布覆盖育苗技术,是指用水稻育苗专用无纺布取代塑料农膜,作苗床覆盖保温材料,培育水稻秧苗的一项实用新技术。

1994年首先在大连金州区试验成功,1995年~1997年由辽宁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统一组织,在全省主要稻区小面积多点试验,验证了实用性、先进性和广泛适用性。

1998年,这项技术在全省科技示范推广项目招标中一举中标。

当年实际示范46537亩,超出原计划6537亩,无一例失败。

此后示范推广面积连续持续大幅度上升,xx年突破300万亩,达到万亩,是1999年的15倍多。

同期在福建、贵州、四川、内蒙古、河北、宁夏、吉林等多个省区的累计应用面积超过10万亩。

xx年被列为全国四大作物科技提升计划水稻主推技术,xx年又被列为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和超级稻示范推广计划的主推技术。

水稻无纺布覆盖育苗技术的问世,彻底改变了沿袭几十年的农膜覆盖和放风炼苗。

凡是规范地用过这项技术的农民,无不拍手叫好。

水稻无纺布覆盖旱育苗技术的优点1、操作简单,省工省力。

无纺布育苗采用单幅覆盖,棚内只要不出现持续30℃以上的障碍性高温,就不用揭布放风。

在辽宁大部绝大部分稻区甚至既不用搭拱棚也不用绊防风绳。

在足量使用多功能优质壮秧剂的情况下,中苗移栽前不用再追肥。

给苗床补水时,用喷壶直接在棚布上喷浇就行。

2、壮秧效果好。

无纺布覆盖育苗棚内温湿度变化平缓,昼夜温差小,不结露,更适合秧苗生长,秧苗不易得青立枯病,能够很轻松地培育出整齐、无病害的健壮秧苗,成苗率高。

秧苗移栽后发根力强,返青快,分蘖多。

3、育苗成本低。

首先是节省育苗用工成本,包括放风炼苗、覆膜、绊绳、插架条、追肥、打药、浇水等工时。

其次是节省各种育苗物资投入,包括减少用种量,省去架条、压膜线费用,节省防病药费和二次甚至多次补肥费用。

浅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浅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浅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一种适应干旱条件下地栽水稻的栽培方式。

这种栽培技术以其节水、适应性强、增产等特点,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下面我们就来浅析一下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一、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特点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在干旱条件下种植水稻的一种栽培方式,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1. 节水:相比于传统的水田种植方式,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能够显著减少用水量,节约水资源。

2. 适应性强:这种栽培技术适应性强,不仅可以在干旱地区种植,也适合在一些水资源匮乏地区种植,为水稻的种植提供更多的可能。

3. 增产:通过合理的施肥、灌溉和管理措施,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能够实现增产的效果,提高水稻的产量。

4. 环保:相比于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这种栽培技术更环保,减少了对水资源的浪费,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关键技术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虽然有很多优势,但要想实现高产、高效的种植,关键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几个关键技术:1. 选地:选择适宜的地块进行水稻旱育稀植栽培,首先要保证地力,土壤要肥沃,含水量适中。

2. 品种选择:选择适合干旱条件的水稻品种,对于耐旱、抗病虫害的品种是最佳选择。

3. 适时播种:在干旱地区进行水稻旱育稀植栽培,要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以充分利用地下水和降水资源,提高水稻的生长效率。

4. 合理施肥:施肥是保证水稻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适量的氮、磷、钾等元素能够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

5. 精准灌溉:在干旱条件下,精准灌溉是非常重要的,要根据土壤湿度和水稻的生长需求,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以充分利用水资源。

6. 病虫害防治:在进行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时,要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确保水稻的健康生长。

7. 规范管理:科学规范地管理水稻的生长,包括除草、中耕、返青等工作,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旱育浅插稀植栽培技术
摘要介绍水稻旱育浅插稀植栽培技术,包括苗床选择、苗床处理、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大田移栽、田间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指导水稻栽培。

关键词水稻;旱育;浅插稀植;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036-01
水稻旱育浅插稀植技术是通过改革育秧方式和栽培技术来提高水稻单产的一项科技措施。

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适宜在不同海拔地区推广,经多点测产,平均单产达到9 220.5 kg/hm2,较常规膜秧平均增产1 133.7 kg/hm2,增幅14.1%,增产效果显著[1-2]。

水稻旱育秧高产栽培技术是通过培肥苗床、旱地育秧、适龄早栽、浅插稀植等措施,使秧苗根系发达,抗逆性强,早生快发,低位分蘖多,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从而实现高产的一项先进实用科技技术。

因此,从育秧到移栽都要围绕这个目标,把握好关键技术环节。

1 苗床选择
苗床应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质地良好、疏松透气、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的菜畦或水浇地。

育苗面积要与大田移栽面积相吻合,结合当地气候、海拔、气温、土壤、耕作习惯等自然条件,一般每1 hm2大田备苗床255~450 m2。

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左右,
耕作层厚20 cm以上,达到浇水不板结、干旱不开裂、有较强的蓄水保墒和供肥能力。

2 苗床处理
2.1 苗床培肥
应结合冬前苗床翻挖晒地,施农家肥5 kg/m2、过磷酸钙210 g/m2,多次翻锄使肥均匀,培肥土壤。

也可以于播前10 d左右,施入农家肥3~5 kg/m2、尿素4~5 g/m2以培肥苗床。

2.2 开沟理墒
为方便管理及盖膜,一般墒宽1.2~1.5 m,埂宽0.3~0.4 m。

在楚雄州春季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不利于保水保湿。

因此,宜理低墒高边畦,做到墒面细、松、深、平、无杂物[3]。

2.3 苗床消毒
土壤偏酸性地区,一般可不进行调酸处理,但应将土壤消毒作为重点,播种前土壤浇透水后,用70%敌克松2 g/m2对水1 kg/m2均匀喷施于床面,进行土壤消毒,同时保持苗床平整。

3 种子处理
旱育秧的选种、晒种、浸种、消毒、催芽与薄膜育秧相同,催芽后种子破肚露白即可播种。

近年来,在部分地区恶苗病发生较为严重,因此一定要严格进行种子消毒,做到浸种消毒48 h以上。

4 播种
4.1 因地制宜确定适宜播种期
根据不同海拔多年多点试验表明,旱育秧最佳秧龄在30~35 d,因此应从节令和生产进度来合理安排播种期[4-5]。

同时,结合当地气候、海拔、水利等生产要素,因地制宜确定适宜的播种期。

4.2 播种量
楚雄州大部分地区中等肥力以上田块旱育秧最佳移栽密度以30万~45万丛/hm2为宜。

因此,常规稻大苗移栽秧床的常规稻播70~90 g/m2、杂交稻30~40 g/m2;中苗移栽的常规稻播110~150 g/m2、杂交稻50~60 g/m2;小苗移栽的常规稻播150~180 g/m2、杂交稻70~80 g/m2。

4.3 播种方法
播前对苗床浇透水,用敌克松溶液消毒。

播种做到不稀不密,均匀撒播,用营养土覆盖1.0~1.5 cm,再盖松毛等覆盖物后喷透水。

苗床用杀草丹0.4~0.6 g/m2,或扫弗特0.15 ml/m2喷施,化除结束后即可盖膜。

要求盖拱膜,拱高10~15 cm,播种后10 d内不放风,10 d后放风炼苗。

若10 d内苗还不齐可在白天揭膜轻喷1次水。

苗叶不卷心,一般在盖膜期不浇水,3~4叶揭膜,但先要炼苗4~5 d方可揭膜,揭膜后如遇温度下降到10 ℃以下,还需把膜盖上保温。

揭膜后20~25 d必须移栽。

5 苗期管理
一是出苗前以保温保湿为主。

出苗后严防烧苗。

秧苗现绿,1叶1心时通风炼苗,2叶1心时即可揭膜,进行露地管理。

二是揭膜
后及时浇透水,并结合追肥防治病害。

揭膜后3 d用敌克松1 g/m2对水稀释600倍浇苗。

四叶期苗床用尿素25 g/m2或硝铵20~30 g/m2喷施,也可用复合肥40~60 g/m2对水20~30 kg/m2施肥1次,也可用清粪水追施,切忌施干肥料。

要及时预防好飞虱、叶瘟等病虫害。

三是在培育壮苗的同时,坚持旱育旱管,杜绝泡苗,特别在移栽前一定要控水,有利于大田秧苗早生快发。

6 大田移栽
在生产中浅插是旱育秧的关键,稀植是前提。

旱育秧由于秧龄短,秧苗一般比薄膜秧矮,加之前期控水旱育旱管。

因此,要坚持浅插、浅水管理[6],以利于低位分蘖、多分蘖、早分蘖,实现早生快发,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因此大田移栽应做好以下关键环节。

6.1 精细整田
做到田平泥化、寸水不露泥。

耙田时应将全部磷肥、钾肥和80%的氮肥一次性施入,其余20%的氮肥作穗肥(抽穗前10~15 d施用)。

6.2 栽插密度
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气候、海拔、品种和土壤肥力来确定合理的栽插密度。

由于旱育秧分蘖率强,成穗率高,因此可适当稀植,一般常规稻栽37.5万~45.0万丛/hm2,每丛2~3株苗,杂交稻栽27.0万~30.0万丛/hm2,单苗双行条栽。

坚持浅水浅插,栽插深度一般不超过2.5~3.0 cm。

7 田间管理
7.1 水分管理
旱育秧暴发力强,分蘖早,分蘖多,因此应及时控水晒田,控制最高分蘖,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7]。

7.2 死苗预防
在生产中由于管理不善、经验不足等诸多因素容易造成旱育秧死苗,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施用未腐熟的农家肥和追肥后未浇水洗苗造成肥害死苗;二是由于苗床黏重,表层土壤板结,水分难以下渗,造成干枯死苗;三是由于播种过密或揭膜过迟,以及晴天中午高温时揭膜,使叶片失水过多,造成青枯死苗;四是发生立枯病造成死苗;五是膜内温度过高造成高温烧苗。

根据以上原因,可采取以下措施预防死苗的发生:一是提高苗床整地质量,施用优质农家肥作底肥,早培肥、早改良,使肥土均匀混合。

追肥后及时浇清水洗苗,预防肥害烧苗。

二是坚持旱育旱管,秧苗缺水要选择上午或傍晚及时浇水,且浇透水[8]。

三是适时通风降温,防止高温烧苗。

育秧期间温度逐渐上升,要及时检查,膜内温度过高时,要揭开薄膜两头通风降温,防止高温烧苗。

生产上覆盖打孔薄膜对防止高温烧苗有较好的效果。

四是适时揭膜防止青枯死苗。

秧苗现绿1叶1心时即可揭膜炼苗,2叶1心时选择晴天下午温度稍低时揭膜。

揭膜后浇1次透水。

五是坚持苗床消毒,同时揭膜后结合追肥用敌克松对水喷施防治立枯病。

8 参考文献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稻作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
[2] 刁操铨.作物栽培学各论(南方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3] 杨文钰,屠乃美.作物栽培学各论(南方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4] 黄义德.作物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5] 董钻,沈秀瑛.作物栽培学总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6] 张洪程.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理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
[7] 刘巽浩.耕作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8] 路明.现代生态农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