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浅析推进小城镇可持续发展
12 有利于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 . 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据测算, 当前, 我国进入农村非农业和流动就业的将 近有 2
亿劳动力 , 今后 2 年仍将有 12 ~18 o .亿 , 亿剩余劳动力。将
这些剩余劳动力全部转移到大城市 ,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大 力发展农村小城镇 , 就可以促进乡镇企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
均 4 1.人 , 中 , 586 其 非农业人 口2 7 .人 , 区 占地面积 22 015 镇 .
政区 2 0 多个, 40 如果每个县级行政区重点发展 3 5 — 个中心 镇, 每个中心镇平均吸纳 3 万人左右 , 就能够极大程度地缓
解因农村剩余力大量涌入城市而给城市造成的人口、 生态压
改革开放以来 , 伴随着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 , 农村小城 镇建设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最具活力的组织部分和主导力
量。农村小城镇是我国城镇体系中层次最低 , 数量最大的群 体, 它处于城市之尾, 农村之首, 起到连接城市经济和农村经 济桥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通过减少农业人 口, 增加城镇人
特色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长春市为例
失业率 (P8) 邮电业务总量
% 万元
恩格尔系数 (P10)
%
绿化覆盖率 (P11)
%
耕地面积 (P12)
公顷
清洁能源占农村
%
资源与环境支持
新能源比重 (P13)
能力 (C3)
城镇固体废弃物
%
综合处理率 (P14)
工业废水废气排放达标率 % (P15)
表2 长春市特色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指标标准值
2014
0.1237
0.2920
0.7409
0.8175
1.0000
0.8760
0.7674
0.6744
1.0000
0.2760
0.5728
0.8322
1.0000
0.1075
0.4633
0.8364
1.0000
0.1333
0.3556
0.5333
1.0000
0.1301
0.2360
0.8822
1.0000
3. 特色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构建 3.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原则 特色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遵循 一定原则,以确保能够全面、科学地反映各小城镇可持续 发展的真实水平。因此,为了体现小城镇的特点,形成一 个完整的评估系统,在选取评价指标时应遵循简明科学性 原则、系统整体性原则、动态适应性原则。 3.2 评价指标体系模型构建 本文构建的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由 3 个一级指标 和 15 个二级指标组成,如表 1 所示。目标层 Z 为可持续 发展能力,准则层即一级指标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 展水平、资源与环境支持能力,其中经济发展水平由人均 年纯收入、gdp 年增长率等指标组成,用来反映城镇经济 状况;社会发展水平由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总量和失业 率等指标组成,用来反映城镇的基本发展状况;资源与环 境支持能力由绿化覆盖率、人均耕地面积等指标组成,用 来反映城镇环境保护以及资源利用状况。 3.3 原始数据无量纲化处理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评价体系内各个指标相互独立, 并且量纲不同,不具备可比性,无法进行指标整合,因此 本文通过归一法对各指标数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根据 公式:正指标 (x-minx)/(maxx-minx) 以及逆指标 (maxx-x)/ (maxx-minx) 最终得到所需数据,处理结果如表 2 所示。
云县茂兰镇小城镇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模式探索
2 .提高小城镇规划 建设投资条件 提高小城镇规划建 设投资条件包括 :一是政府 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采 取积 极 “ 金融、财政 、税 收”等宏观调控政策 ,微观放 活多样性融资渠道政 策,发展二 、三产业转移农村 剩余劳动力 ;积极 争 取中央、省、市 、县政策和 资金扶持;二是要把 小 城镇规划建设作为拉动 区域经 济发展的龙头 ,不 断 加大小城镇规划建设投 资力度 ,使小城镇规划建设
内 综合 服 务功 能 不 断完 善 。 3 . 在 人 是第 一 资源 上 做大 文 章 “ 天 时 不 如 地 利 ,地 利 不 如 人 和 ” 是 小 城 镇 规 划 建 设 最 核 心 关 键 的 问题 ,不 发 达 地 区 经 济 问题 ,
【 关键 词】小城 镇 规划 建设 模式探索
■ 郭 琼 ■ Gu o Qi o n g
【 摘 要】可持 续科 学发展 的城 乡一体化 规划建设 是现今 小 城镇规划建 设的主要 战略 目标。茂兰镇 小城 镇规划 建设一
期 相 对 滞 后 , 二 期 规 划 建 设 取 得 可 喜 的 成 绩 , 三 期 正在 进
集 镇居住人 口 8 9 3 1人 ,经过全镇 人民共同努力 , 农业产业化建设稳 步推 进,粮食综合 生产 能力稳步 提高,社会 主义新农村、新 家园建设取 得可喜成绩 。 二、 茂兰镇小城镇规划建设概况与存在 问题 1 .规划建设结构单一 ,规划程度低 在茂兰镇规划 建设中,小城镇集镇 中心区域规 划 建设 内绝大部分 是老 居民区和镇政府机 关事业 单 位住 地、小城镇试 点区、农 田地 、空 闲地块 、市政 公共 设施 的道路 、给 水排水、电线电网等 1 6 . 7公顷 规划 区域面积 ,一 期、二期规划建设项 目由于项 目 资金 、群众主观意 识工 作难度大等 问题 ,规 划建 设 与中央、省 、市 、县规划 建设要求差距太大 。小城 镇规 划建设含金量低 ,由于这些因素 的存在 ,制 约 着小 城镇规划建设社会 效益、环境效益、经 济效 益 的提 高,加之近几年来 小城镇 规划建设存在 着基 层 党委 、政府只忙于完成上 级项 目抽查验收工作 ,缺
科学发展观下小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下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也暴露出许多新矛盾,其中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调的问题尤为突出。
同时近几年来,全国许多县区作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有的还总结出了成功可行的经验。
但是,小城镇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作为一个崭新的课题,还有许多问题。
本文首先探讨了科学发展观下小城镇建设的特点、作用与必要性,然后论述了科学发展观下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在当前我国经济的组成中,小城镇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1]。
不过在我国大量经济不发达的城镇,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许多领域存在许多矛盾,城镇建设缺乏地域特色,形成千城一貌的局面,基础设施不配套,环卫设施严重不足,管理混乱[2]。
有限的资金往往投入到了“面子工程”上,而急需改善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都被地方政府一次次地忽略,生态环境同益恶化,这些城镇通病的根源,在于缺乏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城镇规划管理[3]。
同时,随着新农村建设问题的提出,在一个农村人口占80%的农业大国,如何大力发展小城镇经济,促进小城镇内城乡经济与社会的合理发展,进而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也成为一个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 科学发展观下小城镇建设的特点在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资源配置市场化趋势越来越起主导作用的态势下,城乡间存在着密切的依赖性和深刻的渗透性,离开了一方的支持和依托,另一方的运行和发展是不可能的,即只有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城镇和乡村同步的高质量快速发展[4]。
笼统来讲,城乡和谐发展的内涵可以界定为:把城镇和乡村纳入统一的社会经济发展大的系统中,彻底改变现有的城乡分割局面,改善城乡功能和结构,实现城乡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协调城乡利益,加快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经济和社会差别,建立新型的城乡关系。
农村小城镇建设论文3000字范文(2)
农村小城镇建设论文3000字范文(2)小城镇建设论文范文二:论文题目:谈小城镇土地合理利用评价体系摘要:小城镇在特定的时期,根据自身土地资源的特点,通过科学技术和规划布局的手段,使城市土地具有最佳的空间组合与利用方式,充分发挥土地功能要素在城市活动中的作用,以期获得最佳的社会、经济、生态的综合效益,并保持这种效益的长期性。
根据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土地合理利用应该包含土地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利用两方面,既要保证土地的经济效益,又要兼顾区域环境的保护,是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反映。
关键词:小城镇;土地合理利用;评价体系小城镇土地合理利用的含义为:小城镇在特定的时期,根据自身土地资源的特点,通过科学技术和规划布局的手段,使城市土地具有最佳的空间组合与利用方式,充分发挥土地功能要素在城市活动中的作用,以期获得最佳的社会、经济、生态的综合效益,并保持这种效益的长期性。
1、小城镇土地合理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土地合理利用的目标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多种要素的综合利益最大化,这就决定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土地合理利用的程度,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环境、技术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影响因素。
1.1、土地资源状况。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具有稀缺性,一方面是指土地绝对数量的缺少,另一方面人口急剧增长,对土地需求越来越大,而土地的供给有限,造成供不应求的相对稀缺。
如果一个地区土地资源相对稀缺,就必须充分合理安排土地利用,尽量做到地尽其用,发挥土地的最大价值。
1.2、经济发展水平。
一方面,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政府财政越雄厚,对区域内的基础设施投入就越多,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配套设施就越完备,在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允许的条件下就能支持高密度和高强度的开发,提高土地的经济产出,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区域,其用地结构、比重等都有所不同。
因此,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经济水平的地区在土地合理利用的标准有所不同。
宜居小城镇评价与建设研究
文化设施,还有包括交响乐团、合唱团、博物馆、 居小城镇评价与建设中应结合小城镇发展特征制定
艺术馆等在内的众多文化设施,提供了高端特色的 相应标准与策略。目前,我国小城镇发展存在以下
公共服务,吸引了更多高素质人才入驻。
特征。
国内学者对宜居小城镇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
2.1.1 人口结构特征:老年人与青少年比例较
ZHAO Yi, LI Hongzheng
5
[Abstract] In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new urbaniz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livable small towns is the dual
小 城
requirements of people's pursuit of livabl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hina. Firstly, the
关键词:小城镇;宜居性;评价体系;建设思路;响水县 doi:10.3969/j.issn.1009-1483.2021.01.002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章编号:1009-1483(2021)01-0005-11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Livable Small Towns
“宜居性”是指适宜人类居住的程度,其研究 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
对象为人类聚居空间,是衡量人居环境“宜人”程 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宜居性”的概念最早应用于
度六个维度,构建了 28 项二级指标、64 项三级指 标,对城市宜居性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8]。2020 年 3
论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 、缺 乏 科 学 的 总 体 规 划 , 浪 费 土 地 资 源 。 相 当 部 分 集 镇 建 设 急 于 求 成 , 无 序 发 展 . 政 府 的 调 控没有到位 ,随 意性 大。据 统计 , 20 00年 全 国 因 建 设 占 用 、 灾 毁 、 农 业 结 构 调 整 等 . 耕 地 净 减 少 9 . 万 公 顷 有 的 先 发 展 后 规 划 , 62 规 划 滞 后 于 建 设 ;有 的 规 划 起 点
2 基 础 设 施 没 有 配 套 。 整 体 、 功 能 不 健 全 。 作 为 农 村 区 域 经 济 的中心 .相 当 部 分 小城 镇 的 “ 五 通 ” 和 社 会 事 业 不 配 套 , 影 响 了
现 状 与 问 题
工 业 化 、城 市 化 是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必 然 趋 势 . 也 是 一 个 国 家 和 地 区 经 济 实 力 和 现 代 化 水 平 的 重 要 标 志 。 据 统 计 , 19 9 8年 , 世 界发达 国家 城 市化 水 平 达 8 %以 0 上 , 发 展 中 国 家 已达 5 % 一6 % . 5 0 而 我 国 仅 为 3 . % , 只 相 当 于 04 15 90年 的 世 界 平 均 水 平 。 也 是 就 说 . 我 国 城 市 化 水 平 与 世 界 城 市 化 平 均 水 平 相 比, 大 约 相 差 了 半 个 世 纪 的 时 间 。 从 世 界 城 市 化 的
在以下一些 主要问题 :
规模 和 用 地 规 模, 随意 扩 张 小城 镇 外 延 , 致 使 小 城 镇 聚 集 作 用 不 明 显 . 不 仅 造 成 基 础 设 施 和 土 地
规律 来 看 ,城 市 化 与 工 业 化 是 同 步 推 进 的 . 甚 至 超 过 工 业 化 的 速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小城镇建设解析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小城镇建设解析作者:任涛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4期摘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小城镇是小城镇建设的必由之路,是小城镇建设的必然趋势。
加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小城镇建设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小城镇建设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可持续发展生态型小城镇建设的理论基础生态小城镇建设既要使当前人的需要得到满足,又要合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构成威胁,以使小城镇的生态环境向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从而建立一个环境优美舒适,适宜人类居住的可永续发展的自然和人工环境的生态系统体系。
1.2可持续发展生态型小城镇建设的原则1.2.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型小城镇时坚持的根本原则。
1.2.2 坚持全面协调原则全面协调原则强调在保护资源和环境永续利用的前提下,尤其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要求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建设,建立科学的城镇运行和管理系统,从而最终实现全面协调发展。
1.2.3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在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型小城镇的具体过程中,必须认真发现和研究规律,尊重规律,循序渐进并合理利用规律。
将科学规划放在重要位置,科学的确定建设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明确完善好各项工作,统筹规划好各项具体细节,避免重复建设,进而保障小城镇的良好发展[4]。
2可持续发展生态型小城镇建设的具体措施和途径2.1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城镇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的自然基础条件,包括生物和非生物两部分。
由于我国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相对较弱,城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着自然资源开发效益低下的问题[5,6]。
因此,要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型小城镇就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保护,实现生态化管理。
我国小城镇发展研究综述
我国小城镇发展研究综述作者:郭荣朝康洋鸣来源:《创新科技》2017年第03期[摘要] 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小城镇的地位、存在问题,以及发展模式、趋势与策略。
国外研究侧重于经济社会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小城镇发展特色培育、机制创新、质效提升以及政策设计建议将成为研究趋势。
[关键词] 小城镇;发展;综述[中图分类号] F2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037(2017)3-17-2Research Review on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Guo Rongchao1, 2 Kang Yangming2(1. Zhengzhou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College, Zhengzhou Henan 451400;2.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stitute, 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Zhengzhou Henan 450046)Abstract: Domestic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status, existing problems, developmental models, and trends and strategies of small towns. Foreign studies focus on the problem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characteristics cultivation, mechanism innovation,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policy design recommendations of small town development will become research trends.Key words: small town; development; review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聚集功能。
小城镇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
概述
小城镇经济在整个 国民经济当中是属于基本单元, 通过社会现状 分析 , 我们不难看出/ J 、 抽 % 镇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关键 . 作用 , 对此 , , J 、 城镇经济如何走向可持续发展是—个 严峻的社会问题 , 同时也 是我们眼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个问题, / J 、 蚓 獭 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于我 国整国民经济来说都具有极大的意义。下面就小城镇走可持续发展 道路的具体意义进行阐述, 进一步提出了实现其发展道路的相关策略
( 一次 、 城镇的 产业 结构进行优化配置。当下限制 小城镇经济发 展的因素有很多 , 但是这其 中 最为关键 l 生 的因素就是小城镇企业产业 结构不合理, 对其产业结构进行优化 , 主要是发展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 业, 增加第二、三产业在小城镇产值当中的比冽, 加强小贼镇的现代化 水平。另—方面, 在小城镇主导产业选择方面 , 要根据小城镇现有的产 业结构来进行开发, 秉承扬长避短、与环境协调以及优势互补等原则, 借此来实现小城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二) 提升, J 、 城镇人口整体素质, 增加 I . 投 ^。目1 荆、 城镇 人口 素质较为落后, 并目 . 文化程度普遍不高, 因为其思想观念在—定程度决 定了小城镇经济的发展方向, 对此提升小城镇人 口素质势在必行。在 / J 、 抽 当中, 很多人 口都是来自于农村 , 所 以文化教育很重要, 要求小
特点 给充分的考虑 进去 。
有—个较为显著的特点就对于 自然资源过度开发, 没有考虑这些资源 再生 l 生 以及可持续胜。因为历史原因, 很多小城镇的经济增长方式还 属于粗放型, 无论是 ̄ - - 1  ̄ 2, 还是管理水平部相对落后, 并 目对于环境可 持续发展的认识不够清晰。目前我国的小城镇经济的增长主要是以量 的方式扩张, 没有考虑全面 , 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经济长期的发展, 只是 味的追求眼前利益 , 这样就牺牲了很多环节资源。小城镇企业分散 式以及乡土化的经营让许多的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到 自 然环境当中, 严 重的破坏了生态环境的良 唇 环。 ( i) - 人 口素质与小城镇经济发展隋况不符合。这一问题在小城镇 可持续发展道路 匕 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小城镇拥有众多的人 口 基数, 从 整体看来人 口的知识结构不高, 在很多方面都不能够满足小城镇经济 发展需求, 过多的人口往往就伴随着就业压力, 这也使得, J % 镇经济压 力变大, 这不仅仅对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影响, 并目 . 也让 其经济不 能够良 暗环。
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公需课)答案
一章是是是是否是是是是是世界“城镇化”进程进入了“工业化”,推动“城镇化”新阶段的标志是()形成。
工业城市田园城市理论是由()提出。
埃比尼泽·霍华德关于三种“磁力”表述正确的是()。
右边的磁铁:乡村-缺乏社会性,具有土地闲置、缺乏娱乐等乡村问题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才是有质量的城镇化表述正确的是()。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理念“大都市区”是在()时期出现在美国、英国。
20世纪30年代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的集聚与扩散。
工业化水平相适应的要素和产业马克思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中,以“交往”的起源和扩大为主线,全景式的阐述了城镇化进程的全貌。
恩格斯17世纪中叶之后,“商业和工场手工业地集中于()国家英国广东省城镇化的重心应转移至()地区粤东西北地区远古时代“城镇化”的主导形式是()。
城邦国家2002年度世界银行的年度报告将全世界的城镇化分为()三种类型。
A.发达国家城市化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C.转型国家城市化13至14世纪出现于德国沿莱茵河各城市的“莱茵同盟”以及后来的“汉萨同盟”,出现于中世纪晚期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意大利城市国家,都是这一时期城市复兴和发展的典型标志,这些重新复兴的城市里,城市生活包括那些要素()。
A.贸易 C.市民 D.市政府城市的辐射效应包括()。
交通经济文化凯文·林奇将城市的“功能的模式”归纳为()。
ABCD安虎森主编的《区域经济学通论》一书描述了产生最早城市的“功能性动因”,其主要观点是ABCD恩格斯指出:“城市愈大,搬到里面就愈有利。
” 是最早的“城镇化”是远古时代城市的产生。
是埃比尼泽·霍华德是“田园城市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是在老城区的改造上可以不必考虑保留老城区的特色文化、特色建筑等。
否“退二进三”和“退二还一”是实现中心城区产业和人口双重再集聚的关键。
是二章否是是是是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需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是农村留守人员主要包括()。
45.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协调性评价研究(1)
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协调性评价研究崔晓旭李斌(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92;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利用当前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论相关理论,并结合小城镇的自身特点以及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构建了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而有针对的反应、表征、度量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目标,并对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系统(SDSST)的协调水平进行了评价,为各小城镇地域政府及有关部门及时掌握本地区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可持续发展态势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SDSST指标体系协调系数协调发展指数一、小城镇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中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战略的主体和关键。
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应是以当代人口需要的可持续性为核心,在不危害后代人和其他区域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前提下,实现小城镇人、社会、经济、自然的协调发展。
小城镇是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农民,在农村的地域空间内实现就地城镇化而形成、发展起来的。
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表现就是要为未来转移农村人口创造条件,保证小城镇人口增长与其就业容量、基础设施和环境承载力、投入和管理机制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
然而,由于小城镇发展的自发性和缺乏宏观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在小城镇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伴随着小城镇发展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表现出种种问题,严重威胁着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针对于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我们应提出相应的分析方法,对现有状况作出评价,使有关部门及时掌握本地区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掌握本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发展态势。
二、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一)指标体系及其功能可持续发展评判的指标体系是对可持续发展进行科学评判和决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功能有三个方面:一是描述和反映任何一个时点上(或时期内)经济、[作者简介]崔晓旭男,硕士,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和建设项目设计管理研究;李斌,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管理学院。
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1项目来源及依据l 本专项是国家科技部2000年公益性基金项目《全国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于2004年10月通过国家科技部的验收。
2概念的界定l “小城镇”及“小城镇建设”的对象:主要指我国行政建制镇的镇区,但作为我国一级行政建制镇的评价,一些综合指标也包括镇区和镇域。
l “可持续发展”:主要指广义的概念,亦包括小城镇的经济、社会、科技、人口、资源、环境、规划、建设、管理等全方位的综合发展。
l 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大城市是指50万以上的城市,中等城市是指20万以上、不满50万的城市,小城市是指不满20万的城市。
l 城市群:近代城镇空间组织的一种形态。
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集聚了若干数目城镇,它们大小规模不等,职能各异,彼此保持密切联系,而又相对独立在距离上既相互分离,中多隔有绿地,又易于交往。
l 都市圈:城市群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是以空间联系作为主要考虑特征的功能地域概念。
都市圈的形式分别有单核心的都市圈和多核心的都市圈。
l 城镇化:是指伴随着现代工业和信息社会、经济社会分工的细化而产生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这其中包括两部分人口,一部分人口在行政建制的市和镇生活以及向这些地方迁移,这是《城市规划法》所规定的行政建制的市和镇(统称为城市);另一部分指人口脱离了直接农业活动向集镇的流动。
3城镇化的时代背景n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n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有利于乡镇企业相对集中,更大规模地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避免向大中城市盲目流动,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更快增长。
”n 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把城镇化战略提升为与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相等同的国家战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1项目来源及依据l 本专项是国家科技部2000年公益性基金项目《全国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于2004年10月通过国家科技部的验收。
2概念的界定l “小城镇”及“小城镇建设”的对象:主要指我国行政建制镇的镇区,但作为我国一级行政建制镇的评价,一些综合指标也包括镇区和镇域。
l “可持续发展”:主要指广义的概念,亦包括小城镇的经济、社会、科技、人口、资源、环境、规划、建设、管理等全方位的综合发展。
l 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大城市是指50万以上的城市,中等城市是指20万以上、不满50万的城市,小城市是指不满20万的城市。
l 城市群:近代城镇空间组织的一种形态。
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集聚了若干数目城镇,它们大小规模不等,职能各异,彼此保持密切联系,而又相对独立在距离上既相互分离,中多隔有绿地,又易于交往。
l 都市圈:城市群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是以空间联系作为主要考虑特征的功能地域概念。
都市圈的形式分别有单核心的都市圈和多核心的都市圈。
l 城镇化:是指伴随着现代工业和信息社会、经济社会分工的细化而产生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这其中包括两部分人口,一部分人口在行政建制的市和镇生活以及向这些地方迁移,这是《城市规划法》所规定的行政建制的市和镇(统称为城市);另一部分指人口脱离了直接农业活动向集镇的流动。
3城镇化的时代背景n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n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有利于乡镇企业相对集中,更大规模地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避免向大中城市盲目流动,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更快增长。
”n 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把城镇化战略提升为与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相等同的国家战略。
n “十五”计划指出: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
l 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已由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18%增长到2004年的40.1%。
城镇作为具有经济和社会组织能力的聚合体,通过自身的创造和科技、制度创新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能动作用。
4 城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城市作为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发展的载体,集中体现了综合国力、政府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城市建设是完善公共设施、建设居民住房、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加速城镇化也是解决现阶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系列深层次矛盾的重要突破口,它能促进我国富余劳动力转换、解决人口结构性的矛盾,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现代化。
n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1.3亿富余劳力有7000—8000万人实际已在城市生活,从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来看,将在城市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按照城市人口统计,已经反映了农民进城、人口流动的市场原则和农民自主选择的现实状况。
n 据有关部门统计,农民进城务工,60%流向东部城镇,30%流向中部城镇,10%在西部城镇;40%进入了大城市,40%进入了中小城市,还有20%在小城镇,从根本上说是就业机会带动了人口的流动。
以深圳为例,2000年全市总人口700.8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仅124万。
上海2000年全市总人口1673.7万人,流动人口达387.1万人。
n 农民进城务工,40%在大城市,60%在中小城市和城镇。
说明农民进城也存在一个梯度发展的过程,即进入大城市务工的人往往在县城镇、中等城市先务过工,积累经验以后再进入大城市。
§综上所述,城镇化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如何适应农民脱离原有土地、走向城市,寻找与其本身素质相适应的职业、并逐步比较稳定地在城市居住并生活的过程。
§这个过程也带来了提高进城农民自身素质的客观要求,为其子女创造良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以便将来更好地在城市生存和发展的要求。
§同时,也为在家乡继续从事农业劳动的家庭成员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经济实力、创造好的生活环境提供了机会。
§目前我国农民收入的80%是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和县镇劳动所得的事实,足以让人们理解“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进步”的重要意义。
5 世界城镇化的特点与趋势世界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l 美国著名学者诺瑟姆把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过程概括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型曲线,并把城镇化过程分成3个阶段,即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的初期阶段,人口向城镇化迅速集聚的中期加速阶段和进入高度城镇化以后城镇人口比重的增长又趋缓慢甚至停滞的后期阶段。
6 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和总体设置小城镇以其自身的独特性区别于纷繁复杂的城市人工复合生态巨系统,但其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也主要由社会发展指标、经济发展指标、资源环境指标、科技指标、建设指标5大系统构成,每一系统又包含自身的外延指标和内在指标。
由于每一系统都是由复杂的多元参量组成,因此,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外延指标与内在指标也构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指标体系。
这一指标体系在时间上反映其发展速度和趋向;在空间上反映其空间布局和结构;在数量上反映其规模;在层次上反映其功能和水平。
1) 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l 土地利用l 水资源l 其他资源l 能源开发与利用l 生态环境A. 土地利用评价指标l 人均耕地面积l 基本农田比例l 人均建设用地l 土地利用率l 耕地面积变化率B.水资源评价指标l 人均水资源量(一票否决)l 万元产值耗水量l 水资源利用率l 自来水普及率C.其他资源评价指标l 森林草场资源l 矿产资源l 自然风景资源l 人文景观资源D.能源开发利用评价指标l 新能源利用率l 人均年用电量l 万元产值耗能E. 生态环境评价指标l 大气污染指数l 废水排放量l 污水处理率l 垃圾排放量l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l 环境治理费用占GDP的比例l 水土流失率(一票否决)2) 小城镇社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l 人口l 就业结构l 文化教育l 医疗卫生l 社会保障A. 人口评价指标l 人口自然增长率l 人口城镇化率l 老龄化人口(老龄化人口比例、老年社会保障)l 劳动力就业率(镇内登记事业率、外来人口比例)l 第二产业劳动力就业比例l 第三产业劳动力就业比例B.文化教育评价指标l 人口受教育程度l 文盲率l 教育经费占GDP比重l 文化、娱乐设施C.医疗卫生标价指标l 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数l 医疗保健设施l 计划生育率(一票否决)D.社会保障评价指标l 农村社会保险普及率l 社会保障机构体系3) 小城镇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l 经济规模l 产业结构l 商品流通l 投资结构l 财政收入A. 经济规模评价指标l GDP总量l 人均GDPl GDP年增长率B.产业结构评价指标l 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比例l 农业产业化程度l 工业聚集程度l 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产值比重l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标l 第三产业增长速度C.商品流通结构评价指标l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l 农产品销售比重l 工业品产销率l 外贸依存度D.投资结构评价指标l 资产投资总额l 社会资金占投资总额的比重l 外资占投资总额的比重l 投资增长率E. 财政收入评价指标l 财政总收入l 镇级可支配财政额l 小城镇财政独立度4) 小城镇科技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l 科技创新环境l 科技普及程度l 信息化发展(主要指万人中计算机拥有量)l 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应用A. 科技创新环境评价指标l 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情况l 地方科技事业费、科技三项费占财政支出比例l 企业研发经费与政府研发经费比例l 万人中中等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B.科技普及程度评价指标l 政府科普经费占财政支出比重l 年科技下乡次数l 农业科技人员数l 科普报刊订阅量l 科普网络C.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应用评价指标l 粮食优良品种使用率l 蔬菜优良品种使用率l 畜禽优良品种使用率l 水产优良品种使用率l 林果优良品种使用率5) 小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l 规划和设计l 基础设施建设l 住宅及其他建设l 建设管理A. 小城镇规划和设计评价指标l 规划:有无、各专业规划齐全情况、规划合理、规划按期修编、规划实施符合规定l 设计:有无、设计合理、绿化规模、人均绿地、标志建筑、雕塑及建筑小品B.基础设施评价指标l 交通网络:道路交通组织合理及通畅、镇区道路符合标准规定、道路铺装率、村镇交通网、停车等辅助设施、路灯、市政等配套情况l 给排水:供水设施齐全完善、集中供水率、供水能力、供水系统建设及运行、排水管网面积普及率、排水管网密度、排水设施完善、排水制度l 供电:供电设施完善、供电能力、通电率l 环保:生活垃圾处理率、环卫设施完善、万人公厕量及共厕类型C.住宅及其他建设评价指标l 住宅:设施完善、环境舒适、绿地率、人均居住及使用面积l 其他建设:工业小区建成情况、市场设施及其他服务设施情况D.小城镇建设管理评价指标l 规划建设许可证、管理机构l 建筑市场管理制度执行l 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