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电化学(2个)

合集下载

[理学]第六章 电化学

[理学]第六章 电化学

⒉ 通电于若干个电解池串联的线路中,当所 取的基本粒子的荷电数相同时,在各个电极 上发生反应的物质,其物质的量相同,析出 物质的质量与其摩尔质量成正比。
h
9
法拉第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MzzeM Az- zeA
取电子的得失数为 z,通入的电量为 Q,则电极
上发生反应的物质的量 n 为:
n
Q zF
或 QnzF
11
法拉第定律的意义
⒈ 是电化学上最早的定量的基本定律,揭示了 通入的电量与析出物质之间的定量关系。 ⒉ 该定律在任何温度、任何压力下均可以使用。
⒊ 该定律的使用没有什么限制条件。
h
12
6·2 离子的电迁移和迁移速率
6.2.1 通过某截面的离子数量与总电量的关系
–+
e
e


极 + 极
HCl
(aq)
AB为均匀的滑线电阻,R 1 为可变 电阻,并联一个可变电容 F 以便调 节与电导池实现阻抗平衡,M为放 有待测溶液的电导池,R x 电阻待测。
I 是交流电源,G为示波器。
h
28
接通电源后,移动C点,使DGC线路中无电流 通过,这时D,C两点电位降相等,电桥达平衡。根 据几个电阻之间关系就可求得待测溶液的电导。
aB,b
B,b
bB b
当溶液很稀,可看作是理想溶液, B,b 1 ,则:
aB,b
h
bB b
35
• 溶液中, 强电解质完全电离, 独立运动的粒子为正负离子.
• 正负离子的活度与浓度之间仍然存在如下的关系:
a++b/b ab/b
• 对于完全电离的强电解质MA的化学势等于离子M+和A–

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 第六章 电化学加工

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 第六章 电化学加工

24
7. 数控展成电解加工 数控展成电解加工工具阴极形状简单(棒状、球状及条状),设计制造方 便,且适用范围广,大大缩短了生产准备周期,因而可适应多品种、 小批量产品研制、生产的发展趋势,可弥补电解加工在小量、单件加 工时经济性差的缺点。 8. 微精电解加工 目前微精电解加工还处于研究和试验阶段,其应用还局限于一些特殊的 场合,如电子工业中微小零件的电化学蚀刻加工(美国IBM公司)、微 米级浅槽加工(荷兰飞利浦公司)、微型轴电解抛光(日本东京大学)已 取得了很好的加工效果,精度已可达微米级。微细直写加工、微细群 缝加工及微孔电液束加工,以及电解与超声、电火花、机械等方式结 合形成的复合微精工艺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14
6.3.3 电解液
1. 电解液的作用、要求及分类 1) 电解液的作用 电解液是电解池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产生电解加工阳极溶解 的载体。正确地选用电解液是电解加工的最基本的条件。 电解液的主要作用是: (1) 与工件阳极及工具阴极组成进行电化学反应的电极体系, 实现所要求的电解加工过程,同时所含导电离子也是电解 池中传送电流的介质,这是其最基本的作用。 (2) 排除电解产物,控制极化,使阳极溶解能正常连续进行。 (3) 及时带走电解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使加工区不致 过热而引起沸腾、蒸发,以确保正常的加工。
7
2. 电化学极化 一个电极反应过程包括反应物质的迁移、传递,反 应物质在电极/溶液界面上得失电子等。如果反应 物质在电极/溶液界面上得失电子的速度,即电化 学反应速度落后于其他步骤所进行的速度,则造 成电极表面电荷积累,其规律是使阳极电位更正, 阴极电位更负。将由于电化学反应速度缓慢而引 起的电极极化现象称作电化学极化
(a) 整个区域都是活化溶解
(b) 存在钝化区

电化学 第6章 气体电极过程

电化学 第6章 气体电极过程

第6章 气体电极过程所谓气体电极过程是指涉及气体的电极反应。

换句话说,反应物或产物为气体的电极反应就是气体电极过程。

如工业生产中电解制备H 2和Cl 2。

222Cl e Cl →---再如:--↔++OH O H e O 42422也是气体电极过程。

研究气体电极过程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气体电极过程的规律,控制反应的进行,使其为科研和生产服务。

比如在电解法制备氢气中,我们可以设法降低氢析出过电位(如选择电极材料等),从而节约能源。

再如在电池工业中,充电过程中正极要有2O 析出,该反应都是副反应,对电池充电有害,我们通过研究可以设法提高2O 的析出过电位,从而提高电池的充电效率。

同样在电镀技术中,负极常常伴随着2H 的析出,由于存在该反应,使镀液体系的电流效率下降。

若能设法提高2H 的析出过电位,则电流效率则可以提高,从而节约能源。

还有就是22O H -燃料电池、Air Al ,Air Zn --电池等等都涉及气体电极过程,这方面例子很多,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在气体电极过程中,研究得比较多,比较透彻的是氢、氧电极过程。

尤其是氢电极过程研究得最多,重现性好,人们认识也比较一致,有关氢电极过程的一些理论也是比较成熟的。

而氧电极研究的也不少,但认识不一致,提出几十种机理。

因此本章以氢电极为重点,氧电极也做一定介绍。

由于气体电极过程一般都涉及表面转化问题(或易于生成新相),大都涉及在电极上的吸附、吸附态中间粒子。

故先讨论吸附问题:6.1 氢原子和氧在电极上的吸附本节主要介绍吸附的方式、研究吸附的方法和吸附量的求出。

氢通常是以原子形式吸附的,而氧的吸附则是很复杂的,故不特指氧原子。

(可能形成222222O H HO HO O OH OH O O 、、、、、、、----…,ϕ不同,也可几种形式同时存在)。

氢原子吸附主要在Ni Fe Pd Pt 、、、等过渡金属表面上,而在Zn Cd Pb Hg 、、、等金属表面上从未发现过较大量的吸附氢原子。

电化学基本原理与应用-第6章

电化学基本原理与应用-第6章

第六章电荷转移步骤动力学与电化学极化主要内容6.1 电化学极化概述6.2 电化学步骤的基本动力学方程6.3 电化学步骤的基本动力学参数6.4 稳态电化学极化动力学方程6.5 ψ效应16.6 混合控制动力学规律6.7 电化学极化与浓差极化的比较6.1 电化学极化概述6.1.1 电化学极化经验公式—Tafel公式6.1.2 影响电化学极化的主要因素6.1 电化学极化概述液相传质过程发生于“电极/溶液”表面附近的液层中,即扩散层中。

电化学步骤(电荷转移步骤)则发生于“电极/溶液”界面上。

由于电极过程中,电化学步骤的速度缓慢,而引起电极电位偏离其平衡电极电位的现象,称为“电化学极化”或“活化极化”。

产生的过电位称为“电化学过电位”。

6.1.1 电化学极化经验公式—Tafel公式1905年,根据析氢反应的大量研究结果,Tafel首先提出了电化学极化过电位与极化电流密度之间的关系,即著名的Tafel公式。

Tafel公式显示,η不仅与电流密度I有关,还与a、b有关。

而a、b则与电极材料性质、表面结构、电极的真实表面积、溶液的组成及温度有关。

η+=a lgIb6.1.1 电化学极化经验公式—Tafel公式发生电化学极化时η与lgI的关系6.1.2 影响电化学极化的主要因素(1)电流密度。

(2)电极材料,不同的电极材料a值不同,反应能力完全不同。

需要寻找具有高催化活性的材料。

(3)电极的真实表面积,表面积越大电极的反应能力越大,可减小电极的极化。

如采用多孔电极。

(一般真实表面积与表观表面积之间有较大差距。

)6.1.2 影响电化学极化的主要因素(4)电极的表面状态,电化学极化非常强烈的依赖于电极表面的状态。

各种活性物质的特性吸附可极大的改变电极反应的速度。

如电镀添加剂、缓蚀剂等。

(5)温度,一般温度升高,过电位降低,反应速度加快。

6.2 电化学步骤的基本动力学方程6.2.1 电极电位对反应活化能的影响6.2.2 电极电位对反应速度的影响6.2.1 电极电位对反应活化能的影响电极电位对于电极反应速度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热力学方式与动力学方式。

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

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

第六章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Chapter 6 Oxidation-Reduction Reactions & Electrochemistry本章研究另一类化学反应──氧化─ 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1 氧化─ 还原反应(Oxidation —Reduction Reactions )一、氧化数(Oxidation Number )1.氧化数是一个经验值,是一个人为的概念。

2.引入此概念,有以下几方面的应用:(1) 判断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数升高、氧化反应、还原剂 reducing agent (reductant),氧化数降低、还原反应、氧化剂 oxidizing agent (oxidant). (2) 计算氧化──还原当量 (3) 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4) 分类化合物,如Fe ( Ⅲ )、Fe (Ⅱ);Cu (Ⅰ)、Cu (Ⅱ)。

引入氧化数,可以在不用详细研究化合物的结构和反应机理的情况下,实现上述四点。

3.怎样确定氧化数(1) 在离子化合物中,元素的氧化数等于离子的正、负电荷数。

(2) 在共价化合物中,元素的氧化数为两个原子之间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数。

a .在非极性键共价分子(单质)中,元素的氧化数为零,如P 4、S 8、Cl 2中P 、S 、Cl 的氧化数都为零;b .在极性键共价分子中,元素的氧化数等于原子间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数,例如:11H :F +-,1111(-2)H :O :H +--+,1100111H :O :O :H +--+-,11+11(0)H :O :F +--。

(3) 具体规定:a .单质的氧化数为零,例如P 4、S 8中P 、S 的氧化数都为零,因为P -P 和S -S键中共用电子对没有偏移;b .除了在NaH 、CaH 2、NaBH 4、LiAlH 4中氢的氧化数为-1以外,氢的氧化数为+1;c .所有氟化物中,氟的氧化数为-1;d .氧的氧化数一般为-2,但有许多例外,例如2O (1/2)--、22O (1)--、3O (1/3)--、21/2O ()++、2OF 2)(+等;目前元素的最高氧化数达到+8,在OsO 4、RuO 4中,Os 和Ru 的氧化数均为+8,其它元素的最高氧化数至多达到其主、副族数。

第六章电化学

第六章电化学

第六章 电化学(一)主要公式及其适用条件1、法拉第定律——电极反应的B 物质的质量 zF It M v m /B B B =式中:v B 为参加电极反应的物质B 的计量系数;M B 为物质B 的摩尔质量;I 为电流强度;t 为通电时间;z 为电极反应进行了1mol 反应进度时得(或者失)电子的物质的量;F =96485C ·mol -1,称为法拉第常数。

此定律不受任何外界条件和参加电极过程各有关物质性质的影响。

2、离子迁移数-++-++-++++=+=+U U U Q Q Q t υυυdef=;-+--+--+--+=+=+U U U Q Q Q t υυυdef = 上述两式中:t +和t -分别为正、负离子的迁移数;Q +和Q -分别为在一定时间内正、负离子迁移的电量,Q ++Q -则为通过溶液的总电量;υ+和υ-分别为正、负离子定向迁移的速率;U +和U -分别称为正、负离子的电迁移率,即电势梯度∆ϕ/l =1V ·m -1时离子运动的速率,其单位为m 2·S -1·V -1。

上式适用于强电解质稀溶液。

3、电导的定义 l A R I G //defκ==式中:R 为导体的电阻;A 为导体的截面积;l 为导体的长度。

4、电导率 ρκ/1/==AR l式中:ρ称为电阻率;l =1m 、A =1m 2时的电导,称为电导率κ。

5、摩尔电导率 c A -=∞m m ΛΛ式中:∞m Λ为无限稀释时的摩尔电导率,亦称为极限摩尔电导率;当温度、电解质溶液一定时A 为常数,其单位为S ·m 3.5·mol -1.5。

此式只适用于强电解质稀溶液。

7、柯尔劳施离子独立运动定律的数学表示式 ∞m Λ=v +∞--∞++m,m,ΛΛv 式中:v +及v -分别为正、负离子的化学计量数;∞+m ,Λ及∞-m ,Λ分别为正、负离子的极限摩尔电导率。

此式适用于无限稀释的电解质(不论其强弱)溶液。

第六章电化学步骤动力学基础-精选文档49页

第六章电化学步骤动力学基础-精选文档49页
10exp0.5965000.24107m0 A/cm2 8.314298
24.11.2019
17
§6-2电子转移步骤的基本动力学参数
一.电极过程的传递系数 、
物理意义:表示电极电位对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 活化能影响的程度。
和式(6-3)改写为
GG0nFa
GG0 nF a 采用氢标电位 a 0
(6-4) (6-5)
G G 0 n( F 0) G 0 ' nF (6-6)
G G 0 n( F 0) G 0 ' nF (6-7)
式进行,即凡是发生一次转移n个电子(n= 1或2)的电化学反应、那么带有nF电量的1 摩尔反应粒子在电场中转移而达到活化态 时,就要比没有界面电场时增加克服电场 作用而消耗功δnF。对还原反应,δ=α;对 氧化反应,δ=β。所以,反应活化能总是要 相应地增加或减少δnF。
24.11.2019
8
0 ,用零标电位 a 代替上面的 ,式(6-2)
解:由题意可知,i1FK cAe g x R p F T 1m 0/c Am 2
若使电极电位向正移动0.24V,则银的氧化溶解 速度为:
24.11.2019
16
i2 FKcAgexpF(RT0.24)
FKcAgexpRFTexpFR0T.24)i1expFR0T.24)
10
二、电极电位对电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
设:电化学反应步骤为控制步骤,此时
cis ci0
传质处于准平衡态
由化学动力学知: kcexpG
RT
根据Frarday定律 得:
i nFkcO expRGT
(6-10)
i nFkcRexpRGT

第六章 习题解答

第六章 习题解答

2
Λm =
κ
c
=(
0.944 )Ω −1 ⋅ m 2 ⋅ mol−1 = 9.44 × 10−3 Ω −1 ⋅ m 2 ⋅ mol−1 3 0.1 × 10
6-6 用银电极电解 AgNO3 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测得在阴极上析出 1.15g 银,并知 + + 阴极区溶液中 Ag 的总量减少了 0.605g。试计算 AgNO3 溶液中离子的迁移数 t(Ag )和 t(NO3-) 。 解:在电解池的阴极上:Ag +e →Ag(s),每还原 1molAg 则需 96500C 的电量,所以通 过电解池的总电量: Q 总 =
-
x-
(2) t (K + ) = 0.6 /1 = 0.6; t ([Ag(CN) 2 ]− ) = 1 − 0.6 = 0.4
6-9 用铜电极电解 CuSO4 溶液。电解前每 100g 溶液中含 10.06g CuSO4,通电一段时 间后,测得在银电量计中沉积了 0.5008g 银,并测知阳极区溶液重 54.565g,其中含 CuSO4 2- 2+ 5.726g。试计算 CuSO4 溶液中离子的迁移数 t(Cu )和 t(SO4 ) 。
第六章 电化学
6-1 用铂电极电解 CuCl2 溶液,通过的电流为 20A,经过 15min 后,问在阴极上能析 出多少铜?在阳极上能析出多少 27℃、100kPa 下的 Cl2? 解: (1)在电解池的阴极上 Cu +2e →Cu(s) 析出 Cu 的质量:
2+ -
m=
M Cu It 63.546 × 10−3 × 20 × 15 × 60 =( )kg = 5.927 × 10−3 kg ZF 2 × 96500
-3 -1

(人教版)2020高考总复习 化学:第六章 第2讲 原电池 化学电源

(人教版)2020高考总复习 化学:第六章 第2讲 原电池 化学电源

21
考点一
考点二
5.(天津理综)锌铜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 通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22
考点一
考点二
A.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甲池的 c(SO24-)减小 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乙池溶液的总质量增加 D.阴阳离子分别通过交换膜向负极和正极移动,保持溶液中电荷平衡

答案 (1)减小 减小 (2)减小 增大
33
考点一
考点二
2.(课后习题改编)某蓄电池反应式为 Fe+Ni2O3+3H2O 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
Fe(OH)2+2Ni(OH)2。
①放电时,Fe为正极,Ni2O3为负极 ②充电时,阴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Fe(OH)2+2e-===Fe+2OH- ③充电时,Ni(OH)2为阳极 ④蓄电池的电极必须是浸在某碱性溶液中
7
考点一
考点二
1.在理解形成原电池可加快反应速率时,要注意对产物量的理解,Zn与稀H2SO4反 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锌足量时,不影响产生H2的物质的量,但稀H2SO4足 量时,产生H2的物质的量要减少。
2.把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拆写成两个电极反应时,首先要写成离子反应,要注意通过 电荷守恒与原子守恒把H+、OH-、H2O分解到两个电极反应中。
25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二 化学电源 (频数:★★★ 难度:★★★)
名师课堂导语 化学电源知识是电化学中的难点,是我们高考热点题型新型化 学电源的知识源头,特别是燃料电池与充电电池更是重中之重,要熟练掌握介质对 半反应的影响及充电电池四个电极的关系。
26
考点一
考点二
1.一次电池 (1)碱性锌锰干电池(图一)

第6章-电化学合成-02-有机电化学合成1

第6章-电化学合成-02-有机电化学合成1

CH4 + I-
溴苯在汞阴极上可还原为苯:
Br + H+ + 2e-
+ Br-
卤代烃被还原的活性次序为:
RI > RBr > RCl > RF
20
三元环、四元环等高张力环的烃类是较难合成的有机化合 物,通过卤代烃电还原可以制备一些高张力的环烃,如:
X
X + 2e-
+ 2 Br-
X
CH2X + 2e-
12
2
隔膜材料
大多数电化学反应器都需要使用隔膜来分隔阴极和阳极区 间,以避免两极所生成的产物混合,防止副反应和次级反应 发生而影响产物的纯度、产率和电流效率,避免发生危及安 全的事故。
种类
隔膜材料主要有两大类:非选择性隔膜和选择性隔膜。 • 非选择性隔膜属机械性多孔材料,纯粹靠机械作用传输, 不能完全阻止因浓度梯度存在而产生的渗透作用。 • 选择性隔膜又叫离子交换膜,分为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 交换膜。
近十年来,我国也有许多科研工作者涉足这一领域,做了大量 研究开发工作。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有机电合成的研究,如 糠醛的电氧化、顺丁烯二酸的电还原等。70年代实现了胱氨酸 电解还原制取L-半胱氨酸的工业化。我国有机电化学合成科学 和技术与世界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4
有机电化学合成的原理
有机电化学合成主要研究有机分子或催化媒质在“电极/溶液”界面上电荷相
9
分类
按电解槽结构分类:箱式电解槽、压滤机式或板框式电解槽、 特殊结构的电解槽; 按电解槽工作方式分类:间歇式电解槽、柱塞流电化学反应 器、连续搅拌箱式反应器或返混式反应器 。
10
电极材料
电极材料作为一种特殊的功能性材料,不仅涉及到反应过程 中的能耗,而且直接影响反应的产率及产品质量,甚至决定整 个反应体系的成败。

第六章第32讲电化学原理的应用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六章第32讲电化学原理的应用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32讲电化学原理的应用[复习目标] 1.认识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2.能举例说明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能分析能源的利用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能利用化学变化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如新型电池的开发等。

考点一电化学计算名师课堂点拨1.电化学的计算原电池和电解池的计算包括两极产物的定量计算、溶液pH的计算、相对原子质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产物的量与电量关系的计算等。

2.电化学计算中三种常用的方法如以通过4 mol e-为桥梁可构建如下关系式:(式中M为金属,n为其离子的化合价数值)该关系式具有总览电化学计算的作用和价值,熟记电极反应式,灵活运用关系式便能快速解答常见的电化学计算问题。

3.电化学计算中的三个相等(1)同一原电池的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得、失电子数相等。

(2)同一电解池的阴极、阳极电极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

(3)串联电路中的各个电极反应得、失电子数相等。

上述三种情况下,在写电极反应式时,得、失电子数要相等,在计算电解产物的量时,应按得、失电子数相等计算。

关键能力提升1.将两个铂电极插入500 mL CuSO 4溶液中进行电解,通电一定时间后,某一电极增重0.064 g(设电解时该电极无氢气析出,且不考虑水解和溶液体积变化),此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约为( )A .4×10-3 mol·L -1B .2×10-3 mol·L -1C .1×10-3 mol·L -1D .1×10-7 mol·L -1【解析】 由题意可知,n (H +)=2n (H 2SO 4)=2n (Cu)=2×0.064 g 64 g·mol-1=0.002 mol ,c (H +)=0.002 mol 0.5 L=4×10-3 mol·L -1。

【答案】 A2.(2023·重庆巴蜀中学模拟)我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Zn -PbO 2电池,电解质为K 2SO 4、H 2SO 4和KOH ,通过a 和b 两种离子交换膜将电解质溶液隔开(减少参加电极反应的离子的迁移更有利于放电),形成M 、R 、N 三个电解质溶液区域,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电化学原理-第六章-电子转移步骤动力学

电化学原理-第六章-电子转移步骤动力学

其中:
nF i nF K cR exp RT
G 0 K k exp RT
G 0 K k exp RT
令:
i 0 nF K cO i nF K c R
0
则:
nF i i exp RT nF i i 0 exp RT
稳态时
s s c F c F R exp i i i i0 O exp 0 0 c RT c RT R O
阴极极化时:
F ic i i 0 exp RT cO i s 0 ∵ c c 1 i d

K的物理意义:标准电极电位和反应物
浓度为单位浓度时的电极反应绝对速度。
K 的应用: 以 K 代替 i 0 描述动力学特征,将不包含浓 度 c i 的影响:
F 0, i FKcO exp RT


F 0, i FKcR exp RT
与经验公式的比较


对阴极反应:
2.3RT 0 a log i F
2.3RT b F
对阳极反应:
2.3RT 0 a log i F
2.3RT b F
三、高过电位区的电化学极化规律

高过电位区的条件:
F F jc j exp( c ) exp( c ) RT RT

6.1

电极电位对电子转移步骤活化 能的影响
体 系 能 量
位能图:表示 金属离子处在 金属/溶液界面 不同位置时, 位能高低的一 种示意图。 活化能:活化 态离子平均能 量

电化学原理知识点

电化学原理知识点

电化学原理知识点电化学原理第一章绪论两类导体:第一类导体:凡是依靠物体内部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而导电的物体,即载流子为自由电子(或空穴)的导体,叫做电子导体,也称第一类导体。

第二类导体:凡是依靠物体内的离子运动而导电的导体叫做离子导体,也称第二类导体。

三个电化学体系:原电池:由外电源提供电能,使电流通过电极,在电极上发生电极反应的装置。

电解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电化学体系叫电解电池或电解池。

腐蚀电池:只能导致金属材料破坏而不能对外界做有用功的短路原电池。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原电池(-)电解池(+)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原电池(+)电解池(-)电解质分类:定义:溶于溶剂或熔化时形成离子,从而具有导电能力的物质。

分类:1.弱电解质与强电解质—根据电离程度 2.缔合式与非缔合式—根据离子在溶液中存在的形态3.可能电解质与真实电解质—根据键合类型水化数:水化膜中包含的水分子数。

水化膜:离子与水分子相互作用改变了定向取向的水分子性质,受这种相互作用的水分子层称为水化膜。

可分为原水化膜与二级水化膜。

活度与活度系数:活度:即“有效浓度”。

活度系数:活度与浓度的比值,反映了粒子间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真实溶液与理想溶液的偏差。

规定:活度等于1的状态为标准态。

对于固态、液态物质和溶剂,这一标准态就是它们的纯物质状态,即规定纯物质的活度等于1。

离子强度I:离子强度定律:在稀溶液范围内,电解质活度与离子强度之间的关系为:注:上式当溶液浓度小于0.01mol·dm-3 时才有效。

电导:量度导体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其值为电阻的倒数。

符号为G,单位为S ( 1S =1/Ω)。

第二章是电化学热力学界面:不同于基体的两相界面上的过渡层。

相间电位:两相接触时存在于界面层的电位差。

产生电位差的原因是带电粒子(包括偶极子)分布不均匀。

形成相间电位的可能情况:1。

残余电荷层:带电粒子在两相间的转移或外部电源对界面两侧的充电;2.吸附双电层:界面层中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吸附量不同,使界面和相体带等量相反的电荷;3.偶极层:极性分子在界面溶液侧定向排列;4.金属表面电势:各种短程力在金属表面形成的表面电势差。

第六章 电化学判断题及答案

第六章 电化学判断题及答案

1.溶液是电中性的,正、负离子所带总电量相等,所以正、负离子离子的迁移数也相等。

解:错。

2.离子迁移数与离子速率成正比,某正离子的运动速率一定时,其迁移数也一定。

解:错。

3.离子的摩尔电导率与其价态有关系。

解:对。

4.电解质溶液中各离子迁移数之和为1。

解:对。

5.电解池通过l F电量时,可以使1mol物质电解。

解:错,电解质分子中正、负离子所带电荷不一定为1。

6.因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可以定向移动,所以测定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时要用直流电桥。

解:错,当电流通过电解池时,两极将发生电极反应,电解质浓度发生变化。

7.无限稀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可以看成是正、负离子无限稀摩尔电导率之和,这一规律只适用于强电解质。

解:错,强电解质也适用。

8.电解质的无限稀摩尔电导率Λ可以由Λm作图外推到c1/2 = 0得到。

解:错,只适用于强电解质。

9.德拜—休克尔公式适用于强电解质。

解:错,适用于强电解质稀溶液。

10.若a(CaF2) = 0.5,则a(Ca2+) = 0.5,a(F-) = 1。

解:错,a(CaF2) = a(Ca2+)·a2(F-)。

11.电池(a) Ag,AgCl|KCl(aq)|Hg2Cl2,Hg与电池(b) Hg,Hg2Cl2|KCl(aq)|AgNO3(aq)|Ag 的电池反应可逆。

解:错。

12.恒温、恒压下,ΔG > 0的反应不能进行。

解:错,恒温、恒压、W’ = 0 时,ΔG > 0 的过程不能进行。

13.电池Zn|ZnCl2(aq)|AgCl(s)|Ag在25℃、p 下可逆放电2F时放热23.12 kJ,则该电池反应:Zn + 2AgCl(s) → ZnCl2 + 2Ag 的(298K) = -23.12 kJ·mol-1。

解:错,过程中W’≠ 0,ΔH ≠ Q p。

14.Zn2+ + 2e → Zn ,E1 ,(1);½Zn2++e → ½Zn,E2 ,(2)。

电化学思考课后答案第六章

电化学思考课后答案第六章

电化学思考课后答案第六章思考题3. 从理论上推导电化学⽅程式(巴特勒-伏尔摩⽅程),并说明该理论公式与经验公式的⼀致性。

答:电化学极化处于稳定状态时,外电流密度必定等于(j j =v w),也就是等于电⼦转移步骤的净反应速度(即净电流密度j 净)。

由于电⼦转移步骤是控制步骤,因⽽j 净也应是整个电极反应的净反应速度。

这样,根据电⼦转移步骤基本公式,易得稳态电化学极化时电极反应的速度与电极电位之间关系。

即j=j 净。

将公式 j 净= 0F F RT RT j e e a b j j -D D 轾犏-犏臌代⼊上式,则 0F F RT RT j j e e a b j j -D D 轾犏=-犏臌(1)式(1)就是单电⼦电极反应的稳态电化学⽅程式,也称巴特勒-伏尔摩⽅程。

若电极反应净速度预⽤正值表⽰时,可⽤j c 代表阴极反应速度,⽤j a 表⽰阳极反应速度,将式(1)分别改写为0c c F F RT RT c j j j j e e a b h h -轾犏=-=-犏臌v w (2) 0a a F F RT RT a j j j j e e b a h h -轾犏=-=-犏臌w v (3)当过电位很⼤时,相当于双曲线函数x 值很⼤,即式(2)中有如下关系c c F F RT RT e ea b h h -?可以忽略(2)中右边第⼆个指数项,即 0c F RT c j j e a h -? (4)两边取对数02.3 2.3log c c RT RT j j F Fh a a =-+ (5)同理,对于阳极极化为0a F RT a j j eb h -? (6) 02.3 2.3log a a RT RT j j F Fh b b =-+ (7)式(5)和式(7)即为⾼过电位时巴特勒-伏尔摩⽅程近似公式。

与电化学极化的经验公式——塔菲尔公式(log a b j h =+)相⽐,可看出两者是完全⼀致的。

这表明电⼦转移步骤的基本动⼒学公式和巴特勒-伏尔摩⽅程的正确性得到了实践的验证。

10电化学教程第6章

10电化学教程第6章
61
习题
1.写出考虑了Ψ1效应的Tafel公式。 2.根据课本图6-7的实验分析Ψ1效应的 影响。
62
6.4 多电子电极反应
63
6.4.1 普遍的巴伏公式
64
一、普遍的巴伏公式推导过程
(1) 合并平衡步骤
将控制步骤前后的平衡步骤合并,简化为 以下三个步骤:
65
(2)分析速率控制步骤
根据单电子步骤的动力学公式,求速率控 制步骤(2)的电流与电势关系:
5.J0和k均可反映反应的可逆性
k不受浓度的影响 J0比较直观
31
32
习题
1. 简述三种极化的概念,哪一种极化 严格来讲不能称为极化。 2. 简述电化学极化最基本的三个动力 学参数的物理意义。 3.为什么电极电位的改变会影响电极 反应的速度和方向?
33
6.2 稳态极化的动力学公式 6.2.1 Butler-Volmer公式
56
(2)结果与讨论
57
58
59
60
1.
(1)达到S2O82-的还原电位后, S2O82开始还原,J急剧增大。 (2)但不同转速极值不同,说明反应由 液相传质控制。 (3)电位越过PZC负移时,J急剧下降, 且此时J基本不随转速变化,说明此时电 化学步骤控制。 2.电位总是在越过PZC负移时,J急剧下降, 说明Ψ1电位变负时还原速度下降,远离PZC 后又开始上升。 3.加入局外电解质可以下降幅度减小,局 外电解质浓度越高,J下降越少。
7
(3)反应速率常数 与交换反应速率
质量作用定律:一定温度下,基元反应的反应
速率与各反应物浓度以相应化学计量数为方次的 积成正比。
微观可逆性原理:如果正向反应是基元反应,
则其逆向反应也必然是基元反应,而且逆过程按 原来的路径返回。

电化学原理及应用

电化学原理及应用
如果增大外电路的电阻,使电流趋近于0时,这 时克服电池内电阻消耗的功也趋近于0,电池的外 电压可视等于其电动势ε(electromotive)
若外电路通过的电量为Q,则原电池对外所 做的最大电功W电为:
W电 = Q ·ε 若原电池反应完成1mol时,外电路通过了n mol电子,则:
W电 = nFε F = 96500C∙mol-1,称为法拉第常数,物理意 义是1 mol电子所带电量为96500库仑(C)。
6.2.2 电池符号
Zn︱Zn2+(c1)‖Cu2+(c2) ︱Cu 规定:1.将发生氧化反应的“负极”写在左边。
2.“‖”表示盐桥。“︱”表示两相界面,“,”有 时也可表示两相的分界,同一相中不同物质间 用“,”隔开,“c”表示溶液的浓度。
3.电池中各有关物质要注明浓度,分压,温度,如 不特别注明,一般指温度298K,压力为 101.325kPa,浓度为 1mol∙dm-3 .电极反应中有 H+或OH- 参与时,在半电池的溶液相中要表示 出来
6.1.3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 离子电子法
(1).将离子方程式拆分为两个半反应 ,一个是氧化 的,一个是还原的.
(2).原子配平.酸性介质中对H、O的配平多氧的一 方加H+,少氧的一方加H2O;碱性介质中,多 氧的一边加H2O,少氧的一边加OH-。
(3).电荷配平.用加电子的方法配平两个半反应前 后的电荷数和电荷符号.
今测得饱和甘汞电极和标准锌电极组成的电池 ε=1.0043V,求Eθ(Zn2+/Zn )= ?
解:ε=E+-E-=0.2415- Eθ(Zn2+/Zn )= 1.0043
Eθ(Zn2+/Zn )= -0.7628

电化学原理第六章名词解释填空版本

电化学原理第六章名词解释填空版本

1、电子转移步骤电子转移步骤是指在界面电子,从而还原或氧化成新物质的过程。

这一单元步骤包含了和两个内容,是整个电极过程的步骤。

研究电子转移步骤的规律有重要的意义,当该步骤成为电极过程的时,整个电极的极化规律就电子转移步骤的动力学规律。

2、传递系数传递系数表示对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活化能影响的,其数值大小取决于,对于而言,α+β= ,且常有α≈β≈,所以又称为系数。

3、交换电流密度交换电流密度表示下反应和反应的。

它是平衡状态下,粒子和还原态在界面的速度,其本身表征了电极电位在状态下的特性。

4、标准电极反应速度常数K是与无关,便于对不同电极体系的性质进行比较的参数,它表示电极电位为,反应粒子为时电极反应的绝对速度,单位为,或者是,它是指定条件下的交换电流密度,且排除了的影响。

可以替代描述体系的动力学性质,而不用注明反应物的。

5、Ψ1效应某些在附近发生或者在中,不可以忽略以及其变化对电化学反应的影响时,这种影响实际上是双电层结构以及双电层中的变化造成,而集中体现在的变化上的,所以把双电层的影响称为Ψ1效应6、隧道效应隧道效应:由于电子的行为,使它能够位垒而出现在中,即电子有一个渗透的有限的。

在穿透位垒的,电子的几乎不变,这个作用称为电子跃迁的隧道效应。

通过隧道效应,电子有可能在条件下实现在界面的转移。

7、费兰克-康东原理电子只能在电子接近于的两个之间有效地跃迁,这个结论就是弗兰克康东原理,它是各种反应必须遵守的重要原则。

8、费米能级费米能级相当于被价电子的能级的,在时,所有费米能级能量的能级都被价电子所填满。

把费米能级看作是的平均,是金属中的能级,费米能级的能量是自由电子在中的。

(补充:电极极化的实质是费米能级的移动。

当费米能级移动时,电子进行隧道跃迁的条件也随之改变,即所需要的激发态发生了变化,从而使电子转移步骤的活化能发生变化,这就是电极电位影响反应活化能和反应速度的实质。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电化学一、本章基本要求1.掌握电化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导体、原电池和电解池、正负极、阴阳极。

了解离子迁移数的意义及常用测定方法。

2.掌握电导、电导率及摩尔电导率的概念及它们与浓度的关系。

熟悉离子独立运动定律及电导测定的应用。

3.熟悉电解质溶液的活度、平均活度系数、平均浓度和离子强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了解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的使用。

4.掌握可逆电池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熟悉可逆电极的类型和书写方法,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5.了解电池电动势的产生机制,测定原理。

了解电极电势的确定方法及标准氢电极作用。

6.熟练掌握电池电动势和电极电势的Nernst方程,掌握它们的计算和重要的应用。

7.熟练掌握电化学和热力学之间的联系,能利用电化学手段计算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值。

8.了解浓差电池的基本概念。

熟悉膜电势的概念和意义。

9.熟悉电解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电极极化的产生原因。

10.了解电化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二、基本公式和内容提要(一)电化学基本概念1.导体导体是指能够导电的一类物体,通常分为电子导体和离子导体两种。

电子导体通过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而导电,且导电过程中无化学变化,导体的导电能力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离子导体通过正、负离子的定向移动来实现导电目的,导电过程中有化学反应发生,导体的导电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强。

2.原电池和电解池实现化学能和电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装置称为电化学装置,或简称电池。

其中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电解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

两种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称为阳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称为阴极。

而正负极则是根据电势的高低来认定的。

电势高者为正极,电势低者为负极。

原电池中的正极为阴极,负极为阳极;电解池中的阳极为正极,阴极为负极。

无论在原电池还是电解池中,正离子向阴极的定向迁移和负离子向阳极的定向迁移,都可以实现电流在溶液内部的传导;而两电极上氧化、还原反应的彼此独立进行,又可以实现电流在电极与溶液界面处的连续。

从而实现化学能和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3.法拉第电解定律 法拉第电解定律可以表述为:电解时,在任一电极上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的量与通入的电量成正比;在几个串联的电解池中通入一定的电量后,各个电极上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的量相同。

法拉第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n z F Q =式中,Q 为电量,n 为物质的量,z 为电极反应中得失电子的物质的量。

4.离子的迁移数 电解质溶液中通入电流以后,溶液中的正、负离子将分别向阴极和阳极作电迁移,承担起电量的输运任务。

每一种离子迁移的电量和通入电解质溶液的总电量之比称为该离子的迁移数。

由于离子迁移的电量与其迁移速率成正比,因此,离子迁移数可表示为 -++-++++=+=r r r Q Q Q t t -也有相应的表示,且t ++t - =1。

离子迁移数与离子的本性、温度和浓度有关,可用希托夫法、界面移动法和电动势法测定。

(二)电解质溶液的电导及其应用1.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电导: R G 1=电导率: lA G =κ 摩尔电导率: c V κκ==m m Λ电导为电阻的倒数,用以表征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单位为S (Siemens ,西门子)。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是指相距1 m 、截面积为1 m 2的两平行电极间放置1 m 3电解质溶液时所具有的电导。

当相距为1m 的两平行电极之间装入含有1mol 溶质的电解质溶液时,此时溶液的电导称为摩尔电导率。

注意:式中浓度单位为mol/m 3。

2.电导率、摩尔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1)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对强电解质来说,在不太高的浓度范围内,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单位体积内离子数目增多,因而电导率随之增大。

但当浓度足够大时,正、负离子间相互作用增强,限制了离子的导电能力,使得电导率减小。

而对于弱电解质来说,浓度增大,电离度反而减小,离子数目没有很大的增加,因而电导率随浓度的改变并不显著。

(2)摩尔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一般地说,浓度降低,摩尔电导率增大。

但是,当浓度降低到一定值后,强、弱电解质的摩尔电导率随浓度的变化规律有所不同。

对强电解质溶液来说,当浓度极稀时,Λm 与c 符合科尔劳许经验式,即)1(=m m c β-∞ΛΛ式中,∞m Λ为电解质溶液在无限稀释时的摩尔电导率,可由直线外推至0→c 求得。

对于弱电解质,极稀溶液的Λm 与c 无线性关系。

3.离子独立运动定律 电解质溶液在无限稀释时,离子运动相互独立,每个离子的导电能力不受其他离子的影响,溶液的摩尔电导率等于正、负离子在无限稀释时的摩尔电导率之和,即符合科尔劳许提出的离子独立运动定律:∞∞∞+=-,m +,m m λλΛ由离子独立运动定律可以计算弱电解质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

在无限稀释溶液中,离子的迁移数为:∞∞+∞+=m ,mΛλt ∞∞∞-=m ,m Λt - λ 4.电导测定及应用 利用惠斯通电桥,通过测定电解质溶液的电阻,可间接测得电解质溶液的电导。

电导率可直接由电导率仪测定得到,再由摩尔电导公式,可计算得到一定浓度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电导测定的应用很广,如:(1)水的纯度检验:电导率越小,水的纯度越高。

(2)弱电解质的解离度和解离平衡常数的测定电离度与摩尔电导率的关系: ∞=m m ΛΛα1-1型弱电解质解离常数K $的计算:)(1m m m 2m #2#ΛΛΛΛ-=-=∞∞c c c c K c αα ∞∞+=m 2m ##mm 1)(1ΛΛK c cΛΛ 上式为奥斯特瓦尔德稀释定律。

以m1Λ对c m Λ作图,可由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分别求得K #和∞m Λ。

(3)难溶盐溶解度的测定:通过测量难溶盐饱和溶液和溶剂水的电导率,得到难溶盐的电导率。

然后根据摩尔电导率与电导率的关系,可计算难溶盐的溶解度:m )(Λc (水)(溶液)饱和κκ-=(4)电导滴定:利用滴定过程中,溶液电导变化的转折点来确定终点的方法称为电导滴定。

尤其适用于有颜色或有沉淀生成体系的滴定。

(三)强电解质溶液中电解质的活度和活度系数1.强电解质的平均活度和活度系数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全部电离为正、负离子,离子之间以及离子与溶剂分子之间存在的作用力,使得电解质溶液的行为与理想液态混合物的行为有偏差。

所以,研究电解质溶液的平衡性质,必须用电解质的活度、离子的活度和活度系数的概念。

由于溶液中不存在单独的正离子或负离子,而且目前也没有任何严格的实验方法可以直接测得单个离子的活度系数,为此引入电解质离子的平均活度±a 、离子的平均活度系数±γ和离子的平均质量摩尔浓度m ±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1/1/1/()()()()m a a a a m a a a m m m m 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νγγγγνν+-+-+-+-+-±±+-±±+-±+-±+-+-⎛⎫=== ⎪⎝⎭====离子的平均活度系数可由依数性测定法(蒸气压下降,冰点下降)、电动势法等实验手段测得。

2.离子强度 在稀溶液范围内,影响离子平均活度系数±γ的主要因素是离子浓度和离子价数。

因此,路易斯提出了离子强度的概念,并定义为∑=B2B B 21z m I 3.德拜-休格尔极限公式 I z Az γ-+±-=ln在稀溶液范围内,影响平均活度系数γ±的是离子浓度和离子电荷(或离子价),而与离子本性无关。

离子强度越大,离子的价数越高,平均活度系数就越小。

上式适用于I <0.01 mol/kg 的极稀溶液。

(四)可逆电池1.可逆电池 可逆电池是以热力学上可逆的方式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可以做最大电功。

可逆电池是一种理想电池,它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电池在充、放电时进行的反应互为可逆;②能量的转换必须可逆,即无论放电或充电,通过电池的电流都十分微小。

因此,可逆电池的电动势测定须用对消法在通过的电流几乎为零的情况下进行。

不能具备上述必要条件的电池为不可逆电池。

2.可逆电极的类型 可逆电极是可逆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①第一类电极,如金属电极、气体电极和汞齐电极等。

这类电极的电极反应形式类似。

对于气体电极必须有惰性电极协助导电。

②第二类电极,包括金属-难溶盐电极和金属-难溶氧化物电极。

例如甘汞电极和银-氯化银电极属于金属-难溶盐电极。

金属-难溶氧化物电极的电极反应随溶液的酸碱性不同而异。

③第三类电极,也称氧化还原电极,是将一种惰性金属如Pt 插入含有两种不同氧化态离子的溶液中构成。

3.电池的书写方式 电池书写时,习惯上将发生氧化反应的负极写在左边,发生还原反应的正极写在右边。

用单垂线“|”表示两相界面,用逗号“,”表示可混溶的液相之间的接界,双垂线表示盐桥“‖”。

并在电池中标明各物质所处的物态(气、液、固),注明压力或活度。

此外,还应注明电池工作的温度和压力。

若不写明,则通常为298 K 、100 kPa 。

(五)电池电动势与电极电势1.电池电动势的构成 电池电动势是组成电池的各相界面上所产生的电势差的代数和,它包括:①电极与溶液界面的电势差,ε+和ε-;②两种不同的金属接触时,在界面处形成的接触电势,ε接触;③两种不同的电解质溶液,或相同电解质的不同浓度的溶液相互接触时,在界面上形成的液体接界电势,ε液接。

一般接触电势可忽略不计,而液体接界电势可用盐桥基本消除,所以电池电动势可定义为-++=εεE2.标准氢电极和电极电势 标准氢电极的组成为H +(1=a )│H 2(p =100 kPa )│Pt任何温度下,规定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V 0#/H H 2=+ϕ。

将待测定电极作正极,标准氢电极作负极,组合下列电池,即(-)标准氢电极‖给定电极(+)由于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为零,测得的电池电动势就是待测电极的电极电势。

因为正极发生的是还原反应,按此规定所得的电极电势又称还原电势。

由还原电势计算电池电动势的规定为-+-=ϕϕE3.能斯特方程 能斯特方程反映了在恒定温度下,电池电动势和电极电势与参加反应的各组分活度间的定量关系。

(1)电池电动势的能斯特方程:某可逆电池的电池反应为:a A + d Dg G +h H ,则电池电动势的能斯特方程为d a h g #a a a a zF RT E E D A H G ln -= (2)电极电势的能斯特方程:任意电极反应可用通式表示:氧化态 + ze - 还原态,则电极电势的能斯特方程为氧化态还原态a a zF RT ln #-=ϕϕ (六)可逆电池热力学由实验测得可逆电池的电动势,电池电动势的温度系数,即可方便地求出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值。

(1)电池反应的∆r G m 与E 的关系:z E F G -=∆m r(2)电池反应的∆r S m 、∆r H m 与E 的关系:p TE zF S )(Δm r ∂∂= p TE zFT zEF H )(m r ∂∂+-=∆ (3)电池反应的可逆热效应Q r 与E 的关系:p TE zFT S T Q )(m r r ∂∂=∆= (七)浓差电池1.浓差电池 浓差电池的净作用只是一种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转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