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敬业与乐业(教案、教学反思、课后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教学反思6.敬业与乐业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教学反思6.敬业与乐业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教学反思6.敬业与乐业《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教学反思6.敬业与乐业》这是一篇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希望能对您的生活工作得到帮助。

教学目标1.把握作者关于“敬业与乐业”的观点,对本文的观点与材料做出区分。

2.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

3.了解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体会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在《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中,男主角阿米尔·汗为塑造形象先增肥28公斤再暴瘦25公斤,只为了拍好适应不同年龄的角色。

不过,为了一部电影付出如此努力,你们觉得是否有此必要呢?(引导学生稍做讨论)是的,有必要,因为这正是他敬业精神的体现,正是他的敬业精神,让他的电影一次次取得成功。

敬业,不仅是阿米尔·汗独有的话题,在近代,我国思想家梁启超就已经很深入地探讨了敬业甚至乐业的重要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位思想家的演讲稿——《敬业与乐业》,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中,去观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价值。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目标导学二:把握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1.默读课文,在默读的过程中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观点的语句。

明确:(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学法指导】如果在一段当中出现这样几个词语,如“总之、总而言之、所以说、归根结底”等,这些词语所引出的那句话很可能就表述了作者的观点。

《敬业与乐业》教案反思

《敬业与乐业》教案反思

《敬业与乐业》教案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本职工作,敬业乐业的品质。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敬业与乐业的定义。

2. 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3. 如何培养敬业与乐业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敬业与乐业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敬业与乐业的品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敬业与乐业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培养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敬业与乐业。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敬业与乐业的意义。

2. 讲解:详细讲解敬业与乐业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培养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刻体会敬业与乐业的价值。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互相启发。

5. 总结: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敬业与乐业在个人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敬业与乐业的思考题,要求学生在课后思考并回答。

7.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了解他们的自我认知。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企业人士来校讲座:邀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企业人士来校分享他们的敬业与乐业经验,让学生听取不同行业的真实故事。

2. 组织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实习等,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体验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八、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既要讲解敬业与乐业的理论知识,也要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体验和培养敬业与乐业品质。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与反思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敬业与乐业》内蒙赤峰松山区:陈立斌一、教学目的:1、在对文章解读的过程中,采用多角度阅读的方法,感受这篇讲演词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写作特色。

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

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三、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预习字词: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内容,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亵渎:轻慢,不尊重。

二、导入新课。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引入课文《敬业与乐业》。

简介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号饮冰室主人。

清光绪举人。

和他的老师康有为一起,倡导维新变法,并称“康梁”。

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后讨论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提示:引论——本论——结论)明确: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式。

第一部分(1):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2—6):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7):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分析第一部分。

学生思考: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学生讨论后明确: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这样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古籍中的语句的原意混同,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五、学习第二部分。

1、朗读第三、四段。

课文论述了“敬业”的重要。

思考: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第三希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子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接着自己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敬业与乐业》教案(精品)2022年部编版语文附答案

《敬业与乐业》教案(精品)2022年部编版语文附答案

敬业与乐业【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旁骛、亵渎〞等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1.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2.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3.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那么。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进行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

二、自主预习1.背景资料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

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2.知识链接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

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认某种主张。

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语言特点:①准确、严密;②概括性和简洁性;③使用修辞,表达其用词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

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又可分为三局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论题是有待于证明的命题。

〔1〕订正字音旁骛.〔wù〕强聒.不舍〔guō 〕亵渎.〔dú〕〔2〕词语释义旁骛: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专心。

部编9年级上册语文6 《敬业与乐业》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9年级上册语文6 《敬业与乐业》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9年级上册语文6 《敬业与乐业》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认真阅读课文,说说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释和论证的。

参考答案:观点:作者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之后分别从“有业”是前提(举例、对比论证),“敬业”最为必要(举例、引用论证),“乐业”是最高境界(对比、道理论证)三个方面进行阐释和论证的。

二、议论性文章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本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本文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

例如:(1)举例论证:举百丈禅师“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的例子,说明人人应该有职业并要不断劳作。

举“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的事例,说明“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的观点。

(2)对比论证:第③段从反面论证“无业”的害处,第④段从正面论述“有业”的重要性,这两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

(3)引用论证:如引用《老子》、孔子、曾文正、庄子等的言论论证观点。

(4)比喻论证:“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论证,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一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三、在论述过程中,文章常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来推进论证或转换话题,如关联词、设问句等。

试从第6、7段中找出这类词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第6段“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中“凡……都……”运用关联词引出下文“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两个事例的叙述。

第7段“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用设问句引出下文,行文流畅自然,连贯得体,能激发听众的兴趣,而且发人深省。

四、作者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事例;在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出了四个原因。

参照这两种写法,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敬业与乐业》教学简案教学反思

《敬业与乐业》教学简案教学反思

《敬业与乐业》教学简案+教学反思《敬业与乐业》教学简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

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

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

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

策略和方法讨论法。

第一课时教学程序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教学目标提示:同学们学习这两篇课文时要注意两点:1课文是怎样开头的?2课文中说理时,举了哪些例子?是为了证明什麽观点的?关于作者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二、整体感知1、读课文认字与词语及名句的解释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旁骛佝偻承蜩倘若亵渎骈进强聒2、握文章的中心论点?3、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4、文章最后怎样总结的?以上提纲挈领性的给学生了提示的问题后板书即可,不必详细。

作业:1、书写字词2、完成《目标》第一题课后记:掌握字词,梳理结构,是本课的重点。

但必须注意板书地清晰。

第二课时一、字词复习二、研读与探讨1、怎样理解“业”的含义?“业”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2、怎样深入理解“敬业”精神?敬业,就是要热爱自己的事业,要干一行,爱一行,不能蔑视普通职业,尤其体力劳动。

3、论证上的最大特点(1) 引用经典、格言论证自己的观点。

如儒家的《礼记》、《论语》、《老子》、《庄子》等。

(2) 举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如:孔子、朱熹、曾国藩。

关于课后练习的讨论:“合理的生活”指什麽?要有一份正当的职业,对于所作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认真的做好,并在做事中发现了乐趣,而不是发牢骚。

《敬业与乐业》教学反思《敬业与乐业》选自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

其第二单元的选材要求是:在感受人类精英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情感、闪光的思想的同时,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品味不同场合、不同背景下口语运用的技巧。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与反思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与反思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 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 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 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 、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板书课题)2 、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

梁启超(1873-1929 ),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

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 。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 卷,1000 余万字。

二、检查预习给加点的字注音:旁骛亵渎强聒不舍佝偻承蜩三、整体感知《敬业与乐业》是一篇说理深刻结构层次清晰的文章,听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播放课文录音。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全班交流,学生互相评论补充,明确问题要点。

)四、研读揣摩学生自读课文1-7 段,思考下列问题1. 试解释中心论点的含义。

2. 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找出来,试做具体的分析说明。

3. 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学生自读课文后思考,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研讨。

《敬业与乐业》第一课时教案及教学反思(最新)

《敬业与乐业》第一课时教案及教学反思(最新)

《敬业与乐业》第一课时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同学们,请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2、简介作者二、检查预习三、精读明确:课文共七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

条理清晰,纲举目张。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学习课文内容(一)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明确: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朗读第三、四段。

课文第三、四段是论述"敬业"的重要,可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一层。

思考:(1)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2)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明确:第三段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部编 语文 9上--6 《敬业与乐业》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 语文 9上--6 《敬业与乐业》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6 《敬业与乐业》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认真阅读课文,说说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释和论证的。

参考答案:观点: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这一观点的分别从“有业”是前提(举例、对比论证),“敬业”最为必要(例证、引证论证),“乐业”是最高境界(对比、道理论证)展开阐释和论证的。

二、议论性文章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事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

本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本文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

如文中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在论述“敬业”时,引用朱子、曾国藩、庄子的名言为“敬业”作结。

三、议论文在论述过程中,常使用一些词语或句子来推进内容或转换话题,如关联词、设问句等。

试从第6、7段中找出这类词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如第6段中“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和第7段“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采用设问的方式过渡,承接上文论述“敬业”的重要性,开启下文论述如何做到“敬业”。

再如第6段“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和第7段“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中,关联词“凡……没有不……”,“所以……”起到总结上文的作用。

四、作者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事例;在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出了四个原因。

参照这两种写法,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点拨:此题意在让同学们了解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两种论证方法,开拓同学们的思路。

参考答案:例如,“有业之必要”的理由:(1)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不需要依赖他人,仰人鼻息,受人牵制;(2)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3)使自己的生活起居有规律,有利于健康养生;(4)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5)事业上的小小成功,能够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给人带来精神满足;(6)有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举例:陈景润为了证明数学定理,不畏艰辛与枯燥,用了几麻袋的草纸,执着于自己所忠于的事业当中,从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

6敬业与乐业教案(含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

6敬业与乐业教案(含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

6敬业与乐业教案(含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6敬业与乐业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累“敬业乐业”“安居乐业”“断章取义”“不二法门”“言不及义”“亵渎”“强聒不舍”等词。

2.体会演讲词的文体特点。

过程与方法1.初步研究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2.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地论述自己的观点。

3.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和乐业态度。

重点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难点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实质。

1.诵读法。

2.研讨探究法。

XXX的画像与资料。

2课时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XXX曾讲过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

”这句话启迪的不但是当时的古希腊人,也应该引起我们对生活态度、处事原则的深层思考。

“态度”是一切事物能否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我们的研究也是如许。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近代思想家XXX的演讲词——《敬业与乐业》,让我们在感知前贤的思想风貌中,对照自己的研究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代价。

XXX(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与XXX一起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并称“XXX”。

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索和文学创作的新局面。

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1《敬业与乐业》是一篇说理深刻、结构层次清晰的文章,听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思考下列问题。

多媒体出示问题组:1.这是一篇什么文章?属于什么文体?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3.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播放课文录音。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全班交流,学生互相评论补充,明确问题要点:1.这是一篇演说词,属于议论文。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它是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来的。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及反思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及反思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及反思《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按目的筛选材料并加以分类整理的能和不断积累的习惯。

2、理解课文在确定话题、运用语言方面的特点。

3、认识敬业乐业的意义,培养敬业乐业的职业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的分析可落在论点和论据的关系。

【教、学具】小黑板。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要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课文,思考问题,初步读懂文章。

〖教学过程〗一、解题,介绍作者导入新课:《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梁启超先生字卓如,别号有任公、沧江、中国之新民及饮冰室主人等。

广东省新会人。

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注意者,著名学者。

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

他的文章被成为“新文体”。

文编《饮冰室合集》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以试验、总结、推广职业教育而著称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

该校1918年5月由黄炎培发起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的,校址在上海陆家浜。

以黄炎培提出的“敬业乐群”为校训,提倡“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着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生产劳动实习和职业道德训练,强调教育与社会联系,有优良的传统和校风。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三、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1、先请学生讲一讲自己归纳的段落大意,然后发动学生评议。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⑴ 这是一篇讲演稿,是梁启超先生在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但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今天立足本职多作贡献,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还是大有帮助的。

⑵ 总结议论文文体知识。

⑶ 介绍演讲的基本知识。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

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

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① 认清对象,确立主旨。

《敬业与乐业》教学反思

《敬业与乐业》教学反思

《敬业与乐业》教学反思敬业与乐业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可以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本文将从敬业与乐业两个方面来探讨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一、敬业1.1 始终保持教学热情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保持对教学的热情和激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专注和付出。

1.2 持续学习和提升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投入。

1.3 关注学生发展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积极引导和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二、乐业2.1 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教师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2.2 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关心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3 鼓励学生参与互动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三、教学反思的重要性3.1 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2 总结经验和提升能力教师通过反思可以总结教学经验,发现成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3.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四、教学反思的实践方法4.1 定期开展教学反思教师应该定期开展教学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4.2 结合学生反馈意见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和感受,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3 寻求同行评议和指导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可以寻求同行的评议和指导,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敬业与乐业》教案

《敬业与乐业》教案

《敬业与乐业》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敬业和乐业的概念,认识到它们在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本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规划未来职业生涯。

二、教学内容:1. 敬业与乐业的定义和内涵2. 敬业与乐业在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3. 培养敬业与乐业的方法和技巧4. 职业规划与敬业乐业的关系5. 成功案例分享与讨论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敬业与乐业的短片,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敬业与乐业的定义、内涵及其在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敬业与乐业的看法和经验,互相学习。

4.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一些成功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成功人士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并从中汲取经验。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敬业与乐业的定义、内涵及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看法和经验,互相学习。

4. 互动提问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提高课堂参与度。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提问等环节的活跃程度。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长期跟踪:关注学生在课堂之外对敬业与乐业的实践和应用。

六、教学资源:1. 视频短片:关于敬业与乐业的短片,用于导入课堂。

2. 成功案例集:收集各类行业中的成功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教材:《敬业与乐业》教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

4. 调查问卷:用于了解学生对敬业与乐业的认知程度和实际应用情况。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导入新课,播放短片,引导学生思考敬业与乐业的含义。

2. 第二步:讲解敬业与乐业的定义、内涵及其重要性。

3. 第三步:分析成功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初三语文敬业与乐业教案及反思

初三语文敬业与乐业教案及反思

初三语文敬业与乐业教案及反思敬业,即责任心,是对学业或工作专心致志;乐业,即趣味,不仅乐意去做某件事,而且从中领略出趣味来。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初三语文敬业与乐业教案及反思,一起来看看吧。

初三语文敬业与乐业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2、领会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3、大量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教学难点】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实质【德育目标】培养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教学方法】1、诵读法2、研讨探究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俗话说:人各有志同学们即将初中毕业,老师很想知道大家以后想从事什么工作……到时,你拥有了一份属于你自己的职业,你是否会因为是做家政而自卑地抬不起头或者因为是个官员就趾高气扬?或者当你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时就轻易地选择“跳槽”?我们究竟该怎样去看待自己的职业,这里有一篇文章《敬业与乐业》或许会给我们极大的启示二、作者简介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维新代表人物及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这篇文章是梁先生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噗该校学生所做的职前演讲三、整体感知1、大家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演讲者的口吻,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学难懂的句子2、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有业、敬业、乐业3、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四、合作探究1、梳理文章思路,想想作者是怎样把问题说清楚的一(1):引出中心论点,“敬业与乐业”二(2~5):论述中心论点前的铺垫,强调“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基础三(6、7):论述“要敬业”的原因以及怎样“敬业”四(8):论述“要乐业”以及怎样才能“乐业”五(9):总结全文,强调“责任心”和“趣味”的重要性2、思考演讲稿与一般议论文章的异同:相同点:⑴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⑵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本论、结论⑶论据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⑷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不同点:⑴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⑵语言通俗,如话家常五、布置作业同学们现在作为学生,学习便是你们的职业,能否反思一下自己在学业中的种种态度和现象,来进一步解读文中那些耐人寻味的语句?下节课交流初三语文敬业与乐业反思我及时地引导他们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感受,多列举事例,这样更好的认清自己现在应该如何去做,从而具有积极的实际教育意义。

第6课《敬业与乐业》教案

第6课《敬业与乐业》教案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敬业与乐业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4)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如何因材施教,使他们在敬业与乐业方面取得进步。
难点解析: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如个性化指导、分层教学等,帮助学生在敬业与乐业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步。
四、教学流程
(一)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敬业与乐业》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非常认真负责的人?”(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敬业与乐业的奥秘。
3.培养学生树立敬业乐业的观念,激发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积极进取,热爱自己的事业,为未来的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本节课将与课本紧密关联,结合实际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认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第6课《敬业与乐业》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提升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其认识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
(2)培养学生从优秀榜样中汲取精神力量,激发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敬业与乐业意识。
难点解析:通过分享优秀榜样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让学生感受到敬业与乐业的魅力,激发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践行敬业与乐业。
(3)如何引导学生将敬业与乐业的精神运用到团队合作、人际交往等方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敬业与乐业》教案 (精品)2022年部编版语文附答案

《敬业与乐业》教案 (精品)2022年部编版语文附答案

6 敬业与乐业爱迪生曾经说过:人生是短暂的。

对这短暂的人生,我们最好的报答就是工作。

那么,亲爱的同学们,你思考过人生与事业的关系吗?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看待自己的职业?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认为,应该“敬业〞“乐业〞,并深信这是人类生活最合理的方法。

阅读此文,相信你的心中会对这个严肃的话题有新的认识。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积累经典语句、格言。

3.掌握议论文根本的论证方法:举例子和讲道理。

4.体会演讲的口语特色。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人生基于事业才有价值,事业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人们对于事业的态度。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唐代文学家韩愈如是说。

近代学者梁启超关于这个问题有更深刻的见解,听听他的宏论,可以激发我们深入地思考。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厌恶.(wù) 禅.师(chán) 佝偻..(ɡōu lóu)咽.气(yàn) 骈.进(pián) 哭丧.着脸(sāng)佛.门(fó) 强聒.不舍(guō)2.词语解释。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不二法门: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言不及义:只说些无聊的话,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

亵渎:轻慢,不敬。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3.经典词句积累。

(1)安其居,乐其业。

(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3)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4)主一无适便是敬。

(5)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6)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7)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2024年-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6《敬业与乐业》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024年-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6《敬业与乐业》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6《敬业与乐业》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认真阅读课文,说说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释和论证的。

参考答案:观点: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这一观点的分别从“有业”是前提(举例、对比论证),“敬业”最为必要(例证、引证论证),“乐业”是最高境界(对比、道理论证)展开阐释和论证的。

二、议论性文章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事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

本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本文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

如文中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在论述“敬业”时,引用朱子、曾国藩、庄子的名言为“敬业”作结。

三、议论文在论述过程中,常使用一些词语或句子来推进内容或转换话题,如关联词、设问句等。

试从第6、7段中找出这类词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如第6段中“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和第7段“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采用设问的方式过渡,承接上文论述“敬业”的重要性,开启下文论述如何做到“敬业”。

再如第6段“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和第7段“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中,关联词“凡……没有不……”,“所以……”起到总结上文的作用。

四、作者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事例;在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出了四个原因。

参照这两种写法,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点拨:此题意在让同学们了解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两种论证方法,开拓同学们的思路。

参考答案:例如,“有业之必要”的理由:(1)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不需要依赖他人,仰人鼻息,受人牵制;(2)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3)使自己的生活起居有规律,有利于健康养生;(4)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5)事业上的小小成功,能够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给人带来精神满足;(6)有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举例:陈景润为了证明数学定理,不畏艰辛与枯燥,用了几麻袋的草纸,执着于自己所忠于的事业当中,从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整体备课本单元所选的都是议论性文章。

它们或谈人生(如《敬业与乐业》),或议社会(如《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或论教养(如《论教养》),都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无不闪耀着思想的光芒。

作者在阐述观点时,有时直接阐释道理,如《敬业与乐业》开篇就点明了中心论点;有时运用材料进行论证,如《论教养》列举了某些人的日常表现来论证观点,《精神的三间小屋》则在理解三间小屋的内涵的基础上概括出作者的观点,论述严密,说服力强。

阅读这类文章,可以深化我们对社会、人生的认识,提高思辨能力。

学习这个单元,要了解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理清论证的思路,学习论证的方法。

《敬业与乐业》是一篇演讲词,《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书信,《论教养》和《精神的三间小屋》是以说理为主的散文,教学时在注意它们各自的文体属性外,还要侧重学习这几篇文章具有的一般意义上的议论文有观点、讲道理的特点。

学习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习写简单的议论文,学会运用道理论证(包括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理解自强不息的内涵,做自强不息的新青年。

内容课时 教学要点 6.敬业与乐业2 1. 了解议论性文章(包括演讲词、书信、说理散文等)的基本特点。

2. 积累字词,掌握文学常识。

3. 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区分论题与论点、观点与材料。

4. 理清论证的思路,学习论证的方法,体会论证方法和特色语言的作用。

5. 指导学生学写议论文,引导学生以鲜明的态度和立场看待事物,并能提出自己的观点。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2 8.论教养1 9.精神的三间小屋1 写作观点要明确 26 敬业与乐业【教学目标】1.把握作者关于“敬业与乐业”的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

2.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3.了解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并体会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

4.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获得人生启迪。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把握作者关于“敬业与乐业”的观点。

2.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教学过程】一、故事引领,导入新课1.讲述故事同学们,在北京有一位名叫李素丽的公共汽车售票员,她自1981年参加工作以来,十几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真诚热情地为乘客服务。

她认真学习英语、哑语,并努力钻研心理学、语言学,利用业余时间走访、熟悉不同的地理环境,潜心研究各种乘客的心理和要求,有针对性地为不同乘客提供满意周到的服务。

李素丽被誉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病人的护士”“群众的贴心人”。

2.切入课题李素丽这种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就是一篇讲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文章,这是他在职业学校对在校学生所作的演讲词。

今天让我们去聆听先哲的教诲,观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的价值。

【设计意图】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一个人应该如何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快速引导学生去了解课文内容。

二、温故知新,扫清障碍1.作者简介课件出示: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思想家、学者,与他的老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

有《饮冰室合集》存世。

2.字词积累(可参见《状元大课堂》P39“字词清单”)课件出示:佝偻..(xiè dú)旁骛.(wù)骈.进(pián)强聒.不舍(ɡuō)..(ɡōu lóu)亵渎承蜩.(tiáo)容赦.(shè)秘.诀(mì)教诲.(huì)解剖.(pōu)3.文体知识回顾课件出示: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证、论据。

论据的分类: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资料助读:演讲稿课件出示:演讲稿也叫演讲词,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

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发表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

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其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设计意图】九年级学生对议论文文体已有初步了解,但阅读议论文的功底还远远不够,所以先复习文体知识、扫清字词障碍等,有利于集中精力突破课文重难点。

三、整体感知,把握观点1.初读,读出文题的凝练美(1)对学生来说“业”是什么?预设:“业”是“学业”。

追问:读完课文后你有了什么新的理解?预设:“业”不仅指学业,也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

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因此,“业”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2)“敬”和“乐”的含义是什么?预设:“敬”是有责任心,“乐”是趣味。

(齐读第9段)2.辨读,读出观点的理性美(1)把所有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在文中勾画出来。

预设:①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

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④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⑤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⑥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⑦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⑧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⑨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⑩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2)在这些观点里,哪句话起统摄全文的作用?课件出示:“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小结: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统摄全文的观点就是中心论点。

追问:作者是怎样引出中心论点的?预设:作者在文章开头引用国人熟悉的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开宗明义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和论证中心论点的?预设:作者围绕中心论点依次谈了有业、敬业、乐业三个方面的问题。

追问:这三个方面和中心论点是什么关系?课件出示:小结: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就是分论点。

3.跳读,读出结构的明晰美根据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给文章划分结构层次。

课件出示: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第二部分(第2—8段):论述“有业”“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

第一层(第2—5段):论述有业之必要。

第二层(第6、7段):论述要敬业。

第三层(第8段):论述要乐业。

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文——人类合理的生活就该敬业、乐业。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辨别主要观点(中心论点)的能力,并能围绕中心论点理清文章的思路,为进一步达成本课目标打下基础。

第2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文中运用了哪些材料来证明观点,体会论证方法的作用。

2.引导学生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获得人生启迪。

3.品味经典,积累格言。

【教学过程】一、探究思考,理解感悟1.研读,读出说理之法(1)读第2—5段,理解观点与材料间的联系。

思考: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哪些材料?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道理论证:引用“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举例论证:无业游民不可教诲,无药可医;唐朝百丈禅师“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比喻论证:“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一句把“没有职业的懒人”比作“蛀米虫”和“盗贼”。

教师小结:这些为证明论点服务的材料就是论据,论证了“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从而有力地证明了“有业之必要”的观点。

(2)你身边“有业”和“无业”的人各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你喜欢哪一种?预设:无业者生活状态:啃老、经济窘迫、无所事事、打牌赌博、家庭不和……有业者生活状态:忙碌充实、精神饱满、作息规律、生活富足……追问:“有业”的人生就一定有价值、有意义吗?还需要做到什么?预设:“有业”只是前提。

作者告诉我们第一要敬业,第二要乐业。

2.疑读,读出“敬业”之责(1)读第6、7段,概括段意,辨析两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思考:这两段能否调换位置?预设:不能调换位置。

第6段是分析问题“业有什么可敬”“为什么要敬业”;第7段是解决问题“怎样敬业”。

这两段之间是递进关系。

(2)作者是如何将“要敬业”这个观点阐述清楚的?预设:第6段“总之,人生在世……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是对“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的问题进行总结;第7段开头“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将文章的论述从第6段对“业”可敬原因的讨论,转换到第7段怎样才是“敬业”上,对“要敬业”这个分论点的阐述起到了推进作用。

(3)根据“有业”部分学到的方法,同桌交流:这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预设:第6段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道理论证),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例论证),都是论证“凡职业都是可敬的”。

第7段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举例论证),论证只有忠实才能做到敬业;引用庄子、孔子的话(道理论证),强调“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先从正面论述要把事情做好,“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再从反面引用曾文正的话“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分析不敬业的危害,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分析了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

(4)梁启超先生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讨论:我们中学生怎样做才算“天地间第一等人”呢?预设:①要认认真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②要有良好的习惯,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毅力;③是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不放弃;④是对规章制度的遵守,是对集体荣誉的维护;⑤要把每门学科都努力学好;⑥要有勇于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3.悟读,读出“乐业”之趣(1)读第8段的内容,提取作者对“乐业”的几点看法,并批注:作者是如何证明这些观点的?预设:作者的看法:“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证明过程:用“做工”“赌钱吃酒”证明“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用“两等苦人、四个原因”证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引用两处孔子的言论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