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杨镇历史
北京顺义区历史简介
北京顺义区历史简介
北京朝阳区的历史沿革
•
• • •
从秦至隋唐,该地区属广阳郡,后属幽州所辖的蓟县,辽时归燕京道析津府,金 时属中都路大兴府 日坛
,元代将中都路大兴府改为中都路大兴县,明清时属京师顺天府,仍归大兴县管 辖。1925年设区,称北京市东郊区,1928年改为北平市东郊区,1958年经国务 院批准改为朝阳区至今。 悠久的历史给朝阳大地留下了许多历史古迹,有华北最大的道观东岳庙,京 城名胜五坛之一的日坛,北京地区三大古桥之一的八里桥,京杭大运河的入京门 户通惠河,汉藏人民友谊的象征西黄寺,元大都现存遗址最长处北土城等等。解 放以后,朝阳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新建了一批风格各异的新景点,全国第一座 以红领巾命名的公园红领巾公园,北京市10大人工湖之一——美丽的团结湖公园, 占地336万平方米的综合性、现代化、多功能的朝阳公园,中外合资的集中国少 数民族的传统建筑、民俗风情、歌舞表演、工艺制作以及民族美食为一体的大型 民族文化展示基地中华民族园,规模宏大、充满现代化气息的亚运村。这些每年 都吸引着数以10万计的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唐指山
顺义,古代帝王年号。五代十国时期,南吴国王杨溥曾使用该 年号,从公元921年二月起,至927年十月改元,共用七年。 简介 顺义(921年二月—927年十月)为五代十国时吴国杨溥 年号。 大事记 武义三年二月,改元顺义,赦境内。冬十一月,祀天于南 郊。御天兴楼,大赦。拜徐温太师,严可求右仆射。 三年,唐庄宗灭梁。遣司农卿卢苹使于唐,严可求密条数 事授苹以行。苹见洛阳,庄宗问之,苹次第以对,皆如所授。 四年,溥至白沙阅舟师,徐温来见,以白沙为迎銮镇。 五年,唐遣谏议大夫薛昭文使福州,假道江西,刘信出劳 之,谓曰:“亚次闻有信否?”昭文曰:“天子新有河南,未 熟公名也。”信曰:“汉有韩信,吴有刘信,君还
潘桂霞与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人民政府二审行政判决书
潘桂霞与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人民政府二审行政判决书【案由】行政【审理法院】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1.05.21【案件字号】(2021)京03行终442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贾志刚冯秋丽胡兰芳【审理法官】贾志刚冯秋丽胡兰芳【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潘桂霞;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人民政府【当事人】潘桂霞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人民政府【当事人-个人】潘桂霞【当事人-公司】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人民政府【代理律师/律所】任海峰北京京云律师事务所;李丹北京市顺新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任海峰北京京云律师事务所李丹北京市顺新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任海峰李丹【代理律所】北京京云律师事务所北京市顺新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终审结果】二审维持原判【原告】潘桂霞【被告】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人民政府【本院观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五条之规定,杨镇政府具有对其规划区内违反乡村规划进行建设且逾期不改正的行为,具有作出强制拆除决定的法定职权。
【权责关键词】行政强制行政复议合法违法可撤销拒绝履行(不履行)第三人勘验笔录调取证据质证关联性合法性行政复议回避改判【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查明】经审查,本院对一审法院经审理查明的事实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本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五条之规定,杨镇政府具有对其规划区内违反乡村规划进行建设且逾期不改正的行为,具有作出强制拆除决定的法定职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七条和第四十四条的规定,行政机关作出强制执行决定前应当作出要求当事人履行义务的行政决定,经催告,当事人逾期仍不履行行政决定,且无正当理由的,行政机关可以作出强制执行决定。
对于违法建筑的强制拆除,应当公告当事人限期自行拆除,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拆除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拆除。
顺义简介_??????
顺义简介顺义简介顺义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部,总面积1025.91平方公里,辖15个街道、10个乡镇和1个开发区,总人口约114.28万人。
顺义区是北京市副中心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部分。
历史悠久顺义区是北京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
在三国时期,曹操在此驻扎,留下了“斜谷遗址”的古董和历史印记。
“斜谷遗址”位于顺义区的南法信镇。
在唐朝时期,这里是“游猎胜地”,传说唐明皇曾在此下榻休息。
地理优势顺义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区内有北京首都机场、京承高速公路和京承铁路等重要交通干线。
顺义区现已成为了北京的新城区之一,未来将继续发挥其地理优势,努力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城市。
区域特色顺义区坚持走环保和生态优先的道路,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建立了一批生态公园和森林公园,同时,还发展了观光旅游、文化创意、现代农业等产业。
顺义区还是北京的一个重要商业中心,拥有多个大型商业中心和购物中心。
附件列表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如下:1. 顺义区规划图2. 顺义区地形地貌图3. 顺义区交通路线图4. 顺义区旅游景点导览图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1. 京津冀协同发展:指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在区域协同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协作等方面达成的战略合作协议。
2. 率先垂范:指以自己的行动、事例、成果等来引导、影响、带动他人改进、创新、前进或发展。
3. 生态保护红线:指本地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生态系统,在国家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林地保护区等区域范围内以及其他调查确定的保护红线区域。
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在实际执行顺义区的发展计划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例如,由于区域开发相对较新,可能会存在一些开发用地的争议,这需要调查和解决。
此外,区域的交通状况也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出行需要。
针对这些问题,有关部门需要加强沟通协调,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来解决问题。
在实现顺义区的长足发展过程中,必将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需要各级领导和公民团体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快速、可持续、稳健的发展。
北京市顺义区
北京市顺义区北京市顺义区位于北京市的东北部,是北京市辖区的一个县级行政区。
顺义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北京市内难得的休闲和旅游胜地。
本文将介绍顺义区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以及旅游景点等方面的内容。
地理位置顺义区位于北京市的东北部,东临密云县,北接昌平区,西毗海淀区,南邻平谷区。
顺义区的总面积为1030.7平方公里,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是一个适宜居住和发展的地区。
顺义区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交通便利,是连接北京市和外地的重要枢纽。
历史文化顺义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北京市内历史悠久的地区之一。
据考古发现,早在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顺义区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在明清时期,顺义区是北京的门户之一,历史上的顺义县城是京东第一县城,也是北京的外郊名胜游览区。
经济发展近年来,顺义区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北京市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之一。
顺义区经济主要以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其中航空物流、汽车制造和电子信息等产业蓬勃发展。
顺义区拥有多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吸引了大量企业和投资。
旅游景点顺义区拥有众多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包括:北京顺义国际展览中心北京顺义国际展览中心是顺义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北京市内重要的展览和会议中心。
该展览中心占地面积庞大,设有多个展馆和会议厅,举办着各种国际和国内的展览、博览会和会议活动。
顺义古堡顺义古堡是一座仿照欧洲中世纪古堡风格建造的城堡,是顺义区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古堡周围环境优美,有着浓厚的欧洲风情,是许多人前来拍照和休闲散步的理想去处。
首都机场公园首都机场公园是一座以机场为主题的公园,是顺义区独特而且具有代表性的景点。
公园内有丰富的植被和鸟类,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飞机起降的壮观景象,同时也可以了解到机场的历史和航空知识。
金海湖风景区金海湖风景区是顺义区最著名的自然景区之一,湖水平静,风景优美。
顺义区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顺义区文物保护单位名录顺义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众多的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顺义区的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并说明其重要性和价值。
一、顺义区文物保护单位概述顺义区的文物保护单位是指在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经过认定并受到国家、地方保护的建筑、构筑物、遗址、遗迹等。
这些文物保护单位代表了顺义区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和观赏价值。
二、1. 紫竹院紫竹院位于顺义区南法信镇的法华寺内,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建筑。
它建于明代,作为一座寺庙,凝聚了佛教文化的精髓。
紫竹院内有亭台楼阁、钟鼓楼等建筑,整体构造精美,融合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是研究佛教艺术和建筑的重要依据。
2. 马坡村遗址马坡村遗址位于顺义区马坡镇,是一处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这里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玉器等古代文物,为研究史前文明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马坡村遗址是顺义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了解该地区历史的窗口。
3. 清真寺清真寺位于顺义区杨镇,是一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
这座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徒进行礼拜和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回族群众的精神家园。
清真寺建筑庄重而典雅,富有东方特色,是了解顺义区民族宗教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
4. 百草园百草园位于顺义区马坡镇,是一座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古园林。
这里有各种各样的草药植物,被誉为“中草药之乡”。
百草园不仅是研究中草药的重要资源,也是顺义区民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5. 四合庄四合庄是一座位于顺义区李桥镇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代。
这里保存着一座辽代的茅草庙宇,是顺义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构建筑之一。
四合庄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建筑风格吸引了许多学者和游客前来参观。
三、文物保护单位的重要性和价值1. 历史见证文物保护单位是历史的见证,它们记录了顺义区乃至整个北京市的发展历程,可以让人们了解到过去的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顺义区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顺义区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摘要:
1.顺义区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简介
2.顺义区文物保护单位的分类
3.顺义区文物保护单位的具体列表
4.顺义区文物保护单位的意义
正文:
顺义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顺义区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是对该区域内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进行系统性整理和保护的重要措施。
顺义区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可以分为三类:古建筑、古遗址和近现代重要史迹。
这些文物保护单位不仅记录了顺义区的历史变迁,还体现了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
以下是顺义区部分文物保护单位的具体列表:
1.古建筑类:
(1)顺义区北务镇北务村玉皇阁
(2)顺义区南彩镇南彩村关帝庙
(3)顺义区高丽营镇高丽营村隆福寺
2.古遗址类:
(1)顺义区赵全营镇赵全营村北遗址
(2)顺义区北石槽镇北石槽村遗址
3.近现代重要史迹类:
(1)顺义区龙湾屯镇龙湾屯村抗日战争纪念馆
(2)顺义区杨镇地区杨镇村革命烈士纪念碑
顺义区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的意义在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这些文物保护单位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对提高国民素质、弘扬民族文化具有积极作用。
同时,这些文物保护单位也为顺义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有助于提升地区形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顺义在古代叫什么
顺义在古代叫什么
人为起的,希望国家风调雨顺,人民忠孝节义.
顺义县历史悠久。
秦朝以前的二、三千年,顺义地区先后属冀州、幽州或燕国。
燕昭王励精图治曾在这里筑黄金台以招贤纳士。
西汉初年,顺义县属渔阳郡,以潮白河为界曾分设狐奴、安乐二县。
东汉时期,太守张堪在呼奴山下“开稻男八千顷,教民种植,使民殷富”。
开辟了我国北方大面积种稻的历史。
到了宋朝出了名人窦禹钧,他尊重知识,善于教育子女,五个儿子都考中进士做了大官。
《三字经》里的“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就是对他的赞许。
明洪武元年始设顺义县,至今未变。
顺义区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顺义区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摘要:
1.顺义区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简介
2.顺义区文物保护单位的分类
3.顺义区文物保护单位的具体内容
4.顺义区文物保护单位的意义和价值
正文:
顺义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近年来,顺义区不断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力度,使得顺义区的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顺义区的文物保护单位,下面将对顺义区文物保护单位名录进行详细介绍。
顺义区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分为三类:一类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类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三类是顺义区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古建筑、遗址、墓葬、石刻等,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顺义区文物保护单位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古建筑:如顺义区的古北口长城、大观园、清凉山寺等,这些古建筑见证了顺义区历史的发展,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2.遗址:如顺义区的龙脉遗址、北务遗址等,这些遗址是研究古代人类生活和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3.墓葬:如顺义区的石景山墓地、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墓地等,这些墓葬是研究古代丧葬文化的重要遗址。
4.石刻:如顺义区的石景山石刻、北务石刻等,这些石刻展现了古代雕刻
艺术的精湛技艺。
顺义区文物保护单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们不仅是顺义区历史文化的见证,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
加强对顺义区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和利用,可以促进顺义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为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贡献。
同时,顺义区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对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顺义区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顺义区文物保护单位名录顺义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地方。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顺义区政府经过认真筛选和评定,确定了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以下是顺义区的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一、故宫博物院(顺义分院)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建筑群之一。
顺义区拥有故宫博物院的一个分院,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
分院位于顺义区南法信镇,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
二、顺义古城顺义古城是顺义区历史最悠久的地方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古城内保存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和文物,如古代城墙、街道、庙宇等。
顺义古城是一个充满古朴韵味的地方,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和学习。
三、金海湖遗址金海湖遗址是顺义区最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也是北京市的文物保护单位。
这个遗址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早期的文化遗存,对研究北京地区的古代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四、马坡遗址马坡遗址位于顺义区西南部,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聚落遗址。
这个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和动物骨骼,为研究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五、古崖居古崖居是顺义区的一个独特景点,位于顺义古城附近的山崖上。
这些崖居是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山水人文景观。
古崖居保存完好,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和民俗的重要实物。
六、顺义西山石窟顺义西山石窟位于顺义区西北部的西山脚下,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佛教石窟之一。
这些石窟始建于北魏时期,延续至元代,保存了大量的佛像和壁画,是研究佛教艺术和宗教信仰的重要遗址。
七、马坊古村马坊古村位于顺义区南法信镇,是一个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村落。
这个古村落建于明代,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村内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保留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和文物,是研究中国古代农村社会的重要实物。
八、红螺寺红螺寺位于顺义区南法信镇,是北京市的一个古寺庙。
寺庙建于元代,保存了许多珍贵的佛教文物和艺术品。
寺内的建筑风格独特,是研究中国古代寺庙建筑的重要实例。
顺义杨镇规划
顺义杨镇规划
顺义区是北京市的一个行政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部。
顺义杨镇是顺义区的一个镇,是该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发展和提升顺义杨镇,优化当地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顺义杨镇需要制定规划,以便更好地引导未来的发展。
首先,顺义杨镇应该加大农业发展的力度。
作为一个农业镇,顺义杨镇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增加农业生产效益,提高农业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影响力。
同时,还应该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力度,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其次,顺义杨镇还应该加快工业发展的步伐。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顺义杨镇应该积极发展工业,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杨镇投资兴业,并提供良好的产业环境和服务。
同时,还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竞争力。
此外,顺义杨镇还应该注重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农业。
顺义杨镇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可以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度假和体验农业生活。
此外,还可以发展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农产品。
最后,顺义杨镇还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顺义杨镇应该加大对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水平,提
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综上所述,顺义杨镇规划应该注重农业发展、工业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只有全面规划和发展,才能使顺义杨镇迈向更加繁荣和美好的未来。
顺义区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顺义区文物保护单位名录顺义区是北京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区,地处北京城市的北部,是北京的重要卫星城之一。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顺义区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其中不乏许多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
下面将为您介绍顺义区的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1. 龙湖文化遗址:位于顺义区南城街道办事处境内,是一座新石器时代遗址,被认为是北京地区迄今发现的最早农业村落遗址之一。
2. 董芳古建筑群:位于顺义区李桥镇,由清朝晚期至民国时期建造的一组传统民居组成。
建筑群保留了传统的布局和建筑风格,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3. 万寿山庄:位于顺义区李桥镇,是清朝光绪年间兴建的一座皇家园林。
庄内建筑群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是研究清代园林建筑的重要实物。
4. 六角亭:位于顺义区南法信镇,是一座明代建筑。
亭子呈六角形,采用青砖石基,是研究明代建筑技艺的重要实物之一。
5. 北京庞各庄皇家园林:位于顺义区杨镇渠村,是明代成化年间兴建的一座皇家园林。
园内有精美的建筑群和景观,是研究明代园林文化的重要遗址。
6. 仁寿寺:位于顺义区胜利街道办事处境内,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是一座具有明代建筑特色的寺庙。
寺内有许多古建筑和古老的文物,对于研究明代寺庙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7. 雁栖湖遗址:位于顺义区高丽营镇,是新石器时代的遗址。
遗址内发现了大量的陶器、石器和动物骨骼化石,为研究古代人类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8. 顺义城隍庙:位于顺义区胜利街道办事处境内,始建于明代,是一座具有明清两代建筑风格的庙宇。
庙内供奉城隍神和其他神祇,是研究民间信仰和宗教建筑的重要遗址。
9. 清真寺:位于顺义区顺义街道办事处境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清真寺。
寺内有精雕细琢的木质结构,是研究中国伊斯兰建筑的典型代表。
10. 东河烧土山遗址:位于顺义区李桥镇东河村,是一座新石器时代的城址遗址,是北京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座石器时代城址。
以上是顺义区的一部分文物保护单位名录,这些文物保护单位代表了顺义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北京顺义区简介
顺义区,隶属于北京市,位于北京市东北郊,距市区30千米,北邻怀柔区、密云区,东界平谷区,南与通州区、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接壤,西南、西与昌平区、朝阳区隔温榆河为界,总面积1021平方千米。
截至2022年10月,顺义区下辖6个街道、7个地区、12个镇。
截至2022年末,顺义区常住人口132.5万人。
顺义区历史悠久,夏商周三代随北京地区属冀、幽、燕。
明洪武元年(1368)12月,降顺州为顺义县,属北平府,后为顺天府所辖。
199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制,设立顺义区。
顺义区是北京市“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城市空间结构中的“多点”之一,也是“国门”所在地、首都重点平原新城、中心城区适宜功能产业的重要承接地。
北京市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简介资料
[]北京市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简介一、音乐智化寺京音乐智化寺始建于明代正统九年(1444年),初为明英宗时期的大太监王振“舍宅为寺”所建的敕赐寺院,后王振擅将部分宫廷音乐移入寺院,并组建乐队,用于寺院佛事和一些民间活动,此即智化寺音乐的由来。
清道光、咸丰年间,智化寺音乐从寺院逐渐传播到北京周边地区,从而成为了北方佛曲的代表,被时人冠以“京音乐”。
至今已传承562年,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
京音乐共约300余首乐曲,但至今只有48首乐谱。
其乐器分为两类:一是吹奏乐器,主要有管、笙、笛;一是击奏乐器,有云锣、鼓、铛子、钹、铙、子等。
乐队编制为9人14件乐器。
智化寺京音乐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庄重、古朴、典雅、辉煌的音乐风格;庞大、规范的曲式结构;纯熟、精湛的演奏技法。
它有着严格、保守的传承训练方式。
需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学艺七年方可出师,至今已传至二十七代,是我国唯一按代传袭且没有断代的乐种。
很多学者认为智化寺京音乐与唐宋古乐有关,它在曲目、乐器、宫调、演奏方法等多方面保存了唐、宋、明旧制。
并忠实地保存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风貌。
为继承和发扬古代优秀音乐遗产有着重要的价值。
智化寺京音乐虽然从上世纪80年代起历经政府、音乐界及佛教界人士的发掘和抢救,但仍存在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
首先,智化寺京音乐在佛事应酬上完全丧失;其次,智化寺第27代传人在技术上亟待提高。
再者,当前社会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对智化寺京音乐的兴趣越来越淡,使智化寺京音乐发展举步维艰。
而且,智化寺京音乐的传人在数量上还十分缺乏,乐队不能达到原来的规模,其中打击乐仍然面临失传的窘境。
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中和韶乐源于中国古代雅乐,又名郊庙乐,是一种将礼、乐、歌、舞融为一体的典礼音乐。
它是明清两朝举行祭祀、朝会及宴飨活动时所使用的音乐,也是中国古代最具典型意义的宫廷音乐,历史源远流长。
因中国古人信奉“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尊雅乐为“华夏正声”,故历朝历代的中央政府均设立专职官员和职能部门负责有关音乐事宜。
顺义区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顺义区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摘要:一、顺义区文物保护单位简介1.顺义区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2.文物保护单位的定义与意义3.顺义区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的编制与更新二、顺义区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的具体内容1.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顺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各镇级文物保护单位三、顺义区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措施1.政策法规与资金支持2.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与维护3.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四、顺义区文物保护单位的价值与影响1.历史文化传承与研究2.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增强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正文:顺义区文物保护单位名录顺义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顺义区编制了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保护。
一、顺义区文物保护单位简介顺义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地处华北平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顺义区的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旨在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文物保护单位具有重要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二、顺义区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的具体内容顺义区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包括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顺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各镇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文物保护单位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各种历史时期,包括古建筑、古遗址、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
1.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具有较高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建筑、古遗址等,如顺义区的孔庙、马坡古墓群等。
2.顺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涵盖了一些具有较高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建筑、古遗址、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如顺义区的白衣观音庵、元圣宫等。
3.各镇级文物保护单位包括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古建筑、古遗址等,如南法信镇的普渡寺、北小营镇的石佛寺等。
三、顺义区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措施为了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顺义区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
1.政策法规与资金支持顺义区根据国家及北京市的文物保护政策法规,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保护措施,确保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维护及管理等工作的顺利进行。
顺义区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回复
顺义区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回复顺义区位于北京市的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拥有许多文化遗产和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将介绍顺义区的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并逐一介绍这些单位的历史和文化重要性。
顺义区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是由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部门编制的,包括了该区域内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建筑、遗址、墓葬、石刻、碑文、古树名木等不可移动文物。
这些单位代表了顺义区丰富多彩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首先,我们来介绍顺义区的一座重要文物保护单位——马坡头炮楼。
马坡头炮楼位于北京市顺义区杨镇境内,因其建于明代而闻名。
炮楼占地面积约3800平方米,是我国明代唯一完整保存的防御炮楼之一。
炮楼共有三层,外形庄重壮观,是研究我国古代防御建筑的重要实物。
其次是顺义区的另一个重要文物保护单位——顺义古城。
顺义古城位于顺义区顺义街道中心,是一座典型的古代文化古城遗址。
这里曾是明代的兵马要地,历史上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建筑物和文化遗产。
古城内有醴陵文庙、乌鹤文庙、锻马祠等众多古建筑,展示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底蕴。
除了以上介绍的两个文物保护单位,顺义区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文化遗产和古迹。
例如,庄头村古石塔是一座承载着800多年历史的石塔,是研究元代建筑风格的珍贵实物;曹庄村是顺义区历史最为悠久的古村落之一,保存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神堂河古石桥是一座跨越神堂河的石拱桥,建于明代,具有重要的交通和文化价值。
这些文物保护单位代表了顺义区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它们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和历史的变迁,见证了顺义区人民的生活和发展。
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录编制和保护工作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工作之一。
对于顺义区来说,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录编制有助于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
这意味着顺义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将加大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力度,修缮和维护这些单位,使其能够更好地展示其历史和文化价值。
同时,这也为顺义区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来探索这些重要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冯书芸与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人民政府二审行政判决书
冯书芸与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人民政府二审行政判决书【案由】行政行政行为种类政府信息公开【审理法院】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0.08.11【案件字号】(2020)京03行终613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董巍胡林强王菲【审理法官】董巍胡林强王菲【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冯书芸;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人民政府【当事人】冯书芸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人民政府【当事人-个人】冯书芸【当事人-公司】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人民政府【代理律师/律所】戎国媛北京智勇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戎国媛北京智勇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戎国媛【代理律所】北京智勇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终审结果】二审维持原判二审改判【字号名称】行终字【原告】冯书芸【被告】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人民政府【本院观点】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四条第一款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本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并指定机构负责本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
【权责关键词】行政复议合法违法质证关联性行政复议改判政府信息公开【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查明】经审查,本院对一审法院经审理查明的事实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本院认为,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四条第一款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本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并指定机构负责本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
本案中杨镇政府具有对冯书芸提交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作出答复的法定职责。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行政机关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形成的讨论记录、过程稿、磋商信函、请示报告等过程性信息以及行政执法案卷信息,可以不予公开。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上述信息应当公开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六条第(三)项规定,行政机关依据本条例的规定决定不予公开的,告知申请人不予公开并说明理由。
本案中,冯书芸申请公开要求公开:“关于顺义区杨镇某村在2014年-2016年国家惠民工程做外墙体保温和改造门窗项目的详细上报审批人员名单表(复印件字迹要清楚完整)”。
2001年顺义区杨镇一中50年校庆
2001年顺义区杨镇一中50年校庆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事件背景
2.校庆活动
3.校庆意义
正文
【事件背景】
2001 年,顺义区杨镇一中迎来了 50 周年校庆。
这所学校自成立以来,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学校举办了一系列庆祝活动,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校庆活动】
校庆当天,校园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包括校史展览、教师座谈会、文艺演出等。
在校史展览中,一幅幅老照片见证了学校的历史变迁,吸引了众多师生驻足观看。
教师座谈会上,各位老师畅所欲言,分享教育经验,为学校的未来发展献言献策。
文艺演出更是精彩纷呈,学生们展示了自己的才艺,为校庆增色不少。
【校庆意义】
这次校庆是对杨镇一中过去 50 年发展历程的回顾和总结,也是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和期许。
通过这次校庆,学校不仅加强了与校友、社会的联系,还激发了师生的爱校热情,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
同时,校庆也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展现了学校的风采。
第1页共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镇历史杨镇,顺义区辖镇。
位于区域东部,镇政府驻地杨各庄,西距仁和镇15公里。
东与张镇毗邻,南与北务镇接壤,西连南彩镇,北靠木林镇。
地处潮白河东部冲积平原,为一级阶地与二级阶地交接地带。
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局部有明显的坡地。
平均海拔38米,相对高差约11米。
东、南部为潮褐土,西部为湿潮土。
蔡家河纵贯镇域中部,自沟东入境,流经东疃、下营,穿顺平公路进入汉石桥水库。
中干渠纵贯境内东部,以西为潮白河水系,以东为蓟运河水系。
镇域开发较早。
唐代已成村的有汉石桥、下营等村,最晚成村于清代初年的有安乐庄、下坡等村,其余村落皆成村于明代初年。
民国初期镇域处于顺义、三河交界处,所辖各村隶属关系也较复杂。
红寺(村)属密云县,二郎庙等村属三河县,其余10村属顺义县。
抗日战争时期,全境属冀东西部抗日地区,先后隶属蓟(县)平(谷)密(云)、平(谷)密(云)兴(隆)、平(谷)三(河)密(云)、平(谷)三(河)蓟(县)、三(河)通(县)顺(义)等5个抗日联合县。
解放战争时期属(东部)顺义县。
1946年9月实行土地改革。
1949年4月划属顺义县第二区。
1958年成立杨各庄人民公社,以驻地得名。
1975年部分村庄划属小店、李各庄两人民公社。
1983年废社建乡。
1990年2月28日改乡为镇。
后沙岭乡、小店乡并入,形成今辖域。
杨镇是京东著名古镇。
清康熙年间被列为全国八大名镇之一,与½西景德镇、河南朱仙镇齐名,当时称“京东古镇大杨庄”。
据《康熙县志》记载:“治东距三十里,尘庐杂稠,百货骈集,轮蹄辐马,烟雾千家,为邑中首镇。
”《顺义县事情》里记载:“盐、酒、布等业综计五十余家,资本工员略与本城同。
”明代镇西有“兔北马坊”,是有名的牧马场。
清代有内务府千总旗庆官地12顷,壮丁437人。
清光绪年间,这里是顺义四大仓之一。
民国初期曾设立乙种农业学校。
原有真武庙、天仙宫、三义庙,今皆无迹可寻。
现存的清代石刻有关帝庙重修碑、重修旗杆碑、娘娘庙石刻。
1932年初,杨镇各界成立“抵制日货检查团”,进行反日军侵略的救国斗争。
1933年“长城抗战”时,日军飞机轰炸该镇附近,死伤多人。
1933年共产党在沙岭组织“穷人会”,开展反蒋抗日的革命斗争,并发展了该地区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
沙岭的郝振乙和郝友博,三十年代曾任中国共产党三河中心县委领导人。
抗日战争时期,梁庄著名律师李希铭曾因抗日活动被日本人杀害。
徐庄的李华英等人曾火烧东府敌据点炮楼,活捉10名伪警察。
1940年日军占领杨镇。
1941年1月平密兴抗日联合县县长朱小宣等9人开辟杨镇一带村庄为抗日游击区。
1943年抗日武装七袭杨镇伪警察所。
1945年8月18日,十六团包围杨镇敌据点,在两联合县支队配合下,解放杨镇。
旋又被国民党军占领。
1946年初(东部)顺义县支队各冀东主力团共同作战,最后解放杨镇和东部所有村庄。
境内在历史上未见普遍自然灾害记录。
民国28年(1939年)洪水,民国34年(1945年)风、旱灾,部分村庄遭受灾害。
一街村、二街村、三街村杨镇地区办事处辖村。
明初已成村落。
原村西有“兔北马坊”,为明代牧马场,故当时村名为马庄。
后居民中杨姓人家渐成大族,于明万历年间更村名为杨各庄。
后杨各庄村下设一街、二街、三街3个村民委员会。
张家务村明初已成村。
张姓居民较多,故名。
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抗日联合县,为抗日游击区。
1946年解放。
1949年4月划属顺义县第二区。
该村原有3座古寺庙,其中以“水英寺”最著名。
现有一级国槐1株。
齐家务村明代初年,随燕王朱棣由山东移来7户人家,定居于此,始称七家务,后谐音成今名。
旧属三河县。
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抗日联合县。
1949年4月划属顺义县第二区。
杜庄村明代已成聚落,因居民杜姓居多,始名杜家庄,后称杜各庄,又省称为杜庄。
旧属三河县,抗日战争期间,隶属抗日联合县,为冀东西部地区抗日根据地的前沿地带,时名“林庄”。
1949年4月划属顺义县第二区。
1958年属杨各庄人民公社。
后废社建乡、改乡为镇,隶属未变。
二郎庙村明代已成村。
原是北京通往关外大道,也是密云南下三河的必经之路,故称“大道李辛庄”。
后在此修二郎庙,更今名。
抗日战争期间,隶属抗日联合县,为抗日游击区。
抗日战争时期,1943年10月八路军十三团在白塔袭击日军和伪满洲军队,在该村北截击杨各庄增援敌人,大获全胜。
东庄户村明初已成村。
始住几户杨姓居民,故名杨家庄。
后因位于老庄户东面,改称东庄户。
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抗日联合县,当时与二郎庙同属一个行政村。
1946年2月属顺义县,土地改革后,和二郎庙分开,独立成村。
1949年4月划属顺义县第二区。
老庄户村明初已成村,并逐渐发展成集市。
村落呈现繁荣兴旺景象,初名兴隆庄,后杨各庄集市贸易兴起取代该村,于是四邻称此村名不一:杨各庄称此村为北庄户,东庄户外称此村为西庄户,二朗庙称此村为南庄户。
后定名老庄户,日军占领时期,与杨各庄同属一个行政村,隶属抗日联合县,为冀东西部抗日游击区。
沟东村明初已成村。
村西有一条河沟,故名。
抗日战争期间,隶属抗日联合县,为抗日游击区。
1946年解放。
1949年4月划属顺义县第二区。
东疃村明代已成村落。
首居户刘姓,故名刘家疃。
后逐渐迁来李、林等姓人家,又因村处郝家疃东,遂更名为东疃。
抗日战争期间,隶属抗日联合县,为冀东西部地区抗日游击区。
1946年解放。
1949年4月划属顺义县第七区。
抗日战争期间,1944年该村曾和红寺等十几个村庄一起进行9次大规模的破坏交通斗争。
红寺村明代已成村。
当时村西有一座红色寺庙,叫红门寺,村因寺得名。
清代和民国初期属密云县。
抗日战争期间,隶属抗日联合县,为冀东西部抗日游击区,化名为“白庙”。
清代该村有旗地40亩,佃户2家。
1944年曾同东疃等其他10余个村庄进行9次大规模的破交斗争,为抗战作出贡献。
村东地下埋藏有石泥炭矿。
下坡村清初已成村。
处于潮白河东部一级阶地和二级阶地交界处,地势坡度较大,故名。
抗日战争期间,隶属抗日联合县,为冀东西部抗日游击区。
1946年解放。
该村在清代有内务府旗地230.9亩。
下营村唐代已得名。
据传当年李世民东征高丽,路经此地,驻扎兵营,后渐成村落,得名下营。
抗日战争期间,隶属抗日联合县,为冀东西部地区抗日游击区。
1946年解放。
1949年4月划属顺义县第二区。
汉石桥村唐代已成村。
据传唐王东征,路经此地,在桥上下马休息,得名“下马桥”。
后居民认为不吉祥,又因地势低洼,人们盼旱,继而更名“旱石桥”,明代演变成今名。
抗日战争期间,隶属抗日联合县,为抗日游击区。
民国28年,遭严重水灾,全村被淹没。
1944年侵华日军在该村进行“大扫荡”,居民惨遭劫难。
荆坨村明代成村。
原村东南有大土坨,上面长满荆条,始有一户人家居此,以编织荆条器具为生,后渐成村落,故名。
旧属密云县飞地,称荆坨屯。
清康熙四年奉裁守备圈去二十三屯,所存十二屯归属密云县,是为中卫里,该村为十二屯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抗日联合县,为抗日游击区,化名为“马村”。
1946年2月后属顺义县,称荆坨。
1949年4月划属顺义县第二区。
井上村据传唐王征东经此,掘井1眼,始有李姓人家居井旁,后渐成村落,故名。
1337年9月地震,村落被毁,南迁300米至现村址处建村。
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抗日联合县,为抗日游击区,化名为“西双村”。
1949年4月划属顺义县第二区。
侉子营村明代成村。
始由山东李姓人家逃荒至此,渐成村落,因口音与当地人不同,人称侉子营。
原属密云县飞地,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抗日联合县,为抗日游击区,化名为“东双村”。
1949年4月划属顺义县第二区。
1944年下旬,八路军区小队在该村以北消灭日伪监工队,放走挖治安壕的全部民工。
田家营村始建于辽代。
传原为萧太后养马场,后田姓人家居此建村,故名。
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抗日联合县,为抗日游击区,化名为“元村”。
小店村原为明代养马之地,称兔南马房。
成村后村内人家多开旅店,清代初年京城赴髻山进香的行人车马多宿此地,故名。
民国初期属顺义县第三区,驻有警备小队。
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抗日联合县,为游击队与日伪军双方争夺的要地,化名为“大厂”。
1949年4月划属顺义县第二区。
该村在清代有恭亲王府旗地。
1941年1月平密兴联合县县长朱晓宣在此开辟抗日游击区。
1944年8月二区小队拔除小店敌据点。
辛庄子村原和小店同属一村,1960年4月1日由小店析出,独立成村,名辛庄子。
旧属三河县。
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抗日联合县,为抗日游击区,化名为“大厂”。
高各庄村明代成村。
因居民高姓居多,故名。
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抗日联合县,为抗日游击区,化名为“下店”。
1946年2月后属顺义县。
1949年4月划属顺义县第二区。
王辛庄村明已成村。
李姓人家首居于此,始名李辛庄。
清乾隆年间,迁入一户王姓旗人,渐成大族,遂改今称。
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抗日联合县,为抗日游击区,化名为“主村”。
1946年2月后属顺义县。
1949年4月划属顺义县第二区。
沙子营村唐代成村。
唐初曾在此建军营,后成村落,因地处鲍丘河故道,且多沙,故名。
1377年9月,地震村毁。
明代初年,又有山西移民迁此,村落南移半里。
清康熙年间属顺义县,光绪年间划属三河县,民国35年属顺义县。
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抗日联合县,化名为“金村”。
1943年9月1日,由冀东军区主力八路军十三团刘志龙连长率部埋伏该村北,佯攻小店,打来援之敌,歼日军27人。
松各庄村始建于明代初年。
李、张两姓首居于此,后迁来孙姓渐成大族,始称小孙各庄。
当时村中有一庙,庙中松树粗大茂密,故更名松各庄。
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抗日联合县,为抗日游击区,化名为“贵村”。
该村郑子厚于1937年率领农民群众参加冀东大暴动。
李辛庄村始建于明代。
由李姓住户看守松各庄柴姓人家坟地,渐成村落。
清康熙年间,称李兴庄,后谐音改今称。
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抗日联合县,为抗日游击区,化名为“子村”。
沙岭村明代建村。
村址东北有两道沙埂,故名。
明代称沙岭庄,清代称沙岭村,民国初期称沙岭。
旧属三河县。
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抗日联合县,为抗日游击区,化名为“少村”。
1949年4月划属顺义县第一区。
1953年为沙岭乡政府驻地。
1958年属杨各庄人民公社。
1961年为沙岭人民公社驻地。
1964年复归杨各庄人民公社。
1970年复置沙岭人民公社。
1983年废社建乡,为乡政府驻地。
该村郝振乙、郝友博两人于193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先后担任当时中共三河中心县委的主要领导人。
1945年春,沙岭群众进行地道战,粉碎日、伪军500多人的“围剿”。
于庄村清代成村。
于姓首居此地,以姓名村为于庄,1981年为避重名改称于家庄村,后复更名于庄村。
民国初期属三河县。
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抗日联合县,为抗日游击区,化名为“干村”。
徐庄村明代建村。
徐姓首居此地,故名。
民国初期属顺义县第八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