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论文
三国演义小论文
《三国演义》论文《三国演义》无疑是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其中包罗万象,让人目不暇接。
这一学期,我研究了《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和姓氏,得出了一些观点。
(仅限个人观点)一、三国鼎立,罗贯中巧布局众所周知,三国是三国鼎立。
那么罗贯中是如何写出三国鼎立的呢?从统计的姓氏来看,其中有几点值得我们思考。
据我统计,在《三国演义》中,姓司马的有14个,姓诸葛的有14个,而姓周的也有14个。
司马懿,诸葛亮和周瑜都是三国时顶尖的政治家,而他们又在三个国,彼此互相争斗。
罗贯中为什么要安排相同数量的司马姓、诸葛姓和周姓出场?是巧合吗?我想是因为他想写出三国鼎立,三国的实力相同。
而魏蜀吴三国的总人数也相差无几,在《三国演义》中,我统计出一共写了1178人,其中群雄(包括吕布,貂蝉,于吉等)有179人,魏国有353人(包括晋国),蜀国298人,吴国324人,还有一些少数名族(孟获等)和仙人(南华老仙、紫虚上人)。
魏蜀吴三国人数竟只差50人,看来罗贯中在布局时非常细心。
二、古今对比,姓氏彰显玄机我们来看一张表格。
相比较不难发现,其中张、刘、王、李、陈、杨在两表中都出现,而曹、孙、韩、马就未出现。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孙是当时吴国王姓,曹是魏国王姓,韩遂和马超也是西凉的太守。
可见三国时期王姓比较吃香,皇室人数较多。
三、姓氏分布,突显三国价值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留给我们什么吗?那是当然的,我只研究了其中一个部分,姓氏分布。
刘姓是现在分布最广的姓氏之一,为什么会导致刘姓如此之多?我们看刘姓的起源(以下摘自刘氏起源)“二是中山靖王刘胜后裔中山刘氏派,这一支刘氏人数众多,但主要分布在南方,以闽粤台地区最多,其次是浙江、江西、两湖、广西、海南、港澳、云贵川,另外在东南亚南洋的刘姓,也以源出中山的客家刘姓居多。
三是长沙定王刘发后裔长沙刘氏派,该派刘氏又分为南北两支:南支系当年留在长沙国的一支,如安成侯刘苍的后裔,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南两省,并辐射到邻近的鄂、川、江浙、两广、云贵等省区;南支则是当年北迁南阳的东汉皇室后裔,主要分布在北方的华中、华北、华东地区,另外还辐射到朝鲜、日本等国。
浅析《三国演义》思想论文
浅析《三国演义》思想论文1000字《三国演义》是一部描写三国时代历史的长篇小说,在描绘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
本文将从人性、道德、政治等方面对《三国演义》的思想进行分析。
一、人性观在《三国演义》中,人性被描绘为复杂多面的。
有些人本性善良,如刘备、关羽、张飞;而有些人则本性残忍,如吕布、孙策等。
但是,小说中还有很多角色在经历了困境、遭遇磨难后,个性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曹操开始是一个英俊、有理想的青年才俊,但在磨难中逐渐变得残忍暴戾,最终走上了独裁者的道路。
这说明《三国演义》中的人性观是承认人性的复杂性和变化性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道德观在《三国演义》中,道德观被树立为一种精神追求。
例如,刘备就一直坚持高尚的道德标准,比如“以德服人”、“天下为公”等,这也是他争取民心的一大法宝。
相比之下,曹操则常常逆天而行,对待同室操戈、忘恩负义等行为视而不见。
因此,小说传达的道德观是认为道德是人类追求永恒、良善和正义的基石,也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标准。
三、政治观在《三国演义》中,政治斗争是最为重要的争夺方式之一。
各种政治派别之间相互争斗,因此,政治观念在小说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如曹操和刘备的政治意识深入人心。
在政治观念上,曹操认为读书人应该起到领导作用,只有通过认真研究并遵守律法,才能维持政治稳定。
相对而言,刘备则认为,政治稳定是通过人民的支持、参与和共享,才能实现。
因此《三国演义》中的政治观念是重视权力的平衡和公正,而依靠民主的方式达成共识是最为理想的路径。
综上所述,通过对《三国演义》的人性观、道德观和政治观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部小说从各个角度出发,阐释了三国时代人性、道德、政治等众多方面的含义,也传达了一种人文的、和谐的价值观,具有很高的思想意义和历史价值。
古典文学三国演义博士议论文(精选5篇)
古典文学三国演义博士议论文(精选5篇)古典文学三国演义博士议论文(精选5篇)《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亦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小说,作者一般被认为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三国演义的读后感,希望能帮到各位。
古典文学三国演义博士议论文精选篇1相信大家都认识诸葛亮吧,他是一个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人,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他是为刘备出谋划策的军师。
他料事如神,在每回故事中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我相信大家都迫不及待了吧。
现在,我们便可以怀着神圣而崇高的心情翻开这本历史悠远的书了。
刚翻开书,便看见开头那神圣的名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也肯定了我看这本书的心态。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的历史小说。
作者罗贯中以自己机智的思想,把每个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容许更多夸张、虚构、无中生有,化不可能为可能,几乎可以说是使作者得到解放,从必然王国走到自由王国。
大家肯定还记得《草船借箭》的故事吧。
对,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秘计黄盖受刑”。
周瑜欲害诸葛亮,故意让诸葛亮在三日内造出十万支箭。
诸葛亮算定三日后有大雾,乘草船带鲁肃前去曹营水寨,曹操下令放箭,十万支箭全部射在了草船上。
黄盖为了周瑜火攻之计成功,决定用苦肉计骗过曹营细作,然后前去诈降。
这一回我看了有好多次,可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觉,每次看都记忆犹新,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使我感受深刻:周瑜是那样的小心眼,是那样嫉妒诸葛亮;而诸葛亮却那样的镇定自若,神机妙算,面对周瑜的刁难,他只是机智的面对,连鲁肃也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才干和正直。
这也正是我喜欢诸葛亮的原因,这也正是我以诸葛亮为榜样的原因,了解了诸葛亮,也使我真正体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深刻的含义。
在赤壁决战中,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
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
三国演义论文
三国演义论文引言《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小说以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为背景,主要书写了蜀、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战争以及三国英雄的故事。
小说塑造了许多精彩的角色形象,描绘了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政治变化。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三国演义》对于中国文化的贡献和影响。
一、历史意义《三国演义》作为文学作品,不仅提供了对于三国时期历史事件的再现,更是对于历史的诠释和解读。
小说中的角色和情节虽然有时候与历史有所出入,但是却能够展现出那个时代的政治、道德和社会状况。
由于小说的广泛流传,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他们往往通过《三国演义》了解并认识中国古代历史。
同时,小说的英雄形象也深入人心,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文化内涵1.忠诚与智慧:《三国演义》中的许多英雄形象都表现出忠诚和智慧的双重品质。
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谋和忠诚的仁心,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智者。
而刘备、张飞、关羽等人则是忠诚勇敢的代表。
这些形象给了人们对于忠诚和智慧的正面价值观念。
2.义薄云天:小说中不乏英雄人物以身孤身立义的精神。
例如在赤壁之战中,刘备、孙权联手对抗曹操,体现了义字当头的精神追求。
这种价值观念在中国文化中一直被传承,成为一种普遍的道德标准。
3.智谋与策略:小说中的角色们经常使用智谋和策略来应对复杂的政治局势和战争。
诸葛亮的七擒孟获、空城计等等,曹操的火烧赤壁等等,这些智谋和策略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也为后来的军事战略发展提供了借鉴。
三、对于艺术的贡献《三国演义》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在艺术方面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小说的情节丰富多样、扣人心弦,并通过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使得小说充满着生动的艺术魅力。
1. 角色形象塑造:小说中的角色形象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例如刘备的仁义、诸葛亮的智慧、曹操的权谋等等,这些形象都成为了中国文学中的经典形象,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2. 情节布局:小说中的情节紧凑有趣,曲折离奇,适合戏剧性的表现。
三国演义毕业论文
三国演义毕业论文《三国演义》是一部经典的历史小说,描绘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
本文通过对小说的分析和探讨,探讨了小说对历史、文化的贡献,以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一、《三国演义》对历史的贡献1. 描绘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三国演义》对于编年史传记之类的历史著作来说,更注重人物塑造和历史事件的生动描绘。
由于后人难以真实还原当时的局势和情况,所以对于历史事件的描述有时候会稍微夸张,但是依然是我们了解三国历史的主要途径。
在小说中,作者详细描写了蜀汉、东吴和魏国三方的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生活,能够清晰地展现出当时的历史局面。
2. 形成各种历史文化现象《三国演义》不仅提供了历史事件,同时还在小说中描绘了许多各种文化事件,如装饰艺术,生产技术,饮食习惯和娱乐活动等。
这些文化事件传承至今,对后世的文化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3. 塑造历史眼光和价值观《三国演义》塑造了一系列符合当时的道德价值观念的人物形象,如刘备、关羽、张飞板等等。
这些形象广为流传,成为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三国演义》注重良心感化,通过展现人物命运和行为,呼吁人们重视道德和正义。
二、《三国演义》对现代社会的启示1. 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三国演义》提到了许多有关成才成功的故事,如刘备一开始是一个孤独的青年,但是由于凭着自己的勤奋努力和智慧,成就了一番大业。
这对于现代青年来说,就像是一个绝佳的榜样。
同时,小说中也通过人物塑造来告诉读者,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不卑不亢,坚定前行,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关键。
2. 推崇正义《三国演义》中关羽和张飞的形象,就表现出了维护正义和捍卫信仰的精神。
这种精神通过当时的社会持续传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成为许多现代人心中的精神楷模。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该注重价值观的培养,推崇正义,维护道德,目睹社会的和谐和发展。
3. 相信人类的进步《三国演义》中不乏许多士人和治国名臣的形象,他们的出现反映了人类社会智慧的谦虚和创新精神。
高三作文三国800字议论文五篇
高三作文三国800字议论文五篇高三作文三国800字议论文1三国演义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历史巨著,每个人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会或多或少得视其中的某个人物为自己所欣赏得人,我也不例外。
一,我欣赏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在诸葛亮跟随刘备以后的每次战役当中,诸葛亮都是周密计划,没有瑕疵的。
突出的特点就是机智、谨慎、灵巧。
可以说,诸葛亮这三个特点是我非常欣赏的。
他没有胆怯去回避问题,每次大战来临都是尽心尽力思考、谋算,如此才为刘备集团带来了巨大的成功。
二,我敬重诸葛亮的忠孝诚实。
诸葛亮并不是一个懦弱的人,完全有权谋实力,然而他受刘备知遇之恩,从来不忘。
受刘备托孤之重,即使知道单凭蜀国之力进军中原难度太大,也呕心沥血,拼命为了兑现诺言而竭力奉行。
并且诸葛亮一直对刘备忠心耿耿,没有去做那种篡权逆上的行为。
三,欣赏诸葛亮的洒脱与安逸。
现如今的社会很多人都是心浮气躁的,好像没有成就一番事业就屈才丢脸一样,就巴不得每一分钟都是忙碌的,可以挣钱的。
其实通过了解诸葛亮,我们才会发现,原来人一生当中未必需要时时刻刻都这么干着急,瞎折腾。
诸葛亮尽管学富五车,然而学成以后也不过是安卧隆中,每天闲云野鹤,到了刘备登门求贤,真正有需要施展才华的.时候再出山。
而诸葛亮就是这么一个能够闲得住、耐得住的人,这点就很值得欣赏。
当然,我知道人无完人,然而我总是希望看到诸葛亮的优点,学习优点是对我们有益的。
以上三点就是我视诸葛亮为心中三国英雄的原因了。
高三作文三国800字议论文2历史的长卷中,有许多英雄,但在我的心中,只有一位英雄,那就是三国英雄“曹操”。
曹操是一名军事家。
他军事才能突出,代表战争是“官渡之战”。
他在没有粮草的情况下,开动脑筋,听取了故友许攸的建议,把袁军的粮库——鸟巢烧毁。
曹操用了六万军消灭了袁绍七十万大军,在中华上下的历史长卷中,又创建了一个以少胜多的传奇战绩。
曹操的军队,军规军纪都很严格,各个将领更是以身作则。
有一次,曹操的马受到了惊吓,不小心踩了田间农田中的小麦,非常悲伤,要杀头谢罪。
三国议论文中小学生作文5篇
三国议论文中小学生作文5篇三国议论文1“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一句是《三国演义》的开篇之词。
每当读到这里或是听到“临江仙”这首歌,我的脑海便飞向历史,飞向三国!《三国演义》的是明朝的罗贯中,它记载了从东汉末年的黄巾之乱到公元280年约110多年的历史。
它以陈寿的《三国志》为模板,经过罗贯中大胆的想象创作而成,使这一段历史,更能让人懂得。
以一种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方式,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让它流传至今。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可谓是妇孺皆知。
比如桃园结义、过五关斩六将、火烧赤壁、赵子龙单骑救主等。
我们还可以从其他故事中得到一些启示,比如说从姜维自刎中我们可以懂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人有生死,精神却无生死,人可死,但精神不能死。
苦肉计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忠诚是要有智慧的,忠不等于愚;忠诚是要有代价的,忠不等于获。
大忠者往往大苦,大苦才能体现大忠。
三国中还有许多生动的人物,如忠诚不二的关羽,仁德爱人的刘皇叔,粗中有细的张飞,一身是胆的赵云,被世人称为“智绝”的诸葛亮和“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阴险毒辣的曹操。
说起我最喜欢三国中的哪个人物,那肯定非赵云莫属。
说起赵云,大家一定不陌生。
赵云一生之中最厉害的一战是发生在建安十三年秋(及公元208)的长坂桥一战,这一战中主要是曹军攻打荆州之后,追击刘备,而刘备的军队与民众走散,赵云在乱军之中寻主母,找幼主。
其中赵云在这一战中获得宝剑――“青?”剑,斩杀曹营名将五十余员,砍到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其中赵云还怀抱阿斗。
后人有诗称赞赵云曰: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而赵云在老年之时也为蜀国立下许多功劳:在武乡侯伐中原时他力斩魏国五将。
而这一代武将却是老年病死。
而赵云病之死后,刘禅追赠赵云为大将军,谥封顺平侯。
后人有诗曰: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彰。
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
青史书忠烈,应留百世芳。
三国演义论文2000字
三国演义论文2000字浅析《三国演义》摘要:《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中蕴涵着丰富的价值观,人生观,军事观等等。
有许多东西在三国演义中被完美体现出来,本文通过对三国演义的一番品读,得出的一些结论,在现代社会中仍然被广泛应用着。
关键词:三国演义、版本、典范、启示、地位影响一、《三国演义》的版本《三国演义》版本甚多,仅现存的明代刊本就有大约30种,清代刊本70余种。
各种版本数量之多,关系之复杂,在古代小说中都十分突出。
过去一个长时期中,人们对此缺乏认真细致的研究,误以为《三国》的版本问题比较简单,形成这样几点普遍的误解:(1)明代嘉靖壬年(元年,1522年)序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最接近罗贯中原作的版本,或者就是罗氏原作;(2)《三国演义》只有由嘉靖元年本派生的一个版本系统;(3)在众多的《三国》版本中,最值得重视的只有嘉靖元年本(一些人径直称之为“罗本”)和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评改本(简称“毛本”)两种。
二、历史小说的典范1.历史与虚构《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
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
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
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
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
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
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
论三国议论文
论三国议论文论三国议论文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论三国议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三国议论文1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片不休听着这动听的歌声,使我不由得想与大家论三国,论一下三国人物。
首先,蜀军中的刘备,原为皇室后裔,胸怀大志,一心想中兴大汉。
并且此人宽宏大量,求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共谋大业是何等的耐心与爱才啊,他的仁义受后人所敬佩。
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战将为蜀军之忠良,他们勇冠三军,忠勇双全。
再说魏君曹操,是奸雄。
此人野心大,做事果断而奸诈,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事便更加说明此人之奸。
而魏军的乐进、曹仁、李典、夏侯敦、张辽、典韦等大将则是曹操手下的忠将,他们武艺高强,忠于曹操;荀彧等谋士相当于曹操的左膀右臂。
东吴的孙权头脑清晰,聪明。
他手下的主力战将有吕蒙、太史慈、黄盖、甘宁、凌统等人;文有张昭、鲁肃,他们为东吴之崛起作出了巨大贡献。
东汉末年,天下纷乱,群雄割据,各谋大业,天下英雄豪杰层出不穷,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到如今已有千年,回首过去,只留下无尽的'感慨!论三国议论文2《三国演义》乃是一篇著名小说,里面的情景虽然大多数是虚构的,但里面的惊心动魄还是很好。
小弟虽不才,但愿意说一说本人对三国的看法。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无疑是最受人关注,罗贯中无疑不诸葛亮神话了,诸葛亮虽有知天象,晓地理的本事但不得不说罗贯中把诸葛亮的运气写得太好了,比如在草船借箭中如果曹操射的是火箭那诸葛亮就惨了,但我不知道是该说是罗贯中故意的还是说曹操太笨。
除了这一点诸葛亮还有一个特点~~预知未来,如在刘备去周瑜那里,那三个锦囊不得不令我折服,还有在他死后告诉姜维那几个办法让我无语,他为什么知道呢?对于诸葛亮就这点看法。
曹操大概是在《三国演义》最不受欢迎的了,作为一个奸雄,他有抱负有理想但在最后他所建立的国家为他人做了嫁衣我不知道是应该说他傻还是说他没想到未来。
高三作文三国议论文五篇
高三作文三国议论文五篇《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三作文三国议论文五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诗云:一吕二赵三颜丑,马张许典皆平手,五庞六黄寿亭侯,三国演义人物作文。
因为我们之所以喜欢赵云是因为《三国演义》这本书,关张赵马黄也只有因为小说才会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中国古代乱世很多,为什么三国时期的武将我们最为熟悉,还不是因为一部《三国演义》。
所以不必深究正史究竟是怎么样的,我们闲暇时看看三国,三国里有我们需要的东西。
赵云是三国武将里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智勇双全,个人认为,赵云是三国第一武将!当然,我的依据是《三国演义》。
如今有很多人,认为三国中武艺最高强的人是吕布,其实仔细分析起来,完全是因为一种印象。
其实这些根本不能说明他们的武艺有多高强,一次战斗的结论并不能说明所有问题,下面将对这些比试逐一分析,另外同赵云的.一些战役做比较,从而就可以得出赵云武艺三国第一的结论了。
这种分析方法称为“同类战斗典型列举比较法” ,中学生作文《三国演义人物作文》。
一、与著名武将交手战斗的分析大家常说,关羽能温酒斩华雄,能斩颜良诛文丑,好像杀死了许多名将,赵云似乎没有这么有名的战役,赵云杀的绝大多数是很一般的武将。
其实,一个武将能够战胜或者杀死其它著名的武将,除了同这个武将自身的武艺有关以外,还和他的机遇有关,如果他没有机会去和那些著名武将交手,他当然不可能杀死这些名将,从而使自己成名。
但是这决不能成为这个武将自己武艺不高的证据。
当然,赵云也有和成名武将交手的经历,让我们来比较一下:赵云刚出道时,演义上称“少年将军” ,曾和文丑战过五十余合,杀退文丑,而关羽也曾与文丑交战,只一刀就把文丑拿下了,有人据此说关羽的武艺比赵云高,其实非也,且听我慢慢道来。
演义中说有过这样的描写“操曰:‘今谁敢当之?’徐晃应声而出,与颜良战二十合,败归本阵。
诸将栗然。
”可见徐晃是打不过颜良的。
可是后来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战沔水,关云长败走麦城时,演义中又有这样的记载,“晃曰:‘今日乃国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废公。
论三国议论文
论三国议论文《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下面给大家分享论三国的议论文,一起来看看吧!论三国议论文1“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就是《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一句。
我最近在看原著版的《三国演义》,对里面的人物评头论足。
现在,我就来说说诸葛亮吧!诸葛亮是大家认为三国里最聪明的人物,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他巧借东风,烧的曹军几十万大军焦头烂额,大败而归。
大摆空城计,吓得司马懿十五万大军落荒而逃。
但是他毕竟是人,不是神,他也有犯错误的时候。
例如“三气周瑜”。
他逞一时之快,气死了周瑜可却使吴蜀联盟石沉大海,而且也让年轻又有才智的陆逊当上了大都督成为了蜀国最大的威胁。
还有他六出祁山,他完全可以不用事事都来操心,可以放手的让姜维出主意作战,这样既可以让诸葛亮多活几年,也可以使姜维得到更多的锻炼。
但是他事事都操心,结果死了,蜀国也就灭亡了。
说完诸葛亮,我还要说刘备。
曹操说刘备是英雄,可是我却并不赞同,因为我觉得他最多只算得上枭雄。
他热爱老百姓,在老百姓处于危难的时候,他不抛弃老百姓,我欣赏;他在关羽死后嗷嚎大哭,我敬佩。
可是他也有缺点,他太软弱了。
当他寄人篱下的时候,诸葛亮三番两次的请求刘备夺荆州,刘备不忍心夺。
最后刘表要将荆州托付于他,他不要。
最后荆州被刘琮所得,献与曹操。
而且他义气用事,关羽、张飞死后他咬牙切齿的要报仇,谁的话也听不进去。
最后被烧的焦头烂额,大败归来。
不仅自己病死白帝城,还使蜀国的兵力跌入了低谷。
真是损人不利己啊!在三国中我最欣赏的人物就数曹操了。
有人说他十分奸诈,我却认为这是智慧。
当年吕布打得曹操落荒而逃,可是他利用自己的智慧在白门楼生擒吕布。
在与马超对战时割须脱袍,可是他最后用了反间计打退了马超。
在华容道向关羽求情,别人说说他不是大丈夫,我认为不对,因为大丈夫能屈能伸嘛!这就是我心目中的.三国人物。
论三国议论文2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片不休听着这动听的歌声,使我不由得想与大家论三国,论一下三国人物。
三国演义的作文(精选40篇)
三国演义的作文三国演义的作文(精选40篇)三国演义的作文篇1在寒假中,我读了《三国演义》这一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
它描写了约有200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张飞等人。
《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好像是诉说了一个个传奇生动的故事,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火烧连营,草船借箭,煮酒论英雄……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的含义。
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记着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纳贤的刘备,忠厚的鲁肃,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气量狭隘的周瑜,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我读了《三国演义》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文中的关羽很了不起,他身高九尺,胸前长须飘飘,脸色好像红枣一样,一双单凤眼,两条卧蚕眉,相貌非常威武、雄伟。
很讲义气。
曾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
智勇双全,我最佩服他的坚强,因为,有一次他的左臂中了毒箭,需要用小刀划开肉,把骨头上的毒一刀一刀的刮下来,虽然这个“手术”会使“病人”非常痛苦,但是,他依然一边强忍住疼痛,一边专心致志的和谋士下围棋。
虽然关羽在麦城一战中身馅埋伏,被魏吴联军杀了,但关羽忠义两全英雄形象依旧长存在我的心中。
三国演义的作文篇22021年寒假,我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读完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它的作者是罗贯中,这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里面的内容特别精彩,让人看了还想看,书中有智慧过人的诸葛亮、有红脸的张飞、有勇敢机智过人的关羽,这些人物都是我喜欢的英雄人物。
我最喜欢这本书第一章:宴桃园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这部分内容我觉得特别有意思,里面运用了许多成语,还有诗句引用。
主要讲的是东汉末年的时候,张角带领农民起义造反,刘备、关羽、张飞三人这时候相遇,他们三人志同道合,一心为保卫祖国。
三国演义论文
目录一、内容摘要 (1)二、关键词 (1)三、论文正文…………………………………………………………1-4四总结 (4)五对此课的建议 (4)论时代英雄诸葛亮摘要:千百年来,无论是统治者,还是一般百姓都称颂他,这绝不是偶然的,统治者颂扬诸葛亮着眼于”忠”,即忠心耿耿的为刘氏政权服务,平民百姓乐道于他,因为他的”智”,即高超如神的军事战略。
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为后人所传颂。
从躬身南阳到初出茅庐,再到白帝城托孤,从《出师表》再到五丈原,他没有任何私欲,一心只为恢复汉室,完成中华一统。
关键词:诸葛亮志存高远智慧超群清正廉洁严以律己忠心无二才辩无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是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说实话以前并没有完整的读过三国演义,这学期选修了三国杀与三国文化这门课让我不仅学会了三国杀这个趣味智慧并存的游戏更是对三国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感受,三国演义乃我国四大古典名着之一。
老师在课堂里认真的讲述了一个个娓娓动听的故事,把人物的个性特点讲述得活灵活现,把一个个场面描绘得更是栩栩如生,深入我心。
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以及“粗中有细勇猛善战”的张飞;还有心胸狭隘的周逾,长厚的鲁肃等,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
如连环计,空城计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但课上给我最深印象的人物是足智多谋”的忠臣诸葛亮。
近千年来,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为后人所传颂。
后世流传很多关于他的典故和歇后语,可谓是深入人心。
诸葛亮是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他带着弟弟诸葛均隐居隆中(今河南南阳,一说襄樊),虽然说是隐居,但是他无时无刻不关注这天下局势,因为他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就这样一面躬耕,一面熟读兵书,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拿出的那份著名的策划案《隆中对》,就是他此前对天下形势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正确分析之后而形成的一整套战略思想。
《隆中对》精辟的分析了天下的形势,并且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三国演义议论文
三国演义议论文引言《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三国时代为背景的长篇历史小说。
它以豪情壮丽的笔墨描绘了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智勇过人的军事策略和君臣之间的忠诚与背叛。
该书通过对政治、军事和人物心理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混乱、战乱和政治斗争,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罗贯中先生对忠诚、智慧以及人性复杂性的深度思考。
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三国演义》背景设定于公元184年至280年间的中国,这一时期命名为三国时代。
这段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剧变和社会动荡的时期之一,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曹操、刘备和孙权这三位领袖纷争不断,为了争夺天下而展开了一系列的战争。
《三国演义》以这个时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为原型,通过虚实结合的方式创作而成。
三国演义的核心人物形象曹操:智勇双全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曹操是《三国演义》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是曹魏政权的创始人。
作为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曹操一生致力于统一中国,其政治手段和军事策略被后世称为威权统治的典范。
曹操以其智勇双全的才能和过人的军事策略,成功地将他所领导的势力发展壮大,成为了当时的真正的一方诸侯,并最终成为三国中的主要角色之一。
刘备:仁义之君的表率刘备是《三国演义》中另一个重要人物,他被描述为仁义之君的表率。
作为汉末的名士和领袖,刘备对待臣子非常宽厚仁慈,他非常重视民生,善待百姓,以此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刘备不仅有高尚的人品和仁爱的品德,还有出色的军事才能。
他通过建立联盟,与其他势力合作,并最终成功夺取了中原地区的统治权。
孙权:智谋过人的江东之主孙权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曹操和刘备之间的重要角色。
孙权继承了父亲孙策的江东基业,在他的领导下,江东势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孙权以其智谋过人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在与曹操和刘备的斗争中展现出非凡的魅力和智慧。
孙权善于利用外交手段和武力相结合的策略,最终巩固了自己在江东的地位,并成为了三国时代的重要角色之一。
论三国演义的英雄论文(实用8篇)
论三国演义的英雄论文(实用8篇)公益是一种无私奉献的行为,可以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写公益总结时要注意文字流畅和逻辑清晰,条理分明,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
以下是一些公益活动的社会影响和改变,可以为我们的行动提供动力和目标。
论三国演义的英雄论文篇一曹操率军讨伐徐州刘备,刘备趁曹军未立稳时劫寨但被杀得大败。
刘备单骑冲出重围仓皇投奔袁绍,张张败走芒砀山,而关羽保护着刘备的妻小在下邳城死守。
后曹操爱关羽这个人才,便设计抓住关羽想让他归降。
后在曹将张辽的劝说下为了刘备的同生共死的盟约,和刘备的妻小,无奈才留了下来。
虽然身在曹营,锦衣玉食,待遇优厚,但一打听到刘备的消息后,乘着曹操送的赤兔马毫不犹豫地走了。
论三国演义的英雄论文篇二《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里的英雄事迹,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这件事情的真否无法考证,从记载来看,可能性还是有的。
相传,诸葛亮在临死前对后代说:“我死后,你们中的一个将来会遇到杀身大祸。
到那时,你们把房拆了,在墙里面有一个纸包,有补救的办法。
”诸葛亮死后,司马昭打下天下当了皇帝。
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员将军是诸葛亮的后代,便想治治他。
有一天,司马昭找了个借口,把这个将军定了死罪。
在金殿上,司马昭问:“你祖父临死前说了些什么?”这个将军就一五一十地把诸葛亮的话说给他听。
司马昭听后,使命令上兵们把房子拆了,取出纸包。
只见纸包里面有封信,上面写着“遇皇而开”。
土兵们把信递给,打开信,只见里面写道:“访问后返三步。
”昭立即站起身退后三步。
他刚站稳,只听“咔嚓嚓”一声响,龙案上面正对的房顶上,一根玉掉下来。
把桌椅砸得粉碎。
昭吓得出了一身冷汗。
反过来再看信后面写道,“我救你一命,请你留我后代一命。
”看完这封信,暗暗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后来.他把那个将军官复原职。
三国演义 毕业论文
三国演义毕业论文三国演义:一个永恒的经典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不可忽视的巨著,无论是在文学、历史还是文化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部描绘了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小说,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读物,更是一本值得深入研究的毕业论文题材。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作者是罗贯中,他以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描绘得栩栩如生。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个性鲜明,如刘备、关羽、张飞等英勇豪杰,曹操、司马懿等智勇双全的谋士,以及孙权、周瑜等机智过人的政治家。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仅展现了作者的才华,更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那个时代的窗口。
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曲折多变,充满了悬念和戏剧性。
从刘备的创业之路,到曹操与孙权的争霸之战,再到最终的三国鼎立,每个阶段都充满了挑战和冲突。
小说中的战争场面描写生动,战略和战术的施展也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战争场景的描写不仅仅是为了娱乐读者,更是为了探讨战争对人性的影响以及权力与道德的关系。
除了战争和政治,三国演义还涉及到了爱情、友情和忠诚等丰富的主题。
刘备与孙尚香、关羽与黄忠的爱情故事,刘备与诸葛亮、关羽与张飞的深厚友情,以及刘备与曹操、刘备与孙权之间的忠诚与背叛,这些情感纠葛使得小说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这些故事,读者可以思考人性的复杂性,以及在权力和利益面前,人们的选择和抉择。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历史小说,也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
小说中所描绘的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这个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战争纷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读者可以了解到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政治体制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
同时,小说中也反映了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真实性,对于研究历史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是一部不可忽视的文学巨著,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读物,更是一本值得深入研究的毕业论文题材。
通过对这部小说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人性的复杂性。
无论是从文学、历史还是文化的角度来看,三国演义都是一个永恒的经典。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大学生参考论文(精选31篇)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大学生参考论文(精选31篇)《三国演义》读书大学生参考论文篇1我用了近一个星期读了《三国演义》一书,真是收益非浅啊!《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
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句话不无道理。
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
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无不个极其态。
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
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
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
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
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
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
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
现说曹操。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
初中议论文作文:论四大名著之三国篇
论四大名著之三国篇(一) 忠《三国演义》是一部忠诚的赞歌,诸葛亮、周瑜、张飞、赵云、黄忠等等,这些名将都是当之无愧的“三国第一忠臣”!所以说三国,真是“千言万语,尽在忠字里”。
人生在世,不尽忠诚非好汉,如果说一个人做不到忠诚的话,那我想他(她)也就枉为人了。
想当初岳飞为国尽忠,万死不辞,对国家忠心耿耿;忆当年卓文君敢于与司马相如私奔,可见其对司马相如爱情的忠诚;思当时梁山泊上好汉为兄弟出生入死,一人有难,众人来救,他们对朋友是忠诚的……相比之下,三国中的人物也是毫不逊色:许攸在被迫前往曹营时,给了刘备这样的承诺:一定不为曹操效力,果然,他兑现了自己的诺言,表明了他的忠诚;关羽深受曹操厚待,心怀感激,但感激归感激,他却从未为其效力,后来甚至还过五关,斩六将,让曹操损兵折将;诸葛亮更是可歌可泣,为了刘备,为了蜀汉政权,他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心可表日月,其忠更是成为千古美谈。
三国真的是一部忠的赞歌,如果说三国里没有“忠”,我不敢说黯然失色,但至少是少了一大亮点啊!我想,倘若真没了“忠”这一核心之一,那或许《三国演义》就少了点意义。
(二)智在三国中,如果少了点智慧,那是万万不可的。
当“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时,任何一方缺少智慧,就随时都有被吞并的危险,若是他们手下少了几个足智多谋的人做军师出谋划策,那么恐也难成气候。
所幸的是,这三位霸主不乏智慧,而他们的手下更是智者如云,高手云集,各为其主,争千秋霸业。
说到智者,那首先得说那三位霸主了:刘备、孙权、曹操。
刘备有收买人心之智。
刘备可以说是最有人缘的皇帝了。
当初鲁肃也列了个《隆中对》,不过这其中并没有刘备,而是荆州的刘表。
刘备算是半路杀出的程咬金,一匹黑马。
不过,也正是这个程咬金,这匹黑马,通过不断地收买人心,从而使自己变成了一股足以对孙权、曹操构成威胁的新势力。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成为了千古美谈,其实我觉得,刘备的智慧正是体现在这里。
不错,刘备当初的确是诚心诚意地去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共谋天下大事。
高三作文三国800字议论文
高三作文三国800字议论文《三国演义》这本书我太喜欢看了,从小到现在不知读了多少遍,每个人物的性格都深深印在我脑海里。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三作文三国800字议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作文三国800字1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我都看了N遍了。
它是中国四大名着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着。
《三国演义》刻划了近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三国演义》是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
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故事。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
这本书人物描写栩栩如生,故事叙述有声有色。
有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周瑜,有阴险狡诈的董卓,曹操,还有英勇善战的关羽和赵云。
其中,我最喜欢,最佩服的人物是诸葛亮。
虽然周瑜和诸葛亮一样聪明过人,足智多谋,但是,他心胸狭窄,处处为难诸葛亮,想尽办法加害于他.竟然让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十万枝箭,还要他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就按军法处置。
而诸葛亮却以国家大事为重,顾全大局,从容应对,既巧妙地避开了周瑜的无端加害,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无人能比。
他才是一个真正的,充满智慧的了不起的人物。
书中曹操这个人物带给我的启示。
曹操一生都属于十分大胆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诈的。
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以仁义当先,他热爱百姓。
刘备一生的行为都与曹操相反,曹操奸诈,刘备仁义。
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个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爱戴。
但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典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典韦。
当徐庶被曹操“拐骗”到那边,在送别时,刘备哭着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后来徐庶才又回来推荐了诸葛亮。
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聘用人才的典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三国演义》摘要:《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中蕴涵着丰富的价值观,人生观,军事观等等。
有许多东西在三国演义中被完美体现出来,本文通过对三国演义的一番品读,得出的一些结论,在现代社会中仍然被广泛应用着。
关键词:三国演义、版本、典范、启示、地位影响一、《三国演义》的版本《三国演义》版本甚多,仅现存的明代刊本就有大约30种,清代刊本70余种。
各种版本数量之多,关系之复杂,在古代小说中都十分突出。
过去一个长时期中,人们对此缺乏认真细致的研究,误以为《三国》的版本问题比较简单,形成这样几点普遍的误解:(1)明代嘉靖壬年(元年,1522年)序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最接近罗贯中原作的版本,或者就是罗氏原作;(2)《三国演义》只有由嘉靖元年本派生的一个版本系统;(3)在众多的《三国》版本中,最值得重视的只有嘉靖元年本(一些人径直称之为“罗本”)和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评改本(简称“毛本”)两种。
二、历史小说的典范1.历史与虚构《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
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
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
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
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
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
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
如曹操的奸诈,一举一动都似隐伏着阴谋诡计;张飞心直口快,无外不带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总可以得心应手,从容不迫。
著名的关羽“温酒斩华雄”、张飞“威震长坂桥”、赵云“单骑救幼主”、诸葛亮“七擒孟获”等更是流传极广的篇章。
《三国演义》虽以历史为题材,但它毕竟不是史书而是文学作品。
因为它经过了艺术加工,有不少虚构。
2.结构与情节它的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
时间长达百年,人物多至数百,事件错综,头绪纷繁。
而描述既要符合基本事实,又要注意艺术情节的连贯。
因此,在结构的安排上是有很大困难的。
可是作者却能写得井井有条,脉络分明,各回能独立成篇,全书又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这主要得力于作者构思的宏伟而严密。
他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来组织全书的故事情节,既写得曲折多变,而又前后连贯;既有主有从,而又主从密切配合。
它长于描述战争。
全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
其中尤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最为出色。
对于决定三国兴亡的几次关键性的大战役,作者总是着力描写,并以人物为中心,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对比、地位转化等等,写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而又不显得凄惨,一般具有昂扬的格调,有的还表现得从容不迫,动中有静,有张有弛。
3.人物形象作者坚持写人,全书人物众多,事件繁杂,数百个人物,数十个典型人物,每个人的个性,心理,言谈举止,皆不相同。
例如,三顾茅芦,前二顾,刘备遇到的几个儒生,都各有特点,这些特点又和人物的人生信条息息相关。
袁绍和袁术,都是出身王公贵族,但性格,语言各不相同,最终命运也不同。
作者在写人物时,准确的把握人物的特质,主要运用对话和心理描写,加之适度的外貌及动作描写塑造人物。
正是作者把握了人物的特质,从特质出发,人物的对话,心理描写,动作就顺理成章,呼之欲出。
实写人物,虚写事件,这是作者的-大特色。
作为长篇小说,人物众多,常常犯的错误是,同类型人物雷同,事件淹没人物。
作者既塑造了众多主要典型人物,而每个人物又各不相同,个性鲜明,显示出作者非凡的创作能力。
三、《三国演义》给人的启示1.以人为本的人才观以人为本,得人才者得天下,是作者具有远见卓识的思想。
刘备集团在得孔明之前,有目标,无谋略,无策略,无定位。
到处流窜,无根据地。
直到三顾茅芦,得孔明后,才有根本改变。
孔明分析天下大势,定下取荆州,占西川,成三分天下,然后北伐中原,统-中国的谋略,刘备集团才一步步走向发展壮大。
人才有了,谋略有了,就有生机与发展,小说中,刘备是个求贤若渴的明主。
真实的生活中,说不定刘备还要给孔明3个月,或者半年的试用期。
作者突出孔明的作用,是为了表现作者“得人才者得天下”的人才观。
曹操与袁绍开战前,作者曾通过谋士郭嘉,分析了袁绍+败,曹操+胜的对比;“。
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绍以逆动,公以顺率,此义胜也;桓,灵以来,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公以猛纠,此治胜也;绍外宽内忌,所任多亲戚,公外简内明,用人惟才,此度胜也;绍多谋少决,公得策辄行,此谋胜也;绍专收名誊,公以至诚待人,此德胜也;绍恤近忽远,公虑无不周,此仁胜也;绍听谗惑乱,公浸润不行,此明胜也;绍是非混淆,,公法度严明,此文胜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此武胜也。
公有此+胜,于以败绍无难矣。
”从表面看,袁绍兵多将广,曹操处于相对弱势,但是通过深入分析,曹操却具有+胜的潜在优势。
官渡之战,表面看是两军对阵,实际上是两个人,曹操与袁绍的博弈。
通过两个人的对比,胜败在战前己确定了。
通过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描写,体现了作者以人为本的观念。
2.丰富的决策思想领导者在各项工作中,处于决策地位。
决策是领导者的主要职责。
决策的正确与否将影响一支军队甚至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
因此,决策水平的高低,也是检验领导者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志。
人类的决策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中,就曾经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
他们博学多才,高瞻远瞩,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首先是注重调查研究,切实了解情况,收集准确有用的信息与情报。
在决策过程中,决策是“流”,情报是“源”。
没有情报这个“源”,就没有决策这个“流”。
没有情报或情报不准,对决策来说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官渡之战前,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本打算撤退。
曹操在得到从袁绍军营投奔过来的许攸的准确情报后,他才立即采取积极措施,火烧乌巢粮库,最后反败为胜,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光辉范例。
同样是曹操,在蒋干拜访周瑜,误中周瑜设下的圈套,获取了假情报后,曹操不分析情报的真伪就动刀杀了水军将领蔡瑁、张允。
可见情报是基础,基础不实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让聪明过人的曹操也为此后悔不已。
其次,有了情报信息,决策者仍要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
如孙权在接到曹操的战书后,就召集各位将领和谋士就这一情况进行广泛征求意见,深入细致地分析形势,最后得出正确的决策,就是联蜀抗曹。
我们上文说到了曹操与袁绍相比,有“度胜、谋胜、武胜、德胜”之优势。
在《资治通鉴》一书记载中,由四胜变为十胜。
这十胜十败是经过深入分析,反复比较得出的,这种冷静理性的分析对于正确决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在决策的最后阶段,将面临几种意见的决择,几种方案的挑选,往往领导人的水平就体现在这个阶段的某些方面。
如刘备在未遇诸葛亮之前,就面临多种选择,即依附曹操、或依附袁术、或自己开辟天地等。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面临“战”与“撤”的选择,孙权在赤壁之战前面临着“战”与“降”的选择。
孙权在派人浮海寻求亶洲问题上,遭到了陆逊的极力反对,仍能坚持自己的主张,而这一决策在之后一千余年中被历史证明是非常正确且有远见的决策,这一点真不容易。
三国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是一个呼唤英雄产生并为英雄产生及为英雄们演出叱咤风云壮剧准备好广阔舞台的时代。
三国领袖们的无数决策故事让我们为之欣喜,为之肃然起敬,成为千古传颂不息的智慧故事。
首先是它的传奇性,如果是一般的决策,平淡无奇,也就不可能流传至今。
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都创造了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光辉范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观,成为军事指挥家高度智慧超常发挥的典范。
如果是以强打弱,以多击少,那就一点传奇也没有。
正如《孙子兵法》上说的“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因此,用兵的原则是,拥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它;拥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进攻它;拥有两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设法分散它;势均力敌就要设法战胜它;少于敌人就要能摆脱它;不如敌人就要能回避它。
所以,弱小的军队如果一直坚持硬拼,就势必成为强大敌人的俘虏。
《孙子兵法》说的是一般的情况。
而官渡之战中的曹魏和赤壁之战中的东吴都处于弱小一方,不仅能与强敌抗衡,而且还能取胜,这的确不容易。
这不光是人数多少,武器好差,粮食丰足与缺少,更重要的是指挥战争的艺术,如何盘活各种资源,下活自己军队、国家这盘棋,真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其次是每个人的决策艺术与个性不一样。
曹操既有奸诈、自私、多疑的性格侧面,但同时又有目光远大,志向宏伟,谋略出群,知人善任的雄才大略一面。
在扫荡群雄,统一北方,进而为统一全国打下基础等方面的众多决策中能当机立断,确保正确无误,这不是一般凡夫俗子能做到的。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一书中载陈寿的评语说:“太祖(曹操)远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唯其明略最优也。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美化成智慧的化身,他料事如神,能掐会算,呼风唤雨。
但历史上的诸葛亮却是个聪明,遇事非常小心谨慎的人,有道是:“孔明一生唯谨慎。
”每次决策他都小心翼翼,广泛性征求意见,做到集思广益。
虽然是圣人,但毕竟是人,也有犯错的时候,在马谡失去街亭之后,面临曹军紧紧追击之时,诸葛亮用了一着险棋,故作镇静,演出了一出“空成计”,真让人为之捏一把汗。
在危机时刻,凭借超人的智慧,最后化险为夷。
在危机之时,他没有慌乱,没有逃跑,而是沉着应战,作为一个高级军事指挥人员,这种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而难能可贵的。
相比较来讲,孙权在决策中优柔寡断,较之前二位,则略逊一筹。
在“赤壁之战”前,他一直定不下是打是降的决心。
如果他能早些定下决心,在战争的准备上可以赢得更多宝贵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