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性主义与类型学
建筑语言里的类型和类型学
建筑语⾔⾥的类型和类型学2019-10-16摘要:类型学是⼀种根据建筑环境的物理属性或者其他属性进⾏不同分类的⽐较研究。
在本⽂中,基于⽅法论和历史诠释,⾃启蒙运动以来类型和类型学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的历史性转变。
第⼀阶段的概念主要来⾃于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哲学,第⼆个阶段涉及到现代主义的意识形态,第三阶段则与1960s的新理性主义有关。
关键词:类型,类型学,建筑设计,建筑理论,建筑历史。
中图分类号:TU2 ⽂献标识码:A正⽂类型学的思想是指各种事物之间关系, 从整体上看,⾛向了极致,同时⼜和谐。
它是⼀种与空间有关,但与时间⽆关的思考⽅式。
对⽴的空间在边界处融合,具有合理的普遍性。
基于⽅法论和历史诠释,⾃启蒙运动以来类型和类型学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的历史性转变。
启蒙哲学的类型理论第⼀阶段的类型学来源于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哲学。
启蒙运动时期的建筑师把起初的避难所看成是⼈们居所的第⼀种类型。
劳吉埃尔(1713年⾄1796年)在他的《论建筑》⼀书中最初界定了类型学的认识,类型学的理解提出了⼀种建筑中的⾃然基础属性,这种基础属性在原始茅舍的模型中可以找到。
在劳吉埃尔的原始茅屋的描述中有合理化的元素和标准。
他描述了四根⽊头,站成⼀个完美的正⽅形,完美横向的⼤树枝彼此穿过形成梁,俯⾝的树枝以形成⼀个三⾓形的屋顶,以及⼭墙。
简陋的⼩屋已经被假定是所有可能的建筑形式的起源,因此也是所有建筑的原则和尺度。
德.昆西试图通过⽐较“模型”和“类型”定义类型的概念,并将隐喻理论的类型第⼀次引⼊到现代建筑语⾔中。
德.昆西的类型概念是基于以下三个内容:起源,转换和发明。
德.昆西第⼀次在建筑历史上建⽴了系统明⽩的类型概念的理论。
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德.昆西的建筑先例分析第⼀次超出了古典建筑的限制范围,类型成为普遍了。
然⽽,在启蒙运动,法国⼤⾰命(1789年)以及⼯业⾰命时期,J. N. L. 迪朗 (1760-1834) 也像德昆西⼀样发展了劳吉埃尔的原则。
新理性主义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发展概况
1、发源地:60年代,意大利 2、理论背景:
政治背景 社会背景 文化背景
第三节 新理性主义(Neo-Rationalism)
二、理论基础:理性主义
1926年,意大利米兰“理性主义” 七人集团的成立标志了理性主义的开 端,他们追求真诚和理性、普遍规律 及与传统的结合。理性主义建筑往往 采用简洁单纯的几何形状,倡导将 “有机”的观点引入建筑,将环境作 为现代与历史、建筑与传统之间联系 的纽带、桥梁。
第三节 新理性主义(Neo-Rationalism)
五、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意】阿尔多· 罗西(Aldo Rossi) 1、设计理念:建筑类型学 类型学(typology)是一种分组归类方法的体系。罗西 在建筑设计中倡导的类型学,实质是要建筑师在设计中 回到建筑的原型去,提出了“相似性”的概念,由此扩 大到城市范围,提出了“相似性城市” 的主张。
在使用建筑符号上不主张模仿古典的装饰细节 ,而强调使用古典主义的几何形式的应用,特 别是圆形、圆柱形、长方形、方形等等,这些 形式是古典建筑的根本。 这个流派与其他后现代主义派的区别在于它强 调建筑与城市的关系,从城市的总体考虑来选 择风格,同时排斥通俗文化,建筑形象大多严 肃、庄重。
三、相关术语: 坦丹萨学派(Tendenza)、塔夫里
学派、威尼斯学
第三节 新理性主义(Neo-Rationalism)
四、理论著作
《城市建筑》 1966年,阿尔多· 罗西(Aldo Rossi) 该书的理论基石是主张建筑应该成为城市肌 理的一部分,而不是入侵或者突变,强调已经确 定的建筑类型在其发展中对城市形式的形态结构 所起的作用。 《建筑的逻辑结构》1969 年,格拉西 (Giorgio Grassi)
类型学
【摘要】本文讨论了建筑类型学理论的方方面面:定义、历史、作为城市本体论的类型学,作为“元”理论的类型学,阿尔甘的类型学,维勒的类型学,柯尔孔的类型学,克里尔的实用类型学,和罗西的城市建筑类型学。
【关键词】类型学“元”理论理性主义类似性城市城市记忆类推方法L·克里尔罗西随着现代主义或功能主义出现危机,人们对类型学重新开始重视,这就是类型学的复兴。
对类型学的重视也是现代主义之后更广泛地对建筑“意义”的追求的一部分。
因为类型与历史建立了联系,人们日益认为与历史建立了联系便是在一种特定文化内赋予建筑以合法性的必要步骤。
在讨论城市形态学时,人们认为类型具有创造一种合法又合理的城市主义的内在能力,可以用于对抗以柯布西耶的“明日的城市”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城市思想。
结构主义为类型学的复兴奠定了理论基础,根据作为结构主义基础的符号学理论,在任何符号系统中符号传达意义的能力有赖于特定系统中约定俗成的关系结构,而不在于符号与外在的先存在,或与外在现实的某种固定联系上。
建筑与语言相似,在这两个领域内,历史呈现的过程不是那种一个阶段彻底抹去前一个阶段的过程,而是每个阶段都有遗痕留存,这些不同阶段的痕迹又保持在今日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上。
类型犹如语言,语言总是先存在于个人的或团体的语言能力之前。
建筑的系统总是先于个体建筑师和某个建筑历史阶段之前。
正是由于先前存在的类型使得该系统得以传输意义。
类型与历史中任何一个时刻呈现在建筑面前的的任务互动而形成整个建筑系统。
类型学的重兴属于现代主义之后更广泛地对建筑“意义”的追求的一部分。
类型与历史建立了联系,而人们日益认为与历史建立了联系便是在一种特定文化内赋予建筑以合法性的必要步骤。
在讨论城市形态学时,人们认为类型具有创造一种合法又合理的城市主义的内在能力,可以用于对抗以柯布西耶的“明日的城市”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城市思想。
类型学不是从纯形式或纯语言学角度入手的,而是从社会文化和历史传统角度入手的。
【读书笔记大全】建筑类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大全】建筑类读书笔记建筑类读书笔记寻找失忆的城市与建筑当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就开始追求精神品质,建筑也是如此,因此在中国建筑大量性建造之后,我们越来越注重建筑的文化精神品质,建筑类读书笔记。
而对于建筑中赋予文化特色的方法在此总结为两种:一种就是在对建筑做理性思维之后的文化性表达,这种往往过于形式化,属于技术流;还有一种就是首先考虑建筑所处的历史环境和文化氛围,并尽力从中产生灵感,提取信息,然后做理性的分析表达,这是思想流,更加具有哲学思辨的建筑空间,这是我们追求但却难以达到的。
《建筑类型学》这本书为作者汪丽君的博士论文,文中所讲主要讲的就是一种提取历史本体进行创作的建筑设计方法。
文中首先提出建筑的最根本问题不能简单的归结为功能与形式的辩证关系问题,而新一代的建筑师们也很快就意识到空间与场所才是建筑命题的主旨。
其中建筑类型学的主要代表罗西就说到:“实际上建筑是由它的整个历史伴随形成的;建筑产生于它的自身合理性,只有通过这种生存过程,建筑才能与它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这是从建筑的大环境来表达建筑与其所处场所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以类型学为核心的新理性主义美学明确指出,设计来源于原型,但必须超出原型,只有这样,历史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特殊性与普遍性才可以通过设计的过程实现完美结合,而著名建筑师西扎曾经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建筑的一切美感都来自于历史,这更加肯定了建筑在历史环境中的重要性,甚至表达了一种建筑永远无法超越历史,而只是借用和发扬历史的涵义,读书笔记大全《建筑类读书笔记》。
而对于历史文化内涵在建筑上的继承的断代使得人们对自己居住的城市的认同感逐渐消退,城市空间的人情味尽失,这迫切的需要我们冲破传统建筑的表层,用现代的语言去表达传统建筑中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的勇气。
本书中奖类型学分为三种:原型类型学、范型类型学、第三种类型学。
原型类型学是将任何建筑的发展都归结于建筑的原始类型上;范型类型学它是将手段――结果、原因――结果的辩证方法同经济准则结合以替代古代的适用、坚固、美观的三位一体说;第三种类型学以新理性主义为代表,标志着当代建筑类型学的形成。
建筑类型学
罗西精心选择了几何要素并恰当地把握要素 的抽象层次,创作了一座超越时空概念的永 恒象征。
威尼斯世界剧场平面图
瑞士建筑师马里奥〃博塔的 建筑作品大多具有类型学特 点。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古 典理性主义特征,他以古典 几何原形(立方体、圆筒体 、塔形等)进行组合作为形 式构成的主要元素,从中取 出一些形式加以修改,由此 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变化。在 墙体的细部处理、材质的运 用以及光影的变幻中都体现 了他独特的建筑风格。
罗马万神庙平面图
当代西方建筑类型学的架构主 要分为两大部分,从历史中寻 找“原型”的新理性主义的建 筑类型学,从地区中寻找“原 型”的新地域主义的建筑类型 学。
新理性主义的代表罗西设计的佩 鲁贾社区多里购物中心
博塔的旧金山现代艺为西班牙建筑诗人的拉菲尔。莫奈 欧也是一个新理性主义的代表。 莫奈欧设计的洛杉矶圣母大教堂,运用 当代技术和宗教的更新观念,以自己的 方式重新诠释这些传统。
教堂显得颇具现代化风格,其纪念碑 方块状的造型与11世纪罗马式教堂有 异曲同工之妙。巨大的钢筋混凝土剪 力墙耸立当中,尽管钢桁架被盖住, 仍不失人情味,直白的表现了砌体的 稳重与力度。这不是哥特式教堂,所 以特意弱化了石头的作用,而去营造 轻巧的骨感。
新地域主义的代表阿尔瓦 阿尔托设计的伏克塞涅斯卡教堂
对建筑类型学理论贡献最大的 是意大利建筑师阿尔多.罗西。 1966年出版的《城市建筑学》 是罗西的一部最重要的理论文 献,它系统地体现了罗西的城 市建筑理论,深刻地阐述了城 市与建筑、城市与场所之间的 关系,是罗西关于建筑本质的 论述。罗西的类型学理论把城 市当作元素集合的场所和新形 式产生的根本。城市本身就是 一个类,一个建筑类型层次的 终端形式。城市构成了建筑存 在的场所,而建筑则构成了城 市的片断。罗西相信,形式是 变的、生活也是可变的,但生 活赖于发生的形式类型则亘古 不变。
新理性主义
新理性主义
传统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是两种主流的认知流派,两种不同角度的对事物的观点和解释。
举例过河问题:理性主义考虑一套自洽的理论体系,物理,考虑水流和流速建立物理模型计算然后决策。
经验主义考虑水流急不急,水深不深,水里有没有大石头鳄鱼,然后模糊的决策,比如水流越慢越好,水越浅越好,两者中有一个就可以过河。
理性主义用演绎来解决,经验主义用经验,相关性。
实际上即使是理性主义的解释也不过是一种可能性而已,只不过其自洽,就像三体中墨子的地球模型在其当时也很自洽,但是毕竟观察到的世界是不确定和不完整的,后面就被推翻了,但我还是可以用来解决很多问题。
实际上不需要演绎,我们也可以通过相关性来解释问题,其甚至更加便于做出决策.
新理性主义将经验主义给理性化,可以通过概率统计来演绎论证经验主义的观点,并将模糊的经验主义观点定量化。
统计学习是理性主义结合经验主义的产物(概率统计结合学习理论、模式识别),机器学习则是统计学习结合计算机的产物,从此模糊决策变的更有底气了。
但是一旦搞不好就可能出现认知退步,新理性主义并不是赞同片面的经验主义,很多人的陈旧观念框架还是错的,因为他们看到的世界不准确,不全面,或者说他们使用的样本集相对于总体而言太小了。
这样的话还不如传统的理性主义!!能用他们所学到的理论去破除自己的一些错误观念!打破束缚。
阿尔多罗西
运用象征形式,罗 西设计出了典型的 荷兰建筑,金属穹 顶从平坦的河岸景 色中升起,使人想 起那些教常的尖塔 和风车;室内的主 楼梯也暗示着对于 文化的追溯,他的 抽象形式融合了对 荷兰和其历史的理 解,更重要的是提 供了一种更为持久 的存在形式。
当人们靠近这座建筑的时候,首先会被它那高耸而 醒目的门厅所吸引,那是一个典型的阳光大厅,这种 阳光大厅首先出现在苏黎世大学的校园建筑中。
践。
新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建筑在 1936年发展到顶点之 后,由于社会、政治等 因素几乎消失,但在 1936至60年代之间, 理性主义的思想及创作 理念的发展从未间断。 于是,在60年代的意 大利,在新的历史条件 下,出现了承袭于理性 主义的新理性主义,它 与后现代主义成为当今 世界建筑思潮的两大倾
向。
No.
03
他的作品具有雄浑、规整以及古色 古香的特点。
爱用精确单纯的几何形体:圆柱体、 方锥体、圆锥体、三角形体是他常 用的造型要素,而它们的表面又是 光光净净,窗子常常是平板上开出 的整齐单一的孔洞。
他想用一种真实的方法来设计建筑, 并且它想要把建筑中流失的文化给 整合入其中,比较注重建筑的精神 层面。
1 个人历程 2 设计理念 3 设计特点 4 卡洛.菲利斯剧院(1982) 5 博尼苏丹博物馆(1993)
No.
01
他是当代建筑界的一位国际知名 的建筑师。他出生于意大利米兰, 早期的教育是首先在Somascan Religious Order,然后在意大利 城市莱科的亚历山德罗沃尔特学 院,1949年他在意大利米兰理工 大学学习建筑学,于1959年毕业。
正立面朝向海湾,高度 抽象的柱枋布满整个 立面,罗西对梁柱体系 的强烈表达一如既往。 整个建筑充满纪念性 和戏剧性,它的抽象性 与标志性也使设计满 足了业主创造“港湾 新貌”的意图。
理性主义和新理性主义
柯莫法西斯宫(1932-1936年) 戴拉尼
佛罗伦萨火车站(1935年)
罗马大学评议会大楼(1932年) 皮亚琴蒂尼小组
意大利文化宫(1937-1942年)
二.新理性主义及类型学方法
• 1.起源及发展
• 新理性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出现的建 筑思潮。起源于60年代意大利对城市建筑的讨论。 代表人物有:罗西、格拉西、阿莫尼洛、格里格 蒂。
理性主义和新理性主义
要点
• 一.意大利理性主义建筑 • 二.新理性主义及类型学方法 1.起源及发展 2.罗西及类型学 3.罗西类型学思想大意
一.意大利理性主义建筑
• 1.起源及发展
• 理性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意大利出现的建筑思潮。它 试图将意大利传统文化精神融入现代建筑语言。 • 1962年,米兰戴拉尼等成立了理性主义7人小组。理 性主义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解,已不在停留在信仰和概念 上,标志着意大利现代建筑的成熟。 • 意大利理性主义运动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高峰。在第 2次世纪大战以后,虽然理性主义作为一个运动已经不存 在,但它的思想和语汇,引起更多的关注,它影响了路易 斯-康、彼得-艾森曼、迈耶等建筑大师。
塞格拉特市政广场和 抵抗纪念碑 设计师:罗西
格拉拉公寓(1970~1973) 设计师:罗西
该建筑平面和立面上的组合均为简单的集合要素,平面只要是短直线,立面上采 用了标准的正方形,下部扁平的立柱从正面上看很纤细,形成了大面积的阴影, 窗间墙和阳台的凹进给立面带来了戏剧性的阴影和强烈的浮雕感。
威尼斯世界剧院(又称漂浮剧场1980) 设计师:罗西
• 4.罗西类型学思想大意
• 类型——几何形体,它是从历史建筑中抽取。因 此,它包含有历史记忆的片段与意大利 理性主义的渊源。 罗西认为,和形式相比,类型是更为稳定的要素。
建筑类型学综述.doc
建筑类型学综述建筑类型学可以说是一种新兴的建筑观点,因为和传统的建筑观点来比较的话他的兴起时间不能算是长的。
建筑类型学更是一种有潜力的建筑观点,因为他所存在的时间已经足已证明他的价值和观点,让人们看到他在建筑上应用的潜力。
下面将在学习了建筑类型学之后对类型学进行简单的综述。
一、类型学的概念1、类型学的起源分类意识和行为是人类理智活动的根本特性,人们在原始的意识中就会对事物进行分类,进而简化事物、更加快速的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分类意识和行为使人类得以正确的认识世界、分析世界,并凭借着分类网架进行艺术创造。
自然科学中的分类行为是分类学(Taxology),社会领域的分类行为是类型学(Typology)。
类型学就是这样一个分类意识和行为的学科。
类型学是起源与18世纪的生物分类学,生物分类学是研究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理的生物学分支。
分类就是遵循分类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的各种类群进行命名和等级划分。
人们从生物分类学中学到了对各种事物分类的类型学。
2、类型学的概念《大英百科全书》中对类型学的描述:“一种分组归类方法的体系通称为类型。
类型的各成分是用假设的各个特别属性来识别的。
这属性彼此之间互相排斥而集合起来,却包罗无遗,这种分组归类的方法因在各种现象之间建立有限的关系而有助与论证和探索”。
19世纪法国的德昆西给第一次提出了类型的概念:类型一词代表完全去复制或者模仿一个事物的意欲,而不是相同形象,形象自身就是一个规则或者模式。
具体的说就是客体的类型的哲学方法论学说和具体的学说。
客体按其自身的重要属性、关系、联系和结构特征可分为诸类型。
在哲学方面,类型学主要研究对类型概念的解释。
关于类型这一观念有其历史上的演变过程:柏拉图把类型作为不变的理念实质来理解,亚里士多德把类型作为不变的现实实质来理解。
3、类型学的特点一是要求系统内的元素和类型具有“排他性”和“概全性”二是类型学依赖研究者的意图和从相应组织了的现象中抽出的特点秩序即分类的尺度。
类型学
b.文学类型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是文学 类型形成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同文学现象之间的相互影响并不是通 过偶然的方式发生的,影响对文学类型的形 成往往意味着相似或相同的社会条件。 如,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 的影响(汇流); 中国小说文类的形成; “十四行诗”、话剧等
c. “隐性的遥契”所形成的类型
五、类型学研究的理论背景
• 运用社会学方法来研究民族间文学的关 系和国际文学的总体现象。
• 康拉德提出:
在比较文学研究的领域里应该做的头 一件事——甚至在西方研究者所划出的时 间范围(17之19世纪)上,——要断然扩 大空间的界限,要把整个文明人类的文学 之间的联系纳入研究轨道。在研究这样一 些联系并在更广泛的方面研究各种文学的 相互关系时,应该注意到各国的政治关系, 它们的文化水平,以及思维方式和世界观、 信仰、生活方式、甚至在各民族的趣味上 的差异。必须经常考虑每国的阶级关系、 政治和思想上的斗争。离开这些是不能了 解各种文学相互关系的真正性质的。
四、类型学相似的基本特征
• “类型学相似”指的是诸种文学文本之 间所共有的诗学品格,或者说它们与历 史上形成的某一种诗学类型在品质特征 上有共同特征。
• 例:在艺术意识上同属神话诗学类型的远 古时代,印度的《摩诃婆罗多》和《罗摩 衍那》、希腊的《伊利昂纪》和《奥德修 纪》、日耳曼、中亚和蒙古史诗,它们虽 属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 但在诗学特征上有共通之处:叙事艺术上 共同的环形手法和情节链——神奇的降生、 英勇的童年、妻子被劫、异国旅行、战斗、 死里逃生;共同的结构模式(离别——寻 找——重逢),共同的人物类型,共同的 叙事风格,等等。
• 另一位德国比较学者埃尔温·科本也指 出: “可以从更广阔的角度去研究各种 ‘世界性’的文学潮流,如欧洲浪漫主 义,诗歌中的象征主义,并且指出这 类研究需要对各国文学的广博知识和 历史感,以及对美与文学理论要有敏 锐的感受。
新理性主义
4:对国际建筑界的影响阶段:1980-1997,作为理论家,创作家,艺术家,教师兼建筑师的罗西,以实 践为主,前面阶段的理论活动,为此阶段做了准备,他的作品在他的祖国意大利以至国际范围内获得了很大 声望。
这是罗西的后期作品,体 现了他对丰富的材质与构造 的追求,以及对地方历史更 喜剧性地提炼。
感谢您的聆听
THE END
这种建筑造型不 是典型的北欧风格,但 却基本体现出西班牙 植民建筑的影响,大 厅里神圣的光线和普 通居室的对比,表现出 了日常生活的短暂和 宗教生活的永恒。
罗西将来自于当地的公共 建筑、教会建筑、工业建筑的 意向融为一体,认为公共建筑 是由中心空间所体现的,在这 栋建筑中,他利用主楼梯形成 了一个室内广场,并利用玻璃 斜天棚采光。罗西认为这样做 是为了“将光带入博物馆内部, 并在某种程度上,用城市的活 力照亮历史的阴影。
运用象征形式,罗西设计出了典型的荷兰建筑,金属穹顶从平 坦的河岸景色中升起,使人想起那些教常的尖塔和风车;室内的主 楼梯也暗示着对于文化的追溯,他的抽象形式融合了对荷兰和其历 史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更为持久的存在形式。
这体现了罗西建筑的永恒性
当人们靠近这座建筑的时候,首先 会被它那高耸而醒目的门厅所吸引, 那是一个典型的阳光大厅,这种阳光大 厅首先出现在苏黎世大学的校园建筑 中。
从立面上来看,两边地,中间高,形成了一个山形的走势。
建筑的轴线
立面上是完全对称 的,对应的平面外 墙也同样如此,但 是内部为了满足功 能的需求,不没有 完全对称,做了一 定调整
北立面
南立面
·
首层平面
二层平面
·
三层平面
四层平面
虚实处理
三个建筑实体自然而然的 夹出了两个半开敞的空间, 这是罗西比较善于运用的 方法,这种空间处理的方 法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 个是照顾房间的采光需求, 另外一个就是可以使整个 空间布局给活起来。
回归秩序
新理性主义运动的理论主干
罗西的类型学 (TYPOLOGY)理论 罗西认为建筑是一种基 于逻辑原则的活动,建筑设 计就是对这些原则加以发展 而来的,由此而产生了他的 “理性”设计方法,但他认 为这个理性并不仅仅是抽象 的逻辑演绎,他的理性方法 来自“类推思维”,这要比 简单的逻辑思维复杂得多。 类推设计与他的理性思想结 合就产生了类型学理论。 罗西的类型学理论存在着两 个基本属性:其一是历史的 内涵;其二是抽象的特性。
新理性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
关于类型学 类型学:自然科学中的分类行为我们称之为分类学,而社会领 域的分类行为则称之为类型学。分类学往往对于“自然属性” 进行探讨,而类型学却可以用来研究可变性与过渡性问题。 类型: “‘类型’并不意味事物形象的抄袭和完美的模仿,而是 意味着某一种因素的观念,这种观念本身即是形成‘模型’的 法则…。‘模型’,就其艺术的实践范围来说是事物原原本本 的重复。反之,类型则是人们据此能够划出种种绝不能相似的 作品的概念;就模型来说,一切都精确明晰,而类型多少有些 模糊不清。因此可以发现,类型所摹拟的总是情感和精神所认 可的事物…” “我们同样可以看出所有的创造,虽然后来有些改变,但 总是保持着最初的原则,在某种意义上,这很明显地证实了类 型的意义和原理。就像一种绕着中心运动的物质形态的发展和 变化,最后总是轻易地聚集起来进入它的范围之内。因此当成 千上万的现象面对我们时,科学和哲学的首要任务是寻求现象 最初和最本质的原因以掌握它们的意图。正如在其它任何发明 与人类机构领域里一样,这正是建筑中所称谓的类型” ——巴黎美术学院常务理事德。昆西
新理性主义运动的理论主干
城市—建筑 罗西的类型学理论把城市当作元素集合的场所和新形式产 生的根本。城市本身就是一个类,一个建筑类型层次的终端形 式。城市构成了建筑存在的场所,而建筑则构成了城市的片断。 城市中存在的现实形态凝聚了人类生存所具有的含义和特性, 城市是它的聚合体,融合了意义和实体。城市是时间场所中与 人类特定生活紧密相关的形态,其中包括历史,它是人类文化 观念在形式上的表现。 由此罗西认为应抛开任何有关功能主义的浅薄幻想,使建 筑回到建筑秩序的另一极形式,从而寻找一种形态学关系—— 即所谓“建筑实际上是一座小城市,城市则是一座大建筑”。 建筑的类型决定着城市的形态结构,城市的形态结构受制于建 筑的类型。罗西从认识论的角度阐述了城市与建筑之间的关系, 这种类型思想构成了罗西建筑理论的主要内容。
建筑语言里的类型和类型学
建筑语言里的类型和类型学作者:邓垚周庆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9期摘要:类型学是一种根据建筑环境的物理属性或者其他属性进行不同分类的比较研究。
在本文中,基于方法论和历史诠释,自启蒙运动以来类型和类型学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的历史性转变。
第一阶段的概念主要来自于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哲学,第二个阶段涉及到现代主义的意识形态,第三阶段则与1960s的新理性主义有关。
关键词:类型,类型学,建筑设计,建筑理论,建筑历史。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正文类型学的思想是指各种事物之间关系, 从整体上看,走向了极致,同时又和谐。
它是一种与空间有关,但与时间无关的思考方式。
对立的空间在边界处融合,具有合理的普遍性。
基于方法论和历史诠释,自启蒙运动以来类型和类型学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的历史性转变。
启蒙哲学的类型理论第一阶段的类型学来源于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哲学。
启蒙运动时期的建筑师把起初的避难所看成是人们居所的第一种类型。
劳吉埃尔(1713年至1796年)在他的《论建筑》一书中最初界定了类型学的认识,类型学的理解提出了一种建筑中的自然基础属性,这种基础属性在原始茅舍的模型中可以找到。
在劳吉埃尔的原始茅屋的描述中有合理化的元素和标准。
他描述了四根木头,站成一个完美的正方形,完美横向的大树枝彼此穿过形成梁,俯身的树枝以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屋顶,以及山墙。
简陋的小屋已经被假定是所有可能的建筑形式的起源,因此也是所有建筑的原则和尺度。
;德.昆西试图通过比较“模型”和“类型”定义类型的概念,并将隐喻理论的类型第一次引入到现代建筑语言中。
德.昆西的类型概念是基于以下三个内容:起源,转换和发明。
德.昆西第一次在建筑历史上建立了系统明白的类型概念的理论。
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德.昆西的建筑先例分析第一次超出了古典建筑的限制范围,类型成为普遍了。
然而,在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1789年)以及工业革命时期,J. N. L. 迪朗 (1760-1834) 也像德昆西一样发展了劳吉埃尔的原则。
建筑类型学
罗马万神庙 范型类型学,它是工业化社会的发明物,表示可以按照范型规定的原则进行大量性生 产的类型学意义。建立在范型基础上的类型学把新类型的产生当作中心主题,工业化使建 筑的规律不再像第一类型学所信仰的图构程序,建筑作为工业产品之一,对于其使用者, 同样应该具有效率,所以,人是建筑产生的根本。第三种类型学以新理性主义为代表,标 志着当代建筑类型学的形成。新理性主义是运用古典原型的现代主义,从本质上讲仍是古 典性主义。它不是通过运用现代材料和结构等技术,而是运用接近自然的、传统的或有传 统和自然感的材料,结合新结构和构造技术来追求现代的“古典美”。 第三种类型学所关 注的只是城市本身,把城市当作元素集合的场所和新形势产生的根本,表达了突出形势与 历史连贯性的愿望。
新地域主义的代表纳什设计的英国布莱顿皇家别墅
建筑类型学在设计中的应用有三个重要方面: 第一,类型的选择。类型的选择是一种创作的过程和手段,选择时 应该 依据有特定文化背景的,人们头脑中共有的固定形象,其过程往往 是生活 方式与建筑形式相适应。 第二,类型转换。转换是结构的基本属性和构成方法之一,类型转 换的过程是类型结合具体场景还原为形式,它是一个类推设计的过程。 类型的转换是在深层结构支配下,多种形式的变换与组合。转换方式包 括结构模式的拓扑变换,比例尺寸变换,空间要素的变换,实体要素的 变更。 第三,类型与城市形态。类型的选择和处理最终要得到城市形态的 连续,城市的最终形态是建筑和建筑群,形式只是类型的一个变体,一 种类型可以有多种变体,这就解决了统一与多样性的矛盾。
教堂显得颇具现代化风格,其纪念碑 方块状的造型与11世纪罗马式教堂有 异曲同工之妙。巨大的钢筋混凝土剪 力墙耸立当中,尽管钢桁架被盖住, 仍不失人情味,直白的表现了砌体的 稳重与力度。这不是哥特式教堂,所 以特意弱化了石头的作用,而去营造 轻巧的骨感。
新理性主义与类型学
罗西为圣· 卡塔多公墓所做的 构思草图
探究罗西的形式来源,可以从意大 “形而上”画派画家契里科的绘画 中诡异的城市场景中找到些许印迹。
马里奥· 博塔的建筑创作也是从最基本的几何原 型—方、圆和三角形人手,着眼于最基本的建筑要素— —材质、光线和空间的塑造。他运用精美的砖、石饰面, 把几何原型的神秘体验与乡土建筑的粗拙朴素结合起来。 法国艾维大教堂是一个多世纪以来法国最重要的宗 教建筑之一。博塔借鉴了拜占庭集中式教堂的圆形平面, 内外墙面均采用精美的砖饰面,运用了他的招牌式的顶 面斜切圆柱体形象,巨大的圆形体量作为对传统拜占庭 教堂的回应,表现了基督教建筑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3.原型、集体无意识与建筑类型学
罗西指出,建筑的本质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建筑的生成联 系着一种深层结构,而这种深层结构存在于由城市历史积淀 的集体记忆之中,是一种共同的“集体无意识”。建筑原型 不仅是对场所精神、种族经验的沉淀,而且还是气候环境、 自然地理特征以及社会文化状况在建筑上的累积与凝聚。 建筑创作的目的在于表现原型,激活人类祖先共同经验 的积淀。原型的概念将类型学与集体记忆联系起来,而建筑 师的职责就是回到建筑现象本源,并将人们心中的原型唤醒。 新理性主义强调城市是集体记忆的中心,强调城市与历 史之间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他认为建筑设计的工作,首先 是为特定的环境从历史中挑选适宜的建筑类型,由此而产生 的建筑类型具有相似性,进而提出了相似性原则,强调建筑 设计不应强调自我的显示,而是应当通过建筑原型的相似性 来满足居民的“集体记忆”,由此扩大到城市的范围,就出 现了“类似性城市“的主张。
德国柏林的弗雷德里希大街公寓,罗西采用环绕中央绿地布置 建筑的周边式布局,深红色柏林砖间以白色饰带、立面上的格网 和楼梯间顶部尖尖的坡顶一起回应着城市的“集体记忆”。
当代西方建筑类型学的架构解析_汪丽君
ARCHITECTURAL THEORY当代西方建筑类型学在审美意识与形态构成上形成了独特的美学风格,这也正是当代建筑类型学产生诱人魅力的所在。
然而现代建筑类型学理论在欧洲及世界各地有着广泛的支持者与追随者,其表现与侧重也是纷杂而非单一的。
在这些建筑师中有相当多是使用类型学进行设计的好手,他们有诸如芬兰的阿尔瓦・阿尔托(AlvarAalto),意大利的罗西(Aldo Rossi),瑞士的博塔(Mario Botta),德国的昂格尔斯(O.M.Ungers),西班牙的拉菲尔・莫内欧(Rafael Moneo),卢森堡的克里尔兄弟(R&L.Krier),美国的斯蒂文・霍尔(SteuenHoll)、安东尼・普瑞多克(AntoinePredock),拉尔夫・约翰逊(RalphJohnson),印度的柯里亚(CharlesCorrea),墨西哥的巴拉甘(LuisBarragan),埃及的哈桑・法赛(HassanFathy)等人。
从广义的范围来讲,只要在设计中涉及“原型”概念或者说可分析出其“原型”特征的,都应属于建筑类型学研究的范围。
由于选择“原型”的来源角度不同,概括起来,当代西方建筑类型学的架构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从历史中寻找“原型”的新理性主义的建筑类型学,与从地区中寻找“原型”的新地域主义的建筑类型学。
下面将逐一概述。
一、新理性主义20世纪50年代后期,现代主义暴露出自身的弱点,建筑被作为“居住的机器”,其自身美学价值被大大忽略,割裂传统的做法造成许多历史城市被破坏。
因此60年代在西方文明发源地的意大利爆发了一场对古典主义建筑再认识的运动—以阿尔多・罗西为代表的新理性主义运动(Neo-Rational)。
1. 新理性主义1) 是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美学思潮之一,它所设计和建立的里程碑区别于相对集中成“团状”的城市设想,当代西方建筑类型学的架构解析汪丽君1舒平2作者单位:1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2 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天津,300072)收稿日期:2005-02-15ABSTRACT/ This paper theoretically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al typology and p oints out that as long as the matters of design touch on whether conception or character of archetype, in general sense, they all belong to the domain of architectural typology researche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hoice of archetype, the structure of contem-porary western typology can be summed up as two parts:Neo-rationalism typology seeking for archetype from history,and Neo-regionalism typology seeking for that from region.KEY WORDS/ Generalized architectural typology, Neo-rationalism, Neo-regionalism, Structure, Archetype摘要/本文从理论的角度归纳论述了建筑类型学理论发展的历程,指出从广义的范围来讲,只要在设计中涉及“原型”概念或者说可分析出其“原型”特征的,都应属于建筑类型学研究的范围。
理性主义和新理性主义
卡塔多公墓 1971 设计师:罗西
柏林公寓楼 1987 设计师:罗西
三.新理性主义的影响
• 其他国家的理性主义——瑞士、法国、德国等, • 新理性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欧洲许多国家的建筑
都有很大的影响,它的起源可上溯到十七世纪,当 然那时还只是简单地讲求精确考证,在十九世纪 建筑革新的历史进程中,理性主义有了很大发展,理 论上也有很大变化,开始比较注意自然和历史,后 来又吸收了符号学的一些方法,形成了许多派别,如 古典理性主义、结构理性主义等,理性主义影响 了新建筑运动中的许多流派,它对现代建筑的产生 和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角而不同,其源可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
建筑学,则始于新古典主义时期迪朗对的建筑平面
类型的研究,
• 4.罗西类型学思想大意
• 类型——几何形体,它是从历史建筑中抽取,因 此,它包含有历史记忆的片段与意大利 理性主义的渊源,
罗西认为,和形式相比,类型是更为稳定的要素,
• 类似性城市
• 罗西用类型学方法用于 城市建筑,他认为,类 型学方法所作的建筑, 与传统城市有某种类似 性,从而实现与传统城 市的叠合,这一思想, 表现在其所作的类似性 城市绘画,
柯莫法西斯宫 1932-1936年 戴拉尼
佛罗伦萨火车站 1935年
罗马大学评议会大楼 1932年 皮亚琴蒂尼小组
意大利文化宫 1937-1942年
二.新理性主义及类型学方法
• 1.起源及发展
• 新理性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出现的建 筑思潮,起源于60年代意大利对城市建筑的讨论, 代表人物有:罗西、格拉西、阿莫尼洛、格里格 蒂,
• 2.罗西及类型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罗西 Aldo Rossi,1931-1997 出生于米兰,
推荐:建筑中的三种类型学
建筑中的三种类型学建筑类型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亦即三种类型学。
第一种为原型类型学,劳吉埃尔在《论建筑》中描绘了一种建筑始源,即原始茅舍理论。
原始的质朴茅舍包含了后来所有建筑的基本元素:柱子、檐口、山墙、屋顶。
他认为建筑的所有一切都是出于必要,只有必要的构件才是美的。
原始茅舍就是原型,在这一原型的基础上,所有的建筑奇迹都能被构想出来。
18世纪末,法国建筑师迪朗对劳吉埃尔的构图程序进行了加深拓展,他将历史上建筑的基本结构部件和几何。
组合排列在一起,归纳成建筑形式的元素,建立了方案类型的图式系统,说明了建筑类型组合的原理。
迪朗的图构系统以主轴和副轴线为骨架,在其周围对已经设计的元素进行对称布置。
可以认为迪朗的类型学是有限的,因为他用式样取代了类型。
使类型又成了模型,从而又回到了德?昆西之前。
但迪朗的建筑本身就是类型的观念。
第二种类型学即范型类型学,出现在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
由于大量性生产的要求日益强烈,或者说是由机器来进行大量的生产,使得产品必须标准化与定型化,因此,建筑必须具有反映机器工业时代特征的经济性、现代感和纯净性的能力。
因而,建筑不可避免地被归入机器生产的世界。
范型是工业化社会的发明物,它表示可以按照范型规定的原则进行大量性生产的类型学意义。
建立在范型基础上的类型学把新类型的产生当作中心主题,工业化使建筑的规律不再像第一类型学所信奉的图构程序,建筑作为工业产品之一,对于其使用者,同样应该具有效率。
所以,人是建筑产生的根本。
第二种类型学将建筑进行解析,并且认为建筑的元素必须是标准的,统一的。
我们将能为这种身体类型建立一种标准居住设施:门、窗、楼梯、房间高度等等。
由于现代主义范型类型学贬低了形式及其携带的历史情感因素,促使了20世纪60年代以新理性主义为代表的第三种类型学兴起。
对现代主义的批判改变了建筑在工业城市中被技术经济力量埋没的地位。
代表人物阿尔多?罗西将类型学的概念扩大到风格和形式要素、城市的组织与结构要素、城市的历史与文化要素,甚至涉及人的生活方式,赋予类型学以人文的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 当代建筑类型学理论
罗西指出,“类型乃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形式的结 合。”他将类型概念定义为某种经久和复杂的事物,定 义为先于形式且构成形式的逻辑原则。”他认为,“类 型就是建筑的观念,它最接近于建筑的本质。” 当代建筑类型学既不是对历史上的建筑形式简单的 归纳和总结,也不是满足工业化大生产需要的工业产品 类型学,而是应用其他人文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来揭 示建筑的本质,以重建城市和建筑文化的历史连续性。 当代建筑类型学的三个基本原理:结构主义、原型和集 体无意识。
米兰的格拉拉公寓
住宅形式来自米兰 传统出租屋的意象, 底层架空,透空的 底层一边由落地的 窗间墙支撑。另一 边是纤细的列柱, 建筑两部分的连接 处是数根粗大的圆 立柱。无始无终的 列柱形成了强烈的 “廊”的感觉。 同时,建筑形式被简约到最纯粹的层面,素面外墙、正方形窗 洞、绵延不尽的柱廊以及圆形支柱,唤来了超越世俗的抽象与 纯净。
4.3 从古典主义到新理性主义
运用类型学方法进行建筑设计,首先要对历 史上的建筑类型进行总结,选取那些在特定历史 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建筑,对其进行概括、抽象 以获得一种超越个别性的“类型”,然后结合现 实需要转译成具体的建筑形象。
1.几何原型的应用
罗西认为,在传统建筑中抽取的单纯几何体是用现代语言 表达古典精神的最适宜元素。 罗西的类型学设计具有两个关键特征:一方面立足于抽象的 和形而上学的观念,他试图建立一种绝对的、普遍而永恒的建筑 形式原则,他的建筑是一个基本形体的世界,正方体、长方体、 圆锥体等柏拉图体以及开满规则窗洞的立方体、长长的拱廊和列 柱不断地出现在作品中。同时,罗西的作品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哲 学思想内涵。
策源地 新理 性主 义 欧洲大 陆 主要建筑 理论家 主要方法 论 历史文脉 继承层面 深层的结 构与类型 形式特征 对待传统 文化态度
阿尔 多·罗西、 类型学 克里尔兄 弟等
简洁、无 重建历史 装饰、纪 文化的延 念性 续性 从复古到 通俗化、 玩世不恭、 商业化、 戏谑性颠 反纪念性 覆
后现 代主 义
特拉尼是意大利理性主义最重 要的先锋人物,他于1932-1936年 设计建造的科莫的法西斯会馆, 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标准 的现代主义风格,该建筑平面为 33m×33m的正方形,高度为正方 形边长一半的16.5m,是一个简单 的半立方体体量,通过比例和控 制线,特拉尼为这幢建筑确定了 基于几何关系的理性基础。该建 筑平面布局以内庭为核心,内庭 为屋面玻璃窗采光的双层中央大 厅,四周为办公室和会议室。建 筑立面不仅表达了梁柱、楼板的 结构逻辑,还表示出内部中庭的 存在。立面窗洞经过精心地设计, 增加了立面构图的深度。
2.原型理论与集体无意识学说
类型学( Typology)作为对城市和建筑现象进行 研究的重要方法,首先是对城市和建筑现象进行分 类和归纳,然后从现象中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特征即 原型。具体事物是千变万化的,而“理念”作为具 体事物的本质和“原型”,则是先验的、唯一的、 永恒的。万事万物都有其被创始的原型,都有其理 念本原。 中世纪之后,“原型”这个词几乎销声匿迹。 瑞士分析心理学家荣格让这个概念重获生命,在他 创立的“集体无意识”学说中,原型理论对当代文 艺批评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所谓集体无意识就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无数同类经 验在种族全体成员心理上的沉淀物,主要由“原型” 所组成.而原型就是在人类集体无意识中积淀的, 我们祖先的无数次重复出现的典型经验的形式。
18世纪末,法国建筑理论家科特米瑞· 狄· 昆西在《建 筑百科辞典》中以“模型”作为对比,通过区分“类型” 与“模型”的概念,第一次定义了类型的概念。 科特米瑞认为类型不是可被模仿和复制的事物,而是 形成模型的法则。 他强调了类型与模型的区别,即模型所隐含的设计行 为是复制、模仿;而类型则是指某一类对象所共同具有的 观念框架,它所隐含的设计行为是在这个框架中的发挥、 发展和获得变化。
美国
罗伯 特·文里、 折中主义、 表层的风 查尔 波普艺术 格与形式 斯·詹克 手法 斯等
4.1 从古典主义到新理性主义
在建筑思想史中,理性主义一般基于四种不同的理性 原则: 第一种:以建筑形态与空间原型为原则,它基于理 性抽象的原始空间与形态,而不是感性具象的建筑风格 与装饰,可以称为古典理性主义; 第二种:以建筑技术为原则的理性主义,是基于建 造方法、手段和过程的技术理性主义,其主要表现形式 结构理性主义萌芽于哥特复兴运动。 第三种:以实用功能为原则的理性主义即功能理性 主义,视建筑形式为使用功能的必然结果; 第四种:以经济合理性为准则的经济理性主义,将 建筑的本质建立在单纯的经济效益之上。
古典理性主义诞生于古希腊时期。美被视为是客观、有 规律和可知的,是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的关系。以帕提农神庙 为代表的古希腊建筑,无论是比例构图还是细部装饰,均体现 出严谨的理性精神。 17世纪兴起的法国古典主义,把古典理性主义推进到极 致,形成了唯理主义建筑思想:认为建筑形式美存在着先验的、 永恒的、超越一切地域民族偏见的普遍规律,而这种绝对的理 性规律就是纯粹的几何和数的关系。 工业革命之后,社会对建筑提出了更为复杂的要求,新材 料、新技术和新功能也对古典理性主义美学提出了严峻挑战。
德国柏林的弗雷德里希大街公寓,罗西采用环绕中央绿地布置 建筑的周边式布局,深红色柏林砖间以白色饰带、立面上的格网 和楼梯间顶部尖尖的坡顶一起回应着城市的“集体记忆”。
舒泽大街住宅
罗西的舒泽 大街住宅采 取了带内院 和内天井的 街区住宅模 式,反映了 他对传统城 市街区的怀 念。
卡洛· 菲利斯剧院, 原为热那亚市歌剧 院。二战期间,该 建筑遭到彻底毁坏。 罗西重新设计建造 的新卡洛· 菲利斯剧 院保存了原来歌剧 院的印迹,修复了 部分损坏的陶立克 柱和侧边门廊,并 按原建筑师卡洛· 巴 拉比那的设计进行 了部分重建。舞台 上方耸立着一座新 的4层塔楼,为彩 排室和机械室,可 以容纳新增加的机 械设备。
2.以几何构图为类型:几何类型学
法国建筑师、理论家迪朗首先发展出一套建筑类型学, 在1800年出版的《古代与现代诸相似建筑物的类型手册》 中,迪朗一共总结了72种建筑平、立面的几何组合形式, 他认为建筑形式可以从图表中的元素加以组合而成,建筑 师的工作就是在于组合这些元素,从而产生更加复杂而统 一的新形式。
3.以工业化生产为基础:工业产品类型学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后,出现了现代建筑 运动。在现代建筑运动中诞生的工业产品类型学,推动了建 筑构件的预制化、装配化和建筑设计的标准化,也反映了工 业化生产对建筑的客观要求:即建筑作为工业产品,建筑形 式必须与结构体系及建造过程协调一致,反对任何的附加装 饰。同时,作为工业产品,建筑的功能、效率成为建筑设计 出发点,建筑形式必须具有经济性、机器美学取代古典美学 成为主导性美学倾向。
3.原型、集体无意识与建筑类型学
罗西指出,建筑的本质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建筑的生成联 系着一种深层结构,而这种深层结构存在于由城市历史积淀 的集体记忆之中,是一种共同的“集体无意识”。建筑原型 不仅是对场所精神、种族经验的沉淀,而且还是气候环境、 自然地理特征以及社会文化状况在建筑上的累积与凝聚。 建筑创作的目的在于表现原型,激活人类祖先共同经验 的积淀。原型的概念将类型学与集体记忆联系起来,而建筑 师的职责就是回到建筑现象本源,并将人们心中的原型唤醒。 新理性主义强调城市是集体记忆的中心,强调城市与历 史之间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他认为建筑设计的工作,首先 是为特定的环境从历史中挑选适宜的建筑类型,由此而产生 的建筑类型具有相似性,进而提出了相似性原则,强调建筑 设计不应强调自我的显示,而是应当通过建筑原型的相似性 来满足居民的“集体记忆”,由此扩大到城市的范围,就出 现了“类似性城市“的主张。
斯塔比奥独家住宅
博塔对“家”的诠释: “家应该是一个巢穴,它 包容和保护着它的栖息者 并将周围的景致呈献给他 们。”他以古典几何原型 尤其是圆形作为形式构成 的出发点,通过封闭厚实 的墙体形成与环境相隔离 的实体,而立面深邃的开 口更进一步强化了“巢穴” 的形态意向。
如斯塔比奥独家住宅、罗桑那独家 住宅,均为中间有着深深凹陷的简 单圆柱体,而圆形平面与圆柱体量, 有效地屏蔽了周围杂乱无序的建筑, 其封闭性、独立性与周围环境形成 了强烈对比。
1932年,由皮亚琴梯尼、帕加诺等人设计建造 的罗马大学新大学城,通过大面积的实墙面、方 形石柱组成的门廊,传达出一种古典建筑的神韵。
4.2 建筑类型学渊源
1.类型学的起源于昆西的类型概 念
在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出现了 回归建筑自然本源的原始主义倾向。 1753年,耶稣修士马克· 安东· 劳吉埃长 老提出了原始屋架理论,他在《论建筑》 一书中描述了建筑的自然起源——原始 屋架,原始屋架作为一个原型,对此原 型的模仿成为各种建筑,进而形成城市。 在原始屋架基础上,劳吉埃架构了一个 以自然秩序为基础的建筑类型学的基本 框架。
罗西为圣· 卡塔多公墓所做的 构思草图
探究罗西的形式来源,可以从意大 “形而上”画派画家契里科的绘画 中诡异的城市场景中找到些许印迹。
马里奥· 博塔的建筑创作也是从最基本的几何原 型—方、圆和三角形人手,着眼于最基本的建筑要素— —材质、光线和空间的塑造。他运用精美的砖、石饰面, 把几何原型的神秘体验与乡土建筑的粗拙朴素结合起来。 法国艾维大教堂是一个多世纪以来法国最重要的宗 教建筑之一。博塔借鉴了拜占庭集中式教堂的圆形平面, 内外墙面均采用精美的砖饰面,运用了他的招牌式的顶 面斜切圆柱体形象,巨大的圆形体量作为对传统拜占庭 教堂的回应,表现了基督教建筑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艾维大教堂剖面图
教堂是一个雪崩 中被摧毁的教堂重建项目,教 堂是一个长短轴分别为17m和 8m的椭圆实体,屋顶斜切形成 直径为14.5m的圆形金属框架 玻璃天窗。
教堂室内由两条石拱券支撑 着屋顶,博塔融合了水平条 纹石板饰面、石拱券等罗马 风、哥特式教堂的元素,以 独特的方式诠释了一个神圣 的精神崇拜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