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工资统计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工资统计改革
编者按:本文从现行劳动工资统计存有的主要问题;存有问题的原因
分析及改革思路;这两方面对劳动工资统计的问题与策略
进行了阐述,其中劳动工资统计存有的主要问题有范围定义不清,制
度规定难以掌握;指标设置陈旧,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调查方式单一,统计力量薄弱,填报人员素质不高;难以保证数据质量;部门衔接不够,口径不一数出多门;改革思路中讲述了在扩大劳动工资统计范围
的思路上,要打破“不包括乡镇企业、规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统
计范围限制,从而形成涵盖全社会所有劳动现象的统计,才能全面、
真实地反映全社会劳动就业的分布与构成以及劳动报酬的收入与分配,较好地满足各级政府和部门及社会对劳动工资统计数的需求和利用其次,建立完善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统计指标体系。按照科学发展观
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突破城乡地域、所有制形式和职工
身份的限制,完善和制定全面反映我国各类企业和单位职工就业、流
动和工资收入情况,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统计指标体系。同时,还应
注意统计指标的口径与其他部门劳动指标的口径衔接。建立以普查为
基础,以抽样调查为主的劳动工资统计调查方法。以建立完善的基本
单位名录库为前提,以经济普查为基础,反映不同行业职工就业、流
动和工资收入等方面情况的抽样调查制度,通过抽样调查来获取不同
行业职工就业、流动和工资收入水平等方面的统计数据信息。最后,
增强统计基础工作和统计执法与监督等到改革思路,本文对劳动工资
统计的问题与策
的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存有的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提出改进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必要性和主要改革方向,探索建立一套
具有地方特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符合国民经济核算要求的劳动工
资统计制度。
【关键词】劳动工资改革策略
一、现行劳动工资统计存有的主要问题
1.范围定义不清,制度规定难以掌握。劳动统计报表制度规定:综合
范围为辖区内全部独立核算的企业(单位),但不包括乡镇企业、规
模以下私营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制度中有的规定却难以掌握。随着市
场经济的建立,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当前企业的组织形式、管理方式、投资和劳动用工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的企业都为九十
年代以后建立,且大多集中在城镇,而企业主多数原有身份为农民。
如按投资主体划分,企业主户籍为乡村;如按企业所在地域则在城镇。
2.指标设置陈旧,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现行的劳动工资统计指标设置
陈旧滞后,几十年一贯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多种经济模式
逐步取代了计划经济模式,工资分配形式呈现多元化格局,现行的劳
动工资统计指标体系已不能反映经济社会劳动工资的总体规模和主流
特征,不能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
3.调查方式单一,难以保证数据质量。劳动工资统计至今仍采取计划
经济时期的全面统计报表制度,填报单位包括辖区内所有行业的全部
单位,收集资料费时费力。因为填报单位增减变化快,单位各种情况
变动大,再加上有些单位统计法制意识淡薄,不愿把工资总额报足的
心态,工资总额漏统漏报现象较为严重,数据质量难以符合统计真实
性原则。
4.统计力量薄弱,填报人员素质不高。大多基层单位没有专人负责劳
动工资统计工作,一般是财会人员或从事人事工作人员兼职,很难把
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劳动工资统计中,业务水平难以保证。
5.部门衔接不够,口径不一数出多门。部分劳动工资统计指标的设置
与相关部门衔接不够,部门之间指标口径、含义不一,导致数出多门,不利于工作开展、资源共享和数据使用。
二、存有问题的原因分析及改革思路
现行劳动统计出现问题的原因,有来自主观的,也有来自客观的。从
产生错统的主观原因看,一是统计人员对统计制度理解有误,又没有
认真学习相关制度,甚至把统计上的概念与劳动部门的概念混淆了。
二是统计相对人的统计法律意识淡薄,为了本部门的利益或小集体的
利益而违反统计法。统计部门的管理只停留在表面上,似乎有了台帐
就具备了统计基础工作。因此,改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在扩大劳动工资统计范围的思路上,要打破“不包括乡镇企业、规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统计范围限制,从而形成涵盖全社会所有
劳动现象的统计,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全社会劳动就业的分布与构
成以及劳动报酬的收入与分配,较好地满足各级政府和部门及社会对
劳动工资统计数的需求和利用。
其次,建立完善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统计指标体系。按照科学发展
观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突破城乡地域、所有制形式和职
工身份的限制,完善和制定全面反映我国各类企业和单位职工就业、
流动和工资收入情况,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统计指标体系。同时,还
应注意统计指标的口径与其他部门劳动指标的口径衔接。
建立以普查为基础,以抽样调查为主的劳动工资统计调查方法。以建
立完善的基本单位名录库为前提,以经济普查为基础,反映不同行业
职工就业、流动和工资收入等方面情况的抽样调查制度,通过抽样调
查来获取不同行业职工就业、流动和工资收入水平等方面的统计数据
信息。
最后,增强统计基础工作和统计执法与监督。统计工作的生命在于真实,而真实的数据来源于扎实的统计基础工作。基层单位要建立统一
规范的劳动工资统计台账,健全与劳动工资统计资料相关的各种原始
记录和凭证等统计基础工作。并进一步提升统计普法执法与监督力度,对统计人员要增强《统计法》知识的培训学习,对那些不按时上报,
屡次迟报、拒报或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要充分利用《统计法》赋
予的权利,及时启动法律程序,加大处罚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