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 词解详细

合集下载

曹刿论战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最新4篇)

曹刿论战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最新4篇)

曹刿论战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最新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曹刿论战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最新4篇)上学期间,许多人都对一些经典的文言文非常熟悉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

2021初三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曹刿论战

2021初三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曹刿论战

重点词语解释①齐师伐我(军队;攻打)②又何间焉(参与)③肉食者鄙(鄙陋,文中指目光短浅)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个人专有)⑤对曰(回答)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丝织品;虚报)⑦必以信(实情)⑧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⑨虽不能察(即使;明察)⑩必以情(以实情判断)忠之属也(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公将鼓之(击鼓进军;音节助词,不译)齐师败绩(大败)公将驰之(驱车追赶)下视其辙(车轮轧出的痕迹)遂逐齐师(就;追击、追赶)夫战,勇气也(句首发语词,无实义)一鼓作气(振作)三而竭(竭尽)彼竭我盈(充满。

文中指士气旺盛)21(○)夫大国,难测也(推测,估计)22(○)望其旗靡(倒下)通假字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一词多义①故彼竭我盈,故克之(连词,所以)(既克,公问其故(名词,原因,缘故))②之公将驰之(代词,代齐军)(公将鼓之(音节助词,不译))③以必以情(介词,按照、根据)(必以分人(介词,把))④从战则请从(动词,跟随)(民弗从也(动词,听从))⑤加万钟于我何加焉(名词,好处)(弗敢加也(动词,虚报))⑥师可以为师矣(老师)(齐师伐我(军队))⑦伐伐薪烧炭南山中(砍伐)(齐师伐我(攻打))古今异义①又何间焉间今义:隔开,不连接(古义:参与)②肉食者鄙鄙今义:卑鄙,道德品质恶劣(古义:鄙陋,目光短浅)③忠之属也忠今义:忠诚(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④小大之狱狱今义:监狱(古义:案件)⑤必以情情今义:感情(古义:实情)⑥衣食所安安今义:安全(古义:有“养”的意思)⑦牺牲玉帛牺牲某种利益(今义: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引申为舍弃)⑧可以一战可以今义:表示许可、可能(古义:可以凭借)⑨再而衰再今义:指表示将要重复的动作(古义:第二次)⑩弗敢加也加今义:增加(古义:虚报)虽不能察虽今义:虽然(古义:即使)词类活用①神弗福也(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②公将鼓之(名词作动词,击鼓)。

《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

《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

《曹劌論戰》一、文學常識1、本文選自《左傳》。

《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舊傳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所做,近人認為是戰國時人所編。

它是根據魯國史料編寫的編年體史書。

二、字詞解釋:1、通假字:“徧”同“遍”,遍及、普遍(小惠未徧,民弗從也)三、內容理解:1、曹劌認為作戰的先決條件是:政治上取信於民。

“取信于民”在文中是指: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分析魯莊公“鄙”的表現。

戰爭前:“公將戰”表現其輕率;前兩次答語中,將戰爭勝利寄託在臣子支持、神靈保佑上,表現其目光短淺。

戰爭中:“將鼓”“將馳”表現其不察敵情,急躁冒進。

戰爭後:“問其故”表現其勝不知因,平庸。

3、分析曹劌“遠謀”的表現。

戰前,他啟發魯莊公認識取信於民的重要性;戰中,他掌握戰機,詳察敵情,後發制人;戰後,他善於總結經驗。

4、評價魯莊公其人。

魯莊公是個平庸的國君,他把戰爭勝利寄託在臣子支持和祈求神的保佑上,說明他目光短淺,政治上平庸;在戰爭過程中,他急於迎戰,又說明他軍事上無知;但在曹劌啟發下終有所悟,認識到“取信於民”的重要性,在作戰中能聽從曹劌的正確指揮,說明他知人善任,與一般昏君有別。

5、齊魯長勺之戰是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取勝原因有幾個方面?一是戰前的政治準備:取信於民(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二是善於捕捉進軍反攻的時機:彼竭我盈;三是追擊時機的判斷正確:轍亂旗靡。

6、本文多處將魯莊公與曹劌進行對比描寫,請找出其中一例,分析這樣寫的好處。

戰前:魯淺陋;曹有遠謀戰時:魯不察敵情,急躁冒進;曹詳察敵情,抓準時機戰後:魯茫然不知;曹細說原委好處是通過對比,突出曹劌指揮作戰的卓越軍事才能。

7、曹劌的“遠謀”體現在哪裡?用自己的話從政治和軍事兩方面簡要說說。

政治方面,認為取信於民是作戰的先決條件。

軍事方面,善於把握進攻和追擊的時機。

(或:適時出擊,適時追擊)8、談談“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①為下文寫莊公的“鄙”作鋪墊;②襯托曹劌的遠見卓識。

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曹刿论战》实词翻译文意理解

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曹刿论战》实词翻译文意理解

《曹刿论战》(《左传》)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一遍过1.十年春,齐师伐我。

(1)师:军队函(2)伐:攻打2.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肉食者:吃肉的人。

这里指当权者(指位高禄厚的人)(2)间:参与(3)鄙:浅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4)远:深远3.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小惠未遍(徧),民弗从也。

”(1)以:凭、靠(2)安:指安身(有“养”的意思)(3)弗:不(4)专:独自享有(独占)(5)对:回答。

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6)遍(徧):遍及、普遍(徧,同“遍”)4.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1)牺牲: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2)玉帛: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3)加:虚夸,夸大(4)信:实情(言语真实)(5)界:使信服(为人所信服)(6)福:赐福,保佑5.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1)狱:指诉讼事件(案件)(2)虽:即使(3)察:明察(弄清楚)(4)情:诚,诚实。

这里指诚心(实情)(5)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6)属:类(7)可以:可凭借(8)从:跟随6.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1)之:①第一个“之”:指曹②第二个“之”:起补足音节作用(2)鼓之:击鼓进军(3)三鼓: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7.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1)败绩:大败(溃败)(2)驰:驱车追赶8.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1)辙:车轮碾出的痕迹(2)轼:车前的横木(3)逐:追赶。

这里是追击的意思9.既克,公问其故。

(1)既:已经(2)克:战胜(3)故:原因,缘故10.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1)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2)作:鼓起(振作)(3)再:第二次(4)竭:(士气)枯竭(5)盈:充满。

《曹刿论战》原文及对照翻译

《曹刿论战》原文及对照翻译

《曹刿论战》原文及对照翻译曹刿论战读后感篇一《曹刿论战》是《左转》中的名篇,通过简洁扼要的叙述和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影响。

曹刿的远见卓识、当机立断以及一介匹夫在外敌入侵时对国家的担当被千古传诵。

一国之君鲁庄公却成了曹刿的配角甚至反面,用他的“鄙”衬托曹刿的“远谋”。

其实鲁庄公才对这场战役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的“鄙”仅表现在军事上,其他许多方面,都非常值得推崇。

首先,他忠于职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他尽心尽力地把本职工作干好,为国家大多数人谋利益,自然会获得人民的拥护,这是打赢这场以少胜多战役的基石。

虽然他自己一开始对这一点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还得需曹刿提醒,但如果他玩忽职守众叛亲离,曹刿多有谋略也无能为力了。

第二,他不畏强暴。

面对强大的霸主齐国的入侵,他立刻准备迎战,并且跟曹刿乘一辆战车到前线指挥,这是顽强不屈的姿态,激励全国军民奋起抗敌。

正因为“公将战”,曹刿才请求入宫拜见他,愿意帮他成就大事。

如果他首先被强敌吓破胆割地赔款苟且偷生,那就是“一君无能气死全国”,曹刿哪还有报效国家流芳千古的机会?第三,他礼贤下士有识人之明。

曹刿并不属于“肉食者”,本来没有资格参与这场战役的谋划和指挥。

但庄公不凭出身给人贴标签,而是礼貌地接见了他,容忍了他对自己毫不客气的反驳,并且通过短暂的会面、对话认定曹刿是个难得的军事人才,从而加以重用。

能够识人、用人是作为君主、领导的重要品质。

尤其重要的是他的开诚布公和自知之明。

他不像某些身居高位的人一样刚愎自用装腔作势,生怕别人知道自己不行。

他清楚军事是自己的短板,但决不护短。

他发现曹刿是内行,是忠臣良将,就对曹刿言听计从,跟曹刿乘一辆战车,完全听取曹刿的不同意见,从而取得战役的彻底胜利。

最后,鲁庄公虚心好学。

战役已经大获全胜,他决不放过向行家学习的机会,放下一国之君的身段“问其故”。

换成某些领导,早就炫耀自己知人善任大肆庆功去了。

就凭这种态度,他一定会不断取长补短,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专题16 《曹刿论战》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

专题16  《曹刿论战》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

的。

《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两国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又称“长勺之战”。

⑵〔肉食者)吃肉的人。

这里指当权者。

⑶〔间〕参与。

⑷〔鄙〕浅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⑸〔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⑹〔以〕凭、靠。

⑺〔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⑻〔安〕指安身。

⑼〔专〕独自享有。

⑽〔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⑾〔对〕回答。

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⑿〔遍〕遍及,普遍。

⒀〔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⒁〔牺牲〕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⒂〔玉帛〕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

⒃〔加〕虚夸,夸大。

⒄〔信〕实情。

⒅〔小信未孚〕(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⒆〔孚〕使信服。

⒇〔福]赐福,保佑。

(21)〔狱〕指诉讼事件。

(22)〔察〕明察。

(23)〔情〕诚,诚实。

这里指诚心。

(24)〔忠之属也〕(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

(25)〔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26)〔属〕类。

(27)〔可以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28)〔从〕跟随。

(29)〔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

(30)〔鼓之〕击鼓进军。

古代作战,击鼓命令进军。

下文的“三鼓”就是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

之,起补足音节作用。

(31)〔败绩〕大败。

(32)〔驰]驱车追赶。

(33)〔下视其辙〕向下察看车轮碾出的痕迹。

(34)〔登轼而望之〕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

(35)〔既克〕战胜齐军后。

(36)〔既〕已经。

(37)〔夫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勇气。

(38)〔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

(39)〔作〕鼓起。

(40)〔再〕第二次。

(41)〔竭〕穷尽。

(42)〔盈〕充满。

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43)〔测]推测,估计。

(44)〔伏]埋伏。

(45)〔靡]倒下。

【答案】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

2021中考语文九年级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曹刿论战

2021中考语文九年级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曹刿论战
⑥衣食所安 安今义:安全(古义:有养的意思)
⑦牺牲玉帛
牺牲某种利益(今义: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引申为舍弃)
⑧可以一战 可以今义:表示许可、可能(古义:可以凭借)
⑨再而衰 再今义:指表示将要重复的动作(古义:第二次)
⑩弗敢加也 加今义:增加(古义:虚报)
虽不能察 虽今义:虽然(古义:即使)
词类活用
①神弗福也(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⑥师可以为师矣(老师)(齐师伐我(军队))
⑦伐伐薪烧炭南山中(砍伐)(齐师伐我(攻打))
古今异义
①又何间焉 间今义:隔开,不连接(古义:参与)
②肉食者鄙 鄙今义:卑鄙,道德品质恶劣(古义:鄙陋,目光短浅)
③忠之属也 忠今义:忠诚(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④小大之狱 狱今义:监狱(古义:案件)
⑤必以情 情今义:感情(古义:实情)
2021中考语文九年级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曹刿论战
重点词语解释
①齐师伐我(军队;攻打)
②又何间焉(参与)
③肉食者鄙(鄙陋,文中指目光短浅)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个人专有)
⑤对曰(回答)
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丝织品;虚报)
⑦必以信(实情)
⑧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
⑨虽不能察(即使;明察)
⑩必以情(以实情判断)
②公将鼓之(名词作动词,击鼓)
忠之属也(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公将鼓之(击鼓进军;音节助词,不译)
齐师败绩(大败)
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下视其辙(车轮轧出的痕迹)
遂逐齐师(就;追击、追赶)
夫战,勇气也(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一鼓作气(振作)
三而竭(竭尽)
彼竭我盈(充满。文中指士气旺盛)
21(○)夫大国,难测也(推测,估计)

曹刿论战知识点归纳

曹刿论战知识点归纳

曹刿论战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书名原为《左氏春秋》,后人称为 《春秋左氏传》 简称《左传》。

二. 重点字词解释何以战:即“以何战”,宾语前置。

凭什么作战。

以:介词,用,凭,靠。

战则请从:(如果)打仗,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之,凑足音节,无实在意义。

败绩:大败。

驰:驱车(追赶)。

辙(zh e ):车轮轧出的痕迹。

故:原因,缘故。

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作,振作。

鼓,击鼓。

测:估计,推测。

伏:埋伏。

靡(m 1):倒下。

轼:此指车前的横木。

逐:追赶、追击。

既克:已经战胜。

既,已经。

克,战胜,攻下。

师:军队。

伐(f a ):讨伐,攻打。

肉食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居高位、得厚禄的人。

间(ji an ):参与。

鄙: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乃:于是,就。

见:觐见。

安: 养。

弗,不。

专,独自专有。

对:应答。

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加: 福: 情: 通“遍”遍及、普及。

牺牲:用来祭祀的猪、牛、羊等。

虚夸,这里指以少报多。

信,信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以)实情判断。

狱:案件。

虽:即使。

玉帛,玉器和丝织品。

孚,为人所信服。

察: 明察。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属,一类事。

可以一战:可以之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无实义。

再:第二次。

竭:(士气)枯竭。

盈:充满。

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三.古今异义又何<间> 焉(古义: 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小大之< 狱> (古义: 案件今义:监狱)弗敢< 加> 也(古义: 虚报夸大今义:增加必以< 信>(古义:言语真实今义:诚信)<牺牲> 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为正义献出生命)肉食者< 鄙>,未能远谋(古义:目光短浅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可以> 一战(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行)<再> 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必以< 情> (古义:实情今义:感情)10 . <忠> 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忠心)11.忠之< 属> 也(古义: 类今义:同一家族的人)12.衣食所< 安> (古义: 养今义:安稳)13.弗敢< 专> 也(古义: 个人专有今义:独自掌握或占有)14.神弗< 福> 也(古义: 赐福,保佑今义:15.齐师< 伐> 我{古义:讨伐今义:砍)16.<虽 > 不能察(古义:即使今义:虽然)三.一词多义1.故:原因,缘故(公问其故)所以(故逐之)2 .从:听(民弗从)跟随(战则请从)3 .其:代他的,这里指曹刿(其乡人曰)他们,指齐军(吾视其辙乱)4 .以:凭借(何以战)按照(必以信)四.通假字1.小惠未 ( 徧):通“遍”,普遍,遍及。

中考《曹刿论战》一句一译,字词翻译,全文翻译,解析详解

中考《曹刿论战》一句一译,字词翻译,全文翻译,解析详解

1.曹刿论战《左传》左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历史学家)·讲述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文章说明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

·说明了战略防御的原则,是后发制人,以小敌大、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1.十年春,齐师伐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来攻打我们鲁国,伐:进攻。

齐师:齐国的军队。

2.公将战,曹刿请见。

鲁庄公将要应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将:将要。

3.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他的同乡说:“有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肉食者:“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间:参与。

谋:谋划。

4.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鄙: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远谋:深谋远虑。

5.乃入见。

问:“何以战?”于是他拜见鲁庄公。

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和齐国作战?”乃:于是,就。

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什么作战?以,凭、靠。

6.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们分给臣子。

”衣:衣服。

食:食物。

安:有“养”的意思。

弗:不。

专:个人专有。

7.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徧:通“遍”普遍,遍及。

惠:恩惠。

从:听从,服从。

8.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必须对神说实话。

”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指猪、牛、羊等。

玉帛,玉和丝织品。

加:虚报。

信:实情。

9.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曹刿回答说:“小信用不能被人所信服,神不会保佑(你)。

”孚:为人所信服。

2011中考文言文解词

2011中考文言文解词

2011中考文言文一、曹刿论战间:参与。

鄙:(见识)浅陋。

以:用、凭、靠。

安:指安定民生。

弗:不。

专:专有。

徧:同“遍”,普遍。

从:听从。

加:超过实际情况,虚夸,所报不实。

信:诚信。

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孚:受到……的信任。

福:降福。

狱:案件。

察:明察,了解清楚。

情:实情。

以:凭借。

鼓:动词,击鼓。

败绩:(军队)溃败。

驰之:驱车追赶齐军。

遂:于是,就。

克:战胜。

夫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勇气。

一:第一次。

作:振作。

再:两次。

盈:充满。

这里指士气旺盛。

难测:难于估计、推测。

伏:埋伏、伏兵。

靡:倒下。

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孟子(孔子以后的儒家代表)发:起,被任用。

畎亩:农田。

举:被举用。

士:狱官。

市:市井之中。

空乏:资财缺乏。

这里用如动词。

拂:不顺。

曾益:增加。

曾,同“增”。

恒:常。

衡:通“横”,堵塞,不顺。

作:奋起,有所作为。

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通“弼”,辅弼。

三、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茍得:茍且得到。

茍,苟且,随便。

故患有所不辟也:所以有祸患也不逃避。

患,指“死”。

不避,即不逃避死。

呼尔而与之:吆喝着给他。

尔,语助词。

行道之人:路上来往的人。

蹴:踢。

万钟:万钟的俸禄。

辩:通“辨”,判别,区分。

得我:感激我。

得,通“德”,感激。

乡:通“向”,从前。

为之:接受了它(指万钟俸禄)。

是亦不可以已乎:这些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已,止。

四、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修:长,指身高。

有,通“又”。

形:形体。

貌:容貌。

窥:看,照。

孰:通“熟”,仔细美:认为美。

私:偏爱。

诚:的确。

以:以为。

蔽:因受蒙蔽而不能兼听。

谏:直言规劝。

谤:公开议论、指责。

讥:批评、指责。

时时:不时、有时。

间:间或、偶然。

五、出师表诸葛亮(三国)崩殂:死。

崩:古指皇帝的死亡。

殂(cú)::死亡。

诚:实在,的确。

秋:时候殊遇:特殊的对待,即厚待。

开张圣听:扩大听闻,意思是广泛的听取意见。

光:发扬光大。

恢弘:扩大。

《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

《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

《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曹刿论战》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左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旧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做,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它是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二、字词解释:1、通假字:“徧”同“遍”,遍及、普遍(小惠未徧,民弗从也)三、内容理解:1、曹刿认为作战的先决条件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取信于民”在文中是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分析鲁庄公“鄙”的表现。

战争前:“公将战”表现其轻率;前两次答语中,将战争胜利寄托在臣子支持、神灵保佑上,表现其目光短浅。

战争中:“将鼓”“将驰”表现其不察敌情,急躁冒进。

战争后:“问其故”表现其胜不知因,平庸。

3、分析曹刿“远谋”的表现。

战前,他启发鲁庄公认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战中,他掌握战机,详察敌情,后发制人;战后,他善于总结经验。

4、评价鲁庄公其人。

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他把战争胜利寄托在臣子支持和祈求神的保佑上,说明他目光短浅,政治上平庸;在战争过程中,他急于迎战,又说明他军事上无知;但在曹刿启发下终有所悟,认识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在作战中能听从曹刿的正确指挥,说明他知人善任,与一般昏君有别。

5、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取胜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二是善于捕捉进军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三是追击时机的判断正确:辙乱旗靡。

6、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战前:鲁浅陋;曹有远谋战时:鲁不察敌情,急躁冒进;曹详察敌情,抓准时机战后:鲁茫然不知;曹细说原委好处是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卓越军事才能。

7、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8、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曹刿论战》字词解释

《曹刿论战》字词解释

《曹刿论战》字词解释
【师】
军队。

【我】
《左传》是根据鲁史写的,所以称鲁国为“我”。

【将】
打算,准备。

【请见】
请求拜见。

【肉食者】
吃肉的人。

指居高位、得厚禄的人。

【间】
参与。

【鄙】
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安】
有“养”的意思。

【专】
独自专有。

【牺牲】
指猪、牛、羊等祭祀用的祭品【孚】
为人所信服。

【福】
动词,赐福,保佑。

【狱】
案件。

【情】
实情。

【可以】
可以凭借
【鼓】
击鼓进军。

鼓,动词,就是击鼓。

古代作战,击鼓命令进军。

【败绩】
大败。

【辙】
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

【轼】
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

【既克】
已经战胜。

既,副词。

【再】
第二次。

【盈】
充满。

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靡】
倒下。

初一语文:曹刿论战重点字词解释

初一语文:曹刿论战重点字词解释

初一语文:曹刿论战重点字词解释本文是关于初一语文:曹刿论战重点字词解释,感谢您的阅读!初一语文:曹刿论战重点字词解释曹刿论战《左传》十年(2)春,齐师伐我(3),公(4)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5)谋之,又何间(6)焉?”刿曰:“肉食者鄙(7),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8)?”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9),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10),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11),弗敢加(12)也,必以信(13)。

”对曰:“小信未孚(14),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15),虽(16)不能察,必以情(17)。

”对曰:“忠之属也(18),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19)。

公将鼓(20)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21)。

公将驰之(22)。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22),登轼(23)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25),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26),再(27)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注释】(1)选自《左传》,此书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

(2)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3)我:《左传》根据鲁史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4)公:鲁庄公。

(5)肉食者:吃肉的人。

指当权者。

(6)间(jiàn):参与。

(7)鄙:浅陋,无知。

(8)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凭,靠。

(9)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安,有“养”的意思。

弗,不。

专,独自专有。

(10)?:同“遍”,遍及,普遍。

(11)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指猪、牛、羊等。

玉帛,玉和丝织品。

(12)加:虚报夸大。

(13)信:信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14)孚(fú):信任。

(15)狱:诉讼案件。

(16)虽:即使(17)必以情:一定能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曹刿论战》注释

《曹刿论战》注释

《曹刿论战》注释《<曹刿论战>注释》嘿,同学们,今天咱们来好好唠唠《曹刿论战》的注释啊。

首先呢,咱们得知道《曹刿论战》这篇文章是讲打仗的事儿。

曹刿这个人啊,就像是咱们班上那个特别聪明,又很勇敢,还爱操心事儿的同学。

他呢,看到自己国家要打仗了,就忍不住要去掺和掺和。

这篇文章里有好多字词是咱们得弄明白的。

比如说“肉食者鄙”,这个“肉食者”啊,可不是光指那些爱吃肉的人,而是说那些当官的,在高位的人。

“鄙”呢,就是说他们目光短浅。

我就想啊,这当官的咋就目光短浅了呢?也许啊,他们天天在那个大院子里待着,吃着好的喝着好的,都不知道外面老百姓过的啥日子,也不知道敌人有多厉害,就像有些同学,天天在教室里坐着,都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也不知道学习有多重要,就知道玩呢。

然后啊,曹刿要去见鲁庄公。

鲁庄公呢,就像是个还不太懂事的班长,虽然坐在那个位置上,但是有些事儿还得听别人的。

曹刿见了他就问啊:“你凭啥跟人家打仗啊?”鲁庄公就说:“我给那些神啊、祖宗啊的祭品可多了,我觉得他们肯定会保佑我。

”我就想,这鲁庄公可真逗,你给祖宗祭品多,祖宗就一定帮你啊?就好比你给老师送了好多小礼物,老师就能让你考试得一百分啊?肯定不是嘛。

曹刿也这么觉得,他就说:“这可不行,你这是迷信呢。

”鲁庄公又说:“我对那些老百姓可好了,有啥好东西都分给他们。

”曹刿这才觉得有点靠谱。

我觉得啊,这就像咱们在班里,你要是对同学们好,同学们就愿意跟你一起干事儿,打仗也是一样,你得让老百姓愿意跟着你,这才有胜算啊。

再说说打仗的时候吧。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这可是很有名的话呢。

就像咱们跑步比赛的时候,刚起跑的时候,那股劲儿可足了,就像打鼓的时候第一下敲得特别响。

可是跑着跑着,要是中间歇了一会儿,再跑就没那么大劲儿了,就像鼓敲第二下就没第一下那么有劲儿了。

要是歇了好几次,最后就跑不动了,这鼓啊,敲到第三下也就没力气了。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比赛跑步,一开始我冲得可快了,我还想我肯定能赢呢。

《曹刿论战》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曹刿论战》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曹刿论战》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

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文章说明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

作品原文:曹刿1论战十年2春,齐师3伐4我5。

公6将战,曹刿(guì)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7谋8之,又何间9(jiàn)焉?”刿曰:“肉食者鄙10,未能远谋。

”乃11入见。

问:“何以战12?”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13,必以分人14。

”对曰:“小惠未遍15,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16(bó),弗敢加17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18(fú),神弗福19也。

”公曰:“小大之狱20,虽不能察21,必以情22。

”对曰:“忠之属也23,可以一战24。

战则请从25。

”公与之乘26,战于长勺27。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28。

公将驰29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30,登轼31(shì)而望之,曰:“可矣。

”遂32逐33齐师。

既克34,公问其故。

对曰:“夫(fú)战,勇气也35。

一鼓作气36,再37而衰,三38而竭。

彼竭我盈39,故克之。

夫(fú)大国,难测40也,惧有伏41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42,故逐之。

”词句注释:曹刿论战:题目是(教材编写者)后加的。

1、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

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2、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3、齐师:齐国的军队。

齐,在今山东省中部。

师,军队。

4、伐:攻打。

5、我:指鲁国。

《左传》根据鲁史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6、公: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

7、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

曹刿论战翻译注解

曹刿论战翻译注解

-----两军交战智者胜
成语: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再衰三竭: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曹刿论战》)
辙乱旗靡:车迹错乱,军旗倒下。

形容军队溃败——《曹刿论战》
彼竭我盈:他们的士气已丧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曹刿论战》)
有人认为,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

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
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1)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2)既克,公问其故。

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鲁国抓住了发动进攻的时机:齐人三鼓
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既克,公问其故”中的“其”指代什么?曹刿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而后才认为可以击鼓进军?曹刿为什么在“齐师败绩”之后还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然
(l)本文涉及到的战争,指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战例之一齐鲁长勺之战。

这场战争中.鲁国取胜的原因是取信于民知己知彼、把握战机。

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

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
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2分)。

曹刿论战注解

曹刿论战注解

曹刿: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

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刿劌gu 1<动>(形声。

从刀,岁声。

本义:刺伤,划伤)同本义[stab]。

如:刿目(刺眼,触目)割开,切口[cut off]大(d d)夫:古代官名。

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

大夫世袭,有封地。

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

秦汉以后,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备顾问者有谏大夫、中大夫、光禄大夫等。

至唐宋尚有御史大夫及谏议大夫之官,至明清废。

又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之称号。

清朝高级文职官阶称大夫,武职则称将军。

《史记刺客列传》载:曹沬(即曹刿)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庄公好力。

曹沬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沬执匕首劫齐桓公。

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沬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以甚矣。

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翻译原文单句对照】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鲁国,鲁庄公准备应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伐:进攻,攻打齐师:齐国的军队。

补充介绍历史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

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赶先回国,想做国君。

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并派管仲半路去刺公子小白,公子小白装死,公子纠他们就慢慢走,哪知公子小白已经抢先赶回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起兵迎击。

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

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从历史背景得知齐师兴兵完全属于侵略行为,所以伐”应译为侵犯”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来策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肉食者: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曹刿论战》字词小结

《曹刿论战》字词小结
何以战 凭

必以分人 把
肉食者谋之 代词 指这件事
之 小大之狱
公与之乘
助词

代词 他,指曹刿
5、通假字
小惠未徧
同“遍”,遍及、普遍
6、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 作战(是靠)勇气的。
②省略句 ③倒装句
何以战 凭借什么作战?
再而衰 第二次(击鼓进军士气)衰弱了。
1.古今词语
齐师伐我
古义:讨伐,攻打

今义:砍伐
又何间焉
古义: 参与

今义:中间或隔开,不连接 古义:指猪、牛、羊等祭品 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 的 生命,引申为丢弃某种利益。 古义: 鄙陋,目光短浅 今义: 卑鄙
牺牲玉帛 牺弗敢加也
加 今义: 增加 古义: 案件,官司 狱 今义: 监狱 古义: 即使 虽 今义: 虽然 古义: 第二次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再而衰

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 今义:
古义: 尽力做的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
忠之属也 忠
2、词性活用
神弗福也 名词用为动词 公将鼓之 名词用为动词 赐福 击鼓进军
3、一词多义


曹刿请见 战则请从 公问其故
请求 请让我 缘故、原因

故逐之 故克之 所以 战则请从 跟随
民弗从也
听从,服从
4、虚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释加红色的文言词(加下划线的课本已有注释)
•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 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注释:
[何以战]何,什么。以,凭。战,作战。译为:凭 什么作战。宾语前置句。文言文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宾语要前置。
曹 刿 论 战
解释加红色的文言词 (加下划线的课本已有注释)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 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注释:
注释 [师]军队。[伐]攻打。[见]求见,拜见。
[乡人]同乡人的,不同于现在的“乡村。
[未能远谋]不能深谋远虑。[乃]于是、就。
注释: [之]助词,的。[虽]即使。[察]明察。[以] 把。[情]合乎情理。[之]助词,的。[可以] 可,可以,以,凭借。[则]就。
古:案件 狱
(今:监禁罪犯的地方)
解释加红色的文言词(加下划线的课本已有注释)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遂逐齐师。
• [弗]不。[专]专有,独享。[必]一定。[以]把。 [对]回答。[惠]恩惠。[从]跟随,跟从。[玉] 宝玉。[帛]丝织。[以]用。[信]诚实,信用。
古: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 牺牲 今:现代比喻为人民、为正
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解释加红色的文言词 (其中加下划线的课本已有注释)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注释:
既克:既,已经。克,战胜。[其]代词,这样。 [故]原因。[夫]句首发语词,表示下面要发 表议论。没有实在意义。[作]振作。[衰]衰 减。[竭]:尽。[故]所以。[之]代词,他 们,齐军。[测]推测,估计。[惧]怕。
[伏]埋伏。[焉]句末语气词。[吾]我。[其] 代词,他们。[乱]混乱。
探究性学习(一)
战后:对胜利原因茫然无知
拓展辨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维
• 《曹刿论战》的故事是众所周知的。 曹刿,这位公元前684年长勺战争 舞台上的主角,他的毛遂自荐的精 神、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把握战 机的卓越才能、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另一人物鲁庄公,往往认为这个人 物是不值得一提的,鲁庄公其人在 他的身上究竟还有没有我们值得称 道的地方?
同学们这篇文章集中写了哪两个人物? 明确:曹刿、鲁庄公
1.曹刿是在什么情势下请见鲁庄公的请见鲁 庄公的?(用原话) 明确: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2.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 质? 明确:反映曹刿关心国家大事
探究性学习(二)
战争前
• 在曹刿的眼里,“肉食者”都是些怎样的人?(原话回答) • 明确: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曹刿请见鲁庄公时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鲁庄公又是怎样
• 曹刿又是如何指挥作战的?(原文回答) • 明确:未可,可矣;未可,可矣。
探究性学习(五)
战争后
• 战争结束后,鲁庄公知道战争胜利的原因吗? 那一句话可以体现出来。(集体原句回答)
明确:公问其故。 • 曹刿又中如何阐述的?(集体用原话回答) • 明确: 曹刿的战术思想:
一鼓作气……彼竭我盈,故克之。(抓住时机) 大国难测……辙乱旗靡,故逐之。(谨慎果断)
探究性学习(三)
战争前这三问三答中,曹刿肯定了鲁庄 公的哪一答?这说明曹刿认为要想取得 胜利必须得到谁的支持? 明确:人民。
这反映了曹刿的什么样的战略思想? 明确:取信于民。
探究性学习(四)
战争中
• 战争一开始鲁庄公做出了什么反应?(原文回答) 明确:公将鼓之。
• 战争一胜利鲁庄公又做出了什么反应?(原文回答) 明确:公将驰之。
回答的?曹刿又是怎样批驳、回答他的?(原文回答) • 明确:曹刿:“问何以战?” • 鲁庄公:“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曹刿:“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 鲁庄公::“牺牲玉帛,弗也加也,必以信” • 曹刿:“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鲁庄公:“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曹刿:“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试着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3.你对鲁庄公其人有没有一些新的认识?在
他的身上你集中看到了什么优点?请写一 篇小短文进行适当阐述,阐述要有理有据。
注释:
[于]在。[矣]了。[驰]追击。[其]代词, 齐军。[辙]车轮轧出的痕迹。[轼]车前供扶手 的横木。[之]代词,齐军。[遂]于是。[逐] 追赶。
解释加红色的文言词(加下划线的课本已有注释)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 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 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故逐之。”
对比探究讨论曹刿和鲁庄公二人形象分析
曹刿:
战前: 战时: 未可可矣
认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 把握反攻时机
有远谋
未可 可矣 把握追击时机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 实地调查,抓住时机
对 比 鲁庄公:
战后:细说胜利原委 对胜利成竹在胸
战前:
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 上,没有看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

战时:公将鼓之,公将驰之 急躁冒进 ,不做调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