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
文言特殊句式标志(笔记)
一.倒装句:
(一)定语后置:
⑴者格式:中心词+定语+者
(注意区别:表判断、指代“……的人”两种用法)⑵之格式:中心词+之+定语
(注意区别:“之”也可做宾语前置标志)
⑶……之……者例:马之千里者
⑷数量词(常后置)例:铸以为金人十二
(二)宾语前置:
⑴疑问句:何、奚、安、胡、曷、恶、谁、焉……
⑵否定句:“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
⑶之格式:宾语+之+否定词+动词
例:句读之不知
⑷是例:唯利是图、唯命是从、唯马首是瞻
⑸方位名词做介词的宾语,常前置
例:项王、项伯东向坐。
亚父南向坐。
(三)状语后置:即介宾短语后置:于、以
格式:谓语,主语!
例:贤哉,回也!
二、判断句:唯一标准:翻译出“是”
注意:古文中出现的“是”多数不表判断,而是代词“这”
三、被动句
1.有标志:①见②于③见……于……
④受……于……⑤被
2.无标志※:语意中本身含有被动意味(如:诛)注意:“见+动词”的两种情况:①见=被②见=我(见=“我”例:府吏见丁宁、慈父见背)
四、省略句
参考翻译的方法:“补”相关笔记。
文言特殊句式的整理全部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九年级下册《公输》一、倒装句1、起于鲁2、宋何罪之有?3、吾既已言之王矣4、胡不见我于王?二、省略句1、知而不争2、然胡不已乎?3、邻有敝舆而欲窃之4、必为有窃疾矣5、于就是见公输盘6、虽杀臣,不能绝也。
7、将以攻宋三、判断句1、此为何若人?2、必为有窃疾矣3、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4、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5、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省略句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省略句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二、被动句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鱼我所欲也》一、、省略句1、乡为身死而不受2、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二、倒装句1、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三、判断句1、鱼,我所欲也。
2、熊掌,亦我所欲也。
3、生,亦我所欲也。
4、义,亦我所欲也。
《曹刿论战》一、省略句1、对曰:“小惠……”2、问:“何以战”3、必以分人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曹刿请见6、又何间焉?7、乃入见8、小惠未徧9、可以一战二、倒装句1、何以战2、战于长勺三、判断句1、夫战,勇气也。
2、忠之属也3、夫大国,难测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倒装句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君美甚3、吾孰与徐公美?4、问之客曰5、又弗如远甚。
6、欲有求于我也7、忌不自信。
8、臣之客欲有求于臣9、皆以美于徐公10、能谤讥于市朝11、皆朝于齐1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二、省略句1、与坐谈,2、孰视之3、暮寝而思之4、于就是入朝见威王5、皆以美于徐公6、问之客曰7、能谤讥于市朝三、判断句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高一文言倒装句式总结
文言倒装句式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以下是高一阶段常见的文言倒装句式及其总结:1. 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出师表》(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尤其是动词前)之前。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3)借助“之”、“是”等将宾语提前。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2. 定语后置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1)中心词+之+定语+者。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2)中心词+定语+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3)定语+补语。
吾谁与归?《屈原列传》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地方一里,指“方圆一里”的地方,不是“一个地方”的意思。
3. 状语后置状语后置常常以介词“于”引出,表示处所、时间、方式、目的、原因等。
(1)表示处所。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2)表示时间。
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3)表示方向。
又以刘敬先谏曰:“臣愿见太后。
”《鸿门宴》(4)表示方式,“向”、“对”、“对于”。
故为之文以志《石钟山记》(5)表示目的,“为”、“以便”。
愿借子金以济有无,何如?《鸿门宴》(6)表原因。
求其原因,盖失萧何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上就是高一阶段常见的文言倒装句式总结。
文言倒装句式在文言文中具有特殊意义,对于理解文言文有很大的帮助。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积累和掌握这些特殊句式,以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文言文七大特殊句式
文言文七大特殊句式文言文是历史悠久的汉语写作体裁,使用的句式和表达方法则有其独特之处。
在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它们不仅有着独特的结构和语法,而且在表达上也有很强的文学效果。
本文将介绍文言文中的七种特殊句式。
一、倒装句倒装句是指在正常的语序中,将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从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句式。
倒装句常见的有两种形式:主谓倒装和完全倒装。
在文言文中,倒装句常常用于强调某个成分,增强句子的语气。
二、对偶句对偶句的结构是将两个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并列起来,构成一句对称的句子。
对偶句在文言文中被广泛使用,可以加强修辞效果,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三、长句和并列句文言文中的长句和并列句往往可以把多个子句或分句组合成一个巨大的句子。
长句和并列句的使用,可使文章有很强的连贯性和条理性,表达思想更为紧密和深刻。
四、破句破句是指将一个完整的句子分为若干个部分,分别排列在不同的位置上,行文有点断断续续的效果。
这种句式在文言文中经常使用,可以使文章的表达更为生动有力,增强语气。
五、比喻句比喻句是指用一个与所描写事物相近的事物来描写另一个事物。
比喻句的使用可以使文章更具有形象感和生动性,使读者对所表达的意思更容易理解和领会。
六、排比句排比句是指将几个意思相近的词语或句子并列在一起。
排比句可以增强表达的深度,使文章更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
七、反问句反问句是指以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语气。
反问句在文言文中很常见,常常用于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让读者更好地体会到作者的心情和思考过程。
总之,文言文中的这七种特殊句式,虽然各有不同,但是它们都有着独特的表达效果。
在阅读和写作中,如果能够熟练掌握这些句式的用法,将会有助于写出更为优美、精炼的文言文。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上课版
高考真题解析: 1.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 2.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在这个亭子里饮酒,并以此为乐。
3.逃未复者,官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畀
:bì 给与
逃亡没有回来的,官府替他们盖房;贫穷不能盖房的, (政府)给予他们钱财 4.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
我从前克制忍耐不杀它(的原因),是因为它 在意外、紧急的时候可能有用。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大王来何操? ②沛公安在?
“何操” “安在” “操何” “在安”
句子的特点: 1、都是疑问句, 2、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它们分别作 “操”“在”的宾语。 3、宾语都前置。
规律一: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 恶、安、焉、奚”等。
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恶、 安、焉、奚”等。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 C) A、豫州今欲何至? B、童子何知? 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E、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未之有” “未有之” ②古之人不余欺也!“不余欺” “不欺余” ③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未之闻” “未闻之” 句子的特点: 1、都是否定句, 2、代词分别是“之”“余” “之” ,它们分别 作“有”“欺”“闻”的宾语, 3、宾语都前置。
规律二: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 C A、城中皆不之觉 B、时人莫之许也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未之多见也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何陋之有? 3、唯利是图。
文言文特殊句式
这些都是能趁(乘着)大王您酒酣耳热(酒醉、不清醒)之时向您 索求自己所想要的(东西)的人。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 记》)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 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 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客”与赵王谈话的用意是什 么。(2分)
c.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促织》) d.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赤壁之战》) !动词担任的定语常常后置 ,名词则不后置!
2、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 后。
类别三:中心词+之+定语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司马迁《鸿门宴》)
2、省略谓语
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省略宾语
a.投(之)以骨 (《狼》) b.君与(之)俱来 (《隆中对》)
(4)省略介词
如: a.林尽(于)水源 (《桃花源记》) b.急湍甚(于)箭。 c.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往往是形容词担任定语!
2、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 后。
类别四:中心词+定语
极少!
3、宾语前置。
类别一:否定句中 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常见否定词:不、弗、未、非、否、无、莫 常见代词:余,吾,自,汝,尔,之
a.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b.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c.臣未之闻也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宾语前置)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宾语前置)一、否定句宾语前置在否定句中,有否定副词“不”、“毋(无)”、“未”、“弗”和否定性无定代词“莫”等修饰动词,且代词作宾语,这个代词宾语一般放在动词前。
如:(1)忌不自信(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忌不信自”)(《邹忌讽齐王纳谏》)(2)毋吾以也(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毋以吾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3)未之有也(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未有之也”)(《寡人之于国也》)【具体分析】(1)句为否定句,有否定词“不”,代词“自”作动词“信”的宾语,宾语前置。
句意是: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漂亮>。
(2)句为否定句,有否定词“毋”,代词“吾”作动词“以”的宾语,宾语前置。
句意是:不用我。
(一说:“以”为介词,此句是省略句:你们不要因为我就不说了。
)(3)句为否定句,有否定词“未”,代词“之”作动词“有”的宾语,宾语前置。
句意是:从来就没有过这样的事情。
由上几例可知,辨别这类宾语前置句,一般看在否定句中有无否定词,并且代词是否作动词的宾语。
(注:古汉语中“否定句代词宾语”也有不前置的。
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句,否定句中有否定词“不”,代词“此”作动词“及”的宾语,但代词“此”却没有位于动词“及”前。
句意是: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二、疑问句宾语前置疑问句中有疑问代词“何”、“安”、“谁”、“执”、“胡”、“曷”、“焉”等作宾语时,这个宾语一般在动词的前面;如果充当介词的宾语时,这个宾语一般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一)疑问句动词的代词宾语前置(1)大王来何操?(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大王来操何?”)(《鸿门宴》)(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现代汉语语序应为“胡为乎遑遑欲之何?”)(《归去来兮辞》)(3)而今安在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而今在安哉?”)(《赤壁赋》)【具体分析】(1)句中有疑问代词“何”作动词“操”的宾语,宾语前置。
文言特殊句式的全部
文言特殊句式的整理全部————————————————————————————————作者:————————————————————————————————日期: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九年级下册《公输》一.倒装句1.起于鲁2.宋何罪之有?3.吾既已言之王矣4.胡不见我于王?二.省略句1. 知而不争2. 然胡不已乎?3.邻有敝舆而欲窃之4.必为有窃疾矣5.于是见公输盘6.虽杀臣,不能绝也。
7.将以攻宋三.判断句1.此为何若人?2.必为有窃疾矣3.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4.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5.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省略句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省略句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二.被动句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鱼我所欲也》一. .省略句1.乡为身死而不受2.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二.倒装句1.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三.判断句1.鱼,我所欲也。
2.熊掌,亦我所欲也。
3.生,亦我所欲也。
4.义,亦我所欲也。
《曹刿论战》一.省略句1.对曰:“小惠……”2.问:“何以战”3.必以分人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曹刿请见6.又何间焉?7.乃入见8.小惠未徧9.可以一战二.倒装句1.何以战2.战于长勺三.判断句1.夫战,勇气也。
2.忠之属也3.夫大国,难测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倒装句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君美甚3.吾孰与徐公美?4.问之客曰5.又弗如远甚。
6.欲有求于我也7.忌不自信。
8.臣之客欲有求于臣9.皆以美于徐公10.能谤讥于市朝11.皆朝于齐1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二.省略句1.与坐谈,2.孰视之3.暮寝而思之4.于是入朝见威王5.皆以美于徐公6.问之客曰7.能谤讥于市朝三.判断句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学习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学习【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置。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它被置于句首以加强感叹句或疑问语气。
2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3后定语。
在古代汉语中,为了突出修饰语,定语有时放在首词之后。
4介宾结构后置。
[详情]一、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
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你怎么了。
整个句子都是“你怎么了”。
你太聪明了。
二、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是宾语,宾语在前面。
在这类句子中,介词的宾语也是介词。
a.介宾倒装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b、这对我来说是什么?“你是什么”是“你是什么”的翻版。
在古代汉语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通常放在谓语前面。
都一样。
孔子说:“怎么了?”“What is crude”是“What is crude”的倒转。
那么粗俗的“和”,疑问代词“直”,助词,没有真正的意义,这是这里宾语介词的标志。
2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例如,“不自哀”是“不自哀”的倒装,可以翻译为“不为自己悲伤”。
在代词“否定”中,做代词“自我”。
另一个例子是“不要自信”,“自信”的意思是“相信自己”,意思是相信自己。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谁给了荷花的爱?“爱莲”是“爱莲”的翻版,可以翻译为“爱莲”。
“志”是一个助词,没有真正的意义。
这是宾语介词的符号。
孔子说:“什么是坏的”和“什么是坏的”是“什么是坏的”的倒转。
文言文倒装句类型
文言文倒装句类型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包括以下几种:
1. 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例如在《愚公移山》中的“甚矣,汝之不惠”。
2. 宾语前置:在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
例如在《陋室铭》中的“何陋之有”。
3. 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4. 状语后置或者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
此外,还有谓语和宾语同时前置的倒装句式,例如在《陋室铭》中的“吾谁与归”。
除了上述几种倒装句式外,文言文中还有一些其他的倒装句式,如语气词前置的倒装句式等。
这些倒装句式丰富了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让文言文更具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掌握这些倒装句式对于理解文章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至关重要。
此外,还有被动句式。
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式通常通过使用“被”、“为所”等词语来表达。
例如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的“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另外,文言文中还存在一些特殊的句式,如省略句、连动句、兼语句等。
这些句式的理解和分析需要借助上下文和语境,对于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同样至关重要。
总之,掌握文言文中的各种倒装句式和特殊句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中的含义和深层意思,更好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讲课教案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说)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如:①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公子能急人之困在安)③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百姓之谓我爱宜乎)④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乌纱之横,皂隶之俗甚矣!)二、定语后置1、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 的格式。
例如:①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精技击之少年)②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五谷是庄稼中的好种)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千里马)④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铿然有声之石)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
例如: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②云霞雕色,有喻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
(云霞绘出色彩,已超过巧妙的画师;草木装饰鲜花,不依靠神奇的绣工)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居高之庙堂,处远之江湖)3、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
例如: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②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他(陈胜)一些曾经一道给人作雇工耕田的老朋友听到了这个消息]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知其事之太子及宾客)④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求可使报秦之人)⑤村中少年好事者(好事之少年)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 的格式。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倒装句式
文言文句中,某些句子语 序与现代汉语不同,我们称之 为倒装句。其倒装现象主要有: 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 置、状语后置等。
(一)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 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 为语言表达的需要。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 公移山》)
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 (《晏子春秋》)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所 (代词,“之人”)不忍视。 《柳毅传》李朝威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 闻也。《齐桓晋文之事》〈孟 子〉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而良人未之知也。《齐人 有一妻一妾》〈Biblioteka 子〉2.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现象
文言文疑问句中,当使用 疑问代词做谓语动词(或介词) 的宾语时,该宾语往往要放在 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例如: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 谏》〈战国策〉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或师焉,或不(否)焉。(之, 宾语提前的标志)《师说》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 山记》苏轼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 要)余情其信芳(美好)。 《离骚》屈原
东望愁泣,若不自胜。 《柳毅传》李朝
1.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现 象
否定句中,当谓语部分被 否定副词修饰时,该谓语所带 宾语一般会前置。例如: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
“莫我肯顾”应理解成 “莫肯顾我”。
这样的否定副词一般有: “不”、“未”“毋”、 “无”、“莫”等。
再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欺余)(苏轼《石钟山 记》)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 齐王纳谏》〈战国策〉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1. 倒装句:把谓语动词放在主语之前的句子结构,例如:"子曰,知者不惑也。
"(孔子说,知道的人不会迷惑。
)2. 比拟句:用"如同","犹如"等词语表示比较,例如:"贪婪之心犹如风中之火。
"3. 并列句:用"与","或"等词语连接两个或多个并列的词、短语、从句,例如:"辛勤劳动,与知识相结合,方能获得成功。
"4. 定语从句:用"之","者","所"等代词引导的修饰性从句,例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5. 状语从句:用"因","所以","然则"等引导的修饰性从句,例如:"因为努力学习,所以取得了好成绩。
"6. 反问句:用反问的方式表达疑问、反问的句子,例如:"人生何以为快乐?岂止于富有与权势乎?"7. 折叠句:通过重复的方式表达强调,例如:"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也。
"8. 直接引语: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语,常用于引述他人的观点或对话,例如:"他说道:“无论经历多少挫折,我都不会放弃。
”"9. 比喻句:用一个物体或事物来比喻另一个物体或事物,例如:"人的一生就像一本书,每一页都记录着不同的经历。
"10. 排比句:通过重复相同结构的句子或短语,形成一种韵律感,例如:"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说)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如:①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公子能急人之困在安)③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百姓之谓我爱宜乎)④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乌纱之横,皂隶之俗甚矣!)二、定语后置1、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 的格式。
例如:①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精技击之少年)②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五谷是庄稼中的好种)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千里马)④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铿然有声之石)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
例如: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②云霞雕色,有喻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
(云霞绘出色彩,已超过巧妙的画师;草木装饰鲜花,不依靠神奇的绣工)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居高之庙堂,处远之江湖)3、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
例如: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②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他(陈胜)一些曾经一道给人作雇工耕田的老朋友听到了这个消息]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知其事之太子及宾客)④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求可使报秦之人)⑤村中少年好事者(好事之少年)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 的格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翻译下列句子,找到标志词并判断是何种 倒装。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 忧其君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④求人可使报秦者 ⑤马之千里者
文 言 文 特 殊 句式之 倒装句
文 言 文 特 殊 句式之 倒装句
认真听哦,亲爱的!
文 言 文 特 殊 句式之 倒装句
文 言 文 特 殊 句式之 倒装句
定语后置句小结 1、中心语+定语+者 2、中心语+之+定语+者 3、中心语+之+定语
文 言 文 特 殊 句式之 倒装句
文 言 文 特 殊 句式之 倒装句
• 组题5.
• 1、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户 2、铸以为金人十二 3、尝遗余核舟一 4、我有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 双,欲与亚父
古汉语特殊句式 ——倒装句
• 咬牛奶,喝面包,夹着火车上皮包; • 东西街,南北走,出门看见人咬狗; • 拿起狗来打砖头,又怕砖头咬着手; • 稀奇稀奇真稀奇,麻雀踩死老母鸡; • 蚂蚁身长三尺六, • 八十岁的老头儿坐在摇篮里。
《考试大纲》要求
1、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 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属于理 解层级B ) 2、题型:选择题和翻译题
文 言 文 特 殊 句式之 倒装句
文 言 文 特 殊 句式之 倒装句
学习目标
通过训练,发现并总结文言文倒 装句的规律。
通过掌握的文言文倒装句的规律 来判断并翻译文言文,力求使翻 译规范,准确,流畅。
倒 装 句:
(定语) 〔状语〕
(定语)
倒 装 句:
状语 ── 中心词 定语 ── 中心词 主语 ── 谓语 谓(动) ── 宾 介词 ── 宾
特殊句式之倒装句:
往往把宾语提到谓语动词的前面。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2.)中原北望气如山。
文 言 文 特 殊 句式之 倒装句
文 言 文 特 殊 句式之 倒装句
还有第四种哦,有些难 哟,可要好好听哟!
文 言 文 特 殊 句式之 倒装句
文 言 文 特 殊 句式之 倒装句
4.主谓倒装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 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
文 言 文 特 殊 句式之 倒装句
文 言 文 特 殊 句式之 倒装句
组题3. 凡是出现“于”“以”这样的标志
性词语的都是状语后置句吗?
1、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2、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3 、不拘于时,学于余。
4、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 于人
文 言 文 特 殊 句式之 倒装句
文 言 文 特 殊 句式之 倒装句
①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②遂与秦王会渑池。
③威振四海。
④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文 言 文 特 殊 句式之 倒装句
文 言 文 特 殊 句式之 倒装句
判断方法一
1、确定主谓宾 2、明确定状补 3、是否在其位 4、调换归各位
文 言句
文 言 文 特 殊 句式之 倒装句
文 言 文 特 殊 句式之 倒装句
4.为了强调介词宾语,将宾语放介词前。
(代词、方位词做介词宾语)
1)秋以为期 2)项王、项伯东向坐
5.“相”、“见”的特殊用法中,宾语前置。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2)府吏见丁宁。 3)及时相遣归
6.古典诗词中,有时为了平仄或压韵的需要,
文 言 文 特 殊 句式之 倒装句
还有哦,很是很是重要, 可要好好听哟!
文 言 文 特 殊 句式之 倒装句
文 言 文 特 殊 句式之 倒装句
三.宾语前置总结(高考重点)
• 1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2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3、以“之”“是” 或“惟……是”为标志
补充:否定词 “莫、未、无、毋、不、 靡、弗、勿、否、非”
判断下列是那种特殊句式,并译之
• 1.大王来何操? • 2.吾谁与归? • 3.复驾言兮焉求? • 4.时人莫之许也。 • 5.忌不自信。 • 6.自古以来未之有也 • 7.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8古之人不欺余也。 • 9何罪之有? • 10.何厌之有? • 11.惟兄嫂是依
文 言 文 特 殊 句式之 倒装句
中心语+数量词(作定语)
文 言 文 特 殊 句式之 倒装句
文 言 文 特 殊 句式之 倒装句
1、中心语+定语+者 2、中心语+之+定语+者 3、中心语+之+定语 4、中心语+数量词(作定语)
• 翻译注意: 把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前面去翻译。
文 言 文 特 殊 句式之 倒装句
组题6 .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 主谓倒装
文 言 文 特 殊 句式之 倒装句
一.状语后置
组题1 1.翻译下列句子,判断是何种倒装,并
找到标志词。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为国以礼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 ④月出于东山之上 ⑤相与枕藉乎舟中
文 言 文 特 殊 句式之 倒装句
状语后置组题2.试用划分句子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 成分的方式判断下列是那种特 殊句式,并译之
疑问代词:谁、何、奚、曷、胡、 孰、安、焉等
文 言 文 特 殊 句式之 倒装句
文 言 文 特 殊 句式之 倒装句
组题7 .翻译下列句子,总结倒装的规律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秋以为期。 3.项王、项伯东向坐。 4.一言以蔽之。 6.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7.府吏见丁宁。 8.及时相遣归 9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0.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11. 中原北望气如山。
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 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
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文 言 文 特 殊 句式之 倒装句
文 言 文 特 殊 句式之 倒装句
4、谓语前置
• 形容词或动词短语作为主语的谓语, 从主语后改放到主语前,表示强调。
1.甚矣,汝之不惠
2.美哉,我少年中国 2.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3.渺渺兮 予怀
倒 装 句:
(定语) 〔状语〕
(定语)
文 言 文 特 殊 句式之 倒装句
文 言 文 特 殊 句式之 倒装句
文言文倒装句系统归纳整理
认真听哦,亲爱的同学们!
文 言 文 特 殊 句式之 倒装句
文 言 文 特 殊 句式之 倒装句
小结:状语后置有两种类型
•1. “于”“以”“乎”为标 志词的状语后置。
•2.介词省略的状语后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