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故事,可以这样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睡前故事,可以这样讲
作者:
来源:《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2016年第07期
给孩子讲睡前故事,增加亲子间的互动和交流,是现在很多年轻父母的选择。不过,看似短短的故事时间,要讲好真不容易。你是否遇到孩子因为玩玩具,而拒绝听故事呢?又是否因为故事讲得平铺直叙,而被孩子“嫌弃”了呢?孩子是否经常提出一些要求,使得你不知如何回应了呢?今天,我们给为孩子讲睡前故事的父母出谋划策。
讲故事前,请做这样的准备
给孩子一个期待
如果父母一向没有给孩子讲睡前故事的习惯,想开启睡前故事的美好亲子时光又不觉得突兀,可以试着和宝宝商量一下:“宝贝,你喜欢听故事么?喜欢听哪些故事?喜欢什么时候听故事呢?”在开始睡前故事前的双休日,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去书店,让孩子挑选中意的睡前故事书,并且约定好开始睡前故事的日子,让孩子的心里有一个期待。商量好了,备好书了,约定时间了,那么睡前故事时间就水到渠成地开始了。
讲故事前做好“功课”
有的父母在给孩子讲睡前故事时,会出现念错字、断错句、会错意的情况,整个故事讲下来磕磕碰碰、味同嚼蜡,孩子对故事也是似懂非懂、云里雾里。这是父母在讲故事前没有做足功课的缘故。讲故事前,父母对故事的预习很重要。在预习的过程中,父母能够将大致的故事情节、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了然于胸,那么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就不会出现“脚踩西瓜皮,说到哪里算哪里”的情况。而父母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对思想情感的把握,也会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传递给孩子。
让孩子选择一种最佳姿势
睡前时光是一天里最悠闲、放松的时间。让我们来设想一个画面:你和孩子都洗完了澡,干干净净地来到卧室,换上睡衣,爬到床上,盖好被子。这时,你拿出今天和孩子一起商量好的故事书,准备开始讲故事啦!你会让孩子坐在床上,背靠柔软的床头听故事;还是直接躺下,闭着眼睛,半睡半听;抑或将孩子抱在怀里,伴着彼此的体温和心跳声,一起看着、读着故事书呢?不必拘泥于一种你觉得最佳的听故事姿势,不妨让孩子自己选择。
控制故事时间
就像每个年龄段的孩子的睡觉时间都有差异一样,孩子的睡前故事时间也应依据不同的年龄阶段,作出不同的调整。一般来说,一岁多孩子的睡眠开始趋于形成规律,父母可在这一年
龄段,开始睡前故事时间。但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睡前故事的时间不能过长,10分钟便可以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以及注意力的增强,讲故事的时间可以延长到20分钟或半个小时,之后稳定在半个小时左右。
讲故事时,试试这样做
目光交流
在给孩子讲故事的过程中,目光交流让你和孩子之间变得更加亲密。适当的目光交流不仅能帮助孩子从你的表情和眼神中更好地理解故事,还能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内心。例如,纯纯不理解为什么王子认不出穿着脏衣服的灰姑娘时,妈妈看出了她眼神中的小问号,便问道:“纯纯,有什么问题吗?”而妈妈也对这个问题做了让纯纯能够理解的回答。再如,你可以从目光交流中看出孩子对大森林的向往、对小动物的喜爱、对魔法的好奇,他为白雪公主的苏醒欢喜、为美人鱼的消失而伤心……所以,给孩子讲故事的爸爸妈妈们千万不能只顾自己盯着书本讲故事,因为这样,你会错过很多深入了解孩子内心的机会。
变换语气
有位妈妈曾向我诉苦,她4岁的儿子很喜欢听故事,所以对待给孩子讲故事这件事,她非常认真,每次都专注地把书上的内容念给孩子听。可是,总是故事还没到一半,儿子已经“跳出故事”,玩其他游戏去了,一腔热情的她很受伤。相信这位妈妈已经很用心地念故事了,但“念故事”和“讲故事”之间有很大的区别,故事要讲好,可不容易。“念故事”平铺直叙,不带任何语气上和情感上的变化,这样的故事,就算念给成人听,注意力也持久不了。“讲故事”需要抑扬顿挫,旁白、各种角色的对话都需要父母变换语气来讲述,例如,学小猫,可以捏着鼻子讲;学小白兔,可以细着嗓子讲;学大象,可以压低声音讲……学问很多呢。
讨论情节
睡前给孩子讲故事,不是一味地父母讲,孩子听。其实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父母不妨停下来,和孩子讨论故事情节。有时候,可能某个词孩子不理解,例如,“这是国王给你的馈赠”中,“馈赠”一词,父母可以联系故事上下文,用孩子能够理解的通俗易懂的话告诉他词的含义。有的时候,可能孩子对某个情节特别感兴趣,例如,老婆婆帮助灰姑娘变出了漂亮的马车和裙子,在孩子感叹多么神奇的同时,父母可以和孩子讨论:为什么老婆婆要帮助灰姑娘?马车是用什么变的,它们有相似的地方吗?等等。
猜猜结尾
有的睡前故事比较长,一个晚上讲不完,需要“且听下回分解”,大多数父母都会选择说“今天晚了,宝贝睡吧,我们明天再讲”这样的方式草草收场。其实,在处理比较长的睡前故事时,父母做“功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今天大致讲到什么地方,故事正好告一段落,然后留出
几分钟的时间,让孩子发挥想象力猜一猜,明天的故事会怎样发展。有时,父母还要按照孩子的想象,对故事作适当的改编。
可以这样回答孩子提出的要求
“每天都给我讲故事听,好么?”
家长回答:“好呀,宝贝!只要你喜欢,每天都讲故事给你听。”
父母和孩子积极的语言沟通,能使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温暖亲情。讲故事就是父母与孩子进行语言和情感交流的积极方式。是否给孩子讲故事不能凭着父母的心情好坏、空闲与否来决定,而应成为亲子交流的重要时段,作为家庭生活的一种习惯,每天坚持。
“我今天想要爸爸给我讲故事。”
家长回答:“爸爸很高兴今天给宝贝讲故事。”
在大多数家庭,睡前故事的参与者是妈妈和孩子,很少看到爸爸的身影。其实,为孩子讲睡前故事是进行情感交流、培养亲密关系的好机会,疼爱孩子的老爸可不要错过这个宝贵的机会哦。很多爸爸认为自己不擅长讲故事,殊不知,爸爸讲的故事中往往有更多的阳刚之气或搞怪元素,可以给孩子不同的睡前故事体验。
“我不想听这个故事了,我们可以换吗?”
家长回答:“当然可以,不过,为什么不想听了呢?”
有时,父母觉得很好的故事,宝贝却不这么认为。很多父母会试着说服孩子,继续听下去,因为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实际上,父母可以借孩子要求换故事的机会,鼓励孩子说一说,为什么不想听这个故事,却想听那个故事。在交流的过程中,父母不但能深入了解孩子选择故事的喜好,还能锻炼孩子的表达和评价的能力。
“我还想听昨天的故事,再讲一遍吧!”
家长回答:“妈妈也觉得这个故事很棒,再读一次,看看会不会有新发现。”
年幼的孩子喜欢重复地玩一个玩具,重复地说一句话,重复地看一本书,这是许多家长早已知道的。孩子喜欢一本书,最直接的表现是每次看书或讲故事,只选择那本书。但家长不禁要问:“每次只看这一本书,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吗?”我们的回答是:有利的。因为孩子不同于成人,认知能力有限,每次阅读一本书,只会关注故事中特别感兴趣的一个点或几个点。在重复故事的过程中,他会不断地刷新故事情节,每次都有新发现,直至完全理解故事后,再换一本。所以,当孩子要求再读一次的时候,请不要对他说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