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中颗粒物的测定方法

合集下载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一、目的意义
大气悬浮颗粒物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的固体和液体小滴的混合物,是雾、烟和空气尘埃的主要成分,其浓度达到肯定程度后会导致人体产生一系列疾病,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污染物。

测定分析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含量,对我们治理大气污染和爱护人类自身健康非常重要。

二、采样测定方法
1、仪器和材料
中流量采样器(流量80-120 L/min ),分析天平(精度O.lmg ),滤膜(聚氯乙烯滤膜),镜子
2、测定方法
(1)滤膜预备:对光检查滤膜是否有针孔或其他缺陷,然后放入分析天平(精度O.lmg )中称重,登记滤膜重量W0(g),将其平放在滤膜袋内。

(2 )采样点和采样时间确定:选取华南师范高校正门为采样点,采样时间为2022年3月12日上午8点至晚上20点,天气状况良好,多云,微风,早晚气温变化不大。

(3 )仪器预备:安装好空气采样器,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擦去灰尘,取出称过的滤膜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绒面对上),用滤膜夹夹紧。

对正,拧紧,使不漏气。

(4 )采样:以100 L/min流量采样,每4小时,纪录采样流量和现场的温度及大气压,
用镜子轻轻取出滤膜,绒面对里对折,放入滤膜袋内。

(5 )称量和计算:采样滤膜用分析天平称量(精度O.lmg),登记滤膜重量Wi(g), 按下式计算总悬浮颗粒物(TSP )含量:
(Wi - Wo ) x 1000
TSP 含量(mg/m3)= -
其中,Wi一采样后滤膜的重量(g );
Wo-采样前滤膜的重量(g );
VrT奂算为参比状态下的累计采样体积(m31。

空气污染颗粒物的检测方法

空气污染颗粒物的检测方法

空气污染颗粒物的检测方法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影响,颗粒物是空气污染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们小到足以被吸入肺部,甚至渗透进血液循环系统,引发诸如心血管疾病、癌症、哮喘等健康问题。

因此,对背景空气中的颗粒物进行实时、准确、可靠的检测和分析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颗粒物检测方法。

1. 激光散射粒度仪法激光散射粒度仪是通过散射光谱分析颗粒物的形态、大小、浓度及分布情况。

该仪器原理借助激光束辐射到颗粒物,吸收部分能量,并向所有方向发射散射光,再利用散射光强、角度分布、时间分布等指标对样品进行分析。

应用颗粒物质量和散射强度之间的某种关系进行计算,可以得到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及大小分布。

激光散射粒度仪具备检测快速、准确度高及范围广等特点,而且还能自动测试,无需人工干预和特殊处理,因此在颗粒物检测方面应用广泛。

2. 移动式烟气颗粒物质量测定仪法移动式烟气颗粒物质量测定仪是专门适用于检测烟气、工业废气和工地扬尘等环境的颗粒物检测仪器。

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滤纸、毛细管等材料对颗粒物进行过滤和捕集,再利用重量法检测质量浓度。

通过化学计量式计算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和总质量,从而得出其浓度值。

移动式烟气颗粒物质量测定仪准确度高,灵敏度好,适用于在场地实时检测环境中的颗粒物污染问题,但由于其不能确定每个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及运动状态等特征,对于复杂环境,其判定方法的准确性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3. 扫描电子显微镜法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对高分辨率图像进行拍摄,图像中的各种微观组织与零件都可以通过电子束照射而清晰可见。

通过该仪器可以直接观察到颗粒物的外观形态、粒径大小、表面微观结构和内部形态,可用于分析颗粒物形态结构、内部成分、材料组分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等。

但是,该检测方法一般需要显微镜技术人员进行操作,需要经过特殊的实验室条件,且仪器造价昂贵,一般用于科学研究领域等实验室环境下的颗粒物检测。

综上所述,不同的颗粒物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不同的场合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1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测定

1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测定

实验一、环境空气中颗粒物(TSP或PM10)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测定原理及测定方法。

2.掌握颗粒物采样器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TSP测定原理:通过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的空气,使之通过已恒重的滤膜,空气中粒径小于100μm的悬浮微粒被截留在滤膜上。

根据采样前后滤膜质量之差及采样体积,即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PM10测定原理:使一定体积的空气,通过带有PM10切割器的采样器,粒径小于10μm的可吸入颗粒物随气流经分离器的出口被截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质量差及采样体积,即可计算出可吸入颗粒物浓度。

三、仪器和试剂(1)采样器,带TSP或PM10切割器。

(2)X光看片器用于检查滤料有无缺损或异物。

(3)打号机用于在滤料上打印编号。

(4)干燥器容器能平展放置200mm×250mm滤料的玻璃干燥器,底层放变色硅胶,滤料在采样前和采样后均放在其中,平衡后再称量。

(5)竹制或骨制品的镊子用于夹取滤料。

(6)滤料本法所用滤料有二种,规格均为200mm×250mm。

其一为“49”型超细玻璃纤维滤纸(简称滤纸),对直径0.3μm的悬浮粒子的阻留率大于99.99%;其二为孔径0.4~0.65μm和0.8μm有机微孔滤膜(简称滤膜)。

(7)烘箱。

(8)分析天平。

四、操作步骤1.滤料的准备(1)采样用的每张滤纸或滤膜均须用X光看片器对着光仔细检查。

不可使用有针孔或有任何缺陷的滤料采样。

然后,将滤料打印编号,号码打印在滤料两个对角上。

(2)清洁的玻璃纤维滤纸或滤膜在称重前应放在天平室的干燥器中平衡24h。

滤纸或滤膜平衡和称量时,天平室温度在20~25℃之间,温差变化小于±3℃;相对湿度小于50%,相对湿度的变化小于5%。

(3)称量前,要用2~5g标准砝码检验分析天平的准确度,砝码的标准值与称量值的差不应大于±0.5mg。

环境大气颗粒物的测定原理

环境大气颗粒物的测定原理

环境大气颗粒物的测定原理环境大气颗粒物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固体或液体粒子,常用颗粒物浓度和粒径大小来评估空气质量和健康风险。

目前常见的环境大气颗粒物测定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测定方法和化学测定方法。

物理测定方法主要是通过测量颗粒物的质量和尺寸来进行测定。

常用的物理测定方法包括: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测量、颗粒物的尺寸分布测量和颗粒物的质量测量。

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测量方法主要有:滤膜重量法、废气分析法、直接射线法和质谱法等。

其中,滤膜重量法是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将空气中的颗粒物经过滤膜进行采集,然后将滤膜进行烘干,最后测量滤膜的重量变化来计算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颗粒物的尺寸分布测量方法主要有:光散射法、激光粒度仪法和电动力学测定法等。

其中,光散射法是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颗粒物悬浮在气溶胶生成器产生的雾化剂中,利用光的散射现象来测量颗粒物的粒径大小。

通过收集不同粒径大小的颗粒物,可以得到颗粒物的尺寸分布。

颗粒物的质量测量方法主要有:颗粒物的质量平衡法和质谱法等。

其中,颗粒物的质量平衡法是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将具有一定质量的滤膜与颗粒物接触一段时间后,再将滤膜进行烘干并测量重量变化来计算颗粒物的质量。

化学测定方法主要是通过测量颗粒物中特定物质的含量来进行测定。

常用的化学测定方法包括:元素分析法、离子色谱法和质谱法等。

元素分析法主要是通过测量颗粒物中特定元素的含量来判断颗粒物的来源和成分。

常用的元素分析方法有X射线荧光光谱法和X射线衍射法等。

离子色谱法主要是通过测量颗粒物中特定离子的含量来确定颗粒物的成分和来源。

常用的离子色谱方法有阳离子交换色谱法和阴离子交换色谱法等。

质谱法主要是通过测量颗粒物中特定分子的质荷比来判断颗粒物的组成和来源。

常用的质谱方法有质谱仪法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等。

总结起来,环境大气颗粒物的测定主要是通过物理测定方法和化学测定方法来进行。

环境大气颗粒物的测定原理

环境大气颗粒物的测定原理

环境大气颗粒物的测定原理环境大气颗粒物的测定原理是通过采集大气中的颗粒物样品,然后利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来确定其质量浓度和组成。

大气颗粒物主要包括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其测定原理有以下几种方法:1. 重量法:重量法是最常用的测定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方法。

该方法是将空气中的颗粒物通过采样器收集在滤膜上,然后将滤膜放入称量器中进行称重,通过测量滤膜的质量变化来确定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重量法适用于测定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但无法确定颗粒物的化学组成。

2. 光学法:光学法是一种基于颗粒物对光的散射和吸收特性进行测定的方法。

常用的光学法包括激光散射法和激光吸收法。

激光散射法利用激光束与颗粒物发生散射,通过测量散射光的强度来确定颗粒物的浓度。

激光吸收法则是利用颗粒物对激光光束的吸收特性进行测定。

光学法适用于测定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和粒径分布,但对颗粒物的化学组成无法确定。

3. X射线荧光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是一种通过颗粒物中元素的特征X射线荧光来测定其化学组成的方法。

该方法将颗粒物样品暴露在X射线束中,颗粒物中的元素吸收X射线后会发射出特定的荧光信号,通过测量荧光信号的强度和能量来确定颗粒物中各元素的含量。

X射线荧光光谱法适用于测定颗粒物的化学组成,但对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和粒径分布无法确定。

4. 电子显微镜法:电子显微镜法是一种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颗粒物的形态和结构来确定其组成和来源的方法。

该方法将颗粒物样品放入电子显微镜中,利用电子束与颗粒物相互作用产生的信号来观察颗粒物的形貌、晶体结构和元素分布情况。

电子显微镜法适用于测定颗粒物的形态、组成和来源,但对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和粒径分布无法确定。

综上所述,环境大气颗粒物的测定原理主要包括重量法、光学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和电子显微镜法。

不同的测定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测定目的,可以综合应用来获取更全面的颗粒物信息。

空气质量pm2.5测定方法

空气质量pm2.5测定方法

空气质量pm2.5测定方法
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因为其颗粒物质量小和易悬浮于空气中,被称为细颗粒物。

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如影响呼吸道、心血管系统,加速老化等。

因此,测定空气中PM2.5的浓度十分重要。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测量方法。

1.激光散射法
激光散射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测量PM2.5浓度的方法。

它利用激光散射效应,在被测样品中喷入一定流速的空气,激光束在空气中遇到PM2.5颗粒时会散射,散射光经过检测,根据光亮度的变化来计算出PM2.5浓度。

2.静电吸附法
静电吸附法是通过静电吸附原理,将PM2.5颗粒吸附到电极表面,通过电子积分器测量颗粒在电极上积累的静电荷量,进而计算出PM2.5浓度。

3.β射线法
β射线法是通过斯托克斯定律,使用β射线散射系统测量空气中PM2.5颗粒的浓度。

该方法使用的仪器设备较为昂贵,但精度较高。

4.重量法
重量法是利用滤膜过滤空气,将PM2.5颗粒捕集在滤膜上,然后将滤膜重量与空气体积比较,计算出PM2.5浓度。

该方法精度较高,但需要一定时间取样并进行完整的实验流程。

以上介绍的四种方法都可以测定空气中PM2.5的浓度,但具体选择哪种方法需要根据实验需要和资源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以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为标题,本文将介绍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方法和测定过程。

一、引言环境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100微米的颗粒物,包括可见颗粒物和细颗粒物。

这些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准确测定环境空气中的TSP浓度是必要的。

二、测定方法重量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环境空气中TSP浓度的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将空气中的颗粒物捕集到滤膜上,然后将滤膜称重,计算出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测定点位,安装好采样设备并校准。

2. 采样:将预先准备好的滤膜安装在采样器上,打开采样器开始采样,一般采样时间为24小时。

3. 滤膜处理:采样结束后,将滤膜取下,放置在恒温恒湿条件下等待静置,以消除静电等影响。

4. 称重:使用精密天平将滤膜进行称重,记录下质量值。

5. 计算:根据测定时间和滤膜的有效面积,计算出单位体积的颗粒物质量。

6. 数据分析:根据测定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价,得出空气中TSP的浓度。

四、注意事项1. 在采样过程中,应注意采样器的正常运行,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数据不准确。

2. 在滤膜处理过程中,要避免手指直接接触滤膜,以免污染样品。

3. 在称重过程中,要保持天平的准确性,避免外界因素干扰称重结果。

4. 在数据分析中,应注意对测定结果的合理解释和评价,避免片面或错误的结论。

五、结果与讨论通过重量法测定环境空气中TSP的浓度,可以得到准确的数据,用于评价空气质量和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同时,这种测定方法简单易行,成本较低,适用于大规模的监测工作。

六、结论重量法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测定环境空气中TSP浓度的方法。

通过合理的实验步骤和仪器设备的选择,可以得到准确的测定结果,为环境保护和空气质量监测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七、展望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对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测定要求越来越高。

实验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实验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一、原理用重量法测定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方法一般分为大流量(1.1—1.7m3/min)和中流量(0.05—0.15m3/min)采样法。

其原理基于: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使之通过已恒重的滤膜,则悬浮微粒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气体积,即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本实验采用中流量采样法测定。

二、仪器1.中流量采样器:流量50—150L/min,滤膜直径8—10cm。

2.流量校准装置:经过罗茨流量计校准的孔口校准器。

3.气压计。

4.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或聚氯乙烯滤膜。

5.滤膜贮存袋及贮存盒。

6.分析天平:感量0.1mg。

三、测定步骤1.采样器的流量校准:采样器每月用孔口校准器进行流量校准。

2.采样(1)每张滤膜使用前均需用光照检查,不得使用有针孔或有任何缺陷的滤膜采样;(2)迅速称重在平衡室内已平衡24h的滤膜,读数准确至0.1mg,记下滤膜的编号和重量,将其平展地放在光滑洁净的纸袋内,然后贮存于盒内备用。

天平放置在平衡室内,平衡室温度在20-25℃之间,温度变化小于±3℃,相对湿度小于5 0%,湿度变化小于5%;(3)将已恒重的滤膜用小镊子取出,“毛”面向上,平放在采样夹的网托上,拧紧采样夹,按照规定的流量采样;(4)采样5min后和采样结束前5min,各记录一次U型压力计压差值,读数准确至1mm。

若有流量记录器,则可直接记录流量。

测定日平均浓度一般从8:00开始采样至第二天8:00结束。

若污染严重,可用几张滤膜分段采样,合并计算日平均浓度;(5)采样后,用镊子小心取下滤膜,使采样“毛”面朝内,以采样有效面积的长边为中线对叠好,放回表面光滑的纸袋并贮于盒内。

将有关参数及现场温度、大气压力等记录填写在表1中。

表1 总悬浮物颗粒物采样记录——————市(县)——————监测点3.样品测定:将采样后的滤膜在平衡室内平衡24h,迅速称重,结果及有关参数记录于表2中。

大气中颗粒物的测定方法确认实验报告

大气中颗粒物的测定方法确认实验报告

大气中颗粒物的测定方法确认实验报告
1. 引言
本实验旨在确认大气中颗粒物的测定方法。

通过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可以确保该方法在大气污染监测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 实验步骤
2.1 样品采集
我们选择了不同地点的空气样品进行采集,以代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颗粒物含量。

在每个位置,我们使用毛细管扩散器定向收集颗粒物样品,并注意避免污染和损坏。

2.2 样品处理
收集回来的样品在实验室中经过一系列处理步骤。

首先,我们使用滤膜将颗粒物分离并去除空气中的不纯物质。

然后,将样品转移到试管中,并按照测定方法的要求进行预处理。

2.3 测定方法确认
我们使用了已被广泛接受和应用的颗粒物测定方法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重复进行了多次测量,以确认方法的可重复性。

同时,我们还与其他实验室合作,共同进行了方法的验证,以确保
结果的准确性。

3. 结果分析
经过实验测定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 所选测定方法在大气中颗粒物的测量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 方法的可重复性良好,不同实验重复进行的测量结果非常接近。

- 与其他实验室进行的合作实验也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

4.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确认所采用的颗粒物测定方法在大气污染
监测中是可行的,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该方法可以用于
大气颗粒物的定量分析和监测工作。

参考文献
[包括实验中所参考的相关文献及方法文献]。

大气中颗粒物的测定

大气中颗粒物的测定

大气中颗粒物的测定大气中TSP、PM 10和PM 2.5的监测、实验目的1、了解中流量大气采样器和四通道采样器的基本原理,掌握使用方法。

2、学习质量法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3、重点掌握滤膜的称量、采样器参数的设定与读取。

二、实验原理采样原理:采样头通过冲击式切割器实现不同粒径颗粒物的选择性分离,小于2.5 m、小于io m的颗粒随气流绕过碰撞器而在下游捕集在滤膜上。

测定PM10和PM2.5的方法是基于重力原理制定的,本实验使用的是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滤膜捕集-重量法。

原理为选用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通过已经恒重的滤膜,使环境空气中TSP和PM2.5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的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体积,即可以算出TSP和PM2.5 浓度。

滤膜经处理后,还可以进行组分分析。

三、实验仪器1、PM2.5――四通道采样器2、TSP――中流量采样器3、8cm滤膜:提前一天恒温称重好放入烘箱;四张小膜供PM2.5用,一张大膜供TSP用4、分析天平感量O.lmg 或O.OImg.5、恒温恒湿箱6镊子手套等;四•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a.三楼天台上,安装两台仪器,调节采样器入口距地面高度为 2.5m,并确保能正常通电及工作;b .提前一天用洁净镊子将滤膜夹入事先准备好的透明袋中,放入恒温恒湿箱进行24h恒重处理;2.采样过程:a.经过24h的恒重处理,称量滤膜(注意环境污染),分别平行称量五次取均值记录;然后将已称重的滤膜用镊子放入洁净采样夹内的滤网上,滤膜毛面应朝进气方向。

将滤膜牢固压紧至不漏气。

设置好仪器相关参数:24h采样,流量10L/min ;b .采样过程中不定时对采样仪器进行4-5次检查。

3.称量a.经过24h的采样过程,配戴实验手套用洁净镊子将滤膜从仪器切割器上夹入透明带中(此时应对折滤膜,避免样品损失);b .将收集好的样品滤膜立即放入恒温恒湿箱恒重24h后,进行平行五次称量滤膜,最终取平均值记录;4.数据计算利用公式计算PM2.5和PM10以及TSP的含量:其中:W1 ――采样后滤膜重量g W2 ――采样前空白滤膜重量g Q ——采样一起平均采样流量 L/mint -- 采样时间1440mi n五、数据分析1、PM2.5表1 2014.9.16大气中PM2.5采样数据本小组是在2014.9.26日17: 00—次日17: 00进行PM2.5采样。

环境空气中颗粒物质量浓度测定重量法标准

环境空气中颗粒物质量浓度测定重量法标准

环境空气中颗粒物质量浓度测定重量法标准环境空气中颗粒物质量浓度测定重量法(Mass Concentration Determination of Particulate Matter in Ambient Air by Weight Method)是一种常见的方法,用于测量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

该方法通过收集空气中的颗粒物样品,然后利用称重的方式确定颗粒物的质量,并根据收集的体积计算出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这种方法通常应用于环境监测、大气环境研究和空气质量评估等领域。

它可以用来监测和评估环境中固体颗粒物的水平,如灰尘、烟尘、悬浮颗粒物等。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颗粒物的质量浓度较高的情况,如工业区、工地附近、交通繁忙的地区等。

该方法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样设备和操作要求:该标准规定了采样设备的要求,包括采样器的类型、采样头的设计和采样流量等。

同时,还对采样操作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采样位置的选择、采样时间的确定和样品的收集方法等。

2.样品处理要求:采集到的颗粒物样品需要进行处理,以去除可能存在的干扰物质。

这包括去除颗粒物中的水、挥发性有机物和化学物质等。

标准中规定了具体的处理方法和条件。

3.测量设备和操作要求:该标准规定了测量设备的要求,包括天平的最小分度值、称量容器的砝码等。

同时,还对测量操作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校准方法、样品的称量方法和称量前后的温度和湿度测量等。

4.数据处理和报告要求:测量得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确定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标准规定了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计算公式,并要求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报告。

该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可以提供准确和可比较的环境颗粒物质量浓度数据。

它是评估大气环境质量、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监测环境污染情况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同时,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颗粒物的来源、分布和影响,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无法准确区分不同种类的颗粒物,对于粒径较小和挥发性较强的颗粒物测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气中的细颗粒物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气中的细颗粒物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气中的细颗粒物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在各种环境污染因素中,细颗粒物的危害日益突出。

大气中细颗粒物的组成繁多,除了常见的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和颗粒物外,还包含了许多其他类型的污染物。

由于细颗粒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性,如何准确、快速地检测和分析细颗粒物在环境保护领域中异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气中的细颗粒物的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是一种色谱分析方法,能够分离、检测并精确测定样品中的化合物。

通过溶解分离的样品通过高压泵进入固定相柱,进而进行分离。

该方法是一种静相分离,对于溶解性较差的物质也有较好的分离效果。

HPLC在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 GC)之后成为第二种被广泛使用的分离技术。

在环境保护领域中,HPLC广泛应用于分析环境中的各种化学物质,如有机氯类杀虫剂、甲醛、苯系物、多环芳烃等。

HPLC方法的核心是固定相柱,该柱应该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分离效率和再现性。

在分离细颗粒物时,色谱流动相是一种有机物质和无机盐的混合物。

由于流动相的特殊化学性质,可以通过不同的色谱柱来选择性地分离不同的化学物质。

以环境保护领域中的空气颗粒物为例,常见的固定相柱有四氟乙烯、硅胶和C18柱。

HPLC方法可以结合其他样品预处理技术来进行分析。

对于大气中的细颗粒物,由于样品中的颗粒物尺寸较小,很容易受到其他外部因素的干扰,在样品预处理上必须更加谨慎。

目前,颗粒物分析的前处理仍然是样品准备中最困难的问题之一。

主要的技术包括萃取、固相萃取、溶胶浓缩、超声波处理、离子液体液相微萃取等。

例如,采用萃取技术,样品可通过离心分离出固体和液体两部分。

在固体中,颗粒物被轻松地分离和去除,只需要分析液体部分以获取目标物质。

在大气颗粒物样品的预处理中,离子液体液相微萃取法在提高液相萃取方法的灵敏度上显示出很好的优势。

[原创]大气中颗粒物的测定方法

[原创]大气中颗粒物的测定方法

大气中颗粒物的测定第一节概述空气中固态和液态颗粒状态的物质统称空气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风沙尘土、火山爆发、森林火灾和海水喷溅等自然现象,人类生活、生产活动中各种燃料(如煤炭、液化石油气、煤气、天然气和石油)的燃烧是空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

颗粒物按大小可分为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和细粒子。

空气中的颗粒物有固态和液态两种形态。

固态颗粒物中较小的有炭黑、碘化银、燃烧颗粒核等,较大的有水泥粉尘、土尘、铸造尘和煤尘等。

液态颗粒物主要有雨滴、雾和硫酸雾等。

在工农业生产中可产生大量生产性粉尘,根据性质分为无机和有机粉尘。

空气颗粒物污染对人群死亡率有急性和慢性影响,有一定的致癌作用,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某些粉尘可引起尘肺。

吸入铅、锰、砷等毒性粉尘,经呼吸道溶解后,可引起机体中毒的发生。

粉尘作用于人体上呼吸道,早期可引起鼻粘膜刺激,毛细血管扩张,久而久之,能引起肥大性鼻炎,萎缩性鼻炎,还可引起咽喉炎,支气管炎等。

经常接触生产性粉尘,也能引起皮肤、眼、耳疾病的发生。

大麻、棉花、对苯二胺等粉尘可引起哮喘性支气管炎、偏头痛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沥青粉尘在日光照射下通过光化学作用,可引起光感性皮炎、结膜炎和一些全身症状。

飘浮在空气中的颗粒物,若携带某些致病微生物,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可引起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如果吸入含致癌物粉尘,如镍、铬等,可导致肺癌的发生。

第二节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飘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它是污染工作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性有害因素,可引起多种职业性肺部疾病。

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和分类生产性粉尘的来源有:矿山开采、凿岩、爆破、运输、隧道开凿、筑路等;冶金工业中的原料准备、矿石粉碎、筛分、配料等;机械铸造工业中原料破碎、配料、清砂等;耐火材料、玻璃、水泥、陶瓷制造等;工业原料的加工;皮毛、纺织工业的原料处理;化学工业中固体原料处理加工,包装物品等生产过程。

实验七 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测定

实验七 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测定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环境监测实验实验类型:综合实验实验项目名称: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测定实验地点:环资B座实验日期:2018年10月25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1.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le (TSP)指环境空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0 μm的颗粒物。

悬浮颗粒物是大气质量评价中的一个通用的重要染指标。

它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烟尘、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建筑和交通扬尘、风沙扬尘以及气态污染物经过复杂物理化学反应在空气中生成的相应的盐类颗粒。

在我国甘肃、新疆、陕西、山西的大部分地区,河南、吉林、青海、宁夏、内蒙古、山东、四川、河北、辽宁的部分地区,总悬浮颗粒物污染较为严重。

Da = Dp√ρpDp:颗粒物的真实直径ρp:颗粒物的密度粒径小于100μm的称为TSP,即总悬浮物颗粒;粒径小于10μm的称为PM10,即可吸入颗粒。

TSP和PM10在粒径上存在着包含关系,即PM10为TSP的一部分。

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PM10/TSP的重量比值为60—80%。

在空气质量预测中,烟尘或粉尘要给出粒径分布,当粒径大于10μm时,要考虑沉降;小于10μm时,与其他气态污染物一样,不考虑沉降。

所有烟尘、粉尘联合预测,结果表达TSP,仅对小于10微米的烟尘、粉尘预测,结果表达为PM10。

大气中TSP的组成十分复杂,而且变化很大。

燃煤排放烟尘、工业废气中的粉尘及地面扬尘是大气中总悬浮微粒的重要来源。

TSP是大气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按不同功能区分3级,规定了TSP年平均浓度限值和日平均浓度限值。

空气中的全部粉尘量为“总悬浮颗粒物”,去掉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剩下的就是“可吸入颗粒物”。

2.大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1)主题内容适用范围本方法适合于用大流量或中流量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进行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本方法的检测限为0.001 mg/m',总悬浮颗粒物含量过高或雾天采样使滤膜阻力大于10kPa时,本方法不适用。

颗粒物测定方法

颗粒物测定方法

颗粒物测定方法
颗粒物是环境污染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因此测定它们的浓度和大小对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保护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颗粒物测定方法。

1.重量法
重量法是一种常见的颗粒物测定方法,通常用于测定PM10和PM2.5的质量。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空气过滤器经过一段时间后,将过滤器与颗粒物一起称重,从而计算出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且可以进行定量测量,但缺点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实验室设备。

2.光散射法
光散射法是一种基于激光光束和颗粒物之间的散射现象的测定方法。

该方法通过一些光学仪器来测量颗粒物散射激光光线的强度,并且根据强度来计算颗粒物的浓度和大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非常灵敏和快速,但是需要高端仪器,昂贵的设备费用使它不实用。

3.电动力学方法
电动力学法是一种基于颗粒物在电场中受到的作用力来测量颗粒物浓度和尺寸的方法。

通过应用电压产生电场后,颗粒物沉积在电极上形成一个薄膜,然后利用该薄膜的电阻等参数进行测量。

电动力学法可以很好地测定颗粒物的大小和浓度,但它也需要昂贵的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

4.扫描电镜法
扫描电镜法是将颗粒物放置于扫描电镜中,通过扫描电镜的高分辨率图像来观察颗粒物的大小、形状和组成。

这种方法是非常精确的,它可以直接观察颗粒物的形态和结构。

但是缺点是需要非常昂贵的设备和技术人员。

总之,颗粒物的测定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测量方法都有其适宜的
应用领域和技术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取决于测量的目的和实验室设备条件。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邓)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邓)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一、监测目的1.了解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原理。

2.掌握重量法测定大气中悬浮颗粒物的方法。

二、制定原则目前测定空气中TSP含量广泛采用重量法,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的空气,使之通过采样器中以恒重的滤膜,则TSP被截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气体积计算TSP的浓度。

该方法分为大流量采样器法和中流量采样器法。

本实验采用中流量采样器法。

三、监测方案1.调研及基础资料1.1基础资料的收集主要收集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气象、地形资料、土地使用和功能区划分情况、人口分布及人群健康情况。

此外,对于监测区以往的监测资料等也应尽量收集,供制定监测方案参考。

1.2实地调查在收集基础资料的基础上,对监测区的环境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某些环境信息的变化情况。

调查主要内容有:地形地貌、气象条件,周围建筑分布情况,污染源及排污情况等。

2.监测项目可吸入颗粒物、温度、大气压3.监测点和采样点的布设3.1布设原则(1)监测点周围50m范围内不应有污染源(2)点式检测仪器采样口周围、监测光束附近,或开放光程检测仪器发射光源到监测光束接收端之间不能有阻碍环境空气流通的高大建筑物、树木或其他障碍物。

从采样口或监测光束到附近最高建筑物之间的水平距离,应为该障碍物与采样口或监测光束高度差的两倍。

(3)采样口周围水平面应保证270°以上的捕集空间,如果采样口一边靠近建筑物,采样口周围水平面应有180°以上的自由空间。

(4)监测点周围环境状况相对稳定,安全和防火措施有保障。

(5)监测点附近无强大的电磁干扰,周围有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通信线路容易安装和检修。

(6)监测点周围应有合适的车辆通道。

3.2布设监测点和采样点的方法(1)功能布点法:多用于区域性常规监测。

先将监测区域划分为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工业和居民混合区、交通稠密区、清洁区等,再根据具体污染情况和人力、物力条件,在各功能区设置一定数量的采样点。

环境空气中颗粒物质量浓度测定重量法标准

环境空气中颗粒物质量浓度测定重量法标准

环境空气中颗粒物质量浓度测定重量法标准环境空气中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测定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为了保障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需要一套严格的测定方法和标准。

这篇文章将介绍环境空气中颗粒物质量浓度测定重量法标准。

重量法是测定环境空气中颗粒物质量浓度的一种常用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称重的方式测定样品中颗粒物质量的变化,从而计算颗粒物质量浓度。

以下是环境空气中颗粒物质量浓度测定重量法的标准要求:1.样品采集:按照规定的采集方法和时间采集空气样品。

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样品受到外界干扰和污染。

2.样品处理:将采集到的空气样品进行前处理。

根据样品特性和分析要求,可能需要进行颗粒物的分离、提取和预处理等步骤。

3.称重设备:使用精确的称重设备进行样品的称重。

称重设备的选择要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要求,并经过定期的校准和检验。

4.样品称重:将经过前处理的样品放置在准备好的称量器皿中,记录称重值。

为了提高测定的准确性,通常需要重复称重3次以上,取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5.质量测定公式:根据测定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质量测定公式。

通常情况下,质量浓度的计算公式为:质量浓度= (样品质量-空白样品质量)/采样体积。

6.数据处理: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

通常需要计算各个样品的平均值、标准偏差等统计指标,并编制测定报告。

此外,环境空气中颗粒物质量浓度测定重量法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和质量保证体系。

这包括选择适当的参照物质和参考材料、采取正确的样品存储和运输方法、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等。

综上所述,环境空气中颗粒物质量浓度测定重量法标准是确保测定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保障。

通过严格遵守这些标准,能够保证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工作能够得到有效开展,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中颗粒物的测定第一节概述空气中固态和液态颗粒状态的物质统称空气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风沙尘土、火山爆发、森林火灾和海水喷溅等自然现象,人类生活、生产活动中各种燃料(如煤炭、液化石油气、煤气、天然气和石油)的燃烧是空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

颗粒物按大小可分为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和细粒子。

空气中的颗粒物有固态和液态两种形态。

固态颗粒物中较小的有炭黑、碘化银、燃烧颗粒核等,较大的有水泥粉尘、土尘、铸造尘和煤尘等。

液态颗粒物主要有雨滴、雾和硫酸雾等。

在工农业生产中可产生大量生产性粉尘,根据性质分为无机和有机粉尘。

空气颗粒物污染对人群死亡率有急性和慢性影响,有一定的致癌作用,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某些粉尘可引起尘肺。

吸入铅、锰、砷等毒性粉尘,经呼吸道溶解后,可引起机体中毒的发生。

粉尘作用于人体上呼吸道,早期可引起鼻粘膜刺激,毛细血管扩张,久而久之,能引起肥大性鼻炎,萎缩性鼻炎,还可引起咽喉炎,支气管炎等。

经常接触生产性粉尘,也能引起皮肤、眼、耳疾病的发生。

大麻、棉花、对苯二胺等粉尘可引起哮喘性支气管炎、偏头痛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沥青粉尘在日光照射下通过光化学作用,可引起光感性皮炎、结膜炎和一些全身症状。

飘浮在空气中的颗粒物,若携带某些致病微生物,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可引起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如果吸入含致癌物粉尘,如镍、铬等,可导致肺癌的发生。

第二节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飘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它是污染工作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性有害因素,可引起多种职业性肺部疾病。

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和分类生产性粉尘的来源有:矿山开采、凿岩、爆破、运输、隧道开凿、筑路等;冶金工业中的原料准备、矿石粉碎、筛分、配料等;机械铸造工业中原料破碎、配料、清砂等;耐火材料、玻璃、水泥、陶瓷制造等;工业原料的加工;皮毛、.纺织工业的原料处理;化学工业中固体原料处理加工,包装物品等生产过程。

凡防尘措施不够完善,均可能有大量粉尘外逸污染生产环境。

生产性粉尘的分类方法很多,按粉尘的性质可概括为两大类:1.无机粉尘(inorganic dust)无机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石英、石棉、滑石、煤等;金属性粉尘如铅、锰、铁、铍、锡、锌及其化合物等;人工无机粉尘如金刚砂、水泥、玻璃纤维等。

2.有机粉尘(organic dust)有机粉尘包括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粉尘;植物性粉尘如棉、麻、谷物、亚麻、甘蔗、木、茶粉尘;人工有机粉尘如有机燃料、农药、合成树脂、橡胶、人造有机纤维粉尘等。

在生产环境中,以单纯一种粉尘存在的较少见,大部分情况下为两种或多种粉尘混合存在,一般称之为混合性粉尘(mixed dust)。

二、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其卫生学意义在职业卫生实际工作中,根据生产性粉尘来源、分类以及其理化特性,能初步判定其对人体的危害性质和程度。

从卫生学角度来看,应该考虑粉尘的主要理化特性。

1.粉尘的化学成分、浓度和接触时间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化学成分和浓度是直接决定其对人体危害性质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

根据化学成分不同,粉尘对人体可有致纤维化、刺激、中毒和致敏作用。

结晶形和非结晶形、游离型和结合型二氧化硅对人体的危害作用是不同的。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愈高,致纤维化作用愈强,危害愈大。

非结晶形比结晶形二氧化硅致纤维化作用轻。

某些金属(如铅及其化合物)粉尘通过肺组织吸收,进入血循环,引起中毒。

同一种粉尘,工作环境空气中浓度愈高,暴露时间愈长,对人体危害愈严重。

2.粉尘的分散度分散度是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以粉尘粒径的分布或质量组成百分比来表示。

前者称为粒子分散度,粒径较小的颗粒越多,分散度越高;后者称为质量分散度,粒径较小的颗粒的质量占总质量百分比越大,质量分散度越高。

粉尘粒子分散度越高,其在空气中浮游的时间越长,沉降速度越慢,被人体吸入的机会就越多;而且,分散度越高,比表面积越大,越易参与理化反应,对人体危害越大。

当粉尘粒子比重相同时,分散度越高,粉尘粒子沉降速度越慢;而当尘粒大小相同时,比重越大的尘粒沉降速度越快。

因此,在设计通风防尘措施时,必须根据粉尘的比重,采用不同通风速度。

当粉尘质量相同时,其形状越接近球形,在空气中所受阻力越小,沉降速度越快。

粉尘分散度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与其在呼吸道中的阻留有关。

粉尘粒子的直径、比重、形状不同,粉尘在呼吸道各区域的阻留沉积率不同;不同直径粉尘粒子在呼吸道的沉积部位也不同。

一般认为,小于15 ?m的粒子可以进入呼吸道,其中10~15 ?m的粒子主要沉积在上呼吸道3.粉尘的形状和硬度粉尘粒子的形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它的稳定性(即在空气中飘浮的时间)。

质量相同的尘粒,其形状愈接近球形,则愈容易降落。

坚硬的尘粒能引起呼吸道粘膜机械损伤,而进入肺泡粒子,由于其质量较小,环境湿润,并受肺泡腔表面活性物质影响,可以减轻机械损伤的程度。

4.粉尘的溶解度若组成粉尘的物质对人体有害,那么,粉尘的溶解度越大,有毒物质越易被人体吸收,粉尘的毒性作用就越大;而糖、面粉等无毒粉尘,溶解度虽大,易被人体吸收,也易被排出体外,对人体的危害较小;石英尘对人体有毒性作用,是难溶物质,在体内持续产生毒害作用,其危害极其严重。

5.粉尘的荷电性粉尘在形成的过程中,各种粉尘粒子相互摩擦,或吸附空气中的离子而带电,空气中90﹪~95﹪的尘粒带有电荷。

尘粒的荷电量除与其粒径大小、比重有关外,还与工作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关。

同性电荷相斥增强了粉尘粒子的稳定性,异性电荷相吸使尘粒在撞击中凝集而沉降。

一般来说,荷电尘粒在体内易被阻留。

6.爆炸性可氧化的粉尘(如煤、面粉、糖、硫磺、铅、锌),在适宜的浓33)下,一旦遇到明火、电火花和放;糖度条件(面粉、铝、硫磺7 g/m10.3 g/m电时,即会发生爆炸,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粉尘浓度的测定第三节一、概述粉尘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粉尘的量。

粉尘在空气中的浓度,直接决定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在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浓度越高,吸入量越多,对人体危害越重。

研究表明,用质量相同而分散度不同的粉尘进行动物实验时,尘粒直径越小(1~2 ?m),发病越快,病变也越严重;而在尘粒数目相同,但质量不同的情况下,则仅在粒径较大的(即质量较大的)一组中发生尘肺,可见在尘肺发病过程中,粒子大小虽具有一定意义,但进入.肺内粉尘的质量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因此,世界各国卫生标准中,粉尘浓度3表示。

测定方法为滤膜重量测定法。

均采用质量浓度,即mg/m二、滤膜重量测定法1.原理用已知质量的滤膜采集一定体积的含尘空气,将粉尘粒子阻留在滤膜上。

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质量差和采样体积,计算空气中粉尘的浓3)。

度(mg/m W?W12?C?1000V03WWC为;为空气中粉尘的浓度,mg/m为采样前滤膜质量,;mg式中,21V为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值,L;。

采样后滤膜与粉尘的质量,mg02.样品采集(1)滤膜的准备:用镊子取下滤膜两面的夹衬纸,将滤膜放在分析天W)平上称量(,在衬纸上记录滤膜的编号和质量。

打开采样夹,将称量好的1滤膜平铺于锥形环上,拧紧固定盖。

滤膜毛面应向上,无皱褶和漏缝等。

贮于样品盒中备用。

(2)采样:将粉尘采样器固定在测尘点,在距地面1.5 m高(呼吸带)处,调节流量(15~30L/min),检查无漏气后将已准备好的采样夹放在粉尘采样器的采样漏斗中,扭紧顶盖固定,采样,记录采样的起始时间。

估计滤膜上粉尘的增重1~20 mg时,停止采样,记录终止时间。

取出滤膜夹,将受尘面向上迅速平放于采样盒内,用镊子取出滤膜,使受尘面向内折叠4~5次,用衬纸包好,贮于样品盒内,带回。

记录气温和气压;(3)称量:用镊子取出采样后的滤膜,放在分析天平上称量,记录质量(W)。

2(4)计算空气中粉尘的浓度。

.方法说明3)滤膜法操作简便、分析快速、阻尘率高、测定结果准确,是我国1(.目前通用的粉尘浓度测定方法。

(2)测尘滤膜是聚氯乙烯纤维制成的网状薄膜,不易脆裂、有明显的静电性和憎水性,能牢固地吸附粉尘;并具有阻力小、耐酸碱、阻尘率高、重量轻等优点。

(3)采样后滤膜上粉尘质量应控制在1~20 mg。

若采集量过多,会造成微孔堵塞,阻力增大,且尘粒容易脱落;采集量过少,会增加称量误差。

通常认为采集尘量在10 mg左右为最适宜。

(4)采样后的滤膜一般不需要干燥,可直接称量。

若被测空气的相对湿度在90%以上(或采样后滤膜上发现有水雾)时,应将滤膜置于硅胶干燥器中,干燥2 h 后称量,以后每干燥半小时称量一次,直到相邻两次质量之差不大于0.2 mg为止。

(5)粉尘采样器在采样前应进行气密性检验:用手掌堵住滤膜进气口,在抽气条件下,流量计的转子应即刻回到静置状态。

否则表示有漏气现象。

(6)生产环境空气中含有油雾时,采样后,必须用石油醚或航空汽油浸洗滤膜,除油,晾干后再称量。

(7)聚氯乙烯滤膜不耐高温,不能在55℃以上的采样现场使用。

(8)本法要求采集平行样本,两个样本浓度的相对偏差应小于20%,取其平均值作为该采样点的粉尘浓度。

两个样本浓度的相对偏差应大于20%时,视为无效样本。

第四节粉尘分散度的测定粉尘分散度是指空气中粉尘颗粒的粒径分布程度,可用数量分散度和质量分散度两种方法表示。

数量分散度是指各种粒径范围的粉尘粒子数量占粉尘总粒子数的百分比;质量分散度是指各种粒径范围粉尘粒子的质量占粉尘总质量的百分比。

粒径小的粉尘粒子越多,粉尘分散度越高。

我国现行卫生标准采用数量分散度表示粉尘分散度。

测定方法有滤膜法和自然沉降法。

一、自然沉降法空气中的粉尘被采集到格林氏沉降器的金属圆筒中,密闭静置一.原理1.定时间后,尘粒由于本身的重力作用而沉降到圆筒底部的盖玻片上。

在显微镜下,用目镜测微尺测量盖玻片上粉尘颗粒的大小,按粒径分组计算百分率。

2.采样将盖玻片用95%乙醇棉球擦净,放入沉降器的凹槽内(图5-1a),推动滑板至与底座平齐,盖上圆桶盖,备用。

采样时,将滑板向凹槽方向推动,直至圆桶位于底座之外(图5-1b),打开圆桶盖,在采样点距地面1.5 高度处上下移动2~3次,使被测空气进入圆桶m内。

推动滑板与底座平齐,盖上圆桶盖;将沉降器静放3 h,将滑板退出座外,用少许明胶涂于盖玻片四角,把事先擦净的载玻片压在凹槽上,使盖玻片紧贴载玻片,取出贮于样本盒中。

.分散度的测量3(1)用物镜测微尺标定目镜测微尺:目镜测微尺放在目镜筒内,其刻度间距是固定的,用它来测量粉尘颗粒的大小。

但粉尘颗粒在视野中的大小随物镜倍数的改变而改变,目镜测微尺的刻度间距不能反映粉尘颗粒的真实粒径。

因此,必须用物镜测微尺对目镜测微尺进行标定,确定在所选的物镜倍数下,目镜测微尺刻度间距代表的真实长度。

物镜测微尺是一标准尺度,其总长为1 mm,分为100等分,每一分度值为0.01 mm,即10 m(图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