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向洋思中学学什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到底向洋思中学学什么?

可以说,几年来我给洋思中学写的文章不多,但在全国讲的多,对于宣传洋思经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个学校在中国的大地上响亮了14年依然长盛不衰,确实值得我们认真反思一下:我们到底向洋思中学学习什么?

有人说:洋思中学是农村学校的代表,是面临倒闭绝地而后生的薄弱学校,不值得城市学校学习。但现在的洋思中学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学校,他们搬进了县城,在市政府对过的黄金地段征地207亩,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有一流的教学楼、综合楼、400米塑胶跑道、餐厅、浴室、师生公寓、先进的电教控制中心,校园网络中心、天文台等。是“江苏省现代化示范初中”,已有近3亿元的固定资产。这样的学校还能算是薄弱学校吗?还能算是农村学校吗?但前去参观学习的仍源源不断。我们不能不思考:到洋思中学到底学什么?洋思中学的魅力何在?

一、先学后教——课程改革的先行者

课程改革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完全照搬外国的做法,是在总结我们国家多年来素质教育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借鉴了国外的一些经验,但在教学方式方面我们已经有一些好的经验。新课程提倡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通俗的说就是“先学后教”。目前,在全国的中小学“先学后教”已经成为经典型的语言。

1989年洋思中学正式提出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模式,到现在已经20年了,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从2001年秋季在部分地区开始的,而届时洋思中学的课堂模式已经进行了12年。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洋思中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先行者。他们提出的“先学”,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老师简单的三言两语导入新课后,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出自学的要求,让学生自学。各门课都是如此。“后教”不单是老师教,而是先让学生“兵教兵”,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师生之间的共同探究,是一种互动式的学习。

时至今日,课程改革已经7年半了,还有很多学校、很多老师的课堂没有变化,与课改前差不多,我们能说学习洋思经验没有意义了吗?有些学校认为自己的学生不具备自学的能力。其实自学的能力是培养出来的,就像孩子走路,不训练他们永远不会走路。洋思中学提出这一教学模式时还是一个农村联办初中,如果说洋思中学在早期生源差、师资差,不得不进行改革的化,那么条件好的学校学生的自学能力、老师的指导能力不是更强吗?为什么到现在还不愿改革。有人说“课改”首先要“改课”,“课程改革首先要改革课堂”,洋思中学的经验远没有过时。

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教育公平的践行者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温家宝总理也曾指出:“教育公平是全民教育的灵魂。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社会公平。”

胡锦涛同志说:教育公平是我们国家教育的基本政策。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必须搞好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教育结果的公平。教育公平的实质就是不被歧视。

教育起点的公平是指在入学的机会上不被歧视,有教无类,在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生都有上学的权利,都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

教育过程的公平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被歧视,每个学生在学校和班级都能得到公平的和一视同仁的对待。

教育结果的公平是指在成功的机会方面不被歧视,人人有成功的机会。

洋思中学提出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就是在实践教育公平。正是有了这样的理念,他们在接受学生时才不挑不拣,一些外省市的学困生慕名到洋思中学就读,他们来者不拒,有教无类,这是落实教育起点的公平;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他们不但不歧视学困生,还给学困生特殊的关照。

“学困生”本来基础就比较差,别说是对他们歧视、置之不理,就是教师对全班同学平均用力,“学困生”也永无翻身之日。要转化“学困生”,就要对他们实行一些优惠政策,教师对他们多投入,才能使他们跨越式发展,赶上班内的好学生。在洋思中学,老师们习惯把“学困生”尽量排在靠前的位置,以便在教学时多照应一点。课堂上,教师讲课的起点是基础差的学生,课上提问得最多的是“学困生”,板演得最多的是“学困生”,当堂训练时,老师行间巡视的重点是“学困生”,释疑、点拨得最多的是“学困生”。课后辅导的主要对象是“学困生”,课后谈心交流得最多的也是“学困生”。每天早晨,文科教师跟基础差的学生一起学习单词、课文,每天中午,理科教师帮助基础差的学生纠正错误,演练习题。正是在教师的特殊关照下,“学困生”有了比优秀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他们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班内的合格生或优秀生。

转化学困生不单是教学方法问题,是学校和教师的一份责任,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只有做到教育过程的公平,才能使每个学生成功的机会公平。

三、让每一个家长满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党的十七大把教育列为民生问题,胡锦涛同志提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一所学校就是要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如果每一所学校都让家长满意了,我们的教育人民就满意了。有人说学校不能迁就家长,家长不懂教育,不能按照家长的意愿办学校。这实际是低估了家长的水平,现在的家长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文盲,他们关注教育,关注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的发展前途,他们有的不惜借钱为孩子择校就是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人。如果我们忽视群众的这种需求,办出来的学校家长就不满意,人民就不满意,就没有解决民生问题,我们的国家就不和谐。所以洋思中学多年前提出的办家长满意的学校也是有超前意识的。当然,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眼睛盯着家长,还要从国家的教育方针出发,还要从国家的大局出发,对家长也有一个引导和沟通的问题。

四、堂堂清、人人清——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到洋思中学去过的人,都对洋思中学的“四清”制度印象很深: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这是他们转化学困生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具体表现。现在全国都在讨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洋思中学提出每堂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要做到堂堂清、人人清。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把课后时间还给学生,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

在洋思中学规定每堂课学生练习的时间不能少于15分钟,一般在20分钟左右。在练习时要求学生独立、限时完成,不能抄袭和看别人的作业,不能讨论,书写要规范,要像考试一样紧张。练习题分“基本题”和“提高题”两部分,学习好的学生做完基本题后可以做提高题,一般的学生要当堂完成基本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掌握,不留课后作业。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批改学生做的练习题,教师的卷面批改有两个分数:一个是正确分,一个是工整分,培养学生做题准确迅速而又抄写工整的好习惯。原则上要求教师在下课前把学生的练习题全部批改完,做到“堂堂清”。通过当堂批改教师做到了心中有数:哪些学生已经会了,哪些学生还没有会,这是“人人清”。对于没有掌握的学生教师要在课间或自习时间给学生及时补课,做到“日日清”,这样就保证了每一个学生都不掉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洋思中学的课堂很紧张,堂堂就像考试。课堂高度紧张换来了课后的轻松,课外原则上不布置作业,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发展个人的爱好特长。

课堂教学的辩证法就是如此,课上老师讲得多了,学生自学和练习的时间就少;课上学生轻松了,课后作业就多,负担就重。因为时间是个常数,学生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也是一个常数。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过多的进行“交往和互动”,搞一些热热闹闹的花架子,学生的基础知识就不扎实,考试时成绩就不好,所以就出现了课后作业越来越多的现象,学生负担就越来越重了。

洋思中学的这种教学理念,在许多名教师的做法中也有共鸣。如山东师大附中的化学高级教师孙金莉,1999年她带的高中理科实验班参加全国化学竞赛,有14人获得一等奖,1人获全国决赛金牌,她被称为“金牌班”的班主任。2000年,这个班的57名学生,离高考还有几个月,已有27人通过参加各科奥林匹克竞赛,获得保送全国重点大学的资格,其中5人获准保送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1人保送新加坡留学。孙金莉老师谈到“减负”问题时深有感慨的说:在实验班里,必须在两年内完成3年的高中课程,还要学部分大学的课程,又要出成绩,又不能增加学生负担,老师怎么办?就要求把每一节课都要变成精品。在每堂课上,老师和学生都像即将出征的战士,都要瞪起眼睛来全力以赴去打仗。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把每一个45分钟高效利用。学生高效学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益,这就是最实际的减负。当一节节的精品课呈现在学生面前时,怎能不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们主动获得知识,就会极大地发掘自身潜力,投身于科学探索之中,乐此不疲,这怎么会产生“负担”的感觉!

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洋思中学的教学理念是有道理的——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师生要像即将出征的战士,都要瞪起眼睛来全力以赴去打仗,课堂教学的效率才高,学生的课后负担才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