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塑料包装质量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塑料包装质量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摘要食品安全是现今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加强和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食品用塑料包装的使用安全性也逐步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分析食品用塑料包装质量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食品;包装;塑料;质量
食品安全是现今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加强和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食品用塑料包装的使用安全性也逐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食品用塑料包装是以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树脂为原料,经注塑、吹塑、共挤等工艺生产的塑料制品。食品用塑料包装检验项目主要有卫生指标、化学指标和物理指标三大类。卫生指标与化学指标不合格会导致包装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通过迁移进入食品中,从而对人身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1卫生指标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食品用塑料包装的卫生指标主要有蒸发残渣、高锰酸钾消耗量、重金属、脱色试验(乙醇、冷餐油、浸泡液)等。根据多年的检验统计,卫生指标不合格项目主要包括蒸发残渣、高锰酸钾消耗量、脱色试验。卫生指标不合格会给食品安全带来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包装材料中的有害物质迁移到食品中对人身健康造成损害;另一方面,迁移物质可能造成食品感官状态的劣变,如产生异味、色变和有污点出现等。下面对卫生指标的常见不合格项目进行介绍和分析。
1.1蒸发残渣
蒸发残渣主要使用4%乙酸、20%或65%乙醇和正己烷等溶剂,分别模拟酸性食品、酒精类食品和油性食品与包装材料发生接触时的情况,在规定条件下浸泡后将浸泡液蒸干,测定包装材料中可溶出的有害物质含量。蒸发残渣(4%乙酸)超标的产品在使用中,若遇到酸性食品时,包装材料中的有毒化合物就会过多的析出并迁移到食品中;蒸发残渣(正己烷)超标的产品在使用中接触到油性食品时,包装材料中的有毒化合物就会迁移到食品中,长期食用都会对人身健康造成积累性伤害。
造成蒸发残渣(4%乙酸)项目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厂家为降低成本,在生产中大量使用工业级碳酸钙、滑石粉、石蜡等有毒有害物质,甚至添加来源不明的废塑料等。蒸发残渣(正己烷)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来源于原材料和生产过程中的加工助剂。原材料中正己烷提取物不合格会直接导致成型品的蒸发残渣(正己烷)不合格。此外,如果生产过程中添加了过多加工助剂,会使得其中的小分子物质迁移到模拟内装物中,也会影响正已烷溶出物的检测结果,导致蒸发残渣不合格。
1.2高锰酸钾消耗量
高锰酸钾消耗量是指试样经浸泡液浸泡后,浸泡液中的还原性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被氧化所消耗的高锰酸钾质量,用以表示试样可溶出有机物质的量。该项目不合格易造成食品及内装物受污染。高锰酸钾消耗量表征包装材料中小分子有机物的含量,它能够迁移到食品中,对人体产生危害。长期食用会造成积累性中毒,在“不知不觉”中对健康造成危害。
1.3脱色试验
脱色试验是考核食品用塑料包装遇到酒、油性、酸性物质等情况下产品脱色的情况。脱色试验不合格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导致塑料着色剂溶解在食物中被人摄入,而这些塑料着色剂一般都不是食用色素,长期过量摄入会影响人体健康。
脱色试验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印刷油墨树脂的耐温性能和配方问题,其次收卷张力过紧、干燥不够、混入甲苯溶剂等也能引起脱色试验不合格。
2化学指标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化学指标是食品安全的隐患,化学指标不合格项目主要包括溶剂残留量、乙醛含量(PET塑料瓶)。下面以食品用包装塑料复合膜(袋)及PET碳酸饮料瓶为例对溶剂残留量、乙醛化学指标进行分析。
2.1溶剂残留量
溶剂残留量主要是由于复合包装膜、袋在生产过程中,印刷、复合工艺中使用大量的溶剂、油墨等助剂。影响溶剂残留的因素可以从油墨、溶剂、环境、复合包装结构分析:
1)复合油墨一般以氯化聚烯烃、聚酯类树脂为主体,由粘接料、溶剂、颜料和改性剂4部分组成的。其中对溶剂残留量影响较大的是粘接料部分,粘接料中树脂分子吸收溶剂的能力越高,溶剂的释放性越差,就会形成较大的溶剂残留。一般来说,聚酯类油墨的溶剂释放性会优于聚烯烃类油墨。2)影响溶剂残留量的最大的一个原因是溶剂的性能。溶剂本身质量、含水率、沸点高低、蒸发速度都会影响溶剂残留。如果油墨中溶剂含水率高,或含有高沸点溶剂,常常都会引起油墨干燥速度下降,以至于引起质量问题。3)通常溶剂残留量并不是单一原因引起的,印刷机器的干燥系统温度、风速、风量往往也是影响溶剂残留的因素。降低溶剂的残留可以通过延长熟化时间、适当提高烘道温度、调整设备转速的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如使用共挤膜、使用无苯复合油墨、选择环保安全溶剂、使用无溶剂复合方式或挤出复合方式等等。随着国家对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实施生产许可制度的不断开展,溶剂残留问题对环境和食品安全产生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家对食品用塑料包装复合膜(袋)产品中的溶剂残留量要求也日趋严格。在《全国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市场准入审查细则》中做出
了明确规定:食品用复合膜(袋)的溶剂残留总量必须小于10mg/m2,苯系溶剂残留量≤2mg/m2。2009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GB/T 10004-2008标准中又进一步提高了对溶剂残留量的限量要求,溶剂残留量总量小于5mg/m2,其中苯类溶剂残留量不允许检出。从对溶剂残留量检验要求的发展趋势中可以看出,国家对这一指标的把关越来越严。
2.2乙醛含量
PET瓶中的乙醛来自PET瓶片生产的缩聚过程,也来自制瓶的干燥和注射成型等过程。树脂受热后,其分子链会断裂,产生乙烯基(或烯烃)化合物,进而生成乙醛;PET的链端经氧化后也会生成乙醛。PET瓶中如含有乙醛,它会很快转入饮料中;饮料储存时间越长,转入饮料中的乙醛就越多。引起乙醛含量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3个:原材料、热流道温度和成型条件。其中原材料是主要原因,乙醛含量与购买的树脂颗粒等级有很大的关系,这个是源头,因此要降低乙醛含量必须把好原材料这一关。另外,生产过程中的热流道温度和成型条件也会给乙醛含量值带来影响,引起产品乙醛含量不合格。
近两年的委托检验及抽查检验显示,PET瓶乙醛项目不合格率很低,不合格的企业全部为小企业,原因就在于小企业对包装原材料的质量安全疏于管理,过分追求减低成本,导致产品质量无法保证。
3提升塑料产品质量的几点建议
通过对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产品的检验,并对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总结了几点建议:
3.1加强原材料安全性能的管理
以上产品检验的不合格项目,不论是卫生指标还是化学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产品最终质量不合格的关键性因素就是原材料的质量。因此,加强塑料包装原材料的质量安全管理是保障最终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在这方面,关键是强化外购物资的入库检验制度。
3.2改进生产工艺
工艺文件是工厂指导生产和进行质量管理的技术依据,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企业需要针对产品设计和技术参数来编制各工序的工艺文件,以保证生产活动的有序进行。由于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大部分工艺文件体系不健全,生产过程随意性较强,难以保证产品质量。企业本身不具备卫生指标的自检能力,不少企业甚至未送检样品做关键项目检验。
3.3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