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一单向板肋形楼盖教案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2
-2.60
2.23
-2.23
截面配筋计算
截面 M
边跨 中
3.31
α
γ
As
选配钢 Φ8@

150
配筋面积
第一内 中间跨中 支座 1-2 2-5 -2.6 2.23 0.8×
2.23
Φ6/8 Φ8@ Φ6/8 @150 150 @150
中间支座 1-2 2-5
-2.23 - 0.8×2.23
Φ8@ Φ6/8@ 150 150
任务一单向板肋形楼盖
模块二混凝土结构 学习情境二现浇楼盖
楼盖形式
v 肋型楼盖-传力体系:板-次梁-主梁-柱 子-基础
v 井式楼盖-柱网接近正方形,不存在主梁次 梁之分
v 密肋楼盖-减少井式楼盖中的梁间距和 板厚 度
v 无梁楼盖-无梁,板直接支撑在柱上
现浇肋型楼盖的梁格布置
v 主梁一般沿横向布置(增加侧向刚度) v 为了满足集中通风要求,在某些工业厂房中
可采用纵向布置 v 单向板的经济跨度:1.5~3m,双向板的跨
度:4~6m,次梁跨度:4~6m,主梁的跨度 5~8m。
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的内力计算
v 肋形楼盖中的板和次梁大多分别支承于次梁 及主梁上。计算时一般将他们视为典型铰支 座,板和次梁视为多跨连续梁。主梁支承在 砖墙上时,也视其为铰支座;
v 超过五跨的连续梁,若各跨所受荷载相同, 跨度相差不超过10%时,按五跨连续梁计算。 对于跨数小于5跨的连续梁,按实际跨数计算
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的内力计算
v 计算理论:弹性和塑性理论 v 弹性:将钢筋混凝土梁看成弹性材料,内力
计算按结构力学方法进行,取最不利位置计 算 v 塑性理论:考虑混凝土的塑性性质,内力重 分布,破坏依据是整个梁成为可变体系(机 动体系)-调幅法
弹性理论的计算范围
v 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 v 裂缝控制等级为一级或二级的构件 v 采用无明显物理屈服点的钢筋的构件 v 重要构件,如主梁等
B1
B3
B1
B2
B4
B2
B1
B3
B1
B4板,四周与梁整接,跨中弯距支座 负弯距均折减20%
单向板的计算简图
v 将板看成是以墙体或次梁为不动铰支承的多跨连 续梁,多于5跨的,按5跨计算,少于5跨的,按 实际跨数计算。
v 荷载:均布荷载=恒载+楼面活载(1m)
v 跨度:边跨: l01 lna/2lnh/2
连续板的配筋构造
v 受力筋形式:分离式和弯起式 v 分离式:施工简单,费钢筋 v 弯起式:施工复杂 ,节约钢筋 v 可以采用典型钢筋布置(否则需按内力包络
图来布置钢筋) v 板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
小于0.1%
配筋构造要求1
v 多跨单向板、多跨双向板采用分离式钢筋时, 跨中正弯距钢筋 宜全部伸入支座,支座负弯 距钢筋向跨内的延伸长度应覆盖负弯距图并 且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
v 板、次梁一般采用塑性理论计算
塑性理论计算内力-调幅法
v 板和次梁常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 法-即调幅法
v 在弹性理论计算的弯矩图基础上,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当进行 弯矩的调整
v 调幅目的:节约钢筋、减少支座处的负弯矩 钢筋
调幅法的条件
v 调幅值和转动能力有关,配筋率越大,转动 能力越小,所以,要求含钢特征值(混凝土 相对受压区高度)不大于0.35
v 沿板的受力方向配置的上部构造钢筋,其截面面 积不宜小于该方向跨中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 之一;沿非受力方向配置的上部构造钢筋,可根 据经验适当减少。
v 尚应在垂直受力方向布置分布钢筋
列表计算求板内力
截面 α
边跨中 1/11
第一内 支座
-1/14
中间跨 中间支座 中
1/16 -1/16
M= α(g+q) 3.31
v 板的纵向受力钢筋常用HPB235、HRB335和 HRB400钢筋,直径通常采用6~14;间距一般为 70~200,《规范》规定: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 当板厚时,不宜大于200 mm;当板厚时,不宜大 于,且不宜大于250 mm。
v 支座顶部承受负弯矩的钢筋,可在距支座边不小于 a的距离处切断,a的取值如下:当q/g≤3时,a=l0/4; 当q/g>3时,a=l0/3。
v 塑性内力重分布过程中不发生其他脆性破坏
v 调幅值一般不能超过30%
单向板的计算和配筋
v 板通常按塑性理论计算。 1. 截面尺寸 v 取单位板宽作为计算单元,即b=1000mm。
板厚h 以10 mm为模数,可按下式选取:
简支单向板
h/l1/35
两端连续单向板 h/l1/40
v 且满足最小厚度要求,eg工业建筑楼盖 70mm。
中间跨: l0 ln b
弯矩计算
v 塑性理论计算公式: M(gq)l02
考虑拱的有利作用,对于四周与梁整体浇筑的板, 中 间跨的跨中截面及中间支座截面,弯矩折减系数为 0.8。
配筋要求-受力钢筋
v 连续板的钢筋布置一般采用分离式。跨中承受正弯 矩的钢筋宜全部伸入支座,支座负弯矩钢筋向跨内 的延伸长度应覆盖负弯矩图并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
v 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不大于150mm 时,不宜大于200mm;当板厚>150mm时, 不宜大于1.5h,且不宜大于250mm
配筋构造要求2
v 简支板或连续板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 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
v 板上部的构造钢筋
连续板上部的构造筋
1、考虑长跨受力,存在支座负弯距,需配置至少 1/3的受力钢筋,至少Φ8@200的分布筋 位置:单向板的长向,主梁上方
选钢筋注意事项
v 满足构造要求 v 如果采用弯起钢筋,钢筋连续,要能排得下 v 注意受力钢筋、构造钢筋的方向及位置
板配筋构造
v 简支板,悬臂板: 直径一般在6~12mm之间,间距不大于 200mm(板厚不大于150mm时)
至少有1/3As,间距不大于400的钢筋伸入支座, 锚固长度不小于5d。
分布筋的面积不小于15%As,且不宜小于该方 向板截面面积的0.15%,也不得小于 Φ6@250(与受力筋垂直,在板的下部)
配筋要求-构造钢筋
配筋要求-构造钢筋
v 在长跨方向支座附近,需配置一定数量的负弯矩 钢筋,《规范》要求其数量不得少于短跨正弯矩 钢筋的1/3,至少Φ8@200的分布筋。
v 嵌固在承重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因沿支承 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
v 在两边嵌固于墙内的板角部分,应配置双向上部 构造钢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