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易错题练习
三角形易错题集锦(带答案解析)
三角形易错题一、填空题(共 10 小题) (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1.一个凸多边形最小的一个内角为100°,其他的内角依次增加1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_________ .2.等腰三角形 ABC 的周长是 8cm, AB=3cm,则 BC= _________ cm.3.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20cm,若腰不大于底边,则腰长 x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 .4.如图: a∥ b, BC=4,若三角形 ABC 的面积为 6,则 a 与b 的距离是 _________ .5.小亮家离学校 1 千米,小明家离学校 3 千米,如果小亮家与小明家相距 x 千米,那么 x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 .6.已知△ ABC 两边长 a,b 满足,则△ ABC 周长 l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 .7.若等腰△ ABC (AB=AC),能用一刀剪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则∠ A= _________ .8.图 1 是一个三角形,分别连接这个三角形三边的中点得到图 2;再分别连接图 2 中间小三角形的中点,得到图 3. (若三角形中含有其它三角形则不记入)(1) 图 2 有 _________ 个三角形;图 3 中有 _________ 个三角形(2)按上面方法继续下去,第 20 个图有 _________ 个三角形;第 n 个图中有 _________ 个三角形. (用 n 的代数式表示结论)9.一个三角形两边长为 5 和 7,且有两边长相等,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_________ .10.两边分别长 4cm 和 10cm 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_________ cm.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共 10 小题) (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1.一个凸多边形最小的一个内角为100°,其他的内角依次增加1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8 .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内角和公式,设该多边形为 n 边形,内角和公式为180°• (n ﹣ 2),因为最小角为100°,又依次增加的度数为10°,则它的最大内角为( 10n+90) °,根据等差数列和的公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设该多边形的边数为 n.则为=180 • (n ﹣ 2),解得 n1=8, n2=9,n=8时,10n+90=10×80+90=170,n=9 时,10n+90=9 × 10+90=180, (不符合题意)故这个多边形为八边形.故答案为: 8.点评:本题结合等差数列考查了凸 n 边形内角和公式.方程思想是解此类多边形有关问题常要用到的思想方法,注意凸 n 边形的内角的范围为大于0°小于180°.2.等腰三角形 ABC 的周长是 8cm, AB=3cm,则 BC= 2 或 3 或 2.5 cm.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专题:计算题.分析:按照 AB 为底边和腰,分类求解.当 AB 为底边时, BC 为腰;当 AB 腰时, BC 为腰或底边.解答:解: (1) 当 AB=3cm 为底边时, BC 为腰,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 BC= (8 ﹣ AB) =2.5cm;(2) 当 AB=3cm 为腰时,①若 BC 为腰,则 BC=AB=3cm,②若 BC 为底,则 BC=8 ﹣ 2AB=2cm.故本题答案为: 2 或 3 或 2.5cm.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类讨论思想.关键是明确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3.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20cm,若腰不大于底边,则腰长 x 的取值范围是 5<x≤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根据题意以及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列出不等式组求解即可.解答:解: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 20 ﹣ 2x,根据题意得,,由①得,x≤ ,由②得, x>5,所以,腰长 x 的取值范围是5<x≤ .故答案为: 5<x≤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列出不等式组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a∥ b, BC=4,若三角形 ABC 的面积为 6,则 a 与b 的距离是 3 .考点: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三角形的面积.分析:过 A 作AD⊥BC 于 D,则 AD 的长就是 a b 之间的距离,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 AD 即可.解答:解:过 A 作 AD⊥BC 于 D,∵ 三角形 ABC 的面积为 6, BC=4,:×BC ×AD=6,×4×AD=6,AD=3,∵ a∥ b,:a 与b 的距离是 3,故答案为: 3.点评:本题考查了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和三角形的面积,关键是正确作辅助线后能求出 AD 的长.5.小亮家离学校 1 千米,小明家离学校 3 千米,如果小亮家与小明家相距 x 千米,那么 x 的取值范围是2≤x≤4 .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小明、小亮家的地理位置有两种情况:(1)小明、小亮家都在学校同侧;(2)小明、小亮家在学校两侧.联立上述两种情况进行求解.解答:解: (1)小明、小亮家都在学校同侧时,x≥2;(2)小明、小亮家在学校两侧时, x≤4.因此 x 的取值为2≤x≤4.点评:本题注意考虑两种不同的情况,能够分析出每一种情况的范围,再进一步综合两种情况的结论.6.已知△ ABC 两边长 a,b 满足,则△ ABC 周长l 的取值范围是 6<l<10 .考点:分析:解答: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三角形三边关系.由,可得 + (b ﹣ 3) 2=0,则 a=2, b=3,可得第三边 c 的取值范围是 1<c<5,从而求得周长 l 的取值范围.解:∵ ,∴ + (b ﹣ 3) 2=0,∴ a=2, b=3,∴ 第三边 c 的取值范围是 1<c<5,∴ △ ABC 周长 l 的取值范围是 6<l<10.故答案为: 6<l<1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其中首先灵活应用了非负数的性质,然后利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难度中等.7.若等腰△ ABC (AB=AC),能用一刀剪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则∠ A= 36。
三角形易错题(答案版)
一.折叠问题1.如图,将等腰直角三角形ABC(∠B=90°)沿EF折叠,使点A落在BC边的中点A1处,BC=8,那么线段AE的长度为5.【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求得AE=A1E,可设AE=A1E=x,则BE=8﹣x,且A1B=4,在Rt△A1BE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列方程,则可求得答案.【解答】解: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E=A1E,∵△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C=8,∴AB=8,∵A1为BC的中点,∴A1B=4,设AE=A1E=x,则BE=8﹣x,在Rt△A1BE中,由勾股定理可得42+(8﹣x)2=x2,解得x=5,故答案为: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折叠的性质,利用折叠的性质得到AE=A1E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勾股定理的应用.2.如图,D是等边△ABC边AB上的点,AD=2,DB=4.现将△ABC折叠,使得点C与点D重合,折痕为EF,且点E、F分别在边AC和BC上,则=.【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ED=∠BDF,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计算即可.【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A=∠B=∠C=60°,AB=AC=BC=6,由折叠的性质可知,∠EDF=∠C=60°,EC=ED,FC=FD,∴∠AED=∠BDF,∴△AED∽△BDF,∴===,∴==,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翻转变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翻转变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在△ABC中,AB=10,∠B=60°,点D、E分别在AB、BC上,且BD=BE=4,将△BDE沿DE所在直线折叠得到△B′DE(点B′在四边形ADEC内),连接AB′,则AB′的长为2.【分析】作DF⊥B′E于点F,作B′G⊥AD于点G,首先根据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判定△BDE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从而根据翻折的性质得到△B′DE也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从而GD=B′F=2,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得到B′G =2,然后再次利用勾股定理求得答案即可.【解答】解:如图,作DF⊥B′E于点F,作B′G⊥AD于点G,∵∠B=60°,BE=BD=4,∴△BDE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将△BDE沿DE所在直线折叠得到△B′DE,∴△B′DE也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GD=B′F=2,∵B′D=4,∴B′G===2,∵AB=10,∴AG=10﹣6=4,∴AB′===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判定等边三角形,难度不大.二.用代数式表示1.如图,在Rt△ABC中,=nM为BC上的一点,连接BM.(1)如图1,若n=1,①当M为AC的中点,当BM⊥CD于H,连接AH,求∠AHD的度数;②如图2,当H为CD的中点,∠AHD=45°,求的值和∠CAH的度数;(2)如图3,CH⊥AM于H,连接CH并延长交AC于Q,M为AC中点,直接写出tan ∠BHQ的值(用含n的式子表示).【分析】(1)①如图1中,作AK⊥CD交CD的延长线于K.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AK=CH,再证明CH=KH,推出AK=KH即可解决问题.②如图2中,作AK⊥CD交CD的延长线于K,作CM⊥AB于M.设DH=CH=a.证明△ADH∽△CDA,推出AD=a,设AM=CM=BM=x,在Rt△CMD中,根据CM2=DM2+CD2,构建方程求出x(用a表示),求出BD即可,再证明sin∠ACK=,推出∠ACK=30°即可解决问题.(2)作AJ⊥BM交BM的延长线于J.设AM=CM=y,则BC=2yn.想办法求出AJ,HJ(用n,y表示)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①如图1中,作AK⊥CD交CD的延长线于K.∵CD⊥BM,AK⊥CK,∠ACB=90°,∴∠CHB=∠K=90°,∠CBH+∠BCH=90°,∠BCH+∠ACK=90°,∴∠CBH=∠ACK,∵CB=CA,∴△CHB≌△AKC(AAS),∴AK=CH,∵∠CHM=∠K=90°,∴MH∥AK,∵AM=BM,∴CH=KH,∴AK=KH,∵∠K=90°,∴∠AHD=45°.②如图2中,作AK⊥CD交CD的延长线于K,作CM⊥AB于M.设DH=CH=a.∵CA=CB,∠ACB=90°,∴∠CAB=45°,∵∠AHD=45°,∠AHD=∠ACH+∠CAH,∴∠ACH+∠CAH=∠CAH+∠DAH,∴∠DAH=∠ACD,∵∠ADH=∠CAD,∴△ADH∽△CDA,∴=,∴=,∴AD=a,∵CA=CB,∠ACB=90°,CM⊥AB,∴AM=BM,∴CM=AM=BM,设AM=CM=BM=x,在Rt△CMD中,∵CM2=DM2+CD2,∴x2+(x﹣a)2=4a2,解得x=a(负根已经舍弃).∴BD=AB﹣AD=(+)a﹣a=a,∴==.∵△ADH∽△CDA,∴==,设AH=m,则AC=m,AK=KH=m,∴tan∠ACK==,∴∠ACH=30°,∴∠CAH=∠AHD﹣∠ACH=45°﹣30°=15°.(2)作AJ⊥BM交BM的延长线于J.设AM=CM=y,则BC=2yn.∵CH⊥BM,BM===•y,∴CH===•y,∴HM==•y,∵AJ⊥BJ,CH⊥BJ,∴∠J=∠CHM=90°,∵∠AMJ=∠CMH,AM=CM,∴△AMJ≌△CMH(AAS),∴AJ=CH=•y,HM=JM=•y,∵∠BHQ=∠AHJ,∴tan∠BHQ=tan∠AHJ===n.【点评】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利用参数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2.如图1,在△ABC中,AB=AC,∠BAC=90°,D为AC边上一动点,且不与点A点C重合,连接BD并延长,在BD延长线上取一点E,使AE=AB,连接CE.(1)若∠AED=20°,则∠DEC=45度;(2)若∠AED=a,试探索∠AED与∠AEC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3)如图2,过点A作AF⊥BE于点F,AF的延长线与EC的延长线交于点H,求证:EH2+CH2=2AE2.【分析】(1)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BAE=140°,可得∠CAE=50°,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EC=∠ACE=65°,即可求解;(2)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BAE=180°﹣2α,可得∠CAE=90°﹣2α,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EC=∠ACE=45°+α,可得结论;(3)如图,过点C作CG⊥AH于G,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H=EF,CH=CG,由“AAS”可证△AFB≌△CGA,可得AF=CG,由勾股定理可得结论.【解答】解:(1)∵AB=AC,AE=AB,∴AB=AC=AE,∴∠ABE=∠AEB,∠ACE=∠AEC,∵∠AED=20°,∴∠ABE=∠AED=20°,∴∠BAE=140°,且∠BAC=90°∴∠CAE=50°,∵∠CAE+∠ACE+∠AEC=180°,且∠ACE=∠AEC,∴∠AEC=∠ACE=65°,∴∠DEC=∠AEC﹣∠AED=45°,故答案为:45;(2)猜想:∠AEC﹣∠AED=45°,理由如下:∵∠AED=∠ABE=α,∴∠BAE=180°﹣2α,∴∠CAE=∠BAE﹣∠BAC=90°﹣2α,∵∠CAE+∠ACE+∠AEC=180°,且∠ACE=∠AEC,∴∠AEC=45°+α,∴∠AEC﹣∠AED=45°;(3)如图,过点C作CG⊥AH于G,∵∠AEC﹣∠AED=45°,∴∠FEH=45°,∵AH⊥BE,∴∠FHE=∠FEH=45°,∴EF=FH,且∠EFH=90°,∴EH=EF,∵∠FHE=45°,CG⊥FH,∴∠GCH=∠FHE=45°,∴GC=GH,∴CH=CG,∵∠BAC=∠CGA=90°,∴∠BAF+∠CAG=90°,∠CAG+∠ACG=90°,∴∠BAF=∠ACG,且AB=AC,∠AFB=∠AGC,∴△AFB≌△CGA(AAS)∴AF=CG,∴CH=AF,∵在Rt△AEF中,AE2=AF2+EF2,∴(AF)2+(EF)2=2AE2,∴EH2+CH2=2AE2.【点评】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添加恰当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本题的关键.3.如图,城关镇某村准备在坡角为α的山坡上栽树,要求相邻两树之间的水平距离为m米,那么这两树在坡面上的距离AB为()A.m cosαB.C.m sinαD.【分析】直接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得出cosα=,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可得:cosα=,则AB=.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正确记忆锐角三角函数关系是解题关键.4.已知顶角为α(30°<α<90°)的等腰三角形纸片的腰长和底边长分别为a,b,过三角形其中一个顶点把该纸片剪成两个三角形,若这两个三角形都为等腰三角形,则()A.a2+ab+b2=0B.a2﹣ab﹣b2=0C.a2﹣ab+b2=0D.a2+ab﹣b2=0【分析】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AC=a,BD=BC=b=AD,∠ABD=∠A,∠BDC =∠C,∠C=∠ABC,通过证明,△ABC~△BDC,可得,即可求解.【解答】解:如图,等腰△ABC,等腰△BDA和等腰△BDC,∴AB=AC=a,BD=BC=b=AD,∠ABD=∠A,∠BDC=∠C,∠C=∠ABC,∴CD=a﹣b,△ABC~△BDC,∴,∴b2=a(a﹣b),∴a2﹣ab﹣b2=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关键是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5.已知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m和3(m<3),过锐角顶点把该纸片剪成两个三角形,若这两个三角形都为等腰三角形,则()A.m2+6m+9=0B.m2﹣6m+9=0C.m2+6m﹣9=0D.m2﹣6m﹣9=0【分析】如图,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可得m2+m2=(3﹣m)2,整理即可解答.【解答】解:如图,m2+m2=(3﹣m)2,2m2=32﹣6m+m2,m2+6m﹣9=0.故选:C.【点评】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关键是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根据勾股定理得到等量关系.6.如图,在△ABC中,AB=AC,BC=4,E为AC边的中点,线段BE的垂直平分线交边BC于点D,EH垂直BC于点H.设BD=x,EH=y,则()A.2x﹣y2=3B.4x﹣y2=6C.6x﹣y2=9D.8x﹣y2=12【分析】如图,作AM⊥BC于M,连接DE.在Rt△DEH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作AM⊥BC于M,连接DE.∵AB=AC,AM⊥BC,∴BM=CM=2,∵EH⊥BC,∴EH∥AM,∵AE=EC,∴CH=MH=1,∵BD=x,∴DH=4﹣x﹣1=3﹣x,∵线段BE的垂直平分线交边BC于点D,∴DE=BD=x,在Rt△DEH中,DE2=EH2+DH2,∴x2=y2+(3﹣x)2,∴y2=6x﹣9,∴6x﹣y2=9,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学会利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7.如图,在△ABC中,点D在边AB上,且,过点D作DE∥BC交AC于点E,连接BE.若△ADE和△BCE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则的值为()A.B.C.D.【分析】由DE∥BC证明△ADE∽ABC,得,,因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即△BDE和△BCE底边DE和BC上的高相等,面积比等于底边比求出,即的值为.【解答】解:设S△ABC的面积为S,如图所示:∵DE∥BC,∴△ADE∽ABC,∴,又∵,AB=AD+BD,∴,又∵S△ADE=S1,∴=,∴,∵.S△BCE=S2,∴,又∵S四边形BCED=S△BDE+S△BCE=,∴,解得:,∴,故选:C.【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面积的和差,在等高的两个三角形中,面积比等于底边比等相关知识,本题难度中等,属于中档题.8.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边AB上,DE∥BC,与边AC交于点E,将△ADE 沿着DE所在的直线对折,得到△FDE,连结BF.记△ADE,△BDF的面积分别为S1,S2,若BD>2A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S2>3S1B.2S2>5S1C.3S2>7S1D.3S2>8S1【分析】首先证明四边形ADFE是菱形,推出EF∥AB,可得=,由BD>2AD,推出S2>2S1,由此即可判断.【解答】解:∵AB=AC,∴∠ABC=∠C,∵DE∥BC,∴∠ADE=∠ABC,∠AED=∠C,∴∠ADE=∠AED,∴AD=AE,∵△DEF是由△ADE翻折得到,∴AD=DF=EF=AE,∴四边形ADFE是菱形,∴EF∥AB,∴=,∵BD>2AD,∴S2>2S1,∴选项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翻折变换,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9.已知在Rt△ABC中,∠BAC=90°,AB≥AC,D,E分别为AC,BC边上的点(不包括端点),且==m,连结AE,过点D作DM⊥AE,垂足为点M,延长DM交AB于点F.(1)如图1,过点E作EH⊥AB于点H,连结DH.①求证:四边形DHEC是平行四边形;②若m=,求证:AE=DF;(2)如图2,若m=,求的值.【分析】(1)①先判断出△BHE∽△BAC,进而判断出HE=DC,即可得出结论;②先判断出AC=AB,BH=HE,再判断出∠HEA=∠AFD,即可得出结论;(2)先判断出△EGB∽△CAB,进而求出CD:BE=3:5,再判断出∠AFM=∠AEG进而判断出△F AD∽△EGA,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①证明:∵EH⊥AB,∠BAC=90°,∴EH∥CA,∴△BHE∽△BAC,∴,∵,∴,∴,∴HE=DC,∵EH∥DC,∴四边形DHEC是平行四边形;②∵,∠BAC=90°,∴AC=AB,∵,HE=DC,∴HE=DC,∴,∵∠BHE=90°,∴sin B==,∴∠B=45°,∴∠BEH=∠B=45°∴BH=HE,∵HE=DC,∴BH=CD,∴AH=AD,∵DM⊥AE,EH⊥AB,∴∠EHA=∠AMF=90°,∴∠HAE+∠HEA=∠HAE+∠AFM=90°,∴∠HEA=∠AFD,∵∠EHA=∠F AD=90°,∴△HEA≌△AFD,∴AE=DF;(2)如图2,过点E作EG⊥AB于G,∵CA⊥AB,∴EG∥CA,∴△EGB∽△CAB,∴,∴,∵,∴EG=CD,设EG=CD=3x,AC=3y,∴BE=5x,BC=5y,∴BG=4x,AB=4y,∵∠EGA=∠AMF=90°,∴∠GEA+∠EAG=∠EAG+∠AFM,∴∠AFM=∠AEG,∵∠F AD=∠EGA=90°,∴△F AD∽△EGA,∴=【点评】此题是相似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判断出∠HEA=∠AFD是解本题的关键.10.如图,△ABC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点D与点B分别位于直线AC的两侧,且AD =AC,联结BD、CD,BD交直线AC于点E.(1)当∠CAD=90°时,求线段AE的长.(2)过点A作AH⊥CD,垂足为点H,直线AH交BD于点F,①当∠CAD<120°时,设AE=x,y=(其中S△BCE表示△BCE的面积,S△AEF表示△AEF的面积),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②当=7时,请直接写出线段AE的长.【分析】(1)过点E作EG⊥BC,垂足为点G.AE=x,则EC=2﹣x.根据BG=EG构建方程求出x即可解决问题.(2)①证明△AEF∽△BEC,可得,由此构建关系式即可解决问题.②分两种情形:当∠CAD<120°时,当120°<∠CAD<180°时,分别求解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AC=2,∠BAC=∠ABC=∠ACB=60°.∵AD=AC,∴AD=AB,∴∠ABD=∠ADB,∵∠ABD+∠ADB+∠BAC+∠CAD=180°,∠CAD=90°,∠ABD=15°,∴∠EBC=45°.过点E作EG⊥BC,垂足为点G.设AE=x,则EC=2﹣x.在Rt△CGE中,∠ACB=60°,∴,,∴BG=2﹣CG=1+x,在Rt△BGE中,∠EBC=45°,∴,解得.所以线段AE的长是.(2)①设∠ABD=α,则∠BDA=α,∠DAC=∠BAD﹣∠BAC=120°﹣2α.∵AD=AC,AH⊥CD,∴,又∵∠AEF=60°+α,∴∠AFE=60°,∴∠AFE=∠ACB,又∵∠AEF=∠BEC,∴△AEF∽△BEC,∴,由(1)得在Rt△CGE中,,,∴BE2=BG2+EG2=x2﹣2x+4,∴(0<x<2).②当∠CAD<120°时,y=7,则有7=,整理得3x2+x﹣2=0,解得x=或﹣1(舍弃),.当120°<∠CAD<180°时,同法可得y=当y=7时,7=,整理得3x2﹣x﹣2=0,解得x=﹣(舍弃)或1,∴AE=1.【点评】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1.如图,在Rt△ABC中,∠ACB=90°,BC=4,sin∠ABC=,点D为射线BC上一点,联结AD,过点B作BE⊥AD分别交射线AD、AC于点E、F,联结DF,过点A作AG∥BD,交直线BE于点G.(1)当点D在BC的延长线上时,如果CD=2,求tan∠FBC;(2)当点D在BC的延长线上时,设AG=x,S△DAF=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不需要写函数的定义域);(3)如果AG=8,求DE的长.【分析】(1)求出AC=3,可得∠DAC=∠FBC,则tan∠FBC=tan∠DAC==;(2)由条件可得∠AGF=∠CBF,可得,可用x表示CF和AF的长,求出CD,则S△DAF=,可用x表示结果;(3)分两种情况,①当点D在BC的延长线上时,②当点D在BC的边上时,可求出AE长AD的长,则DE=AD﹣AE可求出.【解答】解:(1)∵∠ACB=90°,BC=4,sin∠ABC=,∴设AC=3x,AB=5x,∴(3x)2+16=(5x)2,∴x=1,即AC=3,∵BE⊥AD,∴∠AEF=90°,∵∠AFE=∠CFB,∴∠DAC=∠FBC,∴tan∠FBC=tan∠DAC==;(2)∵AG∥BD,∴∠AGF=∠CBF,∴tan∠AGF=tan∠CBF,∴,,∴,∴.∴=.∵∠EAF=∠CBF,∴,∴,∴S△DAF==;(3)①当点D在B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1,∵AG=8,BC=4,AG∥BD,∴,∴AF=2CF,∵AC=3,∴AF=2,CF=1,∴,∴,设AE=x,GE=4x,∴x2+16x2=82,解得x=,即AE=.同理tan∠DAC=tan∠CBF,∴,∴DC=,∴AD===.∴=.②当点D在BC的边上时,如图2,∵AG∥BD,AG=8,BC=4,∴.∴AF=6,∵∠EAF=∠CBF=∠ABC,∴cos∠EAF=cos∠ABC,∴,∴,同理,∴,∴.∴DE=AE﹣AD=.综合以上可得DE的长为或.【点评】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熟练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2.在等边△ABC中,AB=8,点D在边BC上,△ADE为等边三角形,且点E与点D在直线AC的两侧,过点E作EF∥BC,EF与AB、AC分别相交于点F、G.(1)如图,求证:四边形BCEF是平行四边形;(2)设BD=x,FG=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3)如果AD的长为7时,求线段FG的长.【分析】(1)由三角形ABC与三角形ADE都为等边三角形,得到∠BAC=∠DAE=60°,利用等式的性质得到∠BAD=∠CAE,再由AB=AC,AD=AE,利用SAS得到三角形ABD 与三角形ACE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得到∠ACE=∠ABC=60°,进而确定出同旁内角互补,得到CE与FB平行,再由EF与BC平行,即可得到四边形BCEF 为平行四边形;(2)由三角形ABD与三角形ACE全等,得到BD=CE,再由四边形BCEF为平行四边形得到BF=CE,等量代换得到BF=BD=x,由FG与BC平行,由平行得比例,即可列出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求出x的范围得到定义域;(3)过A作AM⊥BC交BC于M,可得M为BC的中点,即BM=CM=4,在直角三角形ABM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M的长,而MD=4﹣x,在直角三角形ADM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关于x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代入(2)的解析式中求出y的值,即为FG的长.【解答】(1)证明:∵△ABC和△ADE是等边三角形,∴∠BAD+∠DAC=∠DAC+∠CAE=60°,∴∠BAD=∠CAE,在△BAD和△CAE中,,∴△BAD≌△CAE(SAS),∴∠ACE=∠ABC=60°,又∵∠ACB=60°,∴∠ABC+∠ACB+∠ACE=180°,即∠ABC+∠BCE=180°,∴AB∥CE,又∵EF∥BC,∴四边形BCEF是平行四边形;(2)解:∵△BAD≌△CAE,∴EC=BD,∵四边形BCEF是平行四边形,∴BF=EC,∴BF=BD=x,又∵AB=8,∴AF=8﹣x,∵FG∥BC,∴∠AFG=∠ABC,∠AGF=∠ACB,∴△AFG∽△ABC,∴=,即=,∴y=8﹣x(0<x<8);(3)解:过A作AM⊥BC交BC于M,可得M为BC的中点,即BM=CM=4,在Rt△ABM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M==4,MD=4﹣x,由题意得AD2=AM2+MD2,即48+(4﹣x)2=49,解得:x1=3,x2=5,当x=3时,y=8﹣3=5;当x=5时,y=8﹣5=3,则FG=3或5.【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13.△ABC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在射线AB和BC上分别有动点P、Q,且AP=CQ,连接PQ交直线AC于点D,作PE⊥AC,垂足为E.(1)如图,当点P在边AB(与点A、B不重合)上,问:①线段PD与线段DQ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②随着点P、Q的移动,线段DE的长能否确定?若能,求出DE的长;若不能,简要说明理由;(2)当点P在射线AB上,若设AP=x,CD=y,求:①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②当x为何值时,△PCQ的面积与△ABC的面积相等.【分析】(1)①作PG∥BC交AC于G,DH∥AB交BQ于H,推出△DHC,△APG为等边三角形根据三角形全等,求出DP=DQ;②根据AE=EG,GD=DC,即可算出DE =AC;(2)分为两种情况来考虑,当P点在线段AB上或在射线AB上,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找到相等关系,经过等量转换即可求出答案;(3)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当0<x≤4时,无解;当x>4时,结合图形找相等面积的三角形,求出PE的长度,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出△PCQ的面积,即可根据题意得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方程,得x的值.【解答】解:(1)证明:①作PG∥BC交AC于G,DH∥AB交BQ于H,∵△ABC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DHC,△APG为等边三角形,∵AP=CQ,∴PG=CQ,∠PGC=∠DCQ=120°,∵∠GPD=∠Q,∵△PDG≌△QDC,∴DP=DQ,②能确定,∵PE⊥AC,∴AE=EG,∵GD=DC,AB=BC=AC=4,∴GD+EG+AE+DC=4,∵2(GD+EG)=4,即DE=2;(2)①∵PD=DQ,DH∥AB,AP=x,CD=y,∴DH=BP,∵AB=4,∴BP=4﹣x或BP=x﹣4,∴y=(4﹣x)=2﹣x(0<x≤4)或y=x﹣2(x>4),②当0<x≤4时,无解,当x>4时,∵PE⊥AC,∠A=60°AP=x,∴PE=sin60°×x=x,∵AB=BC=AC=4,∴S△ABC=4,∵PD=DQ,∴结合图形可知S△PCQ=2S△PDC=2×,∴2×=4,∴(x﹣2)×x=4,化简得:x2﹣4x﹣16=0,解得:x1=2﹣2(不符合题意,舍去)x2=2+2,∴x=2+2,∴当x=2+2时,△PCQ的面积与△ABC的面积相等.【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根据实际问题列一次函数关系式等,本题关键在于作出辅助线,找出等量关系。
(完整word版)三角形易错题(经典自己整理)
1、如图12,在Rt ABC ∆中,∠ACB =90°,∠A =50°,将其折叠,使点A 落在边CB 上的点A 处,折痕为CD ,则∠A DB 的度数为( )A40° B30°C20° D10°2、如图,D 是线段AB 、BC 垂直平分线的交点,若∠ABC =150°,则∠ADC 的大小是( )A 60° B70° C75° D80°3、如图,已知ABC ∆中,AB =AC ,∠BAC =90°,直角∠EPF 的顶点P 是BC 中点,两边PE 、PF 分别交AB 于点E 、F ,给出下列四个结论:1、AE =CF ;2、∆EP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3、EF =AP; 4 、 S 四边形AEPF =21abc s ∆当∠EPF 在ABC ∆内绕顶点P 旋转时(点E 不与A ,B 重合),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有( ) A 1 2 3 4 B 1 2 3 C 1 2 4 D2 3 44、已知A (m-1,3)与点B (2,n+1)关于X 的对称轴,则点P (m,n )的坐标为( ) 在ABC ∆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与AC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到的锐角为50度,则∠B等于( )5、如图,在ABC ∆中,ADBC ⊥于D。
请你再添一个条件,就可以确定ABC ∆是等腰三角形。
你添加的条件是( )在线段,直线,射线,角,三角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是( )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分别平行x,y轴的两直线a b相交点A(3,4),连接OA,若在直线a上存点P,使ABC ∆是等腰三角形。
那么所满足的条件的点P的坐标是( )7、如图是一块三角形的蛋糕,请将这块蛋糕平均分成两块以便分给小丽和小娜享用,并说明理由。
8、如图,AD是∆ABC的一条角平分线,∠B=2∠C。
试判断线段AB、AC、B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全等三角形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1.如图,已知△ABC中,AB=AC=20cm,BC=16cm,点D为AB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6cm/s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向A点运动.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相遇?【答案】(1)①△BPD≌△CQP,理由见解析;②V7.5Q(厘米/秒);(2)点P、Q在AB边上相遇,即经过了803秒,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边上相遇.【解析】【分析】(1)①先求出t=1时BP=BQ=6,再求出PC=10=BD,再根据∠B=∠C证得△BPD≌△CQP;②根据V P≠V Q,使△BPD与△CQP全等,所以CQ=BD=10,再利用点P的时间即可得到点Q的运动速度;(2)根据V Q>V P,只能是点Q追上点P,即点Q比点P多走AB+AC的路程,设运动x秒,即可列出方程1562202x x,解方程即可得到结果.【详解】(1)①因为t=1(秒),所以BP=CQ=6(厘米)∵AB=20,D为AB中点,∴BD=10(厘米)又∵PC=BC﹣BP=16﹣6=10(厘米)∴PC=BD∵AB=AC,∴∠B=∠C,在△BPD与△CQP中,BP CQ B C PC BD =⎧⎪∠=∠⎨⎪=⎩, ∴△BPD ≌△CQP (SAS ),②因为V P ≠V Q ,所以BP ≠CQ ,又因为∠B =∠C ,要使△BPD 与△CQP 全等,只能BP =CP =8,即△BPD ≌△CPQ ,故CQ =BD =10.所以点P 、Q 的运动时间84663BPt (秒), 此时107.543Q CQ V t (厘米/秒).(2)因为V Q >V P ,只能是点Q 追上点P ,即点Q 比点P 多走AB +AC 的路程设经过x 秒后P 与Q 第一次相遇,依题意得1562202x x , 解得x=803(秒) 此时P 运动了8061603(厘米) 又因为△ABC 的周长为56厘米,160=56×2+48, 所以点P 、Q 在AB 边上相遇,即经过了803秒,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AB 边上相遇. 【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证明,三角形与动点相结合的解题方法,再证明三角形全等时注意顶点的对应关系是证明的关键.2.(1)如图1,在Rt △ABC 中,AB AC =,D 、E 是斜边BC 上两动点,且∠DAE=45°,将△ABE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AFC ,连接DF .(1)试说明:△AED ≌△AFD ;(2)当BE=3,CE=9时,求∠BCF 的度数和DE 的长;(3)如图2,△ABC 和△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AE=90°,D 是斜边BC 所在直线上一点,BD=3,BC=8,求DE 2的长.【答案】(1)略(2)∠BCF=90° DE=5 (3)34或130【解析】试题分析:()1由ABE AFC ≌, 得到AE AF =,BAE CAF ∠=∠,45,EAD ∠=45,BAE CAD ∴∠+∠=45,CAF CAD ∴∠+∠=即45.DAF ∠=EAD DAF ∠=∠,从而得到.AED AFD ≌ ()2 由△AED AFD ≌得到ED FD =,再证明90DCF ∠=︒,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3过点A 作AH BC ⊥于H ,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得,1 4.2AH BH BC === 1DH BH BD =-=或7,DH BH BD =+=求出AD 的长,即可求得2DE .试题解析:()1ABE AFC ≌,AE AF =,BAE CAF ∠=∠,45,EAD ∠=90,BAC ∠=45,BAE CAD ∴∠+∠=45,CAF CAD ∴∠+∠=即45.DAF ∠=在AED 和AFD 中,{AF AEEAF DAE AD AD ,=∠=∠=.AED AFD ∴≌()2AED AFD ≌,ED FD ∴=,,90.AB AC BAC =∠=︒45B ACB ∴∠=∠=︒,45ACF ,∠=︒ 90.BCF ∴∠=︒设.DE x =,9.DF DE x CD x ===- 3.FC BE ==222,FC DC DF +=()22239.x x ∴+-=解得: 5.x =故 5.DE = ()3过点A 作AH BC ⊥于H ,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得,1 4.2AH BH BC === 1DH BH BD =-=或7,DH BH BD =+= 22217AD AH DH =+=或65.22234DE AD ==或130.点睛:D 是斜边BC 所在直线上一点,注意分类讨论.3.如图,∠BAD=∠CAE=90°,AB=AD ,AE=AC ,AF ⊥CB ,垂足为F .(1)求证:△ABC ≌△ADE ;(2)求∠FAE 的度数;(3)求证:CD=2BF+DE .【答案】(1)证明见解析;(2)∠FAE=135°;(3)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易证∠BAC=∠DAE ,再由AB=AD ,AE=AC ,根据SAS 即可证得△ABC ≌△ADE ;(2)已知∠CAE=90°,AC=AE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E=45°,由(1)知△BAC ≌△DAE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CA=∠E=45°,再求得∠CAF=45°,由∠FAE=∠FAC+∠CAE 即可得∠FAE 的度数;(3)延长BF 到G ,使得FG=FB ,易证△AFB ≌△AFG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AG ,∠ABF=∠G ,再由△BAC ≌△DAE ,可得AB=AD ,∠CBA=∠EDA ,CB=ED ,所以AG=AD ,∠ABF=∠CDA ,即可得∠G=∠CDA ,利用AAS 证得△CGA ≌△CDA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G=CD ,所以CG=CB+BF+FG=CB+2BF=DE+2BF .【详解】(1)∵∠BAD=∠CAE=90°,∴∠BAC+∠CAD=90°,∠CAD+∠DAE=90°,∴∠BAC=∠DAE ,在△BAC 和△DAE 中,AB AD BAC DAE AC AE =⎧⎪∠=∠⎨⎪=⎩, ∴△BAC ≌△DAE (SAS );(2)∵∠CAE=90°,AC=AE ,∴∠E=45°,由(1)知△BAC ≌△DAE ,∴∠BCA=∠E=45°,∵AF ⊥BC ,∴∠CFA=90°,∴∠CAF=45°,∴∠FAE=∠FAC+∠CAE=45°+90°=135°;(3)延长BF 到G ,使得FG=FB ,∵AF ⊥BG ,∴∠AFG=∠AFB=90°,在△AFB 和△AFG 中,BF F AFB AFG AF AF G =⎧⎪∠=∠⎨⎪=⎩, ∴△AFB ≌△AFG (SAS ),∴AB=AG ,∠ABF=∠G ,∵△BAC ≌△DAE ,∴AB=AD ,∠CBA=∠EDA ,CB=ED ,∴AG=AD ,∠ABF=∠CDA ,∴∠G=∠CDA ,在△CGA 和△CDA 中,GCA DCA CGA CDA AG AD ∠=∠⎧⎪∠=∠⎨⎪=⎩, ∴△CGA ≌△CDA ,∴CG=CD ,∵CG=CB+BF+FG=CB+2BF=DE+2BF ,∴CD=2BF+DE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决第3问需作辅助线,延长BF到G,使得FG=FB,证得△CGA≌△CDA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在△ABC中,∠ABC为锐角,点D为直线BC上一动点,以AD为直角边且在AD 的右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DE,∠DAE=90°,AD=AE.(1)如果AB=AC,∠BAC=90°.①当点D在线段BC上时,如图1,线段CE、BD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_,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②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①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2)如图3,如果AB≠AC,∠BAC≠9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探究:当∠ACB多少度时,CE⊥BC?请说明理由.【答案】(1)①垂直,相等.②都成立,理由见解析;(2)45°,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①根据∠BAD=∠CAE,BA=CA,AD=AE,运用“SAS”证明△ABD≌△ACE,根据全等三角形性质得出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即可得到线段CE、BD之间的关系;②先根据“SAS”证明△ABD≌△ACE,再根据全等三角形性质得出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即可得到①中的结论仍然成立;(2)先过点A作AG⊥AC交BC于点G,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再结合图形判定△GAD≌△CAE,得出对应角相等,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1)CE与BD位置关系是CE⊥BD,数量关系是CE=BD.理由:如图1,∵∠BAD=90°-∠DAC,∠CAE=90°-∠DAC,∴∠BAD=∠CAE.又 BA=CA,AD=AE,∴△ABD≌△ACE (SAS)∴∠ACE=∠B=45°且 CE=BD.∵∠ACB=∠B=45°,∴∠ECB=45°+45°=90°,即 CE⊥BD.故答案为垂直,相等;②都成立,理由如下:∵∠BAC=∠DAE=90°,∴∠BAC+∠DAC=∠DAE+∠DAC,∴∠BAD=∠CAE,在△DAB与△EAC中,AD AEBAD CAEAB AC⎧⎪∠∠⎨⎪⎩===∴△DAB≌△EAC,∴CE=BD,∠B=∠ACE,∴∠ACB+∠ACE=90°,即CE⊥BD;(2)当∠ACB=45°时,CE⊥BD(如图).理由:过点A作AG⊥AC交CB的延长线于点G,则∠GAC=90°,∵∠ACB=45°,∠AGC=90°﹣∠ACB,∴∠AGC=90°﹣45°=45°,∴∠ACB=∠AGC=45°,∴AC=AG,在△GAD与△CAE中,AC AGDAG EACAD AE⎧⎪∠∠⎨⎪⎩===∴△GAD≌△CAE,∴∠ACE=∠AGC=45°,∠BCE=∠ACB+∠ACE=45°+45°=90°,即CE⊥B C.5.如图1,在ABC ∆中,ACB ∠是直角,60B ∠=︒,AD 、CE 分别是BAC ∠、BCA ∠的平分线,AD 、CE 相交于点F .(1)求出AFC ∠的度数;(2)判断FE 与F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提示:在AC 上截取CG CD =,连接FG .)(3)如图2,在△ABC ∆中,如果ACB ∠不是直角,而(1)中的其它条件不变,试判断线段AE 、CD 与A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AFC =120°;(2)FE 与FD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DF =EF .理由见解析;(3)AC =AE+CD .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性质只要求出∠FAC ,∠ACF 即可解决问题;(2)根据在图2的 AC 上截取CG=CD ,证得△CFG ≌△CFD (SAS),得出DF= GF ;再根据ASA 证明△AFG ≌△AFE ,得EF=FG ,故得出EF=FD ;(3)根据(2) 的证明方法,在图3的AC 上截取AG=AE ,证得△EAF ≌△GAF (SAS)得出∠EFA=∠GFA ;再根据ASA 证明△FDC ≌△FGC ,得CD=CG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解:∵∠ACB =90°,∠B =60°,∴∠BAC =90°﹣60°=30°,∵AD 、CE 分别是∠BAC 、∠BCA 的平分线,∴∠FAC =15°,∠FCA =45°,∴∠AFC =180°﹣(∠FAC+∠ACF )=120°(2)解:FE 与FD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DF =EF .理由:如图2,在AC 上截取CG =CD ,∵CE 是∠BCA 的平分线,∴∠DCF =∠GCF ,在△CFG和△CFD中,CG CDDCF GCFCF CF=⎧⎪∠=∠⎨⎪=⎩,∴△CFG≌△CFD(SAS),∴DF=GF.∠CFD=∠CFG由(1)∠AFC=120°得,∴∠CFD=∠CFG=∠AFE=60°,∴∠AFG=60°,又∵∠AFE=∠CFD=60°,∴∠AFE=∠AFG,在△AFG和△AFE中,AFE AFGAF AFEAF GAF∠=∠⎧⎪=⎨⎪∠=∠⎩,∴△AFG≌△AFE(ASA),∴EF=GF,∴DF=EF;(3)结论:AC=AE+CD.理由:如图3,在AC上截取AG=AE,同(2)可得,△EAF≌△GAF(SAS),∴∠EFA=∠GFA,AG=AE∵∠BAC+∠BCA=180°-∠B=180°-60°=120°∴∠AFC=180°﹣(∠FAC+∠FCA)=180°-12(∠BAC+∠BCA)=180°-12×120°=120°,∴∠EFA=∠GFA=180°﹣120°=60°=∠DFC,∴∠CFG=∠CFD=60°,同(2)可得,△FDC≌△FGC(ASA),∴CD=CG,∴AC=AG+CG=AE+CD.【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要注意三角形间的公共边和公共角,必要时添加适当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6.综合实践如图①,90,,,ACB AC BC AD CE BE CE ∠=︒=⊥⊥,垂足分别为点D E 、,2.5, 1.7AD cm DE cm ==.(1)求BE 的长;(2)将CE 所在直线旋转到ABC ∆的外部,如图②,猜想AD DE BE 、、之间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不需证明;(3)如图③,将图①中的条件改为:在ABC ∆中,,AC BC D C E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并且BEC ADC BCA α∠=∠=∠=,其中α为任意钝角.猜想AD DE B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答案】(1)0.8cm;(2)DE=AD+BE;(3)DE=AD+BE ,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本小题只要先证明ACD CBE ≅,得到AD CE =,CD BE =,再根据2.5, 1.7AD cm DE cm ==,CD CE DE =-,易求出BE 的值;(2)先证明ACD CBE ≅,得到AD CE =,CD BE =,由图②ED=EC+CD ,等量代换易得到AD DE BE 、、之间的关系;(3)本题先证明EBC DCA ∠=∠,然后运用“AAS”定理判定BEC CDA ≅,从而得到,BE CD EC AD ==,再结合图③中线段ED 的特点易找到AD DE BE 、、之间的数量关系.【详解】解:(1)∵,AD CD BE CE ⊥⊥∴90ADC E ︒∠=∠=∴90ACD DAC ︒∠+∠=∵90ACB ︒∠=∴90ACD BCE ︒∠+∠=∴ACD BCE ∠=∠在ACD 与CBE △中,90ADC E ACD BCEAC BC ︒⎧∠=∠=⎪∠=∠⎨⎪=⎩∴ACD CBE ≅∴,AD CE CD BE ==又∵ 2.5, 1.7AD cm DE cm ==, 2.5 1.70.8()CD CE DE AD DE cm =-=-=-= ∴0.8BE cm =(2)∵,AD CD BE CE ⊥⊥∴90ADC E ︒∠=∠=∴90ACD DAC ︒∠+∠=∴90ACB ︒∠=∴90ACD BCE ︒∠+∠=∴ACD BCE ∠=∠在ACD 与CBE △中,90ADC E ACD BCE AC BC ︒⎧∠=∠=⎪∠=∠⎨⎪=⎩∴ACD CBE ≅∴,AD CE CD BE ==又∵ED EC CD =+∴ED AD BE =+(3)∵BEC ADC BCA α∠=∠=∠=∴180BCE ACD a ︒∠+∠=-180BCE BCE a ︒∠+∠=-∴ACD BCE ∠=∠在ACD 与CBE △中, ADC E a ACD BCE AC BC ∠=∠=⎧⎪∠=∠⎨⎪=⎩∴ACD CBE ≅∴,AD CE CD BE ==又∵ED EC CD =+∴ED AD BE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确定一种判定定理,根据已知条件找到判定全等所需要的边相等或角相等的条件是解决这类题的关键.7.(1)问题发现:如图(1),已知:在三角形ABC ∆中,90BAC ︒∠=,AB AC =,直线l 经过点A ,BD ⊥直线l ,CE ⊥直线l ,垂足分别为点,D E ,试写出线段,BD DE 和CE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2)思考探究:如图(2),将图(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 ∆中, ,,,AB AC D A E =三点都在直线l 上,并且BDA AEC BAC α∠=∠=∠=,其中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1)中结论还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拓展应用:如图(3),,D E 是,,D A E 三点所在直线m 上的两动点,(,,D A E 三点互不重合),点F 为BAC ∠平分线上的一点,且ABF ∆与ACF ∆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D CE ,若BDA AEC BAC ∠=∠=∠,试判断DE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答案】(1)DE=CE+BD ;(2)成立,理由见解析;(3)△DEF 为等边三角形,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利用已知得出∠CAE=∠ABD ,进而根据AAS 证明△ABD 与△CAE 全等,然后进一步求解即可;(2)根据BDA AEC BAC α∠=∠=∠=,得出∠CAE=∠ABD ,在△ADB 与△CEA 中,根据AAS 证明二者全等从而得出AE=BD ,AD=CE ,然后进一步证明即可;(3)结合之前的结论可得△ADB 与△CEA 全等,从而得出BD=AE ,∠DBA=∠CAE ,再根据等边三角形性质得出∠ABF=∠CAF=60°,然后进一步证明△DBF 与△EAF 全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证明求解即可.【详解】(1)∵BD ⊥直线l ,CE ⊥直线l ,∴∠BDA=∠AEC=90°,∴∠BAD+∠ABD=90°,∵∠BAC=90°,∴∠BAD+∠CAE=90°,∴∠CAE=∠ABD ,在△ABD 与△CAE 中,∵∠ABD=∠CAE ,∠BDA=∠AEC ,AB=AC ,∴△ABD ≌△CAE(AAS),∴BD=AE ,AD=CE ,∵DE=AD+AE ,∴DE=CE+BD ,故答案为:DE=CE+BD ;(2)(1)中结论还仍然成立,理由如下:∵BDA AEC BAC α∠=∠=∠=,∴∠DBA+∠BAD=∠BAD+∠CAE=180°−α,∴∠CAE=∠ABD ,在△ADB 与△CEA 中,∵∠ABD=∠CAE ,∠ADB=∠CEA ,AB=AC ,∴△ADB ≌△CEA(AAS),∴AE=BD ,AD=CE ,∴BD+CE=AE+AD=DE ,即:DE=CE+BD ,(3)DEF ∆为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由(2)可知:△ADB ≌△CEA ,∴BD=EA ,∠DBA=∠CAE ,∵△ABF 与△ACF 均为等边三角形,∴∠ABF=∠CAF=60°,BF=AF ,∴∠DBA+∠ABF=∠CAE+CAF ,∴∠DBF=∠FAE ,在△DBF 与△EAF 中,∵FB=FA ,∠FDB=∠FAE ,BD=AE ,∴△DBF ≌△EAF(SAS),∴DF=EF ,∠BFD=∠AFE ,∴∠DFE=∠DFA+∠AFE=∠DFA+∠BFD=60°,∴△DEF 为等边三角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8.如图,在ABC ∆中,5BC = ,高AD 、BE 相交于点O , 23BD CD =,且AE BE = . (1)求线段 AO 的长;(2)动点 P 从点 O 出发,沿线段 OA 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 A 运动,动点 Q 从 点 B 出发沿射线BC 以每秒 4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P Q 两点同时出发,当点 P 到达 A 点时,,P Q 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 P 的运动时间为 t 秒,POQ ∆的面积为 S ,请用含t 的式子表示 S ,并直接写出相应的 t 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点 F 是直线AC 上的一点且 CF BO =.是否存在t 值,使以点 ,,B O P 为顶 点的三角形与以点 ,,F C Q 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 t 值;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5;(2)①当点Q 在线段BD 上时,24QD t =-,t 的取值范围是102t <<;②当点Q 在射线DC 上时,42QD t =-,,t 的取值范围是152t <≤;(3)存在,1t =或53. 【解析】【分析】(1)只要证明△AOE ≌△BCE 即可解决问题;(2)分两种情形讨论求解即可①当点Q 在线段BD 上时,QD=2-4t ,②当点Q 在射线DC 上时,DQ=4t-2时;(3)分两种情形求解即可①如图2中,当OP=CQ 时,BOP ≌△FCQ .②如图3中,当OP=CQ 时,△BOP ≌△FCQ ;【详解】解:(1)∵AD 是高,∴90ADC ∠=∵BE 是高,∴90AEB BEC ∠=∠=∴90EAO ACD ∠+∠=,90EBC ECB ∠+∠=,∴EAO EBC ∠=∠在AOE ∆和BCE ∆中,EAO EBC AE BEAEO BEC ∠=∠⎧⎪=⎨⎪∠=∠⎩∴AOE ∆≌BCE ∆∴5AO BC ==;(2)∵23BD CD =,=5BC ∴=2BD ,=3CD ,根据题意,OP t =,4BQ t =,①当点Q 在线段BD 上时,24QD t =-,∴21(24)22S t t t t =-=-+,t 的取值范围是102t <<. ②当点Q 在射线DC 上时,42QD t =-,∴21(42)22S t t t t =-=-,t 的取值范围是152t <≤ (3)存在. ①如图2中,当OP=CQ 时,∵OB=CF ,∠POB=∠FCQ ,∴△BOP ≌△FCQ .∴CQ=OP ,∴5-4t ═t ,解得t=1,②如图3中,当OP=CQ 时,∵OB=CF ,∠POB=∠FCQ ,∴△BOP ≌△FCQ .∴CQ=OP ,∴4t-5=t ,解得t=53. 综上所述,t=1或53s 时,△BOP 与△FCQ 全等.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综合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9.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090BAC ∠=,点D 是直线BC 上的一个动点(点D 与点B C 、不重合),以AD 为腰作等腰直角ADE ∆,连接CE .(1)如图①,当点D 在线段BC 上时,直接写出,BC CE 的位置关系,线段,BC CD ,CE 之间的数量关系;(2)如图②,当点D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时,试判断线段BC ,CE 的位置关系,线段,,BC CD C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③,当点D 在线段CB 的延长线上时,试判断线段,BC CE 的位置关系,线段,,BC CD C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BC CE ⊥,CE BC CD =+,理由见解析;(3),BC CE CD BC CE ⊥=+,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条件AB=AC ,∠BAC=90°,AD=AE ,∠DAE=90°,判定△ABD ≌△ACE (SAS ),利用两角的和即可得出BC CE ⊥;利用线段的和差即可得出BC CE CD =+;(2)同(1)的方法根据SAS 证明△ABD ≌△ACE ,得出BD=CE ,∠ACE=∠ABD ,从而得出结论;(3)先根据SAS 证明△ABD ≌△ACE ,得出ADB AEC ∠=∠,BD CE =,从而得出结论.【详解】(1)∵△ABC 、△A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 ,AE =AD ,在△△ABD 和△ACE 中90AB AC BAC DAE AD AE ⎧⎪∠∠=︒⎨⎪⎩=== , ∴△ABD ≌△ACE (SAS ),∴∠B =∠ACE ,BD=CE,又∵△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B=90︒,∴∠ACE +∠ACB=90︒,即BC CE ⊥,∵BC=BD+CD, BD=CE ,∴BC CE CD =+;(2)BC CE ⊥,CE BC CD =+,理由如下:∵ABC ∆、A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0,,90AB AC AD AE BAC DAE ==∠=∠=,∴BAC DAC DAE DAC ∠+∠=∠+∠即BAD CAE ∠=∠,在ABD ∆和AC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 ∴()ABD ACE SAS ∆≅∆∴BD CE =∵BD BC CD =+∴CE BC CD =+,∴ABD ACE ∠=∠,∵090ABD ACE ∠+∠=∴090ACE ACB ∠+∠=∴BC CE ⊥.(3),BC CE CD BC CE ⊥=+,理由如下:∵ABC A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0,,90AB AC AD AE BAC DAE ==∠=∠=,∴BAC BAE DAE BAE ∠-∠=∠-∠,即BAD CAE ∠=∠,在ABD ∆和ACE ∆中 AB AC BAD CAE AD AE ⎧⎪∠=∠⎨⎪⎩== ∴()ABD ACE SAS ∆≅∆,∴ADB AEC ∠=∠,BD CE =,∵CD BD BC =+,∴CD CE BC =+,∵090ADE AED ∠+∠=,即090ADB CDE AED ∠+∠+∠=∴090AEC CDE AED ∠+∠+∠=,∴090DCE ∠=,即BC CE ⊥.【点睛】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解题关键是根据利用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三角形全等.10.综合与实践:我们知道“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但是,乐乐发现:当这两个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时,它们会全等.(1)请你用所学知识判断乐乐说法的正确性.如图,已知ABC ∆、111A B C ∆均为锐角三角形,且11AB A B =,11BC B C =,1C C ∠=∠. 求证:111ABC A B C ∆∆≌.(2)除乐乐的发现之外,当这两个三角形都是______时,它们也会全等.【答案】(1)见解析;(2)钝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解析】【分析】(1)过B 作BD ⊥AC 于D ,过B 1作B 1D 1⊥B 1C 1于D 1,得出∠BDA=∠B 1D 1A 1=∠BDC=∠B 1D 1C 1=90°,根据SAS 证△BDC ≌△B 1D 1C 1,推出BD=B 1D 1,根据HL 证Rt △BDA ≌Rt △B 1D 1A 1,推出∠A=∠A 1,根据AAS 推出△ABC ≌△A 1B 1C 1即可.(2)当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时,直接利用HL 即可证明;当这两个三角形都是钝角三角形时,与(1)同理可证.【详解】(1)证明:过点B 作BD AC ⊥于D ,过1B 作1111B D A C ⊥于1D ,则11111190BDA B D A BDC B D C ∠=∠=∠=∠=︒.在BDC ∆和111B D C ∆中,1C C ∠=∠,111BDC B D C ∠=∠,11BC B C =,∴111BDC B D C ∆∆≌,∴11BD B D =.在Rt BDA ∆和111Rt B D A ∆中,11AB A B =,11BD B D =,∴111Rt Rt (HL)BDA B D A ∆∆≌,∴1A A ∠=∠.在ABC ∆和111A B C ∆中,1C C ∠=∠,1A A ∠=∠,11AB A B =,∴111(AAS)ABC A B C ∆∆≌.(2)如图,当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时,∵11AB A B =,11BC B C =,190C C ∠==∠︒.∴Rt ABC ∆≌111Rt A B C ∆(HL );∴当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时,它们也会全等;如图,当这两个三角形都是钝角三角形时,作BD ⊥AC ,1111B D A C ⊥,与(1)同理,利用AAS 先证明111BDC B D C ∆∆≌,得到11BD B D =,再利用HL 证明111Rt Rt BDA B D A ∆∆≌,得到1A A ∠=∠,再利用AAS 证明111ABC A B C ∆∆≌;∴当这两个三角形都是钝角三角形时,它们也会全等;故答案为:钝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5单元 三角形 易错题强化卷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三角形》易错精选强化练习题(2)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1.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其中任何两个角的度数之和都大于第三角的度数,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 直角三角形B. 锐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2.下图中,围不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是:()单位:cmA.B.C.3.图中共有()个三角形。
A. 3B. 4C. 64.已知∠1和∠2是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1=44°,∠2=()A. ∠2=136°B. ∠2=46°C. ∠2=90°D. ∠2= 36°5.添上一根长度是整厘米数的吸管,与图中的两根吸管首尾相接,围成一个三角形。
添上的这根吸管最长是()厘米。
A. 11B. 12C. 106.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50°,它的顶角是()。
A. 130°B. 100°C. 80°7.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又能拼成梯形的是()。
A. 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B.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C. 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A. 直角三角形只有1条高。
B. 把1.230末尾的0去掉后,所得的数缩小到原来的1。
10C. 按照“四舍五入”法,近似数为5.21的最大的一位小数是5.209。
D. 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9.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顶角是一个底角的3倍,它的顶角是()。
A. 108°B. 72°C. 36°10.有4厘米、6厘米长的两根小棒,从下面各种长度的小棒中再挑一根,首尾相连,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是()。
A. 2厘米B. 4厘米C. 6厘米D. 8厘米二、判断题(共5题;共15分)11.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锐角,它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12.一个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之和一定大于90°。
初中数学三角形易错题汇编含答案
D.∵AB=AE,∠BAC=∠EAD,AC=AD,∴△ABC≌△AED(SA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如图,在菱形 中,点 在 轴上,点 的坐标轴为 ,点 的坐标为 ,则菱形 的周长等于()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如下图,先求得点A的坐标,然后根据点A、D的坐标刻碟AD的长,进而得出菱形ABCD的周长.
3.AD是△ABC中∠BAC的平分线,DE⊥AB于点E,DF⊥AC交AC于点F.S△ABC=7,DE=2,AB=4,则AC长是( )
A.4B.3C.6D.2
【答案】B
【解析】
【分析】
首先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DF=DE=2,然后由S△ABC=S△ABD+S△ACD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结果.
【详解】
解:AD是△ABC中∠BAC的平分线,
【详解】
在Rt△ABC中,∠A=90°,
∵∠1=45°(已知),
∴∠3=90°-∠1=45°(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4=180°-∠3=135°(平角定义),
∵EF∥MN(已知),
∴∠2=∠4=135°(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与平行线的性质.注意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与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D、72+202≠252,242+152≠252,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若三角形三边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易错题选
• 6. (2012•梧州)如图,AE是△ABC的角 平分线,AD⊥BC于点D,若∠BAC=128°, ∠C=36°,则∠DAE的度数是( ) A • A.10°B.12°C.15°D.18°
• 7. (2012•河源)如图,在折纸活动中,小 明制作了一张△ABC纸片,点D、E分别是 边AB、AC上,将△ABC沿着DE折叠压平, A与A′重合,若∠A=75°,则∠1+∠2= ( ) A • A.150°B.210°C.105°D.75°
• 8. (2011•昭通)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所 示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 边和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重合, C 则∠1的度数为( ) • A.45°B.60°C.75°D.85°
• 9.如图中有四条互相不平行的直线L1、L2、 L3、L4所截出的七个角.关于这七个角的 度数关系,下列何者正确( C ) • A.∠2=∠4+∠7B.∠3=∠1+∠6C.∠1+ ∠4+∠6=180°D.∠2+∠3+∠5=360°
• 2.已知△ABC, • ①如图1,若P点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的交点; ②如图2,若P点是∠ABC和∠ACE的角平分线的交点; ③如图3,若P点是∠CBF和∠BCE的角平分线的交点. (1)探究上述三种情况下,∠P与∠A的数量关系 (直接写出结论); (2)任选一种情况加以证明.
• 3.如图,△ABC中,CD是∠ACB的角平分 线,CE是AB边上的高,若∠A=40°, ∠B=72°. (1)求∠DCE的度数; (2)试写出∠DCE与∠A、∠B的之间的 关系式.(不必证明)
• 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4,一边长是4, 则另一边是( )B • A. 16 B. 10 C. 10或6 D.无法确定 • 4.如果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3和5,则周长L 的范围是( D ) • A. 6<L<15 B. 6<L<16 • C. 11<L<13 D. 10<L<16
四年级下册数学 《5 三角形》易错题综合练习 人教版 含答案
人教新版四年级下学期《5 三角形》高频易错题集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面三组线段中,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的是()A.5厘米、5厘米、7厘米B.4厘米、6厘米、13厘米C.5厘米、5厘米、10厘米2.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40厘米、50厘米,第三条边的长度只能选()A.80厘米B.90厘米C.110厘米3.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个锐角的和大于90°,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A.锐角B.直角C.钝角4.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和是100°,这是一个()三角形.A.锐角B.直角C.钝角D.以上都有可能5.一个三角形,经过它的一个顶点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A.180°B.90°C.不确定6.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和顶角度数的比是3:4,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A.锐角B.直角C.钝角D.无法确定7.下面几种图形,()具有稳定性.A.长方形B.三角形C.平行四边形D.梯形8.下面图形中,()具有稳定性.A.平行四边形B.三角形C.长方形9.下面的小棒中,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6厘米、6厘米、6厘米B.6厘米、7厘米、8厘米C.2厘米、7厘米、9厘米D.4厘米、7厘米、1分米10.下面各组线段中,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3厘米,4厘米,5厘米B.2厘米,3厘米,5厘米C.3厘米,3厘米,3厘米二.填空题(共5小题)11.自行车的车架做成三角形,这是应用了三角形的性.12.三角形的两个内角之和是85°,这个三角形是.13.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4.自行车的大梁做成三角形的形状,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判断对错)15.长度分别为12cm、6cm和6cm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解答题(共5小题)16.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6厘米和9厘米,第三条边的长度一定大于厘米,同时小于厘米.17.在任意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内角的和小于9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18.看图算一算,填一填.19.在不改变下面平行四边形形状的同时,使它变得稳定起来.20.一个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6厘米和9厘米,那么第三条边的长度可能是多少?(在可能的数据下面画“√”)3厘米5厘米6厘米12厘米15厘米16厘米人教新版四年级下学期《5 三角形》高频易错题集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解答】解:A.5+5>7,5﹣5<7,则A符合要求;B.4+6<13,则B不符要求;C.5+5=10,则C不符合要求。
(易错题)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检测卷(答案解析)
21.解:第 2 条路是直的线段,第 2 条路最近. 【解析】【分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由此判断最近的线路即可. 22. 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但是测量时往往会出现误差,不能肯定三角形的内角和 就是 180°,所以还要想办法加以验证。 ①剪一剪,拼一拼。把下面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拼一拼,若能拼成一个平角,则说明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7.B
解析: B 【解析】【解答】在一个钝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钝角和两个锐角,其中两个锐角的和比 90° 小。 故答案为:B。 【分析】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钝角大于 90°,故,另外两个锐角的和小于 90°。
8.D
解析: D 【解析】【解答】 一个三角形被遮住了两个角,露出的角是锐角,这个三角形的形状无法 确定。 故答案为:D。 【分析】因为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所以一个三角形被遮住了两个角,露出的 角是锐角,这个三角形的形状无法确定的,据此判断。
20.67°;锐角【解析】【解答】180°-(46°+67°)=180°-113°=67°原来这块纸片 的形状是锐角三角形故答案为:67°;锐角【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已知 两个内角要求剩下的内角的度
解析: 67° ;锐角 【解析】【解答】180°-(46°+67°) =180°-113° =67° 原来这块纸片的形状是锐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67°;锐角。 【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已知两个内角,要求剩下的内角的度数,用三角形的内 角和-已知的两个内角的和=剩下的内角的度数;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 形,有一个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据此判断。
5.C
解析: C 【解析】【解答】解:2+2=4cm<6cm,所以这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故答案为:C。 【分析】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据此作答即可。
解直角三角形易错题型(带答案)
解直角三角形易错题【基础题型】一、选择题1. 在△ABC 中,∠C=90°,下列等式不正确的是( )A. sin 2A+cos 2=1B. sin 2(90°- A )+ cos 2(90°- A )=1C. C.sin (60°- A )=cos (30°+ A )D. tanA · cotA=12. 已知α为锐角,且cos (α-10°)=23,则α等于( ) A.20° B.40° C.60° D.80°3. 如图,在Rt △ABC 中,∠ACB=90°,CD ⊥AB 于D ,AC=3,AB=5,则tan ∠BCD 等于( )A. 43B.34C.53D.544. 在△ABC 中,∠C=90°,斜边AB=m ,∠B=40°,则直角边BC 的长是( )A. msin40°B.msin50°C.mtan40°D.tan40m5. Rt △ABC 中,∠C=90°,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8,现将△ABC 按如图所示方式折叠,使点A 与点B 重合,折痕为DE ,则tan ∠CBE 的值是( )A. 724B.37C.247D.316. 如图,为测量某物体AB 的高度,在D 点测得A 点的仰角为30°,朝物体AB 方向前进20米,到达点C ,再次测得点A 的的仰角为60°,则物体AB 的高度为( )A.103米B.10米C.20米D.203米7. 如图,已知楼房AB 高为50米,铁塔塔基距楼房的水平距离BD 为100米,塔高CD 为31503100 m ,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 由楼顶望塔顶仰角为60°B.由楼顶望塔基俯角为60°B. 由楼顶望塔顶仰角为30° D.由楼顶望塔基俯角为30°8. 以下对坡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坡度是指斜坡与水平线夹角的度数B. 坡度是指斜坡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C. 坡度是指斜坡的水平宽度与铅直高度的比D. 坡度是指倾斜的角度二、填空题1. 在Rt △ABC 中,∠ACB=90°,CD ⊥AB ,垂足为D ,如果CD=4,BD=3,则∠A 的正弦值是 .2. 如图,在Rt △ABC 中,∠CAB=90°,AD 是∠CAB 的平分线,tanB=21,则CD:DB= .3. 在坡度为1:1.5的山坡上植树,要求相邻两树之间的水平距离为6m ,则斜坡上相邻两树的坡面距离为 .4. 如图,在高2m ,坡角为30°的楼梯表面铺地毯,地毯的长度至少需要 m.三、解答题1.甲,乙两名同学在计算锐角A 的正弦值时,甲的答案为sinA=107,乙的答案为sinA=1013.请你不看解答过程,迅速判断哪名同学的答案一定是错误的,并说明理由。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三角形真题汇编附答案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三角形真题汇编附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在△ABC中,AC=BC,∠ACB=90°,点D在BC上,BD=3,DC=1,点P是AB上的动点,则PC+PD的最小值为()A.4 B.5 C.6 D.7【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过点C作CO⊥AB于O,延长CO到C′,使OC′=OC,连接DC′,交AB于P,连接CP.此时DP+CP=DP+PC′=DC′的值最小.∵DC=1,BC=4,∴BD=3,连接BC′,由对称性可知∠C′BE=∠CBE=45°,∴∠CBC′=90°,∴BC′⊥BC,∠BCC′=∠BC′C=45°,∴BC=BC′=4,根据勾股定理可得DC′=22'+=22BC BD+=5.故选B.342.如图,OA=OB,OC=OD,∠O=50°,∠D=35°,则∠OAC等于()A.65°B.95°C.45°D.85°【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OA=OB,OC=OD证明△ODB≌△OCA,得到∠OAC=∠OBD,再根据∠O=50°,∠D=35°即可得答案.【详解】解:OA =OB ,OC =OD ,在△ODB 和△OCA 中,OB OA BOD AOC OD OC =⎧⎪∠=∠⎨⎪=⎩∴△ODB ≌△OCA (SAS ),∠OAC=∠OBD=180°-50°-35°=95°,故B 为答案.【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在△ABC 中,AC =BC ,D 、E 分别是AB 、AC 上一点,且AD =AE ,连接DE 并延长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若DF =BD ,则∠A 的度数为( )A .30B .36C .45D .72【答案】B【解析】【分析】 由CA=CB ,可以设∠A=∠B=x .想办法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CA=CB ,∴∠A=∠B ,设∠A=∠B=x .∵DF=DB ,∴∠B=∠F=x ,∵AD=AE ,∴∠ADE=∠AED=∠B+∠F=2x ,∴x+2x+2x=180°,∴x=36°,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4.如图,ABCD Y 的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AD BD ⊥,30ABD ∠=︒,若23AD =.则OC 的长为( )A .3B .3C 21D .6【答案】C【解析】【分析】 先根据勾股定理解Rt ABD △求得6BD =,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得3OD =,然后根据勾股定理解Rt AOD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即可求得21OC OA ==【详解】解:∵AD BD ⊥∴90ADB ∠=︒∵在Rt ABD △中,30ABD ∠=︒,23AD =∴243AB AD ==∴226BD AB AD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132OB OD BD ===,12OA OC AC == ∴在Rt AOD △中,23AD =3OD = ∴2221OA AD OD += ∴21OC OA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5.下列长度的三根小木棒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A .2cm ,3cm ,5cmB .7cm ,4cm ,2cmC .3cm ,4cm ,8cmD .3cm ,3cm ,4cm【答案】D【解析】【详解】A .因为2+3=5,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A 错误;B .因为2+4<6,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B 错误;C .因为3+4<8,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C 错误;D .因为3+3>4,所以能构成三角形,故D 正确.故选D .6.如图,11∥l 2,∠1=100°,∠2=135°,则∠3的度数为( )A .50°B .55°C .65°D .70°【答案】B【解析】【分析】 如图,延长l 2,交∠1的边于一点,由平行线的性质,求得∠4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求得∠3的度数.【详解】如图,延长l 2,交∠1的边于一点,∵11∥l 2,∴∠4=180°﹣∠1=180°﹣100°=80°,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2=∠3+∠4,∴∠3=∠2﹣∠4=135°﹣80°=55°,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运用平行线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顶点A 、B 分别在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90ABC ∠=︒,CA x ⊥轴,点C 在函数()0k y x x=>的图象上,若1AB =,则k 的值为( )A .1B .22C .2D .2【答案】A【解析】【分析】 根据题意可以求得 OA 和 AC 的长,从而可以求得点 C 的坐标,进而求得 k 的值,本题得以解决.【详解】Q 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顶点A 、B 分别在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90ABC ∠=︒,CA ⊥x 轴,1AB =,45BAC BAO ︒∴∠=∠=,2OA OB ∴==,2AC =, ∴点C 的坐标为2,22⎛⎫ ⎪ ⎪⎝,Q 点C 在函数()0k y x x=>的图象上, 2212k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等腰直角三角形,解答本题的关键 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8.图中的三角形被木板遮住了一部分,这个三角形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以上都有可能【答案】D【解析】 从图中,只能看到一个角是锐角,其它的两个角中,可以都是锐角或有一个钝角或有一个直角,故选D .9.如图,已知△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 =90°,BD 是∠ABC 的平分线,DE ⊥BC 于E,若BC=10cm,则△DEC的周长为()A.8cm B.10cm C.12cm D.14cm【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AAS”证明ΔABD≌ΔEBD .得到AD=DE,AB=BE,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边的关系,求其周长.【详解】∵BD是∠ABC的平分线,∴∠ABD=∠EBD.又∵∠A=∠DEB=90°,BD是公共边,∴△ABD≌△EBD (AAS),∴AD=ED,AB=BE,∴△DEC的周长是DE+EC+DC=AD+DC+EC=AC+EC=AB+EC=BE+EC=BC=10 cm.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SSS、SAS、ASA、AAS和HL)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4,1, 点D的坐标为10.如图,在菱形ABCD中,点A在x轴上,点B的坐标轴为()()0,1,则菱形ABCD的周长等于()A .5B .43C .45D .20【答案】C【解析】【分析】 如下图,先求得点A 的坐标,然后根据点A 、D 的坐标刻碟AD 的长,进而得出菱形ABCD 的周长.【详解】如下图,连接AC 、BD ,交于点E∵四边形ABCD 是菱形,∴DB ⊥AC ,且DE=EB又∵B ()4,1,D ()0,1∴E(2,1)∴A(2,0)∴AD=()()2220015-+-=∴菱形ABCD 的周长为:45故选:C【点睛】本题在直角坐标系中考查菱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利用菱形的性质得出点A 的坐标,从而求得菱形周长.11.如图,在△ABC 和△DEF 中,∠B =∠DEF ,AB =DE ,若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然不能证明△ABC ≌△DEF ,则这个条件是( )A .∠A =∠DB .BC =EF C .∠ACB =∠FD .AC =DF【答案】D【解析】 解:∵∠B =∠DEF ,AB =DE ,∴添加∠A =∠D ,利用ASA 可得△ABC ≌△DEF ;∴添加BC =EF ,利用SAS 可得△ABC ≌△DEF ;∴添加∠ACB =∠F ,利用AAS 可得△ABC ≌△DEF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 、ASA 、SAS 、AAS 和HL 是解题的关键.12.如图,在菱形ABCD 中,60BCD ∠=︒,BC 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AC 于点F ,垂足为E ,连接BF 、DF ,则DFC ∠的度数是( )A .130︒B .120︒C .110︒D .100︒【答案】A【解析】【分析】 首先求出∠CFB=130°,再根据对称性可知∠CFD=∠CFB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ACD =∠ACB =12∠BCD=25°, ∵EF 垂直平分线段BC ,∴FB=FC ,∴∠FBC=∠FCB=25°,∴∠CFB=180°-25°-25°=130°,根据对称性可知:∠CFD=∠CFB=130°,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菱形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3.如图,在△ABC 中,点D 为BC 的中点,连接AD ,过点C 作CE ∥AB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E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BD ≌△ECDB .连接BE ,四边形ABEC 为平行四边形C .DA =DED .CE =CD【答案】D【解析】【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B=∠DCE ,∠BAD=∠E ,然后根据AAS 证得△ABD ≌△ECD ,得出AD=DE ,根据对角线互相平分得到四边形ABEC 为平行四边形,CE=AB ,即可解答.【详解】∵CE ∥AB ,∴∠B=∠DCE ,∠BAD=∠E ,在△ABD 和△ECD 中,===B DCE BAD E BD CD ∠∠⎧⎪∠∠⎨⎪⎩∴△ABD ≌△ECD (AAS ),∴DA=DE ,AB=CE ,∵AD=DE ,BD=CD ,∴四边形ABEC 为平行四边形,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判定,解题的关键是证明△ABD ≌△ECD .14.满足下列条件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 .4BC =,5AC =,6AB =B .13BC =,14AC =,15AB = C .::3:4:5BC AC AB =D .::3:4:5A B C ∠∠∠= 【答案】C【解析】【分析】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先要知道三条边的大小,用较小的两条边的平方和与最大的边的平方比较,如果相等,则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否则不是.【详解】A .若BC=4,AC=5,AB=6,则BC 2+AC 2≠AB 2,故△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 B.若13BC =,14AC =,15AB =,则AC 2+AB 2≠CB 2,故△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 C .若BC :AC :AB=3:4:5,则BC 2+AC 2=AB 2,故△ABC 是直角三角形;D .若∠A :∠B :∠C=3:4:5,则∠C <90°,故△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15.如图:AD AB ⊥,AE AC ⊥,AD AB =,AE AC =,连接BE 与DC 交于M ,则:①DAC BAE ∠=∠;②DAC BAE ∆∆≌;③DC BE ⊥;正确的有( )个A .0B .1C .2D .3【答案】D【解析】【分析】 利用垂直的定义得到90DAB EAC ∠=∠=︒,则ADC BAE ∠=∠,于是可对①进行判断;利用“SAS ”可证明DAC BAE ∆≅∆,于是可对②进行判断;利用全等的性质得到ADC ABE ∠=∠,则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和对顶角相等得到90DMB DAB ∠=∠=︒,于是可对③进行判断.【详解】解:AD AB ⊥Q ,AE AC ⊥,90DAB ∴∠=︒,90EAC ∠=︒,DAB BAC EAC BAC ∴∠+=∠+∠,即ADC BAE ∠=∠,所以①正确;在DAC ∆和BAE ∆中,DA AB DAC BAE AC AE =⎧⎪∠=∠⎨⎪=⎩,()DAC BAE SAS ∴∆≅∆,所以②正确;ADC ABE ∴∠=∠,∵∠AFD=∠MFB ,90DMB DAB ∴∠=∠=︒,DC BE ∴⊥,所以③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5种判定方法中,选用哪一种方法,取决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16.如图,经过直线AB外一点C作这条直线的垂线,作法如下:(1)任意取一点K,使点K和点C在AB的两旁.(2)以点C为圆心,CK长为半径作弧,交AB于点D和E.(3)分别以点D和点E为圆心,大于12DE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F.(4)作直线CF.则直线CF就是所求作的垂线.根据以上尺规作图过程,若将这些点作为三角形的顶点,其中不一定...是等腰三角形的为()A.△CDF B.△CDK C.△CDE D.△DEF【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作图过程和等腰三角形的定义进行分析即可.【详解】由作图过程可得:CD=CD,DF=EF,CD=CK所以,是等腰三角形的有△CDK,△CDE,△DEF;△CDF不一定是等腰三角形.故选:A【点睛】考核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是关键.17.如果把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同时扩大到原来的2倍,那么斜边长扩大到原来的()A.1倍B.2倍C.3倍D.4倍【答案】B【解析】设原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且,则扩大后的三角形的斜边长为,即斜边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故选B.18.如图,在方格纸中,以AB为一边作△ABP,使之与△ABC全等,从P1,P2,P3,P4四个点中找出符合条件的点P,则点P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要使△ABP与△ABC全等,必须使点P到AB的距离等于点C到AB的距离,即3个单位长度,所以点P的位置可以是P1,P2,P4三个,故选C.19.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则∠A的度数为( )A.30°B.45°C.36°D.72°【答案】A【解析】∵AB=AC,BD=BC=AD,∴∠ABC=∠C=∠BDC,∠A=∠ABD,又∵∠BDC=∠A+∠ABD,∴∠BDC=∠C=∠ABC=2∠A,∵∠A+∠ABC+∠C=180°,∴∠A+2∠A+2∠A=180°,即5∠A=180°,∴∠A=36°.故选A.20.如图,四边形ABCD 和EFGH 都是正方形,点E H ,在ADCD ,边上,点F G ,在对角线AC 上,若6AB ,则EFGH 的面积是( )A .6B .8C .9D .12【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到∠DAC =∠ACD =45°,由四边形EFGH 是正方形,推出△AEF 与△DFH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于是得到DE =22EH =22EF ,EF =22AE ,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解:∵在正方形ABCD 中,∠D =90°,AD =CD =AB ,∴∠DAC =∠DCA =45°,∵四边形EFGH 为正方形,∴EH =EF ,∠AFE =∠FEH =90°,∴∠AEF =∠DEH =45°,∴AF =EF ,DE =DH ,∵在Rt △AEF 中,AF 2+EF 2=AE 2,∴AF =EF =22AE , 同理可得:DH =DE =22EH 又∵EH =EF ,∴DE =2EF =2×2AE =12AE , ∵AD =AB =6,∴DE =2,AE =4,∴EH DE =,∴EFGH 的面积为EH 2=()2=8,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图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易错题精选附答案
全等三角形易错题精选,附答案第1节 全等三角形1.易错点:对应边不确定,需要分类讨论1、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3,5,7,△DEF 的三边长分别为3,3x -2,2x -1,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 为( ) A .37B .4C .3D .3或37参考答案 1、C2.易错点:忽略隐藏的8字形(一)1、如图,△ABC△△AEF ,AB=AE ,△B=△E ,则下列结论:△AC=AF ;△△FAC=△EAB ;△EF=BC ;△△EAB=△EFB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2、【变式1】如图,△ABC△△AEF ,AB=AE ,△B=△E ,则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A .AC=AFB .△EAB=△EFBC .△FAB=△EABD .△EAB=△FAC3、【变式2】如图,在△ABC 与△AEF 中,AB=AE ,BC=EF ,△B=△E ,AB 交EF 于D .给出下列结论:△△AFC=△C ;△DE=CF ;△△EAD=△BFD ;△△BFD=△CAF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 .△△ B .△△ C .△△ D .△△△4、【变式3】如图,△ABC△△ADE ,△DAC=60°,△BAE=100°,BC 、DE 相交于点F ,则△DFB 的度数是_______.参考答案1、△△△△2、B3、D4、20°3.易错点:忽略隐藏的8字形(二)1、如图,△ABC△△ADE ,BC 的延长线交DA 于F ,交DE 于G ,△ACB=△AED=105°,△CAD=10°,△B=△D=25°,求△DFB 、△DGB 的度数.2、【变式1】如图所示,△ABC△△ADE ,延长BC 分别交AD ,DE 于F ,G ,△CAD=10°,△B=△D=25°,△EAB=120°.求△DFB 和△DGB 的度数.3、【变式2】如图,△ABC△△ADE ,BC 的延长线过点E ,△ACB=△AED=105°,△CAD=10°,△B=50°,则△DEF 的度数为________.参考答案1、△DFB=85°;△DGB=60°.2、△DFB=90°;△DGB=65°3、35°第2节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用SSS 边边边判定三角形全等二、用SAS 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 4.易错点:误用SSA 判定三角形全等 1、如图,AB=AC ,AE=AD ,要使△ACD△△ABE ,需要补充的一个条件是( )A .△B=△CB .△D=△EC .△BAC=△EAD D .△B=△E参考答案 1、C5.易错点:乱用中点的各种结论1、如图所示,AB=AC,D,E分别是AB,AC的中点.求证:△ABE△△ACD.证明:∵D、E分别是AB、AC的中点∴AD=BD,AE=CE∵AB=AC∴AE=AD在△ABE和△ACD中AE=AD△A=△AAB=AC∴△ABE△△ACD以上证明过程是否有误?若有,请将错误的地方改正.参考答案1、有错,AD=BD,AE=CE应改为AD=1/2AB,AE=1/2AC6.易错点:对应边的关系不确定1、如图,在Rt△ABC中,∠C=90°,AC=10,BC=5,线段PQ=AB,P,Q两点分别在AC和过点A且垂直于AC的射线AO上运动,当AP=________时,△ABC和△PQA全等.2、【变式1】如图(1),AB=5cm,AC⊥AB,BD⊥AB,AC=BD=4cm.点P在线段AB上以1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D上由点B 向点D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s).(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当t=1,△ACP与△BPQ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并推导出此时线段PC和线段PQ的位置关系;(2)如图(2),将图(1)中的“AC⊥AB,BD⊥AB”为改“∠CAB=∠DBA=a°”,其他条件不变.设点Q 的运动速度为x cm/s,是否存在实数x,使得△ACP与△BPQ全等?若存在,求出相应的x、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5或10.2、提示:(1)利用SAS证得△ACP≌△BPQ,得出∠ACP=∠BPQ,进一步得出∠APC+∠BPQ=∠APC+∠ACP=90°得出结论即可;(2)由△ACP≌△BPQ,分两种情况:①AC=BP,AP=BQ,②AC=BQ,AP=BP,建立方程组求得答案即可.解:(1)(1)当t=1时,AP=BQ=1,BD=AC=4,∵AB=5,∴BP=5-1=4=AC,又∵AC⊥AB,BD⊥AB,∴∠A=∠B=90°,在△ACP和△BPQ中,AP=BQ,∠A=∠B,AC=BP,∴△ACP≌△BPQ(SAS),∴∠ACP=∠BPQ,∴∠APC+∠BPQ=∠APC+∠ACP=90°,∴∠CPQ=90°,即线段PC与线段PQ垂直;(2)△若△ACP△△BPQ,则AC=BP,AP=BQ,△4=5-t,t=xt,解得t=1,x=1,△存在x=1,t=1,使得△ACP与△BPQ全等;△若△ACP△△BQP,则AC=BQ,AP=BP,△t=5-t,4=xt,解得t=2.5,x=1.6,△存在t=2.5,x=1.6,使得△ACP与△BPQ全等;综上所述,存在x=1,t=1或t=2.5,x=1.6,使得△ACP 与△BPQ全等.三、用ASA角边角或AAS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7.易错点:误以为AAS就是两个角和一条边相等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有两边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有两个角对应相等,还有一条边也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变式1】下列条件不能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A.有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B.有两个锐角对应相等C.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D.斜边和一个锐角对应相等参考答案1、C2、B四、用HL斜边直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8.易错点: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时将HL与SSA混淆1、如图,AD为△ABC的高,E为AC上一点,BE交AD于F,且有BF=AC,FD=CD,求证:△BDF≌△ADC.证明:∵AD⊥BC∴∠BDF=∠ADC=90°在Rt△BDF和Rt△ADC中BF=AC,FD=CD,∠BDF=∠ADC,∴Rt△BDF≌Rt△ADC以上证明是否有错?如果有错,请将错误改正.2、【变式1】如图,AD为△ABC的高,E为AC上一点,BE交AD于F,且有BF=AC,FD=CD,则∠ABC=_____.3、【变式2】如图,AD为△ABC的高,E为AC上一点,BE交AD于F,且有BF=AC,FD=CD,求证:BE ⊥AC.参考答案1、有错,证明三角形全等应该用HL,不是SSA需要把∠BDF=∠ADC删掉.2、45°3、证明:△AD△BC,△△BDF=△ADC=90°在Rt△BDF和Rt△ADC中,BF=AC,FD=CD,△Rt△BDF△Rt△ADC(HL),△△C=△BFD,△△DBF+△BFD=90°,,△△C+△DBF=90°,△△C+△DBF+△BEC=180°,△△BEC=90°,△BE△AC.9.易错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混淆1、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ABC的三个顶点及点D、E、F、G、H都在格点上,现以D、E、F、G、H中的三点为顶点画三角形,则下列与△ABC面积相等但不全等的三角形是()A.△EHD B.△EGF C.△EFH D.△HDF 参考答案1、D第3节角平分线的性质10.易错点:不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1、如图,PD△AB,PE△AC,垂足分别为D、E,且PA 平分△BAC,则△APD与△APE全等的理由是()A.SAS B.AAS C.SSS D.ASA2、如图,在△AOB和△COD中,OA=OB,OC=OD,OA<OC,∠AOB=∠COD=36°.连接AC,BD交于点M,连接OM.下列结论:①∠AMB=36°;②AC=BD;③OM平分∠AOD;④MO平分∠AMD.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B2、①②④。
全等三角形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1.如图,已知△ABC中,AB=AC=20cm,BC=16cm,点D为AB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6cm/s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向A点运动.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相遇?【答案】(1)①△BPD≌△CQP,理由见解析;②V7.5Q(厘米/秒);(2)点P、Q在AB边上相遇,即经过了803秒,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边上相遇.【解析】【分析】(1)①先求出t=1时BP=BQ=6,再求出PC=10=BD,再根据∠B=∠C证得△BPD≌△CQP;②根据V P≠V Q,使△BPD与△CQP全等,所以CQ=BD=10,再利用点P的时间即可得到点Q的运动速度;(2)根据V Q>V P,只能是点Q追上点P,即点Q比点P多走AB+AC的路程,设运动x秒,即可列出方程1562202x x,解方程即可得到结果.【详解】(1)①因为t=1(秒),所以BP=CQ=6(厘米)∵AB=20,D为AB中点,∴BD=10(厘米)又∵PC=BC﹣BP=16﹣6=10(厘米)∴PC=BD∵AB=AC,∴∠B=∠C,在△BPD与△CQP中,BP CQ B C PC BD =⎧⎪∠=∠⎨⎪=⎩, ∴△BPD ≌△CQP (SAS ),②因为V P ≠V Q ,所以BP ≠CQ ,又因为∠B =∠C ,要使△BPD 与△CQP 全等,只能BP =CP =8,即△BPD ≌△CPQ ,故CQ =BD =10.所以点P 、Q 的运动时间84663BP t (秒), 此时107.543Q CQ V t (厘米/秒).(2)因为V Q >V P ,只能是点Q 追上点P ,即点Q 比点P 多走AB +AC 的路程设经过x 秒后P 与Q 第一次相遇,依题意得1562202x x , 解得x=803(秒) 此时P 运动了8061603(厘米) 又因为△ABC 的周长为56厘米,160=56×2+48, 所以点P 、Q 在AB 边上相遇,即经过了803秒,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AB 边上相遇. 【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证明,三角形与动点相结合的解题方法,再证明三角形全等时注意顶点的对应关系是证明的关键.2.如图1,等腰△ABC中,AC =BC =∠ACB=45˚,AO 是BC 边上的高,D 为线段AO 上一动点,以CD 为一边在CD 下方作等腰△CDE ,使CD =CE 且∠DCE=45˚,连结BE .(1) 求证:△ACD ≌△BCE ;(2) 如图2,在图1的基础上,延长BE 至Q , P 为BQ 上一点,连结CP 、CQ,若CP =CQ =5,求PQ 的长.(3) 连接OE ,直接写出线段OE 的最小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PQ=6;(3)OE=422-【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SAS即可证得ACD BCE≌;()2首先过点C作CH BQ⊥于H,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45DAC∠=︒,则根据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中的勾股定理即可求得PQ的长.()3OE BQ⊥时,OE取得最小值.试题解析:()1证明:∵△ABC与△DCE是等腰三角形,∴AC=BC,DC=EC,45ACB DCE∠=∠=,45ACD DCB ECB DCB∴∠+∠=∠+∠=,∴∠ACD=∠BCE;在△ACD和△BCE中,,AC BCACD BCEDC EC=⎧⎪∠=∠⎨⎪=⎩(SAS)ACD BCE∴≌;()2首先过点C作CH BQ⊥于H,(2)过点C 作CH ⊥BQ 于H ,∵△ABC 是等腰三角形,∠ACB=45˚,AO 是BC 边上的高,45DAC ∴∠=,ACD BCE ≌,45PBC DAC ∴∠=∠=,∴在Rt BHC 中,2242422CH BC =⨯=⨯=, 54PC CQ CH ===,,3PH QH ∴==,6.PQ ∴=()3OE BQ ⊥时,OE 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42 2.OE =-3.(1)如图(1),已知:在△ABC 中,∠BAC =90°,AB=AC ,直线m 经过点A ,BD ⊥直线m, CE ⊥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 、E.证明:DE=BD+CE.(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 中,AB=AC ,D 、A 、E 三点都在直线m 上,并且有∠BDA=∠AEC=∠BAC=α,其中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DE=BD+CE 是否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拓展与应用:如图(3),D 、E 是D 、A 、E 三点所在直线m 上的两动点(D 、A 、E 三点互不重合),点F 为∠BAC 平分线上的一点,且△ABF 和△ACF 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D 、CE,若∠BDA=∠AEC=∠BAC ,试判断△DEF 的形状.【答案】(1)见解析(2)成立(3)△DEF 为等边三角形【解析】解:(1)证明:∵BD ⊥直线m ,CE ⊥直线m ,∴∠BDA =∠CEA=900.∵∠BAC =900,∴∠BAD+∠CAE=900.∵∠BAD+∠ABD=900,∴∠CAE=∠ABD .又AB="AC" ,∴△ADB ≌△CEA (AAS ).∴AE=BD ,AD=CE .∴DE="AE+AD=" BD+CE .(2)成立.证明如下:∵∠BDA =∠BAC=α,∴∠DBA+∠BAD=∠BAD +∠CAE=1800—α.∴∠DBA=∠CAE . ∵∠BDA=∠AEC=α,AB=AC ,∴△ADB ≌△CEA (AAS ).∴AE=BD ,AD=CE .∴DE=AE+AD=BD+CE .(3)△DEF为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由(2)知,△ADB≌△CEA,BD=AE,∠DBA =∠CAE,∵△ABF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ABF=∠CAF=600.∴∠DBA+∠ABF=∠CAE+∠CAF.∴∠DBF=∠FAE.∵BF=AF,∴△DBF≌△EAF(AAS).∴DF=EF,∠BFD=∠AFE.∴∠DFE=∠DFA+∠AFE=∠DFA+∠BFD=600.∴△DEF为等边三角形.(1)因为DE=DA+AE,故由AAS证△ADB≌△CEA,得出DA=EC,AE=BD,从而证得DE=BD+CE.(2)成立,仍然通过证明△ADB≌△CEA,得出BD=AE,AD=CE,所以DE=DA+AE=EC+BD.(3)由△ADB≌△CEA得BD=AE,∠DBA =∠CAE,由△ABF和△ACF均等边三角形,得∠ABF=∠CAF=600,FB=FA,所以∠DBA+∠ABF=∠CAE+∠CAF,即∠DBF=∠FAE,所以△DBF≌△EAF,所以FD=FE,∠BFD=∠AFE,再根据∠DFE=∠DFA+∠AFE=∠DFA+∠BFD=600得到△DEF是等边三角形.4.在四边形ABCD 中,E 为BC 边中点.(Ⅰ)已知:如图,若AE 平分∠BAD,∠AED=90°,点F 为AD 上一点,AF=AB.求证:(1)△ABE≌AFE;(2)AD=AB+CD(Ⅱ)已知:如图,若AE 平分∠BAD,DE 平分∠ADC,∠AED=120°,点F,G 均为AD上的点,AF=AB,GD=CD.求证:(1)△GEF 为等边三角形;(2)AD=AB+12BC+CD.【答案】(Ⅰ)(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Ⅱ)(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Ⅰ)(1)运用SAS 证明△ABE ≌AFE 即可;(2)由(1)得出∠AEB=∠AEF ,BE=EF ,再证明△DEF ≌△DEC (SAS ),得出DF=DC ,即可得出结论;(Ⅱ)(1)同(Ⅰ)(1)得△ABE ≌△AFE (SAS ),△DGE ≌△DCE (SAS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E=FE ,∠AEB=∠AEF ,CE=GE ,∠CED=∠GED ,进而证明△EFG 是等边三角形;(2)由△EFG 是等边三角形得出GF=EE=BE=12BC ,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Ⅰ)(1)∵AE 平分∠BAD ,∴∠BAE=∠FAE ,在△ABE 和△AFE 中, AB AF BAE FAE AE AE ⎪∠⎪⎩∠⎧⎨===,∴△ABE ≌△AFE (SAS ),(2)∵△ABE ≌△AFE ,∴∠AEB=∠AEF ,BE=EF ,∵E 为BC 的中点,∴BE=CE ,∴FE=CE ,∵∠AED=∠AEF+∠DEF=90°,∴∠AEB+∠DEC=90°,∴∠DEF=∠DEC ,在△DEF 和△DEC 中,FE CE DEF DEC DE DE ⎪∠⎪⎩∠⎧⎨===,∴△DEF ≌△DEC (SAS ),∴DF=DC ,∵AD=AF+DF ,∴AD=AB+CD ;(Ⅱ)(1)∵E 为BC 的中点,∴BE=CE=12BC , 同(Ⅰ)(1)得:△ABE ≌△AFE (SAS ),△DEG ≌△DEC (SAS ),∴BE=FE ,∠AEB=∠AEF ,CE=GE ,∠CED=∠GED ,∵BE=CE ,∴FE=GE ,∵∠AED=120°,∠AEB+∠CED=180°-120°=60°,∴∠AEF+∠GED=60°,∴∠GEF=60°,∴△EFG 是等边三角形,(2)∵△EFG 是等边三角形,∴GF=EF=BE=12BC , ∵AD=AF+FG+GD , ∴AD=AB+CD+12BC .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1,在正方形ABCD 中,P 是对角线BD 上的一点,点E 在AD 的延长线上,且PA=PE ,PE 交CD 于F(1)证明:PC=PE ;(2)求∠CPE 的度数;(3)如图2,把正方形ABCD 改为菱形ABCD ,其他条件不变,当∠ABC=120°时,连接CE ,试探究线段AP 与线段CE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见解析(2)90°(3)AP=CE【解析】【分析】(1)、根据正方形得出AB=BC,∠ABP=∠CBP=45°,结合PB=PB得出△ABP ≌△CBP,从而得出结论;(2)、根据全等得出∠BAP=∠BCP,∠DAP=∠DCP,根据PA=PE得出∠DAP=∠E,即∠DCP=∠E,易得答案;(3)、首先证明△ABP和△CBP全等,然后得出PA=PC,∠BAP=∠BCP,然后得出∠DCP=∠E,从而得出∠CPF=∠EDF=60°,然后得出△EPC是等边三角形,从而得出AP=CE.【详解】(1)、在正方形ABCD中,AB=BC,∠ABP=∠CBP=45°,在△ABP和△CBP中,又∵ PB=PB ∴△ABP ≌△CBP(SAS),∴PA=PC,∵PA=PE,∴PC=PE;(2)、由(1)知,△ABP≌△CBP,∴∠BAP=∠BCP,∴∠DAP=∠DCP,∵PA=PE,∴∠DAP=∠E,∴∠DCP=∠E,∵∠CFP=∠EFD(对顶角相等),∴180°﹣∠PFC﹣∠PCF=180°﹣∠DFE﹣∠E,即∠CPF=∠EDF=90°;(3)、AP=CE理由是:在菱形ABCD中,AB=BC,∠ABP=∠CBP,在△ABP和△CBP中,又∵ PB=PB ∴△ABP≌△CBP(SAS),∴PA=PC,∠BAP=∠DCP,∵PA=PE,∴PC=PE,∴∠DAP=∠DCP,∵PA=PC ∴∠DAP=∠E,∴∠DCP=∠E∵∠CFP=∠EFD(对顶角相等),∴180°﹣∠PFC﹣∠PCF=180°﹣∠DFE﹣∠E,即∠CPF=∠EDF=180°﹣∠ADC=180°﹣120°=60°,∴△EPC是等边三角形,∴PC=CE,∴AP=CE考点:三角形全等的证明6.如图1,Rt△ABC中,∠A=90°,AB=AC,点D是BC边的中点连接AD,则易证AD=BD=CD,即AD=12BC;如图2,若将题中AB=AC这个条件删去,此时AD仍然等于12BC.理由如下:延长AD到H,使得AH=2AD,连接CH,先证得△ABD≌△CHD,此时若能证得△ABC≌△CHA,即可证得AH=BC,此时AD=12BC,由此可见倍长过中点的线段是我们三角形证明中常用的方法.(1)请你先证明△ABC≌△CHA,并用一句话总结题中的结论;(2)现将图1中△ABC折叠(如图3),点A与点D重合,折痕为EF,此时不难看出△BDE和△CDF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E=DE,CF=DF.由勾股定理可知DE2+DF2=EF2,因此BE2+CF2=EF2,若图2中△ABC也进行这样的折叠(如图4),此时线段BE、CF、EF还有这样的关系式吗?若有,请证明;若没有,请举反例.(3)在(2)的条件下,将图3中的△DEF绕着点D旋转(如图5),射线DE、DF分别交AB、AC于点E、F,此时(2)中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图4中的△DEF也这样旋转(如图6),直接写出上面的关系式是否成立.【答案】(1)详见解析;(2)有这样分关系式;(3)EF2=BE2+CF2.【解析】【分析】(1)想办法证明AB∥CH,推出∠BAC=∠ACH,再利用SAS证明△ABC≌△CHA即可.(2)有这样分关系式.如图4中,延长ED到H山顶DH=DE.证明△EDB≌△HD (SAS),推出∠B=∠HCD,BE=CH,∠FCH=90°,利用勾股定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3)图5,图6中,上面的关系式仍然成立.【详解】(1)证明:如图2中,∵BD=DC,∠ADB=∠HDC,AD=HD,∴△ADB≌△HDC(SAS),∴∠B=∠HCD,AB=CH,∴AB∥CH,∴∠BAC+∠ACH=180°,∵∠BAC=90°,∴∠ACH=∠BAC=90°,∵AC=CA,∴△BAC≌△HCA(SAS),∴AH=BC,∴AD=DH=BD=DC,∴AD=12 BC.结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2)解:有这样分关系式.理由:如图4中,延长ED到H山顶DH=DE.∵ED=DH,∠EDB=∠HDC,DB=DC,∴△EDB≌△HDC(SAS),∴∠B=∠HCD,BE=CH,∵∠B+∠ACB=90°,∴∠ACB+∠HCD=90°,∴∠FCH=90°,∴FH2=CF2+CH2,∵DF⊥EH,ED=DH,∴EF=FH,∴EF2=BE2+CF2.(3)图5,图6中,上面的关系式仍然成立.结论:EF2=BE2+CF2.证明方法类似(2).【点睛】本题属于几何变换综合题,考查了旋转变换,翻折变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7.(1)在等边三角形ABC中,①如图①,D ,E 分别是边AC ,AB 上的点,且AE CD =,BD 与EC 交于点F ,则BFE ∠的度数是___________度;②如图②,D ,E 分别是边AC ,BA 延长线上的点,且AE CD =,BD 与EC 的延长线交于点F ,此时BFE ∠的度数是____________度;(2)如图③,在ABC ∆中,AC BC =,ACB ∠是锐角,点O 是AC 边的垂直平分线与BC 的交点,点D ,E 分别在AC ,OA 的延长线上,且AE CD =,BD 与EC 的延长线交于点F ,若ACB α∠=,求BFE ∠的大小(用含法α的代数式表示).【答案】(1)60;(2)60;(3)BFE α∠=【解析】【分析】(1)①只要证明△ACE ≌△CBD ,可得∠ACE=∠CBD ,推出∠BFE=∠CBD+∠BCF=∠ACE+∠BCF=∠BCA=60°;②只要证明△ACE ≌△CBD ,可得∠ACE=∠CBD=∠DCF ,即可推出∠BFE=∠D+∠DCF=∠D+∠CBD=∠BCA=60°;(2)只要证明△AEC ≌△CDB ,可得∠E=∠D ,即可推出∠BFE=∠D+∠DCF=∠E+∠ECA=∠OAC=α.【详解】解:(1)①如图①中,∵△ABC 是等边三角形,∴AC=CB ,∠A=∠BCD=60°,∵AE=CD ,∴△ACE ≌△CBD ,∴∠ACE=∠CBD ,∴∠BFE=∠CBD+∠BCF=∠ACE+∠BCF=∠BCA=60°.故答案为60;②如图②,∵△ABC是等边三角形,∴AC=CB,∠A=∠BCD=60°,∴∠CAE=∠BCD=′120°∵AE=CD,∴△ACE≌△CBD,∴∠ACE=∠CBD=∠DCF,∴∠BFE=∠D+∠DCF=∠D+∠CBD=∠BCA=60°.故答案为60;(2)如图③中,图③点O是AC边的垂直平分线与BC的交点,∴=,OC OA∴∠=∠=OAC ACOα=-,∴∠=∠︒180EAC DCBα=,AE CDAC BC=,∴∆≅∆,AEC CDB∴∠=∠,E D∴∠=∠+∠=∠+∠=∠=.BFE D DCF E ECA OACα【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是等边三角形,点D在边AC上(“点D不与,A C重合),点E是射线8.如图,ABCBC上的一个动点(点E不与点,B C重合),连接DE,以DE为边作作等边三角形DEF∆,连接CF.(1)如图1,当DE的延长线与AB的延长线相交,且,C F在直线DE的同侧时,过点D作//DG AB,DG交BC于点G,求证:CF EG=;(2)如图2,当DE反向延长线与AB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且,C F在直线DE的同侧时,求证:CD CE CF=+;(3)如图3,当DE反向延长线与线段AB相交,且,C F在直线DE的异侧时,猜想CD、CE、CF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见详解;(2)证明见详解;(3)CF=CD+CE,理由见详解.【解析】【分析】(1)由ABC∆是等边三角形,//DG AB,得∠CDG=∠A=60°,∠ACB=60°,CDG∆是等边三角形,易证∆ GDE≅∆ CDF(SAS),即可得到结论;(2)过点D作DG∥AB交BC于点G,易证∆ GDE≅∆ CDF(SAS),即可得到结论;(3)过点D作DG∥AB交BC于点G,易证∆ GDE≅∆ CDF(SAS),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ABC∆是等边三角形,//DG AB,∴∠CDG=∠A=60°,∠ACB=60°,∴CDG∆是等边三角形,∴DG=DC.∵DEF∆是等边三角形,∴DE=DF,∠EDF=60°,∴∠CDG-∠GDF=∠EDF-∠GDF,即:∠GDE=∠CDF,在∆ GDE和∆ CDF中,∵DE DFGDE CDFDG DC=⎧⎪∠=∠⎨⎪=⎩,∴∆ GDE≅∆ CDF(SAS),∴CF EG=;(2)过点D作DG∥AB交BC于点G,如图2,∵ABC∆是等边三角形,//DG AB,∴∠CDG=∠A=60°,∠ACB=60°,∴CDG ∆是等边三角形,∴DG=DC.∵DEF ∆是等边三角形,∴DE=DF ,∠EDF=60°,∴∠CDG-∠CDE=∠EDF-∠CDE ,即:∠GDE=∠CDF ,在∆ GDE 和∆ CDF 中,∵DE DF GDE CDF DG DC =⎧⎪∠=∠⎨⎪=⎩,∴∆ GDE ≅ ∆ CDF(SAS),∴CF GE =,∴CD CG CE GE CE CF ==+=+(3)CF =CD +CE ,理由如下:过点D 作DG ∥AB 交BC 于点G ,如图3,∵ABC ∆是等边三角形,//DG AB ,∴∠CDG=∠A=60°,∠ACB=60°,∴CDG ∆是等边三角形,∴DG=DC=GC.∵DEF ∆是等边三角形,∴DE=DF ,∠EDF=60°,∴∠CDG+∠CDE=∠EDF+∠CDE ,即:∠GDE=∠CDF ,在∆ GDE 和∆ CDF 中,∵DE DF GDE CDF DG DC =⎧⎪∠=∠⎨⎪=⎩,∴∆ GDE ≅ ∆ CDF(SAS),∴CF GE ==GC+CE=CD+CE.【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定理,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9.已知:4590ABC A ACB ∆∠=∠=,,,点D 是AC 延长线上一点,且22AD =+,,M 是线段CD 上一个动点,连接BM ,延长MB 到H ,使得HB MB =,以点B 为中心,将线段BH 逆时针旋转45,得到线段BQ ,连接AQ .(1)依题意补全图形;(2)求证:ABQ AMB ∠=∠;(3)点N 是射线AC 上一点,且点N 是点M 关于点D 的对称点,连接BN ,如果QA BN =, 求线段AB 的长.【答案】(1)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22AB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以补全图形;(2)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证明;(3)作QE ⊥AB ,根据AAS 证得QEB BCM ≅,根据HL 证得Rt QEA Rt BCN ≅,设法证得2AB CD =,设AC BC x ==,则2AB x =,22CD x =,结合已知22AD =+,构建方程即可求解. 【详解】(1)补全图形如下图所示:(2)解:∵∠ABH 是ABM 的一个外角,∴ ABH BAM AMB ∠=∠+∠∵ABH HBQ ABQ ∠=∠+∠ 又∵45HBQ BAM ∠=∠=︒∴ABQ AMB∠=∠(3)过Q 作QE⊥AB,垂足为E,如下图:∵⊥QE AB∴90QEB BCM∠=∠=︒,在QEB和BCM 中,QEB BCMQBE BMCQB BM∠=∠⎧⎪∠=∠⎨⎪=⎩∴QEB BCM≅(AAS)∴EB CM=,QE BC=,在Rt QEA和Rt BCN中∵QE BC=,Q A BN=∴Rt QEA Rt BCN≅ (HL)∴AE CN CM MD DN==++∵点N是点M关于点D的对称点,∴MD DN=∴22AE CM MD EB MD=+=+∴()2222AB AE EB EB MD EB MD CD=+=+=+=设AC BC x==,则2AB x=,22CD x=,又∵22AD=,22AD AC CD x x=+=+∴222x x+=解得:2x=∴22A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外角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点.熟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以及正确作出辅助线、构建方程是解答的关键.10.如图,A(0,4)是直角坐标系y轴上一点,动点P从原点O出发,沿x轴正半轴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以P为直角顶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Rt△APB.设P点的运动时间为t秒.(1)若AB∥x轴,如图1,求t的值;(2)设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A′,连接A′B,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OA′B的度数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OA′B的度数,若改变,请说明理由.(3)如图2,当t=3时,坐标平面内有一点M(不与A重合)使得以M、P、B为顶点的三角形和△ABP全等,请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答案】(1)4;(2)∠OA′B的度数不变,∠OA′B=45 ,理由见解析;(3)点M的坐标为(6,﹣4),(4,7),(10,﹣1)【解析】【分析】(1)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可证明△AO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求得答案;(2)根据对称的性质得:PA=PA'=PB,由∠PAB+∠PBA=90°,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OA'B=45°;(3)分类讨论:分别讨论当△ABP≌△MBP、△ABP≌△MPB、△ABP≌△MPB时,点M的坐标的情况;过点M作x轴的垂线、过点B作y轴的垂线,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求得点M的坐标即可.【详解】(1)∵AB∥x轴,△AP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AB=∠PBA=∠APO=45°,∴△AO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A=OP=4.∴t=4÷1=4(秒),故t的值为4.(2)如图2,∠OA′B的度数不变,∠OA′B=45°,∵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A ′,∴PA =PA ',又AP =PB ,∴PA =PA '=PB ,∴∠PAA '=∠PA 'A ,∠PBA '=∠PA 'B ,又∵∠PAB +∠PBA =90°,∴∠PAA '+∠PA 'A +∠PA 'B +∠PBA '=180()PAB PBA ∠∠︒-+180=︒-90°=90°,∴∠AA 'B =45°,即∠OA 'B =45°;(3)当t =3时,M 、P 、B 为顶点的三角形和△ABP 全等,①如图3,若△ABP ≌△MBP ,则AP =PM ,过点M 作MD ⊥OP 于点D ,∵∠AOP =∠PDM ,∠APO =∠DPM ,∴△AOP ≌△MDP (AAS ),∴OA =DM =4,OP =PD =3,∴M 的坐标为:(6,-4).②如图4,若△ABP ≌△MPB ,则AB PM =,过点M 作M E ⊥x 轴于点E ,过点B 作BG ⊥x 轴于点G ,过点B 作BF ⊥y 轴于点F ,∵△AP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MPB 也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P =∠MPB=45︒,PA PB =∵139023∠+∠=︒=∠+∠,∴12∠=∠∴Rt AOP Rt PGB ≅∴34BG OP PG AO ====,∵BG ⊥x 轴BF ,⊥y 轴∴四边形BGOF 为矩形,∴3OP BG ==,则431AF OA OF =-=-=347BF OG OP PG ==+=+=在Rt ABF 和Rt PME 中∠BAF =45︒+1∠,∠MPE =45︒+2∠,∴∠BAF =∠MPE∵AB PM =∴Rt ABF Rt PME ≅∴71ME BF PE AF ====,∴M 的坐标为:(4,7),③如图5,若△ABP ≌△MPB ,则AB PM =,过点M 作M E ⊥x 轴于点D ,过点B 作BG ⊥x 轴于点E ,过点B 作BF ⊥y 轴于点F ,∵△AP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MPB 也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P =∠MPB=45︒,PA PB =∵139023∠+∠=︒=∠+∠,∴12∠=∠∴Rt AOP Rt PEB ≅∴34BE OP PE AO ====,∵BE ⊥x 轴BF ,⊥y 轴∴四边形BEOF 为矩形,∴3OP BG ==,则431AF OA OF =-=-=347BF OE OP PE ==+=+=在Rt ABF 和Rt PMD 中∵BF ⊥y 轴∴42∠=∠∵42ABF PMD ∠∠∠+=∠+∴ABF PMD ∠∠=∵AB PM =∴Rt ABF Rt PMD ≅∴17MD AF PD BF ====,∴M 的坐标为:(10,﹣1).综合以上可得点M 的坐标为:(6,﹣4),(4,7),(10,﹣1).【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矩形的判定和性质,第(3)小题要注意分类讨论,作此类型的题要结合图形,构建适当的辅助线,寻找相等的量才能得出结论.。
《易错题》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测试(含答案解析)(3)
一、选择题
1.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内角是 50°,另外两个内角( ).
A. 一定是 50°和 80°
B. 一定都是 65°
C. 可能是 50°和 80°,也可能都是 65°
2.下面每组三个角,不可能在同一个三角形内的是( )。
A. 124° 27° 39°
20.36;等腰【解析】【解答】解:∠ C=180°-72°-72°=36°两个角度数相等这是 一个等腰三角形故答案为:36;等腰【分析】用三角形内角和 180°减去两个已 知角的度数即可求出∠ C 的度数三角形两个
解析: 36;等腰 【解析】【解答】解:∠C=180°-72°-72°=36°,两个角度数相等,这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故答案为:36;等腰。 【分析】用三角形内角和 180°减去两个已知角的度数即可求出∠C 的度数。三角形两个角 度数相等,相当于的两条边就相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12.B
解析: B 【解析】【解答】 一个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小于第三个角,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 形。 故答案为:B。 【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一个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小于第三个角,这个三角形一 定是钝角三角形。
二、填空题
13.钝角;425【解析】【解答】一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是 95 度它是钝角三角 形 若 它 又是 一 个等 腰三 角 形 且顶 角 就是 最大 的 内 角则 它 的底 角是 ( 180°-95°) ÷2=425 度故答案为:钝角;425【分析】95 度的角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 C 【解析】【解答】50 度的角是顶角:另外两个内角都是:(180-50)÷2=65(度); 50 度的角是底角:另外一个底角是 50 度,顶角是 180-50-50=80(度)。 故答案为:C。 【分析】50 度的角可能是顶角,也可能是底角,按两种情况分析解答。
《易错题》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测试(含答案解析)
《易错题》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测试(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下面三组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是()。
A. B. C.2.一个三角形中的最大的一个内角是70°,那么最小的一个内角不可能是()。
A. 50°B. 43°C. 30°D. 41°3.下面各组线段能围成三角形的是()。
A. 3厘米、4厘米、7厘米B. 4厘米、3厘米、6厘米C. 6厘米、6厘米、12厘米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一个底角的3倍。
这个三角形的顶角和一个底角分别是()度和()度。
()A. 102° 35°B. 108° 36°C. 105° 35°5.用3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这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度。
A. 540B. 180C. 3606.下图中,线段BC=6厘米,那么线段BA的长度()A. 大于6厘米B. 等于6厘米C. 小于6厘米D. 无法确定7.根据下列描述,一定是锐角三角形的是()。
A. 有一个内角是85°的三角形B. 有两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C. 其中最大的内角小于90°D. 等腰三角形8.用三根长度为整厘米数的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如果其中两根小棒分别长8cm、10cm,那么第三根小棒最短是()cm.A. 2B. 3C. 9D. 179.下面三组小棒中,能围城三角形的一组是()。
A. B. C.10.下列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是()A. 6厘米、8厘米、9厘米B. 8厘米、8厘米、8厘米C. 4厘米、5厘米、9厘米11.一个三角形被遮住了两个角,露出的角是锐角,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A. 锐角B. 直角C. 钝角D. 不能确定12.莉莉用三根小棒摆成一个三角形,两根小棒的长度分别是4厘米和7厘米,第三根小棒的长度不可能是()。
A. 3厘米B. 4厘米C. 5厘米二、填空题13.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6厘米和5厘米,第三条边比________厘米长,比________厘米短。
三角形易错题练习(供参考)
基础练习1.如图,AD⊥BC于点D,那么图中以AD为高的三角形有个.是△ABC的中线,若AB=5 cm,BC=3 cm,则△ABD与△BCD的周长之差为.3.如图,在△ABC中,已知点E,F分别是AD,CE边上的中点,且S△ABC=8 cm2,则S△BEF的值为.4.如图,AD是△ABC的中线,AE是△ABD的中线,若CE=9 cm,则BC= cm.5.手工课上,小明用螺栓将两端打有孔的5根长度相等的木条,首尾连接制作了一个五角星,他发现五角星的形状不稳定,稍微一动五角星就变形了.于是他想在木条交叉点处再加上若干个螺栓,使其稳定不再变形,他至少需要添加的螺栓数为( )个个个个6.如图,在△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若∠BDC=115°,则∠A=°.7.如图,在△ABC中,已知∠ABC=50°,∠ACB=60°,BE是AC边上的高,CF是AB边上的高,H 是BE和CF的交点,则∠BHC=.8.若一个多边形除了一个内角外,其余各内角之和为2570°,则这个内角的度数为()°°°°9.平面上,将边长相等的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的一边重合并叠在一起,如图,则∠1+∠2∠3.(填“>”“<”或“=”)10.具备下列条件的△ABC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A-∠B=∠CB.∠A=3∠C,∠B=2∠CC.∠A=∠B=2∠CD.∠A=∠B=∠C11.在△ABC中,∠A,∠B,∠C的度数之比为2∶3∶4,则∠B=.3.在直角三角形中,其中一个锐角是另一个锐角的2倍,则此三角形中最小的角是()°°12.在△ABC中,∠A+∠B=130°,∠B+∠C=140°,则△ABC的形状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任意三角形13.如图,CD是∠ACB的平分线,∠EDC=25°,∠A=60°,∠B=70°,则∠BDC的度数是()°°°°14.(德阳中考)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BE平分∠ABC交AC边于点E,∠BAC=60°,∠ABE=25°,则∠DAC的大小是()16.如图,将直尺与含30°角的三角尺摆放在一起,若∠1=20°,则∠2=.17.如图,在△AEC中,点D和点F分别是AC和AE上的两点,连接DF,交CE的延长线于点B,若∠A=25°,∠B=45°,∠DFE=106°,则∠C=.18.若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最多可以引9条对角线,则它是()A.十三边形B.十二边形C.十一边形D.十边形19.【教材母题变式】从六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画出m条对角线,它们将六边形分成n 个三角形,则m,n的值分别为(),3 ,3 ,4 ,4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每条边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B.每个内角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C.每条边相等且每个内角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D.以上说法都正确21.【教材母题变式】若一个一般的四边形的一组对角都是直角,则另一组对角可以(D)A.都是钝角B.都是锐角C.是一个锐角和一个直角D.是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22.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等于36°,那么它是()A.正六边形B.正八边形C.正十边形D.正十二边形23.科技馆为某机器人编制一段程序,如果机器人在平地上按照图中所示的步骤行走,那么该机器人所走的总路程为米.24.如图,六边形ABCDEF中,AB∥DC,∠1,∠2,∠3,∠4分别是∠BAF,∠AFE,∠FED,∠EDC的外角,则∠1+∠2+∠3+∠4=.25.多边形的内角中,锐角最多有()个个个个26.如图,四边形ABCD中,∠A+∠B=200°,∠ADC,∠D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则∠COD的度数是()°°°°27.若一个多边形除了一个内角外,其余各内角之和为2570°,则这个内角的度数为()°°°°28.以长度为5 cm,7 cm,9 cm,13 cm的线段中的三条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情况有()种种种种29.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比为1∶3∶6,它的三个外角的比为()∶3∶6 ∶3∶1 ∶7∶4 ∶5∶230.如图,七角星中∠A+∠B+∠C+∠D+∠E+∠F+∠G=.31.如图,小李制作了一张△ABC纸片,点D,E分别在边AB,AC上,现将△ABC沿着DE折叠压平,使点A落在点A'位置.若∠A=75°,则∠1+∠2=.32.如图,DE∥BC,∠EDC=40°,∠ABC=60°,则∠BAD的度数为.33.如图,BP是△ABC中∠ABC的平分线,CP是△ABC的外角∠ACM的平分线,如果∠ABP=20°,∠ACP=50°,则∠A+∠P=()34.在△ABC中,∠A=64°,角平分线BP,CP相交于点P.(1)如图1,若BP,CP是两内角的平分线,则∠BPC=;(2)如图2,若BP,CP是两外角的平分线,则∠BPC=;(3)如图3,若BP,CP分别是一内角和一外角的平分线,则∠BPC=.(4)由(1)(2)(3)可知∠BPC与∠A有着密切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发现.35.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3∶4∶5,这个三角形一定是()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3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分别交于一点B.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C.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D.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37.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则∠1的度数为()38.如图,在△ABC中,D,E分别为BC上两点,且BD=DE=EC,则图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有(A)对对对对39.如图,∠MON=90°,点A,B分别在射线OM,ON上运动,BE平分∠NBA,BE的反向延长线与∠BAO的平分线交于点C,则∠C的度数是()1.(河池中考)三角形的下列线段中能将三角形的面积分成相等两部分的是()A.中线B.角平分线C.高D.三等分线40.(郴州中考)小明把一副含45°,30°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摆放,其中∠C=∠F=90°,∠A=45°,∠D=30°,则∠α+∠β等于()°°°°41.(常德中考)如图,在△ABC中,∠B=40°,三角形的外角∠DAC和∠ACF的平分线交于点E,则∠AEC=.42.(成都中考)在△ABC中,∠A∶∠B∶∠C=2∶3∶4,则∠A的度数为.43.(盐城中考)在“三角尺拼角”实验中,小明同学把一副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则∠1=.44.(广东中考)一个n边形的内角和是720°,则n=.45.(葫芦岛中考)正八边形的每个外角的度数为.46.(西宁中考)若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是40°,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47.(益阳中考)如图,多边形ABCDE的每个内角都相等,则每个内角的度数为.48.若三角形三条边长分别是3,1-2a,8,则a的取值范围是()>-5 <a<-2 ≤a≤>-2或a<-549.一个三角形有两边长为2和5,则第三边长x的取值范围是.若它的周长是偶数,则第三边的长为.50.已知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 cm,4 cm,则该三角形的周长是.51.(扬州中考)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4,则该三角形的周长可能是()A.6 B。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单元经典易错题大全 (9)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单元经典易错题大全1.如图所示,DE∥AB,FG∥BC,HM∥CA,求∠D+∠E+∠F+∠G+∠H+∠M的度数.2.如图,D、E是边AC的三等分点,图中有___个三角形,BD是三角形___中___边上的中线,BE是三角形___中___边上的中线;3.如图所示,D,E分别是△ABC的边AC,BC的中点,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DE是△BCD的中线B.BD是△ABC的中线C.AD=DC,BD=ECD.∠C的对边是DE4.在△ABC中,∠A=100°,∠B-∠C=40°,则∠B=___,∠C=___。
5.在△ABC中,若∠A∶∠B∶∠C=5∶2∶3,则∠A=______;∠B=______;∠C=______.6.如图∆ABC中,AD是BC上的中线,BE是∆ABD中AD边上的中线,若∆ABC的面积是24,则∆ABE的面积是________。
7.在△ABC中,AB=4a,BC=14,AC=3a.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2 B.2<a<14 C.7<a<14 D.a<148.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9cm,另一边长为6cm,则此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厘米.9.如图,C在AB的延长线上,CE⊥AF于E,交FB于D,∠F=40°,∠C=20°,则∠FBA的度数为( )A、50°B、60°C、70°D、80°10.(n+1)边形的内角和比n边形的内角和多( )A.180° B.360° C.n·180° D.n·360°11.不是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是( )A.自行车的三角形车架B.三角形房架C.照相机的三角架D.矩形门框的斜拉条1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cm,一边长为6cm,则底边长为____________.13.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和9cm,则下列长度的四条线段中能作为第三边的是( )A.13cm B.6cm C.5cm D.4cm14.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3:7,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15.已知四边形ABCD的四个外角度数之比为8∶6∶3∶7,求这个四边形各内角度数分别是多少?16.如图所示,用火柴杆摆出一系列三角形图案,按这种方式摆下去,当摆到20层(n=20)时,需要多少根火柴?n=1n=3n=217.在△ABC中,D是BC上的点,且BD:DC=2:1,S△ACD=12,那么S△ABC等于( )A.30B.36C.72D.2418.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___________.19.如图所示,在△ABC中,AD和CD分别平分∠BAC和∠BCA,如果∠B=40°,•那么∠ADC=________.20.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它的另外两个角的度数是___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第五单元+三角形易错题
第五单元三角形易错题一.选择题(共17小题,满分34分,每小题2分)1.(2分)一个三角形最小的锐角是50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A.钝角B.直角C.锐角2.(2分)如果一个三角形最小的一个内角大于45°,这个三角形一定是()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3.(2分)一个三角形最多有()个钝角或()个直角,至少有()个锐角,应选()A.1,1,3B.2,2,2C.1,1,24.(2分)当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长8厘米、4厘米时,第三条边的长度可能是()厘米.A.3B.4C.75.(2分)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70度,那么顶角是()A.110度B.40度C.55度6.(2分)三根小棒长度(cm)如下,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的一组是()A.3、4、5B.3、3、3C.2、2、6D.3、3、57.(2分)在锐角三角形中,任意两个锐角之和都()第三个锐角.A.小于B.大于C.等于8.(2分)一个三角形,至少有()A.2个锐角B.2个直角C.2个钝角D.3个锐角9.(2分)在△ABC中,∠A=72°,∠B=18°,它是()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10.(2分)下面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A.正方形B.三角形C.平行四边形D.梯形11.(2分)三角形的每条底边上的高有()条.A.无数B.1C.312.(2分)三边长均为整厘米数,最长边为11厘米的三角形有()个.A.38B.37C.36D.3513.(2分)一个直角三角形有()条高.A.3B.2C.114.(2分)一个三角形,如果它的两个内角度数之和等于第三个内角的度数,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A.锐角B.直角C.钝角15.(2分)下列每组中的三个角,不可能在同一个三角形内的是()A.25°95°60°B.110°35°35°C.80°61°49°16.(2分)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内角一定()A.大于90度B.等于90度C.等于或大于60度D.等于60度17.(2分)任何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A.钝角B.直角C.锐角二.判断题(共7小题,满分21分,每小题3分)18.(3分)等腰三角形底角不可能是钝角..(判断对错)19.(3分)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360°..(判断对错)20.(3分)每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判断对错)21.(3分)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或等于第三边.(判断对错)22.(3分)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能有一个直角.(判断对错)23.(3分)三角形越大它的三个角的和就越大.(判断对错)24.(3分)三根长度分别是3cm,6cm,9cm的铁丝,可以围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判断对错)三.操作题(共1小题,满分8分,每小题8分)25.(8分)在点子图上按要求画图.四.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37分)26.(8分)求出下面图形中的角的度数.27.(6分)如图示,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80°,∠a=∠b,∠c=∠d,求∠x是多少度.﹙提示:三角形的三只角总和是180°﹚28.(9分)求∠1、∠2、∠3的度数..29.(6分)求∠1、∠2、∠3的度数.30.(8分)先用三角尺量一量,比一比,然后给图形分类.图形是锐角三角形.图形是直角三角形.图形是钝角三角形.第五单元三角形易错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7小题,满分34分,每小题2分)1.(2分)(2016•温州模拟)一个三角形最小的锐角是50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A.钝角B.直角C.锐角【考点】三角形的分类.【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分析】由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另外两个角的和,再根据最小的内角是50°来判断其它两个角的情况.【解答】解:180°﹣50°=130°;另外两个角的和是130°,最小的内角是50°,假设另外两个角中还有一个是50°,另一个就是:130°﹣50°=80°;最大的内角最大只能是80°,所以这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锐角,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首先要能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求出另外角的度数可能的情况,并由此求解.2.(2分)(2016春•红河县校级期末)如果一个三角形最小的一个内角大于45°,这个三角形一定是()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考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如果一个三角形最小的一个内角大于45°那么另两个内角其中一个较小的内角也大于45°,所以第三个内角一定小于90°,由此可知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解答】解:由分析可知,如果一个三角形最小的一个内角大于45°,这个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以及锐角三角形的概念.3.(2分)(2016春•东阿县期中)一个三角形最多有()个钝角或()个直角,至少有()个锐角,应选()A.1,1,3B.2,2,2C.1,1,2【考点】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内角和.【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果一个三角形中出现2个或3个钝角,那么三角形的内角和就大于180°,不符合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如果一个三角形中出现2个或3个直角,再加上第三个角,那么三角形的内角和就大于180°,也不符合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所以,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钝角或直角,最少有两个锐角,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3个锐角,如锐角三角形.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的运用.4.(2分)(2016春•泉州期末)当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长8厘米、4厘米时,第三条边的长度可能是()厘米.A.3B.4C.7【考点】三角形的特性.【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8﹣4<第三边<8+4所以4<第三边<12即第三边在4厘米~12厘米之间(不包括4厘米和12厘米),结合选项可知:7厘米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特性进行分析、解答即可.5.(2分)(2016春•肇庆期中)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70度,那么顶角是()A.110度B.40度C.55度【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分析】等腰三角形的2个底角相等,用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减去2个底角度数和就是顶角的度数.【解答】解:180°﹣70°×2=180°﹣140°=40°.答:顶角是40度.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答.6.(2分)(2015春•樟树市期末)三根小棒长度(cm)如下,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的一组是()A.3、4、5B.3、3、3C.2、2、6D.3、3、5【考点】三角形的特性.【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A、因为3+4>5,所以能围成一个三角形;B、因为3+3>3,所以能围成一个三角形;C、因为2+2<6,所以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D、因为3+3>5,所以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特性进行分析、解答即可.7.(2分)(2015春•宜春校级期末)在锐角三角形中,任意两个锐角之和都()第三个锐角.A.小于B.大于C.等于【考点】三角形的分类.【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和锐角三角形的定义可知:锐角三角形中任意两个锐角的和必大于90°.【解答】解:如果两个锐角和不大于90°,那么第三个角将大于等于90°,就不再是锐角三角形,所以在锐角三角形中,任意两个锐角之和都大于第三个锐角.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角的度数常常要用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隐含的条件.8.(2分)(2015春•凌源市期末)一个三角形,至少有()A.2个锐角B.2个直角C.2个钝角D.3个锐角【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则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最多只能有1个钝角或最多只能有1个直角,从而进行分析判断出最少有2个锐角.【解答】解: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最多有1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最多有1个钝角.则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最少要有2个锐角.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可能是3个锐角或1个钝角、2个锐角或1个直角、2个锐角.9.(2分)(2015春•营山县期末)在△ABC中,∠A=72°,∠B=18°,它是()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分类.【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用180减去已知的两个内角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然后根据最大的角的度数确定是什么三角形即可.【解答】解:180﹣(72+18)=180﹣90=90(度)最大角是90度,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按角分类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10.(2分)(2015春•海门市校级期中)下面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A.正方形B.三角形C.平行四边形D.梯形【考点】三角形的特性.【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分析】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进行判断.【解答】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11.(2分)(2014春•黔西县期中)三角形的每条底边上的高有()条.A.无数B.1C.3【考点】三角形的特性.【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分析】依据三角形的高的定义,即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由此可知:三角形的每条底边上的高有1条;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由分析可知:三角形的每条底边上的高有1条;故选:B.【点评】明确三角形高的含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2.(2分)(2013•西区)三边长均为整厘米数,最长边为11厘米的三角形有()个.A.38B.37C.36D.35【考点】三角形的特性.【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若第二长的边为11,另一边可为1~11;若第二长的边为10,另一边可为2~10;若第二长的边为9,另一边可为3~9;若第二长的边为8,另一边可为4~8;若第二长的边为7,另一边可为5~7;若第二长的边为6,另一边可为6;共有:1+3+5+7+9+11=36个;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特性把各种情况一一列举出来,进而得出结论.13.(2分)(2013春•麻城市期末)一个直角三角形有()条高.A.3B.2C.1【考点】三角形的特性.【分析】直角三角形有三条高,两条直角边分别是它的两条高,过直角顶点向斜边也可做一条高,共三条高.【解答】解:由分析知:一个直角三角形有3条高;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三角形的高,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14.(2分)(2013春•东昌府区校级期中)一个三角形,如果它的两个内角度数之和等于第三个内角的度数,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A.锐角B.直角C.钝角【考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如果它的两个内角的度数之和等于第三个内角的度数,那么第三个内角就是最大角,是三角形内角和的一半,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分类进行解答.【解答】解:这个三角形中的最大角是:180°÷2=90°,90°的角是直角,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选:B.【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求出三角形的最大角,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分类确定其形状.15.(2分)(2013春•元谋县校级期末)下列每组中的三个角,不可能在同一个三角形内的是()A.25°95°60°B.110°35°35°C.80°61°49°【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对各题进行依次分析,进而得出结论.【解答】解:A.25+95+60=180(度),正确;B、110+35+35=180(度),正确;C、80+61+49=190(度),错误;故选:C.【点评】明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6.(2分)(2012春•沛县校级期中)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内角一定()A.大于90度B.等于90度C.等于或大于60度D.等于60度【考点】三角形的特性.【分析】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可以进行假设验证,如果最大角小于60度,则三角形的内角和小于180度,据此选择即可【解答】解:假设三角形的最大角小于60°,则不能满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相矛盾,所以三角形中最大的一个角一定不小于60°,即等于或大于60度;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的主要依据是:三角形的内角是180度.17.(2分)(2012秋•抚州期末)任何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A.钝角B.直角C.锐角【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分析】紧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假设三角形中锐角的个数少于2个,那么三角形中就会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是钝角或直角,两个钝角或两个直角的和加上第三个角的度数一定大于180°,这就违背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性质,所以一个三角形至少有2个锐角,最多有1个钝角.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利用假设法即可轻松作答.二.判断题(共7小题,满分21分,每小题3分)18.(3分)(2015春•东莞市月考)等腰三角形底角不可能是钝角.正确.(判断对错)【考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分析】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等腰三角形底角的两个相等,而钝角的度数大于90度,如果一个三角形内有两个钝角,则三角形的内角和就大于180度,所以一个三角形中,不可能有两个钝角,由此判断即可.【解答】解:由分析可知,等腰三角形底角不可能是钝角,说法正确,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此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钝角特点进行判断.19.(3分)(2016春•宁阳县期末)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360°.×.(判断对错)【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三角形的内角和永远是180度,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每个的内角和还是180度,据此解答.【解答】解: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所以拼成的大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属于基础题,关键是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20.(3分)(2015春•五华区期末)每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判断对错)【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角的概念及其分类.【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分析】假设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1个锐角,则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和就会等于或大于180度,三角形的内角和就大于180度,这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是相违背的,故假设不成立,从而可以判断出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2个锐角.【解答】解:假设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1个锐角,则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和就会等于或大于180度,那么三角形的内角和就大于180度,这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是相违背的,故假设不成立;所以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2个锐角是正确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利用假设法即可求解.21.(3分)(2012春•零陵区期末)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或等于第三边.×(判断对错)【考点】三角形的特性.【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可知,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由此判断即可.【解答】解: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可知,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不能等于第三边;所以上面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能组成三角形的三边关系.22.(3分)(2012春•高台县期中)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能有一个直角.√(判断对错)【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1个直角,如果有2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就大于180度,这样就不能组成三角形.【解答】解:由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可知,一个三角形中直角的个数最多有1个.故答案为:√.【点评】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23.(3分)(2012春•高台县期中)三角形越大它的三个角的和就越大.×(判断对错)【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分析】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与三角形的大小无关,据此解答.【解答】解:因为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为180°,与三角形的大小无关,所以“三角形越大它的三个角的和就越大”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是解题的关键.24.(3分)三根长度分别是3cm,6cm,9cm的铁丝,可以围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判断对错)【考点】三角形的特性.【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用3厘米加上6厘米要大于另一条边才可以围成三角形,可知用3厘米、9厘米、6厘米的铁丝不能围成三角形.【解答】解:因为3+6=9(厘米),9﹣6=3(厘米),所以不符合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特性,所以用3厘米、9厘米、6厘米的铁丝不能围成三角形,更别说直角三角形了.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三角形特性的理解和运用.三.操作题(共1小题,满分8分,每小题8分)25.(8分)(2013春•普定县校级期中)在点子图上按要求画图.【考点】三角形的分类.【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分析】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在梯形中,两腰相等的梯形叫作等腰梯形;据此根据定义画出即可.【解答】解:【点评】根据等腰梯形的含义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含义进行作图即可.四.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37分)26.(8分)(2016春•肇庆期中)求出下面图形中的角的度数.【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分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减去三角形内已知的两个角的和就是第三个角的度数,即可求出∠1、∠2、∠3的度数;其中∠4和∠3组成一个平角,用180度减去∠3的度数就是∠4的度数.【解答】解:(1)∠1=180°﹣(90°+30°)=180°﹣120°=60°;(2)∠2=180°﹣(20°+35°)=180°﹣55°=125°;(3)∠3=180°﹣(40°+60°)=180°﹣100°=80°;∠4=180°﹣∠3=180°﹣80°=100°.【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灵活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以及平角的特点解答.27.(6分)(2014•台湾模拟)如图示,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80°,∠a=∠b,∠c=∠d,求∠x是多少度.﹙提示:三角形的三只角总和是180°﹚【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分析】由已知等腰三角形顶角是80度,结合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用“180﹣80=100°”求得两个底角度数和;又因为∠a=∠b,∠c=∠d,所以∠b+∠d=100°÷2=5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用“180°﹣50°”即可求出∠x的度数.【解答】解:如图:180﹣(180﹣80)÷2=180﹣50=130(度)答:∠x是130度.【点评】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先求出两个底角度数和,进而结合题意,根据等腰三角形的特征,求出∠b+∠d=10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8.(9分)(2013春•浠水县期末)求∠1、∠2、∠3的度数..【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角的概念及其分类.【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分析】依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用180度分别减去两个内角的度数,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为:180﹣50﹣(60+50),=130﹣110,=20(度);∠2:180﹣50﹣20,=130﹣20,=110(度);∠3:180﹣50﹣60,=130﹣60,=70(度);故答案为:20,110,70.【点评】明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9.(6分)求∠1、∠2、∠3的度数.【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分析】由图意可知,∠1的度数是90°,依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用180度分别减去两个内角的度数,即可得出∠2的度数,最后用180°减去∠2的度数,再减去30°就是∠3的度数.【解答】解:180°﹣90°﹣50°=90°﹣50°=40°180°﹣40°﹣30°=140°﹣30°=110°答:∠1是90°,∠2是40°,∠3是110°.【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平角的度数是180°.30.(8分)先用三角尺量一量,比一比,然后给图形分类.图形①、④、⑥是锐角三角形.图形③、⑤、⑦是直角三角形.图形②、⑧是钝角三角形.【考点】三角形的分类.【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分析】因为三个角都是锐角,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由三角形的分类方法,以及具体的图形可知:图形①、④、⑥是锐角三角形.图形③、⑤、⑦是直角三角形.图形②、⑧是钝角三角形.故答案为:①、④、⑥;③、⑤、⑦;②、⑧.【点评】此题考查了根据角对三角形分类的方法.。
三角形易错题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易错题1.如图,在△ABC中,AB=AC,且∠A=108°,点P为△ABC所在平面内一点,且点P与△ABC的任意两个顶点构成△PAB、△PBC、△PAC均是等腰三角形,则满足上述条件的所有点P个数为()A.4 B.6 C.8 D.10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C,∠ABD=60°,∠ADB=78°,∠BDC=24°,则∠DBC=()A. 18°B. 20°C. 25°D. 15°3.已知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相等,一个内角与一个外角的度数之比为9:2,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______4.在等腰△ABC中,AB等于AC,一腰上的中线BD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5和6两部分,求这个三角形的三边长.5.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0°,它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夹的度数为______.6.在△ABC中, ∠A的相邻外角是110°,要使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则∠B= (有三种答案)7.在三角形ABC中,角A的相邻外角是140°要使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则∠B=8.如图,在△ABC中,∠ACB=90°,∠BAC=40°,在直线AC上找点9.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BAC=50°.∠BAC的平分线与AB的中垂线交于点0,点C沿EF折叠后与点O重合,则∠CEF的度数是_______.10.如图,∠BOC=60°,点A是BO延长线上的一点,OA=10cm,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以2cm/s的速度移动,动点Q从点O出发沿OC以1cm/s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Q同时出发,用t(s)表示移动的时间,当t= 时,△POQ是等腰三角形.11.已知,如图△ABC中,BD=DC,∠1=∠2,求证:AD平分∠BAC.12.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BE=CD,∠B=70°,BD=CF.求:∠EDF的度数.13.如图:(1)求证:∠BDC=∠A+∠B+∠C;(2)如果点D与点A分别在线段BC的两侧,猜想∠BDC、∠A、∠B、∠C这4个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15. 如图,∠AOB=120°,OP平分∠AOB,且OP=2.若点M,N分别在OA,OB 上,且△PMN为等边三角形,则满足上述条件的△PMN有()4 A.1个 B.2个 C.3个 D.4个16.如图,过边长为1的等边△ABC的边AB上一点P,作PE⊥AC于E,Q为BC延长线上一点,当PA=CQ时,连PQ交AC边于D,则DE的长为______.17. 如图,点O是等边三角形△ABC内一点,∠AOB=110°,∠BOC=a,以OC为一边作等边△OCD,连接AD.(1)当a=150°,证明:△AOD是直角三角形;(2)探究:当a为多少度时,△AOD是等腰三角形?(100.125.140)18. 如图,△ABC、△ADE是等边三角形,B、C、D在同一直线上.求证:(1)CE=AC+DC;(2)∠ECD=60°.19. 如图点M,N分别在等边△ABC的BC、CA边上,且BM=CN,AM,BN交于点Q,(1)求证:•∠BQM=60°(2)若将题中“BM=CN”与“∠BQM=60°”的位置交换,所得结论是否正确并证明(3)若将题中的点M,N分别移动到BC,CA的延长线上,是否仍能得到∠BQM=6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练习
1.如图,AD⊥BC于点D,那么图中以AD为高的三角形有个.
2.BD是△ABC的中线,若AB=5 cm,BC=3 cm,则△ABD与△BCD的周长之差为.
3.如图,在△ABC中,已知点E,F分别是AD,CE边上的中点,且S△ABC=8 cm2,则S△BEF的值
为.
4.如图,AD是△ABC的中线,AE是△ABD的中线,若CE=9 cm,则BC= cm.
5.手工课上,小明用螺栓将两端打有孔的5根长度相等的木条,首尾连接制作了一个五角星,他发现五角星的形状不稳定,稍微一动五角星就变形了.于是他想在木条交叉点处再加上若干个螺栓,使其稳定不再变形,他至少需要添加的螺栓数为(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如图,在△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若∠BDC=115°,则∠A=°.
7.如图,在△ABC中,已知∠ABC=50°,∠ACB=60°,BE是AC边上的高,CF是AB边上的高,H 是BE和CF的交点,则∠BHC=.
8.若一个多边形除了一个内角外,其余各内角之和为2570°,则这个内角的度数为()
A.90°
B.105°
C.130°
D.120°
9.平面上,将边长相等的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的一边重合并叠在一起,如图,则∠1+∠2∠3.(填“>”“<”或“=”)
10.具备下列条件的△ABC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A-∠B=∠C
B.∠A=3∠C,∠B=2∠C
C.∠A=∠B=2∠C
D.∠A=∠B=∠C
11.在△ABC中,∠A,∠B,∠C的度数之比为2∶3∶4,则∠B=.
3.在直角三角形中,其中一个锐角是另一个锐角的2倍,则此三角形中最小的角是()
A.15°
B.30°
12.在△ABC中,∠A+∠B=130°,∠B+∠C=140°,则△ABC的形状是()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任意三角形
13.如图,CD是∠ACB的平分线,∠EDC=25°,∠A=60°,∠B=70°,则∠BDC的度数是()
A.70°
B.80°
C.85°
D.95°
14.(德阳中考)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BE平分∠ABC交AC边于点E,∠BAC=60°,∠ABE=25°,则∠DAC的大小是()
16.如图,将直尺与含30°角的三角尺摆放在一起,若∠1=20°,则∠2=.
17.如图,在△AEC中,点D和点F分别是AC和AE上的两点,连接DF,交CE的延长线于点B,若∠A=25°,∠B=45°,∠DFE=106°,则∠C=.
18.若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最多可以引9条对角线,则它是()
A.十三边形
B.十二边形
C.十一边形
D.十边形
19.【教材母题变式】从六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画出m条对角线,它们将六边形分成n 个三角形,则m,n的值分别为()
A.4,3
B.3,3
C.3,4
D.4,4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条边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
B.每个内角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
C.每条边相等且每个内角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
D.以上说法都正确
21.【教材母题变式】若一个一般的四边形的一组对角都是直角,则另一组对角可以(D)
A.都是钝角
B.都是锐角
C.是一个锐角和一个直角
D.是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22.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等于36°,那么它是()
A.正六边形
B.正八边形
C.正十边形
D.正十二边形
23.科技馆为某机器人编制一段程序,如果机器人在平地上按照图中所示的步骤行走,那么该机器人所走的总路程为米.
24.如图,六边形ABCDEF 中,AB ∥DC ,∠1,∠2,∠3,∠4分别是∠BAF ,∠AFE ,∠FED ,∠EDC 的外角,则∠1+∠2+∠3+∠4= .
25.多边形的内角中,锐角最多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6.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200°,∠ADC ,∠D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 ,则∠COD 的度数是( )
A.80°
B.90°
C.100°
D.110°
27.若一个多边形除了一个内角外,其余各内角之和为2570°,则这个内角的度数为( )
A.90°
B.105°
C.130°
D.120°
28.以长度为5 cm,7 cm,9 cm,13 cm 的线段中的三条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情况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29.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比为1∶3∶6,它的三个外角的比为( )
A.1∶3∶6
B.6∶3∶1
C.9∶7∶4
D.3∶5∶2 30.
如图,七角星中∠A+∠B+∠C+∠D+∠E+∠F+∠G= .
31.如图,小李制作了一张△ABC纸片,点D,E分别在边AB,AC上,现将△ABC沿着DE折叠压平,使点A落在点A'位置.若∠A=75°,则∠1+∠2=.
32.如图,DE∥BC,∠EDC=40°,∠ABC=60°,则∠BAD的度数为.
33.如图,BP是△ABC中∠ABC的平分线,CP是△ABC的外角∠ACM的平分线,如果∠ABP=20°,∠ACP=50°,则∠A+∠P=()
34.在△ABC中,∠A=64°,角平分线BP,CP相交于点P.
(1)如图1,若BP,CP是两内角的平分线,则∠BPC=;
(2)如图2,若BP,CP是两外角的平分线,则∠BPC=;
(3)如图3,若BP,CP分别是一内角和一外角的平分线,则∠BPC=.
(4)由(1)(2)(3)可知∠BPC与∠A有着密切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发现.
35.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3∶4∶5,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
3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分别交于一点
B.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
C.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D.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
37.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则∠1的度数为()
38.如图,在△ABC中,D,E分别为BC上两点,且BD=DE=EC,则图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有(A)
A.4对
B.5对
C.6对
D.7对
39.如图,∠MON=90°,点A,B分别在射线OM,ON上运动,BE平分∠NBA,BE的反向延长线与∠BAO的平分线交于点C,则∠C的度数是()
1.(河池中考)三角形的下列线段中能将三角形的面积分成相等两部分的是()
A.中线
B.角平分线
C.高
D.三等分线
40.(郴州中考)小明把一副含45°,30°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摆放,其中∠C=∠F=90°,∠
A=45°,∠D=30°,则∠α+∠β等于()
A.180°
B.210°
C.360°
D.270°
41.(常德中考)如图,在△ABC中,∠B=40°,三角形的外角∠DAC和∠ACF的平分线交于点E,则∠AEC=.
42.(成都中考)在△ABC中,∠A∶∠B∶∠C=2∶3∶4,则∠A的度数
为.
43.(盐城中考)在“三角尺拼角”实验中,小明同学把一副三角尺按如
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则∠1=.
44.(广东中考)一个n边形的内角和是720°,则n=.
45.(葫芦岛中考)正八边形的每个外角的度数为.
46.(西宁中考)若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是40°,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47.(益阳中考)如图,多边形ABCDE的每个内角都相等,则每个内角的度
数为.
48.若三角形三条边长分别是3,1-2a,8,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5
B.-5<a<-2
C.-5≤a≤-2
D.a>-2或a<-5
49.一个三角形有两边长为2和5,则第三边长x的取值范围是.若它的周长是偶数,则第三边的长为.
50.已知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 cm,4 cm,则该三角形的周长是.
51.(扬州中考)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4,则该三角形的周长可能是()
A.6 B。
7 C。
11 D。
12
52.现有2 cm,4 cm,5 cm,8 cm,9 cm长的五根木棒,任意选取三根组成一个三角形,选法种数为()
A.3
B.4
C.5
D.6
53.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是2,2x-3,6,则x的取值范围是.
54.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1=∠2,∠3=∠4,∠5=∠6,∠7=∠8,则∠E+∠F=.
55.如图,平面上两个正方形与正五边形都有一条公共边,则∠α等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