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地关系
何玉燕
(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类 09级指导老师:夏丽丽)
摘要: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也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人地关系的观点经历了“天命论”——“决定论”——“或然论”——“生态论”一直到“协调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注重自然—经济—社会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People are the geography of the research centre, is also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social geography, and the views of the "destiny" - –"determinism" ——"or" "then, ecological" to "harmonization" argument. in reality,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natural —— social, econo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关键词:观点经历人地对立统一协调论发展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的分支学科之一,不同时期,不同学者对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表述不同。但即使如此,我们仍可从中发现一些颇为近似的观点:
李旭旦教授认为,“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分布,发展和扩散,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空间结构的一门科学。”该定义抓住人文地理学的主线“人地关系”,反映了人文现象能动变化的时空性。
张文奎教授认为,“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及空间差异,并预测其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该定义强调了学科的预测功能。
吴传钧院士认为,“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发展趋向的规律。”吴院士强调要以地域为单元,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研究人地关系。
三位学者的表述虽然不同,但都明确了人文地理学只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发展和演变规律,其基本要素是一致的,即都含有“人地关系”及人类活动的“空间活动”或“地域系统”两大基本点。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也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人地关系的观点经历了“天命论”——“决定论”——“或然论”——“生态论”一直到“协调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地关系正在逼近真理,但要正确认识复杂,不断变化的人地关系,我们还必须进行长期,深入的研究,并在社会实践中协调好人地关系。
研究人地关系,我们当然得搞清楚人与地之间的关系。而人地关系中的“人”,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在一定区域空间从事生产活动或社会活动的人,即社会性的人。人具有双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和双重身份(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作为生产者,人类通过劳动将自然界的许多物质转化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必需品;作为消费者,人类消耗自己生产的产品,并将废物返回自然环境中。总之,人类与自然界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人类具有思维,创造能力,并掌握工具和技术,组成复杂的人类社会。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一样,都是拥有各自生存的权利,需要和价值。人类与他们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和协调的“护惠共生”的伙伴关系,人类没有任何理由使自己的活动凌驾于整个人地系统之上。只有当人类的
活动能促进人地系统的和谐,完整和可持续时,人类的活动才是正确的。
而人地关系中的“地”是指空间上存在地域差异的地理环境。一是指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的,由自然诸要素有规律结合的自然环境,包括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二是指在人类作用下已经改变了的或在其影响力之下的地理环境,即经济,文化等人为环境(或称文化环境,社会环境)。从人地系统的角度看,“地”有以下属性:(1)数量上的有限性。(2)地域上的差异性。(3)制约性和可变性。(4)有限的稳定性。(5)层次性和复杂性。(6)整体性。
人地关系中的“人”与“地”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人口的发展、分布和密度受地理环境优劣的影响,适度人口是开发利用环境的基本动力;过量人口对环境是一个压力,是造成人地关系失调的主要原因;而无一定数量的人口,也就谈不上利用环境。
而在最新的,也是我赞同的人地关系协调论提出,我们不应只注重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不应只注重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而是自然—经济—社会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标。这不仅代表更高目标的效率和更公平的理想,而且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活跃在现代文明社会体系中,对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行为起着引导、规范、塑造和升华的巨大作用。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人地关系也在一步步的呈现出新的实践特征。如人地关系的网络化;资源条件发生区域性变化;区域性生存条件的限制性在降低;全球的生存条件的限制性在提高;区位因素由静态转变为动态。
社会在向前发展着,人地关系也在一直变化,人文地理需要更多的关注与研究。我相信在众多的地理学者与人民的努力下,人文地理学一定能有更辉煌的成就,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
参考文献:
陈慧琳主编,人文地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赵荣等著,人文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