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辛亥革命

合集下载

自考 近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

自考 近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
康德黎先后收到霍维夫人的未具名函和柯尔转交的呼救名片后,即遂与孙中山的另一位好友孟 生奔走营救。他们多次到伦敦警方和英国外交部要求英政府进行干涉,并且还亲自到公使馆 要求放人,均无结果。但在康德黎和孟生的再三要求下,英警方同意派警员与康、孟雇佣的 私家侦探一起监视清公使馆,以防孙中山被偷运出公使馆。康德黎随后向《泰晤士报》求救, 但该报经请示英国外交部,决定不予刊登孙被拘捕的消息。22日一大早,康德黎和孟生拿着 孙中山写的便条到老贝利街向伦敦刑事法院指控中国公使馆违反《人身保护法》,但法官莱 特认为该指控理由不充分,未予受理。然而,这一消息被守候在法院的《地球报》记者听到 了。《地球报》在当晚就刊登了孙中山被清公使馆诱捕的消息。伦敦各报记者随即进行采访, 次日均报道了这一事件,引起英国各界强烈反应。公众舆论一致同情孙中山,谴责公使馆的 卑劣行径,英国朝野也对此极表关注。
3/2/2016
3/2/2016
3/2/2016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 3三民主义学说和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3/2/2016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或时代背景)
•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 府已经彻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愿沦为“洋人的朝廷”,列强加强了对清政 府的政治控制,竭力扩展在华经济势力。清政府既要对外赔款,又要对内搞“新政”, 财政开支激增,负担沉重,激起民众普遍反抗。在1902年至1911年,各地民变多达 1300余起。还发生了拒俄、拒法、抵制美货等爱国运动,以及收回利权运动和保路运 动。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预备立宪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 加重了危机,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 产阶级知识分子。

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

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是如何发 生的?从根本上说,是被外国侵略 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逼迫出来的。
例:孙中山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
孙中山于1866年11月12日诞生在 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县)翠亨 村。左图是孙中山诞生地和住宅 的照片。
1888年10月,孙中山在香港西 医书院学习医学。先后结识陈 少白、杨鹤龄、尤列等,经常 聚谈反清革命。(左起为杨鹤 龄、孙中山、陈少白、尤列, 后立者为关景良)
(4)预备仿行宪政:新政无法挽救清廷的 统治危机。清政府迫于舆论压力,与1905年 派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归国后实行预备仿 行宪政。
“出 五洋 大考 臣察 ”宪 及政 随的 员
“五大臣”----镇国公载泽、户部侍郎戴鸿慈、兵部 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抚端方、商部右丞 绍英等五大臣分赴东西洋各国考察政治
孙中山开始认 识到,只有推 翻清朝封建专 制制度,才能 够拯救中国。
李鸿章衙门大院(天津)
1、兴中会成立 1894年11月,孙中山 在檀香山华侨中建立兴中 会。入会秘密誓词为: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 创立合众政府”。1895年 2月,孙中山在香港成立 兴中会总部。兴中会的建 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 命派的初步形成,表明孙 中山正式走上革命道路。
4.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民族资 产阶级力量也在增长,并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 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
辛亥革命导火线-----“皇族内阁”1号令(铁路干线国有政策)
所谓“铁路干线”,主要指的是粤汉、川汉 铁路。这两条铁路已经归于商办,即由民间投 资建设并经营。但是,为了解决严重的经济危 机,朝廷决定向外国银行借款,借款需要抵押 物,而当时的中国,唯一能够让列强们感到有 吸引力的抵押物,恐怕只有铁路了。

简答题-2020年《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本科第三章辛亥革命

简答题-2020年《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本科第三章辛亥革命

简答题-2020年《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本科第三章辛亥革命给大家整理了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简答题-2020年《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本科第三章辛亥革命,科学宅家,高效备考!第三章辛亥革命1、简述晚清政府实施“新政”的背景答:《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经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着的念头,甘为“洋人的朝廷”。

清王朝为取得外国列强的信任,平息国内日益高涨的民怨,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拉拢民族资产阶级改良派,于1901年4月设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

2、简述革命派对中国民主革命认识的阶级和历史局限性。

答:(1)、革命派未能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不仅不敢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帝口号,反而希望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2)革命派停留在对民主制度形式的理解上,缺乏对民主建政的深入认识。

(3)革命派未能把土地制度改革和发对封建主义联系起来,从而无法真正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这些局限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辛亥革命的进程和结局。

3、1911年保路风潮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答:1911年5月,清政府皇族内阁为筹集借款,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并粤汉、川汉铁路的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引起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四省民众的强烈反对,一场事关民族权益和个人利益的保路运动随后兴起,四川省尤为强烈,最初,各省立宪派倡导文明保路,但遭清政府镇压,署理四川总督赵尔丰竟下令请愿群众开枪,打死30多人,造成成都血案。

广大群众忍无可忍,在同盟会会员的参与下,掀起了全川武装暴动。

4、简述《中国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其意义答: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国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中国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主体”,而“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设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内阁辅佐临时大总统为行政机关,行使政权;设法院,行使司法权;参议院为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参议院还有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的权利;中国民国国民一律平等,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出版、言论等自由,享有请愿、陈述、考试、选举与被选举民主权利。

中国近代史-自考-第三章-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史-自考-第三章-辛亥革命

第三章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政的革命活动)一、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一)辛亥革命前,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1、20世纪初,列强对中国侵略日益扩大,民族危机加深。

《辛丑条约》后,列强对清政加强控制,加强扩大在华的经济实力——投资规模急速扩,铁路、矿山的利权成为掠夺目标。

2、各国列强瓜分掠夺中国土地加重,国家独立、主权、土地都被严重破坏,民族危机日益加重。

1904~1905,日、俄争华利益,在东北,开战。

清政“局外中立”。

日本战胜,俄国转让东北南部所取的一切权益。

同时,英国侵入,德国争夺英国在华势力围的长江流域。

(二)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

清政对外赔款,对“新政”,财政开销巨大,社会矛盾激化,全国民变、爱国运动四起。

(1901~1911,财政开销增4倍,人民负担沉重,开始反抗——反洋教斗争,农民、手工业者的抗捐、抗税和抢米斗争,工人罢工斗争,少数民族与会党的起事。

1902~1911,各地民变1300多起。

拒俄、拒法、抵制美货等爱国运动,收回利权运动,保路运动等。

在这些运动中,资产阶级为主角。

全国性的民变和爱国运动,反映人民开始清醒,社会动荡,暴风雨将来临。

)(三)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1、《辛丑条约》签订——标志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列强,成为“洋人的朝廷”清政为得到外强信任,平息乱,拉拢改良派,在1901.4设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

2、清末“新政”的主要容(1)改革官制,整顿吏治。

1901.7,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部门。

(2)改革兵制,训练新军。

各省建武备学堂,裁去绿营、防勇(3)改革学制,提倡新学。

1906,废除科举考试(4)奖励工商,兴办事业。

颁布《商律》,奖励兴办实业有贡献的人(5)A. 迫于外压力,1906,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颁布《钦定先发大纲》,学习日本实行君主立宪的宪法,但又规定9年的预备立宪期限。

自考03708近代史第3.4章知识重点

自考03708近代史第3.4章知识重点

第三章辛亥革命一、客观题(单选)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1904年至1905年日、俄两国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清政府却宣布“局外中立”;全国各地发生拒俄、拒法、抵制美货等爱国运动。

2.“新政”内容:(1)改革官制,整顿吏治;(2)改革兵制,训练新军,筹建武备学堂,淘汰绿营和防勇;(3)改革学制,提倡新学;(4)奖励工商,兴办实业。

3.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其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4.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

1895年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

5.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歌颂革命是“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邹容的《革命军》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7.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揭露了清政府的卖国行径,号召人民推翻这个“洋人的朝廷”。

6.黄兴为会长的华兴会;蔡元培为会长的光复会;1905年,孙中山和黄兴等人在东京成立同盟会,孙中山被公举为总理,黄兴被任命为执行部庶务。

7.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被称为三民主义。

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民生:“平均地权”。

8.1911年4月27日,在黄兴的亲自带领下,120多名革命志士在广州举行起义,起义失败后遇难者有72人被葬于广州红花岗,史称黄花岗起义。

9.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并将粤汉、川汉铁路的路权卖给帝国主义,引起湖北、湖南、广东、四川(最强)四省保路运动兴起。

10.1911年10月10日,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占领武昌。

武昌起义引来了全国响应,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

11.1911年,孙中山在南京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2023年自考中国近代史复习重点

2023年自考中国近代史复习重点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旳特点。

答:(1)资本—帝国主义不仅逐渐操纵了中国旳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渐控制了中国旳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旳决定性力量。

(2)中国旳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旳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中国自然经济旳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不过封建剥削制度旳根基即封建地主旳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旳严重障碍。

(4)中国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5)由于近代中国处在外国列强旳争斗和间接统治之中,加上中国地区广大,以及在地方性旳农业经济旳基础上形成地方割据势力旳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是极不平衡旳。

后来,外国列强还分别支持不一样旳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在不统一状态。

(6)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旳极端贫困化。

2、《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和性质。

答:内容:(1)确立了平均分派土地旳方案。

(2)规定了农副业产品旳生产与分派,都以农村政权旳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支出也由国库统一分派。

性质:以处理土地问题为中心旳比较完整旳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规定平均分派土地旳强烈愿望,反应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旳普遍规定。

3、洪仁玕《资政新篇》旳内容和性质。

答:(1)内容: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

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旳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倡导资本主义旳雇佣劳动劳动制。

在思想文化方面,提出设新闻官、设“暗柜”,用以监督官员,改革弊政;主张革除缠足、溺婴等社会陋习;倡导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在外交方面,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强调容许外国人为天国献策,但不得毁谤国法。

(2)性质:是一种带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旳改革与建设方案。

4、太平天国旳历史意义答:(1)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旳统治根基。

[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辛亥革命

[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辛亥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与考题详解第三章第三章:辛亥革命本章重点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活动(成立政党、宣传与辩论、组织武装起义等)2、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3、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4、北洋军阀的统治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是中国同盟会(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创立者:孙中山黄兴) P44 P40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甘心成为“洋人的朝廷”的事件是《辛丑条约》的签订P40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是民族资产阶级 P42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颁布的一部宪法是《钦定宪法大纲》 P42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兴中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联合政府)p431895年春,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总部设在香港p431904年,孙中山发表的指出只有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的文章是《中国问题的真解决》 p43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是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p44同盟会的机关报是《民报》 P44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于东京p44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是三民主义学说(民族、民权、民生)p45辛亥革命开始的标志是武昌起义 p46武昌起义后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的都督是黎元洪 p47保路风潮中,运动最强烈的省份是四川 p47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覆灭的标志是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 p4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p48《临时约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P48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定都南京 p48北洋军阀政府代表的是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 p511913年3月,被袁世凯刺杀的是宋教仁 p51袁世凯为得到日本对他复辟帝制的支持,接受日本提出的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二十一条p51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是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p53袁世凯复辟帝制,举行登基大典是在 1916年1月1日 p51从1916年1月1日复辟到1916年3月22日取消帝制,袁世凯称帝83天,同年6月6日,袁世凯死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第三章-辛亥革命-知识归纳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第三章-辛亥革命-知识归纳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107)-知识归纳第三章辛亥革命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1)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2)清末“新政”的破产(主要内容:改革官制,整顿吏治;改革兵制,训练新军;改革学制,提倡新学;奖励工商,兴办实业)。

(3)清政府的预备立宪,“皇族内阁”的成立。

(4)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2、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3、1905年,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立革命纲领(驱除勒房、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资产阶级革命派以著书立说作为宣传与组织工作,主要包括: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

4、三民主义学说:三民主义学说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1)民族主义内容:“驱除勒虏,恢复中华”。

(2)民权主义内容:“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内容:“平均地权”5、资产阶级革命派同改良派的辩论:(1)围绕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进行论战。

(2)意义:①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参加到革命的行列。

②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为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3)阶级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①革命派未能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不仅不敢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帝口号,反而希望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

②革命派停留在对民主制度的形式理解上,缺乏对民主建政的深入认识,其方案也不十分具体和具有可操作性③革命派未能把土地制度改革和反对封建主义联系起来,从而无法真正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6、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起义,史称黄花岗起义。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历史事件之辛亥革命_毙考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历史事件之辛亥革命_毙考题

下载毙考题APP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历史事件之辛亥革命辛亥革命(1)历史条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清末新政的破产;社会矛盾的尖锐和人民群众的反抗;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2)纲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三民主义:①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②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内容是创立民国,是纲领的核心。

③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指的是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的意义: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3)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代表人物: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

内容: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

意义: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但这场论战也暴露出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

(4)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①辛亥革命的成功:封建帝制的覆灭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②辛亥革命的失败意义: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失败原因:客观原因: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主观原因(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先天的软弱性。

(表现在: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中 国近代史纲要_重点知识点整理

中 国近代史纲要_重点知识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_重点知识点整理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充满屈辱、抗争与变革的历史,从 1840 年鸦片战争开始,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

这段历史对于我们理解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中国近代史一些重点知识点的整理。

一、鸦片战争1840 年,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

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战争的结果是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条约规定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偿英国巨额赔款,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以及协定关税等。

《南京条约》的签订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主权,使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二、太平天国运动19 世纪中叶,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平均分配土地,实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但由于这一制度具有空想性,未能真正实施。

后期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但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限制,也未能付诸实践。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但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三、洋务运动19 世纪 60 年代至 90 年代,清政府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发起了洋务运动。

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工业。

他们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同时也创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等。

洋务运动还创办了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建立了新式海军。

然而,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且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改革,注定无法成功。

四、甲午中日战争1894 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

自考复习中国近代史简答题及论述题辛亥革命

自考复习中国近代史简答题及论述题辛亥革命

自考复习中国近代史简答题及论述题辛亥革命论述题1、试述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1)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即以革命手段****满清王朝,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

但是,民族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

(2)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

即****封建君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在理论上解决了革命目的问题。

但是,民权主义没有明确广大劳动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难以保障人民的真正权利。

(3)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

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

但是,民生主义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

2、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及其失败的经验教训。

总: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的软弱性。

分:辛亥革命局限性的具体表表现:(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

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和支持。

他们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没有认识到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最终把政权交给了同是封建势力代表袁世凯。

(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

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甚至压制人民的革命行动。

(3)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

同盟会的组织松懈,派系纷杂。

辛亥革命后,有的主张解散同盟会,有的另建党派、自立山头。

“革命军起,革命党消”。

失败的原因和经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以及由此而来的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使辛亥革命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

辛亥革命只****一个清朝政府,而没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分节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分节知识点

第三章辛亥革命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外患:1904-1905,日俄为争夺在华利益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清政府宣布“局外中立”。

内忧: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二)清末“新政”及其破产·开始:1901年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结果:“预备立宪”并没能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危机。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阶级基础:是由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受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一)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兴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创始人——孙中山时间——1905地点——美国檀香山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创始人——孙中山,黄兴等时间——1894地点——东京机关报——民报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进入新的阶段(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1.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著书立说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歌颂革命是“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强调中国人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邹容的《革命军》,阐述了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正义性和必要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抨击了外国列强瓜分中国的罪恶图谋,揭露了清政府的卖国行径,号召人民推翻这个“洋人的朝廷”。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一)三民主义学说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16字政治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时间:1905-1907派别:革命派VS改良派阵地:《民报》《新民丛报》内容: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焦点)[皇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大家]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社会]结果:革命派取得胜利第二节: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覆灭和中华民国的建立(一)各地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黄花岗起义: 1911年,黄兴带领革命党人发动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七十二烈士葬于黄花岗,故称“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时间:1911年5月起因:清政府皇族内阁为修建铁路筹集借款。

自考中国近代史刚要-第三章辛亥革命

自考中国近代史刚要-第三章辛亥革命

第三章辛亥革命本章重点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活动(成立政党、宣传与辩论、组织武装起义等)2、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3、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4、北洋军阀的统治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本章提示注意比较资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改良的区别,理解革命是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的最好途径和手段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1、“回收利权”运动: 20世纪初铁路和矿山的利权是列强掠夺的重点.中国人民开展了回收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3、清末新政的部分内容:1901年设立督办政务处开始新政.主要有: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从1906年起废除科举考试;颁布《商律》等.4、“预备立宪”与“皇族内阁”: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5月成立“皇族内阁”.5、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6、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904年后,华兴会(黄兴在长沙组建),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成立.7、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及其纲领: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8、革命派与改良派辩论的焦点: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9、革命的思想宣传家及其代表作: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10、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11、保路风潮:1911年,反对清政府出卖粤汉、川汉铁路路权给帝国主义的运动.四川省最为激烈,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索.1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随即全国响应,从此掀起辛亥革命的高潮.13、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孙中山为被选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1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发点.它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15、北洋军阀:中国近代史上的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军事政治集团.1912年到1928年为其统治期.16、袁世凯复辟帝制:1916年元旦,袁世凯称洪宪皇帝.在人民的反对声中,于83天后取消.17、“二次革命”:1913年因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而起,因战场主要在九江和南京而被称作“赣宁之役”,又称“二次革命”(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18、护国战争:1915年12月,蔡锷宣布云南独立,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19、孙中山护法运动的目的:要求北洋军阀统治者恢复并保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民国时期的国会.20、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标志:1922年6月,孙中山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重要考点讲解二、简答题1、怎样看待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性质.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1)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革命党人和中同盟会会员担任着政府重要部门的主要职务.(2)在实行的各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政策措施上,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3)南京临时政府内政外交方面的局限性.一是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所欠的一切外债.二是没有提出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2、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一个里程碑,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3)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辛亥革命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5)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3、简述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1)发动“二次革命:和组建中华革命党: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1913年7月,李烈钧、黄兴等宣布讨袁,南方部分地方响应.坚持两个月后失败.孙中山逃亡日本在东京正式成立中华革命党.(2)发动护国战争.为反对袁世凯称帝,蔡锷1915年12月25日,蔡锷宣布云南独立,护国运动爆发.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取消帝制.(3)发动护法运动:为恢复并保护中华民国和《临时约法》孙中山两次发动护法运动.·1917年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针对皖系军阀段祺瑞破坏《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1920年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针对直系军阀拒绝恢复民国和《临时约法》.两次护法战争均因军阀出卖而失败.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重要考点讲解二、论述题1、试述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和意义(1)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以革命手段推翻满清王朝,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但是,民族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2)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在理论上解决了革命目的问题.但是,民权主义没有明确广大劳动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难以保障人民的真正权利.(3)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 .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但是,民生主义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2、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及其失败的经验教训总: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的软弱性.分:辛亥革命局限性的具体表表现:(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和支持.·他们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没有认识到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最终把政权交给了同是封建势力代表袁世凯.(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甚至压制人民的革命行动.(3)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同盟会的组织松懈,派系纷杂.辛亥革命后,有的主张解散同盟会,有的另建党派、自立山头.“革命军起,革命党消”.失败的原因和经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以及由此而来的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使辛亥革命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辛亥革命只推翻一个清朝政府,而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中国近代史纲要》-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启示

《中国近代史纲要》-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启示

辛亥革命的发起和其失败的原因与启示回眸九十三年前的辛亥革命,它可称得上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一座不朽的里程碑。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不仅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还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而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却以失败告终,其中失败的原因及其启示,都很耐人寻味.1.历史回顾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

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

接着各省纷纷响应。

因为1911年为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

不久组成了临时参议院,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

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政权被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代表袁世凯窃取,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宣告失败。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广大工农群众参加的一次“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

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虽然它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

1.1辛亥革命的过程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1年旧历为辛亥年故名。

1894年,孙中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团体兴中会。

1905年,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此后,资产阶段革命派一方面批评君主立宪派反对革命的谬论,传播革命思想;另一方面,发动了一系列的反清武装起义,促进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1_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重点整理(选择+简答)

1_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重点整理(选择+简答)

1_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重点整理(选择+简答)第一章第一节选择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统治走向衰落。

2、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3、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4、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前有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史称“康乾盛世”,分别是“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之治”5、清中叶以后,中国社会由盛转衰。

6、鸦片战争前,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为英国,美国,法国。

7、1836年,英国政府代表,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扬言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

简答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答:①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②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③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④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2、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所具有的两方面特性答:①巩固和延续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②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固有矛盾日益显现,造成自身不可克服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周期性危机。

3、中国封建社会,清王朝由强转衰的只要表现答:①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各级官僚贪污成风。

②经济上,建并土地,苛捐杂税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③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④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⑤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论述题1、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商品生产的无限增长,需要开辟新的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寻求新的殖民地。

开辟新的市场和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促使西方列强发动新的侵略战争,他们把目标瞄向古老的中国。

1836年,英国政府代表,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扬言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

第二节选择1、列强对中国的压迫和剥削手段有: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

3、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英签了《南京条约》(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中美签了《望厦条约》(中美第一个),中法签了《黄埔条约》,中俄签了《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4、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近年考试重点

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近年考试重点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代码:03708)历年真题答案目录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辛亥革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知识点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知识点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知识点一、晚清时期的政治变革晚清时期,中国逐渐走向危机的边缘。

在这个时期,政治变革成为了迫切的需要。

这一时期的政治变革包括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要事件。

1. 戊戌变法:1898年,慈禧太后下令进行戊戌变法,试图通过西化来挽救中国的危机。

戊戌变法涉及了政治、经济、教育等多个领域的改革,但由于封建势力的阻挠以及内外部的反对,最终失败了。

2.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1911年爆发。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结。

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二、战争与外交近代中国面临着外国列强的侵略与控制,战争与外交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部分。

1.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战争,发生在1840年至1842年。

这场战争是中国与英国为争夺贸易权益而爆发的,中国战败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悲惨一页。

2. 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发生在1894年至1895年,是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失败,中国在战争中损失惨重,签订的《马关条约》割让了台湾等领土。

3. 中日战争:中日战争发生在1937年至1945年,是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一场全面战争。

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抗击外敌入侵的一次重要斗争,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最终取得了抗战胜利。

三、思想启蒙与文化变革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伴随着思想启蒙和文化变革。

这一时期,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和文化人物涌现出来,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1. 戊戌维新思潮:戊戌维新是晚清时期的一场重要的思想启蒙运动,思潮涌动于政治、教育、文化等领域。

在这一时期,许多有识之士积极探索中国的未来,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

2.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的文化变革运动,发生在1919年。

这场运动是对《凡尔赛条约》的抗议,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高潮。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1.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的主要推动力量包括党、多数民主革命派、黄兴、孙中山等。

革命的胜利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但确立了中国近代化的基础。

2.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1912-1928年):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主革命派成立了北洋政府,但由于政权缺乏统一和中央集权,以及国内各地军阀的割据,中国陷入了长期的动荡。

军阀混战不仅打击了国家的稳定和统一,还对社会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

3. 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爱国革命运动。

此次运动由学生和知识分子发起,抗议巴黎和约中对中国的背叛。

五四运动不仅反映了中国人民对民族独立和现代化的渴望,还培养了许多后来的革命家和政治领袖。

4. 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新时代的开始。

这一事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胜利结果,结束了国共内战,使中国成为一个单一政权的国家。

5. 计划经济时期(1953-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采取了计划经济的经济模式。

在这个时期,政府通过五年计划的方式来组织国民经济的发展。

尽管在初期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计划经济模式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包括资源浪费、低效率等。

6. 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政治运动。

该运动由毛泽东发起,旨在清除党内的“资产阶级”思想和传统文化的影响。

然而,文化大革命很快演变成一场广泛的社会动乱,导致了政治和社会的混乱,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7. 开放与改革(1978年至今):乌鲁木齐会议标志着中国的国家政策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中国逐渐开放了对外贸易和外资的限制,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和技术。

这一时期的改革开放政策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 -回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 -回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回复
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它打破了封建王朝的垄断统治,开启了民主共和的新时代。

2.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诉求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激发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3. 土地革命:土地革命是中国共产领导的一场针对封建土地制度的农民起义和武装斗争,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新中国的建设揭开了序幕。

4. 长征:长征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远征。

红军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跋涉崇山峻岭、越过草地沙漠、穿越江河湖海,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终于在陕北找到了坚实的根据地。

5.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全国性的反侵略战争。

它以中国共产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基础,动员了全国各族人民,最终赢得了对侵略者的胜利。

6. 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发生了巨大变革,也为中国的繁荣发展奠
定了坚实基础。

7. 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政治运动,它在中国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复杂的影响。

8.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点,它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使中国迅速地成为一个经济大国和影响力强劲的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辛亥革命
导读:本文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辛亥革命,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第三章辛亥革命
孙中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中国同盟会。

1.1895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

2.1895年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誓词,决心*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4.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2.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反对列强的侵略,*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

创立民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平均地权: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

3(重点题).改良派与革命派论战内容和意义
内容: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清政府(争论焦点) 2、要不要*帝制,实行共和3、要不要社会革命
意义:1、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民清楚认识到革命的必要性,加入革命的行列
2、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

保路运动,成都血案。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南京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4、为什么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P48
1、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
2、
2、在实行各项政策措施上,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5.中国历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6.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
2、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国的建立
3、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变化
5、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亚洲各国人民的革命提供了范例,推动了压制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7.辛亥革命的局限性:1、没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
3、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

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8.北洋政府怎样实行官僚的专制统治:P51
1、封建军阀扩充军队,建立特务,警察系统
2、制造宋教仁案
3、复辟帝制
4、炮制《中华民国约法》
二次革命的直接起因: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1913年7月,李烈钧在江西湖口通电讨袁,不久黄兴在南京宣布讨袁,南方部分地方响应。

战争主要在九江、南京一带进行,史称“赣宁之役”,又称“二次革命”。

坚持两个月后失败。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逃亡日本。

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正式成立中华革命党。

中华革命党的社会影响远不如同盟会。

“二次革命”,主要在九江、南京一带。

1922年8月9号,孙中山离开广州再付上海,二次革命失败,标志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