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丽乡村建设中民俗文化保护的几点建议

合集下载

应对农村文化传承和民族民俗保护的措施

应对农村文化传承和民族民俗保护的措施

应对农村文化传承和民族民俗保护的措施农村文化传承和民族民俗保护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农村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是众多优秀传统文化的孕育地。

而民族民俗则是各民族的独特文化符号,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构建多元社会和谐共享的重要保障。

面对现代化进程和全球化的冲击,如何应对农村文化传承和民族民俗保护的挑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要加强对农村文化传承的认识,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

农村文化传承作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政府、学校、传媒、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合作,共同推动。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文化传承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加大投入,扶持和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农村文化机构和传统文化项目,提供更多的展示和推广的机会。

学校应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将其纳入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传媒应加大对农村文化传承的宣传报道,提高农村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社会组织也应积极投身于农村文化传承,组织文化活动和展览,推动农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要注重民族民俗的保护和传承。

各地区应加强对民族民俗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保护和传承各民族的独特文化。

在政策方面,可以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保护和传承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相关机构和人员的培训和支持。

在实践中,可以开展各类文化交流和活动,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各种民族民俗活动的举办和传承。

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影像记录、数字化传媒等,对民族民俗进行保护和传承,打破时空限制,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民族民俗。

再次,要发挥农村文化传承和民族民俗保护的教育作用。

农村文化和民族民俗是培养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力量,是培养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和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

因此,要注重将农村文化和民族民俗融入教育体系,使其成为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一部分。

可以在校园里举办各类农村文化和民族民俗的展览和活动,让学生了解和参与其中,加深对农村文化和民族民俗的认同和认知。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传承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传承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传承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的乡村面貌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为了提升乡村的生态环境、改善民生条件,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了当前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如何保护和传承乡村的文化遗产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传承建设方面展开探讨,旨在提出对乡村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一、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乡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地,承载着民俗风情、传统工艺、乡土风物等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乡村历史、地域、社会和生态发展的产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绚丽多彩的一部分。

在现代化的浪潮中,这些具有独特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传统文化容易被传统村落和现代化建设的碰撞所摧毁。

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遗产已成为乡村建设中一项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传承乡村文化不仅是对过去文明的尊重,更是对乡村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

乡村的文化传承不仅可以增进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更可以成为吸引游客的独特魅力。

通过传承乡村文化,可以为美丽乡村的宣传推广提供有力支持,而游客的增加又能为村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乡村文化传承既有着社会文化价值,也有着经济价值,是美丽乡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乡村文化传承的困境目前,乡村的文化传承工作面临着多方面的困境。

由于现代化发展的冲击,很多传统的村落建筑和风貌正在逐渐消失,传统技艺和民间艺术也难以为继。

很多乡村居民正在向城市转移,传统文化的传承人逐渐减少。

对于乡村文化传承的政策和法规不够完善,没有得到充分的保护和支持。

由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和思维方式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一定差异,导致文化传承的难度增加。

综合上述因素,乡村文化的传承工作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为了解决乡村文化传承遇到的困境和问题,我们需要通过多方面的途径来推动文化传承工作。

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乡村文化传承的政策支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保护乡村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关于如何保护民俗的建议书

关于如何保护民俗的建议书

关于如何保护民俗的建议书建议书:如何保护民俗民俗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传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许多民俗文化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传承民俗,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

本文将提出一些建议,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保护民俗文化。

首先,重视民俗教育。

民俗教育是传承和保护民俗文化的重要途径。

学校、社区和家庭都应该加强对民俗的教育,让孩子们了解并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

可以通过开设民俗课程、举办民俗活动等方式来增强民俗意识,让年轻一代能够从小就接触和了解民俗文化,从而传承下去。

其次,加强保护措施。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

在城乡规划中,应该保留和修缮传统的村落、建筑和风俗,禁止随意拆除和改造。

同时,加强对民俗活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护好每一项传统技艺和习俗,确保其能够得到传承和发展。

第三,注重传统节日的保护。

传统节日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文化活动。

政府和社会应该重视传统节日的保护和传承,鼓励人们积极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保持其原汁原味的传统风貌。

同时,要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其中,从而保护和传承传统的民俗文化。

最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民俗文化是世界各国共同的宝贵财富,各国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保护和传承好各自的民俗文化。

可以通过举办国际民俗文化节、举办民俗展览等方式,增进各国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共同保护和传承好民俗文化。

综上所述,保护民俗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够保护和传承好我们的传统文化。

希望通过本文提出的一些建议,能够引起更多人的重视和关注,让我们的民俗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传统民居保护和修缮的建议

传统民居保护和修缮的建议

传统民居保护和修缮的建议一、加强保护意识,重视传统民居的历史价值传统民居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重视其历史价值,加强保护意识。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传统民居的保护力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对传统民居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

二、合理利用传统民居,保留其原有功能传统民居的保护与修缮应该注重保留其原有的功能。

在修缮过程中,要尽可能保留传统民居的原始结构和风貌,不得随意改变其建筑布局和形式。

同时,要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利用传统民居,使其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

三、加强传统建筑材料的保护和使用传统民居的建筑材料是其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加强对传统建筑材料的保护和使用。

在修缮过程中,要尽可能使用传统的建筑材料,避免使用现代化的材料,以保持传统民居的原汁原味。

四、注重传统民居的环境保护传统民居的环境保护同样重要,要注重保护传统民居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在修缮过程中,要注重保护传统民居周围的植被和水源,避免破坏其生态环境。

同时,要注重保护传统民居所在地的人文环境和历史环境,使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五、加强传统民居的维修和保养传统民居的维修和保养是其长久保存的关键。

要加强对传统民居的定期检查和维修,及时修复和更换老化和受损的部分。

同时,要加强对传统民居的保养,保持其整洁和干净。

六、传承传统建筑技艺,培养相关人才传统建筑技艺是传统民居保护和修缮的重要基础,要加强对传统建筑技艺的传承和培养。

要加强对传统建筑技艺的研究和保护,培养相关的技术人才,传承和发展传统建筑技艺。

七、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在传统民居的保护和修缮过程中,要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要尊重传统民居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同时注重其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使传统民居既能保持其传统风貌,又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八、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传统民居保护和修缮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其保护和修缮经验,共同推动传统民居保护事业的发展。

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方式与有效措施

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方式与有效措施

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方式与有效措施乡村文化是中国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之一,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乡村文化正面临着日益丧失和流失的威胁。

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与方式。

一、加强乡村文化保护意识的培养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首先需要全社会的共同认同和重视。

政府应加强宣传,深入市场,向公众传递乡村文化保护的重要性。

同时,学校和家庭也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学生和社会成员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

二、加强乡村文化的记录和整理乡村文化的保护需要对它进行全面、系统的记录和整理,以便后代人了解和传承。

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组织专门的人员对乡村文化进行调查和采集,将这些信息整理成书籍、电子文档等形式,供人们学习和研究。

三、加强乡村文化的物质保护乡村文化的保护不仅仅是保存文化信息,更需要保护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

政府应加大对古建筑、古村落、传统习俗等具有代表性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加强对其修缮和维护工作。

四、鼓励乡村文化的传统表演和展示传统的乡村文化活动如戏曲、歌舞、杂技等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鼓励和支持。

政府可以举办文化节、民俗展览等活动,让乡村文化得以全面展示和传承。

五、开展专业人才培养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需要专门的人才支持和指导。

政府应该鼓励并支持大学开设相关专业,培养人才队伍,同时还要推动各类乡村文化从业者进行更高水平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六、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保护与传承方式。

政府可以协调资源,提供支持,打造一批融乡村文化、旅游和休闲于一体的旅游项目,吸引游客来乡村参观、了解当地文化,既扩大了乡村文化影响力,又为乡村群众创造了经济收入。

七、支持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乡村文化创意产业是推动乡村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政府可以提供财政和政策支持,鼓励乡村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帮助相关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推动其良性发展。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中民俗文化保护的几点建议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中民俗文化保护的几点建议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中民俗文化保护的几点建议第一篇:关于美丽乡村建设中民俗文化保护的几点建议关于美丽乡村建设中民俗文化保护的几点建议民俗文化是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地域中逐步形成和发展演变的生活文化,是一个地方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的重要标识。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多样化、多层次精神文化产品需求的日益增长,民俗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对民俗文化进行科学保护,使之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文化财富,是实现农村稳定和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当前,全省许多地方都在积极实施美丽乡村改造工程,为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做出不懈努力。

但是,如何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维持原有民俗文化的生态平衡?如何正确处理美丽乡村建设与民俗文化保护传承的关系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我们调研组就美丽乡村建设中民俗文化保护传承进行调研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美丽乡村建设对民俗文化影响的主要问题美丽乡村是新农村发展的一次全面提升,其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

美丽乡村的文化建设在这二十字方针中主要体现在“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上。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

乡风文明中的乡风则是民俗文化的主体部分,也应该纳入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范畴。

但是,从美丽乡村建设中民俗文化保护传承的现实情况1 来看,许多不利的因素不断浮出水面,有的甚至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1、传统建筑破坏严重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古村落的整体景观不协调,建设性破坏严重。

许多古建筑周围的历史空间环境已被所谓的“现代建筑”空间所取代,以往古老的空间格局和传统风貌荡然无存;在许多古村落的老祠堂、老民居之间,都夹杂着一些新的建筑物;有些农民为改善生活居住条件,随意翻建或修缮古屋古院,把古栈道的路面毁坏铺成水泥路,这在相当程度上减弱和破坏了村落的古朴风貌和历史氛围。

2、民俗实物严重流失民俗文化的很多内容是依附在传统的民俗实物之中的,但是,在美丽乡村改建、新建中,许多传统木制房屋的构件买卖、交易问题十分突出。

保护传承农村传统文化 推动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议

保护传承农村传统文化 推动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议

保护传承农村传统文化推动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议一、引言乡村是我们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底蕴。

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文化逐渐受到冲击,急需保护和传承。

本文将从保护传承农村传统文化、推动建设美丽乡村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思考。

二、保护传承农村传统文化的重要性1. 传承农村传统文化是维护乡村风貌的重要途径。

乡村传统文化蕴含着当地的历史、风土人情以及民俗民间艺术,是乡村的魂灵和标志。

保护传承传统文化能够更好地维护乡村的原汁原味,使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不至于丧失自身特色。

2. 传承农村传统文化有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乡村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我国传统的美德和价值观念,如孝道、礼仪、勤俭等,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之一。

传承这些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乡村建设提供精神支持。

三、推动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议1. 加强对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挖掘。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来鼓励乡村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

可以设立专门的保护机构或基金,资助和支持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2. 开展乡村文化活动,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

举办乡村文化节、传统民俗表演等活动,吸引游客和社会公众的关注,提升乡村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体验和传承乡村传统文化。

3. 引导乡村青年参与传统文化传承。

组织乡村青年参与传统手工艺制作、民间艺术表演等活动,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传承乡村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个热爱乡村的文化爱好者,我深知乡村传统文化的珍贵和重要性。

乡村是我们的根,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血脉。

保护传承农村传统文化,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负责。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更多有识之士一起,为推动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总结乡村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保护和传承乡村传统文化对于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

新农村建设的文化传承与民俗保护措施

新农村建设的文化传承与民俗保护措施

新农村建设的文化传承与民俗保护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也在快速发展。

新农村建设不仅注重物质基础设施的提升,更关注文化传承和民俗保护,以保持农村独特的地域风貌和传统韵味。

本文将探讨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传承与民俗保护措施。

一、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复兴乡村的建筑是农村文化的核心体现,是当地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农村建设中,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复兴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完善的保护政策和措施,修缮古老的房屋建筑,将乡村的传统风貌得以保存。

同时,以传统建筑为蓝本,新建的建筑也应融入当地的风土人情,既满足现代农村居民的生活需求,又体现传统文化的内涵。

二、乡风民风的传承与弘扬乡风民风是指乡村地区形成的乡土文化和风俗习惯。

新农村建设中,传承和弘扬乡风民风十分重要。

通过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民间歌舞的传承、乡土文化的展示等形式,激发居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促进乡风民风的传承和发展。

三、手工艺的保护与发展传统手工艺是农村文化的瑰宝,是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农村建设中,应重视手工艺的保护与发展。

通过设立手工艺扶贫基地、开设手工艺培训班等方式,传承和发展各地独具特色的手工艺,提供就业机会,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四、乡土戏曲的传承与推广乡土戏曲是乡村地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代表着当地的文化特色。

在新农村建设中,应注重乡土戏曲的传承与推广。

通过举办演出、设立乡土戏曲学院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推动乡土戏曲艺术的发展。

五、传统节日的保护与弘扬传统节日是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民生活的重要方式。

新农村建设中,应保护和弘扬传统节日。

通过组织各类传统庆典活动、开展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和文化内涵,从而使传统节日得以传承和发展。

六、乡村音乐舞蹈的传承与发展乡村音乐舞蹈是农村地区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代表了农民的生活态度和情感表达。

在新农村建设中,应注重乡村音乐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通过建设文化活动中心、设立音乐舞蹈培训班等方式,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促进乡村音乐舞蹈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保护传统建筑文化的合理建议

保护传统建筑文化的合理建议

保护传统建筑文化的合理建议1. 引言说到传统建筑文化,真的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大家都知道那种古老的房子,不仅仅是砖头和瓦片,更是我们文化的活化石。

那些老房子里藏着多少故事啊,简直就像一本本没有封面的书,谁翻开谁都能发现一些惊喜。

不过,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却面临着被忽视的风险。

这就让人不得不思考,咱们该如何保护这些宝贵的传统建筑呢?2. 建立意识2.1 提高公众意识首先,我们得从意识入手。

想象一下,如果大家都能意识到这些老房子的重要性,那保护工作就能事半功倍。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比如社区讲座、文化节等,让更多人了解传统建筑的历史和价值。

这样一来,大家就会更加珍惜身边的文化遗产,不会让它们在“岁月的洗礼”中默默无闻。

2.2 教育年轻一代其次,教育年轻一代也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在学校开设相关课程,让孩子们从小就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通过实地参观、互动游戏等方式,让他们亲身体验传统建筑的魅力。

相信当孩子们懂得这些老建筑背后的故事时,他们一定会愿意参与保护的行动。

3. 保护措施3.1 制定合理的保护当然,光有意识还不够,得有行动。

相关部门应该制定一些合理的保护,比如设立专门的保护基金,给予维护传统建筑的业主一定的经济支持。

此外,中还可以明确哪些建筑是必须保护的“国宝”,以确保它们不被随意拆除或改建。

3.2 鼓励社区参与再者,社区的参与也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志愿活动,让社区居民一起参与到保护行动中来,比如组织清理活动、修缮工作等。

大家齐心协力,感情自然也会更加深厚。

同时,这也是个增进邻里关系的好机会,何乐而不为呢?4. 创新利用4.1 文化创意产业除了保护,我们还可以考虑创新利用这些传统建筑。

比如,将老房子改造成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举办艺术展览、手作市集等活动,这样不仅能为老建筑注入新活力,还能吸引年轻人的目光,真是两全其美啊。

4.2 打造旅游景点此外,结合旅游开发,打造一些传统建筑的旅游景点,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农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保护措施与建议

农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保护措施与建议

农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保护措施与建议农村文化传承与发展是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民族历史的重要遗产。

如何保护农村文化、传承发展农村文化,已经成为我们当前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提出关于农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保护措施与建议。

首先,要加强农村文化的保护意识,提高农民对自身传统文化的重视和认同。

只有让农民认识到自己的文化是独特、宝贵的,才能真正保护好农村文化。

可以通过开展文化活动、举办文化讲座等形式,提高农民对农村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要加强对农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农村文化遗产包括传统建筑、习俗、传统技艺等,这些都是农村文化的珍贵财富。

应该加强对这些遗产的保护,修缮老建筑,保留传统手工艺等。

同时,要通过各种形式将这些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认同和传承这些文化。

另外,要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强对农村文化的传播。

媒体是现代社会传播文化的重要渠道,可以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农村文化,传播农村文化的精华。

此外,要加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认同和传承传统文化。

可以通过加大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投入,将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还要注重对农村文化人才的培养。

农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来支持,应该加强对这些人才的培养,提高他们对农村文化的专业水平和认同度。

同时,要加强对农村文化产业的扶持和保护。

农村文化产业是传统文化的融合,是文化的发展和传承的重要途径。

应该通过发展相关产业,扶持农村文化的发展,提升农村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此外,要注重对农村文化名人和代表人物的保护和宣传。

农村文化名人和代表人物是农村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应该加强对他们的保护,传播他们的事迹和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认同他们。

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农村文化节庆活动的推广。

农村文化节庆活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推广这些节庆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认同和传承农村文化。

民俗文化保护措施

民俗文化保护措施

民俗文化保护措施引言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独特文化符号,反映了当地人的民族心态、生活方式和历史传承。

保护民俗文化对于保护国家文化遗产,传承历史记忆和促进文化多样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民俗文化保护的重要措施。

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保护民俗文化的任务和责任。

这些政策应该包括民俗文化资源的认定、保护和传承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政府还应建立专门的机构或部门来负责民俗文化的保护工作,并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2. 加强社区参与民俗文化的保护需要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和自觉意识。

政府可以鼓励社区成立民俗文化保护协会或组织,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宣传和培训,提高社区居民对民俗文化保护的关注和参与度。

3. 加强教育推广教育是民俗文化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学校可以将民俗文化融入到教育课程中,培养学生对本地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此外,举办民俗文化展览和讲座,组织民俗文化体验活动,也是提高公众对民俗文化的认知和参与度的有效途径。

4. 加强法律保护为保护民俗文化,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对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这些法律应明确违反保护民俗文化的行为的违法性,并规定相应的处罚措施,以加强对民俗文化的法律保护。

5. 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民俗文化保护应该超越国界,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可以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分享民俗文化保护的经验和成功案例,共同保护世界各地的民俗文化。

结论民俗文化的保护是一项全社会共同责任。

政府、社区和个人都应积极参与,采取各种措施,共同保护、传承和弘扬本地区的民俗文化。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民俗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得以传承和发展,为人类文明的瑰宝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参考资料1] - [参考资料2]。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中民俗文化保护的几点建议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中民俗文化保护的几点建议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中民俗文化保护的几点建议美丽乡村建设是指通过对农村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综合治理,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民俗文化的保护至关重要。

民俗文化是乡村的瑰宝,记录了乡村人民的智慧、生活方式、价值观和精神风貌。

因此,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

首先,加大对民俗文化价值的宣传。

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向公众普及民俗文化的重要性,使民众认识到民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的乡村瑰宝。

同时,组织专业人士对民俗文化进行研究和挖掘,将研究成果进行广泛宣传,增加民众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其次,建立民俗文化保护机构。

在各级政府、教育机构、非营利组织中设立专门的民俗文化保护机构,负责对本地的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工作。

这些机构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班、讲座和研讨会,培养和选拔一批具有专业素养和钻研精神的保护人才,加强对传统技艺、习俗和节日等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第三,加强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的结合。

将民俗文化作为乡村旅游的一部分,打造民俗文化特色乡村旅游产品。

通过旅游的方式,吸引更多的游客、学者和民众走进农村,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民俗文化节庆活动的方式,加强对民俗文化的宣传和保护。

可以组织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如春节、中秋节、元宵节等,同时也可以举办一些传统技艺展示和竞赛活动,吸引人们参与其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最后,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关注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投入足够的资金和精力来支持相关工作。

政府可以利用财政资金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民俗文化的保护、研究和传承,同时还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民俗文化保护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此外,还可以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赠,筹集资金用于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

总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保护民俗文化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维护乡村传统文化保护措施

维护乡村传统文化保护措施

维护乡村传统文化保护措施乡村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价值观念和文化精神。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乡村传统文化正面临着被遗忘和消失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乡村传统文化,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安全措施:1. 建立相关保护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范围和措施,同时加大对违规破坏者的处罚力度。

这将为乡村传统文化保护提供法律依据和约束,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2.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加强对乡村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尊重和参与其中。

可以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以及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平台,将乡村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展现给大众,增强公众的文化意识和保护意识。

3. 建立乡村文化活动中心:鼓励建立乡村文化活动中心,提供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体验和交流平台。

可以组织各种文艺表演、手工艺制作、传统技艺培训等活动,吸引和激发乡村居民参与乡村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他们对乡村传统文化保护的责任心和归属感。

4. 支持乡村文化项目与产业的发展:通过政府补贴、奖励和扶持政策,支持乡村文化项目与产业的发展。

可以成立专门的基金,用于支持乡村传统文化的培训、保护和传承工作。

此外,也可以鼓励乡村居民参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推动乡村文化与旅游、农产品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乡村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

5. 建立乡村传统文化档案库:建立乡村传统文化档案库,收集、整理和保护乡村传统文化的各类文物和文献资料。

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保存下来,以确保它们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

此外,也可以鼓励乡村居民积极参与档案库的建设和管理,让他们成为乡村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

6. 培养乡村传统文化传承人才:加大对乡村传统文化传承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设立相关课程、组织传统文化培训班等方式,传授传统技艺和文化知识。

同时,鼓励乡村传统文化传承人才与乡村居民进行交流互动,传承和弘扬乡村传统文化的精髓。

农村文化建设与乡村民俗的保护与传承

农村文化建设与乡村民俗的保护与传承

农村文化建设与乡村民俗的保护与传承农村文化建设是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精神文化素质的重要内容。

乡村民俗是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乡村民俗是维护农村文化多样性和农村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农村文化建设与乡村民俗的保护与传承。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农村文化建设对于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文化是农民通过长期实践形成的智慧结晶,包括乡村风俗、民间技艺、神话传说等多方面内容。

农村文化建设可以增强农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激发广大农村居民的创造力和创业精神。

同时,农村文化可以成为乡村旅游业的重要资源,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二、乡村民俗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乡村民俗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传统色彩和文化内涵。

乡村民俗包括传统节日、民间艺术、民间信仰等方面内容。

乡村民俗的保护与传承不仅能够保存历史文化遗产,也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乡村民俗是农民身份认同和集体记忆的重要源泉,有助于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三、推动农村文化建设与乡村民俗保护与传承的途径1.加强对农村文化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举办文艺演出、文化讲座、书画展览等形式,展示乡村文化的魅力和特色,加强对农民的文化教育。

2.建设乡村文化中心和农民文化活动场所。

在乡村设立文化中心,提供文化咨询、展览、表演等功能,为农民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3.加强对乡村民俗的保护与传承。

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重要乡村民俗的保护工作,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4.支持农民为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做出的贡献。

通过设立相关奖励机制,鼓励和支持农村居民积极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和民俗保护工作。

四、农村文化建设与乡村民俗保护与传承的困境与对策农村文化建设与乡村民俗保护与传承仍面临一些困境,如现代化进程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乡村人才流失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整理工作,理清传统文化的渊源,挖掘其内涵和价值,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传统村落非遗保护的建议和意见

传统村落非遗保护的建议和意见

传统村落非遗保护的建议和意见前言中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村落非遗资源,这些独特的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传统的智慧。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压力,传统村落非遗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意见。

1.制定保护政策针对传统村落非遗,应制定完善的保护政策和法规,明确非遗保护的责任和权力分配。

政府应加大对传统村落非遗的扶持力度,通过财政资金和政策引导,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保护工作。

2.加强教育宣传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传统村落非遗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可以组织非遗知识讲座、传统手工艺展览等活动,增加民众对传统村落非遗的了解和喜爱。

3.建立保护机构成立专门的非遗保护机构,负责传统村落非遗的调查、记录、保护和传承工作。

该机构可以协调各方资源,组织专业人士对相关非遗项目进行保护和培训,确保传统村落非遗的可持续发展。

4.提供资金支持政府应提供资金支持,用于传统村落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村民可以通过申请补贴资金来发展传统手工艺、举办相关活动等,以提高传统村落非遗的传承和发展能力。

5.建立联盟合作建立传统村落非遗保护的联盟合作机制,加强各方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合力。

可以与相关行业协会、大学研究机构等合作,共同推动传统村落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6.加强保护技术研究加强传统村落非遗保护技术的研究,推动技术创新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通过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比如数字化技术、虚拟现实等,将传统村落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更加可行和有效。

7.培养传承人才加强对传统村落非遗传承人的培训和支持,激发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可以设立奖学金或研究基金,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参与传统村落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8.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非遗保护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他国家保护非遗的经验和做法。

通过国际交流,提高传统村落非遗在国际间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结语传统村落非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历史和文化的瑰宝。

保护传统文化和民俗的建议

保护传统文化和民俗的建议

保护传统文化和民俗的建议传统文化和民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然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文化和民俗逐渐面临着被遗忘和破坏的风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和民俗,以下是一些建议。

首先,政府需要制定并执行相关政策和法规。

政府的积极参与是保护传统文化和民俗的基础。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并拨款支持相关活动。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教育体系,加强对传统文化和民俗的教育,培养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其次,社会各界应该积极参与保护传统文化和民俗的行动。

传统文化和民俗的保护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社会各界可以组织相关的活动和节日来宣传传统文化和民俗,增强大众参与的意识。

此外,媒体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开设专栏或节目,报道传统文化和民俗的故事和活动,提高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和关注度。

另外,保护传统文化和民俗需要加强法律保护。

国家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和民俗的法律保护,并制定严格的法规来打击破坏和盗窃文化遗产的行为。

同时,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共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遏制非法文物贸易。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具体的措施可以采取。

首先是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许多传统建筑、艺术品等正遭受着时间的侵蚀和破坏,应该加强保护和修复,让它们得以延续。

其次是加强对传统技艺和工艺的传承。

许多传统技艺正面临失传的危险,应该通过设立相关培训班、传承人制度等方式来传承和发扬。

最后,个人也要积极参与保护传统文化和民俗的行动。

每个人都是传统文化和民俗传承的一份子,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尊重和弘扬传统文化,传统的礼仪和习俗。

可以选择参与相关的活动和志愿者工作,做到实际行动上的支持和宣传。

保护传统文化和民俗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让传统文化和民俗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使之得以传承和创新。

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保护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民俗。

传统民居保护和修缮的建议

传统民居保护和修缮的建议

传统民居保护和修缮的建议传统民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民居面临着被破坏和忽视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修缮传统民居,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

通过各种渠道,如媒体、学校等,向公众普及传统民居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让人们认识到保护传统民居的重要性。

二、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传统民居的保护范围和标准,并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和盗窃传统民居的行为。

三、加强传统民居的科学修缮。

对于已经受损的传统民居,应该采取科学的修缮方法,确保修缮后的建筑保持原有的风貌和特色,避免过度修缮导致失去传统民居的独特魅力。

四、加强传统民居的维护和管理。

建立专门的机构或组织,负责传统民居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和标准,确保传统民居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五、加强传统民居的活化利用。

传统民居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载体。

可以通过开展文化活动、举办展览等方式,将传统民居融入当地的文化生活,使其得到更好的利用和发展。

六、加强传统民居的保护技术研究和培训。

传统民居的保护修缮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应该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培训,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提高传统民居保护修缮的水平。

七、加强传统民居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传统民居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保护和传承传统民居的宝贵文化。

八、加强传统民居的保护意识普及。

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对传统民居的教育,让学生了解传统民居的历史和文化,培养他们的保护意识,从小树立对传统民居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九、加强传统民居的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结合。

传统民居的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矛盾,可以通过将传统民居开发成旅游景点、民宿等方式,实现保护与经济的双赢。

十、加强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城市规划的结合。

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考虑传统民居的保护问题,合理规划传统民居的分布和保护区域,确保传统民居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关于更好保护传承乡土文化的建议

关于更好保护传承乡土文化的建议

关于更好保护传承乡土文化的建议保护传承乡土文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它关系到国家的文化自信和民族的历史传承。

乡土文化是指自古以来在乡村地区形成的、反映当地风俗、历史、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文化形态。

乡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很多困境和挑战,比如城市化的冲击、年轻一代的流失、经济发展压力等等。

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乡土文化,我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要加强对乡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只有了解和认同乡土文化的价值,人们才会重视它的保护。

政府可以通过教育推广、专题讲座等方式向社会大众普及乡土文化知识,增强人们对乡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

政府要加强对乡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明确责任和权益。

同时,要加大对乡土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对文物的修复和保管工作,确保文物能够长久保存。

第三,发展相关产业。

乡土文化作为一种资源和产业,应该得到合理利用和开发。

政府可以支持相关企业和组织开展乡土文化产品开发和推广,比如民俗文化展览、乡土文化旅游等,以提升乡土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四,加强社区参与和民众意识提高。

乡土文化的保护不能仅仅依赖于政府和专业机构,还需要广大民众的参与和支持。

政府可以鼓励设立乡土文化社区组织,通过社区活动、志愿者参与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乡土文化保护中来。

第五,加强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培养。

乡土文化与传统技艺紧密联系,传承乡土文化的同时也要传承传统的技艺。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重点培养和保护乡土文化传统技艺,比如传统织染、剪纸、木艺等。

同时,要加强对传统技艺师傅的照顾和扶持,让他们有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创作环境。

第六,加强乡土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乡土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有资源,也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政府可以鼓励和支持乡土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间文化交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可乡土文化的价值。

最后,要重视科技应用在乡土文化保护中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可以为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新的手段和途径。

如何保护农村传统乡风文化

如何保护农村传统乡风文化

如何保护农村传统乡风文化追溯农村传统乡风文化的根源,不仅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智慧,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传统乡风文化面临着日益丧失的困境。

为了保护农村传统乡风文化,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传承与弘扬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首先,重视文化教育在农村的推广。

农村是传统乡风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因此加强对农村地区文化教育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

学校应该加大对农村学生的乡风文化教育力度,例如,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组织学生参观乡村博物馆和文化遗址等,使他们能够亲身感受和了解传统乡风文化的魅力。

其次,注重培养农村乡风文化传承人才。

传统乡风文化的传承需要有人来承担这一重任。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村青年投身于传统乡风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工作中。

例如,可以设立奖学金、专项资金或设立研究奖励,激励更多的年轻人从事乡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此外,倡导农村文化节日的举办和活动。

文化节日是传统乡风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吸引更多的农村居民参与。

政府可以组织庙会、民俗表演、传统手工艺展示等,增加农村居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社区组织和文化团体也可以积极参与,鼓励农村居民自发组织相关的文艺演出或比赛,提高农村居民对传统乡风文化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此外,在农村乡风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还应该关注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提升。

农村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既可以提高农村生活的质量,也有利于传统乡风文化传承的推进。

例如,修建乡村道路和景区公路,方便乡村居民和游客前往传统文化遗址和景点;改善农村的饮水条件,保证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和健康性。

这些举措都将有助于传统乡风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最后,要加强对农村传统乡风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利用传媒、互联网等渠道,展示农村传统乡风文化的精髓和魅力,提高公众对传统乡风文化的认知度和兴趣。

同时,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组织不同形式的展览、讲座、讲解等活动,向公众普及传统乡风文化的重要性,并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相关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新农村建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新农村建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新农村建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也面临着快速变革的挑战。

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新农村建设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

二、鉴别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节庆礼仪等非物质性的文化遗产。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前,首先需要准确鉴别出哪些文化活动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需要专业人士的参与,通过深入调研和了解传统文化,确定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

三、保护意识提高在新农村建设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需要得到充分的认识和重视。

当地政府、社区组织和居民应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提高保护意识,使更多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保护的必要性。

四、文化教育普及新农村建设中,应加强文化教育的普及,使更多的村民了解并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文化活动等形式,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培养出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

五、法律法规保障制定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是确保其传承和保护的基础。

政府应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规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提供法律支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六、组织传承者培训传承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核心力量,因此需要提供培训机会,为传承者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政府要加强对传承者的培训支持,鼓励他们学习传统技艺,并将其传承给后代,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

七、建立保护体系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

通过设立专门的机构或组织,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组织、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八、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保留一种文化形式,还应该充分利用其资源价值。

通过合理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旅游业的繁荣,为村民创造更多的经济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中民俗文化保护的几点建议民俗文化是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地域中逐步形成和发展演变的生活文化,是一个地方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的重要标识。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多样化、多层次精神文化产品需求的日益增长,民俗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对民俗文化进行科学保护,使之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文化财富,是实现农村稳定和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当前,全省许多地方都在积极实施美丽乡村改造工程,为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做出不懈努力。

但是,如何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维持原有民俗文化的生态平衡?如何正确处理美丽乡村建设与民俗文化保护传承的关系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我们调研组就美丽乡村建设中民俗文化保护传承进行调研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美丽乡村建设对民俗文化影响的主要问题美丽乡村是新农村发展的一次全面提升,其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

美丽乡村的文化建设在这二十字方针中主要体现在“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上。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

乡风文明中的乡风则是民俗文化的主体部分,也应该纳入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畴。

但是,从美丽乡村建设中民俗文化保护传承的现实情况来看,许多不利的因素不断浮出水面,有的甚至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1、传统建筑破坏严重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古村落的整体景观不协调,建设性破坏严重。

许多古建筑周围的历史空间环境已被所谓的“现代建筑”空间所取代,以往古老的空间格局和传统风貌荡然无存;在许多古村落的老祠堂、老民居之间,都夹杂着一些新的建筑物;有些农民为改善生活居住条件,随意翻建或修缮古屋古院,把古栈道的路面毁坏铺成水泥路,这在相当程度上减弱和破坏了村落的古朴风貌和历史氛围。

2、民俗实物严重流失民俗文化的很多容是依附在传统的民俗实物之中的,但是,在美丽乡村改建、新建中,许多传统木制房屋的构件买卖、交易问题十分突出。

一些商人看中了古民居的旅游开发价值,出钱收购这些古民居后迁建别处进行旅游开发。

如在的西塘古镇、桐乡的乌镇,许多古民居的构件被出售、被偷盗。

还有一些外国人不惜出巨资收购古建筑,拆卸其材料后动用飞机运回国按原型复建。

还有些地方商贩在利益驱使下,受雇于外国人向各地古村落的村民收购民俗文化古器具,有的甚至将古民居木制房屋构件一件件拆下来,化整为零的出售。

3、原生态环境遭破坏许多古村落试图通过发展旅游业来促进美丽乡村建设,而原生态的古村落开发成为游人如织的景点后,大量的游客涌入,停车场、水泥路、旅馆的修建破坏了古村落的原貌及其独有的幽静和美丽。

同时,许多古村落景区不限制游客人数,大大的超过了古村落环境人口容量,对古村落的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

此外,有的地方在美丽乡村建设时,没有考虑到原居民所特有的文化习俗,只求商业效益,只求地价增值,不去考虑民俗文化的整体保护,无何止地将小桥拆毁、巷道损毁、池塘填埋,这么做的后果是严重地破坏了古村落及其文化生态环境。

我们不敢想象,如此过度的拆建,若干年后,曾经的“小桥、流水、人家”是否依旧?二、民俗文化保护几点对策建议目前,民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仍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相互依存,既有传统意义的农耕文明,又有现代形式的农耕文化。

推进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于优化文化生态环境、激活传统文化魅力,从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都有其深远的意义。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如何提高保护民俗文化的思想意识,切实科学有序地推进民俗文化保护工作提几点意见。

(一)要科学的认识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是在老百姓当中流传的文化,因此,做好保护工作,首要任务是加强老百姓对民俗文化的认识。

而老百姓的认识往往是跟着政府的导向走的,所以要改变老百姓的认识,关键在于地方政府领导和村两委干部对民俗文化的认识。

因此,笔者认为,在当前的行政体制下,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将民俗文化搬进党校课堂,搬进乡镇党委、政府的会堂,使他们通过学习教育、讲座会议的形式,充分认识到民俗文化所承载的“三个有利于”。

对此,笔者以市为例,对民俗文化的“三个有利于”进行阐述。

1、有利于推进社会协调发展我国历史悠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关键的就是保护和弘扬我们国家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

目前,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随着人口的增加、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农村的城市化进程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

而村镇不像城市,规模小,一天就有可能被破坏掉。

如果对依附其中的民俗文化不加以即时保护,很快就完,很快就会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迅速地消失。

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实际上就要求我们将保护工作与社会发展协调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协调发展。

同时,保护民俗文化生存、传承的特定环境,对推动生态文明与社会和谐发展,提高人们文化自觉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2、有利于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地区发展并形成了别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

特别是随着河港浜汊分布,孕育了江南水乡特色的耕读文化、稻桑农业、手工业传统等民俗文化资源,且不少村落名人辈出,古迹丰富。

可以说,大量的民俗文化蕴藏在农耕社会中,它承载着人民秀慧工巧、崇文好学、进取求新的品德,成为一种特殊的文明标志。

而随着农耕社会形态的消失,很多历史文化被割裂、遗忘,甚至变得无迹可寻。

加强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把民俗文化资源纳入到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就是将这些文化更深刻地植入村民的生活习惯、生活环境中,这不仅是为了以民俗文化为代表的地域文化的长期传承,也有华夏祖先留给后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3、有利于探索新思路新方法的民俗文化保护工作从起步至今已经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道路,各个部门、各级领导、各界人士为推进事业发展煞费苦心,也从中摸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保护路子。

作为长三角地区核心区域的市,应该实现借梯登高,借民俗文化之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势必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力求在工作机制和工作载体上有新的突破。

如果说,前几年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现在美丽乡村建设则是一条有模式可以借鉴的路子。

目前,在不论是在网络上或者是报纸上,还是在电视上,都有许多关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科学利用民俗文化资源的好例子、好做法。

因此,我们应该重新整理我们的思路,争取在原有的基础上,把之前的民俗文化保护传承融合到美丽乡村建设上来,把美丽乡村建设中众多的民俗文化资源,不断地装到民俗文化保护这个“菜蓝子”里来,从而实现民俗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整体推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要树立的科学保护理念有科学的认识,才有科学的理念。

有科学的理念才能推进保护事业的有序发展。

因此,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仅要有科学的态度,更要有科学的保护理念和执政理念。

1、要用科学理念编制民俗文化的保护规划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民俗文化保护工作必须要抓紧做,而且要科学、有效、持续地做。

所谓科学地做,就是要以民俗文化生态理念来设计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

没有一份科学的规划,民俗文化的保护工作就没有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方向,因此,要抓紧制定美丽乡村建设特定的保护规划,容包括: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对农耕文化的产生和影响);社会环境(人口状况、社会结构、民情风俗、领导和群众的保护意识等);经济形态(农业、渔业、工业、商业等以及经济状况);民俗文化遗产的数量与分布地点、生存状况;保护规划(采取属地管理办法,要定管理单位、定传承人、定项目、定活动规划、定保障措施等),如此方能保证其有效性。

2、要用科学理念处理建设与保护的关系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民俗文化保护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因此,我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做到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持续发展,而且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和五个方面的结合,即:处理好美丽乡村设与全面保护的关系、处理好居民区与文化区域的关系、处理好群众生活与民俗文化保护的关系、处理好设施建设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关系。

要坚持将民俗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坚持将民俗文化保护与社会建设相结合、坚持将“民俗文化保护区”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相结合、坚持将民俗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合理利用相结合。

3、要用科学理念保护民俗文化外在的氛围自然村落及田园是农耕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是农耕生产活动的主要基础,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只有完整地保护了田园风光和自然村落,才能忠实展现农耕文化的社会和文化的基本环境,使人强烈地感受到浓郁的民俗文化外在的文化氛围。

一是科学保护田园风貌。

要全面保护农田、林木、池塘、水网,保持以稻田为主体的农田结构,保留较古朴的耕作技术,使用水牛耕地、人工劳作、原始加工等传统农耕方式,不使用塑料大棚、大型农机等现代设施,全面体现农耕文化的总体风貌。

二是科学保护村落环境。

保护区的村落用地规模要逐步缩小,不可再继续扩大;村庄建筑采用传统民居形式和传统外墙装修,不宜现代化;鼓励居民使用或部分使用农作物秸秆等传统燃料,以产生炊烟的景观效果;鼓励农户使用传统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已不适用的传统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仍可作为装饰性使用。

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尽量使用石料或当地传统材料,慎用水泥等现代材料。

(三)要科学的强化保护责任保护民俗文化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是文化部门叫个半死,其他部门置之不理。

文化人做个半死,其他人一笑了事。

出现这种局面虽然有其客观因素存在,核心则是保护责任的问题。

现在的党政领导很多都是在被动地做工作,属于“见令行事”。

要想使相关人员能静下心来正确认识民俗文化、安下心来认真树立科学理念,就必须要有过硬的保护责任来进行保障。

1、强化工作职责近年来,我省的民俗文化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也形成了相应的工作机制和工作体系。

但是笔者坦言地讲,在乡镇党委、政府领导干部中,真正认识到民俗文化保护工作重要性的人,并不是很多,而且真正能将民俗文化保护摆上日常工作议程,从而真正从政府层面去做保护工作的并不是很多,甚至可以说是很少。

我们过去的计划生育工作这么难做,但是它却能做好,而且做的很出色。

其关键原因在于工作的责任问题。

谁都知道,计划生育出问题任何领导都担不了责任,而民俗文化保护工作在乡镇日常工作中属于可做可不做的工作,且没有人去追究其工作结果,这样就导致他们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工作可以置之不理。

这说明,我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民俗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必须强调保护的责任问题。

我们不是一定要像计划生育一样实行一票否决,但至少可以从更上一级的政府层面来强化这项工作的责任主体。

比如:实行责任追究制度、目标考核制度、特色工作加分制度等,以此来强化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对民俗文化保护的工作职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