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书法美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的思考
对书法美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的思考
![对书法美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ceb7877c0b1c59eef8c7b4bf.png)
对书法美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的思考对书法美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的思考-书法屋-摘要: 白砥,一九六五年生,浙江绍兴人,本名赵爱民。
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文联委员,浙江省书协副主席,西泠印社社员。
一九九七年被评为全国书法十杰,一九九九年获鲁迅文 ... 对书法美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的思考白砥,一九六五年生,浙江绍兴人,本名赵爱民。
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文联委员,浙江省书协副主席,西泠印社社员。
一九九七年被评为全国书法十杰,一九九九年获鲁迅文艺奖。
出版有《书法空间论》、《王羲之书法解析》、《白砥书法艺术》、《白砥小楷集》、《中国书法艺术图典》、《汉张迁碑及其笔法》、《白砥临古书法精粹》等十余种,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对书法美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的思考对书法艺术美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的研究,是新时期书法美学研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
80年代初的书法美学大讨论中,一些学者曾就书法艺术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艺术及书法艺术何以成为人的审美对象等问题发表过很多看法,有许多真知灼见,当然也有不少牵强附会的观点。
当时讨论的气氛相当热烈。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样良好的开端却没有深入下去,许多有真知灼见的论文也因多方面原因没有作更加全面而深刻的展开,有不少人只是以一般的艺术理论和美学原理套用或解释书法问题,不免显得空洞和苍白。
本人在近十年的书法活动中,对于书法美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等问题,也曾有过很多的思考,并有志于在今后的时间里对此作一些专门的研究。
一、对书法美的本质的思考(一)汉字书写发展为书法艺术的成因在我们固有的观念中,汉字与书法艺术是绝对不能割裂的。
“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
世界上存在着数百个国家和民族,它们大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它们的文字书写没有成为一门艺术。
而独有中国的汉字在其衍变过程中成了艺术,或在汉字发生一开始便具有某种艺术性。
关于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
![关于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0392bf7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76.png)
关于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
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以汉字为媒介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书法被视为是诗、曲、画、印四艺之首,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博
大精深的修养内涵。
而在美学层面上,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也是非常值得探讨的。
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审美体验。
书法作品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它在艺术表现中突显了极强的空间感和节奏感,能够使人在观赏中体会到岁月沧桑、
意境朦胧的韵味,让人不禁陶醉其中,感受到人生之美。
对于书法作品的审美体验,还与个人审美观念以及生活背景有关。
例如,对于一个工
科出身的人来说,他更倾向于通过形式感受美;而一个文艺气息浓厚的人,则更可能通过
书法笔画的自由、刚柔并济等表现形式来体验美感。
总的来说,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艺术形式,其审美思考具有非常深厚
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体系。
通过对书法艺术的审美思考,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书法艺术,而且还能够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关于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
![关于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be07dfd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13.png)
关于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
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表现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书法艺术的创作和欣赏过程中,美学思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书法的形式美、内容美和审美体验等方面进行美学思考。
书法的内容美是指书法艺术作品传递的思想情感和艺术内涵所体现出的美学意义。
书法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文字表达方式,通过文字的形态和排列来传递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
在书法作品中,每一个字都蕴含着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意义,通过字与字之间的排列组合和空间变化,以及笔画的强弱轻重、虚实相间,表达出作者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书法作品还可以通过意象、象征、隐喻等手法,使得文字具有更加深远和寓意的艺术内涵,使得作品更具有思想性和观赏性。
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涉及到形式美、内容美和审美体验等方面,通过对书法艺术作品的形式特点、艺术表现和内涵意义的思考和感悟,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到书法艺术的美学魅力和独特价值,进而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和欣赏能力。
美学思考也可以帮助书法创作者更好地把握艺术创作的细节和表现手法,使得自己的作品更具有艺术感和表现力。
浅析对书法美的认识
![浅析对书法美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7669c91f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21.png)
浅析对书法美的认识浅谈对书法美的认识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象征,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文化魅力。
书法在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根基里,蕴藏着不可侵犯的民族尊严、崇高强大的民族意识和自强不息的创造智慧。
书法之美在德在情,书法的美在于表现书法家的气节,人格。
让大学生领会理解汉字文化以及书法艺术的深广。
可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塑造完美人格。
对审美追求而言,大学生已完全具备这方面的能力。
那大学生书法还应“从楷书入门”吗?回答是可以从楷书入门,也可以从非楷书入门,如从篆书入门、从隶书入门、从行书入门等都可以。
只要学习方法得当,能够坚持下去,都不是难题,加之其创新意识创新,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往往会创造出自己的风格,这对提高他们对书法的兴趣是大有益的。
经过一学期的书法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及网上一些资料的阅读我在三个方面自己总结了一下关于对书法之美的认识:第一、书法欣赏是一种认识活动,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虽是点画、结体、章法等具象构成,但作为艺术品欣赏时,必须透过这些现象领略其力感、情感、气韵、风格......等所产生的蕴涵美,所以书法艺术又具有相当抽象的特点,这就更需要较长时期的静观默和反复的揣摩玩味。
有时面对一幅作品,粗看似乎平淡无奇,细看才发现有惊人之妙,以致越想看,越看越爱看。
在欣赏书法艺术过程中,还要求对不同的书家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根据作者当时的情感状况和时代背景研究其异同,这样才能深入理解前人包书法作品所作的艺术特点的概括;才能作出自己恰如其分的评判和深入的理解作者理解作品;才能把自己的欣赏水平提到更高的阶段。
第二、书法被誉为“有情的图画,无声的音乐”。
书法欣赏也像美术、音乐欣赏一样,离不开联想和想象。
欣赏者不要像认字一样把书法作品看成一些刻板抽象的符号,根据具体构造与意象结合,感受书法之美。
第三、书法欣赏要带有主观色彩,书法欣赏既然是一种艺术再创造,就必然带上再创造者的主观色彩。
从书法的意境方面谈谈对书法美的认识
![从书法的意境方面谈谈对书法美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0ebd0d4f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b3.png)
从书法的意境方面谈谈对书法美的认识
书法美的认识,可以从书法的意境方面进行探讨。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文字的意义,更在于其艺术表现形式所蕴含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书法艺术强调的是“意境”,也就是通过笔墨运用,表现出一种抽象的意境感受,这种感受常常是难以言喻的,但是可以通过对书法美的认识来领悟。
首先,书法美的认识需要从笔墨本身入手。
书法强调“以形写神”,也就是通过形态、线条、笔墨等外在的表现形式,表现出内在的精神气质。
因此,书法艺术中的笔墨运用,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精神内涵的体现。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笔墨的运用,才能真正认识书法的美。
其次,书法美的认识还需要从书法作品中领悟。
不同书法家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这些风格和特点往往反映了书法家的性格、情感和艺术造诣。
例如,行书、草书等书法形式中,表现出书法家激情四溢、气势磅礴的一面,而楷书、隶书等书法形式中,则表现出书法家稳健、端庄的一面。
通过欣赏不同书法家的作品,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书法美的多样性。
最后,书法美的认识还需要从文化背景中获得。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文字的意义,
更在于其文化背景所蕴含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只有了解书法的文化背景,才能真正领悟书法艺术所表现出的意境感受。
综上所述,书法美的认识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只有通过深入了解书法艺术的本质和内涵,才能真正领悟书法美的魅力。
关于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
![关于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3d67a8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03.png)
关于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自古以来一直被人们所推崇和追求。
它不仅是一种文字的表达方式,更是一门艺术,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而探讨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对书法的理解与欣赏,更可以拓宽我们对艺术的认知和审美观。
书法作品的审美价值在于其形式美。
书法艺术的形式美主要表现在字体的形状、结构和布局等方面。
字体的形状要有韵律和活力,要有变化和个性,各个字体之间要能够形成和谐的对比,使整个作品达到一个统一的和谐的效果。
而结构上要有稳定感和平衡感,字与字之间要相互呼应,整个字体的构造要合理、稳定,不可偏倚。
字体的布局也是重要的,字的排列要符合版式美的原则,合理地利用纸面的空间,使整个作品显得和谐、美观。
书法作品的审美价值在于其意境美。
意境是指书法作品中所表达出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情趣。
一篇好的书法作品应该能够通过字体的运动、形状、结构等来表达出作者的意境,使观赏者产生共鸣和感受。
一幅草书的作品应该具有豪放奔放的气势,表达出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幅行楷的作品应该具有严谨庄重的气质,表达出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深思熟虑。
通过字的笔墨和布局等方式,使作品具有独特的意境,使观赏者在欣赏中受到启迪和愉悦。
书法作品的审美价值在于其精神美。
精神美是指作品所具有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应该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感和积极的社会价值。
一幅写于节日或纪念日的作品,应该具有浓厚的节日氛围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通过字的形状、结构和布局等方式来传达出作者对节日或纪念日的独特理解和祝福。
通过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使观赏者在欣赏中得到思考和启迪,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人生境界。
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不仅涉及到形式美,还包括了意境美和精神美。
通过对作品形式、布局的审美价值的思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欣赏书法作品,并增加美的享受。
通过对作品意境和精神境界的思考,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产生共鸣和感受。
关于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
![关于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440d519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d2.png)
关于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
首先,书法为何具有美学价值?答案当然是因为它的韵律之美、造型之美、色彩之美、情感之美等多种美学元素的存在。
中国书法艺术强调的不只是字形的严谨准确,更重要的
是字的“气韵流动”。
书法家在写字时,要求笔画流畅、结构协调,凝聚出文字符号的韵
律之美。
书法家张闻天说:“书法的韵律之美在于气韵流动。
文字写得全凭一股子心情,
大脑中形成的速度、点数、力度、用料都斟酌在其中,然后以笔为形,以形为意,循自然
而伸物我之道,表现对主观心境深切的体验”。
这种“道”的体现是书法之美的根本内
涵。
其次,书法是一种极富冥想性、修身之道的艺术。
中国古人认为,书法是一种治身之道,也是一种修身之道。
书法家要求自己情趣高超、秉性清凝,唯有如此,才能在写字时
将自己完全融入进去,得到身心的彻底放松。
在书法的过程中,书法家一步一步地将自己
的精神内化到笔下,减轻身体的负担,放松心情,提升自我。
因此,书法成为了一种传统
的修身之道。
综上所述,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美学思考在中华文化发展历
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通过韵律之美、修身之道、文化凝聚等多方面的探讨,我们不
仅对于书法艺术的美学价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更加体会到书法艺术对于文化、历史、
身份认同设计的重要作用。
在书法的发展历程中,以开放的心态来赏析、尊重,相信书法
艺术在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广阔的发展前景。
对书法艺术的认识和感悟
![对书法艺术的认识和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97dd645d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18.png)
对书法艺术的认识和感悟书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具有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学习书法,既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又可以培养个人的审美情趣和修养。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了书法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也对书法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一、书法艺术的魅力书法,是以文字为基础,运用笔墨、线条、结构等元素来表现文字之美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通过点画线条的强弱、浓淡、粗细等丰富变化,以书写的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以字形字距和行间的分布,构成优美的章法布局,有的似玉龙琢雕,有的似奇峰突起,有的俊秀俏丽,有的气势豪放,这些都有使书写文字带上了强烈的艺术色彩。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它不仅是记事的工具,更是人们传达情感、表达心灵的重要手段。
在欣赏书法作品时,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也可以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书法艺术的文化内涵书法艺术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书法的发展过程中,它不断地吸收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
书法中的各个字体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如甲骨文的古朴、金文的典雅、隶书的端庄、楷书的工整、行书的流畅、草书的潇洒等。
这些字体都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和审美取向,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在书法的创作中,作者不仅要注意字体的美观和章法的布局,更要注重表达文字的内涵和意义。
书法作品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触动。
每一幅书法作品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也反映着作者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因此,学习书法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更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三、对书法艺术的感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了书法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也对书法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以下是我对书法艺术的几点感悟:书法艺术需要勤奋和毅力。
学习书法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练习,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掌握书法的基本技巧和精髓。
在这个过程中,勤奋和毅力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浅谈书法艺术的美
![浅谈书法艺术的美](https://img.taocdn.com/s3/m/ba4cb71e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5d.png)
谈谈书法的美书法是一门艺术。
人们欣赏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时,无疑会得到美的享受,艺术的陶醉,但是,欣赏书法艺术的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书法艺术更为抽象,更难捉摸。
俗话说:“会看看门道、不会看看热闹”,对书法艺术理解水准不同,审美的结论也不会相同,这与审美者自身的修养是分不开的。
现选择三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线条美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是由线条来完成的,而书写使用的工具是毛笔,以笔锋来说,柔软而富有弹性。
书写的轻重、疾快、正偏等在纸上留下各种千变万化的线条、它是具有生命力的线条、能表达出线条的和谐美和动态美。
1、和谐美。
这种美的基本要素,就如做张椅子,也要看长短、疏密、粗细、曲直,做得好就美,做得不好就丑。
而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线为生命之本的,汉字由点和线组合而成,具有高度抽象化的特质。
“点”和“线”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因而中国的书法艺术,又被称作线条的艺术。
古人曾说“学书贵能通变”,运笔中掌握提按、顿挫、疾徐和某些过渡性技巧,使线条表现变化的主要方法,通过按笔能够达到“重若崩云”,提笔又使线条“轻如蝉翼”、令人有种时隐时现的变化感和沉浮感,从而突出表现作品独特的美感。
隶书的参差俯仰,使其姿态飘逸,轻灵飞动、工整险峻。
楷书方正端庄,使其虚旷,简静,遒劲有力。
行书的错落有致,使其若天马行空,雷奔云集。
草书绵婉使转,使通篇郁郁苍苍,奇姿雄迈,无不表达线条的和谐美。
2、动态美。
对于线条,古来有两个美谈,即:“力透纸背”和“入木三分”。
这是表现线条力度的夸张说法,但说明书法讲究笔力、更能表达线条的力度美、瘦能挺、壮能遒、摇曳生姿、似有飞动之态,那么力感与势态造成了线条的动态美。
这种动态之美在书法作品中,你或许感到小桥流水,轻流慢淌,或如飞流瀑布,落于九天,或如林中老树,静谧安祥,或如骇雷惊电,震撼环谷……所有这些感受,都是书家通过用笔的控制,写出神态各异、丰富多变的动感线条,表达笔墨之外十分微妙的精神内涵。
从优秀作品中不但看出书家笔墨技巧的娴熟,更能看到对作品的“韵”的把握。
关于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
![关于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c2118a51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15.png)
关于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是以墨、纸为媒介,以笔触的横竖撇捺等形态来表现情感和意境的一种艺术形式。
作为艺术,书法不仅在形式上追求美感,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书法的艺术性思考,揭示书法艺术背后的美学原则和精神内涵。
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从书法的线条美入手。
线条是书法创作中最基本的要素,不同的线条组合和运用直接影响了作品的美感。
书法强调线条的韵律美和节奏感,通过粗细、长短、曲直、弯斜等不同的线条变化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行书”的线条潇洒豪放,富有张力和动势感,而“楷书”的线条稳重严谨,传达出庄重肃穆的气质。
书法艺术家通过对线条的运用,创造出符合他们个人特点和内涵的线条美,使作品更具独特性和艺术性。
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从书法的结构美入手。
结构是书法作品整体布局的组织方式,包括字形的安排、间距的合理性和版面的平衡等。
在书法结构中,关注的是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意境与文意的结合。
书法家通过合理的结构安排,使字形之间相互呼应、相互烘托,使得整个作品呈现出统一、和谐、平衡的美感。
“行书”的草书体结构松散随意,富有变化性,而“楷书”的结构严谨有序,传达出整齐有度的感受。
书法艺术家在结构的呈现上,通过对字形和版面的处理,展现出自己独特的结构美。
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从书法的墨色美入手。
墨色是书法作品的灵魂所在,它通过墨的深浅、浓淡、干湿等变化来体现作品的韵味和氛围。
墨色美是墨的浓淡厚薄、水墨的丰富层次以及其和纸面的互动所产生的美感。
“行书”注重墨色浓重、墨迹饱满,以体现气韵生动,而“楷书”注重墨色的淡雅平和,以表现端庄古朴。
书法艺术家在墨色的运用上,通过对墨的掌控和变化,展示出丰富多样的墨色美。
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从书法的情趣美入手。
情趣是指书法作品通过对于自然、人生、时代等情感和思想的表达和传达,使作品具有文人雅士的情趣和世俗生活的人情味。
情趣美是书法作品的情感沟通,既包括艺术家内心的情感抒发,也包括作品所传递给观者的情感共鸣。
浅谈书法美的内在本质
![浅谈书法美的内在本质](https://img.taocdn.com/s3/m/0862df0f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ba.png)
文化长廊CulturalCorridor30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 浅谈书法美的内在本质文/赵宇欣摘要:中国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中国书法的美是哲理美、章法美、生命美和表现个性的美。
本文主要从美的本质来分析书法美的本质及其特性。
关键词:美的本质;书法艺术;笔墨造型1 书法美的内涵给书法美下定义,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书法艺术?人们总是将艺术神圣化,认为艺术是神圣的,只能由艺术家创造出来。
但其实“世上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
书法的核心是汉字,汉字是书法艺术的载体。
书法艺术是以汉字书写为根基的翰墨造型艺术。
书法不仅仅是一门艺术,还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它在某种文化整体中产生,而它的特征又可代表此整体文化,即书法的内涵足以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刘纲纪先生认为书法美是“现实事物的形体美和动态美的反映”。
他在著作《书法美》中的书法本体论,把书法理解为反映阴阳方式、表达主体情感的艺术,但还是不能明确地认识中国书法的表现性高于再现性这一特点。
然而,这个新的定义用学术语言表达为“书法的美是一种意象”。
“意象”,即“情景交融”。
在中国传统美学看来,意象既是美的本体,也是艺术的本体。
山东艺术学院陈鹏在《书法美学基本问题四论》书法美的定义则重于美的构成, 尤其是特征元素的构成。
对于传统书法艺术来说, 以“文化情怀”为主题内容, 以“笔墨造型”为作品形式,这两者共同构成了书法艺术美。
总而言之,书法美就是文化情怀的笔墨造型表现。
2 书法美的特性其实,研究书法美,有必要探索书法艺术美的规律。
首先,书法是艺术表达形式的一部分,所以要遵循传统艺术的基本发展规律。
其次,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是用毛笔来书写汉字的一种艺术教育门类,所以它必然有其特殊性。
书法艺术的特殊规律,就是从意识层面上来说就是把主体情怀直接体现于书面形式的规律。
书者的审美意识凝结在文字形式中,直接反映了主体的审美意识。
其次,从物质表现媒介上来说,就是线条性。
关于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
![关于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241f76d3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c2.png)
关于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必修课。
书法艺术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而要从美学的角度来思考书法艺术,就需要理解书法艺术中所蕴含的美的本质和表现形式。
书法艺术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形式。
在书法中,字的形体和结构是最基础的因素,而这些形体和结构并不是照搬自然界的物象,而是抽象之后的符号。
在书法中,每个字的构造都经过了几千年的沉淀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字体风格。
而这种抽象的符号形态,又能够通过线条的流动和点画的运行,传达出一种流畅、韵味的美感。
正因为其抽象的特性,书法艺术中的美并不依赖于具体形象的再现,而是通过笔墨的运动和神思的涵养来表现。
书法艺术是一种动态的艺术形式。
书法艺术是通过笔墨的运动来表现的。
在书写过程中,书法家需要灵巧地运用笔尖、笔头来操控笔墨的流动,以达到表现文字之美的目的。
而这种动态的线条运动,既能够表现出节奏感和韵律感,又能够给人以冲击力和张力。
正因为这种动态的特性,书法艺术在观赏时能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人仿佛看到字从纸上跃然而出的动态美感。
书法艺术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形式。
在书法作品中,每一个字所蕴含的意义和内涵都是数以千计的。
通过对字形的变化、结构的调整,书法家能够赋予每个字以独特的气质和个性。
这种内涵的丰富性使得书法艺术在表达意境、情感、哲理等方面具有极大的表现力。
通过书法的写意,艺术家能够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给观赏者带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启示。
书法艺术是一种审美体验的艺术形式。
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观赏者能够通过视觉的感受、心灵的共鸣,获得一种美的愉悦。
在书法中所表现的流畅、简洁、韵味的美感,能够引起观赏者的共鸣和赞赏,引发出一种审美上的享受。
而这种审美体验,又能够给人以美的感悟和启发,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和艺术鉴赏水平。
书法艺术是一门独特而卓越的艺术形式,其美学思考与其他艺术形式有着相似的基本原理。
关于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
![关于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c954494c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50.png)
关于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首先,书法艺术在审美方面的特点是具有独特的情感思考、情感表达及情感共鸣的特点。
书法作品是书法家对文字所含义及其所表达的情感的领悟与表达。
在落墨布局、书写细节等方面都蕴含了书法家对文字表达情感的思考和理解。
书法作品的真正意图是表达书法家所感受到的一种情感,能够引发读者对书法家所表现出的情感的共鸣和感觉,使读者能够对书法家的情感表达进行思考和感悟。
其次,书法艺术在审美方面具有“和谐”和“统一”特点。
和谐是指字形的各个部分之间或字与字之间的相互关系符合了人们对于美的感受。
书法家在进行字形的设计时,需要研究各个汉字内部的构成,并在书写时注意整体平衡,使字形风格统一,从而达到高度协调和谐的视觉效果。
另外,书法艺术在审美方面也非常注重艺术手法与主题的统一。
艺术手法的使用,应使文意符合书法的形势美和艺术美,呈现出一种“技树而不拙”、“巧言而无痕”的状态。
这种统一性的表现,可以创造出一种气氛,使我们在欣赏时更容易产生美的感受和审美情趣。
最后,书法艺术在美学思考方面也重视表现主义和抒情主义。
表现主义是指诠释书法作品所表达内容的方式,也体现在书法家对其文字的运笔、外形、线条、墨色、错落有致的排列等方面。
抒情主义则是指艺术家的内在感受和情感所获得的表达方式。
书法家在创作的时候,会通过笔墨的抒情表现,把作品内在的情感表达出来,以便让读者感同身受。
总之,书法艺术是一种很高深的艺术形式,由于其审美特点的独特性、复杂性和深度,使得人们通过其审美思考可以更好地领会到它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和艺术意蕴,同时也能够在欣赏发挥中获得美的享受和精神愉悦。
关于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
![关于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dd83093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af.png)
关于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一门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
在书法艺术中,美学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创作、欣赏和研究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书法的形式美、艺术观念和审美功能三个方面来探讨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
书法艺术的形式美是指书法作品在艺术形式上所展现出的美感。
书法是通过汉字的形体运动来表现艺术的,因此书法作品的形式美主要表现为线条的韵律感和笔画的力度感。
线条的韵律感主要体现在字形的流畅性上,笔画的力度感则表现为字形的厚薄、粗细、横竖撇捺等。
书法作品的线条和笔画要有韵律的变化和节奏的变化,这样才能使作品具有动感和生命力。
字形的大小和形态也是影响书法艺术形式美的重要因素。
大小的变化可以表现出作品的层次感和透视感,形态的变化则可以展现出作品的独特个性和风格特点。
书法艺术的艺术观念是指书法家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追求。
书法艺术有一种“法”的概念,即字法、行法和章法。
字法是指对字形结构和笔画规律的理解和掌握,行法是指对字行布局、排列和造型的处理,章法是指对整个作品的布局和结构的构思和设计。
书法家在创作时,要根据不同的主题和内容,灵活运用字法、行法和章法,以达到表达主题、展现个性和追求审美效果的目的。
书法家还要有追求卓越的品质和永不止步的精神,不断地突破自己,探索新的艺术表现方式和创新的艺术风格。
书法艺术的审美功能是指书法作品所能产生的审美效果和引发观者审美感受的功能。
书法作品通过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和独特的艺术语言,使观者产生审美情感和审美感受,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和联想。
书法艺术有一种“以形写神”的特点,即通过字形的造型和笔画的留白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内蕴性的艺术表达方式使书法作品更具有诗意和哲理性,使观者在欣赏的过程中产生共鸣和共振,深入感受艺术的魅力和人文的温暖。
关于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
![关于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bd22b67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a5.png)
关于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摘要】书法艺术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文字的书写传达着美感和艺术价值。
在美学思考的引导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书法艺术的设计和表现。
本文从线条、结构、空间、色彩、节奏、比例等方面分析了书法艺术中的美学思考,探讨了这些因素对作品品质的影响。
通过对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欣赏和理解作品的意境和技巧,进一步提升了作品的审美价值。
美学思考不仅可以赋予书法作品更高的审美境界,也可以启迪我们对于艺术的感悟和领悟。
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是提升作品品质、丰富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也是书法艺术家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关键词:书法艺术、美学思考、线条、结构、空间、色彩、节奏、比例、作品品质、审美价值。
1. 引言1.1 书法艺术的定义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通过墨水和笔触在纸上书写汉字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书写,更是一种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表现。
书法艺术通过运用不同的笔法、结构和风格来展现文字的美感,传达文字背后的情感和内涵。
书法艺术强调笔墨纸砚的协调运用,注重笔法的灵动、用力和宽窄、长短、浓淡的变化,通过这些细致的技法来表现文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1.2 美学思考的重要性美学思考在书法艺术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美学思考是对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进行分析、评价和欣赏的过程,是审美感知和审美评价的重要方式。
在书法艺术中,美学思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品背后的深层意义,揭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以及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美学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书法作品,领略其中的艺术之美,体会艺术所带来的愉悦和启发。
美学思考还可以帮助我们从艺术作品中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感悟,提升我们的审美品位和审美水平。
通过对书法艺术中的线条、结构、空间、色彩、节奏、比例等美学要素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形式美和内涵美,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美学思考可以让我们更加敏锐地感知和体味艺术作品的魅力,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书法艺术的魅力与魅力。
谈谈对书法美的认识
![谈谈对书法美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ab57ba78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29.png)
谈谈对书法美的认识作为传统文化瑰宝之一,书法一直被誉为中华文化的代表。
它凝聚了汉字的美感和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对于提高人的艺术修养、磨练写字技巧、塑造个人品格都有很大的帮助。
那么,书法美是什么?我们如何认识它呢?首先,书法美是指一种视觉上的美感,它在视觉方面具有美感、和谐、秩序、张力和旋律等多个方面的表现。
书法美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和感悟,从小处见到书写的痕迹和笔力,从细节处感受着作品的精髓和气质。
一个好的书法作品不仅要体现出技巧的娴熟和功力的深厚,而且还要在画面上呈现出丰富而内敛的文化涵义,发出足以抚慰人心灵的音符。
其次,书法美是一种精神的美感。
书法是我们的文化遗产,它展现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品质和文化传承。
一位好的书法家需要好品德、好身体、好心态,用心去写书法,才能在作品中凝聚出美感。
所以说,书法并不单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更多地是一种精神上的感悟和积淀,是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一条重要路径。
最后,书法美是一种人文的美感。
书法具有历史性和文化特征,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
因此,书法美是一种高层次的人文艺术美感,它既体现了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深邃,也表现了艺术家所思所想的深刻和广博。
正是由于书法这种人文艺术的特质,它才成为了对个人和社会有益的一种文化遗产,积极推动着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书法美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美感,它既具有视觉美感,也体现了精神和人文美感。
在欣赏书法的过程中,我们还应从中汲取一些有益思想和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美学素养和艺术创造能力。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多多关注、欣赏和学习书法,从中真正感受到书法美的魅力和价值。
关于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
![关于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35fb50f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5.png)
关于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在世界范围内广受认可。
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涉及到艺术的形式、内容、表现手法、审美观念等多个方面。
首先,书法艺术的形式美学是其最基础的美学思考,它是指书法艺术的外观形态给人所传达的美感体验。
汉字作为书法艺术的载体,其形态多样、丰富多彩。
在书法艺术中,通过笔墨的清浑、韵味、节奏、距离与包容、虚实变化等,体现了形式美学的各种表现手法,如端庄、飘逸、凝重、强势、自然等不同的审美风格。
形式美学是书法艺术的基础美学,是书法艺术最直观的美感体验。
其次,书法艺术的内容美学是书法艺术美学的核心之一,它是指书法所传达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蕴。
书法艺术是一种表现情感、衷情于纸的艺术,它最初来源于纪录文字,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书法艺术已具备了浓郁的文化内涵。
书法的内容美学,主要来自于中国文化的精髓,如儒学、道学、佛学、诗词等。
通过书法所体现出的内涵和意蕴,不仅令人感受到艺术的审美价值,更重要的是深刻传达了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
第三,书法艺术的表现手法美学是指书法作者在表达自我思想、情感和审美风格时使用的技巧与方法。
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体现出了独立思考和个性化创新,通过笔画的质感、线条的变化、线宽的厚薄、墨色的深浅等表现手法,增强了书法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得书法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态上的呈现,更是一种精神手法上的抒发。
最后,审美观念美学是书法艺术美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文化条件和审美标准是确定审美观念的大背景,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观念存在很大的差异。
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中注重思想、精神和文化内涵的熏陶,书法艺术也同样受到这些审美观念的影响。
在当今世界,书法艺术的审美观念也受到重视,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的特点,不断地吸收其他文化的美学思想,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审美体系。
综上所述,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包括形式美学、内容美学、表现手法美学和审美观念美学等多个方面。
关于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
![关于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65c91f9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c2.png)
关于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自古以来都受到广大文化爱好者的追捧和研究。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独特的对外展示方式,凝聚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表达。
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在于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技法。
书法艺术是一种以汉字为媒介的艺术形式,通过汉字的笔画、结构、布局等因素的综合运用,表达出艺术家内心的感悟和情感。
它充分展示了汉字独特的美感和韵味,通过使用不同的笔触、压力和速度,书法家能够让文字展现出不同的气韵和美感,使作品具备丰富的动态性和变化性。
书法艺术还借助于墨和纸的特性,表现出墨迹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的效果,使作品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技法,使得书法作品能够在静态中展现出一种跃动的美感,给人以视觉和心灵上的共鸣。
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在于其独特的审美标准和价值观。
书法艺术在审美标准和价值观上注重的是“气韵生动”和“神韵超逸”。
所谓“气韵生动”,指的是作品所表现出的笔触、结构和布局等方面的生动性和灵动性。
它要求作品具备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美感,使文字在纸上舞动起来,给人以动态的美感和愉悦的感受。
所谓“神韵超逸”,指的是作品所表达出的意境和情感的超越性和卓尔不凡。
它要求作品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具备超越常规的特点,使人能够在欣赏中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和凝聚力量的情感。
这种审美标准和价值观,使得书法作品具备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引发了人们对美的思考和追求。
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体现在它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技法、独特的审美标准和价值观、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独特的教育和修身功能中。
通过对书法艺术的研究和欣赏,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美的力量和韵味,更能够在思考中探寻到一种更深层次的人生意义和文化价值。
书法艺术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思考和追求美的方式,值得我们珍惜和传承。
个人观点书法欣赏
![个人观点书法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cb98edd8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f7.png)
个人观点书法欣赏1. 引言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精神的表达。
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书法在中国历史上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誉为“文以载道,书以传世”。
在现代社会中,书法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审美的享受。
本文将从个人观点出发,谈谈我对书法欣赏的看法。
2. 书法的美书法之美,在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仅是文字的书写,更是一种精神的表达。
优美的书法作品,能够令人感受到艺术家的内心世界,领略到其意境的深邃。
书法作品中的每一笔每一画,都蕴含着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每一种字体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韵味。
书法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美,是一种在笔墨之间流淌的、充满生命力的美。
3. 书法的价值书法不仅在艺术价值上具有重要意义,也在文化和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史上,许多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事件都留下了书法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
通过欣赏书法作品,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4. 个人欣赏在我看来,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每一个书法作品都有着其独特的韵味和风格,每一个字体都有着其独特的韵律和美感。
我喜欢欣赏那些具有独特个性的书法作品,能够感受到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并因此而受到深深的感染。
书法作品所传递的美,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5. 结论总之,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见证。
通过欣赏书法作品,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同时,书法作品所传递的美,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书法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将会继续发扬光大,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美好。
关于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
![关于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4fb410bd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a5.png)
关于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之一,它的美学价值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于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在于其独特的形态美。
书法作品以汉字为基本符号,通过纸墨笔砚等工具,以线条和笔画形成独特的艺术形态。
书法作品以其独具魅力的线条流畅和生动的笔势,表达了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
韵律美是书法艺术独有的审美特点之一。
书法家常常利用字体的间隔、长度和节奏感来表达音律和韵律的美感,使得字体之间形成和谐的整体。
书法艺术还注重对空间的利用和结构的安排,通过空白和实体的布局,创造了独特的平面美和空间美。
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在于其内涵的美。
书法作品不仅仅是字形的表现,更重要的是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书法家通过字体的运用和笔墨的表现力,将情意融入到书法之中,使得作品具有深厚的内涵意义。
书法家常常通过用笔的轻重、稀密与浓密、粗细与墨色的变化等手法,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主题。
这些表现手法以及他们的巧妙组合,使得书法作品在字体形态的基础上更富有情感的层次,从而引发观者的共鸣和思考。
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在于其艺术创造力和个性化。
书法艺术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创作,书法家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突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个人风格。
书法家通过加强笔墨的变化、构思字形的独特性、创新艺术手法等,不断挖掘汉字艺术中的新颖性和多样性。
书法家在创作中还融入了自己的感悟和理解,使得每一幅作品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个性特点。
这种艺术创造力和个性化的表达,为书法艺术注入了丰富的生命力和鲜明的艺术气息。
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包括了形态美、内涵美和个性化等方面。
通过对字体形态的艺术表现和内涵意义的呈现,书法艺术展示了独特的审美魅力和艺术韵律。
书法艺术还通过创新和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展示了书法家的创造力和艺术才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书法美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的思考对书法美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的思考-书法屋-摘要: 白砥,一九六五年生,浙江绍兴人,本名赵爱民。
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文联委员,浙江省书协副主席,西泠印社社员。
一九九七年被评为全国书法十杰,一九九九年获鲁迅文 ... 对书法美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的思考白砥,一九六五年生,浙江绍兴人,本名赵爱民。
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文联委员,浙江省书协副主席,西泠印社社员。
一九九七年被评为全国书法十杰,一九九九年获鲁迅文艺奖。
出版有《书法空间论》、《王羲之书法解析》、《白砥书法艺术》、《白砥小楷集》、《中国书法艺术图典》、《汉张迁碑及其笔法》、《白砥临古书法精粹》等十余种,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对书法美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的思考对书法艺术美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的研究,是新时期书法美学研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
80年代初的书法美学大讨论中,一些学者曾就书法艺术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艺术及书法艺术何以成为人的审美对象等问题发表过很多看法,有许多真知灼见,当然也有不少牵强附会的观点。
当时讨论的气氛相当热烈。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样良好的开端却没有深入下去,许多有真知灼见的论文也因多方面原因没有作更加全面而深刻的展开,有不少人只是以一般的艺术理论和美学原理套用或解释书法问题,不免显得空洞和苍白。
本人在近十年的书法活动中,对于书法美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等问题,也曾有过很多的思考,并有志于在今后的时间里对此作一些专门的研究。
一、对书法美的本质的思考(一)汉字书写发展为书法艺术的成因在我们固有的观念中,汉字与书法艺术是绝对不能割裂的。
“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
世界上存在着数百个国家和民族,它们大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它们的文字书写没有成为一门艺术。
而独有中国的汉字在其衍变过程中成了艺术,或在汉字发生一开始便具有某种艺术性。
一些学者以“书画同源”说阐释汉字成为艺术的起因及性质,如刘纲纪《书法美学简论》、金学智《书法美学谈》等。
由于文字起源于象形,并且由于“文字的点画书写能够造成各种同现实生活中的形体(或动态) 有类似之处的形体”(刘纲纪语),所以文字书写成了能够描写现实生活的形象艺术。
这种以为书法一定反映现实生活的观念显然只是套用了一般的艺术原理。
更多的人认为汉字成为艺术是由于汉字的结构这一事实,并由此认定书法是一门抽象艺术。
汉字结构的繁简、点画的错落造就了许多美的因素,这是其成为艺术的一个先决条件。
没有汉字结构的复杂性,其单纯的书写成为艺术似乎是不可想像的。
然而,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将“具有艺术性”与“艺术”区别开来。
我们说,汉字形体具有先天的艺术性,是因为它的造型符合一些基本的审美原则。
比如说,许多汉字结构具有对称性,就像大自然中某些物体具有基本的美感一样,如树枝分叉,树叶脉络的对称,或如人的躯干对称分列等等;又比如,汉字结构因字而异,或繁或简,或大或小,或长或扁,或方或圆(现在的美术字在形体上已经整齐划一,但手写体却不同),将许多汉字排列在一起,自然形成了一种对比的美。
这些先天的特性成为书法艺术产生的重要前提,如同人体结构的特殊性及人的运动性能是造就舞蹈艺术的基本前提一样。
但具有艺术性决不等于艺术本身。
如果我们一定要说原初的汉字即已经是书法艺术的话,就等于说人的基本的运动(如走、跑、玩等)等同于舞蹈艺术一样会显得幼稚可笑,尽管那些原始的文字看来已具有相当的美感。
从“六书”造字原则看,我们似难以确信汉字产生的过程即是书法艺术产生的过程。
“六书”即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其中象形、指事、形声、会意为造字方法,转注、假借为用字方法。
四种造字方法的目的并非在于审美,而均在于实用。
即使如象形,是根据物质形状描绘简化而成,其简化的过程多少含有某些抽象的因素,然其目的仍是致用为上。
由此可见,汉字在一开始并无明显成为书法艺术的迹象。
我们似应再作如下的假设:如果说,作为书法艺术主要表现工具的毛笔至今仍没有发明,今天我们所说的书法是否能在历史上作为一种艺术而存在呢?也许人们会说,今天我们见到的许多历代名作并不全由毛笔表现,那些墓志砖铭、摩崖刻石、甲骨卜辞、青铜铭文等等,或由刀刻、或以模铸,而它们的艺术水平仿佛不在毛笔书法之下。
但应当指出,这些非毛笔书写类的书法,在它们制作之前已经汲取了毛笔书法的意味(笔意),人们在刻或铸时潜意识地将笔意考虑在文字的运笔中,大多数碑刻则为毛笔书丹后刻石的,这是毛笔使用后给人们在书写时带来某种审美意义上的超越。
比较一下笔画尖细的甲骨卜辞与血肉丰美的青铜器铭文,可以悟得毛笔等书写工具的使用对文字书写成为艺术的促迸作用。
再有,在汉字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些极度装饰的文字,如鸟虫篆、蝌蚪文、飞白书等等,书写者穷极想像试图使这些字体具有更多的美感,然而今天我们却很难认同它们就是书法艺术,就如同今天的电脑书法,人们一度认为可以替代毛笔书法,但结果表明,它非但不能替代毛笔书法,反而更有力地证明了毛笔书法的魅力。
由此我们可以断定,汉字书写成为书法艺术的成因,除了先天的汉字特质外,毛笔等工具的使用是一个重要因素,它是文字书写发展为艺术的催化剂。
而使毛笔等工具的功能发挥到极致的,则是中国文化思想的渗入。
古代的大师们在挥运毛笔时感悟到了某种表达其审美理想的可能,这使文字书写跃过单纯的美而成为一间独立而蕴含极深的艺术。
(二)由人及书——对生命本体的思考中国的文化,概括讲来,是对人与自然本质认知的变化。
如道家对宇宙间万事万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道的认识;儒家对人在生命行为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人伦之道的认知;佛禅对生命的意义、生命的境界的认知等等。
这一切认知,都把生命作为核心内容。
将对生命的理解引入艺术哲学之中,使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艺术成为人反映其对生命之道认知的一个实验场,由是,不论是书法,还是绘画,或是音乐等等,都能够超越于一般的工艺,成为既能够愉悦艺术家本人,又能够愉悦欣赏者并使两者得到沟通的高深艺术。
对生命的理解无外乎几个方面:一是对物质生命本体的认知。
自然科学中的生物学、医学等领域即主要是对生命物质结构的研究为目的。
而自然的生命形式,又以人的构成最具代表性。
二是对人自出生到死亡这一生命行为过程的认知。
人的个性的体现与创造欲、人与人相处而有的社会意识、人对自身的悟觉与生命超越等等,构成人区别于动物而为人所独有的生命美感。
三是对生命“所以有”、“所以成”、“所以变”的内在规律的认知。
生命由阴阳合而生成。
而阴阳两体又在不断地交合与分离,因此造成生命的变化、发展、死亡、新生。
人分为男女,动物有雌雄。
而阴阳两体又非独立能够存在,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八卦中乾、坤卦为全阳、全阴,只是作为一种象征,实在没有独立存在的可能。
除此之外的所有卦,则可对应万事万物生命的不同感觉。
中医病理学中的阴虚、阳亏等等,指的是生物体内阴阳失调而引起的生命的病态,揭示了生命科学中存在的深刻的哲学道理。
中国的书法艺术,正是表现自然生命之道的一门艺术,无论创作或是欣赏,无不以人的生命形式作为参照,并以在个性化的艺术语言里体现出生命境界为最高目标。
宗白华先生在《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一文中指出:“……要想使'字’也表现生命,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就须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一个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
”“一个有生命的躯体是由骨、肉、筋、血构成的。
'骨’是生命体最基本的间架,由于骨,一个生物体才能站立起来和行动。
附在骨上的筋是一切动作的主持者,筋是我们运动感的源泉。
敷在骨筋外面的肉,包裹着它们而使生命体有了形象,流贯在筋骨中的血液营养者、溢润着全部形体。
”在求得物质生命的基本要素后,则应强调诸要素的功能及相互间的和谐。
骨瘦如柴或臃肿肥硕,都不是生命体健美的形式。
强其骨、丰其筋、活其血、健其肉,既具有外在形式的美,又使生命体各部分得到平衡。
这在历代书论中能见到不少,如张怀瓘《书断》评历家书法:钟会“书有父风,稍备筋骨”;郗愔“纤秾得中,意态无方,筋骨亦胜”;萧子云:“及其暮年,筋骨亦备”……张怀瓘又说:“夫马筋多肉为上,肉多筋少为下,书亦如之……。
若筋骨不任其脂肉,在马为弩胎,在人为肉疾,在书为墨猪。
”(《评书药石论》)宋姜白石认为“字书全以风神超迈为主”,“所贵乎秾纤间出,血脉相连,筋骨老健,风神洒落,姿态备具”(《续书谱》),并有具体形象写照:“自然长者如秀整之士,短者如精悍之徒,瘦者如山泽之癯,肥者如贵游之子,劲者如武夫,媚者如美女,欹斜如醉仙,端楷如贤士。
”等等。
书法作品中如果线条肥肿或扁薄软弱,则意味着诸要素不够协调,而笔力强健。
血肉丰美、骨气洞达者,给人的美感就会很强烈。
书法不仅表现生物体有血有肉的生命感,同时也能表现人生的境界,并在某种意义上具有教化功能。
汉隶的雄健,魏晋的风韵,唐楷的秩序,宋书的意态等等,每一时代的书风大都受其文化观念的影响,表现一代人的心境。
而个人人生信仰的不同,其艺术追求也明显不同,道家思想反映在书法作品中,与儒家或佛家的观念反映在书法创作中,其内在感觉与外在形式不尽相同。
道家潇散玄远,自然无为,反对刻意造作,如《庄子》所谓“曲者不以钩,直者不以绳,圆者不以规,方者不以矩……”,而儒家崇尚道德人生,讲究秩序、和谐,恰如孙过庭王羲之书“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
唐太宗对王书的推崇,除却其个人的审美好恶外,还以王书符合儒家中庸的原则而将其作为法治的一种策略。
唐代大书家颜真卿的书法温柔敦厚,自然是书法教化作用的一种体现;释家讲清静无欲、刊落锋颖,近代如弘一法师作品,不食人间烟火,将律宗教义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唐释怀素的草书,受狂禅思想的影响,不拘一格,直抒心声,与唐初楷书的秩序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至于艺术创作中对创新意识及个人风格的强调,无疑来自艺术家对人生的悟解,从生存意义上讲,从事自己乐意做的事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自己的生命价值得到最大的体现,这是人既存在于社会中,又超然于社会,使个性生命得到提炼与升华,反过来又有益于社会的最佳人生方式。
书法创作中反对因循守旧,提倡与张扬个性风格,符合道的发展、变化原则,这与人类的进化观是相通的。
书法家通过对生命的悟解与表现,进而体味蕴含在生命中的哲理,最终便可认知宇宙自然的真谛。
所以,许多人说,书法是一门哲学的艺术。
书法中的一点一画、一招一式都可视为是自然之道的具体化形式,它既区别于其它事物、又与其它事物有着本质上的联系(所谓的区别,指的是书法具有不同于其它事物的表征,形式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式;所谓的联系则是指书法中蕴含的道理又与其它事物相通)。
只有掌握了自然的真理,掌握了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最一般规律——道,才能最彻底地理解自然,理解万事万物,包括书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