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合集下载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精选】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优秀教案

【精选】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优秀教案

【精选】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优秀教案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重难点】重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难点:借助身边熟悉的物体去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课件、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

【教学设计】【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主题图。

师:同学们,这幅情境图中都有什么?学生举手回答。

(大石头、长方形布、竹竿……)师:同学们观察得不错。

那你们知道它们有多长吗?学生举手回答。

(把两臂曲直测量、用拃去测量、用脚去测量……)师:测量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回答。

)师:什么东西最长?(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两臂伸直的长度、一拃的长度、一只脚的长度,这三者的长度不一样,也就无法判断大石头、长方形布、竹竿的长度谁最长,对吗?(生:对。

) 师:同学们的困惑,老师也知道,你们一定想知道为什么吧,这就涉及到统一长度单位方面的知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下面的内容吧!(板书课题。

) 【探究新知】1.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①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②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测量数学书的宽。

③测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测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测量数学书的宽,而测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测量的结果不同。

(4)让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教师小结: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人教版数学2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2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含答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认识厘米和米【课堂巩固】1.(2020二下·镇原开学考)教学楼大约高16()A . 米B . 厘米C . 分D . 元2.墨水瓶高约()。

A . 16分米B . 6毫米C . 6厘米3.(2020二上·兴化期末)量教室的长度时,最好用()作单位。

.A . 元B . 米C . 厘米4.(2019二上·景县期中)人走5步的距离大约是16m。

()5.(2019二上·新田期中)学校操场环形跑道长400厘米。

()6.在横线上填上”厘米”或”米”。

一支粉笔长7________ 一个电脑鼠标长11________学校的旗杆高8________ 沙发长约3________一根玉米大约长19________ 一根跳绳长约3________7.(2020二上·汉中期末)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房子高约3________ 橡皮厚约2________课桌高约70________ 旗杆高约15________8.(2019二上·京山期中)在合适的答案后面的□里打”√”.(1)(2)9.量一量.10.量一量每条线段的长度.(单位:厘米)量一量5条边长,再填空.11.(1)上面图中的钉子长________厘米。

(2)画一条比上面的钉子长2厘米的线段。

12.(2020二上·景县期末)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根旗杆高13________(2)一支儿童牙刷长15________(3)教室门高2________(4)每次新闻联播的时间一般长30________13.(2019二上·沾益期中)(1)这个回形针长________厘米。

(2)这支铅笔长________厘米。

【课后强化】一、单选题1.(2020二上·石碣镇期末)下面()的测量方法是正确的。

A .B .C .2.(2020二上·芙蓉期末)下面的物体,高度接近1米的是()。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学科素养整体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学科素养整体教学设计
举例:如何正确放置直尺,如何读取刻度值,以及如何处理测量过程中的误差。
(3)解决与长度有关的实际问题:将长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举例:测量课桌、书本等物体的长度,并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教学难点
(1)长度单位换算的理解:学生容易混淆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尤其是毫米、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和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长度单位相关的实际问题。
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使用直尺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长度单位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教师可以设置不同情境,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长度单位,如测量教室的长宽高时选择米,测量书本的厚度时选择毫米等。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长度单位》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测量物体长度的情况?”比如测量桌子的长度,书本的厚度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长度单位的奥秘。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和用厘米【学习内容】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例1例2例3。

【学习目标】1.通过举例子、量一量等活动,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通过找一找、说一说,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通过直观的学具操作,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学习重点】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认识厘米,会用厘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学习难点】建立1厘米的表象。

【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昨天晚上的预习,你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吗?(板书:长度)今天我们就学习和长度有关的知识。

二、学习新知(一)统一长度单位如果让你测量一个物体有多长,你准备怎样量?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还没有发明尺子,那时候他们怎样测量长度呢?那时候他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古埃及人最常使用的长度单位“腕尺”,就是法老王的手肘到中指间的距离。

埃及著名的胡夫金字塔就是用法老胡夫的前臂作为腕尺测量的,塔高280腕尺。

中国也有用身体测量的例子,例如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我们叫做一拃。

量一量你的课桌有几拃长?(学生测量)(二)认识厘米1.尺子上的1厘米。

我们一般用尺子测量长度,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刻度线、数字、厘米)这些线叫做刻度线,他们有长有短,长线依次对应数字,数字是几,我们就叫做刻度几。

请同学们找找,除了刻度“0”到“1”是一厘米,在尺子上还有哪儿些是1厘米?谁能总结一下,在尺子上哪里是1厘米?(相邻两条长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2.生活中的1厘米量一量你身边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学生测量,汇报)3.认识几厘米同学们,我们现在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3厘米又有多长呢?(刻度0~3)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出其他3厘米的长度吗?(同桌之间交流)(三)用厘米量同学们会在尺子上找几厘米了,那你会不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呢?请你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的小纸条,量一量纸条的长度。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第1单元长度单位第一课时认识厘米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2.让学生会使用刻度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4.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学习重点、难点:认识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

学习过程:一、导入师:今天咱们做一个猜谜游戏,老师手里拿的信封中有一支笔,请你猜一猜里面是一支什么笔?学生可能会有多种猜测,根据学生猜的情况进行互动对话。

•如果学生猜铅笔,教师把一支铅笔放进信封中,铅笔露出来了。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会是铅笔吗?生:不会,铅笔比信封长。

•如果学生猜粉笔或蜡笔,教师分别把粉笔和蜡笔放进信封中,比一比。

师:为什么猜粉笔或蜡笔呢?生1:因为蜡笔比信封短。

生2:粉笔比信封短,装在信封中就看不到。

师:(揭示谜底)看!原来是一支蜡笔,这支蜡笔究竟有多长呢?这就需要有统一的工具来进行实际测量才能准确知道。

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生:尺子。

师:对,要用尺子量,我们必须知道尺子上的刻度所表示的实际意义,那就是长度单位,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用厘米和米去测量。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二、组织活动,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组织学生用身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每个人的手不同,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因此,有必要用一个统一的长度来测量物体。

三、认识尺子1、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四、操作活动,建立表象(一)、认识厘米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数学教材分析 (1)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数学教材分析 (1)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2.认识线段二、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 =100厘米;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3.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单元特点1.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但以前的教材在出现某个数学概念时,常常省略了产生发展的曲折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抽象的形式展现出来。

小学生由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困难。

根据课标的精神,作为教学内容的数学,在呈现时,应该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构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如本单元的长度单位,以往都是直接告诉学生“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量”,现在要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重视长度观念的建立。

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教材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1)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长度的机会。

(3)培养估测意识。

3.改变了线段的单元。

线段与直线有着密切的联系,过去把直线和线段单元在一起,并利用“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来引出线段。

但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其“无限长”的特点学生不容易理解,也无法借助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因此教材在这里不教学直线,只教学线段,并采取给出线段的图形直接描述的方式说明什么是线段。

四、具体单元1.长度单位例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源。

(2)从量化的角度测量物体的长度:选一个物品作测量标准,了解所测物体有多少个测量标准那么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集体备课 整体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集体备课 整体设计
课标解读
一、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接触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虽然学生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但不能进行量化比较。测量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实际需求,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量化把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由此产生了长度单位。长度单位的建构,人类经过了曲折的探索过程,教材在引出长度单位时,呈现出用庹(tuo)量巨石宽度、用拃量布的长度和用脚长量竹竿长度的情境,让学生知道庹、拃、脚长等也曾经是长度单位”。再让学生尝试用拃测量课桌的长度,并交流测量结果。由于人的手有大小之分,即使都用拃作单位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不同的人量得的结果也会不同,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初步体会测量的基本思想。
课标要求
内容要求:
1.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2.在图形认识与测量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量感。
学业要求:
感悟统一单位的重要性,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米、厘米描述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能估测一些身边常见物体的长度,并能借助工具测量生活中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量感。
学生通过对直尺的查看,能知道1厘米的长度,但离开直尺,在生活中估算时,往往与实际长度相差较大。这就需要用多种方法加强学生对厘米的认知。
突破建议:
(1)直接用手在直尺上比划1厘米的长度,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大约是1厘米。
(2)给学生提供利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机会。如测量铅笔、橡皮等常见物体的长度。
(3)教师拿一粉笔盒,学生猜测高大约几厘米,然后再量一量,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或教师说一长度,如:6厘米,让学生先用手比画,然后放在尺上验证。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认识米、认识线段和解决问题。

测量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实际需求,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量化把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对长度的量化把握离不开长度单位。

同时,长度单位是《数学课程标准》图形与几何领域“测量”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开始,也是学生进行测量活动的开始。

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地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度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这部分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备内容
备目标
备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并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通常是“长度单位”,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们将学习以下内容:
1.长度单位:包括米、厘米、毫米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测量工具:如何使用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进行长度测量。

3.测量方法:如何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高度等。

4.长度单位的换算:例如,如何将厘米转换为毫米或米,以及如何将米转换为厘米或毫米。

5.生活中的长度单位应用:例如,测量身高、物品的尺寸等。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们将能够正确使用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打下基础。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整体说明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认识线段和解决问题。

通过一年级“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地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并认识线段。

这是学生初次接触长度单位,为了让学生体会长度单位的作用,以简要介绍长度单位产生的过程的方式,并通过实际操作引发学生对于统一长度单位必要性的思考。

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并为线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水平比较低,所以借助一些实物的边,如黑板边、桌子边、书边等让学生体会线段。

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测量物体长度的呢?观察例1情境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课件出示)【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量石头的宽度,用拃量布的长度,用脚长量竹竿的长度。

师: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

1拃、1 臂长、1脚长等都能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测量吧!(板书课题: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设计意图:通过简单介绍古人测量物体的方法,使学生初步体会测量是用“单位”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

二、自主探索,互动授新1.用身体上的“尺子”拃测量课桌的长度。

师生用拃作单位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师:课桌的长是几拃?【学情预设】学生可能量出有5拃、6拃。

师:老师量了只有3拃。

我们量的都是这张课桌的长度,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学情预设】学生自由表达看法,通过引导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1拃的长度不同,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结果也就不同了。

师: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学情预设】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第1单元长度单位第一课时认识厘米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2.让学生会使用刻度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4.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学习重点、难点:认识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

学习过程:一、导入师:今天咱们做一个猜谜游戏,老师手里拿的信封中有一支笔,请你猜一猜里面是一支什么笔?学生可能会有多种猜测,根据学生猜的情况进行互动对话。

•如果学生猜铅笔,教师把一支铅笔放进信封中,铅笔露出来了。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会是铅笔吗?生:不会,铅笔比信封长。

•如果学生猜粉笔或蜡笔,教师分别把粉笔和蜡笔放进信封中,比一比。

师:为什么猜粉笔或蜡笔呢?生1:因为蜡笔比信封短。

生2:粉笔比信封短,装在信封中就看不到。

师:(揭示谜底)看!原来是一支蜡笔,这支蜡笔究竟有多长呢?这就需要有统一的工具来进行实际测量才能准确知道。

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生:尺子。

师:对,要用尺子量,我们必须知道尺子上的刻度所表示的实际意义,那就是长度单位,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用厘米和米去测量。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二、组织活动,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组织学生用身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每个人的手不同,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因此,有必要用一个统一的长度来测量物体。

三、认识尺子1、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四、操作活动,建立表象(一)、认识厘米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材分析“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2.认识线段二、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3.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单元特点1.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但以前的教材在出现某个数学概念时,常常省略了产生发展的曲折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抽象的形式展现出来。

小学生由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研究起来会感到抽象、困难。

根据课标的精神,作为教学内容的数学,在呈现时,应该按照儿童研究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构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如本单元的长度单位,以往都是直接告诉学生“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量”,现在要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重视长度看法的建立。

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看法,教材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1)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长度的机会。

(3)培养估测意识。

3.改变了线段的单元。

线段与直线有着密切的联系,过去把直线和线段单元在一起,并利用“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来引出线段。

但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其“无限长”的特点学生不容易理解,也无法借助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因此教材在这里不教学直线,只教学线段,并采取给出线段的图形直接描述的方式说明什么是线段。

四、详细单元1.长度单位例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从量化的角度测量物体的长度:选一个物品作测量尺度,了解所测物体有多少个测量尺度那末长。

(3)通过两方面体现统一长度单位的需要性。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测试与评价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测试与评价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测试与评价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认识米,用厘米量,厘米和米的关系、认识线段、画线段、长度单位的应用。

该单元测评主要有填空、选择、判断、操作题、解决问题五个题型。

以下试题分为三个水平等级:水平1(用★☆☆表示):对所学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能用语言或举例方式描述对象特征,并会进行简单的操作或计算;水平2(用★★☆表示):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在具体情境中合理运用知识进行简单分析、判断或推理计算,并能理清相关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水平3(用★★★表示):能综合运用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灵活地选择解决方法,实现对特定的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一、填一填。

1.估一估。

文具盒大约有( )拃长。

课桌桌面大约有( )拃长。

考查目的:初步体会测量基本思想。

水平等级:★☆☆解析:用“拃”量是人们在生活中常用来估测物体长度的方法。

答案:2,5。

2.我们已经学习了()和()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

测量图钉长或其它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测量黑板的长或其它较长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

考查目的:进一步巩固长度单位米、厘米的用法。

水平等级:★☆☆解析:厘米、米都是长度单位,米是用来计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单位,厘米用来计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单位。

答案:米,厘米,厘米,米。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米=( ) 厘米600厘米=()米()米=500厘米23米-8米=()米38厘米+7厘米=()厘米1米-60厘米=()厘米50厘米-4厘米=()厘米2米+300厘米=()米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有关厘米、米的单位换算及计算的掌握程度。

水平等级:★★☆解析:1米=100厘米。

由于学生还没有学整百数除法,因此600厘米=()米就得引导学生考虑,600厘米里有几个100厘米,那么600厘米就是几米。

对于带单位名称的计算,要注意不同单位要先换算。

答案:100,6,5,15,45,40,46,5。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一课时认识厘米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5、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难点:能用刻度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刻度尺、米尺、图钉、信封、铅笔、蜡笔、粉笔、小纸条、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生:尺子。

二、探究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师:现在我们认识一下简单的测量工具——刻度尺,请大家都拿出尺子,认真观察一下,然后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

尺子上有“厘米”,有小格,有数字0,1,2,3……还有“cm”等。

师: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用字母“cm”来表示。

1厘米有多长呢?从刻度“0”到“1”这一段长度就是1厘米。

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的长度吗?启发学生找一找,说一说。

如:从刻度“3”到“4”这段长度是1厘米等。

师:请同学们找出几种长1厘米的物品。

•手指的宽度、图钉的长度、订书钉的长度等。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厘米,那么2厘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在尺子上找出2厘米的长度,然后用手比一比。

学生观察尺子,交流。

如尺子上从刻度“0”到“2”的长度是2厘米,从刻度“3”到“5”的长度是2厘米等。

2.用厘米测量。

师:(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做一做”)请仔细观察图中的铅笔长多少,说一说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1:铅笔长8厘米。

生2:测量物体长度时,要从尺子的0刻度量起,物体的末端对准的刻度是几就说明该物体的长度是几厘米。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教案(详案)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教案(详案)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精品教案(详案)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教学内容:教材P2~3例1、例2、例3,完成教材P4上面“做一做”和P8“练习一”中第1、2题。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在认识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出示主题图。

选出身高不同的两名同学来到讲台前,让同学们观察谁高、谁矮。

师:高多少?矮多少?比画一下。

你们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预设】有的学生可能用手比画高多少或矮多少,也有的学生能说出具体高几厘米或矮几厘米,只要学生说的在合理范围内就行。

师:“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的身高,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认识古代人们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师:在古时候,想知道物体的长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来看看古代人们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的。

(课件出示教材P2例1的情境图)师:观察情境图,同学们能说一说图中的人们是如何测量物体长度的吗?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量石头的宽度,用拃量布的长度,用脚长量竹竿的长度。

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

1拃、1脚长等都能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2.用身体上的“尺子”测量。

师:现在我们就用拃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度。

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师:课桌的长是几拃?【预设】学生可能量出有4拃、5拃。

师:老师量了只有3拃。

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预设】让学生自由表达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1拃的长度不同,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结果也就不同了。

《第1单元 长度单位》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共六套)

《第1单元 长度单位》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共六套)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测试试卷(一)一、我会填。

(1.2题每空1分, 其余每空2分, 共28分)1.量较长的物体, 通常用( )作单位, 它可以用字母( )表示;量较短的物体, 可以用( )作单位, 用字母( )表示。

2. 在/里填上“>”“<”或“=”。

34厘米43厘米40厘米4米100厘米1米1米50厘米99厘米20厘米1米3米300厘米3. 一把学生用尺从刻度0到刻度4是( )厘米, 从刻度6到刻度10是( )厘米, 从刻度3到刻度( )是5厘米。

4. 看图填一填。

(1)(2)回形针长( )厘米铅笔长( )厘米5. 在括号里填上“厘米”或“米”。

床长2( ) 鞋长20( )大象高3( )小明高125( )二、我会选。

(每题2分, 共10分)1. 下面( )是线段。

①②③2. 给出两个点, 以这两个点为端点, 能画( )条线段。

①1②2③33. ( )的高度大约是18米。

①课桌②小猫③旗杆4. 下面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①②③5. 黄瓜的长度( )。

①比1米长②比1米短③和1米一样长三、我会数。

(下面的图形各由几条线段组成)(9分)四、我会画。

(6分)在距离/2厘米处画一朵/, 4厘米处画一面/, 6厘米处画一根/。

五、我会比。

(12分)运动会上, 二(2)班四个小朋友参加了跳远比赛, 他们的成绩分别如下:请给他们排好名次。

六、我会量。

(14分)七、我会解决问题。

(1题10分, 2题11分, 共21分)1.一根彩带包装礼盒用了4米, 还剩16米, 这根彩带原来长多少米?2. 黑白两支铅笔, 哪支铅笔较长?长多少厘米?答案一、1. 米m 厘米cm2. < < => < =3. 4 4 84. (1)3 (2)75. 米厘米米厘米二、1.② 2.① 3.③ 4.② 5.②三、4 5 6四、略。

五、小明小刚小亮小强六、略。

七、1. 16+4=20(米)2. 黑铅笔长:7-4=3(厘米)白铅笔长: 6-2=4(厘米)4-3=1(厘米)白铅笔较长, 长1厘米。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人教RJ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优选题单元复习讲义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

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一、单选题(共8题;共16分)1.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

A.厘米B.分C.时D.米2.量教室的长度时,最好用()作单位。

.A.元B.米C.厘米3.一张床长约()。

A.2厘米B.200厘米C.200米4.可以用来计量操场跑道长度的单位是()。

A.时B.元C.分D.米5.和1米一样长的是()。

A.10厘米B.100厘米C.1厘米6.下列物体最接近一米高的是()A.书包B.课桌C.篮球架7.一根长1米的绳子,先用去了70厘米,还需要用30厘米,这根绳子()。

A.正好够用B.不够用C.还能剩下8.量小强身高1米33厘米,小丽比他高一些,小丽身高()。

A.138厘米B.130厘米C.1米67厘米二、判断题(共5题;共10分)9.测量橡皮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10.笑笑的牙刷大约长15毫米。

()11.1米和100厘米同样长。

()12.操场跑道一圈是400千米。

()13.100厘米比1米长一些。

()三、填空题(共8题;共15分)14.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床长约2________旗杆高约15________一支粉笔长约7________15.100厘米=________米5米=________厘米16.10张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1000张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________米。

17.4米=________厘米21米+6米=________米18.50厘米+50厘米-1米=________厘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1、连加、连减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1、步骤:①先读题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③作答。

2、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3、比一个数多几、少几,求这个数的问题。

先通过关键句分析,“比”字前面是大数还是小数,“比”字后面是大数还是小数,问题里面要求大数还是小数,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4、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①…….和……一共…….?②……比……..多多少/几……?③……比……..少多少/几……?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初步认识(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直角的初步认识(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

(2)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③再从这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④最后标出直角标志。

(3)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锐角<直角<钝角。

(4)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5)每个三角尺上都有1个直角,两个锐角。

红领巾上有3个角,其中一个是钝角,两个是锐角。

一个长方形中和正方形中都是有4个直角。

第四、六单元表内乘法(一)(二)1、乘法的含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

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⑴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写乘法算式时,可以用乘法计算。

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

如:4+4+4=1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3=12或3×4=124 ×3 = 12 或3 × 4 = 12⑵乘法算式的读法。

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

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

如: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

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6、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乘数×乘数=积加法: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加数减法: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8、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1×9=10—1 9×5=50—59、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减:3×5-1=1410、“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如: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4+3=7)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

如:求4个3相加是多少?(3+3+3+3=12或3×4=12或4×3=12)补充:几和几相乘,求积?用几×几. 如:2和4相乘用2×4=82个乘数都是几,求积?用几×几。

如:2个8相乘用8×8=6411、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如“4×2”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

“5+5+5”写成乘法算式是(3×5=15)或(5×3=15),都可以用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表示(3)个(5)相加3×5=15读作:3乘5等于15. 5×3=15读作:5乘3等于15第五单元观察物体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2、观察物体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来判断。

3、观察长方体的某一面,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观察正方形的某一面,看到的都是正方形5、观察圆柱体,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圆形。

观察球体,看到的都是圆形第七单元认识时间1、认识时间(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较长的是分针;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

(3)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1时=60分;(4)半小时=30分,一刻钟=15分钟(5)时间的读与写:如3:30,可以读作3时30分,也可以读作3点半;8时零5分应写作8:05。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上不能重复。

(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

(3)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和9时。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1、用两个不同的数字(0除外)组合时可以交换两个数字的位置;用三个不同的数字组合成两位数时,可以让每个数字(0除外)作十位数字,其余的两个数字依次和它组合。

2、借用连线或者符号解答问题比较简单。

3、排列与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要点归纳: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巩固练习)(1)小明身高1()30()(2)练习本宽13()(3)铅笔长17()(4)黑板长2()(5)图钉长1()(6)一张床长2()(7)一口井深3()(8)教学楼高25()(9)学校进行100()赛跑(10)跳绳长2()(11)宝宝身高80()(12)一棵树高3()(13)一把钥匙长5()(14)门高2()(15)一个文具盒长24()(16)讲台高90()(17)教室长12()(18)筷子长20()第二单元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要点归纳: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