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医学)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接种对象及剂次:出生时接种1剂。
2、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
3、接种剂量:0.1ml。
严禁皮下或肌肉注射。
(七)卡介苗接种禁忌症
1.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过敏者。
2.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
3.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
•
20
过敏性紫癜
•
21
一般反应--局部反应
临床表现
处置原则
接种局部红肿, 伴疼痛
直径<15mm 一般不需任何处理
直径15~30mm
早期(24小时内)冷敷, 后期(24小时后)热敷
直径>30mm 及时到医院诊治
•
22 22
二、乙肝、卡介苗疫苗相关知识
(六)卡介苗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
•
14
二、乙肝、卡介苗疫苗相关知识
(二)乙肝疫苗接种禁忌症 1.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以及甲醛过敏者。 2.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
者。 3.患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4.妊娠期妇女。
•
15
二、乙肝、卡介苗疫苗相关知识
(三)乙肝疫苗注意事项 1、 HBsAg阳性或不详母亲所生新生儿 — 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 —早产儿、低体重儿 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 。满1月龄后,
次即可; 3、第1剂与第2剂间隔应≥28天,第2剂与第3剂间隔应≥60天。
时间 针次
出生后24小时内 15天 1月龄
2月龄
第1针
第2针
3月龄
4月龄
5月龄
6月龄
7月龄
第3针
8月龄
12月龄
•
18
二、乙肝、卡介苗疫苗相关知识
(五)乙肝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
接种HepB的不良反应很少,而且均较轻。一般于接种后1~ 3d在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硬结等一般局部反应,多在1~ 2d消失,接种HepB后发生严重全身性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罕 见。
新生儿乙肝、卡介苗接种规范
•
1
第一部分 乙肝防治背景
•
2
一、乙肝防治背景
病毒性肝炎
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 会问题之一。
HBV流行率从9.75%降至 7.18%。
9600万人慢性携带HBV, 其中2100万人罹患慢性 乙型肝炎。
National serum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in 2006
2、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
上臂外侧三角肌或大腿前外侧中部,肌肉注射。
3、接种剂量
①重组(酵母)HepB每剂次 10μg,不论产妇HBsAg阳性或 阴性,新生儿均接种10μg的HepB。
②重组(CHO细胞)HepB每剂次10μg或20μg,HBsAg阴性 产妇的新生儿接种10μg的HepB,HBsAg阳性产妇的新生儿 接种20μg的HepB。
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生期,大多在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 液和体液。随着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 的应 用,母婴传播已明显减少。
HBV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 如同一办公室工作 (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 手、拥抱、同 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 HBV。 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未发现HBV能经吸血昆虫 (蚊和臭虫等) 传播。
•
16
二、乙肝、卡介苗疫苗相关知识
2、HBsAg阴性的母亲所生新生儿 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最迟应在出院前完成。 危重症新生儿,如极低出生体重儿、严重出生缺陷、重度窒息、
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应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 疫苗。
•
17
二、乙肝、卡介苗疫苗相关知识
(四)乙肝疫苗补种原则 1、若出生24小时内未及时接种,应尽早接种; 2、对于未完成全程免疫程序者,需尽早补种,补齐未接种剂
•
4
•
5
•
6
•
7
乙肝病例分类诊断及报告标准
•
8
•
9
不断引入工艺更好的乙肝疫苗
1986年:血源乙肝疫苗(1999年停用) 1998年:重组乙肝疫苗(酿酒酵母) 2002年: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5ug 2014年: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10ug 2015年:重组乙肝疫苗(仓鼠卵巢细胞)20ug
•
10
•
11
第二部分 乙肝、卡介苗疫苗 相关知识
•
12
理论依据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 (2016年版)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年版) 2015版中国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全文
•
13
二、乙肝、卡介苗疫苗相关知识
(一)乙肝疫苗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
1、接种对象及剂次
共接种3剂次,其中第1剂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2 剂在1月龄时接种,第3剂在6月龄时接种。
再按0、1、6月程序完成3剂次乙肝疫苗免疫。 按医嘱在出生后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的同时,在不同(肢体)部
位肌肉注射100国际单位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 接种第3剂乙肝疫苗1~2个月后进行HBsAg和抗-HBs检测。
若发现HBsAg阴性、抗-HBs<10mIU/ml,可按照0、1、6 月免疫程序再接种3剂乙肝疫苗。
4.患脑病、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5.患湿疹或其他皮肤病患者。
6、早产儿、低体重儿暂缓接种
2010年全国AEFI监测资料表明,接种HepB异常反应发生率 为3.95/100万,其中以过敏性紫瘢、血管性水肿、血小板减 少性紫瘢发生率较高,每100万受种者分别发生为2.82人、 0.23人和0.22人,≤0.1/100万有过敏性休克、局部过敏反应、 ADEM、多神经炎。
来自百度文库
•
19
血管性水肿
•
3
乙肝主要传播途径
HBV主要经血(如不安全注射等)、母婴及性接触传播。由于对献 血员实施了严格的HBsAg和HBV DNA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 起的HBV感染已较少发生;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主要是由于使 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不安全注射特别是 注射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 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