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忆的规律

时间律: 研究表明,每次信息的重复输入,其维持记忆的时间是各不相同的。以外语单词记忆为例,第一次可能几秒钟;第二次、第三次就可能由几分钟到几

然,还要因人而异、并针对不同环境灵活运用,比如在当天的作业或练习前做回顾,老师在上课开始后习惯做回顾的,这都可以做适当代替。另外,预习也可以作为首次记忆输入。

数量律: 当需要记忆的材料数量偏大时,会给记忆带来困难。

很多学生都说,内容那么多、科目那么多,怎么有时间反复回顾呢?数量律告诉我们,必须要有选择的加以记忆,这个选择就是总结归纳出主干的、重点的内容,浓缩成短句或者词组,甚至顺口溜。另外,回顾的方式也要有区别,主干的、重点的一般要背出来,其它比较详细的、繁琐的内容可以快速的看看书(或笔记),而且不需要每次都全面回顾。

在一定的阶段,学生要有大局观,尽快将该学期或者整个科目的知识架构搭建起来,让自己的记忆更有条理,不致于多、杂、乱。

(有序整理才能有效记忆)

联系律: 认知的循序渐进规律,揭示了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任何新知识的获得都是由原有知识发展、衍生或转化而来的。所以,对新信息的记忆,通过和原有知识的各种形式的联想(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形成新、旧知识之间有机联系的系统,是有利于知识储存的。

转化律: 记忆是一个不断巩固的过程。由瞬时记忆到短时记忆再到长期记忆有一个转化过程;由感知保持到理解、到衍生新知也有一个转化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质变之后外来信息就能长期、牢固地保存在脑海中。

利用规律加以记忆,是记忆的一个重要方面。理科的记忆量为什么少?因为理科的很多内容,都可以相互推导,不需要死记硬背。其实文科,如高中地理、甚至是历史,也都是有其内在规律的,或者是抓住了本质就可以做简单直接的推导。比如自然地理就不需要多少记忆,只要抓住本质、联系和规律,就可以了。

此外,还有——

干涉律: 当一个新的信息输入后,它与原有的知识储备之间会产生一种相互干扰。一是前后信息互相加强,称为“正干涉”;二是前后信息互相干扰,称为“负干涉”。正干涉有利于记忆,负干涉则对记忆起抑制作用,所以,同学们在学习时要充分利用正干涉而避免负干涉。

上述规律只是对一般情况而言的,学生在运用这些记忆规律时要因人而异、

直到今天,科学家所发现的所谓大脑的秘密也只是冰山一角,在很大程度上,大脑和记忆仍是神秘的。记忆是一个过程,并且当记忆的时候,实际上就是把保存在大脑中零零碎碎的信息进行重建。

关于大脑的记忆,有些事实是已经被科学家证实了的,我们可以加以利用:

20到30

分钟后就应该休息10分钟。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做点其他事情,10分钟后再回来继续学习,效果会更好。只有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排除杂念和外界干扰,大脑皮层才会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而不容易遗忘。如果精神涣散,一心二用,就会大大降低记忆效率。

20分钟

小睡一会儿再继续学习。

自动搜索答案,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并把该问题的原理记得更清楚、更牢固。从这个角度说,一个好的问题胜过一个答案。

几段——如上午9点钟至中午12点钟,下午3点钟至5点钟,以及晚上8点钟至10点钟——如果能在大脑功能最活跃的时候学习,就能节省很多时间,会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状突起里的脑细胞,而这种大脑侧面脑室壁上的隆起物在处理长期和短期记忆上起主要作用。因此,压力影响记忆。最好的方法就是锻炼。

因为多次看同一事物能加深印象,但只看一次却往往容易忘记。这里要强调一下记忆周期,或者叫记忆规律——当我们学到一个新知识并想迅速掌握它时,除了经常应用以外,要想在大脑里保留永久记忆,那么不妨试试这个时间规律:10分钟—→半天—→全天—→三天—→一周—→一个月—→三个月—→……

也就是说,第一次复习后,10分钟内最好再看一遍;然后是12小时后、24小时后、三天后……这样不断加深你的记忆,相信到最后你想忘掉它也是不可能的了。

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周期进行调整。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如果还有10几天,还能看一遍书。那么最先看的肯定是掌握的最好的科目,最后的看的是掌握最不好的科目,或者看了更容易忘的科目。这就是根据记忆规律达到最好的复习效果的应有之义。也许大家感觉这很浅显,但在复习的任何阶段都有清晰的思路是很难的,做到这一点已经不容易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