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01采煤工作面消突评价报告

合集下载

采煤工作面安全评价报告

采煤工作面安全评价报告

***三井采煤工作面安全评价报告(己16-17-21040采面)二0一三年六月三井六月份采煤工作面安全评价报告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采面安全生产管理,通过对采煤工作面进行安全评价,起到杜绝或减少不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目的,根据集团《关于原煤生产、基建矿井和建井单位开展安全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平[2011]130号文件),及中平三井[2011]32号文件要求,由生产井长组织于6月28日对三井己16-17-21040采煤工作面进行安全评价,其评价过程如下。

一、三井采煤工作面情况介绍:三井所采煤层为戊组和己组煤层,现采煤层为己组煤层,采煤工作面名称为己16-17-21040采煤工作面,该采煤工作面是己1采区第1个综采工作面,己16-17-21040采煤工作面共安装ZY5000╱18╱38型掩护式液压支架60架,采煤方式为长壁后退式一次采全高采煤方法。

该采面走向长度482米,倾斜长度90米,煤尘平均厚度为3.5米,煤层赋存条件简单,煤层倾角在140—260之间,一般为210,可采储量为21万吨。

二、采面存在危害分析及措施己16-17-21040采面相对瓦斯涌出量为3.69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05 m3╱min属低瓦斯煤层,无突出危险性。

该采面风巷上侧为己16-17-21020采空区,两巷之间留有8米煤柱,在己16-17-21040风巷掘进期间已经进行了探放水,采空区积水已经放完,不受采空区积水威胁。

己16-17-21040采面预计最大涌水量为50m3╱h,采面最低标高为-281米,局部受承压水影响,已采取了底板注浆加固措施,并经公司验收批准开采,底板可承受水压0.21MPa,采面底板受承压水威胁较小,机风两巷各挖有临时水仓,水仓内安装有一用一备两台水泵能满足排水需求,根据防治水安全评价结论,该采面不受水患威胁。

机风两巷安装有降尘、洒水设施。

采面有架间喷雾,各转载点有降尘设施,煤体采取注水措施,割煤机内外喷雾齐全,降尘、减尘效果良好。

消突评价报告

消突评价报告

贵州泰昌安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普安县地瓜镇宏发煤矿材料暗斜井消突评价报告K0-105m编制:总工程师:普安县地瓜镇宏发煤矿编制日期:2019年3月15日目录前言...................................................................................................................................... - 1 - 第一章基本情况...................................................................................................................... - 2 - 第二节瓦斯情况.............................................................................................................. - 3 - 第三节通风瓦斯抽放系统.............................................................................................. - 3 - 第四节掘进工作面防突安全设施.................................................................................. - 4 - 第五节其它................................................................................................................ - 4 -一、防突机构及责任制.............................................................................................................. - 4 -二、防突管理.............................................................................................................................. - 4 -三、防突培训.............................................................................................................................. - 4 -四、突出事故应急预案.............................................................................................................. - 5 - 第二章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 5 - 第三章评价过程、结果、建议.............................................................................................. - 6 - 第一节评价范围.............................................................................................................. - 6 - 第二节评价依据.............................................................................................................. - 6 - 第三节评价过程简述...................................................................................................... - 6 - 第四节评价结论.............................................................................................................. - 8 - 第五节问题及建议.......................................................................................................... - 9 -前言为确保矿井生产的安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实事求是的对矿井采掘工作面区域防突措的施落实情况进行核查、测定分析,严格执行“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坚决做到“不采突出面,不掘突出头”。

各采掘工作面安全评估报告

各采掘工作面安全评估报告

各采掘工作面安全评估报告一、背景本次安全评估报告针对某采掘工作面进行评估,目的是为了提升工作面的安全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评估内容1. 现场环境:评估工作面的地质条件、气候环境、周边环境等;2. 设备设施:评估工作面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工具、安全设备等;3. 作业流程:评估工作面的采煤、支护、通风等作业流程;4. 安全管理:评估工作面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培训、监督检查等。

三、评估结果1. 现场环境:工作面地质条件稳定,气候环境较为恶劣,需要加强对气候变化的应对能力;周边环境整体较为安全,但需要警惕可能的环境污染和土壤沉降情况。

2. 设备设施:工作面的机械设备状况较好,但存在部分设备老化,需要及时更换;工作面缺乏一些必要的安全设备,如氧气检测仪等,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 作业流程:工作面的采煤、支护、通风等作业流程规范,但通风设备运行不够稳定,对工人的呼吸健康有一定影响。

4. 安全管理:工作面的安全管理制度较为完善,但存在一些管理漏洞,需要加强对安全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安全培训工作不够到位,需要及时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

四、改进建议1. 加强气候环境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做好防灾备灾准备;2. 及时更换老化设备,完善安全设备配置,确保工作面设备设施的安全可靠;3. 提高通风设备的运行稳定性,保障工人的呼吸环境;4. 加强对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严格实施安全检查,确保工作面安全生产;5. 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五、结论通过本次安全评估,发现了工作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管理漏洞,提出了改进建议。

希望工作面管理部门能够重视安全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作面的安全生产,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六、改进措施针对评估结果中提出的改进建议,我们提出以下具体的改进措施:1. 气候环境监测和预警- 针对恶劣气候环境,应加强气候环境监测技术,建立气象预警系统,及时发布恶劣天气预警信息,提醒员工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消突评价报告

消突评价报告

消突评价报告⽬录前⾔ (2)⼀、评价范围 (2)⼆.评价依据 (3)三.评价过程简述 (3)四.评价结论 (4)第⼀章基本情况 (5)第⼀节⼯作⾯基本情况 (5)⼀、⼯作⾯与周边关系 (5)⼆、⼯作⾯与地表关系 (5)三、煤层及⽡斯情况 (5)四、⼯作⾯通风情况 (6)五、⼯作⾯回采情况 (6)第⼆节⽡斯情况 (6)⼀.矿井⽡斯情况 (6)⼆.⼯作⾯⽡斯赋存 (8)第三节矿井⽡斯抽放系统 (9)第四节其它 (9)⼀、防突机构 (9)⼆.防突管理 (9)三.防突培训 (11)四.突出事故应急预案 (11)第⼆章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11)第⼀节区域防突预测 (11)第⼆节区域防突措施 (12)⼀、开采保护层 (12)⼆.预抽回采⼯作⾯⽡斯 (12)第三节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19)⼀、煤层⽡斯预抽率 (19)⼆、残余⽡斯压⼒ (20)第三章评价过程及依据 (20)第四章最终评价结论 (25)第五章问题及建议 (25)附图:1、矿井通风系统⽰意图2、116'6-3采⾯抽放钻孔平⾯设计图3、116'6-3采⾯巷抽放、测压竣⼯图4、116'6-3采⾯考察钻孔设计图前⾔⼀、评价范围116'7机巷坐标:x:2948383.5—2948557.52;Y :35548828.66—35549058.09;z :+1805.3—+1832.76;116'7风巷坐标:x:2948475.56—2948722.94;Y :35548752.63—35549035.54;z :+1841—+1874.1;116'7探煤上⼭坐标:x :2948557.52—2948654.22;Y :355489035.84—35549031.92;z :+1832.16—+1855.76;116'7风巷探巷坐标:x :2948654.22—2948679.62;Y :35549031.92—35549058.09;z :+1855.76—+1857.65;116'7切眼坐标:x:2948722.94—2948679.62;Y :35549035.54—35549058.09;z :+1874.1—+1857.65;评价范围为116'7回采⼯作⾯全部范围。

回采工作面第五评价单元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报告

回采工作面第五评价单元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报告

《120101回采工作面第五评价单元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报告》措施名称:《120101回采工作面第五评价单元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报告》编制单位:那罗寨煤矿通防工区措施编制:董文虎编制时间: 2019年6月1日贵州水城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那罗寨煤矿报告会审单《120101回采工作面第五评价单元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报告》一、评价范围120101切眼往北480米——120101切眼往北844米回采范围。

(评价至120101工作面停采线,120101风巷:F13点往南36.5米--停采线,机巷:J8点往南59米--停采线。

)二、检验依据: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9号《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7号《煤矿安全规程》;3、《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AQ1028—2006);4、《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6—2006);5、《煤矿瓦斯抽放规范》(AQ1027—2006);6、《煤矿井下煤层瓦斯压力的直接测定方法》(AQ/T1047—2007);7、《煤层瓦斯含量井下直接测定方法》(AQ1066—2008);8、《预抽回采工作面煤层瓦斯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效果检验方法》(MT/T 1037-2007);9、《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AQ1018—2006);10、水矿股份发〔2017〕271号《贵州水城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一通三防”综合管理制度汇编》。

三、工作面概况(1)、工作面位置与井下四邻采掘情况120101综采面位于一、二采区井筒南翼,1~7勘探线之间。

下伏距4#(C603)煤层间距11m,距7#(C601)煤层间距30m。

东面是未开釆;南面为0Fa1大断层未开釆,西面是0018、00109采空区,距采空区最短距离为45m;北面是井筒。

回采水平为+1520m水平;工作面标高为+1566~+1577m,地面标高+1980m~+1842m。

回采煤层为1#(C605)煤层,对应地表在二台坡与公鸡岭之间。

消突评价报告

消突评价报告

贵州首黔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盘县杨山煤矿仃#联络巷消除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分析评价报告(KO+O rrr KO+37m)编制单位:杨山煤矿通防科编制时间:2014年8月5日17#联络巷消除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分析评价报告(K0+Omr KO+37m)一、17#联络巷(KO+Om r KO+37m段概况1、17#联络巷布置情况:17#联络巷从1400进风石门北侧沿17#煤层走向掘进48米到17#回风上山设计位置;沿煤层倾向向上拓展到+1442m标高,并贯通回风下山,形成17#回风上山,巷道全长183米(详见17#联络巷平面布置示意图)。

2、煤层顶底板及层间距情况:根据地质资料分析,本采面范围内下方13#煤层已经开采完毕,13#煤层距本采面12#煤层层间距为8.3m,在卸压范围内,可做为下保护层,13#煤层的采空区面积66320m2开采最低标高为+1437m上方距10#煤层层间距为21m 未进行开米(详见17#联络巷米空区及卸压范围计算图)。

3、煤层情况: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文件(黔国土资储备字[2011]76 ):关于《贵州省盘县杨山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及评审意见(黔国土规划院储审字]2011 ]第36号)表明,12#煤层:位于上二叠统宣威组中段(P3x2),距13#煤层约8.37m。

层状分布于矿区范围内,结构较复杂,普遍沉积较发育,煤层厚度在0.38〜2.84m之间,平均厚度1.74m。

为单一煤层,全区可米。

本煤层属焦煤,灰分17.84%、硫分2.16%、挥发分19.22%、发热量32.26MJ/Kg4、开采技术条件:(1)煤层顶底板条件12#煤层围岩属于软质岩层,顶板易破碎,底板岩性抗压强度低。

(2)瓦斯根据本矿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三年瓦斯等级鉴定报告(批文号分别为黔能源发[2009]252号、黔能源发[2010]802号、黔能源煤炭[2011]833 号),均鉴定为高瓦斯矿井。

1131采煤工作面回采块段抽采达标和消突评价报告

1131采煤工作面回采块段抽采达标和消突评价报告

贵州省桐梓县世纪煤焦有限公司桐梓县燎原镇鸿森煤矿1131采煤工作面回采块段抽采达标评判及消突评价报告编制:机电矿长:安全矿长:生产矿长:总工程师:矿长:编制日期:2012年6月15日修改日期:2017年4月2日复审意见表目录第一章概况 (4)第一节工作面概况 (4)第二节通风系统 (10)第三节工作面瓦斯监控系统情况 (10)第四节瓦斯抽放系统 (11)第二章评判、评价依据和范围及组织机构 (12)第一节评判、评价依据 (12)第二节评判、评价范围 (12)第三节评判、评价内容 (12)第四节评判、评价组织机构 (13)第三章区域防突措施实施情况 (14)第一节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14)第二节区域防突措施 (15)第三节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16)第四节回采前的区域验证情况 (17)第四章瓦斯抽采达标评判 (18)第一节瓦斯抽采基础条件评判 (18)第二节预抽煤层瓦斯效果评判 (19)第三节瓦斯抽采达标综合评判结论 (25)第五章区域防突措施消突评价 (25)第一节防突基本条件评价 (25)第二节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评判 (26)第六章抽采达标评判、消突评价综合结论 (27)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概况一、工作面位置1131采煤工作面布置在一采区C13煤层中,为一采区首个采煤工作面。

工作面平均走向长250m,平均倾斜长116m,煤层平均高度1.05m,煤层平均倾角18°。

其运输巷标高为+1020 m,其回风巷标高为+1050m。

其对应地面位置位于岩边荒山坡南东部,标高为+1145~+1250m,工作面埋深为100-125m,地表大部分为荒山荒地,无村庄及其它建筑物。

该工作面东临原整合前C13煤层采空区,西邻原生煤体,上临原生煤体,下临原生煤体。

二、煤层基本情况1、煤层情况矿区内龙潭组含煤岩系含煤层4层,其中以C6、C7、C8、C13煤层厚度稳定,为区内稳定可采煤层。

现分述如下:C6煤层:位于龙潭组上含煤组底部,上距长兴组灰岩底界约18m, 下距C7煤层顶界约3m,。

煤巷掘进消突评价报告范本(WORD档)-12页文档资料

煤巷掘进消突评价报告范本(WORD档)-12页文档资料

XXXX运输巷掘进工作面消突评价报告(09)(16、17#钻场)编制人:日期:年月日评价组成员签字表目录第一章前言1.1 评价范围 (24)1.2 评价依据 (4)1.3 评价过程简述 (4)1.4 评价结论 (5)第二章基本情况 (5)第一节工作面基本情况 (5)第二节矿井瓦斯抽放系统 (7)第三节其它 (8)2.3.1 防突机构及责任制 (7)2.3.2 防突管理 (7)2.3.3 防突培训 (8)第三章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8)第四章评价过程 (113)第五章最终评价结论 (12)第六章问题及建议 (14)第一章前言1、评价范围起始坐标:x:2960706.33;y:35604015.25; z:+1257.36;终点坐标:x:2960742.31;y:35604041.87;z:+1252.03;即XXXX运输巷y10点前16.3—61.1m段1.2、评价依据根据如下:1.2.1、《煤矿安全规程》(2019版);1.2.2、《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5-2019);1.2.3、《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1.2.4、《煤矿瓦斯预测方法》(AQ1018-2019)。

1.3、评价过程简述1.3.1、项目可行性分析根据已采取的防突措施,其措施的控制范围及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的残余瓦斯含量(小于8m³/t)及瓦斯压力(小于0.74 MPa)均达到《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要求,进行评价。

1.3.2、评审组织机构成立评审组对XXXX运输巷16、17#钻场抽放效果进行评价。

评价组成员:组长:总工程师xx成员:安全矿长 xx生产技术部xx防突队长 xx防突技术员 xx1.3.3、项目分工评价组:防突技术员xx负责对本评价的结果进行汇总以及报告的编写;防突队长xx负责落实现场抽放钻孔、设备的施工、安装及维护,保证区域措施的进行;生产技术部长xx负责收集整理措施区域煤层瓦斯地质资料,负责审查报告,提出并落实报告中未完善的措施及资料;安全矿长xx负责现场施工质量,监督检测监控数据的真实性,并负责本评价后以后的现场施工的安全工作;总工程师xx负责组织报告的评价。

20101下切眼掘进消突评价报告0-80

20101下切眼掘进消突评价报告0-80

仲恒煤矿 20101切眼(下)掘进工作面(K80m~120m)消突评价报告编制:通防科:总工程师:2012年月日评价组成员签字表序号项目姓名所属单位现任职务备注1评价成员矿办总工程师3 技术科科长4 一采区区长5 安检科科长6 通风科科长7 组长矿办总工程师审查组成员签字表序号姓名所属单位现任职务备注1 矿办矿长3 矿办安全矿长4 矿办总工程师5 矿办地质副总6 矿办通防副总- 1 -第一章基本情况第一节工作面基本情况工作面基本情况20101切眼位于二采区+1655米~+1601米水平之间。

20101下切眼K80-K120m于2012年10月16日开始掘进,计划在20101运输巷沿1号煤层顶板采用伪倾角27度向回风掘进,设计20101采面切眼倾斜长为120米,采用施工本煤层抽放钻孔进行切眼区域防突措施,根据设计专篇资料综合分析,20101切眼1号煤层赋存稳定。

1、工作面位置及与临近工作面关系根据仲恒煤矿1号煤层与3号煤层层间距分析,选择开采1号煤层作为上保护层,20101采煤工作面是仲恒煤矿二采区1#煤层中首采工作面,主要是作为解放下部3#煤层而开采的上保护层首采工作面。

从而形成自上而下的开采顺序依次进行开采的局面,即开采上一煤层作为下一煤层的保护层。

因此20101采煤工作面是在原始应力区域内进行采掘作业,因此,运输巷和回风巷以及切眼在施工过程中,均要采取区域防突措施。

2、工作面与地表关系根据井上下对照图,该工作面地表无建筑物及其它设施,为山坡地,地表最高标高为+1985m,20101回风标高+1655m,运输巷标高为+1601m,20101切眼处于运输和回风巷之间,其上下巷之差为54m,平均与地表之差为257m。

- 2 -3、煤层赋存情况矿区内1号煤层倾角25°~65°,本评价范围内煤层平均厚度为1.6m,平均倾角为65°。

第二节矿井瓦斯抽放系统矿井目前设置有高、低负压抽放系统各一套,其中:高负压抽放是2BEC3 620-2BY4水环型真空泵2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236rpm(min-1),电机功率为400kW,主管选用煤矿井下聚氯乙烯管:DN=600mm,PN=0.8Mpa,δ=6mm;支管选择聚氯乙烯管:DN=325mm,PN=0.8Mpa,δ=5mm。

某煤矿采煤工作面消突评价报告

某煤矿采煤工作面消突评价报告

煤矿采煤工作面消突1 矿井及工作面概况 (3)1.1矿井概况 (3)1.2工作面概况 (9)2 110101采煤工作面防突措施 (12)2.1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12)2.2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16)2.3工作面巷道掘进过程中瓦斯突出危险性实录 (18)3 110101采煤工作面消突评价实施方案制定 (23)3.1110101采煤工作面消突评价的必要性 (23)3.2消突评价实施方案制定过程 (24)4 110101采煤工作面消突评价 (28)4.1消突评价方法及指标 (28)4.2残余瓦斯压力测定 (30)4.3间接法测定 (34)4.4工作面瓦斯抽排效果检验 (35)4.5消突效果评价分析 (36)4.6结论 (37)5 其他要求 (38)对于煤矿而言,安全开采是建设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的前提,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为了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工作面采掘前必须进行突出危险性评价。

开展工作面采掘前消突评价现已纳入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同时开展工作面消突评价为完善矿井消突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因此,对矿井采掘工作面进行消突评价是十分必要的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柏坪煤矿位于盘县柏果镇团结村境内,2005年开始建设,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t/a。

2008年3月通过15万t/a生产规模的竣工验收。

且获得相关证照,为“六证”齐全的生产矿井,矿井服务年限29.6年。

准许开采煤层9层(M1、M5、M6、M9、M10、M12、M17、M18、M19号煤层),均为急倾斜中厚煤层,煤层赋存较稳定,构造属中等类型,目前开采的煤层为1#煤层。

柏坪煤矿未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现象,但是,该矿相邻的周边矿井—月亮田煤矿在开采M10、M18煤层的过程中,曾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动力现象。

而且,根据黔安监管办字〔2007〕345号文《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的意见》,盘县地区划定为煤与瓦斯突出区域,矿区内各煤层未进行鉴定前,均有煤与瓦斯突出的可能性。

采煤工作面消除突出危险性技术评价报告

采煤工作面消除突出危险性技术评价报告

采煤工作面消除突出危险性技术评价报告某某煤矿二〇〇八年十一月五日某某煤矿P41102(中)工作面消除突出危险性技术评价报告参加评价人员:通风工区:技术科:地测科:安检科:地测副总:通风副总:驻矿安全监察处主任工程师:总工程师:一、评价依据:《煤矿安全规程》(2006版)《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5-2006)《预抽回采工作面煤层瓦斯防治没与瓦斯突出措施效果评价方法》(MT/T 1037-2007)《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二、工作面概况P41102(中)工作面位于平四采北翼+1649——+1719水平之间,回风巷南至二片口瓦斯巷回风下山,运输巷南至三片口瓦斯巷与二片口高位巷交岔点,北至P41102下水道。

工作面上限标高+1718.700m,下限标高+1649.561m。

该面切眼中上部以北为小窑破坏区,且回风巷在掘进过程中多处与小窑掘透;工作面倾斜上方有P31112工作面、P31112(外)工作面(与P41102中回巷平距0~5米)采空区,倾斜下方尚未布置工作面,顶部有P30712工作面、P40702工作面采空区及平三采井筒、采区石门等老巷;顶部斜下方有P40704(中)工作面正在回采(受构造影响,最小层间距约29m)。

该工作面与地表最大高差为300.5m,最小高差108m。

走向长度615m,倾斜长度172m,煤层倾角16.5°,煤层厚度7.2m,地质储量111.2057万吨,开采具有突出危险的11#(C409)煤层。

三、工作面开采参数及临近煤层开采情况:1、工作面位置及与临近工作面关系P41102(中)工作面位于平四采北翼+1649——+1719水平之间,回风巷南至二片口瓦斯巷回风下山、运输巷南至三片口瓦斯巷与二片口高位巷交岔点,北至P41102下水道。

工作面上限标高+1718.700下限标高+1649.561。

该工作面倾斜上方有P31112工作面、P31112(外)工作面(与P41102中回巷平距0~4米)采空区,倾斜下方尚未布置工作面,顶部有P30712工作面、P40702工作面采空区及平三采井筒、采区石门等老巷;顶部斜下方有P40704(中)工作面正在回采(受构造影响,最小层间距约29m)。

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报告

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报告

盘县柏果镇麦地煤矿10101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报告麦地煤矿二〇一三年六月二十九日盘县柏果镇麦地煤矿10101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报告编制单位:编制人:参加评价人员:技术科:地测科:安检科:采掘副总:总工程师:目录一、评价依据 (4)二、10101工作面概况 (5)1、工作面位置、标高及周围开采情况 (5)2、地质构造情况 (5)3、煤层特征情况及顶底板岩性 (5)4、10101工作面参数 (5)三、工作面开采参数及临近煤层开采情况 (6)1、工作面与地表关系 (6)2、瓦斯抽采情况 (6)3、煤层原始瓦斯含量、瓦斯压力情况 (6)4 、10101工作面防突措施实施情况 (6)四、10101采面工作面瓦斯抽采效果评价 (8)1、10101工作面抽采量统计 (8)2、揭煤区域残余瓦斯含量计算 (9)3、评价结论 (11)五、区域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效果检验 (11)1、检验单元划分 (11)2、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11)3、防突措施效果检验结果 (12)六、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结论 (13)七、区域防突措施效果验证要求 (13)10101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报告一、评价依据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9号《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9号《煤矿安全规程》(2012年版);3.《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AQ1028—2006);4.《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6—2006);5.《煤矿瓦斯抽放规范》(AQ1027—2006);6.《煤矿井下煤层瓦斯压力的直接测定方法》(AQ/T1047—2007);7.《煤层瓦斯含量井下直接测定方法》(AQ1066—2008);8.《预抽回采工作面煤层瓦斯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效果检验方法》(MT/T 1037-2007);9.《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AQ1018—2006);10.《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防治技术规范》(AQ1020—2006);1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6);12、《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63号);13.矿井相关资料。

10401工作面防突专项评价

10401工作面防突专项评价

***煤矿16101采煤工作面消突专项评价报告评价结论:该区域无突出危险区域总工程师:安全生产矿长:矿长:技术科:编制人:编制日期:2011年12月2日目录一、工作面基本情况 (2)二、评价过程简述 (3)三、工作面其它情况 (4)四、矿井瓦斯抽放系统 (5)五、防突机构 (5)六、防突管理 (5)七、需说明的几个问题 (6)七、突出事故应急预案 (6)八、区域防突预测 (6)九、区域防突措施 (7)十、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7)十一、评价过程及依据 (8)十二、评价结论 (8)十三、问题及建议 (8)一、工作面基本情况16101回采工作面是M16煤层一采区首采工作面,四周均为实炭区,煤层走向N380,倾向N520,倾角180,标高为1150-1180m。

M16煤层直接顶黑色炭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厚度大约24m左右。

M16煤层均厚度2.5m,煤层结构简单,属于半暗、半亮型,具有带状结构,层状结构;M16煤层中间有夹矸,煤层底板不完整,在开采过程中,可能存在下断层,对回采和煤质管理造成较大影响。

根据《贵州省黔西县谷里镇***煤矿M16、M17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标高+1246m以上区域),M16煤层的破坏类型为Ⅳ,坚固性系数为(f值)0.32。

二、评价过程简述(一)项目可行性分析1、***煤矿为新建矿井,2006年作过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工作,根据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对毕节地区煤矿2006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黔煤行管字[2007]54号﹚,该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 4.76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42.84m3/t,该年度瓦斯等级属于高瓦斯矿井。

2、根据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对煤矿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依据,***煤矿M16煤层鉴定范围内(+1246m标高及以上区域范围内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无突出危险性。

3、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06年4月和2007年9月对该矿M16煤作的煤尘爆炸性和自然倾向性觉得报告:本矿M16煤层煤尘无爆炸危险性,煤层自燃倾向类型为Ⅲ级不易自燃煤层。

采区消突评价报告

采区消突评价报告

目录第一章前言1.1 评价范围....................................... - 1 -1.2 评价依据....................................... - 1 -1.3 评价过程简述................................... - 1 -1.4 评价结论....................................... - 2 - 第二章基本情况...................................... - 3 - 第一节工作面基本情况. (3)第二节矿井瓦斯抽放系统 (6)第三节其它 (7)2.3.1 防突机构及责任制 (7)2.3.2 防突管理 (7)2.3.3 防突培训 (8)2.3.4 突出事故应急预案 (9)第三章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9)第四章评价过程 (11)第五章最终评价结论 (14)第六章问题及建议 (14)第一章前言1、评价范围开口坐标:x:2936299;y:35564352; z:+1456.00;终点坐标:x:2936210;y:3556360;z:+1457.00;即11606回风巷进上1号点往西68m段。

1.2、评价依据根据如下:1.2.1、《煤矿安全规程》(2010版);1.2.2、《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5-2006);1.2.3、《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1.2.4、《煤矿瓦斯预测方法》(AQ1018-2006)。

1.3、评价过程简述1.3.1、项目可行性分析根据已采取的防突措施,其措施的控制范围及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的瓦斯压力达到《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要求(小于0.74 MPa),进行评价。

1.3.2、成立评价、评审组织机构洪水沟矿分别成立评价组和评审组对11606回风巷进行评价。

1)评价组成员:组长:总工程师杨秀峰成员:生产技术科卞合勇安全科宋传发通风科郭连贵防突队杨绪军2)评审组组长:矿长王英明成员:安全矿长姜浩生产矿长姜海通风工程师李乃安矿总工程师杨秀峰1.3.3、项目分工评价组:生技科卞合勇负责收集整理工作面瓦斯地质资料,落实工作面的布置;通风科郭连贵负责完善通风系统及防突设施,;防突队杨绪军负责措施贯彻。

11001回采工作面防突专项评价

11001回采工作面防突专项评价

11001采煤工作面消突评价报告煤矿名称编制人防突机构负责人总工程师2013年月日评价组成员签字表序号项目或专业姓名所属单位现任职务签字1编制人员吕俊东联煤矿技术科长2 王先平东联煤矿通防科长3评审人员杨昭俊公司生产部生产部长4 庞鸿东联煤矿矿总经理5 孔刚东联煤矿矿长6 刘学尧东联煤矿生产矿长7 石洪星东联煤矿安全矿长8 评审组长沈愿兵东联煤矿工程师评价意见:目录前言 (3)一、编制依据 (3)二、评价范围 (3)三、评价过程简述 (4)第一章基本情况 (5)第一节工作面基本情况 (5)二、工作面与地表关系 (5)三、煤层及瓦斯情况 (5)五、工作面回采情况 (6)第二节瓦斯情况 (6)一、矿井瓦斯情况 (6)二、工作面瓦斯赋存 (7)第三节矿井瓦斯抽放系统 (8)第四节其它 (9)一、防突机构 (9)二、防突管理 (9)四、突出事故应急预案 (12)第二章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12)第一节区域防突预测 (12)第二节区域防突措施 (12)一、开采保护层 (12)二、预抽回采工作面瓦斯 (12)第三节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13)一、煤层瓦斯预抽率 (13)二、残余瓦斯含量的计算及测定 (13)1、残余瓦斯含量的计算 (13)第四节区域验证 (14)第三章评价过程及依据 (16)一、煤层瓦斯预抽率 (16)二、残余瓦斯含量 (16)第四章最终评价结论 (17)附图:前言一、编制依据1、《煤矿安全规程》(2010版);2、《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5-2006);3、《预抽回采工作面煤层瓦斯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效果评价方法》(MT/T 1037-2007);4、《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5、《预抽回采工作面煤层瓦斯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效果评价方法》(MT/T 1037-2007);二、评价范围评价范围为11001采煤工作面全部范围(或块段)。

(附图)三、评价过程简述1、项目可行性分析根据已采取的区域防突措施,其措施的控制范围及经抽放后的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均达到《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要求,可进行评价。

工作面消突评价

工作面消突评价

某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某煤矿某回采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报告某理工大学2008年3月目录前言 (1)1 矿井概况 (2)1.1矿井生产概况 (2)1.2含煤地层与煤层 (3)1.3矿井构造 (5)1.3.1 矿井大中型断裂构造 (5)1.3.2 矿井小型断裂构造 (6)1.4矿井煤与瓦斯突出情况 (7)2 工作面概况 (10)2.1工作面位置范围 (10)2.2煤层瓦斯情况 (10)2.3工作面掘进过程中的防突措施 (11)2.3.1 突出危险性预测(检验) (11)2.3.2 防突措施 (11)2.4工作面突出危险性分析 (12)3 预抽回采工作面煤层瓦斯防突设计 (15)3.1防突措施选择 (15)3.2措施参数设计 (15)4 抽放钻孔施工与抽放效果 (17)4.1抽放钻孔施工 (17)4.2抽放效果 (17)5 预抽煤层瓦斯防突效果评价依据与指标 (18)5.1防突效果评价依据 (18)5.2防突效果评价指标 (19)6 残余瓦斯含量测定与防突效果评价 (20)6.1残余瓦斯含量测定 (20)6.2防突效果评价 (20)6.3评价结果可靠性分析 (21)7 结论和建议 (22)前言某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某煤矿于1988年建成投产,设计年生产能力150万吨,开采煤层为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

采用斜井双水平上下山开拓,一水平标高+150~+25m,二水平+25~-200m之间,井口标高+305m。

目前开采一水平,开拓面积8.85km2,分东西两翼进行分区开采,东翼有11、13、15采区,西翼有12、14采区。

矿井投产以来,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相对瓦斯涌出量较大,2003年以来某煤矿共发生有较完整记录的瓦斯动力现象11次,主要发生在矿井东翼11采区、13采区和矿井西翼14采区。

动力现象点标高+60~-20,埋藏深度290~570m。

某回采工作面位于14采区,走向长度655m,里段倾向长度80m,外段倾向长度124m,地面标高+520~+600m,工作面标高+21~+48m,回采面积76600m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盘县响水镇永响煤矿10501工作面消除突出危险性技术评价报告矿长:总工程师:编制单位: 盘县响水镇永响煤矿编制日期: 2013年6月20日审批记录会审主持人:1 矿井及工作面概况1.1 矿井概况1.1.1 交通位置永响煤矿井田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响水镇新民村,隶属盘县响水镇。

永响煤矿直距盘县(红果镇)38公里,响水镇3.8公里,红果至威舍公路从本矿区外围经过(本矿区直距该公路3公里),矿区有简易公路相通,南昆线威红支线铁路从煤矿外围北东部经过(本矿区直距小雨谷站4公里),交通方便1.1.2 编制依据1、贵州省丰顺矿山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贵州省盘县响水镇永响煤(变更)矿安全专篇》,2、《煤矿安全规程》(2010版);3、《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6—2006),《煤矿瓦斯抽放规范》(AQ1027-2006),《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AQ1018-2006);4、《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009);5、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

1.1.3 井田地质概况1.1.3.1 井田地质特征1) 地层区内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中统峨眉山玄武岩(P3β)、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及第四系(Q)。

现将区內出露地层特征叙述如下:1、二叠系中统峨眉山玄武岩(P3β):分布于矿区外西部一带,岩性为深灰、灰色乞孔状、杏仁状、致密块状拉斑玄武岩。

厚度约230m。

2、二叠系下统龙潭组(P3l):为矿区含煤地层,岩性主要为灰色薄至中厚层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煤层(线)组成。

厚度220~269m,平均厚度为239.79。

含煤30余层,其中可采煤层有:K3、K4、K5、K7、K9、K11、K17、K19、K20、K24、K26等11层。

3、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分布于矿区南东部,岩性主要为绿色薄至中厚层粉砂质粘土岩、灰色中至厚层灰岩。

厚度约525m。

4、第四系(Q):主要分布山麓以及低洼地段,为黄色、灰色残坡积型含砾石的粘土、砂土,结构松散,厚度0~15.00m。

不整合覆盖各时代地层之上。

矿区位于盘南背斜东翼西段,矿区内岩层呈单斜产出,地层走向近北东,倾向南东,平均倾角22°。

区内有一条正断层F14。

由南往北贯穿于整个矿区,走向近南北,倾向近东,倾角55-75°,一般70°,断距60-100m左右。

1.1.3.2 水文地质概况矿区处于低中山剥蚀山地地貌,由于岩层抗风化程度的差异,地形坡度变化较大。

地势总体为中部高四处低,一条近南北向局部地表分水岭经过。

最高点位于矿区以东山头,最高海拔1652.4m,最低点位于矿区以南东的响水河,最海拔为1379.7m(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相对高差272.7m,地形坡度30-50度,属山地中山地带。

矿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和孔隙水。

(1) 基岩裂隙水:飞仙关组(T1f):岩性主要为绿色薄至中厚层粉砂质粘土岩夹灰色中至厚层灰岩。

为矿区内相对含水层。

龙潭组(P3l):岩性为深灰色中厚层粉砂岩、粘土岩及煤线;峨眉山玄武岩(P3β):深灰、灰色气孔状、杏仁状、致密块状拉斑玄武岩。

岩石富水性弱,为矿区内相对隔水层。

(2) 孔隙水:第四系(Q):为紫红、黄、灰色的砂土、亚砂土以及粘土、亚粘土等,厚度0-10m。

孔隙水,区内无第四系泉点出露,含水性较弱-中等。

由于该煤矿均处于同一区域水文地质单元的排泄区地带,因此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

大气降水主要通过裂隙、岩溶洼地下渗补给,但各含水层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的程度具有明显的差异,表现在含煤岩系上部含水层分部区,地形相对较陡,地形坡度较陡而地表径流速度较快,一般补给量较小而大致含水性相对较弱,而下部含水层分部区,出露面积大,地形平缓,地表水系不发育,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量较大,含水性较强。

上述隔、含水层呈叠层状分部,而且断层不发育,因此在未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地下水穿层径流的可能性小,因此,地下水多沿层间裂隙、岩溶管道径流,至区外排泄。

但随着区内煤矿开采力度的加大,上覆、下伏含水层间隔水层完整性遭到破坏而使隔水性能减弱,地下水越层补给的可能性增大,导致煤矿充水条件复杂化。

(1)地下水对矿坑充水的影响矿区内可采煤层K3、K4、K5、K7、K9、K11、K17、K19、K20、K24、K26顶板为粉砂质泥岩,裂隙不发育,渗透性差,为相对隔水层。

碎屑岩风化带中的裂隙水,因与矿坑之间存在相对隔水层,对矿坑充水的影响较小。

(2)地表水对矿坑充水的影响矿区南东面有一条响水河,从北东流向南西,河流水位标高低于矿山开采最低标高0.30m,矿井的各含水层与响水河地表水体之间无水力联系。

因此,河流对矿坑充水影响小。

(3)小煤窑、老硐对矿坑充水的影响经对区内小煤矿、老硐调查,除在近地表风化裂隙带见浸(滴)水现象外,矿井内局部地段发现滴水现象。

矿井充水季节性较强,雨季水量大,最大涌水量可达50M3/日,最小涌水量为10 M3/日。

另外,在矿区,沿煤层出露线老硐较多,大多数深部有积水现象,为此,在今后的矿山煤层开采过程中,防止老硐积水对矿井透水、突水事故发生。

应以高度重视。

(4)F14断层对矿坑充水的影响F14断层贯穿于整个用响煤矿,对K9以下的煤层影响较大,地表水可以通过F4断层裂隙进入矿井中,从而影响矿井的生产。

在开采K9以下煤层过程中,将导致矿坑造成突水事故。

当巷道接近断层时须留保安煤柱。

综上所述,矿床(井)充水水源主要是风化带裂隙水、老硐积水,由于采煤活动形成地面塌陷或地裂缝,给风化裂水隙水、老硐积水渗透提供通道,对矿床充水影响较大。

F14断层必须留保安煤柱,故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本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煤系地层含水性弱。

据《贵州省盘县响水镇永响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实际测量及本次调查,煤层开采时无淋水现象,对矿井开采没有很大影响;矿井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考虑本矿区湿度大,降水量集中,雨季长,细雨频繁的特征采用大气降水渗入法预算年平均、雨季平均、雨季月最大平均的矿坑涌水量。

矿山开采的最小涌水量为10M3/d;最大涌水量为50M3/d1.1.4 煤层赋存特征1)含煤地层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为区内含煤地层,底部与峨眉山玄武岩假整合接触,顶与飞仙关组灰岩层整合接触,含煤地层内部均为连续沉积。

龙潭组为一套以灰褐色薄至中厚层粉砂岩、粘土岩为主,含少量碳酸盐岩和煤岩的海陆交互相沉积组合。

根据工程揭露及相邻矿山地质资料,矿山可采煤层有K3、K4、K5、K7、K9、K11、K17、K19、K20、K24、K26等11煤层,整合前三个煤矿均采K3煤层。

2)煤层特征该矿可采煤层为K3、K4、K5、K7、K9、K11、K17、K19、K20、K24、K26等十一层煤。

K3煤层:煤层位于龙潭组上部,上距P3l顶约10m。

产状与地层产状相同,煤层厚3.34~4.15m,平均厚约3.6m。

无夹矸,煤层结构简单,顶板为绿灰色中厚层粉砂岩,底板为绿灰色中厚层粉砂岩。

K4号煤层:煤层位于龙潭组上部,上距K3约10m。

产状与地层产状相同,煤层厚0.68~0.95m,平均厚约0.80m。

无夹矸,煤层结构简单,顶板为绿灰色中厚层粉砂岩,底板为绿灰色中厚层粉砂岩。

K5煤层:煤层位于龙潭组上部,上距K4约28.7m,呈层状产出,产状与围岩一致。

顶板为深灰色中厚层砂岩,底板为浅灰色薄层粘土质砂岩。

结构单一偶有夹矸,煤层厚0.93~1.45m,平均厚约1.20m。

属大部可采煤层。

K7煤层:煤层位于龙潭组上部,上距K5煤层约13m,呈层状产出,产状与围岩一致。

顶板为深灰色中厚层砂岩,底板为浅灰色薄层粘土质砂岩。

结构单一,偶有-至三层泥岩夹石,煤层厚0.98~3.33m,平均厚约2.05m。

为全区可采。

K9煤层: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上部,上距K7煤层约77m,产状与围岩一致。

该煤层结构简单,顶板为深灰色中厚层砂岩,底板为浅灰色薄层粘土质砂岩。

结构单一,无夹石,煤层厚0.86-0.1.06m,平均厚度0.96,为全区可采煤层。

K11煤层:煤层位于龙潭组中部,上距K9号煤层约15m,产状与围岩一致。

顶板为深灰色中厚层砂岩,底板为浅灰色薄层粘土质砂岩。

结构单一,无夹石,煤层厚0.75-1.19,平均厚度0.90m,属全区可采煤层。

K17号煤层: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二段中部,上距K11号煤层约20m,产状与围岩一致。

顶板为深灰色中厚层砂岩,底板为浅灰色薄层粘土质砂岩,煤层结构单一,偶有夹石。

煤层厚0.9-5.75m,平均厚度3.42m,属全区可采的较稳定煤层。

K19号煤层:煤层位于龙潭组中下部,上距K17煤层约21m,产状与围岩一致。

顶板为深灰色中厚层砂岩,底板为浅灰色薄层粘土质砂岩。

结构单一,偶有夹石,煤层厚1.46-3.85m,平均厚度2.65m,属全区可采煤层。

K20煤层:煤层位于龙潭组下部,上距K19煤层约2m,产状与围岩一致。

顶板为深灰色中厚层砂岩,底板为灰白色薄层细砂岩。

结构单一,无夹石,煤层厚0.79-1.80m,平均厚度1.30m,属全区可采煤层。

K24煤层:煤层位于龙潭组下部,上距K20煤层约60m,产状与围岩一致。

顶板为深灰色中厚层砂岩,底板为砂岩。

结构单一,无夹石。

煤层厚0.00-0.98m,平均厚度0.49m,属局部可采煤层。

K26号煤层:煤层位于龙潭组下部,上距K24煤层约16m,产状与围岩一致。

顶板为深灰色中厚层砂岩,底板为浅灰色薄层粘土质砂岩。

结构复杂,变化较大。

煤层厚0.41-1.45m,平均厚度0.90m,属局部可采煤层煤层。

根据《贵州省盘县煤田盘南矿区(盘南背斜东翼西段)雨谷井田详查地质报告》资料,永响煤矿矿区范围内K3、K4煤层为焦煤,K5、K7、K9、K11、K17、K19、K20煤层为瘦煤。

K24、K26煤层为贫煤。

1.1.5 矿井通风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方法。

新鲜风流由主斜井、副斜井进入,污风通过回风斜井排出。

回采工作面和各掘进工作面均采用独立通风,掘进工作面为压入式。

1.1.6 煤尘爆炸危险性、煤层自然发火1)煤尘爆炸性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2012年6月出具的盘县响水镇永响煤矿3、5、7、11号煤层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3、5、7、11煤层均有煤尘爆炸危险性。

2)煤的自燃特性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2012年6月出具的盘县响水镇永响煤矿3、5、7、11号煤层煤炭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3、5、7、11号煤层自燃倾向等级为Ⅲ类,即不易自燃煤层。

1.2 矿井开拓方式永响煤矿采用斜井开拓,主斜井为+1479m,副斜井口标高为+1477m,都布置在19号煤层底板的岩石中,倾角皆为17°,到+1384m标高落平,布置井底车场、运输大巷和井底水仓;回风井的井口标高为+1531m,倾角为25.5°布置在4号煤层底板的岩石中,到+1386m标高与联络巷联通形成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