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欣赏书法艺术
教你如何欣赏及评价书法作品
教你怎样赏识和评论书法作品这篇文章是历时一个月时间整理出来的,上一次发了以后有朋友感觉排版不好配图太少影响观看,故从头整理排版并加了一些配图,希望能有好点的成效。
这些文字是为了一个节目准备的,不恰之处还望不灵见教。
一、用笔书法作为独到的传统艺术,其艺术的物化形态就是用笔来书写线条,结字造型的。
而书法艺术正是经过这类物化的手段达到创建境界、表达感情的作用,正如康有为所说:“书法之妙,全在用笔。
”康有为认一篇书法作品的利害,要点就在于对于用笔技巧的掌握,而这也是能够写好一幅作品的基础。
晋代的卫夫人在《笔阵图》中也充足表现了她对用笔的重视,一开篇就是对用笔的论述:“擅长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
”这句话的意思是:擅长用笔表现笔划线条力感的人,他的字会显得骨力坚硬;而不擅长用笔的人,写出的字很简单使线条流于疲软、乏力。
王羲之更是以为:“一点失所若佳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若壮士之折一肱骨。
”意思是:一个字中有一个点写得不好就像是一个佳人坏了一只眼睛,一横没有写好就像是一位壮士断了一条胳膊。
“撇之发笔重,捺之发笔轻,折之发笔顿,裹之发笔圆,点之发笔挫,钩之发笔利。
”这句话出自孙过庭的《书谱》,意思是写撇画时行笔要重、要按住走。
写捺画时行笔要轻一些。
写折画时候行笔要先停一下,把锋调整好再持续写。
裹锋这种笔法在书写的时候笔锋保持圆锥状。
写点时要用挫法写出。
写勾时,勾尖必定要锋利,尖利。
“横画之发笔仰,竖画之发笔俯,散布之发笔宽,构造之发笔紧。
”意思是:写横画时行笔要边走边轻轻抬起。
写竖画时行笔要边走边轻轻向下。
宽”是指每个字在笔划安排时,写第一笔要为下边的笔划留有充足的地点。
“紧”是发笔时要从字的构造紧凑上考虑。
“将欲顺之,必故逆之,将欲落之,必故起之,将欲转之,必故折之,将欲掣之必故顿之,”“将欲束,必故拓。
将欲行,必故停。
将欲伸,必故屈。
将欲拨,必故擪。
”这是笪重光(1623年--1692 年)在《书筏》中对书法的辩证之美以及书法的创作规律进行的论述。
如何欣赏硬笔书法艺术作品
如何欣赏硬笔书法艺术作品作为一位硬笔书法爱好者或收藏者来说,要想得到一件称心如意的硬笔书法作品,必须具备一定的欣赏知识和审美观,方能对硬笔书法作品的优劣进行恰如其份的辨析。
笔者根据平时习字积累的经验和翻书获得的一点知识.对如何欣赏硬笔书法作品,作简略介绍。
一、先看作品的章法布局。
—幅硬笔佳作的章法布局,即是作品内容的组织,结构和各个不同组成部分的搭配和安排。
一幅硬笔书作的好坏首先给人的印象是否舒明,这是给读者的第一总体印象。
其它不说,总体印象好,这幅书作就好,感觉差,这幅作品就劣。
因此,在欣赏硬笔书法作品时,这是最为直接的感觉。
其次,还要看章法是否得当,布局是否合理。
一幅硬笔书法作品尺幅不论大小,但在整幅作品内容的安排上,要有大小,远近,浓淡,聚散的变化。
如果分层次,大小,没有穿插,表面平平,这幅作品就是较差的作品。
总之,在章法布局上,一幅好的硬笔书法佳作.尤如古代易经中的“八卦”疏可跑马,密不透风,才是上乘之作。
二、看骨法线条。
一幅硬笔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仅是该作品的总体面貌,尚属浅层次上的问题。
对硬笔书法作品的欣赏除了解总体面貌外.更多地注重于骨法线条。
因为—幅硬笔书法佳作的形成,可以说是点、线、面的完美结合。
在一幅硬笔书法作品中,点、线有很多种,有的深厚苍劲,有的松动灵秀,有的长有的短,但不管是用何种点、线。
一定要有劲,有力,不能纤弱。
这样的作品才使人感到老辣、厚重敦实,有力度,在硬笔书家中,许多人已有很高的成就。
但还是要用很多的时间学习毛笔书法,学习篆刻的用笔,目的是为了要求金石气。
金石气一是古朴典雅,二是沉郁稳健,通过操练,就能使自己的用笔达到人木三分的境地。
因此,在欣赏—幅硬笔书作时,要注意观察是否用骨法用笔,线条是否既刚挺又松动。
如果只有刚挺而不松动,整幅作品就显得呆板,如果只见松动就显得浮动,缺乏行笔功力。
但是,由于书写字体不同和为了内容的需要,有的浑厚,有的清丽,仍不失他的骨法功力。
简述欣赏和评价书法作品的方法
简述欣赏和评价书法作品的方法1. 引言1.1 概述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欣赏和评价书法作品是一项复杂而艰深的任务,需要借助专业知识和技巧。
本文旨在简要介绍欣赏和评价书法作品的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鉴赏这一独特艺术形式。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四个主要部分:欣赏书法作品的方法、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实践与进阶、以及结论。
通过对每个部分进行详细探讨,读者将能够逐步了解如何正确欣赏和评价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
1.3 目的撰写本文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读者学会欣赏和评价书法作品,并提供有效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通过学习基本知识和技巧,观察整体特点并分析细节特色,读者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书法艺术,并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这些技巧与人分享交流。
同时,我们希望鼓励读者积极参与与书法相关的各种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欣赏和评价水平。
总之,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指南,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享受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魅力。
2. 欣赏书法作品的方法2.1 了解基本知识和技巧在欣赏和评价书法作品之前,了解一些基本的书法知识和技巧是必要的。
首先,要熟悉基本的书法字体,如楷书、隶书、行书等,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发展历史。
其次,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笔画构造和规范,例如笔画结构、基本线条、用笔顺序等。
同时,还应了解不同类型作品所追求的美学表达方式。
2.2 观察和感受作品的整体特点在欣赏一件书法作品时,首先要观察并感受其整体特点。
这包括字形是否端正匀称,布局是否协调平衡,章法是否妥当得当等。
通过仔细观察作品中每个字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整体呼应,可以更好地领略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和主题。
2.3 分析书法作品的细节和特色除了整体特点外,也需要分析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细节和特色。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是笔画运用与技巧,在观察时要留意每一笔的用力轻重、粗细程度以及书写的速度和节奏。
其次是书法作品的气势与神韵,这体现为作品是否有生动活泼、挺拔俊美或是古朴庄重的氛围。
中国书法欣赏的方法
入展作品90%是彩纸或在装饰上下了功夫的。
新津人的书法水平不差,差在欣赏水平,欣赏水平有待提高!(一)识形为先以实为主书法是线条形象的艺术,“形”有四要素。
第一要件为格式。
书法的作品形式:用来展览、交流、当作礼物送人的:有条幅、中堂、横披、匾额、斗方、扇面、对联、尺牍、手卷、页册、题画等;非作品形式,是用于起草、告知、记录的:有手稿、书信、礼札等。
第二要件为书体。
先不要闹笑话,就是要懂点书法历史,分清几种基本的书体,中国的书体,大致可以分为篆、隶、真、草四种。
篆——分大篆和小篆。
大篆是指甲骨文、金文(钟鼎文),甲骨文即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金文也叫钟鼎文,即铸或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大篆泛指秦以前书体文字;小篆也叫秦篆;秦统一中国后,把原来的篆书酌加简化,同时废除战国时区域性的异体字,这种经过整理的秦国文字就是小篆。
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
隶书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古代称正书;秦代通行小篆的同时还通行隶书,隶书是从草率的篆书变来的。
隶书在汉代是正式字体。
后来的隶书,经过艺术加工和美化,在笔划方面添了波势和挑法(弯钩)。
楷书——又叫真书,正书,由隶书演变而来,是现代通行的字体。
草书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
共有三种:章草、今草、狂草。
章草由隶书演变而来,起于汉代;今草是章草的继续,是楷书的快写体,从东汉末年流传至今;狂草是在今草的基础上任意增减笔画,恣意连写,兴于唐代。
行书---介于今草与楷书之间一种字体叫行书。
便于易认好写第三要件是色彩。
书法的色彩以白纸、墨字、红印组合最为耐看,现在又加上彩纸,红、白蓝色化学颜料。
(评为好色)第四要件为作品的构成。
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以正文、题款(上下款)、印章构成最为普遍。
需要向世人展示的,送客的作品还要进行装裱。
书法的欣赏与赏析
书法的欣赏与赏析书法是中国古代的艺术形式之一,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许多文化爱好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不仅要求字体的形状和布局,还要表达作者的个性和情感。
本文将从书法的起源、分类以及欣赏与赏析等方面探讨书法的魅力。
一、书法的起源与分类书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字的发展。
在甲骨文、金文和篆字的基础上,经过演变和整理而形成了今天的楷书、行书、草书和隶书等不同的书体形式。
1.楷书:楷书起源于东汉时期,是对篆书的改进。
它以直线为主,笔画平整,字形规整,清晰易懂。
楷书字体端庄大方,被广泛应用于印章、书法作品和书籍中。
2.行书: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的特点是笔画流畅,扁平而简洁,书写速度较快。
行书一般用于记事、书信等实用场合。
3.草书:草书起源于汉朝,是书法中最具艺术创造性的一种形式。
草书的字迹横空出世,形态多变,笔画迅疾奔放,传递出一种独特的力量和个性。
4.隶书:隶书是汉代秦始皇统一文字后制定的一种官方字体,其字形严谨简洁,线条纵横交错。
隶书主要用于文书、碑铭等场合。
二、书法的欣赏与赏析书法艺术的欣赏与赏析需要准确把握字体的韵律、筆画之间的关系以及作者的笔墨情趣。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欣赏与赏析方法。
1.韵律与节奏:字体的韵律是指笔画的顺序、距离和力度等因素所造成的节奏感。
通过欣赏字体的韵律,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在书写过程中的力度变化和情感表达。
2.构图与布局:书法艺术中的构图和布局是指字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合理的构图和布局可以使字体在纸面上形成一种和谐的整体效果,使欣赏者产生舒适的感觉。
3.笔画与用墨:通过观察字体的笔画和墨迹的运用,我们可以了解作者的笔墨情趣和个性特点。
一支硬笔或毛笔,一块墨,通过精准的运笔和呈现,带给观者视觉上的享受。
4.意境与情感:书法艺术往往承载着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欣赏书法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在书写过程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进而与作者产生共鸣。
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
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薈在书法欣赏中,我们知道,优秀的书法作品总会引起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阶级的人们的共鸣。
这螂种共鸣之所以具有超越阶级、]时空的普遍性和永久性,就是因为书法作品总是具有共同美,人们在欣赏中也便有了共通的审美标准,现将主要之点例举如下;1 形态美蚀书法以用笔为上,精妙的用笔是哦一幅作品经得起久看很反复品味揣摩的重要嗲因素。
点画形态是否富蝿由于变化,是品评用笔的一个重要标志。
“数画并施,其形个异,众点其列,为体互乖。
”诺“平直相似,上下方整,前后平齐”就势必破坏字体的结构美。
相传王曦之写点“万点异类”;扬疑式的《韭花贴》,几乎找不出一,合乎情理,给欣赏者以不同的艺术感受。
用笔的变化美,不仅表现在点画形态上,而且还包括其角度上的微妙变化。
切忌横画如梯架,竖画如栏栏般平齐排列。
尤其是行草书,使转纵横,不见平齐比画的排列。
故善书者贵能于中求平,不齐中求齐,不均称,才能给欣赏者以美的享受。
2 质地美莇“质”指点的质地、质感、分量等。
有质的点画,其意味风韵,厚含曛,其表虽朴实而无外饰,其里却螂“藏骨报经,含问包质”,这是一种内在而深刻的美。
王曦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机智文告》、扬凝式的《韭花帖》、苏轼的《寒食帖》,尽管风格各异,但都能给人以浑厚饱满、沉着顿挫、痛快淋漓、骨肉相称的艺术感受。
这种线条在“内容”上是丰福而充实的。
“笔中有物”正是指此而言。
故富有质地.美的点画,其画的两面往往不光而毛,或挺拔有力,或诶娜凝练,如飞如动,笔韵流畅,无凝带刻板只势。
这种潇洒疾涩的涌笔,如果没有日积月累的深厚功力,熟练的笔墨技巧及雄建的笔力,是无法达到如此艺术效果的。
3韵律美肁]自然界中事物之动态,如舒卷、的流云、摇曳的垂柳、长空中旋搏击的雄鹰、大地上曲折奔腾的江河、蒁风雨雷电、惊蛇飞鸟,以及人的坐卧、立行、奔走、歌舞等等,往往和书法艺术作品的神情意趣妙相契合,从而+使静字的纸上的字行,变得神采飞扬,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入于真实境,照以智慧光书法欣赏
入于真实境,照以智慧光书法欣赏“入于真实境,照以智慧光”是书法艺术的核心精神,这也是我们欣赏书法的关键。
书法艺术所呈现的不仅仅是美的视觉效果,更是文化的沉淀以及人类智慧的结晶。
如何欣赏书法艺术才能更好地领悟艺术的精髓呢?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步骤阐述。
第一步:入于真实境这里的“真实境”指的是书法作品所呈现的具体文化环境和传承背景。
首先要了解书法家的生平事迹和创作历程,以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
其次要了解书法作品所属的流派和风格,比如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以及书法家的书写特点和风格。
最后要注意书法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这需要我们在欣赏过程中进行深度思考和悟解。
第二步:照以智慧光这里的“智慧光”指的是欣赏书法的智慧和眼力。
欣赏书法不是简单的欣赏,而是需要我们的思维和感受双重参与。
首先要注意个人内心的净化和调整,全神贯注地聚焦于作品本身,摆脱外界的干扰和杂念;其次要注意细节的分析和比较,把握作品的点滴之处,发现其所呈现的精神内涵和审美价值;最后要注意总体的感受和把握,把握作品的整体风格和呈现的思想情感,从而更好地领悟书法艺术之美。
第三步:书法欣赏书法欣赏是书法艺术欣赏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欣赏书法不仅仅是简单的看,更是要通过感知和思考,悟出其中的内涵和价值。
欣赏书法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欣赏时要放慢思维,仔细察看作品,感受每一个笔画的起承转合和力度抑扬,发现其所呈现的意境和气韵。
2. 欣赏时要注重细节,仔细辨别作品的奇点和平点、结体和气韵、尺法和间距等细节,从而更好地领悟书法美学。
3. 欣赏时要具有思考性,深入挖掘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思想价值,发现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智慧。
(如何把握作品的宋元明清特色等)综上所述,“入于真实境,照以智慧光”是书法艺术欣赏的关键要素,只有将其真正融入书法欣赏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领悟书法艺术的内涵和价值,感受其中的审美意趣和思想情感。
行书书法艺术欣赏
行书书法艺术欣赏
行书是一种流动的、富有节奏感的书法艺术形式。
在欣赏行书书法时,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流动感:行书不同于楷书,它更注重动态的表现。
欣赏行书作品时,要关注线条的流动感,感受其流畅、连贯和活泼的特性。
优秀的行书作品应该能够引导观者的视线,使整个作品看起来生动、有活力。
2.节奏感:行书强调轻重缓急的变化,这种节奏感是通过提按、快慢、枯湿等手法表现出来的。
在欣赏行书作品时,要注意寻找其中的节奏感,体验这种变化带来的视觉享受。
3.韵律:行书作品应该具有韵律感,这是通过字与字之间的呼应、顾盼、连贯等手法实现的。
优秀的行书作品应该像音乐一样,具有和谐、优美的韵律。
4.意境:行书不仅仅是写字,更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在欣赏行书作品时,要关注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感受作者的精神世界。
5.技术水平:行书作品的技术水平也是欣赏的重要方面。
包括用笔的准确性和熟练度、结构的安排、章法的布局等,都是评价一个行书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
欣赏行书书法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通过多看、多学、多实践,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更好地领略行书这门独特的艺术形式。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点与观赏方法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点与观赏方法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审美特点和观赏方法。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书法艺术强调意境和情感表达。
在书法作品中,文字的排列和结构不仅仅是为了传达文字的含义,更重要的是通过线条、笔墨的运用来表现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书法家通过对字形的处理和技法的运用,使作品具有独特的情感表达,给观赏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书法艺术注重笔墨的运用和线条的表现。
书法作品的美感主要来源于笔墨的运用和线条的表现。
在字体、结构和布局上,书法家会运用不同的笔墨表现手法,使作品具有丰富的层次和变化。
线条的优美和流畅是书法作品的重要表现形式,能够给人以愉悦和舒适的感受。
再者,书法艺术追求意境和神韵的统一。
传统书法注重承传和创新,既要遵循传统的技法和规范,又要赋予作品新的意境和神韵。
书法家通过对传统技法的揣摩和发挥,使作品既具有传统的韵味,又兼具现代的审美特点,让观赏者在欣赏作品时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之美。
最后,书法艺术强调内涵和外在形式的统一。
书法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内在修养的表现。
书法家在创作作品时,会注重内在的情感和精神追求,通过外在形式的表现来传达作者的内在情感和思想。
这种内涵与外在形式的统一赋予书法作品更深刻的审美内涵和思想意蕴。
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观赏者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提升欣赏体验:首先,要注重作品的整体结构和布局。
在观赏书法作品时,要注意整体的结构和布局是否合理,字体的大小、形状和位置是否和谐统一。
通过对整体结构的把握,可以更好地领略作品的美感和意境。
其次,要细致品味作品的线条和笔墨。
书法作品的线条和笔墨是其美感的关键所在,观赏者可以通过仔细品味作品的线条情感和笔墨表现,感受到作品的韵味和意境。
可以从线条的流畅度、端庄度和笔墨的墨色深浅、浓淡来领略作品的艺术魅力。
再者,要注重作品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感受。
书法作品是艺术家情感和思想的抒发,观赏者可以通过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来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
鉴赏书法作品的方法(一)
鉴赏书法作品的方法(一)鉴赏书法作品的方法了解书法的基本知识在欣赏书法作品时,必须先掌握书法的基本知识。
这包括笔画、构图、比例、用笔特点、书写技巧等等方面。
只有对这些方面有了基本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欣赏书法作品。
留心作品的字体中国书法有五大字体,分别是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要注意作品的字体。
不同字体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要了解不同字体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欣赏作品。
观察作品的元素构成书法艺术是由多个元素构成的,包括字形、笔画、结构、布局等等。
在欣赏作品时,要仔细观察作品的元素构成,包括字形的线条、笔画的浓淡、结构的严谨程度、布局的错落有致等等方面。
着眼于作品的技法运用书法艺术的技法非常丰富,包括点、画、撇、捺、提、挑等多种技法。
在欣赏作品时,要特别留意作品运用了哪些技法,以及技法的运用是否得当、娴熟,是否恰到好处,使作品更有魅力和生命力。
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书法艺术,每个书法家都有自己的创作背景。
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要了解书法家的创作背景,包括学习经历、工作背景、个性特点等等。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总结鉴赏书法作品需要用心感受和领悟,需要对书法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并关注作品的字体、元素构成、技法运用和创作背景等方面。
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欣赏到最真实、深刻、鲜活的书法艺术。
参观书法展览参观书法展览是了解书法艺术和鉴赏书法作品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书法展览上,可以接触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更好地了解书法家的创作思路和艺术理念,并学习到更多书法艺术的知识和技巧。
比较不同作品在鉴赏书法作品时,可以通过比较不同作品,更好地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可以比较同一书法家不同年代的作品,也可以比较不同书法家同一时期的作品,通过比较不同作品,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书法艺术。
细品作品的意境书法作品的意境是书法家精神追求的主要表现之一。
在鉴赏书法作品时,要通过细品作品来体悟书法家所呈现出的意境,包括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思想,以及作品所具有的审美价值等等。
书法的审美标准
书法的审美标准古人评书法有这样的话:“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
”书法创作同绘画一样追求“形神兼备”。
自然,书法欣赏也应该把“形神兼备”作为书法艺术美的重要标准。
所谓“形”,指书法的点画、结体、章法等;所谓“神”,指书法的神采、风格等。
因此,我们欣赏书法,包括欣赏点画的线条美、结体的造型美、章法的整体美乃至由此而形成的全幅作品的风格美。
一、点画的线条美汉字是由点画组成的。
点是线的浓缩;线是点的延伸。
传统所说的点画,就是指书法艺术的造型材料线条。
这种线条美是书法艺术形式美表现形态之一。
问题是点画为什么能给人美感?我们认为:一切艺术形式美,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的根源。
在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线条,诸如直线、曲线、折线、斜线、波浪线、蛇形线等。
这些线条都能通过视觉使人获得某种相应的感受:水表平线使人感到广阔和平静;垂直线使人感到上腾、挺拔;曲线使人感到柔和、流动;斜线使人感到危急和空间变化......。
这是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外形重要属性的一种抽象。
这种抽象本身积淀了丰富的人观念和情感内容,使线条有可能成为人的审美对象,并在书法艺术中成为具有直观特征的表现语言。
书法家便利用线条这种表现性功能和运用笔墨技巧去表现各种复杂的意境和情趣,引起欣赏者产生相应的情感。
点画是这种原始线条析美化和运用。
“精美出于挥毫”,点画的线条美又是通过笔墨来表现的。
书法家运用提按、顿挫、轻重、粗细、强弱、徐疾等用笔技巧,结合用墨的枯、湿、浓、淡等丰富变化,使点画线条富有力感和情感的美。
线条的感,是线条美的主要因素之一。
所谓线条的力感只是一种比喻,指线条在人心中唤起的力量感。
“行行如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这是唐太宗批评草书写得没有骨力的话。
那么,怎样的线条才的力感呢?晋代卫夫人认为:“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
(《笔阵图》)所谓“筋”,就是点画坚韧遒劲,具有弹性;所谓“骨”,就是点画铁画银钩,坚实有力。
浅析书法艺术之欣赏
浅析书法艺术之欣赏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一门传统艺术,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及美学思想。
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书法艺术的欣赏,应从书法的点画、结法、章法及风格等方面给予分析,以期从中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
标签:书法点画结法章法书法就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通过线条的变化、组合,来展示虚灵的空间,造就深远的意境,表达人们微妙的情感。
书法创作运用用笔用墨及点画、节奏、造型等艺术手段,使书法成为实用且有欣赏价值的独特艺术。
我们欣赏书法,就是欣赏书法点画的线条美、结体的造型美、章法的整体美乃至整幅作品的风格美。
下面就从这四个方面来浅析书法美的欣赏:(一)从书法的点画上欣赏书法的线条美书法中的点画不同于一般的点画,是充满生命力的。
书法艺术的线条,是书法艺术形式美表现形态之一。
书法中的横、竖、撇、捺、点、提等主要笔画,表现出来的线条,形象分明,不相混淆。
如横如千里阵云、竖如万年枯滕、点如高峰坠石、撇如建兰之叶等等。
这种感受使线条成为人们欣赏的对象,并在书法艺术中成为具有直观特征的表现语言。
“精美出于挥毫”。
这种线条通过书家运用提按、顿挫、粗细、强弱、徐疾等用笔技巧,结合用墨的枯湿、浓淡等丰富变化,使点画线条富有形象和情感美。
由于书法的点画线条在下笔书写时,都是“尽全身之力”,取逆势来完成的,所以,它能在人们的心中唤起力量感。
晋代卫夫人说:“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又如“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
”这里的“筋”、“骨”,都是使线条具有力度的主要因素。
构成线条美的因素还有“立体感”,书法中强调中锋用笔,“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故点画中间墨浓力足,点画两边墨淡力疾。
具有“立体感”的点画线条深厚沉重,即使是细如发丝,也有“入木三分、力透纸背”之妙。
线条美的另一方面内容是情感,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线条的节奏感,古人称书法为“无声之音”,主要是指书法用笔之轻重徐疾、抑扬顿挫,唤起人们的节奏感;二是线条中的呼应,这是书法线条富有情感的另一重要因素,所谓“起笔为呼,承笔为应”,故用笔讲究“笔断意连”,不论是凝重迟涩的用笔,还是轻松愉快的挥毫,都是书家的情感意志、风神貌状,使作品更具特殊的美感。
硬笔书法鉴赏的方法
一书法的审美标准——点画线条美汉字是由点画线条组合构成的。
点画是构成汉字的基础,也是构成书法艺术的主要因素。
因此,我们在创作和欣赏时,不能忽视点画线条美。
点画的力度美,是书法审美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件成功的硬笔书法作品,其笔画首先应该有力度美。
硬笔书法的用笔,虽然不像毛笔那样粗细、浓淡变化明显,过分讲究藏锋起笔、回锋收笔等,但以力度取胜。
其用笔力度特强,线条挺拔,力含其中,或长或短,或曲或直,或光洁圆润,或刚劲苍老,都给人以力感美。
线条有情感美。
在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线条,诸如直线、曲线、折线、斜线、波浪线等。
这些线条都能通过视觉使人获得某种相应的感受,如水平线使人感到广阔、平静;垂直线使人感到上腾、挺拔;曲线使人感到柔和、流动;斜线使人感到危急和空间变化,等等。
书法家便利用线条这种表现性功能和运用笔墨技巧去表现各种复杂的意境和情趣,引起欣赏者产生相应的情感。
实例二,书法的审美标准——结构的造型美点画的线条美固然不可忽视,但人们欣赏书法的习惯,一般不全孤立地去看字的点画线条,而是按照作品中的文字内容,以字为单位逐句地看下去。
实际上,书法作为线条造型艺术,它的艺术性不光是在于点画的线条美,而是集中表现在字的结体造型上。
因为单个的点画线条本就很美,再按照整齐一律、对称均衡、对比和谐、多种统一等形式美法组合起来,就更加美。
简单的点画线在书家的笔下,真是妙笔生花,姿态万千,变化无穷,含有艺术造型的意趣和哲理,就像画家使用三原色描绘出丰富多彩的图画;音乐巧妙地七个音阶谱写成美妙的乐意。
正如明代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中所说:“夫兵无常势,字无常体: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日月垂象,若水火成形。
倘悟其机,则纵横皆成意象矣。
”我们看王羲之在《兰亭序》中写的二十个“之”,尽管该字点画简单,姿态却各不相同,极尽变化之妙,充分表现了结构的造型美。
结构一般规律1主次协调2重心平稳3疏密匀称4比例适当5点画呼应6迎让避就7向背分明8参差错落9形态变化10违和统一汉字的结构规律各种笔画组合成字后,要大小匀整,字形平正,具有统一的美感。
欣赏书法的方法
欣赏书法的方法书法欣赏的方法明确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是正确进行书法欣赏的基础;掌握书法欣赏的方法,是进行书法欣赏的关键。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欣赏书法的方法,欢迎阅读!一、书法的审美标准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这里,强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一般地说,“形”包括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空间结构;“神”主要指书法的神采意味。
(一)书法的点画线条书法的点画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它本身抽象,所构成的书法形象也无所确指,却要把全部美的特质包容其中。
这样,对书法的点画线条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要求具有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
1、力量感点画线条的力量感是线条美的要素之一。
它是一种比喻,指点画线条在人心中唤起的力的感觉。
早在汉代,蔡邕《九势》就对点画线条作出了专门的研究,指出“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点画势尽,力收之”。
要求点画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终,便于展示力度。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藏头护尾,不露圭角,并不是说可以忽略中间行笔。
中间行笔必须取涩势中锋,以使点画线条浑圆淳和,温而不柔,力含其中。
但是,点画线条的起止并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锋芒的(大篆、小篆均须藏锋)。
书法中往往根据需要藏露结合,尤其在行草书中,千变万化。
欣赏时,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和呼应,又要注意中段是否浮滑轻薄。
2、节奏感节奏本指音乐中音符有规律的高低、强弱、长短的变化。
书法由于在创作过程中运笔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产生了轻重、粗细、长短、大小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使书法的点画线条产生了节奏。
汉字的笔画长短、大小不等,更加强了书法中点画线条的节奏感。
一般而言,静态的书体(如篆书、隶书、楷书)节奏感较弱,动态的书体(行书、草书)节奏感较强,变化也较为丰富。
3、立体感立体感是中锋用笔的结果。
中锋写出的笔画,“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
书法的欣赏方法
书法需要练习,而且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写好的,需要长时间坚持写,吸收别人的长处,从模仿开始,最后写出自己的风格。
很多人在练习书法时会去临摹别人的作品,这就需要大家懂得欣赏他人的书法,知道怎么下笔,如何收笔。
1.从用笔方面欣赏。
就是用笔墨写在纸上,看这些线条的运动方法和效果美不美。
杜甫称赞张旭写字说“挥毫落纸如云烟”。
这就是说张旭笔下的线条运动像云烟卷那样舒展自然。
2.从书法的形体方面欣赏。
书法的形体是由笔画、结构、章法三者组成。
(1)笔画上,视其提按、顿挫、疾徐、粗细、浓谈、方圆等用笔自然,变化流畅。
(2)结构上视其疏密、错落、承转、争让、欹正等照应周到、匀称生动。
(3)章法上。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应前后呼应,疏密有致,一气呵成,具有艺术的整体感。
如果从书法欣赏者的欣赏角度来看,与笔画、结构相比,章法首先会夺人目光,映入大家的眼帘,能给欣赏者留有1眼的印象,能产生1视觉效果,是关系到这幅字成败得失较为关键的地方。
3.从书法的内容方面欣赏。
任何一门艺术,都是以表达感情,抒发灵性为特征的,书法也是如此。
书法家们借助抽象的点画,通过艺术加工,并融入自己的感情,创作出具有情调的作品,从而引起欣赏者感情上的共鸣。
4.对通篇神采气韵的欣赏。
所谓神采气韵主要表现于字里行间的节奏变化,点画使转的一切微妙的动作。
这正是人的气质、思想感情的表现。
如同人的举止、谈笑的气度一样,都是一些出于自然的微妙动作。
书如其人就是这样体现出来的。
这就是艺术技巧和人的气质的高度统一。
综合所述,书法艺术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交谈”,只有书法与欣赏者心贴得紧密,才能懂得书法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才能从中学到书写的关键。
还要强调的是,欣赏书法作品一定要耐心,舍得花时间,要精力集中,把所看、所想、所理解、所感受的东西都能集中到作品中来,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性。
中国书法网上有很多的好作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笔尖上的艺术——书法基础与赏析
书法,被誉为“笔尖上的艺术”,是中国文化瑰宝,承载着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书法艺术不仅仅是用笔书写汉字的技巧,更是一种对美的追求,以及精神和心灵的表现。
书法基础与赏析主要包括对书法的基本技艺、创作方法、书法流派的了解和鉴赏。
一、书法基础书法基础包括笔画、结构、字义等方面。
首先,书法的基本单位是笔画,如点、横、竖、撇、捺等。
笔画的运用依循传统技巧,如起笔、按笔、转笔、收笔等。
其次,结构是书法美学的重要标准,需照顾到每个字的整体布局、行列等比例关系。
最后,识别字义同样重要,以确保书法作品内容的准确性和易读性。
二、书法创作方法书法创作方法主要包括临摹、用笔法、造型、章法等方面。
初学者可以通过临摹名家作品,熟悉书法基本技巧和构成原则。
用笔法主要包括横、竖、撇、捺、圈、点等笔画技法。
造型探讨如何构图和韵律的运用,以使字形美观大方。
章法则涉及整个作品的排版、布局等方面的处理。
三、书法流派书法流派主要包括篆、隶、楷、行、草、颜体等。
篆书是最古老的一种书体,包括大篆、小篆,具有圆润之美。
隶书则是汉字的流行书体,结构繁复且风格优美。
楷书是规范化的书体,书写简练、韵律鲜明。
行书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行笔自由、富有连绵之美。
草书是书法的一种速写体,笔画疾驰、气势磅礴。
颜体是颜真卿所创,融合楷行草之美,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四、书法赏析书法赏析主要通过对书法作品的形式、内容、技法、风格等方面的了解和分析,提高鉴赏能力。
学会赏析书法作品可以让我们更加欣赏书法艺术的韵味,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培养自己的审美观察力,不断提高对书法艺术的认识和欣赏水平,是研究和学习书法的核心环节。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如何赏析
2011-07-21 14:22..书法的欣赏与实践是相互联系的,“眼高手低”的书法家从没有过。
历代的书法家大多是具有高度鉴赏能力的书法评论家。
他们都十分重视“读帖”。
所谓“读帖”,就是通过观摩书迹和碑刻去领悟书法家所采用或创造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手法,借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对于一个有志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说,同样需要重视读帖,逐步学会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的能力,取其所长,摒其所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如果毫无区分地加以一概兼收,则往往进步不快,甚至会走弯路。
这是一极其复杂的,历来的说法各不相同,至今还没有一个共同的欣赏标准。
康有为在《广艺双楫•十六宗》中,提出了十条评论标准,即所谓“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辉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酣足,八曰骨发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
”郭绍虞在《怎样欣赏书法》中提出了六条标准:“一、形体,看结构天成,横直相安;二、魄力,从笔力用墨看;三、意态,要飞动;四、流派,不拘泥碑帖,不以碑的标准看帖;五、才学,书法以外关系;六、气象,挥朴安详。
”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分析、欣赏书法作品时参考。
如果进一步加以归纳,则不外乎“形”、“神”二字。
所谓“形”,指的是由特殊的笔画线条所构成的外形,包括字的笔画、字的结构、一幅字的布局;所谓“神”,指的是上述外形中内在的精神,包括笔力、气势神态、情感等各个方面。
因此,欣赏书法作品,不仅要看一点一画、一字字和整幅字的外形,更要看它的笔力、气势、神态。
如果外形美观多姿,内在奕奕有神,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形神兼备”的好作品。
分析、欣赏书法作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字的笔画长短、粗细、浓淡是否多变而适宜。
汉字是由若干个线条式的笔画有机的组合而成的,这若干个笔画,尤其是一字之中的相同笔画,在字中不能长短、粗细、浓淡一模一样,应该而且必须有所变化。
如“多”字的四个“撇”画,唐太宗认为,应该分别写作,一缩,二少缩,三亦缩,四须出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欣赏书法艺术吕明飞书法与国画一样,是东方独特的一种“美的艺术”。
欣赏书法艺术,不仅可以启发人们的思想情操和审美趣味,而对于欣赏者本身可提高其艺术之境界。
书法不可能像绘画那样具体描绘现实中多种事物。
然而,它的一点一画却能构成其特殊的艺术语言与韵律。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使人百看不厌而又有嚼榄的回味,这就是人的视觉对于这件作品所具有的形体和动态美产生的感受。
由于书法艺术于形体上分真、草、行、隶等不同书体,每种书体又有不同的风格与流派,再加上各人的性格、气质、艺术渊源和生活阅历不同,所以,其风格也就迥然各异了。
从欣赏的角度上说,也无绝对一致的标准。
但是,大凡称得上成功的作品,必有其吸引读者的地方,即书法的“功力”。
其内涵约可包括:笔法、墨法、章法、气韵等方面。
功力并非只体现在点画之中。
因为书法作品大多是积字成行、积行成章、成篇的整体。
“一点成一画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既要注意笔与笔之间的相互呼应,又要把部份美与整体美配合起来。
至于行书、草书、则不能单从一字去看;而是要看到这个与那个字,这一行与那一行,乃至整篇的笔力、笔势、笔意、疏密、张弛、均衡、向背配合如何。
既要从有笔墨的地方看;又要从无笔墨的地方看,既要看密的地方,又要看疏的地方………等等。
总之,一幅作品的处理,必须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相映、大小适宜、浓淡相成、伸缩有致,以达到全章贯气的艺术效果。
若在这几方面处理不当,或松弛散乱,或杂乱无章,便会使观者碍眼费神,不易终卷,这样就难欣赏了。
一般而言,楷书容易僵化、行草容易油滑;字大容易散漫、字小容易拘束。
所以要求楷书既端正而又流动,行草既飞动而又沉着;大字要注意紧密,小字要注意宽绰。
而且要求奇正配合,即正不呆板,奇而不野,生而不僵,熟而不疲。
这虽是对书写的要求,但欣赏者也要从这些角度去审视作品的优劣。
艺术不是摹仿、不是拍照、不是古人技法的翻版,不少人欣赏书法作品,往往机械地追求“碑味”、“帖味”,临摹得与前人一模一样,其实这是不值得提倡的。
古人的真迹里、碑版里,有古人特定的思想感情,这一点既学不到,也借不来。
技法固然重要,但也不能被“古法”所囿。
欣赏时,不应该过多地挑剔他人之毛病,而应该吸收别人的长处。
各人的偏爱,决不能作为艺术评价的标准,“走马看花”更是很难品味作品的内在技法。
只有细心欣赏,玩味探索,循由察变,才可以看出流派,看到运笔的技法。
但是书法作品的欣赏和评价往往众说不一,如何恰如其分地介绍书法艺术欣赏是很困难的,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个人的看法不可能都一致的,也不必去强求统一的看法。
至于艺术上的优劣标准,欣赏原则还是有的。
在欣赏一件作品时,往往有三种情况:一种是乍看很好,但禁不起多看细看;一种是初看平常,多看会觉得好起来;另一种是粗看好,细看亦好。
这三种情况,根据欣赏标准,是很容易来解释的。
第一种情况是点画、结字的基本功力还不够扎实,徒以外貌悦人,仔细接触就原形毕露了。
第二种是基本功力好,点画结字也扎实,禁得起仔推细敲。
至于初看平常的原因,可能是章法不讨好,太高深的艺术一时不易理解接受。
第三种则是雅俗共赏的作品。
总之,书法欣赏是受多方面的因素所影响,其中三昧非三言两语所能道尽的,往往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
但真正的艺术作品必有它客观存在的价值,时间就是它最公正、最正确的鉴定者。
虚假的必被历史所淘汰,真善美的艺术是永远富有生命力的,它必然会“如镜磨面”,越磨越亮的!中国传统礼仪习俗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礼”在传统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
这里的“礼”包含了传统礼制的精神原则与传统礼仪行为两大部分,礼义是礼制的精神核心,礼仪制度是礼义精神的外在表现,二者关系密切。
这里只就日常生活中的传统礼仪择要介绍: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
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
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
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
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
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拱手礼。
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
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
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
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
传统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
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
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
入坐之礼——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
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
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
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
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
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
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饮食之礼——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
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
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
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
所谓:“与人同饮,莫先起觞”。
客人如果要表达对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谢意,也可在宴饮的中间举杯向主人敬酒。
在进食过程中,同样先有主人执筷劝食,客人方可动筷。
所谓:“与人共食,慎莫先尝”。
古代还有一列进食规则,如“当食不叹”、“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投骨于狗”等,主客相互敬重,营造和谐进食、文明进食的良好氛围。
拜贺庆吊之礼——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在拜贺庆吊中有许多仪礼俗规。
拜贺礼一般行于节庆期间,是晚辈或低级地位的人向尊长的礼敬,同辈之间也有相互的拜贺。
如古代元旦官员朝贺,民间新年拜年之礼。
行拜贺礼时,不仅态度恭敬,口诵贺词,俯首叩拜,同时也得有贺礼奉上。
庆吊之礼,主要行于人生大事中。
人的一生要经历诞生、成年、婚嫁、寿庆、死亡等若干阶段,围绕着这些人生节点,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礼仪。
子孙繁衍是家族大事,诞生礼自然隆重热闹。
婴儿满月时,亲戚朋友纷纷上门恭贺,并馈赠营养食品与幼儿鞋帽衣物。
小孩长大成人时要行成年礼,成年礼在中国传统社会称为冠笄之礼。
男子20岁行加冠礼,重新取一个名号,表示该男子具有了结婚、承担社事务的资格。
女子15岁行绾发加笄礼,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龄。
现代成年礼的年龄在18周岁,学校举行集体的成年宣誓仪式,强调青年人的成年意识。
婚嫁是人生的大事,传统社会十分看重。
传统婚礼有六道程序,所谓“周公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
宋代简化为纳采、纳币、亲迎三礼。
婚礼的高潮在亲迎,新郎要到女家亲自迎娶新娘,新婚夫妇拜堂之后入洞房,行结发礼与合卺礼。
大婚之日,亲友纷纷前来恭贺,主人要大宴宾客。
寿诞礼,一般在四十岁以后开始举行。
生日那天有庆生仪式,亲友送寿礼致贺。
最后一道人生仪礼是丧礼,谁也逃脱不了。
中国人重视送亡,丧礼发达。
人死于正命,是白喜事。
亲戚朋友都来吊唁热闹。
为了表示哀悼心情,人们要奉上挽联、挽幛或礼品、礼金。
亡者一般在三五天内入殓安葬。
拜贺庆吊之礼显示了人们相互扶助的社会合作精神与社会团结的气象。
中国人的礼制精神是亲亲爱人,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
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
如果地位高的人屈尊结交比他地位低的人会得到很好的社会效果,“若要好,大敬小”。
并且敬人不仅是礼貌的姿态,或仅为礼仪性的表示,而是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重。
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恭敬,礼节就成为了虚套,这就不符合传统的礼义标准。
传统礼俗中诚敬谦让,和众修身的礼义原则在当代社会仍然值得提倡。
当然现在我们对传统礼俗的继承是一个复杂问题,需认真辨析,择善而从。
现代生活中的<论语>仟何稍为了解《论语》的人都不能否认,《论语》实际上真真切切地活在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中。
我们口头上的许多词汇、格言.一般人并不考究它的来源。
但您若有兴趣去仔细考察,就会发现,许多经常被我们挂在嘴边的词汇、格言,原来是出自圣人之口,我们今天还在受着孔夫子的教海呢!孔子的名言很多.单见于《沦语》,并在今天仍具有生命活力,不断被传颂、使用的,就有loo多条。
下边,我们赂举些例子.以示我们现代生活与《论语》的关系。
任重道远。
《论语》原话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是孔于学生曾子的话,强调读书人要心胸宽广,意志刚强,以期将来担负社会重任。
杀身成仁。
《论语》原话是:“忠士仁人: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志士仁人应该有牺牲自己而成全仁道的献身精神。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论诺》原话。
强调入要有志气,有独立人格。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论语》见义勇为。
《论语》原话是:“见义不为,无勇也。
”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原话。
强调入生的最高目标是追求真理c原话。
“见义术为,无勇也。
’原话。
早上获得真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原话*指出君子、小人生活态度的根本B别。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原话。
发愤起来忘记了吃饭,快乐得忘记了忧愁,简直个知道衰老就要到来。
原是孔子讲自己发债求学、乐观进取的人格精神c温良恭俭让。
《论语》原话。
谦让的立种品质。
现在五字连用,和为贵。
《论语》原话。
原意是讲孔子温和、善良、恭敬指人们谦恭善良的态度和修养。
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个孔子弟子曾子的话,强调严格要求自己,每天再三反省自身。
闻过即改。
《论语》原话是:“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过则无惮改”。
强调犯了错误要勇于改正,有过不改,才是真正的过惜。
而立之年不感之年。
《沦语》原话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二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孔子自述求学明道的经历,也为人们指山厂人生之路。
后人由此而将三十岁称“而立之年”.四十岁称“不惑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