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翟永明诗歌中的女性意识【开题报告】
请论述翟永明的《女人组诗》对于女性解放的意义。
请论述翟永明的《女人组诗》对于女性解放的意义。
《女人组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著名诗歌,由翟永明歌颂一位立志“不听男人管”并勇敢追求自由的女子革新性格的公认经典作品。
用我歌颂真坚贞,女子革新性奋然拼搏;用我歌颂女子斗气知力,尽最大可能改变宿命。
这首诗歌动听勇猛,在弘扬女权意识的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女权运动源于本世纪以来社会的变迁,但在封建社会,严重的性别歧视使女性被无情的欺压,她们大不了被要求另谋一职或甘当低等劳动力,这影响到她在社会上的地位。
而女性解放就是要改变这一不公平现实,让女性在社会上拥有平等的权利。
这是一条有艰困曲折的道路,但是翟永明及其诗歌《女人组诗》可以唤醒女性的意识,引发大家对于女权的关注,不断的提高对于女权的重视程度。
通过翟永明的诗句“辞藻独宏,斗气抵公”“重眸不屈,唤起真心”,也可以看出,翟永明的POE充满了对于女性的赞美与尊重。
他号召女性将勇气与毅力融于思想,从而推动女性解放运动,展现女性斗气知力精神。
歌颂真坚贞,勇往直前,追寻自由在每一位女性心中焕发出全新的意志,这是翟永明诗歌《女人组诗》在女性解放运动中发挥的巨大意义。
社会的风云变幻,女性的解放运动的历程更是风起云涌,但唯有以翟永明的《女人组诗》为代表的女权主义作品,才能真正地激发女性独立性、勇气、毅力,望能弘扬斗气抵公精神,在社会努力营造一种公平、自由、尊严的环境。
当代女性诗歌中的女性意识
当代女性诗歌中的女性意识摘要:当代女性诗歌中涌动着强烈的生命意识。
这种生命意识在诗歌中主要通过对性意识以及“血”的意象的描写表现出来,并且唤醒了受到压抑和摧残的女性生命本能,给女性的生命价值以新的定位。
关键词:女性诗歌;生命意识;性意识;黑夜意识;血女性诗歌是指以女性诗人为创作主体并以女性生活为创作重心的诗歌,女性诗歌植根于女性的精神宇宙,通过女性的心理方式和语言方式表达女性的心理体验和生命状态,关注女性的命运及其与社会的关系。
生命意识在当代女性诗歌中表现得最刺目、最强烈、最先锋。
生命意识就是人的生命为了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依据先天的基因,加上后天的教化而形成的具有对客观事物进行解读、摄取、表现和改造的潜在能量的灵智和欲求。
生命意识是构成人之为人的重要标志。
动物也可以有生存感觉,比如说疲劳、恐惧,而人却是唯一知道自己必死从而可以省察生命过程的高级动物,这种省察性的结果便是生命意识。
它的指向是能够使人反思、体验,并且设计生存的样式、过程和终极目标。
这样,人就不是一个由生到死的物理过程,而是一个能由死到生的情感过程。
随着全球妇女解放运动的各种理想的相继实现,新时期女诗人不再去塑造特定的和超常的女性形象,而倾向于自我内心感受和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诗歌中涌现和强化着一种个体生命的潜能和实现这种潜能的欲望,一种个体对生命的自觉。
这种生命意识的涌动和强化离不开时代的发展和艺术的变化,其发展使女性诗歌的生命意识得到了空前的苏醒和高扬。
生命意识在女性诗歌中集中体现为对性意识和血的意象描写。
性是生命意识的主要内容,性在人类种族繁衍、文化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举足轻重,当代女性诗歌剧烈涌动着性意识,大胆触及女性性体验,女性用诗歌赞美自己的身体,表现正常的生命欲望。
黑夜作为女性特有的性意识的代表符号,其生活涵义的底蕴已被远远拓展了。
当代女诗人翟永明1984年在组诗《女人》序言《黑夜的意识》中写道:“作为人类的一半,女人从诞生起就面临着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她对这个世界最初的一瞥必然带着自己的情绪和知觉--她是否竭尽全力地投射生命去创造一贯黑夜?事实上每一个女人都面对自己的深渊,并非每一个人都能抗拒这均衡的磨难直到毁灭。
开题报告女性意识
开题报告女性意识开题报告:女性意识引言:女性意识是指女性对自身身份、权益和价值的认知和意识。
在当今社会,女性意识的兴起和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
本文旨在探讨女性意识的起源、发展和影响,以及女性意识对社会的积极作用。
一、女性意识的起源女性意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在原始社会中,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往往被视为男性的附属物。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女性开始逐渐觉醒并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权益。
这种觉醒源于女性对不公平待遇的不满和对平等和自由的追求。
二、女性意识的发展女性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在第一波女权运动中,女性争取选举权和平等待遇的呼声日益高涨。
这一阶段的女性意识主要关注性别平等和社会地位的提升。
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二波女权运动兴起,女性开始关注自身的身体权益和性别角色的解构。
现如今,我们正处于第三波女权运动的浪潮中,女性意识更加多元化和包容,关注范围涵盖了种族、阶级、性取向等多个方面。
三、女性意识的影响女性意识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女性意识的兴起促进了性别平等的实现。
女性开始参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为自身争取平等的权益。
其次,女性意识的发展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女性的独特视角和思考方式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此外,女性意识的强化还有助于改变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促进了社会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四、女性意识的挑战和应对尽管女性意识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性别不平等和性别歧视依然存在于社会各个层面。
女性在工作、教育和家庭中仍然面临不公平待遇和限制。
其次,女性意识的发展也面临着传统观念和文化的阻碍。
一些保守的观念和价值观仍然束缚着女性的发展和自由。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加强女性意识的教育和宣传,提高社会对女性权益的认识和重视。
结论:女性意识的兴起和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
女性意识的强化不仅有助于实现性别平等,也推动了社会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论翟永明诗歌对女性视角的超越
论翟永明诗歌对女性视角的超越摘要:八十年代初,翟永明初入当代诗坛,她的诗歌表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书写了女性主体情感体验。
诗人关注女性自我生命体验,在对爱情、母女关系思索中寻找女性人生和命运的意义。
九十年代以后,随着诗人视野的扩大,翟永明从关注自身逐渐转变为关注整个世界;从男人和女人二元对立式关系走向一种多元的世界,诗歌写作更为开阔、丰富。
本文仅从翟永明诗歌写作的女性视角及其超越出发,分析诗人体创作,以期获得更大视野下的翟永明诗歌文本内涵及其当下意义。
关键词:翟永明女性主义当代诗歌一、诗歌中的女性意识翟永明诗歌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爱的质疑和思考、重新定义母亲以及对女性人生和命运的追索。
自亚里斯多德模仿说以来,文学创作便认定为“男性不假外求的自我完成的性行为。
”男性阐释观认为男性由其性征决定了他的创造者地位,而女性性征决定她是永远无以自我完成,而是必须依待他人来填充的“空间”,“窈窕淑女是我们的创造物,皮格墨林的石像。
”他们认为女性不具备创造权,她的生命只存在一个不具内容的“零”的状态。
女性面临着男性生理、文本、文化三者合谋的损毁和破坏,因此西方女性主义美学着力于对传统美学中的父权因素进行批判,她们认为生理的构造不过是女性的生理界定,文化才是女性的真正塑造者。
在男性中心文化观念中,女性成为男性的附属品,常常按照男性社会和团体的期待来塑造自己。
因而“女性意识”的觉醒,必须基于女性自身文化意识形态。
谈到女性意识的觉醒,不可避免要谈论两性关系。
传统女性的命运、人生价值和意义,通常由爱情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男性所决定。
翟永明的诗歌表现了作为女性对爱情多方面的质疑和思考:首先,是对男性形象的还原。
《独白》中写道:“一片呼救声,灵魂也能伸出手?/大海作为我的血液就能把我/高举到落日脚下,有谁记得我?/但我所记得的,绝不仅仅是一生”翟永明的诗瓦解了传统爱情诗歌中对爱情崇高与至善的描绘。
翟永明打破男性住在爱情的传统,使女性长期被遮蔽的“爱”的经验得以表达。
论翟永明诗歌中的女性意识【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论翟永明诗歌中的女性意识专业:汉语言文学一、选题的背景、意义在八十年代以来的中国诗歌谱系中,翟永明被普遍认为是当代最优秀的女诗人。
其作品曾被翻译成为英、德、日、荷兰等国文字,出版有诗集《女人》、《在一切玫瑰之上》、《称之为一切》、《黑夜中的素歌》、《翟永明诗集》、《终于使我周转不灵》;散文随笔集《纸上建筑》、《坚韧的破碎之花》、《纽约,纽约以西》等。
她成名于早期作品组诗《女人》,并在二十余年来的写作中坚定地保持充沛的写作和思考的活力,且每个时期都有重要作品问世,在中国诗坛具有无可置疑的重要性,诗人欧阳江河称其为“东方最美丽的女人”,诗人伊沙则曾戏谑地称赞“第三代诗人都有翟永明情结”,也正是这种来自外部的女性身份设定以及她作品中所主动涉及到的女性意识元素,让她的作品和相关的言论成为本文的研究起点。
二十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女性之一及存在主义学者、文学家波伏瓦曾将女性称为“第二性”,即相比于男性而言,女性是一个非主导性阶级。
在这样一个跨历史跨文化的普遍存在的社会结构当中,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观念、伦理等各个领域都与男性不平等,即使在家庭这样的私人领域中,女性也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
但女性的这种历史性的失败不单决定于其生理因素,更多地是由社会和人类文化人为地建构起来的。
1也正因为如此,不管有多少女性作家或诗人不喜欢甚至拒绝被人贴上性别标签,而且在这种拒绝背后隐藏着的也是对这种潜在歧视的不满,但她们却在自己的作品中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性别烙印。
不过也恰恰是这种烙印鲜明的作品,反过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以资讨论的样本,并透露了她们更深反叛和独立的可能。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本文首先试图从时间上理清翟永明诗歌中女性意识及其变化的整体脉络,主要以诗人成名之初的组诗《女人》、九十年代比较重要的作品《更衣室》《女子澡堂》、新世纪以来的《她的视点》以及新作《关于雏妓的一次报道》等作品为探讨对象;然后试图在空间上将翟永明的诗及其女性意识与不同时期的女性诗人作家作纵向、横向和同时期的比较,在这副作品及思想的坐标系中最终确定翟永明诗歌所处的坐标点;最后,本文将在比较总结的基础上得出相关结论,最终以抛砖引玉的形式试图给当代诗歌研究和诗人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契机。
翟永明《女人》组诗所传达出的女性伦理精神
翟永明《女人》组诗所传达出的女性伦理精神
翟永明的诗《女人》传达出的女性伦理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握时代节拍,勇敢进取。
诗中提到,“有梦想, 勇敢地开拓,把梦想确定吧。
”女人应该充满勇气和信念,不断超越自我,在激流中前行。
二、坚守自我价值感,维护自信心。
诗中说:“有坚定的信念,坚持自我的价值,只有做自己的才能知道自己的价值。
”女人应该坚持属于自己的价值,维护自信心,勇敢追求自我的目标。
三、勇于迎接挑战,积极乐观。
诗中写道:“走过磨难的路,实现自己的梦想;风雨同行并不害怕。
”女人应该把挫折和失败当做奋斗的动力,面对挑战时要积极乐观,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
四、崇尚合作共赢,积极付出。
诗中写道:“需要别人的支持才能立志担当,从未放弃的那份执着,与每个人一起成长。
”女人应该积极付出,勇于倾听他人意见,愿意与他人合作,实现共同进步,谋求共赢。
论翟永明诗歌中的女性意识【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论翟永明诗歌中的女性意识专业:汉语言文学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综述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或争论焦点)二十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女性之一及存在主义学者、文学家波伏瓦曾将女性称为“第二性”,即相比于男性而言,女性是一个非主导性阶级。
在这样一个跨历史跨文化的普遍存在的社会结构当中,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观念、伦理等各个领域都与男性不平等,即使在家庭这样的私人领域中,女性也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
但女性的这种历史性的失败不单决定于其生理因素,更多地是由社会和人类文化人为地建构起来的。
1也正因为如此,不管有多少女性作家或诗人不喜欢甚至拒绝被人贴上性别标签,而且在这种拒绝背后隐藏着的也是对这种潜在歧视的不满,但她们却在自己的作品中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性别烙印。
不过也恰恰是这种烙印鲜明的作品,反过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以资讨论的样本,并透露了她们更深反叛和独立的可能。
在八十年代以来的中国诗歌谱系中,翟永明被普遍认为是当代最优秀的女诗人。
其作品曾被翻译成为英、德、日、荷兰等国文字,出版有诗集《女人》、《在一切玫瑰之上》、《称之为一切》、《黑夜中的素歌》、《翟永明诗集》、《终于使我周转不灵》;散文随笔集《纸上建筑》、《坚韧的破碎之花》、《纽约,纽约以西》等。
她成名于早期作品组诗《女人》,并在二十余年来的写作中坚定地保持充沛的写作和思考的活力,且每个时期都有重要作品问世,在中国诗坛具有无可置疑的重要性,诗人欧阳江河称其为“东方最美丽的女人”,诗人伊沙则曾戏谑地称赞“第三代诗人都有翟永明情结”,也正是这种来自外部的女性身份设定以及她作品中所主动涉及到的女性意识元素,让她的作品和相关的言论成为本文的研究起点。
本文首先试图从时间上理清翟永明诗歌中女性意识及其变化的整体脉络,主要以诗人成名之初的组诗《女人》、九十年代比较重要的作品《更衣室》《女子澡堂》、新世纪以来的《她的视点》以及新作《关于雏妓的一次报道》等作品为探讨对象;然后试图在空间上将翟永明的诗及其女性意识与不同时期的女性诗人作家作纵向、横向和同时期的比较,在这副作品及思想的坐标系中最终确定翟永明诗歌所处的坐标点;最后,本文将在比较总结的基础上得出相关结论,最终以抛砖引玉的形式试图给当代诗歌研究和诗人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契机。
翟永明女性主义诗歌创作研究 2
翟永明女性主义诗歌创作研究翟永明1980年毕业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她本是学理工科的,却选择写诗为自己的终身职业。
翟永明是女性主义诗坛最具代表性的诗人,她的诗歌创作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一样的特色,这也是她能得以长期立足诗坛的原因。
一、翟永明女性主义诗歌创作的不同阶段翟永明坚持30多年不间断地进行诗歌创作,纵观她的写作道路,大致可以将她的女性主义诗歌创作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80年代的开创阶段80年代中国的方方面面都在变革,女性这一群体的社会作用也在酝酿着变化。
一方面女性受到新中国政治经济形式的影响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并在“妇女能顶半边天”“男女都一样”的感召下将男女平等的观念演化为常识。
另一方面,社会又似乎同时在解构着这一观念。
孙桂荣在《消费时代的中国女性主义与文学》中阐释这时的女性处境时说“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尽管要求女性为社会做贡献的国家话语依然有效,另一种对女性妻性母性的角色期待又给了女性莫大的压力”这一时期的文学也在试探摸索中重构,女作家们拂去厚重的历史尘埃,拨开禁忌的锁链,以毫无掩饰的作家的身份挥动着笔,构筑自己的话语世界。
翟永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她的创作的。
《女人》是翟永明80年代最重要的作品,这组诗一经面世便惊世骇俗,有人甚至将《女人》与她后来发表的序言《黑夜的意识》视作“女性主义诗歌诞生的标志和宣言”[1]。
(二)90年代的发展阶段90年代中国进入消费时代,物质的日益丰富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逐渐宽裕的生活,还有对传统观念的解构,那种“对女性妻性母性的角色期待”开始变得愈发强烈。
翟永明在90年代的女性主义诗歌的创作正好呼应了这一变化。
从翟永明90年代创作的大量的诗作可以看出她正在消解着性别焦虑,同时,她去掉了强烈的先锋意味,使她的诗歌变得易于消费,读者也不仅仅集中于少数知识分子。
这一时期是翟永明诗歌创作的重要的发展阶段,她不仅完成了诗歌取材由女性内心到外在生活的转变,还完成了诗歌语言由晦涩奇崛向平易简洁的转变。
身体叙事与女性意识——论翟永明的诗歌创作
与大众传媒生产出来 的可定 向符号取代 了, 家庭生 活 的循 环也 被 消费 与 时 尚 的循 环 取 代 , 这 是 女 性 向
物、 向男性投 诚 的趋 势 的延 续 。翟永 明诗 歌 中 的女
性 主体 始终 与男 性 视 域 相互 缠 绕 , 并 承担 男 性 赋 予
一
之下 , 女性既想冲破身体的有限性 , 又用身体作为反
抗的工具 。同时 , 身体寄托 了女性 的生理和心理感
、Hale Waihona Puke 感性 私语 与 公 共 表 达— — 作 为 性 别 意 识 和
超 性别 意 识载体 的女性 身体
受, 标记了女性 的主体位置 , 使女性获得了在历史和 现实 中的定位 。 苏珊 ・ s . 兰瑟在《 虚构的权威》 中指出 , “ 女性
2 0 1 7年 4月 第1 8 卷 第2 期 总第7 2 期
太原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J o u mM o f T a i y u a n U n i v e  ̄ i t y ( S o c i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A p r . 2 0 1 7 V o 1 . 1 8 N o . 2 S u m N o . 7 2
男性视域下传统意 象的写作 , 翟永 明的诗歌 始终带有先锋 性。她 以身体为 中心 , 建构独属 于女性 的感性私语与公共
表达 , 在性 别写作之 外 , 用诗歌传递 一种超性别意识 ; 通过 表现在 商品化 与物化进程 中, 女 性 身体 的投诚 与反抗 , 形
成以女性身体为形式 的女性 主体 权威 ; 建 构女性 身体 的叙 事 空间。翟 永明 的诗歌 , 始 终在 探 究女 性独 立、 完 整的
女性意识论文开题报告,女性意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女性意识论文开题报告,女性意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女性意识论文开题报告,女性意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导论女性意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通常涵盖性别认同、社会角色、文化和政治时代的影响。
在这个现代社会中, 女性意识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讨论话题。
本文将探讨关于女性意识的这个主题,着眼点在女性身份认同、女性与男性不同的生活经历和女性对于自我表达的掌控程度。
背景和问题女性已经经历了数百年来的压迫和不平等待遇,经历了许多长期的斗争来争取她们的权利和应得的地位。
但是正如许多女权主义者所指出的那样,现代社会仍然存在一些不同的负面影响,这些影响使得女性难以达到真正的平等。
性别歧视、职场不平等和身体权利的限制等问题,甚至是恶性的性暴力行为这些问题依然存在。
除了这些明显的问题以外,还有更微妙的影响,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可以看到这些影响的体现。
例如传统性别角色认同、女性缺乏自信和女性的沉默和内向都是女性意识主题的重要部分。
互联网和电子媒体的出现,似乎对女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事实上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女权主义者经常抨击互联网空间中充斥着大量的反女性言论以及对女性的骚扰。
研究目的和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探讨女性意识的各个方面。
主要目标是重点探讨关于女性身份认同、女性与男性不同的生活经历和女性对于自我表达的掌控程度。
我们将以一个多群体的'研究方式来实现这些目标。
研究方法将涵盖问卷调查、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
在调查的基础上,将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从而得到对主题的深入理解并对女性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
研究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意义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将聚焦于以下几个研究问题:1.女性身份认同:什么构成了女性身份,以及什么因素会影响到女性的身份认同?2.女性与男性不同的生活经历:在男女生活经验方面存在哪些不同点?这些不同点是由什么原因所导致的?3.女性对于自我表达的掌控程度:女性是否受到传统性别角色和文化的限制?女性是否在表达自我观点和意愿上感到不自在?如果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项目的意义很明显。
中国当代诗歌中的女性意识
王修 志
(淮海工学院 中文系, 江苏 连云港 222069)
摘 要: 中国当代女性诗歌是诗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它以骄人的成就时诗歌的历史空缺作 出了一次重大的填补。 文章从发生学的角度着重分析了中国当代女性诗歌 中女性意 识的构成特点和发展现状,以及对于中国当代诗歌的重要意 义; 同时指出 尽管中国当代诗歌 中的女性意识开拓 了中国新 诗的诗意和诗艺, 但仍有不少值得反思和提升的地方。 关键词: 当代诗歌 女性诗歌 女性意识 如果说中国当代诗人在个别和总体上都未曾作出超越他 们前辈的成就的话 , 那么, 当代的女性诗歌创作却是唯一的例 外。 女诗人们在性别写作和张扬女性意识方面, 对诗歌的历史 空缺作出了一次重大的填补。关注和省思当代诗歌中的女性 意识发展现状, 无论是对于当代诗歌创作的提升与突破, 还是 对于当代诗歌史的构建与重塑 , 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关注和省思女性命运 与西方20世纪60年代 以来蓬勃的女权主义运动和女性主 义写作相比, 中国可谓从来没有过强大而独立的女权运动。 我 国的妇女解放事业 , 一直同整个拯救民族危亡、 争取民众解放 和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事业交融在一起。 因而, 从政治经济 层面看,中国女性的解放,似乎要先于并迅于很多国家的妇 女; 但从社会文化层面分析,中国女性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里, 女人自 我的性别意识, 或者被整体性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 所占有, 所埋没;或者被封建主义文化伦理所吞噬 , 所异化。 结 果女性以及女性文学长期消融在“ 无性” 空间。 忽如一夜春风 “ 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 , , 以其前所未有的 深度和广度, 唤醒了人的自 觉和主体意识, 同时以其对“ 五四” 的超越 , 唤醒了女性的自觉和女性意识 , 最大限度地催生了女 J 性主义文学和女权主义批评。 于是, 一场由女性 自己关注和省 思女性命运的诗歌写作, 悄然拉开了帷慢。 新时期最早以诗歌关注和省思女性命运 、表现女性 自尊 自强独立意识的女诗人是舒婷。早在1977年 , 舒婷在《 致橡 树》 一诗中以木棉树比喻女子, 当她向橡树致意寄情时, 一再 维护女性独立的人格和尊严 , 讳言依附和从属, 也不赞同一
女性意识与女诗人
女性意识与女诗人:翟永明的“独白”和“憧憬”----------------------------------女性意识与女诗人:翟永明的“独白”和“憧憬”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终于出现翟永明的《女人》、伊蕾的《独身女人的卧室》、唐亚平的《黑色沙漠》等诗(组),这些脍炙人口的表现女性题材、女性意识的佳作,透露出一个新时代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昭示着中国诗歌史上一种文化现象的出现——中华大地上大面积出现女性诗歌,女性诗歌呈现出别有思想深度、别有审美意趣的整体风貌;女性诗歌、女性意识,耸起一片女性诗歌的森林。
独白我,一个狂想,充满深渊的魅力偶然被你诞生。
泥土和天空二者合一,你把我叫做女人并强化了我的身体“我,一个狂想,充满深渊的魅力/偶然被你诞生。
泥土和天空/ 二者合一,你把我叫做女人/并强化了我的身体”,诗一开端就很大气地抒发了诗人心中“何为女人”____女人,“她”是女娲的造物,是“泥土”和“天空”二者合一造成的,“我”是这样的“人”,相对于男性,“我”是“女人”;诗句中有意思的是“你把我叫做女人”——在男性的命名中,“女人”在历史长河中开始了她文化心理的历程——我是软得像水的白色羽毛体你把我捧在手上,我就容纳这个世界穿着肉体凡胎,在阳光下我是如此眩目,使你难以置信我是最温柔最懂事的女人看穿一切却愿分担一切渴望一个冬天,一个巨大的黑夜以心为界,我想握住你的手但在你的面前我的姿态就是一种惨败“我是最温柔懂事的女人/看穿一切却愿分担一切”,东方女性生存的背景、东方女性的特质表现出来,温柔、隐忍,她“看穿一切”却“愿分担一切”!她欲拥有独立的精神,她想抗争,她想“以心为界”友好地握住男性的手,但是,她却发现她的姿态是“一种惨败”——在若明还暗的女性生存的文化氛围中,“她”想精神独立却又伸出妥协的手,她的爱的天性会突破她的拒绝的心把手伸给爱人、伸给男性,乃至伸给不理解甚至戕害她的一切……主体精神与被动地生存之间,女人,她要把自己的心放在哪里?她要使自己站立在何处?种种困境、种种困惑!当你走时,我的痛苦要把我的心从口中呕出用爱杀死你,这是谁的禁忌?以最仇恨的柔情蜜意灌注你全身从脚至顶,我有我的方式一片呼救声,灵魂也能伸出手?大海作为我的血液就能把我高举到落日脚下有谁记得我?但我所记得的绝不仅仅是一生!诗的末节,对此诗的题旨提升得非常有力:“有谁记得我?但我所记得的/绝不仅仅是一生!”,对“女性命运”的整体观照,一种文化的写作凸现出来。
从同一性走向个体化——冰心、舒婷、翟永明诗歌的女性意识流变
t t t h d n i fi d vd a r C s . o sae t e i e t y o ii u lp o e s t n Ke r s o t ;e l o s iu n s ;i e t y n ii u l y wo d :p er f ma e c n c o s e s d n i ;id vd a y t
“
p r nl a o n l u es azt nmoo ge”t jc r s ti dvl m n mbde em dr m l cnc uns f m oes t o i i o r et i , hs ee p etse oidi t oe f a osi ses r n a a oe o i nh n e e o o te
Ma .. 0 l r 2 1 V I2 No 1 o _7 .
从 同 一 性 走 向个 体 化
冰心 、 舒婷 、 翟永 明诗 歌 的女性意识流变
李 想
(四川 外 语 学 院 研 究 生 部 , 庆 重: 冰心 、 舒婷、 翟永 明分别 是不 同时期女性诗歌 的代表 , 从她们 的诗歌 中, 以探 索出一条 中国现代女 性诗歌 可
ter om .Wecnepo h eem dr o e ’ ot aetr s f m w i ecnseC ieef ae om hi pe s a xl eaC i s oenw m n Spe yt jc i .r hc w a hn s m 1 p e s r n r r oe o h e e
t e d v l p n fmo e e l o s in n s o “ tr a my h lg ” t “ h r u a ffmae c n co s e s a d h e e o me to d r f mae c n co s e sf m mae n l t o o y o t e ao s lo e l o s iu n s ” n n r
论翟永明诗歌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蒲丽君[1]
作者机构: [1]内江师范学院文学院,四川内江641100
出版物刊名: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
页码: 121-123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7期
主题词: 翟永明;现代诗歌;女性意识;身体写作;母性意识
摘要:诗人翟永明在多年的创作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创作的热情,尽管她的诗风发生了几次较大的变化,但"女性意识"始终作为一根主线贯穿于她的所有诗作中,并且坚持着自己的女性立场。
诗人大胆又颠覆的身体写作,以及诗歌所流露出的浓烈的母性意识,都深刻反映了她的女性意识。
我们可以从这些诗作中去体味诗人内在的思想、情感和信念,发现诗歌所反映的时代特色和女性生存状态,反思现代女性的生存问题和生命意义。
女性的詩与思——翟永明诗歌研究
歌文本实际,在表达上则常常以繁复抽象、深奥晦涩的学院派知识话语,来代替对诗歌的具体的生命感知、澄明的诗性认识和基本的美学判断。
因此,在笔者看来,“女性诗歌”批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对诗歌本体的忽视,二是作为批评基础的感性体验的丧失。
可谓是“双重失落”。
而这双重失落在有关翟永明诗歌的批评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因为翟永明是“女性诗歌”的领军人物和典型代表,所以,笔者主要以之为例展开分析,对“女性诗歌”批评进行反思。
1.1.1诗歌本体的失落诗歌的本体是什么?现代诗学告诉我们,诗歌的本体是它的形式,而意义(即内容)则是作品形式结构的功能。
或者说,现代诗歌具有形式和意义不可分离、形式就意味着意义这一特质,因此,对现代诗歌的研究也就必须将作为诗学结构的两个组成部分“内容”和“形式”的理论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掌握形式结构的具体的和物质的统一,同时又因将意义在形式结构中物化而将意义理解为形式结构的意义,这样,才能在总体上对诗歌做出有效的阐释。
①但是,“女性诗歌”却自诞生伊始,就失落了其“诗歌本体”。
1986年,唐晓渡的《女性诗歌:从黑夜到白昼》最早对翟永明的组诗《女人》进行评论并提出了“女性诗歌”的概念。
他指出:追求个性解放以打破传统的女性道德规范,摒弃社会所长期分派的某种既定角色,只是其初步的意识形态;回到和深入女性自身,基于独特的生命体验所获具的人性深度而建立起全面的自主自立意识,才是其充分实现。
真正的‘女性诗歌’不仅意味着对被男性成见所长期遮蔽的别一世界的揭示,而且意味着已成的世界秩序被重新阐释和重新创造的可能。
②在唐晓渡对“女性诗歌”的正面肯定和高度评价中,可以看出,受到关注的仅仅是女性诗歌中的性别意识,而其诗歌品质却付诸阙如。
因此,如果说“性别意识”和“诗歌品质”是“女性诗歌”不可缺少的二维的话,那么,从一开始,对“女性诗歌”的认识便是片面、残缺的。
此后,虽然“女性诗歌”研究如火如荼地进行(比如对“女性诗歌”中女①沈天鸿:《科学的现代诗学》,《现代诗学:形式与技巧30讲》代序,北京:昆仑出版社,2005年,第6页。
翟永明90年代诗歌中对女性命运的关照
烈 的性 别意 识和 生命 意识 , 9 0年代 , 翟永 明的诗 歌发 生 了转 变, 但 对女 性命 运 的 关 照却 始终 如 一 。 以翟永 明 9 O年代 的诗 歌 为研 究对 象 , 运 用女 性 主 义和 文本 细读 法 , 探 究 翟永 明 9 0年代 诗歌 中对女 性命 运 的全新 关 照
和 对 古代 优 秀女 性命 运 的重新 解读 。 [ 关 键词 ]翟永 明 女性 命 运 关照
[ 中图分 类 号 ]/ 2 7 7[ 文献 标识 码 ] [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3 4 7 3 ( 2 0 1 4 ) 0 3— 0 0 3 9— 0 4 2 0世 纪 8 0年代 初 , 翟 永 明组 诗 《 女人》 及 其 序 1 9 9 3年 , 翟永 明发 表 了叙 事 长 诗 《 莉莉 和 琼》, 诗 歌 塑造 了 同生活 在 地 球村 的两 位 不 同种 族 女 性 。
一
生死 等等 , 翟永 明试 图通 过对 这两 位女性 的描 绘 , 来
关 照城 市现 代化 进程 中女 性 的命运 。 在长诗 第 三节 中翟永 明是 这样 描绘 两位女 性伙 伴之间“ 情谊” 的:
莉莉梦 中看见琼的脸 /琼的处女翅膀抚慰她 的脸
自身 命运 的 质 疑 和 反 叛 。2 0世 纪 9 0年 代 , 翟 永 明
是 对这 一观 点 的写照 。
除此之 外 , 在 长 诗 第 五 节 中诗 人 还 对 女性 之 间
的“ 交 流” 进 行 了描述 : 莉莉说 : 谈谈 过 去 … 琼的 玉指 葱茏 在吧 台上 击 叩
莉莉说 : 谈谈 命 运 ……
琼的 双腿 晃 荡 追逐 音 乐节奏
[ 基金项 目] 新疆师 范大 学研 究生科 技创 新基金资助项 目, 项 目编号 : 2 0 1 3 1 1 1 7 。 [ 作者 简介 ]李 瑜( 1 9 8 7~) , 女, 新疆 师范大学文学院 , 硕 士研 究生。
从翟永明诗歌看当代诗歌中女性意识的崛起和超越-2019年文档
从翟永明诗歌看当代诗歌中女性意识的崛起和超越一、黑暗意识与神秘对白也正是从80年代初期开始,翟永明初步确立了自己基于女性意识基础之上先锋、敏感、激情、繁复的写作风格。
和翟永明一起,众多的女性诗歌写作者逐次登上诗坛,陆忆敏、王小妮、唐亚平、伊蕾等女诗人的女性诗歌写作引人注目,关于“女性诗歌”的探讨便应运而生。
在80年代中期,有一个共识普遍达成,“真正的‘女性诗歌’,追求个性解放以打破传统的女性道德规范,摒弃社会所长期分派的某种既定角色,只是其初步的意识形态;回到与深入女性自身,基于独特的生命体验所获具的人性深度而建立起全面的独立自主意识才是其充分体现”[1]。
翟永明的创作,在整个80年代乃至90年代初期,都在努力用组诗的形式在深邃的忧伤之下表达女性普遍而又切己的生命体验。
格外引人注目的,是其在1984年发表的组诗《女人》,同时翟永明在自己的文章中表达了女性意识的自觉,通过对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的描摹、书写与把握,翟永明的诗歌构筑了一个神秘、切己而又深邃的“黑夜”世界,直面女性被遮蔽的全部苦痛和命运。
因此,翟永明的《女人》组诗及其序言《黑夜的意识》,以及陆忆敏的《美国妇女杂志》,常被看做是“女性诗歌”开端的“标志性”作品[2]。
翟永明《黑夜的意识》既是中国当代女性诗歌的标志,也是翟永明对于女性自我主体的塑造,此后,“黑夜”迅速成为女性诗歌写作者中一个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经典意象。
翟永明揭开了女性长期以来被压抑的境遇和状态,“黑夜”成了一个与隐喻义中的与男性的“白昼”所相对应的带给人不适的女性精神空间和自我世界的所指,成了具有普遍性的对于女性自我主体的塑造。
在此后的陆忆敏、伊蕾、张真、唐亚平、海男、虹影等女性诗人的写作都弥漫着浓重的黑暗意识。
此外,“独白”的叙述方式,是翟永明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方式,也是女性诗歌的重要元素,体现出诗人潜意识的情感体验和语词构造上复杂的纠结书写。
通过自我的独白,诗人表达出女性在社会中面对强大牢固的男性秩序时被压抑和遮蔽的生存状态。
重构女性与世界的关系——翟永明《女人》组诗简论
重构女性与世界的关系——翟永明《女人》组诗简论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女性在世界上的地位也进入了一个重新定义的阶段。
《女人》是翟永明的一首组诗,通过描绘女性与世界的关系,重构了女性关于自身和世界的形象和
观念。
诗中,翟永明以自然的色彩、态度和语言,映射出女性的独立和自主、自立及其与
世界的融汇。
率性而且有一种豪迈的态度,表达着女性独立自主、强大并正在进步的精神。
歌曲中翟永明用闪光的句子描述女性对自由的追求:“我要自由,不要繁文缛节;”
以率性将让的十分明显的姿势,表达了坚定的态度。
它反映新女性的自信气质、坚定的
拒绝、前所未有的决心,激发新的反抗力量,抢占社会的机会,实现女性的觉悟和自我价
值认识。
在翟永明的诗中,另一层语言是关于女性对自然的融汇。
“什么是羞怯,什么是勇敢,沉著庄严,如春雨拥抱着大地;”翟永明给出的诗句“拥抱着大地”抒发了女性对自然的
和谐融汇,这种融汇为女性创造了全新的可能,让她们重新定义自己的地位,书写出另一
幅美好的世界图景。
翟永明的诗研究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以及女性在社会、文化和世界舞台上的发展。
诗中,翟永明不仅描述了女性对自主和自由的追求,还表达出女性与自然的融汇。
总而言之,翟永明以其诗歌重构女性与世界的关系,让我们感受到女性在新时代中主动融入世界,而不是被世界定义,并完成她们的全新面貌。
女人的村庄女人的黑夜——论翟永明诗歌《静安庄》里的女性意识
On the Women Consciousness in Zhai Yongming's
Poem Jingan Zhuang
作者: 王蕾
作者机构: 云南大学,云南,昆明,650091
出版物刊名: 职大学报
页码: 44-47页
主题词: 女性意识;黑夜意识;死亡意识
摘要:在第三代女诗人笔下,黑夜和死亡的意象在大量繁殖.浓稠的黑色调成为她们诗作中鲜明的主色而覆盖了其它嚣艳的色彩,充满黑夜意味的死亡也以场景或呓语的形式在不断闪现.在女诗人翟永明的《静安庄》里,她把女人、村庄、黑夜三者融汇在一起,使它们以互喻、互渗的方式呈现了女人面对世界和面对自我时种种矛盾而焦躁的情感.本文借鉴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方法,并比较男诗人海子与翟永明诗作的异同,试图以此分析翟永明及其他第三代女诗人笔下女性意识、黑夜意识和死亡意识的种种缠绕纠葛,梳理出第三代女诗人纷纷'倾心'于黑夜意识的原因所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论翟永明诗歌中的女性意识专业:汉语言文学一、选题的背景、意义在八十年代以来的中国诗歌谱系中,翟永明被普遍认为是当代最优秀的女诗人。
其作品曾被翻译成为英、德、日、荷兰等国文字,出版有诗集《女人》、《在一切玫瑰之上》、《称之为一切》、《黑夜中的素歌》、《翟永明诗集》、《终于使我周转不灵》;散文随笔集《纸上建筑》、《坚韧的破碎之花》、《纽约,纽约以西》等。
她成名于早期作品组诗《女人》,并在二十余年来的写作中坚定地保持充沛的写作和思考的活力,且每个时期都有重要作品问世,在中国诗坛具有无可置疑的重要性,诗人欧阳江河称其为“东方最美丽的女人”,诗人伊沙则曾戏谑地称赞“第三代诗人都有翟永明情结”,也正是这种来自外部的女性身份设定以及她作品中所主动涉及到的女性意识元素,让她的作品和相关的言论成为本文的研究起点。
二十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女性之一及存在主义学者、文学家波伏瓦曾将女性称为“第二性”,即相比于男性而言,女性是一个非主导性阶级。
在这样一个跨历史跨文化的普遍存在的社会结构当中,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观念、伦理等各个领域都与男性不平等,即使在家庭这样的私人领域中,女性也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
但女性的这种历史性的失败不单决定于其生理因素,更多地是由社会和人类文化人为地建构起来的。
1也正因为如此,不管有多少女性作家或诗人不喜欢甚至拒绝被人贴上性别标签,而且在这种拒绝背后隐藏着的也是对这种潜在歧视的不满,但她们却在自己的作品中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性别烙印。
不过也恰恰是这种烙印鲜明的作品,反过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以资讨论的样本,并透露了她们更深反叛和独立的可能。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本文首先试图从时间上理清翟永明诗歌中女性意识及其变化的整体脉络,主要以诗人成名之初的组诗《女人》、九十年代比较重要的作品《更衣室》《女子澡堂》、新世纪以来的《她的视点》以及新作《关于雏妓的一次报道》等作品为探讨对象;然后试图在空间上将翟永明的诗及其女性意识与不同时期的女性诗人作家作纵向、横向和同时期的比较,在这副作品及思想的坐标系中最终确定翟永明诗歌所处的坐标点;最后,本文将在比较总结的基础上得出相关结论,最终以抛砖引玉的形式试图给当代诗歌研究和诗人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契机。
女性诗歌是“女性文学”的重要构成部分。
那么,何为“女性文学”呢?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女性文学”被泛指为女性写作的文学,即使在国外,“women’s literature”也是一个被长期使用的“熟语”。
大约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的涵盖范畴被自觉地约小,特指由女作家、女诗人创作的,表现女性生存和生命经验的作品。
评论家陈超对翟永明的研究最为系统,他曾有一种对翟写作的分期归纳:翟永明是不凡的艺术“创造者”,也是诚实的“劳动者”。
在中国先锋诗人中,她可能是连续性写作“工龄”最长的少数人之一。
就其20余年充满活力的不间断的写作来看,其创作道路约略可分为三个阶段:80年代,以隐喻和暗示为主导语型,深入而自觉的女性主义“自白”倾诉期;90年代,采用转喻和口语的融合性语型,给激烈的情绪降温,将更广泛的日常经验、历史、文化,做“寓言化”处理的深度命名“克制陈述”期;90年代末至新世纪,主要提炼明朗、简劲、诙谐的异质混合语言(既有“诗家语”,亦有人际交流语,包括时代流行语、俗语、俚语乃至方言),在更为冷静、准确点染式的世风反讽中,同步完成对人精神困惑的揭示、体谅和惦念。
可将之称为“以具体超越具体”,“少就是多”——“极少主义”(或曰“极简主义”)写作期。
另外,诗人或学者周瓒、敬文东、张晶晶、张晓红、连敏、颜红和夏元明等人均有以翟永明诗歌或翟永明诗歌中的“女性主义”等主题为论述对象的论文。
和一般的女性诗人或作家的伤感或矫情不同,翟永明的诗和其他作品都体现出一种克制与干练的特质。
正是这种特质,使翟永明的诗歌在男权话语形态下依然保持着其自身的独立性和力量,它们仿佛是与男权话语对峙的另一座山峰,明朗、大气而孤傲。
从时间这个整体上来说,本文认为,翟永明诗中的女性意识正经历了从“更衣室”到“女子澡堂”再到更为宽广的视阈的过程,而她在不同时期的作品的题目,恰恰充当了这种走向的侧面证明。
首先,在女性自我形象的塑造方面,翟永明在诗歌中曾一度致力于对女性既定形象的颠覆和对男性形象的拒斥。
翟永明最早从组诗《女人》开始,便着力于探讨女性形象的某种突破,根据不少评论家的说法,在翟永明《女人》这组诗里,作者将男性的影子几乎排除在外,男性形象即使偶尔出现,也只是某个十分模糊的背影。
这种创作上的有意性,明显植根于强烈的女性意识。
而且,与之相呼应的是,在诗里男性的危险性被“放大”而处理成这样:“在秘而不宣的野蛮空气中/冬天起伏着残酷的雄性意识”2。
在这首《预感》中,“男性”不意味着是这个世界的主宰,他被降格为“雄性”,并被贴上了“野蛮”、“残酷”等负面的标签,翟永明在最早的那批诗歌中以拒斥的方式宣告了男性在诗意中的缺席。
在这种宣告的背后,隐含着的却无疑是女性意识在男权社会中深处的黑暗和无助,关于这点体现在那首《母亲》中尤其明显:“无力到达的地方太多了,脚在疼痛,母亲,你没有/教会我在贪婪的朝霞中染上古老的哀愁。
我的心只像你”;“听到这世界的声音,你让我生下来,你让我与不幸构成/这世界的可怕的双胞胎。
多年来,我已记不得今夜的哭声/那使你受孕的光芒,来得多么遥远,多么可疑,站在生与死/之间,你的眼睛拥有黑暗而进入脚底的阴影何等沉重”。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诗句中,诗人表现的这种女性自身意识的觉醒却不是对女性主义概念的图解基础上的即兴创作,而是“在亲身体认到女性经验的切肤之痛后所作的艺术提升”,应该是潜意识里有女性主义的成分在,但潜意识的表露并不意味着无意识的巧合,它们其实是各种最原始的女性生命感性经验的潜移默化式的积淀,最终发之于诗。
根据评论家陈超的说法,翟永明早期的女性话语式的书写以隐喻和暗示为主导语型,属深入而自觉的女性主义“自白”倾诉式写作,《女人》这组作品恰恰提供了佐证。
其次,及至上个世纪90年代,翟永明的诗歌书写又经历了一次蜕变和升华,颇不同于组诗《女人》时期中对女性意识的潜意识表达和深藏的、在凌厉的抒情话语下掩盖的和世界和解的关系模式。
《女人》时期的翟永明当然也在诗中试图重构女人与世界的关系,她在诗里也曾试图表达对这一和解模式的疑虑和反抗,但最终还保有女性式的温情和妥协。
但90年代以来,翟永明的《更衣室》等作品却突破了这种温情和探寻模式,而直接进入更具有破坏性的话语机制内部:“在我小小的更衣室里/我变换眼波、汗毛和体味/黑暗中有人在念儿童读物:/‘哭泣的急救室火焰的恐惧/植入皮肤还有收音机的嘶叫/浸进耳膜这脆若薄纸的幼年……’”3“更衣室”作为女性文学作品总出现的一个常见意象,它最初是以暧昧的方式出现的。
更衣室意味着女性(主要是女性)服饰的替换,也即意味着人外在形式的变换,但这种变换却无一不指涉心灵。
正如同诗里所说“变换眼波、汗毛和体味”,但它却远不止这些,它指向更凌厉的叙述和深思。
这时候的翟永明已不在诗里扮演一个单纯的、生理和心理双重意义上的女性,而是走向了沉思者的行列中——这个类型的人模糊了性别,或者说,性别对于真正的沉思者来说已无关紧要了:“我在这里睡眠当有人说我“笨拙”/我在这里睡眠这些灰绿色的衣衫/这些灰绿色的温柔眼睛这些灰绿色/软性的东西敷我绵绵的氲氤/把我和门外隔开我的隔世之眠/宜深宜远”。
90年代历经艺术蜕变的翟永明开始采用转喻和口语的融合性语型,感情克制而深远,在她的诗中,广泛的日常经验、历史、文化,都通过了“寓言化”式的处理而做到了女性少有的节制。
但无论如何,“更衣室”相比于男性诗人笔下的街垒战(波德莱尔)、广场(北岛等)、一代人(顾城)等“公共场所”意象而言,终究是一个私密性极强的场合。
上世纪90年代末的诗人翟永明,在探讨更为深广的主题之时依然要选择一个极富女性色彩的私密意象,她和大多数女人一样,仍然无法真正地有写作上驱使题材的自由。
但从“更衣室”到“公共澡堂”却无疑是对这一重阻碍的超越。
她在《女子澡堂》里如此独白从更衣室到澡堂的感受:“坐在更衣室/从内到外我/感到一种热/从双眼到指尖/女人们相信/肌肤靠水供养。
”及至这首《女子澡堂》写作的本世纪初,翟永明的写作依然立足于女性性别意识下的感受和混杂的情绪,但这个时期她主要提炼明朗、简劲、诙谐的异质混合语言,在混杂多变的语体中夹杂女性特有的感受,在更为冷静、准确点染式的反讽中同步完成对人精神困惑的揭示、体谅和惦念。
她的这个写作期被陈超称为“极少主义”(或曰“极简主义”)写作期4,而在本文看来,恰恰是诗歌技法和表达方式上的这种由繁复趋简洁、由幽深趋明朗冲淡却不失凌厉的这种转变,凸显了其诗歌中女性主义气质的不同转向。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研究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在涉及女性文学的诸诗人中翟永明无疑是最深刻、最成熟的一位,她的诗几乎昭示了一种新的文化现象正从中国知识女性身上释放出来,并有着明确的对男性中心的文化模态的反抗。
翟永明在质疑爱、反思爱的基础上,通过“唯真”的生命体验而致力于在让女人返回女人自身。
根据张晶晶的研究结论,认为从舒婷到翟永明,女性意识经历了由外到内、由隐到显的发展过程,是从“拯救”到“彻悟”的衍化与嬗变。
正是这种定位与嬗变,才使翟永明最终从单向度的女性主义中脱颖而出,迈向更广阔的普世价值。
(一)基本内容:翟永明在1984年完成了她的第一个大型组诗《女人》,这组诗以其独特奇诡的语言风格和惊世骇俗的女性立场震撼了当时的文坛。
二十余年来,她的诗以及持续性的创作被评论家们普遍认为是在致力于探讨女性意识里的黑暗,她也因此被称为中国当代最优秀的女诗人。
本文试图通过先梳理她诗歌中的女性意识脉络,继而进行一种“女性意识的纵横比较”:纵向:中国古代女诗人作品中流露的女性意识和翟永明创作比较;横向:西方女性诗人创作与翟永明比较;平面:与同时代女性诗人比较。
最后进行综述。
(二)研究方法:从翟永明三个不同时期的诗歌入手,同时根据诗人自己的诗歌观念自陈,来探讨她作品中所表现的女性意识,并在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中凸显对这种意识的梳理和研究,论述依据则大体源自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和诗人的作品本身。
(三)难点及预期达到的目标:难点部分是文本细读及文本与理论的互证。
预期达到的目标则是中国诗歌中女性意识的自我定位和嬗变分析,兼及一种女性诗歌的可能。
四、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1、第一阶段2010年9月——12月内容:确定论文题目,完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上交指导老师。
2、第二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2月内容:收集相应的文献资料,完成毕业论文初稿,并上交指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