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消费总量控制和政策研究项目综合报告(2019)中国
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相关探讨

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相关探讨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
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一直保持在一个惊人的水平上,导致能源消费量不断增长。
在这篇论文中,我将说明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加强可持续能源利用的必要性,并提出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我国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一直处于发展期。
因此,能源消费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达到了42.7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成为了主要的能源消费来源。
这种增长趋势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可能造成巨大的威胁。
其次,加强可持续能源利用和促进环境保护是必要的。
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鼓励可持续能源的使用。
例如,国家制定了减少煤炭使用的目标,并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新能源以替代传统能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我国还制定了一些法规规定对环境的保护义务和责任,如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实施偿付能力认证制度、建立国家环境基金、环保举债等措施。
然而,尽管政府已经采取了这些措施,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可持续能源利用的发展。
首先是相对传统能源更高的成本和技术门槛。
虽然新能源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在成本和工艺等方面仍然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其次是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化存在不足,可持续能源市场的规模还不如传统能源市场。
只有把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化做好,才能够大规模推广新能源和替代传统能源,缓解能源消耗过快的供需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政府应该采取行动进一步推进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我们需要大力提高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加强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和鼓励。
另一方面,在市场环境方面,应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市场培育,发展可持续能源市场,优化能源市场结构,促进可再生能源转化。
同时,还需要强化法规和政策的实施力度,加大环境保护和废弃物处理投资力度,对环境问题严格重罚,保护自然和人类生存的环境。
绿色企业行动计划助力中国石化高质量发展

>>企业战略<<2019年12月·第4卷·第6期石油石化绿色低碳Green Petroleum & Petrochemicals绿色企业行动计划助力中国石化高质量发展李焕1,牟桂芹1,陈俊2,付春雨2,何婧婷1,李俊伟2(1.中国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山东青岛 266000;2.中国石化能源管理与环境保护部,北京 100728)摘 要:资源与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工业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石化作为大型国际化能源化工公司,为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助力高质量发展,于2018年4月2日正式向社会发布绿色企业行动计划,并建立了一套以集团公司“绿色企业行动计划”为中心,创建单位“实施方案及任务清单、项目清单”为抓手,“绿色企业指标体系与评价办法”为支撑,上中下游产业链全覆盖,持续提升绿色竞争力的绿色发展管理新模式。
行动计划实施一年多以来,评选出首批10家绿色示范企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绿色企业行动 指标体系 高质量发展1 实施背景1.1 践行绿色发展是国际化企业发展的新动能在保障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大背景下,世界各国普遍加快能源转型步伐,节能和提高能效被视为能源转型的基石,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成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途径。
工业企业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为牵引,全面推行绿色低碳发展,不仅对缓解当前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现实作用,而且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4]。
绿色低碳已经成为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的动力,也是国际一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2 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是企业的使命和担当当前我国绿色、低碳、高效的现代能源结构正在加速调整,已进入油气替代煤炭、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双重替代期和能源结构优化攻坚期[5]。
在能源结构变革的大背景下,中国石化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化工公司,理应更多地承担为国家供应清洁能源、绿色产品的责任与使命。
中国能源市场分析

中国能源市场分析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能源市场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
因此,深入研究中国能源市场的现状和趋势是十分必要的。
1、能源产业概述中国的能源产业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和可再生能源等,其中煤炭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来源。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煤炭消费总量占到了全球的50%以上。
除了煤炭外,中国的油气产业也发展迅速。
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数据,油气业务是国有企业的重点领域之一。
2019年,国内原油产量大约在1900万吨左右,而外部依赖度却达到了70%以上。
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中国的风力和太阳能经验也非常丰富,近年来风电和光电的建设量也在不断增加,逐步向多元化和清洁能源转型。
2、市场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市场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除了消费国内的能源供应外,其它国家和地区也在中国市场中占据着一席之地,并不断地扩大了市场份额。
在煤炭领域中,中国依然以进口为主导。
2019年,中国进口煤炭总量达到了1.679亿吨,比上一年的1.698亿吨有所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印尼和澳大利亚是中国近年来煤炭进口的主要来源国。
在油气领域中,中国的原油进口依赖性逐年加深,进口量约占总量的70%左右。
同时,国内的天然气消费量也在不断增加,而国产天然气还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进口的天然气也越来越多。
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中,中国风电和光电的建设量不断增加,并逐步向多元化和清洁能源转型。
2019年中国新能源开发总量为1306亿千瓦时,其中水电占比最大,风电和光电也有着不断增长的势头。
3、市场趋势中国的能源市场发展趋势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在深入改革中进一步推行市场化体制改革;二是推进清洁能源发展,推进煤炭产业升级;三是加强国际合作,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可持续发展。
市场化是发展能源市场的重要手段,中国也在逐步地推行市场化体制改革。
关于中国石油消费环节的分析

关于中国石油消费环节的分析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油消费国之一,同时也是最大的能源消费国。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中国石油需求呈现增长趋势。
本文将从中国石油消费的情况、消费渠道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国石油消费的情况1. 石油消费总量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石油消费总量为6.59亿吨,同比增长3.3%。
其中,汽油和柴油消费量分别为2.65亿吨和2.81亿吨,占石油消费总量的84%。
同时,石化产品消费量持续增长,如石化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
2. 进口依赖程度高中国的原油需求大部分依赖进口,2019年,中国进口原油总量达5.4亿吨,与国内产量的1.17亿吨相比,进口占比超过80%。
其中,中东国家是中国最大的原油进口来源地,其次是俄罗斯和非洲国家。
3. 煤和天然气逐步替代石油随着环保政策的加强,中国正在逐步推进能源结构调整,煤和天然气作为洁净能源被逐步替代石油。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达到310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9%;煤消费量为3.83亿吨,同比下降0.6%。
二、消费渠道分析1. 交通运输领域交通运输行业是最大的石油消费领域,其石油消费量占石油消费总量的45%左右。
汽车、船舶、航空等交通工具的燃料需求是这一领域石油消费的主要来源。
2. 工业生产领域工业生产领域也是中国的石油消费领域之一。
包括化工行业、冶金行业、纺织行业、建筑行业等。
在这些行业中,石油化工是最耗石油的行业之一,对石油消费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3. 家庭和商业领域家庭和商业领域也是石油消费的重要领域。
家庭用油主要用于烹饪,如食用油、花生油、调和油等;商业用油则包括食用油、润滑油等。
三、影响中国石油消费的因素1. 国家政策政府的能源政策对石油消费有重要影响。
中国政府鼓励油气产业的发展和石油替代品的推广,同时大力推进环保政策,如提高汽车环保标准、加强工业废气治理等,这些政策的实施使石油消费量逐渐减少。
浅析我国石油储备现状及发展趋势

2物资采购与管理一、引言自人类进入工业文明后,石油便是一个国家进行现代化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能源和重要材料。
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它在保障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石油储量有限,又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而我国是石油消费大国,对外依存度较高。
而中美贸易战持续升温,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极大,不得不考虑因此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加快建立石油储备库迫在眉睫。
二、我国石油储备现状1.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大近年来, 中国原油进口量攀升迅速, 2015—2018年, 中国的原油进口增长率均在10%以上。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于2019年3月23日发布了《中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分析与展望报告(2018-2019)》(以下简称《蓝皮书》),并在北京正式对外发布。
蓝皮书显示,中国的原加工能力和表观石油消耗量超过6亿吨,对石油的依赖程度接近70%。
2018年,我国石油表观消费量达6.48亿吨,较上年增长6.95%;国内原油产量连续第3年下滑,降至1.89亿吨,与上年相比下降1.3%,降幅收窄1.9个百分点。
预计2019年原油对外依存度逼近72%。
按目前的形势,可以推测我国石油进口可能会持续增长。
2.进口渠道单一在石油进口过程中,交通渠道至关重要,关乎我国经济命脉,石油进口时,主要依靠海运,渠道相对单一。
航线的关键点是马六甲海峡。
一旦受到天气因素或外来干扰的影响,中国将处于被动地位。
我国现阶段难以绕过马六甲海峡的“咽喉”要道。
目前大部分的石油进口依赖于这个通道,我国从中东和东非进口的石油都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而美军又长期驻扎在此。
在石油资源方面,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对能源要有应急措施。
3.我国的战略储备远远不足至2017年年中,我国建成舟山、舟山扩建、镇海、大连、黄岛、独子山、兰州、天津及黄岛国家石油储备洞库共9浅析我国石油储备现状及发展趋势叶 男 陈 玲 西南石油大学【摘 要】本文在介绍了我国石油储备现状,以及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对其解决方案和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中国石油2019年财务风险分析详细报告

中国石油2019年风险分析详细报告
一、负债规模测算
1.短期资金需求
该企业经营活动不缺少资金,不需要从银行借款,不但不需要,而且可以提供12,864,200万元的资金供长期使用。
2.长期资金需求
该企业长期资金需求为82,169,900万元,2019年已经发生的非流动负债合计为62,719,300万元。
3.总资金需求
该企业的总资金需求为69,305,700万元。
4.短期负债规模
根据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计算,企业有能力偿还的短期贷款规模为9,751,200万元,在持续经营一年之后,如果盈利能力不发生大的变化,企业有能力偿还的短期借款规模是16,452,200万元,实际已经取得的短期贷款金额为7,049,700万元。
5.长期负债规模
按照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和发展速度,企业有能力在2年内偿还的贷款总规模为23,153,200万元,企业有能力在3年之内偿还的贷款总规模为29,854,200万元,在5年之内偿还的贷款总规模为43,256,200万元,当前实际的长短期借款合计为59,219,300万元。
二、资金链监控
1.会不会发生资金链断裂
从当前盈利水平和财务状况来看,该企业不存在资金缺口。
该企业偿还全部有息负债大概需要4.85个分析期。
负债率也不高,发生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较小。
资金链断裂风险等级为4级。
内部资料,妥善保管第页共1 页。
ESG表现对中国石油财务绩效影响分析

ESG表现对中国石油财务绩效影响分析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意义 (3)1.3 研究目的与方法 (3)二、ESG表现概述 (4)2.1 ESG定义及重要性 (5)2.2 ESG关键因素分析 (6)2.3 中国石油ESG表现概述 (7)三、中国石油财务绩效分析 (8)3.1 财务绩效评价指标选择 (9)3.2 财务绩效现状分析 (10)3.3 财务绩效与ESG表现相关性分析 (11)四、ESG表现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机制 (13)4.1 ESG表现对财务风险的影响 (14)4.2 ESG表现对财务收益的影响 (15)4.3 ESG表现对财务增长的影响 (16)五、案例分析 (18)5.1 中国石油ESG实践案例介绍 (19)5.2 案例分析与启示 (19)5.3 对中国石油及其他企业的借鉴意义 (21)六、结论与建议 (22)6.1 研究结论总结 (24)6.2 对中国石油及行业的建议 (25)6.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27)一、内容概要本研究还将考察国际ESG标准以及国内相关政策对石油行业的影响,并分析中国石油在应对气候变化、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战略和实践。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将揭示ESG表现与公司财务绩效之间的潜在联系,为中国石油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策略建议。
1.1 研究背景在全球化和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已成为衡量企业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
企业社会责任不仅包括员工福利、环境保护等方面,还涵盖企业治理、风险管理等多个方面。
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企业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表现逐渐成为投资者决策的关键因素。
本研究的旨在通过深入分析中国石油的ESG表现,探讨其在提升财务绩效方面的作用和潜力,为公司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和风险管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2019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科学研究(职业教育)结项课题名单

趋势的一次集中检阅。
课题研究内容涵盖了产教融合、教师发展与质量保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教学标准、实践教学与教学资源、技能竞赛及综合类等8个领域,分研究领域课题立项及结项情况见表2。
虽然针对申报课题总量107而言,8个研究领域的分配比较合理,但遗憾的是因为总量不够,导致《2019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科学研究选题指南》中的一些涉及职业院校发展的难点、热点、前瞻性的问题研究缺失,如政策研究、国际交流、人才需求、产业文化、终身教育及开放大学等问题,鲜有课题涉足。
作为行业组织的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选题的针对性和口径宽窄也需注意,《管理办法》鼓励校校、校企、校政企等联合申报,以使课题研究成果在地域、行业乃至全国具有示范性、引领性、可推广性。
可以看出,实践教学与教学资源类申报课题数、立项数、结项数均为最多,教学标准类、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类立项率较高,教师发展与质量保障类、教学标准类结项率较高。
我们有理由相信,借助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为职业院校搭建的这个平台,以2019年度课题的结项工作圆满结束为开端,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科学研究一定能够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责任编辑于子桐)表2分研究领域课题立项及结项情况统计表序号课题研究领域申报课题数立项数立项率(%)结项数结项率(%)1产教融合类11872.7675.02教师发展与质量保障类10880.0787.53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类121083.3880.04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类171588.21066.75教学标准类88100787.56实践教学与教学资源类271866.71372.27技能竞赛类8675.0583.38综合类14750.0685.7合计1078074.86277.5叩憫翻響刪学研究序号项目编号课题类型推荐院校(专委会)主持人课题名称1HG2019Z02重点课题大庆职业学院宋春晖《化工单元操作》课程职前职后一体化改革研究与实践2HG2019Z03重点课题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王景芝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研究3HG2019Z05重点课题本溪市化学工业学校刘尚明基于共生演进的中职专业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研究4HG2019Z06重点课题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宋翔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和系列保障标准研究5HG2019Z07重点课题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韩福勇智慧油田背景下高职石油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6HG2019Z08重点课题扬卅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王斌石化自动化专业群青年教卯“3做”“3能”培养模式构建与研究7HG2019Z09重点课题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钱琛石油化工类专业教学资源库共建共享实证研究8HG2019Z10重点课题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左常江职业技能竞赛与化工技术类专业教学改革有效融合方式餉研究与实践9HG2019Z12重点课题潍坊职业学院杨艳玲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两栖双能型教师队伍的构建研究10HG2019Z15重点课题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黄银秀现代学徒制校企双主体育人长效动力机制研究11HG2019Z17重点课题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付梅莉“3+2”高职-本科衔接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研究12HG2019Z18重点课题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樊宏伟高职钻井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13HG2019Z19重点课题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杨永红高职院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诊断与改进的研究14HG2019022般课题大庆职业学院王雪峰化工安全课程教育培训一体化研究与实践15HG2019023般课题大庆职业学院孟琳化工仪表课程教学与生产精准对接设计与实施16HG2019024般课题大庆职业学院张丽萍基于CDIO模式的高职应用化工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12^\化z亞垒毀*赵2021.12019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科学硏究(职业教育)结项翹名单(续表)17HG2019025般课题吉林工北职业技术学院王升升基于化工环境的理实一体教学平台设计与研究18HG2019026般课题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付亮德国双元制教育本土化及教师关键能力研究19HG2019027般课题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杨云龙石油和化工职业院校在高中开展后备生源培育研究20HG2019028般课题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孟祥宇药品生产半实物仿真实习实训基地实践研究21HG2019029般课题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贾雪产教深度融合: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建设困境及其对策研究22HG2019030般课题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姜海燕高职院校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研究23HG2019031般课题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刘淼高职院校环境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探索24HG2019032般课题沈阳市化工学校孙岩职业技能竞赛引领化工机械与设备专业教学改革实践研究25HG2019033般课题沈阳市化工学校旭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化工专业就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26HG2019034般课题沈阳市化工学校王豫教学诊改视角下中职石油化工类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构建研究27HG2019035般课题本溪市化学工业学校田洋信息化视角下制剂技术融合式教学模式研究28HG2019036般课题本溪市化学工业学校孙巍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三位一体”教育教学模式研究29HG2019037般课题本溪市化学工业学校魏岩岩现代学徒制下校企合作双元育人“三对接”模式的研究与实践30HG2019039一般课题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王辉开发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国际化标准研究31HG2019040般课题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孙娜石油和化工类职业技能竞赛引领专业教学研究32HG2019041般课题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李森《合成氨》富媒体新形态教材的开发33HG2019043般课题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王波多平台协作视域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34HG2019044般课题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王小刚高职院校《化工设备与机械》课程标准制订实证研究35HG2019045般课题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黄永兰高职石油化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发及应用研究36HG2019046般课题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兰欣海洋化工专业群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与应用研究37HG2019047般课题山东科技职业学院韩德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灵活教、学方式研究38HG2019048般课题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陈郁基于区域产业优势的制药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39HG2019049般课题济宁市技师学院张广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和系列保障标准研究40HG2019050一般课题济宁市技师学院尹洪喜石油和化工类职业技能竞赛对专业教学的引领及对策研究41HG2019051般课题济宁市技师学院王伟技工院校化工工艺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及教材开发研究42HG2019053般课题潍坊职业学院刘苏亭校企合作背景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餉项目化课程开发和设计研究43HG2019054般课题潍坊职业学院贾玉玲基于确新飽力堵利酊化工技术专Jk"躲;《进”实践教学体系研鮎实践44HG2019055般课题潍坊职业学院桑秀杰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化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45HG2019056一般课题山东化工职业学院葛彩霞化工特色院校实践与文化育人的“五位一体”模式研究46HG2019057般课题山东化工职业学院刘媛媛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服务于高端石油和化工产业怖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47HG2019058般课题山东化工职业学院吕宜春石油和化工类专业建设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研究48HG2019060般课题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罗大为高职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创新工匠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与实践49HG2019061一般课题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孟学林《悉尼协议》范式下石油化工专业建设的探索50HG2019063_般课题河南化工技师学院贺攀科基于世赛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技术标准下的分析测试类竞赛选手专业技能训练机制研究51HG2019064般课题湖南省工业技师学院王洪石化行业焊接专业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开发研究52HG2019065般课题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罗跃中专业群视域下食晶生物技术专业"产学研”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53HG2019066般课题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李纯斌复杂性科学视角下高职教育质量生成性评价模型研究54HG2019068般课题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蒋定建中高职石油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有效衔接的研究55HG2019071般课题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王岩石油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发及利用研究56HG2019072般课题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辛颖石油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研究57HG2019073般课题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郭佳高职院校石油化工类专业应用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研究58HG2019074般课题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刘艳荣校企共建基于工作过程电气自动化技术课程体系研究59HG2019076般课题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刘忠运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油气储运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研制60HG2019077般课题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段益琴应用化工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61HG2019078般课题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张楠基于工作过程的校企共建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研究62HG2019079般课题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马小洪石化类高职商科专业现代学從制校企双主体育人长效机制研究(责任编辑于子桐)化z那垒毀*赵2021.1企13。
中国石油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石油行业分析报告中国石油行业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下面是对中国石油行业的分析报告。
首先,中国石油行业的总体发展态势良好。
近年来,中国石油行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年产油量和天然气产量均持续增长。
2019年,中国石油产量约为1900万吨,同比增长4.9%;天然气产量约为189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5%。
这种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能源自给自足和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要求。
其次,中国石油行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中国石油公司在油田勘探、开采、炼制等关键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和技术创新工作,不断提升了油气勘探开发能力和效率。
例如,中国石油公司在页岩气和油砂等非常规石油资源的开发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增加了国内油气资源的供应。
此外,中国石油公司还积极推动石油炼油、化工等领域的技术创新,提高了产品质量和降低了生产成本。
第三,中国石油行业正积极推动能源转型升级。
中国政府提出了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石油行业转向低碳、清洁能源方向发展。
中国石油公司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天然气、新能源等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此外,中国石油公司还加大了对能源科技创新的投入,开展了大规模的页岩气、深海油气等领域的科研工作,为能源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
最后,中国石油行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仍然存在。
一方面,中国石油行业的资源储量有限,国内油气需求不断增长,能源安全问题仍然突出。
另一方面,石油行业的环境污染和碳排放问题也需要重视和解决。
中国石油公司需要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加强污染治理和碳排放控制,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石油行业在总体上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并在技术创新、能源转型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然而,仍然面临着资源有限、环境污染等挑战和问题。
中国石油公司需要加强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入,进一步推动能源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研究摘要: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的大国,其能源状况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介绍中国的能源状况,包括各种能源的产量、消费和进口情况,以及中国政府对于能源领域的政策措施和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的能源状况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其能源需求量一直在快速增长。
目前,中国主要的能源来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等。
其中,煤炭是中国主要的能源来源,其占总能源消费量的约70%。
在能源产量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石油生产国和第七大天然气生产国。
但是,随着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产量逐渐下降,中国的能源进口量不断增加,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进口国。
中国的能源政策研究为了应对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和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能源政策。
其中,重点包括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促进能源消费的结构调整等。
具体来说,中国政府通过多种途径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包括制定产业政策、提供补贴和优惠政策等。
同时,为了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中国政府也在推广清洁能源技术,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限制对传统能源的开采和使用等。
为了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中国政府致力于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
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国之一。
根据《中国能源发展统计公报2019》的数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已经达到了38.3%,其中水电、风电和光伏发电是主要的可再生能源。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计划,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应用,包括:(1)可再生能源法:2005年,中国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并提出了可再生能源的目标和发展计划。
(2)补贴政策:中国政府通过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使用可再生能源设备,例如太阳能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机。
(3)电网政策: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电网政策,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并网和消纳,例如优先并网和实行上网电价。
2021年暑假地理高分冲刺综合题专项训练(十三)

【分析】
本大题以陆半球和北京地理位置图为材料,涉及经纬度、比例尺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2)确保我国的能源安全可以从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能源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利用、以及国际能源合作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调整,减小高能耗产业比重,提高能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减少浪费,降低能源需求;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减少污染;加强国内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与调配工作,采取措施保护煤炭的安全生产,尽量延长使用时间;发展能源技术,开发清洁煤技术,支持煤化学工业发展,发挥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与其他国家合作,多渠道进口能源,保证境外油气供应稳定可靠。
(2)该题属于对比比较类问题,可以从血橙的品质、上市时间、生产成本等方面进行比较说明。根据材料“江西血橙12月上市,2月底采完。西西里血橙2月初上市,3月运抵中国”,可知西西里血橙与我国同类产品上市时间错开,市场竞争力强;读图可知,西西里岛纬度比我国血橙主产区高,血橙生长周期长,有机质和糖分积累多,品质好;西西里岛经济发达,劳动力、地价较高,生产成本高;西西里岛与我国距离远,对血橙冷藏保鲜技术要求高,运输成本高。
(2)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甲图表示的实际范围远大于乙图,比例尺小于乙图。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飞线为两地所在大圆的劣弧,图中a点约位于(50°N,20°E),在北京的西北方向,因此从a点沿最短飞行路线飞往北京的飞行方向是先向东北,后正东,再向东南。
(3)由材料可知“陆半球”的极点位于0°经线,陆半球和水半球在赤道上各半一半,可推断出“陆半球”在赤道上的范围为90°W~0°~90°E,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为20°W~0°~160°E,可算出位于“陆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为20°W~0°~90°E。
节能减排的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节能减排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各国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节能减排相关数据的分析,揭示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现状、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范围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能源局、国家统计局、环境保护部等官方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以及相关行业协会和企业提供的行业数据。
2. 分析范围本报告主要分析以下内容:(1)我国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现状(2)节能减排政策及措施实施效果(3)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4)节能减排国际合作及交流三、数据分析结果1. 我国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现状(1)能源消费总量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46.4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3%。
其中,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7.7%,石油消费量占23.1%,天然气消费量占8.6%,水电、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10.6%。
(2)碳排放量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碳排放量为100.4亿吨,同比增长2.9%。
其中,煤炭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57.6%,石油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占22.9%,天然气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占7.2%,其他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占12.3%。
2. 节能减排政策及措施实施效果(1)政策体系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主要包括:①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②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淘汰落后产能③推广清洁能源,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④强化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⑤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2)实施效果①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取得明显成效。
2019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增速较2018年回落1.2个百分点,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1%。
②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油气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油气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油气工业是全球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油气工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并分析相关数据和趋势。
一、中国油气工业发展情况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其能源需求不断增长,油气工业成为保障能源供应的重要产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中国石油产量达到了1.89亿吨,天然气产量达到了1.61万亿立方米。
石油和天然气产量的稳步增长反映了中国油气工业的发展势头良好。
同时,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原油消费国之一。
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数据,2019年中国原油进口量为5.64亿吨,同比增长9.5%。
这表明中国油气工业不仅取得了较高的自给率,还需要大量的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
二、中国油气工业发展趋势1. 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不断提升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提升,中国油气资源的发现和开发效率正在逐步提高。
例如,近年来,我国在西部大庆油田、长庆油田等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油气发现,为国内能源供应提供了有力支持。
2. 天然气消费量持续增长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煤炭能源,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受到重视。
根据中国石油化工协会的数据,2019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达到了32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3%。
未来,随着天然气供应的进一步扩大和配套设施的完善,天然气消费有望继续增长。
3. 石油炼制技术升级中国石油炼制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尤其是在燃料质量和环境保护方面。
中国已经建成多个大型炼油项目,提高了燃料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
预计未来,中国石油炼制能力和质量将不断提高,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4. 外资进入加快为了吸引更多的外资投资到中国的油气工业,中国政府逐步放开了对外资的限制。
例如,2019年,中国开放油气勘探领域的外资股比限制。
预计未来,外资将会在中国油气工业投资更多,并进一步推动中国油气工业的发展。
三、中国油气工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1. 能源结构调整的挑战中国正在进行能源结构调整,将重点发展清洁能源。
中国禁售燃油车时间表出炉2050年燃油车应全面退出

中国禁售燃油车时间表出炉2050年燃油车应全面退出作者:周菊来源:《商业文化》2019年第18期自2017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泰达论坛上首度释放禁售燃油车的信号以来,关于“禁燃”(禁售燃油车)的讨论层出不穷,但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
5月20日,中国石油消费总量控制和政策研究项目(以下简称油控研究项目)在京发布《中国传统燃油车退出时间表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综合中国汽车业发展及排放目标,对燃油车的退出时间进行了分析,提出中国有望在2050年以前实现传统燃油车的全面退出。
其中,一级城市私家车将在2030年实现全面新能源化。
在2050年实现新能源汽车全面替换的目标预设上,该报告进行了区域层级设置,根据中国各个区域经济发展、汽车饱和度、燃油车限购限行、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和推广力度、政府决策与执行力等十大指标,共划分为四个层级。
其中,特大型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以及功能性示范区域(如海南、雄安等)为第一层级城市,将率先实现燃油车禁售的目标。
在车型退出的顺序上,也进行了优先级划分。
该报告指出,在所有燃油车类别中,公交车、出租车、分时租赁及网约车、邮政与轻型物流车、机场港口车、环卫车、公务车领域的燃油车将最早实现全面退出,大约发生在2030年。
其次是私家车,在北上广深、天津、南京等第一、二层级城市,私家车将在2030年全面退出,而全国范围内的全面退出将在2040年。
替代车型上,将首选混合动力技术来大幅度降低油耗水平,替代比例超过25-35%;隨着纯电动汽车成本下降及消费者意识的提高,大部分换车需求将从混合动力转向纯电动,预计在2050年纯电动在私家车领域的占比将达到85%左右。
最晚实现燃油车退出的为轻卡、重卡、客车等商用车。
综合来看,中国将在2050年以前实现传统燃油车的全面退出。
对于制定这一时间表的根据,报告称,是基于各汽车企业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与技术战略,并通过广泛咨询专家,构建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预测模型,确定传统燃油汽车退出的2050未来情景。
中国石化2019年年度报告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年度报告2020年3月目录公司简介主要财务数据及指标股本变动及主要股东持股情况董事长致辞经营业绩回顾及展望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重大事项关联交易公司治理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报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情况主要全资及控股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公司资料备查文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书面确认本年度报告包括前瞻性陈述。
除历史事实陈述外,所有本公司预计或期待未来可能或即将发生的业务活动、事件或发展动态的陈述(包括但不限于预测、目标、储量及其他估计以及经营计划)都属于前瞻性陈述。
受诸多可变因素的影响,未来的实际结果或发展趋势可能会与这些前瞻性陈述出现重大差异。
本年度报告中的前瞻性陈述为本公司于2020年3月27日作出,除非监管机构另有要求,本公司没有义务或责任对该等前瞻性陈述进行更新。
重要提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及其董事、监事会及其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年度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个别及连带责任。
本公司不存在大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况。
中国石化全体董事均参加了第七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
中国石化董事长张玉卓先生,总裁马永生先生,财务总监兼会计机构负责人寿东华女士保证本年度报告中的财务报告真实、完整。
中国石化审计委员会已审阅中国石化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报告。
本公司分别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财务报告已经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和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并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中国石化第七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决议,建议派发末期股利每股人民币0.19元(含税),加上中期已派发股利每股人民币0.12元(含税),全年股利每股人民币0.31元(含税)。
上述建议尚待股东于2019年年度股东大会上批准。
公司简介中国石化是中国最大的一体化能源化工公司之一,主要从事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采、管道运输、销售;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煤化工、化纤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储运;石油、天然气、石油产品、石油化工及其他化工产品和其他商品、技术的进出口、代理进出口业务;技术、信息的研究、开发、应用。
关于中国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改革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我国成品油价格的形成机制一直在 朝着市场化方向稳步前行,价格调整透明度不 断增强,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相挂钩、基本实 现市场化的成品油价格机制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成品油价格进一步市场化 改革也面临一定的问题,如成品油市场竞争不 够充分,在市场规范有序方面仍有差距等。成 品油价格完全市场化改革机制的确立,既要符 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其价格改革措施 也必须和其他非价格改革措施配套完善,才能 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四)国际原油价格与国外油品进口 引起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的因素较多,国际原 油价格异常波动是大概率事件且难以准确预测。 从价格对需求的影响来看,在原油价格比较稳定 和处于低油价状态时,全球石油需求稳步增长; 而在油价冲高阶段,会对全球石油需求有一定的 抑制。作为一个开放的市场,油价的大幅波动“危” 与“机”并存,需要企业及时应对油价波动带来 的成本变化、金融风险和投资预期。我国石油对 外依赖性高,原油价格波动,进口来源相对集中 度高这些因素都会对我国成品油价格完全市场化 造成不利影响。从“保安全”、“稳价格”这个 角度考虑,原油对外依赖度高、价格波动大,会 对成品油价格产生较大影响,对进一步提高我国 在国际原油市场上的话语权、优化石油进口来源、 健全国内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强化国内金融市场 稳定、加大海洋石油资源的开采力度等方面提出 更高要求。 (五)成品油消费与新能源开发利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产业转型 升级、替代能源快速发展和节能降耗水平提高, 受其影响国内成品油消费量增速放缓,这对成品 油需求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在“创新、协调、 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新 时代我国经济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新能源的开发 利用在短期对成品油市场替代性不强,但长期看 来有一定影响,影响程度和技术发展的成熟度有 关。新能源包括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电动力、 氢能源、燃料甲醇,煤制油、车用燃气等,这些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成品油。需求下降、替代 能源的出现和炼油能力的过剩会引起成品油市场 的相对饱和,有利于市场化机制的建立。 (六)石油产业税费和政府市场监管
中国和喀麦隆的自然资源如何对比?

中国和喀麦隆的自然资源如何对比?中国和喀麦隆是两个自然地理环境迥异的国家,自然资源也大相径庭。
本文将比较两国自然资源的异同点,以加深对这两个国家的认识。
具体来说,这些资源将按以下方式划分:一、矿产资源1.石油资源2.金、银、铜等金属资源3.水泥、石灰石等非金属资源二、森林资源1.森林覆盖率情况2.木材产量3.森林保护政策三、生物多样性资源1.物种数量和多样性2.生态经济价值3.保护措施和政策一、矿产资源1.石油资源中国和喀麦隆的石油资源完全不同。
中国是世界上石油消费量最大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石油储藏量和产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增长。
2019年,中国石油产量为3.88亿吨,成为全球第四大石油产出国。
相反,喀麦隆的石油产量较低,但同样也是这个国家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8年喀麦隆的石油产量为45200桶/日,这相当于2019年中国仅一个省份的日产量。
2.金、银、铜等金属资源喀麦隆是一个富有矿藏的国家,拥有铝土矿、铁矿、锰矿、锂矿、钴矿、钽矿、钨矿、铜矿、金矿、银矿等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中,金和银矿储量是最多的。
中国同样拥有丰富的矿物资源,如铝土矿、铜矿、硫矿、磷矿、锌矿和煤炭等,是世界上最大的铜和煤炭生产国之一。
同时,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元素生产国和出口国。
3.水泥、石灰石等非金属资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泥生产国,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这归功于中国丰富的建筑用石灰石储量,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南、广西、贵州、甘肃等省份。
相比之下,喀麦隆的非金属资源储量较少,但同样仍有一定产量。
主要包括石灰石、玄武岩、花岗岩、红色污垢岩等。
二、森林资源1.森林覆盖率情况中国和喀麦隆的森林覆盖率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的森林覆盖率约为21%,但由于过度砍伐和人类活动,森林面积已经减少了很多。
相比之下,喀麦隆的森林覆盖率较高,达到了50.5%。
喀麦隆是非洲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包括热带雨林和落叶林在内的多个类型的森林。
关于中国石油消费环节的分析

关于中国石油消费环节的分析中国是一个石油消费大国,目前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居世界第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中国对石油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本文将从我国石油消费的现状、消费环节的分析、优化石油消费结构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制定我国石油消费政策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一、我国石油消费量的现状我国石油消费量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
2019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已超过6.2亿吨,居全球第一;而且我国石油进口量也一直维持在全球前列。
这表明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对石油消费最大的国家之一。
我国石油消费量较大的原因是由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
石油消费量相应地会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增加。
而且,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加速,石油对工业领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二、我国石油消费环节的分析1、交通运输领域交通运输领域是我国石油消费的主要领域。
2019年,交通运输领域的石油消费量是我国总石油消费量的43.8%。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交通运输领域对石油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2、工业领域工业领域是石油的第二大需求领域。
从石油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角度来看,一般来讲,石化行业对石油的需求会很大。
此外,石油的一些衍生品能够满足一些工业生产的需求,如润滑油、沥青等。
3、家庭领域家庭领域所消耗的石油相对而言不算很多,但也不容小觑。
石油在这一领域主要用于燃气取暖、烹饪和电源等。
三、我国石油消费结构的优化为了解决由我国石油消费带来的种种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优化我国石油消费结构。
1、加大石油消费的监管对于如何加大石油消费的监管,我们需要考虑加强石油进出口的批准管理,抑制非法石油交易,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等。
2、促进新能源的发展新能源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我们需要推广新能源汽车、增加新能源电源的比例,从而减轻对石油的依赖性。
此外,可以鼓励企业在工业生产中使用替代能源。
3、提高石油消费效率提高石油消费效率是优化我国石油消费结构的一项重要措施。
石油化工行业:“十四五”规划纲要化工行业相关要点点评:关注五条主线:能源安全、海洋工程、环境保护、“

2021年3月13日 行业研究关注五条主线:能源安全、海洋工程、环境保护、“碳中和”和半导体材料 ——“十四五”规划纲要化工行业相关要点点评石油化工增持(维持) 作者行业与沪深300指数对比图 资料来源:Wind事件: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以下与化工行业相关的要点:(1)切实保障能源安全,提升能源综合生产能力。
(2)积极发展海洋经济,推进海洋工程建设。
(3)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4)碳中和相关政策推进,提高非化石能源使用比例。
(5)推进集成电路领域攻关,关注半导体行业发展。
纲要要点及评述:1、切实保障能源安全,提升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纲要要点:(1) 提升能源综合生产能力: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主要发展指标中,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安全保障指标被纳入其中。
纲要指出,至2025年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要大于46亿吨标准煤。
此处能源综合生产能力指煤炭、石油、天然气、非石化能源生产能力之和。
(2)加强油气运储能力,推进管网和储气库建设:纲要指出,要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铁路、港口、管网等为依托的互联互通网络,打造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新建中俄东线境内段、川气东送二线等油气管道。
建设石油储备重大工程。
加快中原文23、辽河储气库群等地下储气库建设。
评述:能源安全成为我国重要战略目标,油服等能源开发企业或将受益。
纲要指出,“我国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以承担战略功能的能源资源富集地区为支撑,切实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我国将集中优势资源攻关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
”我国将以2025年为时限,提高煤炭、石油、天然气、非石化能源生产能力。
我国能源的开发与开采将成为关键,石化产业上游的石油开采及石油服务公司或将发挥重要作用。
针对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的目标,2019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相继制定“七年行动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油消费总量控制和政策研究项目 综合报告(2019)中国石油消费总量达峰与 控制方案研究RESEARCH ON CHINA OIL CONSUMPTION PEAK AND CAP PLAN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 )是一家国际公益环保组织,拥有约300万会员及支持者。
NRDC 致力于保护地球环境,即保护人类、动植物以及所有生灵所倚赖的生态系统。
自1970年成立以来,我们的环境律师、科学家和专家一直在为公众享有清洁的水和空气以及健康的社区而努力。
通过在科学、经济和政策方面的专业知识,我们在亚洲、欧洲、拉美和北美等地区与当地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推进环境的综合治理与改善。
中国石油消费总量控制和政策研究项目 (油控研究项目)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
石油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石油的生产和消费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同时,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也威胁着中国的能源供应安全。
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环境污染,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 )和能源基金会中国(EF China )作为协调单位,与国内外政府研究智库、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等十余家有影响力的单位合作,于2018年1月共同启动了“中国石油消费总量控制和政策研究”项目(简称油控研究项目),促进石油资源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助力中国跨越“石油时代”,早日进入新能源时代,为保障能源安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重目标做出贡献。
系列报告《中国石油消费总量达峰与控制方案研究》《生物燃料作为石油替代在中国的发展潜力及路径研究》 《中国石油消费情景研究(2015-2050)》《中国石油消费总量控制和财税政策研究》《中国石油消费总量控制体制机制改革研究》《国际石油消费趋势与政策回顾》《油控情景下杭州市碳减排路径研究》 《中国石油真实成本研究》《石油开采利用的水资源外部成本研究》《中国石油消费总量控制的健康效应分析》《中国传统燃油汽车退出时间表研究》下载以上报告请登录NRDC 官方网站 油控研究项目中国石油消费总量控制和政策研究项目 综合报告(2019)中国石油消费总量达峰与控制方案研究RESEARCH ON CHINA OIL CONSUMPTIONPEAK AND CAP PLAN目录执行摘要 (2)EXECUTIVE SUMMARY (6)前言 (10)第一章中国石油消费达峰与总量控制的背景与意义 (12)一. 中国是世界上石油消费总量和进口大国 (13)二. 保障能源安全需要合理引导石油消费 (16)三. 气候变化对石油消费形成长期制约 (17)四. 建设“美丽中国”要求经济发展与石油消费尽早实现“脱钩” (18)五. 中国石油消费达峰与控制面临挑战 (19)第二章中国石油开发利用的真实成本 (22)一. 石油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 (23)二. 环境外部成本估算框架与方法 (28)三. 环境成本估算结果 (31)第三章中国石油消费情景与峰值分析 (32)一. 影响石油消费的因素分析 (33)二. 中国石油消费情景分析 (38)三. 石油消费情景分析主要结论 (38)第四章中国石油消费总量控制路径与实施路线图 (42)一. 石油消费总量控制路线的设定和石油消费达峰 (43)二. 油控路径下的一次能源需求和碳排放 (44)三. 油控路径的实施路线图 (45)四. 石油消费总量控制促进经济增长 (51)第五章交通部门石油消费控制路径 (52)一. 油控路径下的交通部门减油潜力和政策选项 (55)油控研究项目二. 交通部门五大减油途径的具体措施 (57)三. 汽车革命催生交通新业态 (62)第六章石化部门和其他部门石油消费控制路径 (68)一. 油控路径下石化部门的减油潜力和政策选项 (69)二. 石化部门五大减油途径的具体措施 (71)三. 其它部门石油消费控制路径 (77)第七章地方油控的主要方案和措施 (80)一. 地方政府在控制石油消费中的角色举足轻重 (81)二. 石油消费的区域化差异是决策基础 (82)三. 积极推动城市交通电动化 (83)四. 制定分地区、分车型、分阶段传统燃油汽车退出时间表 (85)五. 杭州市石油达峰与控制案例 (87)第八章石油消费达峰与总量控制的保障途径与措施 (90)一. 建议采纳油控研究项目提出的关键性措施 (91)二. 推动石油开发利用外部成本内部化 (92)三. 加快调整和取消不合理石油补贴 (92)四. 完善促进节约替代石油的财税政策 (93)五. 把深化铁路和公共交通市场化改革与石油交通消费总量控制结合起来 (94)六. 深化石油相关领域体制改革 (94)七. 科技创新引领新技术发展 (95)后记 (96)附表一情景分析主要参数设置 (98)附表二“十三五”时期经济资源环境和能源发展主要指标 (100)油控研究项目“跨越石油时代”是中国的必由之路。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历经长期石油高消费后,已经在加速能源转型,促使中国制定和实施“跨越石油时代”的战略。
目前,主要发达国家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石油消费总量和人均石油消费都已达峰并明显下降,国际大石油公司从石油开发转向供应清洁和可再生能源。
中国目前的人均石油消费较欧美发达国家要低;在资源、环境和气候变化的约束下,中国需要探索以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油耗水平、至低于世界人均石油消费量的创新型“油控路径”,支撑实现全面现代化目标,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石油开发利用在2015年的外部环境总成本为507元。
石油开发利用的开采、输送、贮存、转换、利用和产品制造的全过程会对外部环境产生影响和破坏。
如果充分考虑石油开发利用过程中导致的空气污染、水资源消耗、土壤污染和健康影响等因素,2015年中国石油开发利用的外部成本达347元/吨,如果考虑气候变化影响,中国石油开发利用的外部总成本达507元/吨。
石油外部环境成本研究的目的是逐步推动外部成本内部化,为制定相关环境税费、标准、法规和措施提供依据和参考,促进能效提高、技术创新和减少污染物排放,以人为本保护公众身体健康。
在油控路径下,中国2025年达到石油消费峰值;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1.5°C温控目标。
综合国际比较和情景分析,体现能源革命和绿色低碳高质量转型的驱动,本报告在三个情景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油控路径。
油控路径下,2025年石油消费达峰,峰值7.2亿吨;2035年实现“美丽中国”的愿景,©P h o t o b y Y o a l D e s u r m o n t o n U n s p l a s h石油消费下降到6亿吨;2050年石油消费控制在4.2亿吨以下,采用驱油增气的二氧化碳捕捉、利用和蓄存技术(CCUS),以及发展森林碳汇,大幅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石油消费总量控制的五大主要减油途径包括减量、高效、替代、结构优化和清洁利用。
与基准情景相比,油控路径下2050年石油消费减少3.5亿吨。
其中交通部门减油潜力占66.3%,化工部门占14.3%,其他部门占19.4%。
五大控油途径按减油潜力排序依次为替代48%、高效20%、结构优化16%、减量15%、清洁利用1%。
替代和高效两大途径减油贡献68%。
石油消费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
2050年与2017年相比,交通油耗占比从57.7%下降到33.3%,化工油耗从15.3%上升到42.4%,其他部门从27.0%下降到24.3%。
交通运输部门在2023-2025年之间达到石油消费峰值。
与基准情景相比,油控路径下2050年交通运输部门石油消费降低约2.32亿吨。
交通运输部门以替代、高效和清洁利用为方向,供需两侧发力。
其中,汽车电气化、燃料替代等因素的贡献约64.7%;燃油经济性提高等高效措施贡献17.1%;通过优化客货运输结构和城市出行结构、优化发展方式降低不合理运输,以及加强城市规划的宏观减量和清洁利用贡献18.2%。
化工部门石油消费在2035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保持较长时间的平台期。
与基准情景相比,2050年化工用油降低约5000万吨。
其中,禁、限和提升塑料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水平等措施的减量化贡献约38%;通过合理控制化工产业产能规模、降低出口隐含石油消费的结构优化贡献约30%;通过提升化工行业整体能效水平、供应侧结构性改革、延长产业链附加值、优化用能结构的高效化贡献约20%;通过推行原料多元化、增加进口化工原料和基础产品、发展非油化工,以及炼油和化工部推广清洁化生产贡献12%。
其他部门的石油消费量在2025-2030年之间达到峰值。
与基准情景相比,其他部门2050年石油消费减少0.68亿吨。
其中,提高各种汽柴油发动机的动力设备能耗标准可贡献29.4%,淘汰落后和高污染的机械产品可贡献23.5%,以电力和非油燃料替代、工程作业和生产程序优化、采用清洁燃料等可贡献47.1%。
制定、细化和实施传统燃油车退出的时间表是最有影响力的政策工具之一。
许多省、市地方政府,例如海南省政府,已制定实施不同类型的传统燃油车替代和退出计划,为全国“禁燃”政策的出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汽车制造企业根据市场前景、技术研发进展和政策等制定传统燃油车的停产和停售时间表,以及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方案。
本报告提出传统燃油车按时间表分车型、分地区、分阶段地退出市场。
首先在特大型和大型核心城市、空气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以及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中,对城市公交车、环卫、物流、通勤车,以及出租车、网约车等车辆在2020-2025年左右实行电动化或采用其他类型的新能源车。
2040年为私家车退出的截止时间。
2045年全部普通和专用客车退出。
2050年之前重型运营货车退出。
除道路交通以外,在水运,近海海运和空运行业也要制定近、中、远期的“禁燃”规划。
以交通部门的“禁燃”、石化部门的“净塑”和其他部门的“定标”为主要抓手,扎实、有效、强力地推动石油消费总量控制工作。
三大抓手是各种减油途径中的重点。
与基准情景相比,通过实施三大抓手2050年可实现减油2.05亿吨,占总减油量的58.6%。
建议政府在“十四五”期间(2021-2025)制定、发布和实施“禁燃”、“净塑”和“定标”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三大抓手具有减排减碳、保护生态和公众身体健康的多重效益。
石油消费总量控制的指标有三个,第一个是指导性的石油消费占比;第二个是将强制性的乘用车双积分标准从部门上升为国家指标;第三个是将石油对外依存度列为预警指标。
“十四五”能源规划中,石油消费占比低于20%,每五年计划逐步地降低。
乘用车能效标准每五年审核加严。
2025年石油达峰时,对外依存度预警指标为73%,以后每年的对外依存度逐步下降。
如有突破,将在下一年采取有效措施,将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控制在预警指标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