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及理论模型

合集下载

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的理论模型与干预途径

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的理论模型与干预途径

1 引言到了规定的入学年龄,几乎所有适龄儿童都走进学校。

他们开始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例如独立处理问题、与同伴相处、掌握与遵守规则、在较长的课堂时间内保持注意、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等。

但是,并非每个儿童都在各方面做好了适应学校生活的准备。

国外研究发现,大约16%~35%的适龄学前儿童尚未达到必要的准备状态。

由于起点上的差距,这部分儿童比其他人更可能发生学校适应问题。

入学准备状态是指学龄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

不具备这些条件的儿童被称作入学准备状态不足儿童。

当前国外关于儿童入学准备领域的研究内容包括:了解儿童学校适应结果的早期预测因素,建立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的测评体系、及早发现入学准备状态不足儿童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对不同干预途径的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等。

虽然国内早已出现对“幼小衔接”问题的探讨,但多属于理性思辨或教改尝试,其研究方法和理论视角尚未与国际研究现状接轨。

本文试图通过总结国外近20年来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研究的新进展,对我国未来的儿童“入学准备”研究提出建议。

2 儿童学校适应结果的早期预测因素儿童的学校适应结果是指儿童入学后在学业、情感和社会性各方面的发展状况。

Gilliam在一项元分析中进行了总结,发现目前研究中常用于评定儿童学校适应结果的指标包括:学业成绩、教师评定的学习技能、留级率、接受特殊教育服务的被提名率、辍学率、行为问题、自我知觉的能力或自我效能感、生理健康、出勤情况、认知能力和社会性的发展水平等。

一些研究者采用纵向追踪设计,以了解早期因素对儿童学校适应结果的预测作用。

以下几方面的早期预测作用受到了较多的肯定。

2.1 学前儿童认知和言语发展水平对未来学校适应结果的预测作用Tramontana通过元分析发现,多数研究都观察到早期IQ对后期学业成绩的显著预测作用。

但是,当控制了社会经济地位和种族等因素后,其相关程度有所下降。

儿童早期的注意力水平及活动水平也受到了较多重视,注意缺陷和活动过度的学前儿童更容易发生外化性(externalizing)的学校适应问题,而活动程度过低的儿童更容易发生内化性(internalizing)的问题。

常见行为干预理论与模式

常见行为干预理论与模式
个人水平的干预理论
行为干预理论或模式
公共政策 (环境、政策等)
社区 (习俗、宗教、资源)
组织/单位
群体 (朋友、家庭、同事)
个人 (知识、态度、技能)
社会市场学理论、社会动员、综 合干预模式
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理论、社会 市场学理论、创新扩散理论等
创新扩散理论、社会支持与社会 网络等式
行为理论/模式产生的依据
• 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理论主要是运用社会学、心理 学、教育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理论为基础。
• 行为改变理论都是以“认知-行为”为特征的,三个关键 概念贯穿于所有的理论:即:
(1)行为是受一个人的认知影响,即:人们的行为(行动) 是受他们的知识和想法决定的。 (2)一个人的知识是行为改变的必要条件,但仅仅有知识 是不够的。 (3)观念、动机、技能和社会环境是影响行为的关键因素。
行为的基本概念
• 行为:是指个体为了维持自己生存和种族延续,适应不 断变化的复杂环境时所做出的各种反应,是人类在内外 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外部活动,分为本能行为和社 会行为两大类。
• 本能行为 (instinct behavior)(天生的、遗传的)
• 社会行为 (social behavior)(后天的、学习的)
行为理论或模式作用(功能)
• 理论或模型最主要的功能是指导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研究或项目 的计划设计和效果评估。
• 1. 指导项目计划设计(干预路径)
• 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理论和模式就是计划设计的工具,它使在设计项目计划时 不是凭自己的直觉和经验,而是建立在对影响行为的内外部因素科学分析的 基础上,设计量身定制的解决问题的行为干预方案。
(一) 知信行模式 (二)健康信念模式 (三)行为改变阶段模式 (四)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

心理学中的压力与应对理论与干预措施

心理学中的压力与应对理论与干预措施

心理学中的压力与应对理论与干预措施在我们的生活中,压力是不可避免的。

无论是来自工作、学习、人际关系还是个人目标的压力,它们都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

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压力,心理学家们提出了各种理论和干预措施。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中的压力理论、应对理论以及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压力理论1. 应激与适应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压力是源自外部环境对个体的应激情境,个体通过适应来应对这种应激。

适应可通过生理、心理和行为三个层面的反应来实现。

例如,当面临工作压力时,人们可能会产生焦虑、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反应,而适应的行为反应可能包括增加工作时间、改变工作方法等。

2. 悬挂式理论:该理论认为,调节压力的关键在于个体对于压力源的评估。

如果个体认为自己具备应对压力的能力,那么他们可能会积极面对;相反,如果个体认为自己无法有效应对压力,那么他们可能会出现消极应对,比如回避或逃避。

3. 柯克帕特里克模型:此模型主要关注个体在承受压力的过程中,自我意识和外界情境之间的互动。

模型将压力分为四个阶段:信号、主观情绪体验、应激反应和应对。

该模型强调了个体对于压力的认知和情绪体验对应激响应和应对机制的重要性。

二、应对理论1. 问题导向型应对:这种应对方式着重解决问题本身,并以行动来缓解压力。

例如,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问题导向型的应对方式可能会包括寻求合作、制定明确的目标和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

2. 情感导向型应对:与问题导向型应对不同,情感导向型应对更注重情绪和情感的调节。

通过表达情感、接受支持和放松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比如,当感到压力时,可以通过与朋友谈心、参加放松训练和进行冥想来缓解自己的情绪。

3. 寻求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一种重要的应对资源,可以帮助个体应对压力。

寻求社会支持可以是与朋友、家人、同事的交流,或者加入支持性的社交群体。

这种社会支持可以提供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实际帮助。

三、干预措施1. 应激管理:这是一种通过改变环境和个体行为来减轻压力的干预措施。

常见行为干预理论及模式ppt课件

常见行为干预理论及模式ppt课件

• 核心:行为和生活方式改善 • 方法:信息传播,行为干预等
可编辑课件PPT
8
行为的基本概念
• 行为:是指个体为了维持自己生存和种族延续,适应不 断变化的复杂环境时所做出的各种反应,是人类在内外 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外部活动,分为本能行为和社 会行为两大类。
• 本能行为 (instinct behavior)(天生的、遗传的)
2424
(二)健康信念模式(the health belief model, HBM)
HBM模式运用社会心理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理论模 式。该模式认为:人们要采取某种促进健康行为或戒除某 种危害健康行为需满足以下3个条件 :
可编辑课件PPT
25
第一 知觉到某种疾病或危险因素的威胁:
知觉到严重性:个体对罹患某疾病的严重性的看法,包括 人们对疾病引起的临床后果的判断,或是对疾病引起的社 会后果的判断,由此产生的害怕情绪。
健康教育常用行为干预理 论及实践
可编辑课件PPT
1
内容
可编辑课件PPT
2
行为与健康
可编辑课件PPT
3
健康的影响因素
15 %

类 生
遗传及 基因易 感性




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
17 %


社会人文环境(文化、 政策、法规、物质、

社会心理)

自然生态环境(阳光、
土壤、水、病原体、
传染源)
60 %
概念(concept):指构成理论的要素,是理论的组成部
分。(评估时分析的变量)。
模型(model):一般建立在多种理论的基础上,用以帮
助理解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特定问题的学说。

有关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

有关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

• 病因
心剪发展旳固着、退行 症状是内心两种势力斗争到达妥协旳成果 无意识中欲望以症状形式体现出来。
• 治疗
自由联想、释梦、解释等
• 新弗洛伊德流派
强调自我 强调客体关系
病因: 客体关系问题等
治疗措施: 对于阻抗和移情旳分析
• 对心理动力学旳评价
首次利用心理学原了解释异常现象 其理论、概念、措施等至今仍具有影响力 心理动力学理论旳局限
• 治疗措施:
认知建、认知行为矫正等
• 对认知治疗理论旳评价: 目前具有很强旳影响力 认知治疗理论旳局限
人本主义模型
人本学派强调成长和 自我实现,而不是治 愈疾病或缓解症状
• 病因:
个体具有旳指向健康和个人成长旳自然倾向受 到了阻碍或歪曲,无法发挥作为人所具有潜能
• 治疗:
提供良好旳成长环境,使个体朝着具有社会建 设性和个人自我实现旳方向发展
推荐影视
• 少女初体验(Prozac Nation)
药物治疗
• 爱德华大夫(Spellbound)
精神分析治疗
• 分析(Analyze This)
精神分析治疗
• 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
行为治疗
• 诊疗系统 • 治疗措施
医学治疗措施、药物
心理学模型
• 心理动力学模型 • 认知行为模型 • 人本主义模型 • 社会和人际间关系旳观点
心理动力学模型
• S.Freud旳观点:
意识、前意识、无意识 人格构成:本我-遵照快乐原则
自我-遵照现实原则 超我-遵照至善原则 焦急与心理防御机制 性心剪发展旳不同阶段
认知行为模型
• 行为治疗理论观点 • 认知治疗理论观点

心理学各理论流派主要观点

心理学各理论流派主要观点

一、精神分析疗法1.理论基础其基本理论核心就是:人得精神活动可分为潜意识、前意识与意识。

⑴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把人得心理活动分为3个层次,即意识、前意识与潜意识。

被压抑在潜意识里得各种心理冲突,虽然感知不到,但并未消失,而就是潜伏在潜意识之中,在一定条件下可通过某种转换机制以病态得方式表现出来,形成各种心身症状或精神疾病。

⑵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假定人格就是由3部分构成得,即本我、自我与超我。

弗洛伊德认为,在一个健康得人格之中,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得作用就是平衡得。

如果本我、自我、超我三种力量不能保持这种动态平衡,则将导致心理失常。

⑶性欲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有生得本能与死得本能,生本能要使生命得以延续与不断发展,而死本能要使生命回复到无机状态,两种本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生命就在它们得冲突与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

⑷神经症得精神病理学,弗洛伊德把焦虑视为理解神经症得关键所在,为防止焦虑得加剧,就要设法干预、抑制或消除本能得冲动。

2.心理障碍产生得原因古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心理疾病患者得异常行为表现以及她们所意识到得内心体验仅仅就是一个表面现象其真正原因在于来访者早年生活得心灵创伤以及由此遗留下来得被压入潜意识得矛盾冲突。

也就就是说,潜意识中未解决得心理冲突,就是日后发病得根源。

3.心理治疗得原理精神分析得工作,就就是要把压抑在潜意识中得那些童年创伤与痛苦体验挖掘出来,成为意识得东西。

治疗者启发来访者重新认识。

这些经验,并加以分析、解释,使来访者获得一种情感体验得领悟。

来访者一旦洞悉问题得根源,对自己得心理动态与病情有所领悟有所了解,特别就是明了到潜抑得欲望、隐藏得动机,或不能解除得情节等,就有可能去正视冲突与焦虑,摆脱情感得羁绊,理智地对待她们,症状也会随即消失。

4.心理治疗得方法⑴梦得分析。

发掘潜意识中心理资料得另一技术就就是要求病人在会谈中也谈谈她作得梦,并把梦中不同内容自由地加以联想,以便治疗者能理解梦得外显内容(又称显梦,即梦得表面故事)与潜在内容(又称隐梦,即故事得象征意义)。

焦虑的心理学理论了解不同的焦虑理论模型

焦虑的心理学理论了解不同的焦虑理论模型

焦虑的心理学理论了解不同的焦虑理论模型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反应,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产生各种不良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焦虑,心理学家们提出了不同的焦虑理论模型。

这些理论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焦虑的本质以及如何应对焦虑情绪。

下面我们将探讨几种常见的焦虑理论模型。

1. 健康焦虑和病理焦虑模型健康焦虑和病理焦虑模型是焦虑研究中的两个主要模型。

根据这两个模型,焦虑可以分为正常的健康焦虑和临床上的病理焦虑。

健康焦虑是一种适应性的情绪反应,可以帮助我们应对挑战和压力,而病理焦虑则是一种不适应的情绪反应,可能导致严重的身体和心理问题。

2. 心理动力学焦虑模型心理动力学焦虑模型是由弗洛伊德等心理学家提出的一种理论。

根据该模型,焦虑源于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的冲突。

焦虑是一种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个体逃避内心的冲突和不安。

3. 认知焦虑模型认知焦虑模型认为焦虑是由个体对于现实世界的错误认知和思维模式所导致的。

根据该模型,焦虑的情绪和行为是由于个体对于外部世界的威胁和不确定性的过度解读和评估而引起的。

4. 行为焦虑模型行为焦虑模型认为焦虑是由个体对于特定行为结果的担忧和恐惧所引起的。

根据该模型,焦虑会导致个体避免或逃避与焦虑有关的行为,从而产生恶性循环。

5. 生物学焦虑模型生物学焦虑模型认为焦虑是由于个体神经生理系统和生物化学过程的异常导致的。

根据该模型,焦虑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生物调节方法得到缓解。

通过了解不同的焦虑理论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焦虑的起因和机制。

同时,这也有助于我们选择合适的方法来缓解焦虑。

无论是心理动力学的自我探索,还是认知行为治疗的行为干预,我们都可以根据个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焦虑理论模型虽然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启示,但每个人的焦虑经历和反应是独一无二的。

因此,在实际处理焦虑问题时,个体化和专业的辅导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总结起来,焦虑的心理学理论提供了对焦虑现象的不同解释和理解。

了解这些理论模型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认识焦虑,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应对焦虑。

五种常用的危机干预技术详解

五种常用的危机干预技术详解
3.替换负面思维:帮助求助者用积极、合理的思维替换负面思维。
4.制定行为改变计划:根据求助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行为改变计划。
5.练习和巩固:引导求助者反复练习新的思维和行为,巩固干预效果。
二、情绪焦点干预技术
情绪焦点干预技术(EFI)关注求助者的情绪体验,旨在帮助求助者处理和表达情绪,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具体步骤如下:
4.提升人际关系:教授求助者人际沟通技巧,提高人际关系质量。
5.预防心理危机:提前进行心理干预,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
五、家庭系统干预技术
家庭系统干预技术(FSI)关注求助者家庭环境对其心理危机的影响,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干预:
1.家庭评估:评估求助者家庭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找出问题所在。
2.家庭沟通: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促进相互理解。
1.自我介绍和倾听技巧:教授求助者如何有效介绍自己,以及如何倾听他人。
2.非言语沟通:提高求助者对非言语沟通的认识和运用能力,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
3.冲突解决: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训练求助者解决人际冲突的技巧。
4.情感表达:指导求助者如何恰当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避免误解和冲突。
5.人际关系维护:教授求助者如何建立和维护健康的人际关系,提高生活质量。
5.团体反馈:团体成员相互提供反馈,共同探讨危机应对策略,促进个体成长。
十、后续跟进与评估技术
后续跟进与评估技术(F&E)是确保危机干预效果持久性和求助者持续成长的重要环节:
1.定期跟进:在危机干预后,定期与求助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和生活状况。
2.评估干预效果:通过标准化工具和求助者反馈,评估危机干预的效果。
二十、自我效能感提升技术
自我效能感提升技术(SET)旨在增强求助者的自信心和自我控制感,以更好地应对危机:

第五章 心理干预

第五章 心理干预
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B),因此要 改变情绪困扰(C)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 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
一、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
(三)操作基本环节 心理诊断、领悟、修通(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合理情绪想
象技术、认知家庭作业)、再教育。
二、贝克认知疗法
(一)创立者 阿伦·贝克
临床病人中心理素质比较差的个体。二、共情 三、安慰与开导 四、解释、建议和指导
一、倾听
(一)定义 在对方讲话的过程中,听者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同时作用,接
受和理解对方思想、信息及情感的过程。 (二)方法
包括言语和非言语方法,如关注、重读、询问、内容反应、 情感反应等。 (三)注意事项
(一)定义 是指提供特定行为的模型、范本,即榜样,进行行为示范。
(二)操作方法 选择合适的示范模型、共同参与示范、多途径辅助。
(三)适应证 手术病人、癌症病人、待产妇等。
五、生物反馈与放松治疗
(一)生物反馈技术(Biofeedback)
1.定义:是借助电子仪器将体内一般不能被人感知的生理活动变 化信息,如肌电、皮肤电、皮肤温度、血管容积、心率、血 压等加以记录,放大并转换成为能被人们所理解的听觉或视 觉信号,并通过对这些信号的认识和体验,学会在一定程度 上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生理活动的过程。
目光接触、肢体语言、用心参与、适当互动、客观尊重。
二、共情
(一)定义 是指体验他人内心世界的能力。
(二)方法 自我暴露、设身处地、通情达理、神入。
(三)注意事项 共情并非易事、设身处地、因人而异、把握适度。
三、安慰与开导
(一)定义 是指个体通过语言和非言语行为向持有消极心理的个体传
达理解、支持和鼓励,引导积极向上的过程。 (二)方法

心理学基本架构

心理学基本架构

心理学基本架构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类内心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学科领域。

在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下几个基本架构:心理观点、研究方法、理论模型和应用领域。

一、心理观点心理观点是心理学研究的出发点和理论基础。

在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中,出现了多种心理观点,每种观点都对人的内心过程和行为提出了不同的解释。

1. 行为主义观点:行为主义观点认为人的行为是受到外界刺激和环境因素的直接影响,通过刺激-反应机制产生。

行为主义者主张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研究人的行为,并且重点关注可见的行为表现,忽略内心活动。

行为主义观点的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和斯金纳。

2. 认知观点:认知观点认为人的内心活动对行为起着关键作用,强调思维、记忆、注意力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

认知心理学通过实验研究来揭示人的认知过程,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模型来解释和预测人的行为。

认知观点的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和维果茨基。

3. 心理动力学观点:心理动力学观点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潜意识和无意识的心理力量驱动的,强调个体的欲望、冲突和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动力学观点的代表人物有佛洛伊德和荣格。

4. 人本主义观点:人本主义观点认为个体具有积极向上的动机和发展的潜能,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人性的尊重。

人本主义观点的代表人物有马斯洛和罗杰斯。

以上只是心理学观点的一些代表性观点,实际上心理学领域还有很多其他观点,每种观点都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的内心活动和行为进行解释。

二、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工具和手段。

在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研究方法被应用于不同的研究领域和问题。

1.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心理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人为操纵自变量和测量因变量,来研究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实验研究具有高度的控制力,可以控制其他干扰变量,但有时受到实验环境的人工性质和伦理问题的限制。

2. 观察研究:观察研究是对现实世界中行为的系统观察和描述。

观察研究可以采用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两种方式。

精神疾病的心理疾病模型与治疗策略

精神疾病的心理疾病模型与治疗策略

精神疾病的心理疾病模型与治疗策略精神疾病是一类严重影响个体心理状态和社交功能的疾病,其病因和机制一直备受关注。

过去,心理学家们采用了多种理论模型来解释精神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并提出了多种治疗策略。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心理疾病模型,以及对应的治疗策略。

一、心理疾病模型1. 生物医学模型生物医学模型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模型,它认为精神疾病是由生物学因素引起的。

例如,遗传因素、神经化学物质的不平衡以及脑结构的异常等被认为是心理疾病的病因。

在治疗上,药物治疗和物理疗法是主要的策略。

例如,抗精神病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2. 心理动力学模型心理动力学模型强调个体潜意识中的冲突和不同心理阶段之间的互动对于心理疾病的影响。

该模型认为,人格发展和童年经历的不良影响可能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治疗策略常常包括精神分析和心理疗法等,通过探索患者的潜意识和解决内心冲突来改善心理症状。

3. 行为模型行为模型关注个体的行为和环境之间的互动对于心理疾病的影响。

它认为不适应的行为和环境条件可能导致心理疾病的发展。

治疗策略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行为疗法。

通过改变负性思维模式和培养积极行为习惯,患者可以逐渐克服不良行为和情绪问题。

二、治疗策略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最常见也是最常用的心理疾病治疗策略之一。

药物可以通过调整神经递质水平和改善脑区功能来减轻症状。

例如,抗抑郁药物可以提高患者的情绪状态,而抗焦虑药物可以缓解焦虑症状。

然而,药物治疗并非对所有患者都有效,且可能存在副作用。

2. 心理疗法心理疗法是一种基于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的心理疾病治疗策略。

不同类型的心理疗法适用于不同的心理疾病,例如精神分析、认知行为疗法、家庭疗法等。

通过与专业心理治疗师的面对面交流,患者可以探索和解决内心冲突,改变不健康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3. 康复计划康复计划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疾病治疗策略,旨在帮助患者恢复和重新适应社会生活。

康复计划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心理疗法、职业培训、家庭支持等多个方面。

危机干预理论

危机干预理论
能力
国内外实务治疗技巧
问题
危机干预的步骤
具体 步骤
确定问题 保证安全 给予支持 应对方式 制定计划 得到承诺 后续服务的跟进
危机干预模型的六个步骤
摘自 B. Gilliland, et al. 危机干预策略
倾听
评估
行动
1. 确定问题 2. 保证求助者的安全 3. 重新找回控制并给予支持
帮助者是非指导性的
发展历程
卡普蓝继续 从事精神疾 病预防的重 要性,卡普 蓝被称为 “现代危机 父”。
深入 研究
危机干预理论假设
危机干预的概念
危机干预是指采取某些措施来干预或改善危机情景,以防止伤 害处于危机情景中的个人及其周围的人们。
危机干预又称危机调停,是以急诊访问或劝导的形式,改善那 些有自杀念头或正在实施自杀行为的人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的各种 条件,以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03 考虑现实因素增加自杀的可能
性:重大事故疾病,无法战胜 的困境,连续的失败等。
危机自我干预的技巧
01
评估自己,确定 什么情况下,什 么时候,需要专 业人员介入
幸存者的内疚应
03 对技巧 (1)仪式化: (2)升华:
02 放松和转移注 意力的技巧
04 。。。。。。
案例分析
国内案例
青海玉树“4.14”地震
欧洲和北美诸国每个城市(指10一20万人以上)均有危 机干预中心,人员由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护士和社会工 作员组成,均系专职,与由志愿者投入的热线服务是不同的。 但我国危机干预服务和研究起步较晚、国内目前危机干预机 构较少, 社会工作员缺乏,不能满足危机干预工作的需要,
而从事干预的人员不外志愿者、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他 们无法替代社会工作员的职责,这在一定程度影响危机干预的 质量。

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

1.系统脱敏疗法
(1)来访者学习放松技巧
护士用轻、柔、愉快的声调引导求助者依次练 习放松前臂、头面部、颈、肩、背、胸、腹及 下肢 重点强调面部肌肉放松 20~30分钟/次、1次/日 6~8次即可学会放松训练 要求:在家中反复练习,直至能在实际生活中 运用自如
1.系统脱敏疗法
(2)建立焦虑(或恐怖)等级表
•目标是促
进心理健
•目标是减
少发生心理
理障碍的个

康和幸福

障碍的危险

•目标是减轻
障碍
第一节 心理干预概述
2.分类
团体心理干预
按范围划分
个体心理干预
团体心理干预
是指医护人员同时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患者进 行治疗的方法。一般多以讲座、讨论和示范的方式, 提高患者的自我认识和对疾病性质的认识,发挥患 者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组织有同一性质疾病的患 者,通过互相交流、互相激励、现身说法等方法, 促进康复。 临床研究表明:团体疗法使乳腺癌患者、糖尿病 患者治疗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个体心理干预
是指护士和病人一对一进行心理辅导,了解 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建立心理 档案,对其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制 定出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计划。
常用的方法:理解,鼓励、安慰、建议、疏 导,暗示等。
第一节 心理干预概述
2.分类
完成心理发展课题、妥善解决心理 发展性 矛盾,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 心理干预 开发潜能,促进个性的发展和人 格的完善。
按对象划分
神经症、早期精神病、严重的情 障碍性 绪危机及其他精神疾患 心理干预
灰色区理论
心理健康 心理困扰 心理障碍 精神病
发展性 心理干预

99个心理学模型

99个心理学模型

99个心理学模型1. 杜林四象限模型(DURIN)2. 荣格个体心理模型3. 波特五力模型(Porter's Five Forces Model)4. 斯旺克心态模型(Swank's mindset model)5. 佛洛依德的个人心理模型6. 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7. 斯坦福监狱实验模型(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8. 墨菲定律(Murphy's Law)9. 六度分离(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10. 赫兹伯格两因素理论(Herzberg's Two-Factor Theory)1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12. 调节优化模型(Regulatory-Optimal Model)13. 金矿定位理论(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Theory)14. 赛伯格系统理论(Cybernetic Systems Theory)15. 皮格马利翁效应(Pigmalion Effect)16. 斯塔赫-卡拉曼三元模型(Stajkovi? & Luthans' Three-Component Model)17. 学习曲线模型(Learning Curve Model)18. 康威法则(Conway's Law)19. 维式心理状态模型(Veishea's Psychological States Model)20. 伯尼斯三因素理论(Bernese Three-Factor Model)21. 动机能力需求理论(Motivational Capability Needs Theory)22. 霍斯福德马特图模型(Hofstede's Cultural Dimensions Model)23. 高尔达齐意志阻碍派遣模型(Goldratt's Theory ofConstraint Model)24. 网络效应模型(Network Effect Model)25. 像本模型(Pareto Principle)26. 动机导向教育模型(Motivational Education Model)27. 都柏林巴斯克模型(Dublin and Basque Model)28. 奥尼尔部队模型(O'Neil's Army Model)29. 行为改变模型(Behaviour Change Model)30. 雅克翁-伯恩斯迈斯特模型(Jacobson-Burns-Meister Model)31. 系统操作舒适模型(System Operator Comfort Model)32. 学习结构模型(Learning Frame Model)33. 赛琳杰希德五阶模型(Sleigner's Five-Stage Model)34. 拉斯韦尔模型(Laswell Model)35. 不同模型(Different Model)36. 值量模型(Value/Quantity Model)37. 亥姆霍茨双流模型(Helmholtz's Double Currents Model)38. 皮亚杰认知发展模型(Piaget's Cognitive Development Model)39. 外显指数模型(Exo-Index Model)40. 克鲁格曼模型(Krugman Model)41. 弗洛伊德结构模型(Freud Structural Model)42. 案例模型(Case Model)43. SAMR模型(SAMR Model)44. 雷韦林八个智能模型(Levine's Eight Intelligences Model)45. 奥斯比学习模型(Ausubel Learning Model)46. FRAM模型(FRAM Model)47. 博尔特维尼克五思维风格模型(Boltenhagen's FiveThinking Styles Model)48. 统一问题解决模型(Unified Problem Solving Model)49. 莫斯科儿童性冷淡鉴定模型(Moscow Child Sexual Disinterest Identification Model)50. 加拉赫假想模型(Gallagher's Imaginary Model)51. 协同过滤模型(Collaborative Filtering Model)52. 高绩效团队模型(High-Performing Team Model)53. 客户关系管理模型(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Model)54. TTM模型(TTM Model)55. 福柯的权力结构模型(Foucault's Power Structure Model)56. 交互视角模型(Interpretive Perspective Model)57. 玛雅人民志愿兵模型(Maya People's Militia Model)58. 理论模型(Theoretical Model)59. OIE三因子模型(OIE Three-Factor Model)60. 心理动力模型(Psycho-Dynamic Model)61. 流程准确模型(Process Accurate Model)62. 决策树模型(Decision Tree Model)63. 幻想发展模型(Fantasy Development Model)64. 人类寿命模型(Human Lifespan Model)65. 阿伦巴奇模型(Albemarle Model)66. 动力系统模型(Dynamical System Model)67. 奥斯汀社会模型(Austin's Social Model)68. 司机的心理模型(Driver's Mental Model)69. E-爱立信模型(E-Ericsson Model)70. 钢铁模型(Steel Model)71. 荣格集体心理模型(Jung Collective Psychological Model)72. DEC模型(DEC Model)73. 高斯活动模型(Gauss Activity Model)74. 阿三模型(A People's Three-Model Model)75. 马克思资本积累模型(Marx's Capital Accumulation Model)76. 肯特和里诺德感受模型(Kent and Rinord Sensation Model)77. 生理心理模型(Physiological Psychological Model)78. 金斯伯格五基模型(Kingsberg Five Basis Model)79. 系统性干预模型(Systemic Intervention Model)80. EDE-OAB模型(EDE-OAB Model)81. 过程控制模型(Process Control Model)82. 原因-效果模型(Cause-Effect Model)83. 标量模型(Scalar Model)84. 安斯帕赫九因子模型(Anspach Nine-Factor Model)85. 改变模型(Change Model)86. 潜意识无意识模型(Subconscious Unconscious Model)87. 共生模型(Coevolutionary Model)88. 诉求满足模型(Appeal Satisfaction Model)89. 威利斯绩效模型(Willis Performance Model)90. 自然选择模型(Natural Selection Model)91. 心理训练模型(Psychological Training Model)92. 特立尔生态系统模型(Tertial Ecosystem Model)93. 决策支持系统模型(Decision Support System Model)94. 范畴判断模型(Categorical Judgment Model)95. 地区间模型(Interregional Model)96. 企业社会责任模型(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Model)97. 意味生成模型(Meaning Generation Model)98. 发展模型(Development Model)99. 生活质量模型(Quality of Life Model)。

健康心理学中的认知行为模型

健康心理学中的认知行为模型

健康心理学中的认知行为模型健康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学科领域。

在健康心理学中,认知行为模型(Cognitive Behavioral Model, CBT)是一个被广泛采用的理论框架,用于解释和干预心理问题和行为。

认知行为模型将心理问题和行为看作是个体对外部事件的认知加工和主观解释的结果。

它认为,个体对事件的认知处理方式,包括对事件的评价、解释和应对方式,会影响他们的情绪、行为和心理健康。

认知行为模型的三个核心组成部分分别是认知、情绪和行为。

认知指个体对事件的认知评估和解释,包括他们的信念、态度和期望等。

情绪是个体对事件产生的情感体验,如焦虑、抑郁等。

行为是个体根据自身的认知和情绪做出的应对行动,如回避、迎接挑战等。

认知行为模型强调个体的认知与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

个体的认知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和行为,而情绪和行为也会反过来影响个体的认知。

例如,一个人对某个事件有着消极的评价,这种消极的认知会导致他们产生负面情绪,进而影响他们的行为。

在健康心理学中,认知行为模型被广泛运用于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和行为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饮食障碍和药物依赖等。

通过改变个体的认知和行为,认知行为疗法帮助个体理解和改变他们对事件的评价和应对方式,从而减少负面情绪和改善心理健康。

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 认知重构:帮助个体识别和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和信念。

通过认识到自己的负面思维模式,并挑战这些思维模式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个体可以改变消极的自我评价和对外部事件的解读。

2. 行为干预:通过训练和实践新的行为技能,帮助个体调整他们的行为反应。

通过培养积极的行为习惯和应对策略,个体可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3. 情绪调节:教导个体有效地应对和管理负面情绪。

通过掌握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情绪表达等,个体可以降低焦虑和抑郁的症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认知行为模型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是健康行为改变。

有什么常见的心理学理论和模型?

有什么常见的心理学理论和模型?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实践。

心理学理论和模型是心理学研究的基础,它们为我们解释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本质,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预测和干预人类行为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心理学理论和模型,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弗洛姆的逃避-规避模型和斯坦福监狱实验的结论等。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心理学中最著名的理论之一。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这些需求按照层次递进的方式排列,当一个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时,人们才会去追求下一个层次的需求。

例如,当一个人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时,他会开始追求安全和稳定,而当他的安全需求得到满足时,他会开始追求归属和爱的需求。

这一理论为我们解释了人类行为的动机和目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评估和满足人类需求的方法。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心理学中另一种重要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每个阶段的认知能力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限制,这些特点和限制决定了人类行为的表现和发展。

例如,在感知运动期,婴儿只能通过感官和运动来探索世界,而在形式运算期,人们已经具备了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这一理论为我们理解人类认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教育和培养人类认知能力的方法。

弗洛姆的逃避-规避模型是心理学中一种常见的应激反应模型。

该模型认为,当人类遇到威胁和挑战时,他们会有两种应对方式:逃避和规避。

逃避是指人们试图避免面对威胁和挑战,例如逃跑、躲藏或忽略。

规避是指人们试图通过积极的方式来应对威胁和挑战,例如寻求帮助、改变自己的行为或寻找解决方案。

这一模型为我们理解人类应激反应的机制和方式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应对压力和挑战的方法。

斯坦福监狱实验是心理学中一项著名的实验。

第三章 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    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

治疗者:在病理科工作一天回家后,换换鞋,洗洗手是应当的,然而,见到病理科 的同事都恐惧,他们送来的工资钞票都要消毒,他们坐过的椅子也要反复擦,有这 种必要吗?
病人:从道理上想,我也觉得没有这种必要,但内心里还是认为被污染了。不洗不 足以解除我的恐惧。
治疗者:你的家人和朋友怎么看你的恐惧心和这些行动呢?
(2)即使母亲不笑是在生气,就一定是针对我吗?不一 定,母亲的生活中除了女儿,还有许多其他事情,比如工 作、家事等。即使她不高兴,也不一定是因为我做错了什 么事,有可能是工作不顺心,家务繁重,或在外受了他人 的气,都有可能的。
(3)即使母亲不笑是因为生我的气,就一定糟糕透了吗? 也不一定。应当想到人不可能不出错,如果做错了事,母 亲不高兴,也是人之常情,这并不表明母亲就认为我是坏 女儿。
第三章 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
一、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理论 二、行为主义心理治疗理论 三、认知心理治疗理论 四、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理论
一、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理论
主要观点
潜意识理论(潜意识、前意识、意识) 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平衡) 自我防御机制(往往歪曲事实、潜意识层次运作)
基本技术
自由联想(挖掘潜意识之中的症结) 释梦(通过联想,获得梦的真实意义) 阻抗 移情
合理情绪想象案例
有一个大学生,她对即将举行的一个会上发言感到恐惧,认 为自己肯定不行,会出丑、砸锅,一切都会变得非常之糟。 治疗者可以帮她做下面的想象练习:
治疗者:好,闭上你的眼睛,想办法使自己坐得很舒服,现 在请你想象你到了会场,要想的像真的似的…… 来访者: ……嗯…… 治疗者:想好了吗?(来访者点头)好,现在该轮到你发言 了,你有点紧张,讲得磕磕巴巴, ……你在想吗? 来访者: ……是。 治疗者:现在你感觉怎么样,是不是真正达到像你所说的那 样恐惧、困窘了? 来访者:嗯,我已经觉得要不行了,要讲不下去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患者的治疗(主动求治时间)
n 思考:对酒精滥用和酒精依赖问题的干预
对进食障碍的干预
2018/4/26
7
临床心理学有代表的理论模型
1. 精神分析疗法(psychoanalysis)
干预的目的:排除被压抑到无意识中的事件 使内心中纠结的情结意识化
2. 分析心理学(analytical psychology)
视行动;(3)生活中指导,生活中改变; (4)陶冶性格,扬长避短。
10. 内视疗法(Naikan therapy)
干预的目的:提高幸福感,改善人际关系
11
2018/4/26
三种疗法的比较
精神分析疗法
行为疗法
来访者中心疗法
研究 弗洛伊德 者
对象 个体的不适应 内心的烦恼
理论 长处
精神分析理论 •力比多发育理论 •防御机制 •人格理论 •心理性欲期
2018/4/26
16
主述:
n 高考成功后,我很少有过什么强烈的愿望 想要成功。而这两次不一样。
¨ 我想要出国看看还想提高一下外语,于是申 请了一个去美国交流的项目,也精心地准备 材料、准备面试,却名落孙山。
社会系统
家庭
母亲
父亲
孩子2
孩子1
地域
社区组织 朋友
生理系统
神经系统
<行为>
生理
心理
<身体>
个人系统
心理系统 感情
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
认知
想像
2018/4/26
3
心理干预的重点
n 干预的目标(对象):要干预什么 n 干预的过程(方法):怎样使其改变 n 干预的时间:应该在什么时候干预
2018/4/26
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模型
短处 没有直接改变行为的方 法
12
沃尔普 埃森克 个体的不适应 不适应的行为
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
罗杰斯
内心的烦恼 青年期以上认知水平的个 体
人本主义理论 认可人类潜在的恢复力、 成长能力
治疗目标具体,为行为 咨访关系融洽 改变提供了丰富的方法 充分尊重、平等、接纳
2018/4/26
Empirically-Supported Treatment
Well-Established Treatment (APA, 1995-1998)
n Beck的认知疗法
抑郁症
n 行为改变法 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夜尿,遗粪症
n 行为疗法
头痛,肠炎,性功能障碍,婚姻问题
n 认知行为疗法 慢性疼痛,惊恐障碍,焦虑障碍
是否出现了改变及哪些改变 ¨ 社会:控制行为紊乱和有害行为
2018/4/26
5
干预的过程:怎样使其改变
n 交互决定论(reciprocal determinism)
(Bandura,1986,1997) 个体的各种功能水平与环境之间可以相互影响, 其中任何一种因素的改变都会影响到其他方面
(Lazarus,1991) 例如:
4
干预的目标:要干预什么
n 心理干预的目标因来访者特定问题不同而不同
¨ 酒精、尼古丁滥用 ¨ 抑郁、焦虑情绪 ¨ 特定的创伤性事件 ¨ 心因性偏头痛,心因性失眠 ¨ 适应不良等应激反应
n 来访者与咨询师的目标可能有所不同(抑郁症患者)
¨ 患者:减少身体的不适感以及对悲伤情绪的主观感觉 ¨ 咨询师:按照心理障碍和人格模式的评估标准,患者
心理干预及理论模型
2018/4/26
心理学系 李晓茹 lixiaoru@
1
干预:综合的视角
n 系统理论(System Theory) n 个人系统
¨ 生理系统 ¨ 心理系统
n 社会系统
¨ 学校、职场系统 ¨ 家庭系统 ¨ 地域系统
2018/4/26
2
学校、职场 同学老师
上司同事
¨ 通过认知治疗改善抑郁症 ¨ 通过行为疗法治疗焦虑症患者的回避行为
2018/4/26
6
干预的时间:应该在什么时候干预
n 矛盾:
¨ 符合心理障碍诊断标准的临床依据 & 心理症状 明显时已错过干预最佳时机
n 三种干预水平:
¨ 健康促进:面向全体人群,建立和发展起适应良好的
行为、态度和生活方式
¨ 高危人群的预防
n 暴露法
恐惧症,社会焦虑
n 暴露-反应妨碍法 强迫症
n 家庭治疗
精神分裂症
n 团体认知治疗 社会焦虑
n 个人疗法
进食障碍
n 个人疗法
抑郁症
n 家长训练
儿童的反抗行为
n 系统脱敏法 特定的恐惧症
14
2018/4/26
思考题:
1. 我的失败经历 2. 我的爱情
n 要干预什么? n 怎样使其改变? n 应该在什么时候干预?
无法应对内心的烦恼
2018/4/26
时间长; 低年龄的,过分自我中心 的,低智商的人不适用
例:不能在人多的场合讲话
我们来聊一聊你 妈妈好吗? 我们来聊一聊你 的梦。
我们先到一个人 多的地方去吧 我们一点点地练 习如何开口讲话
现在你对自己的 感受是什么? 你的这种感觉如 何理解?
动力论
行为论
体验论
13
2018/4/26
15
主述:
n 我和我的男友是高中同学,多年的相互陪 伴与支持让我们都觉得自己已经是对方生 活的一部分。以至于我们一同考入了复旦 ,未来也许会永远在一起。
n 可是我知道我们两个都有一些心理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就是吵架时都很绝情,尤其是他还动手打 我,每次打完虽都无比真诚地道歉,但是 我已经越来越无法接受这样暴力的他,但 也没办法接受失去他。
干预的目的:保持无意识和意识的平衡,恢复“心”的 完整性
3. 来访者中心疗法(client centered therapy)
干预的目的:尊重人的潜在能力和主观能动性,为促进 来访者实现自我价值提供条件
8
2018/4/26
临床心理学有代表的理论模型
4. 行为疗法(behavior therapy)
7. 环境心理学( community psychology)
干预的目的:整体把握人与环境相互影响的体 系,对本人以及其生存环境双方 进行干预
8. 生物学理论( biological theory)
10
2018/4/26
临床心理学有代表的东方理论模型
9. 森田疗法(Morita therapy)
核心: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特点: (1)不问过去,注重现在 ;(2)不问症状,重
干预的目的:运用学习训练的方法,消除不适应行 为,重新形成良好的行为
5. 认知行为疗法(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
干预的目的:纠正歪曲的认知模式
9
2018/4/26
临床心理学有代表的理论模型
6. 家庭治疗(family therapy)
干预的目的:对家庭系统中特有的问题进行干预, 使家庭整体发生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