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两篇(附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两篇(附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776466192e45361066f590.png)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球上有着丰富的水及水圈的概念、特点和水的重要性;2.了解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3.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主要环节及其类型及意义;能力目标1.通过教材P58图3.2,使学生能够分析出河流的补给类型和特点,思考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及其原因;2.学生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德育目标1.认识可利用的淡水在地球水体中只占有很小的比例,理解水循环和水平衡对淡水资源更新的重要意义,牢固建立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思想。
2.通过自然界水循环的学习,树立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水循环的分类及过程、意义图析【教学媒体与教具】计算机软件、地球卫星图片、地球水体储量表、地球水储量百分比图、水循环示意图【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出示计算机图片:地球卫星图片、太阳系九大行星图片。
请同学们看,这是人类的家园——地球,与太阳系其它大行星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呢?(有丰富的水)是的,我们所居住的这颗行星,表面四分之三为水所覆盖,是一颗“水的行星”。
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就是地球上的水。
【板书】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引导】水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固液气三态变化、比热、胀缩、溶剂等)那么,地球上的水都存在哪里呢?(海洋、河流、湖泊、地下、冰川、沼泽、大气、生物体等)【总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这实际上就是水圈。
【板书】一、水圈1、定义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计算机显示】水圈的构成图(教材第58页图3.1)。
【引导】在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中,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哪种类型?占总水量的多少?【学生回答】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e04bcdad51f01dc281f19e.png)
案例二:小天池是庐山主要的风景点。“久雨不溢,久旱不涸”曾被当地人赋予许多美丽的传说和神秘的色彩。那么,为什么庐山小天池有“久雨不溢,久旱不涸”的特点?
1、一条河流有多种补给水源,但通常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陆地水最主要的补给水源
2、冰川对河流及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即以冰川融水补给河流及陆地其他水体
(2)图中说明自然界中的水有哪几种存在形式?(大气水、陆地水、海洋水)
出示课本图3.1“水圈的构成图
”,读图思考:
(3)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4)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哪几种陆地水体?其比重如何?
(世界的淡水中,河流水和湖泊淡水分别占了世界淡水总储量的0.006%和0.26%,再加上少量的浅层地下水,可利用的淡水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水资源是有限的。)
对人类的影响
海陆间的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2)结合长江流域图,根据你对水循环的理解,绘制一个更简单的长江水的循环示意图。
(通过“一江春水向东流”把长江水回归大海,再通过夏季风、台风等把水汽输送给陆地。)
(3)长江干流属于水循环中的哪一个环节?分析长江对地表形态有何影响?(图片配诗歌)
如①长江三峡景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有: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2)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取用水量超过了水资源更新的数量,或者遭到了污染,就会造成了水资源的枯竭,因此,一定要保护水资源。
【教学反思】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人教版必修1 地理:3.1 自然界的水循环 学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1 地理:3.1 自然界的水循环 学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d1c50513186bceb18e8bb64.png)
自然界的水循环【学习目标】1.了解水圈里水体的类型。
2.掌握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
3.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习过程】一、了解水圈里的水体类型:自主探究: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并结合有关知识填空。
两分钟后进行班级交流。
按照水的存在形态,水圈里的水可分为:_________态水、_________态水和_________态水。
按照水的存在位置,我们把水圈里的水分为_________水、_________水、_________水和生物水。
其中_________水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它主要可以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如_________水、湖泊水、冰川水、土壤水等。
地下水分为_________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
人类最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陆地上的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储量只占全球水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七。
因此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和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水资源。
二、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自主探究:仔细观察课本,思考下列问题,准备回答。
水圈中的各种水体之间是怎样相互转化的?(分为海洋与大气水之间、陆地水与大气水之间、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水在陆地、大气和海洋之间存在几种循环运动?合作探究:每一个小组合作完成一张水循环简图。
(提示:①参照黑板上的底图②在各线段上补充一个箭头表示各环节的方向③在各环节旁写出各环节的名称)三、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自主探究:先独立思考每个意义下面的思考题,然后准备抢答。
1.意义一:维护各种水体水量平衡,促进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思考:(1)面对滔滔黄河水,唐代诗人李白曾叹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水真的一去不回头了吗?为什么?(2)人类最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储量只占全球水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七,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请想一想,如果没有海陆间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陆地淡水资源将会怎样?2.意义二:使陆地、海洋和大气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
人教版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e3c7f44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c4.png)
案例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水循环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其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5.突出反思与评价的作用
本案例注重反思与评价环节,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效果和不足。同时,教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教版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对环境的重要性,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本案例结合地理学科特点,突出实践性与探究性,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掌握水循环的基本知识,培养其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教师要关注小组合作过程,适时给予指导和评价,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成长。
(四)反思与评价
1.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效果和不足,为其后续学习提供借鉴。
2.教师要定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观察、问答、报告、小测验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案例利用多媒体手段和生动的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了有趣、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展示丰富的水循环现象,引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3.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本案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观点,培养其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发挥集体智慧,共同解观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使其认识到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2.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观。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通用4篇)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通用4篇)](https://img.taocdn.com/s3/m/75bc285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62.png)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通用4篇)《自然界的水循环》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1.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学生在学习后,应能绘制简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重点把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对气候、生态、地貌产生深刻影响。
三、教学方法1.读图分析。
2.讲练结合。
3.学生绘图训练。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当一个人因干渴而昏迷不醒的时候,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一般说第一个字会是什么呢?(学生齐答“水!”)1992年6月,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联笔写下了这样的警句:“水不仅为维护地球的一切生命所必须,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
”可见水为生命之源,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构成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
读图3.1“水圈的构成”,了解水体的构成:【过渡】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学案25:3.1 自然界的水循环
![学案25:3.1 自然界的水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69a64b83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e4.png)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学习目标定位1.了解水圈的概念和水体的组成,理解河流主要的补给形式。
2.了解水循环的概念;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3.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增强水资源保护意识。
知识体系导引新课预习知识点一 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圈的组成及特征(1)组成:由 、固态和 三种形式的水体构成。
(2)特征:连续但 。
2.水体空间分布⎩⎪⎨⎪⎧海洋水:储量最多,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大气水:分布最广陆地水:储量较少,但类型多样。
主要包括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3.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源 。
【思考】 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请根据“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分析这种说法是否科学。
知识点二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 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循环类型字母主要环节海陆间循环 A a蒸发、b 、c降水、d 、e下渗、f 海上内循环 B a蒸发、g降水陆地内循环 C H 、c降水3.意义(1)维持了全球水的。
(2)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地表,缓解不同纬度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不断塑造。
判断(1)外流区只发生海陆间循环。
( )(2)海陆间水循环的“水汽输送”环节是双向的。
( )(3)海陆间循环的水量最大。
( )(4)我国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地区的河流丰水期均为夏季,原因相同。
( )重点一河流补给类型与水文特征【探究活动】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虽然有71%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淡水资源极其有限,可被人类利用的水资源更少,仅占水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七。
下图为“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
(1)图中河流补给类型有哪些?最主要的是哪种补给?(2)河水与湖泊水之间是怎样互相补给的?在图中画出。
(3)河水与地下水之间是怎样互相补给的?在图中画出。
(4)试比较长江、黄河在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汛期四个方面的差异。
自然界的水循环 学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
![自然界的水循环 学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2c664afceff9aef8951e064e.png)
3.1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水圈内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关系;2、绘制水循环示意图,掌握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3、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4、情系四川,保护长江流域。
【学习过程】一、相互联系的水体:阅读课本第54页图3.1水圈的构成,请完成:1.从形态上看(1) __________________ 水在地理环境中以、和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
(2) ______________ 气态水:数量,分布;液态水:数量_______ ,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_______ 、______ 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2.从空间分布上看(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洋水:占全球水储量的 %,是地球水的主体。
(2)大气水:数量虽少,但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3) ________________ 陆地,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沼泽水、土壤水、_________ 、 _______ 、生物水等,数量虽不多,但在自然环境中作用巨大。
阅读课本第54页图3.2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请回答:长江上游及中下游的补给类型有哪些?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请结合教材第55页图3.3,用箭头形象的绘制出水循环的过程并标出水循环的环节。
•参与水循环的领域有哪些?水循环可划分为几种类型?水循环都有哪些环节?•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蒸腾)、__________ 、降水、________ 地下径流。
•水循环的意义(1)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了全球水的___________ 。
(2)是地球上最活跃的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过程之一。
(3)是海陆间联系的纽带,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4)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__________ o【知识拓展】1.影响水循环主要环节的因素分析(1)影响蒸发的因素光照强弱、气温高低、风速大小、裸露的水域面积大小(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一一风海洋上空的水汽,如风带(信风带、西风带)吹向陆地。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 学案(人教版必修1)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 学案(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288e7d9a69dc5022aaea009b.png)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人教版必修1)3.1 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 1.了解水圈的特点及水体组成。
2.掌握水循环的过程、环节、意义及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3.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从形态上看(1)水在地理环境中以①______、②______和③______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
(2)气态水:数量④______,分布⑤______;液态水:数量⑥______,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⑦______、⑧______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2.从空间分布上看(1)海洋水:占全球水储量的⑨______%,是地球水的主体。
(2)大气水:数量虽少,但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3)陆地水:包括⑩________、⑪________、沼泽水、土壤水、⑫________、⑬________、生物水等,数量虽不多,但在自然环境中作用巨大。
3.陆地水体相互联系: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⑭______、⑮________、⑯________、⑰________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1)海陆间循环:发生在⑱____________之间,使陆地水得到⑲______、⑳______,水资源得以再生。
(2)陆地内循环: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之间,对陆地水资源补充量很少。
(3)海上内循环: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之间,对陆地水资源没有补充作用。
3.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蒸腾)、________、降水、________、________、地下径流。
4.水循环的意义(1)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了全球水的________。
(2)是地球上最活跃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过程之一。
3.1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
![3.1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9ef7e8f90f76c661371a63.png)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自然界的各种水体类型的数量和分布,了解淡水有限性。
2、以我国为例,掌握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
2、掌握水循环的概念、领域、类型、环节和地理意义。
【知识要点】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分类(1)存在形态: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 (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
(2)存在空间:、、,海洋水是最主要的。
陆地水:包括、、、、、、______ 等。
其中是陆地淡水资源的主体。
2、关系: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其主要环节和特点可列表总结如下:①维持全球水的。
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
④不断塑造着。
【拓展延伸】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课堂巩固练习】1、水循环的最主要动力是()A.太阳辐射能 B.重力能C.大气运动 D.太阳月球对地球的引力2、下列地区水循环最活跃的是()A.长江流域B.南极冰川C.沙漠地下水D.亚马孙河流域3、读我国四条河流径流量图回答:(1)A河流在4月份出现涨水,主要是靠()的结果A.雨水补给 B.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C.地下水补给 D.冰川融水补给(2)B河流主要是靠()A.雨水补给 B.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C.地下水补给 D.冰川融水补给(3)四条河流中,水量最大的是( D ),水量最小的是( B )A.A河 B.B河 C.C河 D.D河4、在水循环各环节中,人类活动对其影响最大的是()A.海水蒸发B.地表径流C.水汽输送D.凝结降水5、塔里木河的补给主要是()A.大气降水B.地下水C.冰雪融水D.湖泊水6、地球上除冰川外占淡水总储量最多的水体是()A、冰川B、海洋水C、地下淡水D、大气水7、对长江、黄河水的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参与海陆间循环B、只参与陆上内循环C、只参与海上内循环D、既参与海陆间循环,又参与陆上内循环8、下面关于水源补给的说法,正确的是()A、长江中下游众多的湖泊对长江径流的调蓄功能经1998年的洪水证明已完全丧失B、中亚咸海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6万KM2快速缩减到目前的不足4万KM2,这表明这里气候正在变干,降水越来越少C、东北地区冬季积雪融化后水量较少,不能算是河流的补给D、陆地各种水体不断运动、更新和转化,所以一般河流的补给来源往往不只一种,而有多种补给来源9、对水循环意义的正确叙述是()①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过程;②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③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④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图3为我国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3回答10~11题。
3.1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01
![3.1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01](https://img.taocdn.com/s3/m/b16cd598c850ad02df8041a5.png)
第3章第1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目标1、了解水循环的概念,看图指出水圈过程。
2、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3、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增强水循环保护意识。
重占.~I~A八、、1、水循环过程与环节。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难点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 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学过程一、相互联系的水体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一一水圈。
2、陆地水体类型:占全球水储量的 96.53% ;水等,水量只占全球水储量的 3.47%,但是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非常巨大,它供应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所用的 是主体,全球冰川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10,水量约占淡水总量的2/3,但是目前把它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加以利用的还不多。
水资源的概念:狭义的水资源是指 合作探究1:补给关系为:①气态水数量最 ,但分布最 ②液态水数量最 ,分布③固态水仅在条件下才能存在。
①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水、水和 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②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包括 水、 水、 水、 水、1、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态、 态和 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 ③在地球淡水中,2 :黄河下游河床底部高出两侧地面,形成“地上河”一一黄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 是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 2、水循环类型:① 海陆间大循环:由海水蒸发、水汽输送、陆地上的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最后由江河汇集返回大海,完成海陆间大循环。
意义: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② 陆地循环(内陆循环):陆地水蒸发或植物蒸腾、水汽凝结又形成陆地降水。
意义:对水资源更新有一定作用,但补给陆地上水体的水量③ 海上内循环:海水蒸发,水汽凝结又形成降水水资源更新最主要依靠海陆间大循环,陆地循环(内陆循环)对水资源更新也有一定的作用。
3、水循环的主要环节3、水循环的意义:① 维持全球 ________________ ② 使陆地上淡水资源 ________ ③ 促使 __________ 的迁移和 ④ 不断地塑造着 ____________F 、H 、G、A、I、D、C O其中人类能改变的环节是o的过程。
《自然界的水循环》课堂教学设计(5篇)
![《自然界的水循环》课堂教学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b1c445a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0d.png)
《自然界的水循环》课堂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自然界的水循环》课堂教学设计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课标分析课标:“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该“标准”旨在引导学生能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标准”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用”。
通过示意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会用示意图分析地理原理。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阐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
“相互联系的水体”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的学习作铺垫;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
本节活动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结合生活实际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并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同时,也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规律,初步形成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性观念。
为学习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在第二章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掌握降水的形成原理、热力环流等有关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迁移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②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由黄河断流现象,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黄河断流带来的危害、断流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黄河断流的方法和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完整word版)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教案
![(完整word版)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c22717941ea76e59fa042f.png)
3.1自然界地水循环学案[考纲及解读]1、水循环地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地地理意义2、了解人类对水循环地影响3、描述陆地水体地相互联系,区别河流地主要补给类型及特点 解读:1)、对潜水与河湖水地相互补给关系地判断;2)、不同地区河流补给地形式及形成原因;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地积极与消极地影响表现形式及结果等。
[要点梳理]一、相互联系地水体1、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态、态和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地圈层——水圈.b5E2RGbCAP ①气态水数量最,但分布最. ②液态水数量最,分布。
③固态水仅在、或条件下才能存在。
2、陆地水体类型:①地球上地水体包括水、水和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地, 占全球水储量地96.53% ;②分布在陆地上地各种水体,包括水、水、水、水、水、水等,水量只占全球水储量地3.47% ,但是在自然环境中地作用非常巨大,它供应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所用地;p1EanqFDPw ③在地球淡水中,是主体,全球冰川面积约占陆地面积地1/10,水量约占淡水总量地2/3,但是目前把它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加以利用地还不多。
DXDiTa9E3d 水资源地概念:狭义地水资源是指。
3、从运动更新地角度看,陆地上地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地关系: 河流水地补给类型:3、从运动更新地角度看,陆地上地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地关系:案例1:补给关系为:案例2:黄河下游河床底部高出两侧地面,形成“地上河"——黄河水与地下水地补给关系是.[知识点小结]1、陆地水体地相互关系:①河流单一补给地很少,往往是多种水源补给.②大气降水是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最主要地补给.③冰川对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地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即以冰川融水补给河流及陆地其他水体.④江河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地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关系。
RTCrpUDGiT [例题]河流径流量分析步骤(1)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地变化而变化-—雨水补给:降水季节--有汛 气候区 补给时间 径流特点热带雨林十温海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2)河流径流量随气温地变化而变化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春汛——河流径流年际变化较,季节变化较冰川融水补给——夏季气温最高——夏汛(冬季气温在0℃以下,河流出现断流)——河流流量,流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5PCzVD7HxA (3)河流流量稳定—-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无汛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地互补关系——补给方向取决于三者相对水位高低 湖泊水补给-—对湖泊以下河段起调节作用,延缓并削减洪峰 地下水补给-—河流稳定而可靠地补给来源,与河流有互补作用二、水循环地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地水地过程.2、水循环类型:①海陆间大循环:由海水蒸发、水汽输送、陆地上地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最后由江河汇集返回大海,完成海陆间大循环。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b9715c77232f60ddcca1db.png)
3.1自然界的水循环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圈的构成和特点。
2.理解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的在黑板上画水循环的示意图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水循环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确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形成过程三.教学难点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四.教具准备水循环过程示意图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和最重要的物质,地球因为有了水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勃勃。
那么,地球上的水分布在哪里呢?它们又是如何运动的呢?从今天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地球上的水以哪几种形式存在于我们的地球上?(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
)固态水存在在哪?(冰川)液态水存在在哪?(海洋、江河湖泊、地下、沼泽、生物体内)气态水存在在哪?(大气)这些都是我们地球上的水体,主要类型有大气水、海洋水和陆地水。
这些存在于不同空间的水体共同组成了一个圈层,也就是水圈。
读图3.1,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水圈的主体是?(海洋水)。
对!它的水量约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可是海洋水是咸水,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淡水多不多呢?陆地淡水的主体是哪一种水体呢?(不多,陆地上淡水的主体是冰川)。
目前冰川还不能大量地直接利用,由此可见,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非常少。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化,但同时各种水体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水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组成水圈的各种水体在运动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请大家阅读教材第54页图3.2,注意观察陆地水体是如何联系的?图中河水可能有哪些来源?有冰川融水、湖泊水、大气降水,还可能有地下水。
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河流的河水往往有多种来源,也就是说有多种补给。
我们举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来研究一下,谁来说说长江水的补给?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源头有来源于高山上的冰川融水,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有许多湖泊与之相连,可以得到湖水的补给,长江大部分河段处于季风气候区,有丰富的降水,所以还有大气降水补给。
学案19:3.1思维导图 自然界的水循环
![学案19:3.1思维导图 自然界的水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8c8eb581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1.png)
自然界的水循环1、自然界的水循环2、影响下渗的因素3、影响蒸发的因素4、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5、影响干旱的因素典题在线虹吸雨水收集系统是在缺水地区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将屋顶的大气降水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的一种良性系统。
读虹吸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回答1~3题。
1.该系统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A.蒸发B.降水C.下渗D.径流2.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A.调节城市局地气候B.缓解城市用水紧张C.缩短径流汇聚时间D.减少土壤水分蒸发3.最适合使用该系统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C.华北地区D.青藏高原4.(2017·河北衡水中学一模)2015年4月开始,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有16个城市开始试点。
海绵城市通过一系列的“绿色”措施滞水、蓄水、净水和排水,将有望缓解一系列城市问题。
读海绵城市示意图,完成(1)~(2)题。
(1)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是()A.增加下渗量B.减少蒸发量C.增加地表径流D.减少地下径流(2)海绵城市建设将有利于缓解城市()①淡水不足②雨季内涝③用地紧张④热岛效应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2016·新课标全国Ⅲ,7~9)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1)~(3)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6.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图Ⅰ所示。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学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5426b528ea81c759f57834.png)
教案设计3.1自然界的水循环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水圈内各种水体类型和分布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水循环的概念、领域、类型、环节和意义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水圈的构成”和“陆地水的相互关系”等图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利用图表和数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通过水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
通过水循环过程的学习,学会绘制地理示意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陆地水体有关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和资源观,使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课型:新授课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教学过程:降水量变化我国的河流大多数以为主河流流量变化与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降水补给分布在东部季风区,体现为夏汛。
如:长江、珠江、黄河等。
2、 冰川融水补给:_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流流量变化与密切相关,这类河流在我国主要分布在。
气温西北地区冰川融水夏汛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
如:塔里木河。
3、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流量(图中河流有几次汛期?分别在什么季节?河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分别是什么?春汛:积雪融水补给夏汛:降水补给这类河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1471012200(月)m 3/s )100030040050060070023568911相互联系的水体存在形态:液态固态气态存在空间:海洋冰川地下河流湖泊陆地水体:地表水地下水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过程动力:太阳辐射能重力能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下渗.类型意义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海陆间水循环小结:水资源不断更新。
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学习过程: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一)探究“水体分类”:1.阅读教材,探究水的三种存在形态和特点水的三态 特点 举例 水蒸气2、根据水体在地球上的空间分布特点,可以分为哪些类型?(阅读教材,归纳填空)大气水水(主体)水( 96.53 %)地表水圈陆地水( 3.47 %)地下水 (二)探究“水体的关系” 3.水体之间是相互补给关系 练习:根据我国四条河流径流变化判读河流所处以下哪个的位置. (注意:流量大小、汛期) 西北地区( )、东部季风区( )、东北地区(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 阅读教材,结合图3.3回答下列问题: ❖ 水循环将哪几个圈层联系了起来?❖ 参与水循环的领域有哪些?水循环可划分为几种类型?水循环都有哪些环类 型 领域环节A B C 沼泽水 生物水 土壤水 永冻土底冰m 3/s800 400100002.读图完成:(结合P55活动)①②③⑥④⑤⑦⑧⑨1、地球上水的状态有()A.液态和固态B.气态和固态C.液态、气态和固态D.液态和气态2、下列地理现象,属于内陆循环的是( )A.长江东流B.台风登陆C.塔里木河的水蒸发D.海水蒸发3、在海陆间循环中,受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是()A.海洋水的蒸发B.大气水的输送C.大气降水D.地表径流二、填空:课后探究: . .二、填空1234(1)图中数字代表的水循环各环节是:✶1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4 __________.(2)图中水循环的类型是____________,该循环发生的领域是______和______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考纲及解读]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了解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3、描述陆地水体的相互联系,区别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特点解读:1)、对潜水与河湖水的相互补给关系的判断;2)、不同地区河流补给的形式及形成原因;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积极与消极的影响表现形式及结果等。
[要点梳理]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态、态和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
①气态水数量最,但分布最。
②液态水数量最,分布。
③固态水仅在、或条件下才能存在。
2、陆地水体类型:①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水、水和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②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包括水、水、水、水、水、水等,水量只占全球水储量的3.47% ,但是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非常巨大,它供应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所用的;③在地球淡水中,是主体,全球冰川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10,水量约占淡水总量的2/3,但是目前把它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加以利用的还不多。
水资源的概念:狭义的水资源是指。
3、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河流水的补给类型:3、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案例1:补给关系为:案例2:黄河下游河床底部高出两侧地面,形成“地上河”——黄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 。
[知识点小结]1、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①河流单一补给的很少,往往是多种水源补给。
②大气降水是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最主要的补给。
③冰川对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即以冰川融水补给河流及陆地其他水体。
④江河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关系。
[例题]河流径流量分析步骤(1)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雨水补给:降水季节——有汛 气候区 补给时间 径流特点热带雨林十温海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2)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春汛——河流径流年际变化较 ,季节变化较 冰川融水补给——夏季气温最高——夏汛(冬季气温在0℃以下,河流出现断流)——河流流量 ,流量季节变化.... ,年际变化.... (3)河流流量稳定——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无汛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的互补关系——补给方向取决于三者相对水位高低 湖泊水补给——对湖泊以下河段起调节作用,延缓并削减洪峰 地下水补给——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与河流有互补作用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 的过程。
2、水循环类型:①海陆间大循环:由海水蒸发、水汽输送、陆地上的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最后由江河汇集返回大海,完成海陆间大循环。
意义: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 。
②陆地循环(内陆循环):陆地水蒸发或植物蒸腾、水汽凝结又形成陆地降水。
意义:对水资源更新有一定作用,但补给陆地上水体的水量 。
③海上内循环:海水蒸发,水汽凝结又形成降水 (对陆地水体更新 影响)水资源更新最主要依靠海陆间大循环,陆地循环(内陆循环)对水资源更新也有一定的作用。
3、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 例题2:读图写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E 、C 、B 、F 、H 、G 、 A 、I 、D 。
其中人类能改变的环节主要是 。
3、水循环的意义:①维持全球 ;②使陆地上淡水资源 。
③促使 的迁移和 的交换 ④不断地塑造着 。
[知识点小结]2、.如何在地图上确定河流的上下游(1)看线条的粗细。
一般情况下,河流愈下向游,汇集的水量越多,河道越宽阔,线条粗。
(2)看入海口位置。
外流河最终都要注入海洋,入海口即下游的终点。
(3)借地势高低。
水往低处流,下游地势一定会低于上游,内流河的流向判断尤其如此[典型例题精析]典题1 、下图是我国某河流的综合补给示意图 , 读后回答 : (l) 图中 A 、 B 、 C 分别是这条河流水源补给形式, 该判断:A 是___________补给,B 是__________补给;C 是___________补给, 根据是_____________。
(2) 该判断图中①②两条曲线 , 哪一条是在修坝后测到的?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 。
(3) 这条河流位于我国的_____________地区。
(4) 从图中看出河流径流量与地下水补给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典题2、读下图回答问题:(1)根据水循环过程,给图中未标明箭头的直线标出箭头。
(2)填出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
A ,C , E ,F 。
(3)由A 与B 组成的水循环叫 ;由D 与E 组成的水循环叫 。
(4)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哪一个环节关系最密切? (填字母)。
(5)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环节是 。
(6)环节B 与E 水量较大的是 。
[课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读下图“三种陆地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甲代表的水体是:( )A. 雨水B. 冰川融水C. 潜水D. 承压水 2、箭头a 代表的现象一般发生在:( )A. 1~2月B. 3~4月C. 6~7月D. 10~11月3、鄱阳湖区进行大规模围湖造田,由此导致的箭头a 、b 流量的变化趋势是:( )A. a 变大B. b 变稳定C. a 在丰水期变小D. b 在枯水期变大读某河流量过程线示意图(该河以降水补给为主),回答7-8题。
7.该河流所在位置大致位于A.北纬40º-60º之间的大陆西岸 B.北纬30º-40º之间的大陆东岸C.南纬30º-40º之间的大陆西岸 D.北纬30º-40º之间的大陆西岸8.该河流6~8月流量减少由于该地区A.受副极地低气压控制 B.受极地高气压控制C.受东北信风带控制 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读图,回答9—10题。
9.该河流的补给主要来源于()A.降雨和少量地下水B.春季融雪和夏季降雨C.地下水、融雪和降雨D.冰川融水和夏季降雨10.该河所在的地区可能是()A.东北三江平原 B.浙江南部 C.新疆塔里木河流域D.青藏高原二、综合题(1)②流分上下游两段,航行条件较好的是段,原因是(2)节变化较甲图中河流变化较甲图中河流(3)是,乙图所示地区水循环主要方式是。
20.下图为正常年份太平洋部分海区水温分布图和“厄尔尼诺”现象年的南太平洋部分海区水温分布图。
分析后按要求解答:(1)完成两图中的大气环流(用箭头在线段上标绘)。
(2)据图说明正常年份,澳大利亚东部海域降水多还是少?降水__________,海面水温__________,原因是_ _________。
(3)据图说明正常年份,南美西部海域的洋流成因与类型:类型__________,成因__ ___ _____。
(4)“厄尔尼诺”年中,秘鲁西岸海域受__________(洋流)的影响,海洋表层水温__________,可能盛行__________气流,出现__________等异常天气。
(5)简述“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渔业资源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21、 读图,甲地平均降水量为680mm ,丙河年径流总量为118亿m 3,(黄河年径流总量为575亿m 3)。
回答:(1)丙河的汛期在 季。
其主要补给水源为 。
(2)甲地降水的水汽来源于 、 ,其降水量较多的原因是 。
(3)乙湖具有明显的咸淡分区,它的(东部或西部)盐度较高,成因为 ;另一部分盐度降低,成因为 。
(4)丁地所在的国 。
22、(08年全国文综I -36)读图6,完成要求。
(1)判断G 河自N 点至M 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9分)⑵说明G 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11分)⑶指出G 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16分)高考考查9 自然界的水循环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C3.D4.D5.D6.B7.D8.D9.A 10.B 11.C 12.B13、B 14、D 15、B 16、A 17、D二、综合题18.(1)源头调节雨水下游地势低平水流平稳 (2)冰川融水大小 (3)海陆间的循环陆地循环20.(1)见下图(2)较多较高盛行上升气流(3)上升补偿流近海岸海水被吹离海岸向西运动,深层较冷海水上涌补充形成补偿流(4)赤道逆流升高上升多降水(5)秘鲁西海岸上升流受抑制,鱼儿的饵料减少,鱼类减少。
21、(1)夏;冰雪融水;雨水(2)北冰洋;大西洋;位于地势较高的迎风坡;(3)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虽地处内陆,但有大量河水注入,起稀释作用(4)哈萨克斯坦22、(1)盆地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
(2)领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水面积广。
(3)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
②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答案】(1) 大气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地下水我国东部受夏季风的影响, 降水量集中在夏季, 在春分日以后,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 积雪融化出现在春季, 地下水补给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补给形式, 且洪水期地下水补给量小于枯水期, 所以A为雨水、B 为冰雪融水、C 是地下水 (2) ②曲线因为全年流量比较平稳, 已受到水库调节 (3) 东北 (4) 径流量越大, 地下水补给越少因径流量大到一定程度, 河水水位超过或接近地下水面【答案】 (1)A↑ C← D↑ (2)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 (3)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4)F (5)C (6)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