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的预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科学的预见性

马恩关于未来社会设想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合著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恩对未来社会——社会主义的认识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

1、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表明:人类社会必然经历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又叫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未来社会——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社会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扬弃,是资本主义发展到顶点的自我否定。

2、未来社会应当也只能在资本主义发展最充分的国家(如欧美国家)率先实现,然后再带动并帮助亚非拉不发达国家逐步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

3、在未来社会中,全社会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

4、未来社会是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彻底否定,将会消灭商品和货币,实行计划经济。

5、未来社会的实现是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容纳不下它所发展的生产力、整个社会物质财富极为丰富为前提,因此,未来社会实现后,全社会劳动者各尽所能,社会产品实行按需分配。

6、未来社会是在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对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革命,因此,未来社会首先要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同时无产阶级还要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然后,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努力,最终消灭阶级、剥削和国家,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7、未来社会的实现,还必须依赖于全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崭新的精神面貌。

1 什么叫科学预见

所谓科学预见, 就是认识主体在实践中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状况作出的符合客观规律的一种推测性认识。

科学预见的特点主要在于它的示导性, 即它是一种超前性认识。从认识主体的角度看, 超前性认识来自认识主体的超前性认识能力, 即预见力。

关于人类社会的科学预见是依据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和客观规律,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社会事件和社会过程的预测。

2 社会科学预见性的特点

2.1社会科学的预见与自然科学的预见

自然科学理论的判定标准

经验证实(可重复性)、可证伪性、解释性与预见性

社会科学理论的判定标准

社会调查、可证伪性、解释性与预见性

什么叫可证伪性?

指从一个理论推导出来的结论(解释、预见)在逻辑上或原则上要有与一个或一组观察陈述发生冲突或抵触的可能。

“所有科学命题都要有可证伪性,不可证伪的理论不能成为科学理论。”这是著名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的著作《猜想与反驳》中提出的概念。波普尔认为判断理论(命题)是否科学的标准是:“可证伪性”。

证实与证伪在逻辑上的不对称性

证实:一个陈述(命题)当且仅当原则上是可经验地证实的时才是有(科学)意义的。在这里,“证实”就是以经验事实直接或间接地确证命题为真。

证伪:科学系统应能在否定的意义上借助经验检验的方法被挑选出来;经验的科学的系统必须有可能被经验反驳。

证实在逻辑上复杂、在实践中不可行,证伪虽在逻辑上简单、但在实践中同样困难。

证实有存在的价值,而证伪并不是每次都摧毁理论。根据波普的观点,归纳推理就是从单称陈述过渡到全称陈述,形成假说或理论。而对全称命题我们不能保证它永远被证实。他说:“不管我们已经看到多少白天鹅,也不能证明这样的结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证伪”有它一定的意义,每一理论都应受到经验事实的检验,都应是开放和自我批判的。但是把理论的发展归结为“证伪”则是不对的。因为很明显,在科学中,不仅有表述一般规律的全称命题,也有表述特殊规律的存在命题。比如:“至少存在一只非白的天鹅”,对这样的命题却只能进行证实,而不能进行证伪。因为只要我们发现一只天鹅是非白的就证实了它,而发现一万只天鹅都不是非白的也没有证伪它。

证伪主义的局限性:

使证伪主义者陷于窘境的一个历史事实是,如果他们的方法论得到科学家的严格遵守,那么,被公认是科学理论中最佳范例地那些理论,就根本不可能发展起来,因为早在萌芽状态就会遭到摈弃。可以举任何一种经典科学理论为例,无论是在提出之初或是到了晚些时候,都可以找到在当时被公认的、被认为与那种理论相矛盾的、以观察为根据的断言。尽管如此,那些理论并没有被摈弃,而它们之没有被抛弃就成了科学的幸运。

以下是能够支持我的论点的几个历史上的例子。

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问世之初,曾经由于对月球轨道的观测而被证明为伪。几乎经过五十年,才把这个被证明为伪转给牛顿理论以外的其他原因。后来人们知道,这同一理论又与水星轨道的细节不一致,虽然科学家们并没有因此而摈弃这个理论。事实表明,要用一种保护牛顿理论的方式把这种证伪解释过去是永远不可能的。

当麦克斯韦在一八五九年第一次发表气体运动理论的详细内容时就在同一篇论文中承认,这个理论被气体比热的测量结果所证明为伪。运动理论内部的一切重要发展都发生在那次证伪之后。幸运的是,这个理论并没有因为被气体比热的测量证明为伪而被放弃,而朴素证伪主义者至少会被迫坚持认为要放弃的。

可证伪程度

指一种理论容易被证伪的程度。越是普遍的理论越容易被证伪。

2.2社会科学预见的主体间性

社会科学是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的,这也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最大的区别。

社会科学研究的主体间性

社会科学成果运用的主体间性

什么叫主体间性?

主体间性即交互主体性,是主体间的交互关系。

主体间性首先涉及人的生存本质,生存是自我主体与对象主体的交互活动。

主体间性还涉及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主体间性是把自我看作与其他主体的共在,主体间性即交互主体性,是主体与主体间的共在关系。

2.3主体选择对社会科学预见的影响

基本假定对主体选择的影响

主体选择对社会科学预见的影响

社会科学预见对主体选择的影响

预见的自我实现与自我失败

3 预见的自我实现与自我失败

3.1社会活动中的主体选择性

与自然规律不同,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来实现的,因此,社会发展过程中有主体选择因素的存在。

社会规律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规律,是人的社会行动的规律。人的活动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本质。

以物质生产实践为基础的人的活动构成了历史的基本过程和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形成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形成了社会历史的基本领域,形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2预见的自我实现

托马斯:如果人们把情境当作是真实的,那么其结果将成为真实的。

默顿:自我实现预言是指,开始时的一个虚假的情境定义,由于它引发了新的行动,因而使原有虚假的东西变成了真实的。

如军备竞赛、种族歧视、考试失败、失眠等

自我实现预言的发生(实现)需要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预言本身必须获得广泛的深度认可;二是缺乏有目的的制度控制,从而使预言“合理性”的基础不会被专门的(有目的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