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史复习资料
简明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简明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原始社会和夏、商、西周的教育1.西周的教育政策和学制系统——国学天子所设大学,诸侯所设的大学,书上西周学校的教师和教育内容——西周的教育内容(1)大艺:诗、书、礼、乐称为“大艺”,是大学的主要课程。
(2)小艺:书、数称为“小艺”,是小学的主要课程。
(3)礼:①“礼”类似政治伦理课,是西周大学中最重要的课程。
“礼”包括了整个宗法等级世袭制度、道德规范和仪节。
②《左传·隐公十一年》:“礼者,经国家、定社稷、叙人民、礼后四者也。
”这反映了“礼”的重要性,是立国的准绳,具有国家根本大法的性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贵族子弟学会了“礼”,在政治活动、外交活动及道德生活中,行动才会合乎规范,站稳贵族的立场,显示贵族的尊严,有利于任官和治民。
③大学中所教的“礼”,则是贵族生活中所常见的“五礼”: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
2.(什么是“射”,什么是“御”?)“射”和“御”是军事训练课。
①“射”是指射箭,西周贵族子弟到了入小学年龄,就要接受正规训练,不能射箭的人,不能称男子之职。
“射”在国学、乡学中都是重要的内容,都有一定的教练场所。
西周对射箭的教练十分重视,射箭的训练也十分严格,国学、乡学都要为贵族青少年参与大射和乡射准备条件。
每年大祭之前要举行射箭比赛,选拔武士,仪式隆重,并饰以礼乐。
②“御”是指驾车。
贵族子弟达到一定年龄就要进行驾车技术的训练,并以能御、未能御区别长幼。
驾车要沉着、敏捷、熟练,并能随时配合射手,创造有利的射击机会,所以说学习驾车要经过严格的训练。
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1.(什么是稷下学宫?)(P20)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是战国时东方的文化教育中心,也是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场所,因其建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
作为一种教育机构,稷下学宫虽然是齐国官办,但它实际上又是由许多私学组成,因此,稷下学宫更像是一所私学联合体,综合发展了春秋以来私学的长处。
教育史复习资料
1、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体制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类型其区别主要是:(1) 政府对教育的态度:斯巴达采取严格的集权领导,把儿童视为国有;教育开支由国家负担,青少年免费接受教育。
雅典对教育则采取放任政策,把教育子女视为家庭的职责,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并交纳学费,都是家长应尽的职责。
(2)教育类型:斯巴达属于武士教育雅典属于公民教育(3) 教育过程:斯巴达以训练勇敢善战的士兵为重任,女子也不例外。
雅典竭力培养其成为身强力壮、品德优良、多才善辩而且有文化修养的和谐发展的人,即公民。
(4) 教育体系:斯巴达由国家的7岁至18岁的男子设立兵营式的教练所,为18岁以上的男子设立青年军事训练团,借军事编制,行尚武教育。
雅典则由私人设置多种类型的学校,如体操学校、音乐学校、以及哲学家的学园等。
程度不齐,流派甚众,任人选择就学,政府不求整齐划一。
(5)教育内容:斯巴达:以军事训练和体育锻炼为主。
雅典:在体育习武之外,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修辞学校和哲学家的学园则提倡水平较高的理论科目的讲授和争辩。
(6)一般评价:斯巴达:形式单一,程度较低;雅典:形式多样,程度较高2、智者:又称诡辩家,在荷马时代,是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以后,各行各业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艺的人,也被称为智者;具有治国能力的人也被称为智者;到前5世纪后期,被用来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智者对希腊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发展:①推动了文化的传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②扩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
③把系统的道德知识和政治知识作为主要教育内容。
3、苏格拉底教育目的论: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
他认为治国者必须有德有才,深明事理,具有各种实际知识。
智慧即德行:苏格拉底认为道德不是天生的,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判断,做坏事的人按照错误的判断行事,没有人会明知故犯,所以教人道德就是教人智慧,叫人辨别是非、善恶,正确的行事,智慧就道德。
中国教育简史相关复习资料
一、填空(每题1分)1、原始社会末期学校教育的萌芽是成均,虞庠。
2、奴隶社会教育的特点是学在官府。
3、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
4、《学记》中著名的教学原则是教学相长,藏息相辅。
5、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学生守则是《弟子职》6、孔子进行六艺教育所采用的教材是诗、《书》《礼》《易》《乐》《春秋》7、孔子招收学生的原则是有教无类,孔子最著名的两个教学原则是因材施教,启发诱导。
8、“反求诸己”是由孟子提出来的。
9、我国中央官学太学的设立是在汉武帝时期,10、汉代私学学生求学,分及门弟子、著录弟子两种11、董仲舒在《对贤良策》中提出了的独尊儒术,兴太学以养士和重选举以尽天下之材三大文教政策建议。
12、汉代官学的主要形式有太学,宫邸学,鸿都门学13、九品中正制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秀才14、东汉末年镌刻的熹平石经,是太学的标准教科书。
唐代为统一思想,五经正义成为统一的教材。
15、培养鸿儒是王充提出的教育目标。
16、国子学是西晋创立的,是门阀世族享有各种特权在教育制度上的反映。
鸿都门学是一种专门学校,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
17、“重振儒术,兼容佛道”是唐代的文教政策。
18、我国古代首次设立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是国子寺。
19、唐六学是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和律学。
二馆中的二馆是指弘文馆、崇文馆。
20、宋代范仲淹领导了庆历兴学,王安石领导了熙宁兴学,蔡京领导了崇宁兴学,他们的改革都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21、科举制创设于 606 年,废止于 1905 年。
袁世凯在废止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
22、明朝晚期最著名的书院是顾宪成创办的东林书院。
23、清代著名的文字狱有庄廷鑨明史案,戴名世南山集案,查嗣庭案 24、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25、太平天国的文教政策是反对封建迷信,反对儒家教育26、教会在我国境内创办的第一所学校是马礼逊学堂,一所女子学校是宁波女塾,我国自行创办的第一所女子学校是经正女学 27、蔡元培“五育并举”教育方针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
中国教育史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教育史考试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京师同文馆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第一所官办新式学校,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直接管理。
初创时仿俄罗斯馆,专修外国语。
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培养外语、外交和翻译人才,并兼及其他新式的行政等人才。
在课程方面,外语居于首位;也有算学等科目;汉文经学,贯穿始终,特别重视对学生封建道德习惯的培养。
在教师方面,有外国人也有中国人。
在经费方面,从海关税务司办公经费项下提成。
京师同文馆的历史地位:第一,京师同文馆是洋务学堂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新教育的开端,近代以来向西方学习由观念变为现实。
第二,它身处帝都北京,乃至全国政治和文化中心,又为洋务中枢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直接统领,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它的一些重要举措以及由此引起的争执往往能反映出各派关于教育改革的观点。
2.洋务学堂洋务学堂是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洋务活动所需要的翻译、外交、工程技术、水陆军事等多方面的人才,其教学内容以所谓“西文”与“西艺”为主。
洋务学堂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外国语学堂、军事学堂、技术实业学堂。
洋务学堂数量少、规模小;地区集中;学堂各自独立,附属洋务机构。
洋务学堂的特点(评价洋务学堂):具有浓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以京师同文馆为例,招生始限于八旗贵胄子弟,后扩大为正途科甲人员,始终有严格的等级界限;传统道德的灌输和儒家经典的研习仍是学习的内容。
近代资产阶级学校的萌芽,是近代新教育的开端:以造就各类专门人才为目标,与传统学校养成科举入仕人才不同;开设外语、自然科学等一些新式课程,这是区别于传统学校的重要标志;改革教学制度和方法,采用西方班级授课制和分年授课计划。
3.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对其进行了全面论述。
“中学为体”就是把《四书》《五经》等旧有的中国文化作为最根本的主体内容,是学习的主要内容。
“西学为用”就是用西政(指西方有关文教制度、工商财政等管理层面的文化)、西艺(近代西方科技)、西史等来观察、分析和处理当时世界上出现的各种事务,为洋务事业服务。
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全)
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第一小组:文教政策--1西周的教育和春秋时期教育的变革(官学及私学)2秦和汉时期文教政策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新举措4洋务教育及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第二小组:1秦汉的察举制唐代科举制明代科举制2清代文字狱百日维新的教育改革3隋唐学校教育的发展-中央官学,地方官学4宋代三次兴学第三小组(唐利):学校--1稷下学宫鸿都门学2宋元时期的书院(兴盛的原因)3清代书院-诂经精舍和学海堂4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教会学校第四小组():教育家--1孔丘的教育思想(核心内容是什么?)2墨子(教育内容)3孟轲PK荀况(教育作用及教育内容)4王充教育思想(唯物主义)韩愈教育思想(师道观)第五小组:1教育家--王安石教育思想(人才观)2朱熹关于教育作用的论述及读书方法王守仁论儿童教育3康有为,梁启超的教育思想4严复的教育思想(严复的培养目标观)第六小组:1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2黄炎培的教育思想(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3陈鹤琴的教育思想4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第七小组1清末学制的建立及1922年“新学制”2百家争鸣局面是怎样形成的?3秦汉两朝中儒家的地位如何奠定的?4古文翻译(《大学》,《中庸》,《学记》)部分第一小组文教政策1西周的教育和春秋时期教育的变革(官学及私学)西周教育特点“学在官府”1、含义:奴隶主贵族建立国家机构,为了管理需要,制定法纪规章,有文字记录,汇集成专书,由当官者来掌管。
这种现象,历史上称为“学术官府”并由此造成“学在官府"。
2、形成原因:(一)、惟官有书、而民无书(二)、惟官有器,而民无器(三)、惟官有学,而民无学西周的教育制度一、家庭教育二、小学教育三、大学教育。
《礼记*王制》:“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
”辟雍建制,四合式的大院,东边称东序,又叫东学,西边称瞽宗,又叫西学。
南边称成均,又叫南学。
北边称上庠,又叫北学。
因四周环水辟雍又称泽宫。
简明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简明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第1章原始社会和夏、商、西周的教育1.西周的教育政策和学制系统——国学天子所设大学,诸侯所设的大学,书上西周学校的教师和教育内容——西周的教育内容(1)大艺:诗、书、礼、乐称为“大艺”,是大学的主要课程。
(2)小艺:书、数称为“小艺”,是小学的主要课程。
(3)礼:“礼”类似政治伦理课,是西周大学中最重要的课程。
“礼”包括了整个宗法等级世袭制度、道德规范和仪节。
《左传·隐公十一年》:“礼者,经国家、定社稷、叙人民、礼后四者也。
”这反映了“礼”的重要性,是立国的准绳,具有国家根本大法的性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贵族子弟学会了“礼”,在政治活动、外交活动及道德生活中,行动才会合乎规范,站稳贵族的立场,显示贵族的尊严,有利于任官和治民。
大学中所教的“礼”,则是贵族生活中所常见的“五礼”: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
2.(什么是“射”,什么是“御”?)“射”和“御”是军事训练课。
“射”是指射箭,西周贵族子弟到了入小学年龄,就要接受正规训练,不能射箭的人,不能称男子之职。
“射”在国学、乡学中都是重要的内容,都有一定的教练场所。
西周对射箭的教练十分重视,射箭的训练也十分严格,国学、乡学都要为贵族青少年参与大射和乡射准备条件。
每年大祭之前要举行射箭比赛,选拔武士,仪式隆重,并饰以礼乐。
“御”是指驾车。
贵族子弟达到一定年龄就要进行驾车技术的训练,并以能御、未能御区别长幼。
驾车要沉着、敏捷、熟练,并能随时配合射手,创造有利的射击机会,所以说学习驾车要经过严格的训练。
第2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1.(什么是稷下学宫?)(P20)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是战国时东方的文化教育中心,也是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场所,因其建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
作为一种教育机构,稷下学宫虽然是齐国官办,但它实际上又是由许多私学组成,因此,稷下学宫更像是一所私学联合体,综合发展了春秋以来私学的长处。
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21、简述李大钊、杨贤江、徐特立的教育思想。
李大钊的主要教育思想:(1)、论教育的本质及教育在社会改造中的作用:他认为包括教育在内的上层建筑,必然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动而变动。
教育是一种工具,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性。
社会彻底改造不能只靠教育,强调精神改造与物质改造结合起来,肯定了教育在社会改造过程中的作用。
(2)、提倡真正的劳苦大众的教育,认为教育必须为提高工农大众的阶级觉悟和战斗能力服务。
(3)、论青年教育:要求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导青年要有坚强的意志,教育青年到工农中去,走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杨贤江的主要教育思想:(1)、批判超政治的教育观,科学阐述教育的本质:“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之一,是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是以社会的经济阶段为基础的”。
(2)、教育与经济、政治关系:教育以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为基础,随经济发展而变化。
同时,教育对经济基础具有影响和促进作用。
教育一方面为政治所决定,另一方面教育又积极影响政治。
徐特立的主要教育思想:(1)、论教育作用和培养目标:教育的作用是按一定的社会形式,培养一定的人格,为一定的社会服务。
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他提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新人的目标。
(2)、论教育的科学化、民族化和大众化:中国应当建立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新文化与新教育。
科学化、民族化和大众化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3)、论自然科学教育:重视自然科学教育及其对发展生产的作用,认为“生产是教育的内容,同时也就是科学的内容”。
(4)、论教师:教师工作是一种崇高而愉快的事业,它对国家人材的培养,文化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后代的成长起着重大的作用。
22、黄炎培教育思想的特色。
(1)、关于职业与教育:主张采取发展人类生活智能与服务精神的途径,使教育者能为己治生,为群服务,达到“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终极目标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
认为职业是社会生存所必需的分工的产物,教育是保持和发展各行各业的条件。
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中国教育史复习题(答案仅为参考用)一、填空、选择:30分1)商代开始有成熟的文字可作教育手段。
2)在文化教育上,西周是典型的“学术官守”。
3)西周的教育内容可以总称为“六艺教育”,它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
4)孔子的理想人格/教育目的:君子。
5)在人性论上,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的观点。
6)墨子的理想人格:兼士,贤士。
7)孟子的理想人格:大丈夫。
8)太学的设立是以经学教育为基本内容的中国封建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
9)太学设立于公元前124年。
10)在人性论上,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而法家则主张绝对的性恶论。
11)《大学》里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被称为“三纲领”。
八条目则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2)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鸿都门学。
13)三纲五常中国封建社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
14)秦代设立“学室”作为教育机构以培养刀笔小吏。
15)汉代太学的正式教师是博士。
16)汉代太学的考试基本上采用“设科射策”的形式。
17)重视师法、家法是汉朝经学教育,特别是今文经学传授的特点之一。
18)我国古代在太学之外,另外设立了一所传授同样内容的中央官学:国子学。
这也是西晋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
19)曹魏时期,在教育制度上的新发展是律学的创办。
20)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是《颜氏家训》,作者是颜之推。
21)在隋朝,国子寺和国子祭酒的设置,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设立专门管理教育的机构和官员,标志着我国封建教育已经发展到成为独立部门的时代了。
22)隋朝大业二年(606年),进士科的开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产生。
23)唐代时,在地方设置医学,这在教育史上是一大创新。
24)韩愈认为教师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
25)韩愈的《师说》是中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文章。
26)王安石编注的《三经新义》颁于学校,作为太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是太学的重要改革。
中国教育史期末复习资料【必考】
【学校的产生】一、氏族公社末期的学校萌芽,经过了“成均之学”“虞庠之学”标志着我国学校的萌芽。
二、学校的雏形。
“庠”:掌握在奴隶主贵族中的统治工具。
“序”武士的教育意义。
“校”十分严格的考核,军事体育性质的教育。
三、商代正式学校“庠序”发展,“学”“瞽宗”的创新,标志着我国学校正式形成。
【夏商周学校的特征】文化教育完全为奴隶主贵族垄断,奴隶根本无法享受文化教育权利。
具体特征如下:一、学校教育由奴隶制的国家机器直接操纵控制。
二、只朝奴隶主贵族子弟开放。
三、只培养维护奴隶制的各种统治人才。
四、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奴隶主贵族阶级的意识形态和他们需要的武功。
【原始社会教育特点】1、教育权利平等2、生活教育紧密联系3、教育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进行4、教育是口耳教授。
【私学产生的原因、特点、意义】一、1社会原因:生产的发展和政治斗争的需要、直接原因:士阶层的出现和“文化下移”二、特点:自由讲学,学有所宗;教师教学以知道学生自学和组织研讨为主;教育活动与社会活动紧密结合;私学教学往往无固定场所和固定的组织形式。
三、意义:1、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需要,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
2、不仅是对西周旧教育制度的否定,打破了西周以来“学在官府”的国家高度垄断教育的格局,而且使我国古代的学术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有力的推动了学术下移运动。
3、培养了大批有才干的学生、学者、教育家等。
4、不仅促进了当时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这种私人办学的形式一直保持在我国学校教育之中。
【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
中国学术思想史上这场不可多见、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的。
私学空前发展的标志。
(尊师重道、兼容并包、百家争鸣)【孔子的教育思想】一、教育思想:1、有教无类: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
这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
他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面向全体,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教育史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史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教育史1.原始社会的教育:教育起源的多种学说、原始社会的教育形式与内容。
2.古代东方文明的教育: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代中国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
3.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教育:斯巴达与雅典的教育制度、智者的出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古罗马的教育继承与发展。
二、中世纪教育史1.基督教教育:基督教对中世纪教育的影响、教会学校的发展。
2.世俗教育:封建王权对教育的控制、骑士教育、行会教育等。
3.大学的出现与发展:中世纪大学的兴起、特点与影响。
三、近现代教育史1.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兴起、宗教改革对教育的影响。
2.欧美国家的教育改革:法国、英国、德国、美国等国的教育制度变革、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发展。
3.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发展: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制度建立、教育改革与教育思想的形成。
四、现代教育思想与流派1.现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杜威、陶行知、布鲁纳、皮亚杰等现代教育家的理论与实践。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等心理学流派在教育中的应用。
3.教育社会学与教育经济学的兴起: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研究,以及教育公平、教育资源配置等问题的探讨。
五、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1.国际教育改革动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教育政策与倡议、全球教育治理。
2.信息化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在线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等。
3.教育创新与教育质量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
六、中国教育史1.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科举制度的演变、书院制度、私塾教育等。
2.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等时期的教育改革。
3.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体系的建立、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以上是教育史考试复习的重要知识点总结,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准备。
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中国教育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记录了中国教育发展的历程,深入研究中国教育的过去对于理解现在和展望未来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中国教育史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回顾和巩固相关知识。
一、古代教育古代中国的教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部落社会。
在这个阶段,教育主要通过家庭和社会的传统文化进行。
随着社会的发展,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儒家教育开始兴起。
孔子被尊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倡“仁爱”、“礼仪”等价值观念,并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在古代,士人教育成为社会精英的象征,科举制度也逐渐形成。
二、封建社会的教育封建社会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统治阶级的子弟,维护封建统治的稳定。
官学成为封建社会中的主要教育机构,它们培养了大量的士人,为封建社会提供了稳定的统治力量。
此外,宗教教育也在封建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佛教、道教等宗教机构成为教育的中心。
三、近代教育近代中国的教育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在清朝末年,西方的近代教育开始传入中国,西方教育思想和制度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康有为、梁启超等教育家提出了许多教育改革的理念,他们主张“教育救国”,呼吁改革传统教育制度,推动中国教育的现代化。
新式学堂、私塾等新型教育机构开始兴起,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现代教育20世纪初,中国的教育进入了现代化的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被视为国家建设的重要任务,大力推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建立了全民教育制度,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了教育资源。
此外,高等教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大学和科研机构在国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教育改革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教育体制改革、课程改革、教育评价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相继实施,为中国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同时,教育国际化也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中国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教育史复习资料
教育史复习资料第一章一、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教育还没有从整个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2)教育没有阶级性;3)基本教育内容是传授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以及社会生活常识;4)教育方法是口耳相传,观察模仿。
或:①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②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③教育内容的局限性和发展性。
④教育方式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主。
二、学校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①社会生产日益发展,有可能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专门办教育和接受教育;②社会事务日渐复杂,需要培养专门人员进行管理;③文字的产生,文化知识更加丰富,有了更便利的学习条件和更丰富的学习内容。
三、西周的教育制度是“学在官府”,官师合一,政教一体是“学在官府”的重要标志。
西周学校的教育内容涉及很多方面,特别重视道德教育,以“明人伦”为其核心。
“六艺”教育是西周教育的内容和标志,这些教育内容都是由造就“修己治人”的治术人才的总目标决定的。
西周天子所设的五学中的中心学校是辟雍(太学)。
四、西周学校的基本教育内容:特别重视道德教育,以“明人伦”为其核心。
西周学校以“六艺”为基本教育内容。
所谓“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六艺”之中,又有“大艺”、“小艺”之分,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书、数作为小艺,主要是小学的课程。
第二章一、春秋战国时期整个教育发生的变化:(1)官学的衰落经济基础变化:井田制崩溃,私田大量出现;政治制度变化:王权衰落。
文化变化:士阶层崛起,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的局面。
教育变化:“天子失官学在四夷”“乱世则学校不修”。
(2)私学的兴起私学产生意义:1、教育从王宫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2、教育对象的扩大;3、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3)百家争鸣出现,养士之风盛行二、孔子的“有教无类”:是孔子的办学方针,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教育对象,主张打破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受教育的对象,使那些愿意学习而在经济条件和时间上又允许的人,不论贫富、贵贱以及“国别”,都可有受教育的权力和机会。
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一、二、名词解释1.孔子提出“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举一反三”这一成语的由来强调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2.学田就是属于学校的田产,开始出现在北宋时期,来源有朝廷直接赐给,地方政府拨款购置,学校自筹经费购置和民间捐助等。
学校把学田租给附近的农民,收取的田租用作办学的经费。
3.1912年颁布,内容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体现了蔡元培的教育观点4.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因其建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
稷下学官是由许多私学组成,前后历时150年之久,在中国教育史上是罕见的,其灵活的教学管理、学术研究,使先秦学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5.“越名教而任自然”是嵇康教育思想的核心。
“越名教”就是批判和否定儒家“名教”教育思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任自然”的教育主张,让人像自然界万物生长一样,自然而然的发展。
这对于促进教育领域中的百家争鸣,全面认识教育的属性,是有积极意义的。
6. 1934年1月由毛泽东提出,即:“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三、简答题1.答:韩愈的《师说》,是我国第一篇专论教师的名作。
(1)关于教师的作用,他认为人没有生而知之者,谁都会有不解的问题,如果不从师学习,就永远不会弄懂。
他以此来论述教师是社会上必不可少的,指出众人“耻学于师”,就会愚者更愚。
(2)关于教师的任务,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传道”,其次,教师的任务在于“授业”,再次,教师的任务在于“解惑”。
韩愈关于教师任务的概括,是他主张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
(3)关于择师的标准,韩愈认为,有道者即可为师,“道”是韩愈择师的根本标准。
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只要有“道”,就可以为师。
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一、中国教育史的学科特点时段划分:古代教育、近现代教育(一)古代教育——独立形成、发展1、教育制度:学校教育体制:官学(中央与地方)、私学、书院考试制度(选士制度与学校考试):察举制与科举制度2、教育思想与实践(1)儒家教育思想家(以孔子、孟子、荀子、朱熹、王守仁等五位主要代表)(2)道家教育思想家(3)墨家教育思想家(4)法家教育思想家(二)近现代教育——中西教育结合1、教育制度与教育实践(1)洋务教育(2)留学教育(3)教会教育2、四个现代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壬戍学制、戊辰学制3、国民政府的教育:教育方针、教育发展与管理措施4、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以干部教育为主的教育体制二、《大学》中的“三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中庸》中的“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学记》:是战国末期思孟学派的著作,是中国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著。
“建国君民”、“化民成俗”、“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三、《学记》中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原则(4个):豫(预防)、时(及时)、孙(顺序)、摩(观摩)方法(4个):问答、讲解、练习、类比四、传说中的古代学校的萌芽1、明堂2、成均(教音乐的地方)3、庠(乡学)4、序和校(军事教育)五、商代的四种学校:1、庠:道德伦理教育、习射2、序:习射、武舞3、学:右学—大学;左学—小学4、瞽宗:原是宗庙,高等学校(同“右学”、“辟雍”:学习礼乐。
)六、西周小学入学年龄古代小学的年龄不是很严格,一般是八到十五岁。
(西周小学强调的是德行教育,重视以道德来教育贵族子弟)七、辟雍(太学)的概念:位置居中。
习射练武、举行盛典之所。
由三公(太师、太保、太傅)负责。
“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礼记·王制》八、西周学校制度的特点1.学术官守,也称“学在官府”。
教育史复习资料学生用
中国教育史复习提纲一、填空题:1、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就有了叫“成均”和“庠”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2、商代的甲骨文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3、西周天子和诸侯国国学中的大学分别称辟雍和泮宫。
4、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撰和核定的《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5、注明与下列观点最相关的人物:(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丘);(2)“人性如素丝,染于苍者苍,染于黄者黄”(墨翟);(3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孟轲);(4)“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况)。
6、在秦统一文字的过程中,程邈又对小篆进行改进,简化成隶书,这种字形和我们今天的楷书已经很接近了。
7、汉灵帝时设立的鸿都门学是一所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
8、韩愈在《师说》中提出的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
9、宋元明清私塾中最为流行的识字教材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10、封建伦理道德教育中的“三纲五常”,其中“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11、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提到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想的代表。
12、1862 年,京师同文馆在北京设立;1872 年中国政府派出的幼童詹天佑等出发赴美学习。
13、福建船政学堂是近代中国第一所海军制造学校,被誉为近代中国海军人才的摇篮。
14、1890年,在华基督教传教士在上海举行第二次大会,决定将1877年成立的“学校与教科书委员会”改组成为“中华教育会”。
15、我国近代第一个由政府颁布并在全国施行的学制是《奏定学堂章程(葵卯学制)》。
16、清政府于1905 年宣布废除延续了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
17、1907年,清政府颁布《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标志女子教育开始取得在学制上的合法地位。
18、“教学做合一”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教学主张。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全
第一部分知识点1. “学在官府”是西周时期教育的特征1. 提出“有教无类”教育主的教育家是孔子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主教学中要遵循的原则是启发诱导1.先时期认为人性本善的教育家是孟子2.将教师的要求概括为“尊严而惮”“耆艾而信”“诵说不陵不犯”“知微而论”四个要求的教育家是荀子2.认为人性恶的教育家是荀子2.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标准的教育家是孟子2.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目的明确概括为“明人伦”的教育家是孟子3.将教育的作用概括为“建国君民”和“化民成俗”的论著是《学记》3.提出教学相长原则的是《学记》3.我国古代最早建立太学的朝代是汉代3.我国最早的艺术专科学校“鸿都门学”的创立是在汉代4.《四书集注》的作者是朱熹4.《师说》的作者是愈4.我国管理教育的专门机构国子监的建立是在唐代4.科举制度的创立是在唐代5.反对理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天理”在“人欲”之中的教育家是王夫之5.宋代最著名的学规《白鹿洞书院揭示》的制订者是朱熹5.“湖教法”的创立者是胡瑗5. “三舍法”的创立者是王安石6.我国近代容闳率领的120名幼童留美首批是在1872年6.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是京师同文馆6.对传统教育进行了严厉批判,认为其有毁坏人才、灭绝圣学、败坏社会风气三大祸端的教育家是颜元6.我国近代最早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的人是源7.认为师教育是各种学校教育的基础,主发展新教育必须首先办好师教育的教育家是梁启超7.科举选士废除的时间是1905年7、壬戌学制的颁布是在1922年7.将实业学校改为职业学校的学制是壬戌学制8.在教育方法论上注重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教育的近代教育家是严复8.近代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五育”并举教育宗旨的教育家是蔡元培8.将清末的学部改为教育部是在1912年8.民国时期最著名的鼓楼幼稚园的创办者是鹤琴9.将中国农村问题概括为“愚、穷、弱、私”,主通过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来解决农村问题的教育家是晏阳初9.我国学校教学采用国语和白话文是在新文化运动中9.民国时期最著名的燕子矶幼稚园的创办者是行知9.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主要奠基者和倡始人是黄炎培10.在儿童教育中主要“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家是蔡元培10.我国近现代生活教育理论的提出者是行知10.黄埔军校创立于1924年10.主发展高等教育要坚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原则的教育家是蔡元培11.提出“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的古希腊思想家是格拉底11.开创教育性教学先河的思想家是格拉底1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分为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理性灵魂,与动物灵魂相对应的教育主要是德育1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分为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理性灵魂,与动物灵魂相对应的教育主要是德育12.建立起具法国特色的中央集权教育领导体制的是拿破仑12.在柏拉图关于教育容的论述中,他最为重视的是哲学12.文艺复兴时期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家拉伯雷的教育代表作是《巨人传》12.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所有城市都先后建立不受教会控制的拉丁学校。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1、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教育起源的问题提出了什么观点或理论?答:(1)适合他们生活、生产劳动,是名副其实的生活教育;(2)不仅是生存发展的需要,还是适应繁衍的需要;(3)从其产生就是有意识进行的,是生活中的言传身教。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答:母系氏族:5万年前-5千年前;父系氏族:5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1)生产劳动的教育(石器);(2)生活习俗的教育(成人礼);(3)原始的宗教教育(灵魂崇拜);(4)原始的艺术教育(歌唱、舞蹈、给饰、雕刻等);(5)体格和军事训练。
3、试述原始时期教育的特点?答:(1)教育的目的一致,教育的权利平等;(2)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包括了多个方面;(3)教育活动在生活、生产中进行;(4)教育的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5)男女的教育是有区别的,根源在于社会分工;(6)教育还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的人员。
第二章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的教育1、“六艺”教育的内容是什么?答: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是西周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六艺”教育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
按其学科性质分为三个方面:(1)礼乐,属于政治教育的范围,是“六艺”教育的中心。
礼包括了奴隶社会的宗法等级世袭制度、道德规范和各种仪节,着重于训练人的外在行为规范。
乐包括器乐、诗歌、舞蹈等,是各门艺术的总称,包含了德、智、体、美多种教育因素,着重于陶冶人的内在精神情操。
(2)射御,是军事教育方面的内容。
射指射箭技术的训练,御指驾驭战车的技术训练。
西周时期以车战为主,常以拥有战车的多少来衡量一国武力的大小。
因此,射、御是当时主要的军事技术。
(3)书数,是基础文化课。
书,即识字、习字教学。
数的教学,包括教儿童数数、学习记日法,以及一般计算能力的培养。
书、数的教学,主要是在儿童时期进行,因而它们被称为小艺。
2、春秋时期历史性教育变革有何表现?答:(1)官学衰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989年9月发布《幼儿园管理条例》,该条例于198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此《条例》是在以往有关法规基础上形成的,是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P328
20、1978年7月,开始设置了“幼儿教育研究室”,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的幼儿教育研究机构。P343
教育史复习资料
1、原始社会教育机构叫“庠”P4
2、《礼记·内则》是我国教育史上最早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P6
3、保傅之教与乳保之教
为了加强对太子实施有效的教育,在奴隶社会时建立了保傅教育制度与乳保教育制度。
所谓乳保教育制度,是指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傅官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渝教的制度。P7
太保、太傅、太师合称“三公”,“三公”对太子实施教育时有着明确的分工,其中“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德义;师,道之教训。”P8
4、所谓乳保教育制度,是指在后宫挑选女子担任乳母、保母等,以承担保育、教导太子、世子事务的制度。
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她们分别承担母后的部分职责,其中,“师,教以善道者;慈母,审其欲恶者;保母,安其寝处者。”P8
5、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常规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身体保健等方面。P14
9、朱熹,南宋时期著名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P47
朱熹把小学阶段的教育形象地比喻为“打坯模”阶段。他规定小学的主要任务应当是“学其事”,学习眼前日用的事。P50
朱熹为儿童编写的教材《小学》与《,加上古今圣贤名流的嘉言行汇成书。
《童蒙须知》则是为儿童制定的学习“眼前事”的具体标准与要求。P51
11、张履祥,字考夫,号念芝。明末清初的理学家、教育家。P60
★张履祥的教育思想:①重视家教②注重幼教 ③主张严教④提倡耕读相兼⑤重视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P61-66
12、我国近代学前教育的第一个法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规定设置蒙养院作为教育学前儿童的专门机构。院址设在育婴堂和敬节堂内。P71-72
思想品德教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孝悌②崇俭 ③诚信 ④为善 P16-19
生活常规教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礼仪常规的训练②养成卫生习惯 P20-21
文化知识教育:秦时李斯著有《仓颉篇》、赵高作《爰历篇》;汉时司马相如撰《凡将篇》,史游作《急就篇》
南朝周兴嗣的《千字文》与宋代王应麟的《三字经》,以及无名氏的《百家姓》,简称“三、百、千”。 P22
16、康有为,明末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康有为的教育思想:①论儿童公养公育②论胎教 ③论婴幼儿教养P97-99
凡婴儿出生后,满6个月即断奶,产母离开人本院,婴儿则被送到育婴院养育。满3岁,移入慈幼院或怀幼院教养。 P99-100
17、1949年11月,我国首次在初等教育司下设幼儿教育处,张逸园为第一任处长。 P299
第五章
1.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积累了很多经验:
①坚持党的领导和为革命与生产服务,为工农大众服务的方向
②贯彻群众路线和勤俭办所的原则,以多种形式发展学前教育事业
③实行“保教结合”,努力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
④建立一支既有崇高革命理想,又有一定专业修养的保教队伍
第六章
1.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①我国近现代
②主要的教育思想:“五育”
13、1903年湖北巡抚端方创办我国第一所学前儿童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P77
14、外国传教士们积极宣传并设立幼稚园之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抓起,妄图消灭我国儿童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心,造就帝国主义所需要的恭顺奴仆,以实现其和平征服整个中国的目的。P84
15、1912年发展成为怀德幼稚师范学校,这是教会在我国最早设立的一所独立的幼儿师范。P86
★朱熹的教育思想:①重视蒙养教育②要求慎择师友③强调学“眼前事”④提倡正面教育为主P48-52
10、王守仁,字伯安,明代中叶著名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字号阳明子,学者咸称阳明先生。P53
王守仁主张“心学”,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P54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①顺导性情,鼓舞兴趣②循序渐进,量力而施③因材施教、各成其材 ④全面诱导,不执一偏 P54-58
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育
2.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①现代
②主要思想:论幼儿创造力的培养、生活教育理论
③“艺友制”: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是“教学做合一”的徒弟制
3.张雪门的教育思想:
①现代
②论幼稚教育的目的:
㈠以培植士大夫为目标的幼稚教育
㈡以培养宗教信徒为目标的幼稚教育
㈢以发展儿童个性为目标的幼稚教育
(以上是第一、二、三、七章的整理)
第四章
1.1923年5月,陈鹤琴率先研究中国儿童之心理、家庭教育和幼稚园教育,创办了第一个幼教实验中心——鼓楼幼稚园
2.1929年7月12日,在原中国幼稚教育研究会的基础上,成立了最大教育学术团体——中华儿童教育社
3.1932年10月,教育部正式公布《幼稚园课程标准》
6、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提出了古代胎教学说的基本观点——“外象内感” P26
7、贾谊,西汉初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
贾谊的教育思想:早渝教、选左右、重儒术 P32-37
8、颜之推,字介,北宋文学家。他写出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科教书——《颜氏家训》。P39-40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①提倡及早施教②主张慈严结合③要求均爱勿偏④主张博习致用⑤视风化陶染。P40-45
4.1927年11月,陶行知在南京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南京燕子矶乡村幼稚园
5.1940年10月,陈鹤琴创办了我国第一所独立的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
6.1934年2月,中央人民内务委员部颁布了《托儿所组织条例》,是红色政权颁布的第一部关于学前儿童教育的文件
7.陕甘宁边区创建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机构——战时儿童保育院
㈣以改造中华民族为目标的幼稚教育
③论幼稚园的行为课程:课程是经验,编制时满足社会现实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需求
4.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①现代
②儿童心理特点:好动、好模仿、易受暗示、好奇、好游戏、喜欢合群、喜欢野外生活
③五指活动分: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
④“活教育”: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教学原则、训育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