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法制烧碱联合成..
电解法生产烧碱培训
![电解法生产烧碱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7ffffd48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d0.png)
03
电解法生产烧碱的 工艺流程
原料准备
食盐
作为主要原料,通过蒸发、结晶、干燥等工序制 得精制食盐。
纯水
电解过程中需要大量纯水作为冷却剂和电解液。
直流电
提供电解所需的电能。
电解过程
将精制食盐溶解于纯 水中制成食盐水。
通过电极反应,氯气 和氢气分别在阳极和 阴极析出。
将食盐水加入电解槽 中进行电解,生成氯 气和氢气。
02
电解槽的构造与工 作原理
电解槽的构造
阴极
电解槽的负极,用于接 收电流并产生氢气。
阳极
电解槽的正极,用于接 收电流并产生氯气。
隔膜
将阴极和阳极隔开,防 止气体混合,同时允许
电解液通过。
电解液
导电介质,通常为食盐 水或氯化钠溶液。
电解槽的工作原理
01
当电流通过电解液时,水分子在 阴极被还原成氢气,氯离子在阳 极被氧化成氯气。
固废处理
对电解过程中产生的固体 废物进行分类处理,合理 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 影响。
04
安全操作与防护措 施
安全操作规程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在电解法生产烧碱过程中 ,应遵循安全操作规程, 确保生产安全。
定期检查设备
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 护,确保其正常运转,防 止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安全 事故。
严禁违规操作
电解法生产烧碱的原理
在电解过程中,食盐水溶液中的氯化钠(NaCl)被电解成钠离子和氯离子。同时,水被 电解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这些离子结合形成氢氧化钠(NaOH)和氢气(H₂)以及 氯气(Cl₂)。
电解法生产烧碱的应用
电解法生产烧碱广泛应用于化工、造纸、纺织、石油等工业领域,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 之一。
第二组 电解法制烧碱
![第二组 电解法制烧碱](https://img.taocdn.com/s3/m/3cea2a53804d2b160b4ec0ca.png)
氢氧化钠:(烧碱 火碱 苛性钠)无水氢氧化钠为白色半透 明,结晶状固体。为一种具有高腐蚀性的强碱,一般为片状或颗 粒形态,易溶于水并形成碱性溶液,另有潮解性,易吸取空气中 的水蒸气。氢氧化钠于水中会完全解离成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 所以它具有碱的通性
涉及的物质
安全使用
吸入:如尘粒浓度不明或超过暴露限值,应 戴用合适的呼吸器 皮肤:使用无渗透性的手套、工作服、工作 鞋或其他防护服装。 眼睛:戴用面罩或化学防溅眼镜
肥皂 玻璃 造纸
含氯漂白剂 有机合成
烧碱
纺织印染 有机合成
氯气
氯化物合成 农药 盐酸
氢气
金属冶炼
氯碱工业产品的用途
电解法制备烧碱的基本原理
电解法是采用电解饱和食盐水溶液生成烧碱,并副产氯气和氢气
直流电电解
饱和食盐水
烧碱、氯气、氢气
电解过程为电化学过程, 当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水溶液或熔融态电 解质时,产生离子的迁移和放电现象,并在电极上析出物质的 过程。
急救:
吸入:脱离氢氧化钠产生源或搬移患者到新鲜空气处。 眼睛接触:使眼睑张开,用微温的缓流的流水冲洗患处至少
30分钟,在流水下脱去受污染的衣服。
口服:用水充分漱口,如需要用鸡蛋清灌胃(10~15个鸡蛋
)或给患者饮水约250ml。如呕吐自然发生,使患者身体 前倾并重复给水。
储藏与运输 将氢氧化钠储藏于不漏水的镍金容器内, 放置于干净、阴凉的地方,与工作场所和 禁忌物隔离。储存地方应有单独的通风设 备。配置溶液时,应将固体缓慢地加入水 中,以放水溅和气泡。
离子在电极上放电的难易不同, 易放电的离子先放电,难放电 的离子不放电。
离子交换膜法 电解原理
电解法生产烧碱课件
![电解法生产烧碱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6ab5f0f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84.png)
优化电解槽设计,提高电解过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自动化与智能化控制
引入先进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 能化。
市场需求与竞争
市场需求增长
01
随着化工、造纸、纺织等行业的快速发展,烧碱市场需求持续
增长。
环保要求提高
02
对烧碱生产过程中的环保要求日益严格,推动企业加大环保投
电解法生产烧碱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电解法生产烧碱概述 • 电解槽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 电解法生产烧碱的工艺流程 • 电解法生产烧碱的能效与环保 • 电解法生产烧碱的未来发展
CHAPTER 01
电解法生产烧碱概述
电解法生产烧碱的定义
01
电解法生产烧碱的定义
电解法是一种通过电解食盐水溶液来生产烧碱的方法。在电解过程中,
清洁生产
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 污染物排放,实现清洁生产。
资源循环利用
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 消耗。
社会责任
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员工健康和环境 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
CHAPTER 05
电解法生产烧碱的未来发展
技术进步与创新
高效能电极材料
研发更高效能的电极材料,提高电解效率,降低能耗。
阴极
通常由金属钛或镍制成,负责 产生氢气。
隔膜
一种半透膜,允许阳离子通过 而阻止阴离子通过,以保持阳 极和阴极区域之间的电荷平衡 。
电解液
氢氧化钠溶液,作为导电介质 。
电解槽的工作原理
当电流通过电解液时,水分子在阳极被氧化成氧气和氢离子 ,氢离子在阴极被还原成氢气。同时,钠离子穿过隔膜从阳 极区域移动到阴极区域,并在阴极区域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 钠和氢气。
三种电解法烧碱生产工艺技术说明和分析比较
![三种电解法烧碱生产工艺技术说明和分析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aff739bb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75.png)
三种电解法烧碱生产工艺技术说明和分析比较
1、隔膜法:隔膜法采用的主要设备是隔膜电解槽,其特点是用多孔渗透性的隔膜将阳室和阴极室隔开,隔膜阻止气体通过,而只让水和离子通过。
这样既能防止阴极产生的氢气与阳极产生的氯气混合而引起爆炸,又能避免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次氯酸钠而影响烧碱的质量。
隔膜法的缺点主要是投资和能耗较高,产品烧碱中会含有杂质食盐。
2、水银法:此法采用的主要设备电解槽是由电解室和解汞室组成,其特点是以汞为阴极,得电子生成液态的钠和汞的合金。
在解汞室中,钠汞合金与水作用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析出的汞又回到电解室循环使用。
此法的优点是制得的碱液浓度高、质量好、成本低。
水银法的最大的缺点是会带来汞对环低。
银法的最大的缺点是会带来汞对环境的污染。
所以此法已逐渐减少使用。
3、离子交换膜法:在此法的主要设备一电解槽中,采用具有选择性的离子交换膜将阳极室和阴极室隔开,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 Na 通过,而 Cl 、 OH 和气体则不能通过,这样既能防止阴极产生的氢气与阳极产生的氯气混合而引起爆炸,又能避免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次氯酸钠而影响烧碱的质量。
离子交换膜法在建设费用、电能损耗、产品质量和解决环境污染等方面都比隔膜法、水银法优越,被公认是现代氯碱工业的发展方向。
化工工艺学考试卷1
![化工工艺学考试卷1](https://img.taocdn.com/s3/m/635916ea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98.png)
化工工艺学考试卷1精品文档《化工工艺学》试题一一、填空题(本题共20分,共10小题,每题各2分)1、在合成氨烃类蒸汽转化的过程中,从热力学角度分析有三个副反应存在析炭的可能性,这三个副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从动力学角度分析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才可能析炭。
2、按照用途的不同可将工业煤气分为四类,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煤中的水分主要分为三类,其中包括:游离水、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在合成氨CO变换工序阶段低温变换催化剂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类型。
5、在合成氨原料气的净化过程中脱硫的方法主要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类型。
6、氨合成塔的内件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电加热器三个部分组成。
7、尿素的合成主要分两步进行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方程式)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方程式)。
8、在以硫铁矿为原料生产硫酸过程中,硫铁矿在进入沸腾焙烧炉前需要达到的组成指标为:S>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HO<8%。
29、在沸腾炉焙烧硫铁矿时要稳定沸腾炉的炉温需要做到的三个稳定分别为:①稳定的空气量、②__________和③_________________。
10、电解法生产烧碱的电解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方程式)。
电解法生产制烧碱—一次盐水精制
![电解法生产制烧碱—一次盐水精制](https://img.taocdn.com/s3/m/3495f71a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d2.png)
铁栅:阻挡原盐中夹带的绳、草、竹片等漂浮性异物 溢流槽:原盐和化盐水逆向接触制成的饱和粗盐水,从溢流槽流出 粗盐水出口:化盐后粗饱和盐水流出口 桶体:由钢板焊接而成的立式圆桶 折流圈:与桶体成45℃,用于停车时放净残存的盐水,避免化盐桶局部 截面流速过大,并防止化盐水沿壁走短路,造成上部原盐产生搭桥现象 折流帽:防止盐粒、异物等进入化盐水管道造成堵塞 溶盐水进口:化盐水进入口 人孔:对化盐桶进行检修、维修
化盐桶
化盐水
主要是NaCl
过饱和盐水
Ca2+、Mg2+
SO2-4、NH3、
有机物、游离 氯等杂质
01
烧碱-纯碱法
精制目的:降低盐水中杂质对电解过程的影 响,减少电能消耗和确保点结过程安全
03
石灰-纯碱法
02 石灰-芒硝法
除掉 Mg2+
烧碱纯碱法
除掉Ca2+
A
B
Mg2++2OH- ==Mg(OH)2↓
的精制盐作为原料
课程小结
1、什么是原盐? 2、原盐的分类 3、氯碱企业如何选用原盐
原盐
火车
龙门吊车 龙门吊车 皮带输送机
盐场
集盐场
盐斗
化盐桶
1.盐斗原盐高度在篾子以上高度1~2米,操作时必须在 走台上,不允许站在盐堆上。 2.下斗作业时,必须要求篾子露出一定平方米以上的面 积,并有人监护作业。 3.吊车抓斗距离地面保持2~3米的高度,不准在斗下通 行。 4.皮带机运转时禁止跨跃,排除杂物时必须停车操作。 5.天车工开车前必须呜铃,操作中也应适时呜铃。
主要是NaCl
去除Ca2+、Mg2+后
SO2-4、NH3、
有机物、游离 氯等杂质
电解法制烧碱
![电解法制烧碱](https://img.taocdn.com/s3/m/8589cf54fe4733687e21aab4.png)
1.H2和Cl2 混合不安全 上述装置的弱点:
2.Cl2会和NaOH反应,会使得到的NaOH不纯
工业上通常选用隔膜法或离子膜法电解
生产流程
隔膜的作用:
(1)防止氯气和氢气混合而引起爆炸; (2)避免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次氯酸钠影响氢氧化钠 的产量。
隔膜法电解 以石墨为阳极,铁为阴极,采用石棉隔膜的一种电
隔膜法电解工艺流程
电解液的蒸发
1.目的:浓缩NaOH;使NaCl结晶析出 2.电解液蒸发原理:蒸汽加热
固碱的制造
将液碱制成固体碱
降膜式蒸发器:适用于粘度在 0.05~0.4Pa· s、蒸发量较小 者
升膜式蒸发器:适用于粘度 小于0.05Pa· s、蒸发量较大 者
实验内容及要求
电解的基本原理,电极反应,隔膜的作用
解方法,隔膜是由一种多孔渗透性材料成。
隔膜的作用:将阳极产物与阴极产物隔开,可使电
液和钠离子以一定的流速流向阴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
阻止OH-向阳极扩散。
电极反应及副反应
电极反应 副 反 应
Cl2 + H2O NaOH + HClO NaOH + HCl NaClO + 2HClO 12ClO- + 6H2O – 12e HClO3 + NaOH HCl + NaOH NaClO + 2[H] NaClO3 + 6[H]
讨论电流效率及电压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绘制电解工艺草图,蒸发浓缩工艺草图,蒸发制固 碱工艺草图 一次盐水开车操作(实验室现场完成) 在工艺图上标注出主要物流的名称及状态 对整个工艺进行简极: 2H+ + 2e- = H2↑ 阳 极: 2Cl- -2e- = Cl2↑
高考化学电解法制碱实验操作
![高考化学电解法制碱实验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77974ac1dd36a32d7275810c.png)
高考化学电解法制碱实验操作化学实验是考试的重点,查字典化学网为您预备了电解法制碱实验操作,希望对你有协助!电解法制碱实验题电解法制碱的主要原料是饱和食盐水,由于粗盐水中含有泥沙、Ca2+、Mg2+、Fe3+、SO42-等杂质,不契合电解要求,因此必需经过精制。
某同窗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步骤如下(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步聚1:取一定量的粗盐,置于烧杯中,参与足量的水,配成粗盐水;步聚2:向粗盐水中参与除杂试剂,然后停止过滤,滤去不溶物,再向滤液中参与盐酸调理盐水的pH;步聚3:将失掉的溶液蒸发稀释、冷却、结晶、过滤、烘干即得精盐;请回答以下效果:(1)上述实验中的过滤操作需求烧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玻璃仪器。
(2)步聚2中常用Na2CO3、NaOH、BaCl2作为除杂试剂,那么参与除杂试剂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步聚2中,判别参与B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步聚2中,假定先用盐酸调理pH再过滤,将会对实验结果发生影响,其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检验精盐纯度,需配制150 mL 0.2 mol/L NaCl(精盐)溶液,上图是该同窗转移溶液的表示图,图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分)(1)玻璃棒漏斗 (2分)(2)NaOHBaCl2Na2CO3 (2分)(3)取所得溶液的下层清液1~2滴于滴定板上,再滴入1~2滴BaCl2溶液,假定溶液未变混浊,那么说明BaCl2已过量(2分)(4)在此酸度条件下,会有局部沉淀溶解,从而影响制得精盐的纯度 (2分)(5)未用玻璃棒引流;未采用150 mL容量瓶。
烧碱
![烧碱](https://img.taocdn.com/s3/m/29ba2859844769eae009edbb.png)
(1)理论分电压(V理)
• 理论分电压是电解质开始分解时所需要的最低电压。电 解食盐水时,等于阳极析出氯电位与阴极析出氢之差。
• 计算:能斯脱方程或吉布斯-盖姆荷茨方程
①通过能斯脱方程计算
φφ0 2.30R3Tl ga氧化态 nF a还原态
上式中:φ-电极电位,V; φo-标准电极电位; R-气体常数;8.314J/K·mol; T—绝对温度,K; n -电极反应得失电子数;F -法拉第常数(96500C)
b. 计算阴极电位φ2H+/H2 阳极电极反应:H2O+2e-≒1/2H2↑+OH-查表可知φ2H+/H2 =0V, [Cl-]=3.25mol/L, [OH-]=2.5mol/L, [Na+]=5.75mol/L,查得
[OH-]活度系数为0.73,aOH-=1×10-14/(0.73×2.5)=0.584×10-14 所以, φ2H+/H2 =-0.841V。
上海 江苏 浙江 江西 福建 广东 广西 山东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2006年 36
41.5 21 9 0 0 0 53 0 5 0
2007年 0 22 11 19 0 0 0 73 0 0 0
2008年 0 0 0 0 5 0 0 0 0 0
6.5
河北 内蒙古 山西 天津 河南 湖北 重庆 湖南 四川 云南 陕西 甘肃 宁夏 新疆
2006年 20 70 43 31 63 0 6.5
15.5 8 10 7 0 0 0
2007年 10 14 0 0 25 8 0 10 21 0 0 10 8 40
2008年 0 18 20 0 16 0 0 0 0 0 20 0 0 25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19)高一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327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19)高一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327](https://img.taocdn.com/s3/m/104c4ba2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b8.png)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19)高一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327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列物质在所述变化中,既发生离子键破坏,又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A. 干冰升华B. 烧碱融化C. HCl气体溶于水D. NH4Cl受热分解2、胶体分散系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A.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B. 是否有丁达尔现象C. 是否稳定D. 是否透明3、科学家指出:多种海产品如虾、蟹、牡蛎等,体内含有[rm{+5}<]价的砷[rm{(As)}<]元素,它对人体是无毒的,吃饭时不要同时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否则容易中毒,并给出了一个公式:“大量海鲜[rm{+}<]大量维生素[rm{C═}<]砒霜[rm{(As_{2}O_{3})}<]”[rm{.}<]下面有关解释正确的应该是[rm{(}<][rm{)}<]A. 维生素[rm{C}<]具有还原性B. 维生素[rm{C}<]具有氧化性C. 该反应中[rm{+5}<]价砷被氧化D. 砒霜中毒后可服用维生素[rm{C}<]解毒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向稀的[rm{Na_{2}CO_{3}}<]和[rm{NaHCO_{3}}<]溶液中加入[rm{CaCl_{2}}<]溶液均有白色沉淀产生B. 向[rm{AlCl_{3}}<]溶液中逐滴滴入[rm{NaOH}<]溶液与向[rm{NaOH}<]溶液中逐滴滴入[rm{AlCl_{3}}<]溶液,现象相同C. [rm{2}<] [rm{g}<] [rm{H_{2}}<]充分燃烧后产物被[rm{Na_{2}O_{2}}<]完全吸收,[rm{Na_{2}O_{2}}<]固体增重[rm{2g}<]D. 向 [rm{NaAlO_{2}}<]溶液中通入过量 [rm{CO_{2,}}<]制备不出[rm{Al(OH)_{3}}<]沉淀5、下列试剂能用来鉴别[rm{SO_{2}}<]和[rm{CO_{2}}<]的是[rm{(}<][rm{)}<]A. [rm{NaOH}<]溶液B.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C. 饱和碳酸氢钠D. 澄清石灰水6、把[rm{500mL BaCl_{2}}<]和[rm{KCl}<]的混合溶液分成[rm{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rm{a 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rm{b 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
烧碱基础知识 烧碱的生产工艺与主要用途
![烧碱基础知识 烧碱的生产工艺与主要用途](https://img.taocdn.com/s3/m/f287c0c7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77.png)
烧碱基础知识烧碱的生产工艺与主要用途烧碱(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纺织、造纸等行业。
本文将介绍烧碱的基础知识、生产工艺以及主要用途。
一、烧碱的基础知识烧碱的化学式为NaOH,是一种强碱性物质。
其分子中含有一个钠离子(Na+)和一个羟基离子(OH-)。
烧碱可溶于水,能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具有腐蚀性。
二、烧碱的生产工艺烧碱的生产工艺主要有电解法和氯碱法两种。
1. 电解法:将食盐溶液经过电解,产生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
该方法的原理是利用电流通过食盐溶液,使氯离子(Cl-)在阳极上氧化生成氯气,同时在阴极上还原水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
这种方法产生的烧碱纯度较高,适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
2. 氯碱法:以氯气氧化氢氧化钠制取烧碱。
该方法的原理是先将氨水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再将氯化铵与石灰石反应得到氯化钙,最后通过加热分解氯化钙生成氯气和氢氧化钠。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规模生产,但纯度较低。
三、烧碱的主要用途烧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1. 化工行业:烧碱是制造各种化肥、染料、合成纤维等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
例如,烧碱与硫酸反应可以制取硫酸铝,用于制造合成纤维和造纸。
2. 冶金行业:烧碱可用于铝冶炼、铅冶炼和锌冶炼等过程中的碱性处理。
它可以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金属碱,从而帮助去除杂质。
3. 纺织行业:烧碱是纺织工业中的重要助剂。
它可以用于去除纤维素的天然杂质,使纤维更加柔软、光亮。
4. 造纸行业:烧碱可用于制浆和造纸过程中的脱墨、漂白等工序。
它可以去除纸浆中的有机杂质和色素,提高纸张的质量。
5. 医药行业:烧碱在制药过程中有一定的应用,如用于制备某些药物的中间体。
总结起来,烧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生产工艺主要有电解法和氯碱法两种。
烧碱的主要用途包括化工、冶金、纺织、造纸和医药等行业。
通过合理的生产工艺和应用方式,烧碱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推动各行业的发展。
电解法制烧碱的基本原理精选全文
![电解法制烧碱的基本原理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cb25d05f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d3.png)
阴极: 2H+ + 2e-
2024/9/28
H2
9
3槽电压及电压效率
根据能斯特方程式
φ(Cl2 / Cl-)= Φ0(Cl2/Cl-) + 0.05917 log n
p(Cl2)/p0 {c(Cl-)}2
其中:
Φ0(Cl2/Cl-) =1.3583V P(Cl2) / P0 = 1
即 1F = 96500C = 96500A.s =26.8A.h
利用法拉第第二定律,可计算出通过1A.h电量时,
在电极上所析出物质的量.
2024/9/28
5
1 法拉第定律
思考:当电解食盐水溶液时,1A.h的电量理 论上可生成的各产物的质量为多少?
K氯 = 35.46/26.8 = 1.323 g / (A.h) K氢 = 1.008/26.8 = 0.0376 g / (A.h)
19
3槽电压及电压效率
(4) 过电位的作用 在一定的条件下,存在过电位要消耗一部分电能,这是
不利的一面,但利用过电位的性质结合选择适当的电解 条件,可使电解过程符合需要。
思考:电解食盐水阳极产物是氯气还是氧气?
电解液中存在OH- 和Cl- ,由于Cl2 /Cl-电对的标准
电极电位为+1.38V,O2/OH-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为0.410
伏,阳极上应是OH-放电并放出氧气.实际情况是,O2在
2某024些/9/28电极上具有较高的过电位,
20
3槽电压及电压效率
相比之下Cl2的过电位较低,导致使OH-电极电位比Cl的高,保证了阳极上Cl-先放电并生成Cl2。
若以1000安 / 米2电流密度时,在石墨阳极上Cl2和O2 的实际放电为例,计算可得:
联合制碱法原理化学方程式
![联合制碱法原理化学方程式](https://img.taocdn.com/s3/m/0d716dc5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88.png)
联合制碱法原理化学方程式联合制碱法原理联合制碱法是一种常用的制碱方法,通过将硫酸钠和氯化钠混合加热反应,产生氢氧化钠和氯化氢的反应。
该方法可以大规模生产氢氧化钠,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中。
反应方程式联合制碱法的反应方程式如下:Na2SO4 + 2NaCl + 2H2O → 2NaOH + 2HCl + SO2↑反应说明上述反应中,硫酸钠(Na2SO4)和氯化钠(NaCl)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NaOH),同时释放出氯化氢(HCl)和二氧化硫(SO2)气体。
此反应是一个水解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综合过程。
硫酸钠在加热条件下会分解成Na2O和SO3,Na2O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而SO3则进一步分解成SO2气体。
另一方面,氯化钠在高温下分解成氯离子和钠离子,氯离子与水反应产生氯化氢气体。
通过这个反应,可以将氯化钠和硫酸钠这两种廉价和易得的原料,转化为氢氧化钠和其他有用的化学品,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联合制碱法广泛应用于氢氧化钠的生产。
以氯化钠和硫酸钠作为原料,在特定的反应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被用于生产肥皂、玻璃、纸张等工业产品,在制药、冶金等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制药领域,氢氧化钠被用于中和反应,调节药物的酸碱度,控制反应的进程。
在冶金领域,氢氧化钠被用于矿石的浸出、去除杂质等工艺过程中。
总结联合制碱法通过硫酸钠和氯化钠的反应,产生氢氧化钠和其他有用的化学品。
该方法在化学工业中被广泛应用。
通过制碱法的反应方程式和具体的应用举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联合制碱法的原理和作用。
联合制碱法原理联合制碱法是一种常用的制碱方法,通过将硫酸钠和氯化钠混合加热反应,产生氢氧化钠和氯化氢的反应。
该方法可以大规模生产氢氧化钠,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中。
反应方程式联合制碱法的反应方程式如下:Na2SO4 + 2NaCl + 2H2O → 2NaOH + 2HCl + SO2↑上述反应中,硫酸钠(Na2SO4)和氯化钠(NaCl)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NaOH),同时释放出氯化氢(HCl)和二氧化硫(SO2)气体。
工业上制取烧碱的化学方程式
![工业上制取烧碱的化学方程式](https://img.taocdn.com/s3/m/17105d25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50.png)
工业上制取烧碱的化学方程式烧碱,我们也称之为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它广泛应用于化工、制纤、造纸、电子、制药等行业。
制取烧碱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常用的有电解法、氨法、卤化物法等。
下面我们将介绍电解法制取烧碱的化学方程式。
电解法制取烧碱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在电解槽中,向溶液中通入稀盐酸,使其电离成H+和Cl-,同时在阳极上通入直流电流,使Cl-被氧化成Cl2释放出来。
2Cl- → Cl2 + 2e-
在阴极上反应发生了还原反应,也就是水被还原成氢气和氢氧化物。
2H2O + 2e- → H2 + 2OH-
氢氧化物会和钠离子结合成氢氧化钠。
因为氢氧化钠是强碱,因此电解槽中的溶液就变成了烧碱溶液。
Na+ + OH- → NaOH
以上的反应方程式就是电解法制取烧碱的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在电解过程中,电解槽需要使用钛制成的负极和钢制成的阳极,因为氢氧化钠会腐蚀许多金属,而钛和钢可以抵御腐蚀。
电解法制取烧碱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主要因为此法产品成本较低,而且生产规模灵活,可以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此法虽然转化效率较低,但由于阳极与阴极设置的比例可以灵活调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反应速率,从而实现更大规模的制碱生产。
总之,电解法制取烧碱的化学方程式为:
2Cl- → Cl2 + 2e-
2H2O + 2e- → H2 + 2OH-
Na+ + OH- → NaOH
烧碱的制取从根本上改变了许多行业的生产方式,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时也推动了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
液碱的生产工艺
![液碱的生产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1d614bc7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e2.png)
液碱的生产工艺
液碱,即氢氧化钠溶液,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纺织、皮革等工业领域的化学品。
液碱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氯碱法和电解法两种。
氯碱法是目前液碱主要生产工艺之一。
该工艺是通过氯化钠电解产生氢氧化钠溶液的方法。
具体工艺流程如下:首先,将氯化钠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然后将混合物进入电解槽,电解槽中有阳极和阴极,通电后,氯化钠被电解,产生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溶液。
氯气和氢气分别收集回收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则经过过滤、蒸发、浓缩等工艺步骤,最终得到所需要的液碱。
电解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液碱生产工艺。
该工艺是通过过程中利用电解原理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再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的方法。
具体工艺流程如下:首先,在电解槽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钠和水,电解槽中有阳极和阴极,通电后,水被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氢气与电解槽中的氯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
氧气通过废气处理工艺处理后排放,而氢氧化钠溶液则经过过滤、蒸发、浓缩等工艺步骤,得到所需要的液碱。
无论是氯碱法还是电解法,液碱生产的关键是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和工艺参数,确保产品质量和产能。
同时,在生产过程中还要注意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另外,液碱的包装、运输和储存也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总之,液碱的生产工艺主要有氯碱法和电解法。
两种工艺各有优缺点,但都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和工艺参数,确保产品质量和产能。
在生产过程中还应注意环保措施,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项目十五-电解法生产烧碱
![项目十五-电解法生产烧碱](https://img.taocdn.com/s3/m/dbb0f2e4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e.png)
任务一 隔膜法 电解制烧碱
隔膜法制烧碱的基本原理 隔膜法制烧碱的工艺条件分析与选择 隔膜法制烧碱工艺流程组织 隔膜法制烧碱操作控制要点 隔膜法制烧碱生产过程常见故障及排除
一、隔膜法 制烧碱的基 本原理
食盐水溶液中,主要存在四种离子:Na+、 Cl-、H+、OH-。电解槽的阳极通常使用 石墨电极或金属涂层电极;阴极用铁丝网 或冲孔铁板;中间的隔膜由一种多孔渗透 件材料做成,多采用石棉,将电解槽分隔 成阴极室和阳极室两部分,使阳极产物与 阴极产物分离隔开,可使电解液通过,并 以一定的速度流向阴极。目前,工业上较 多使用的是立式隔膜电解槽,工作原理如 图12-1所示。
NaOH含量:130~145 g/L
NaCl含量:175~210 g/L
氯气的纯度 及压力
氯气是有毒气体,不允许泄露,要保 证电解槽、管道等连接处的密封,氯 气总管的压力采用微负压-49~98Pa下操作。为避免在电解槽内Cl2 和H2混合爆炸,必须防止H2漏到 Cl2中,应控制阳极室液面高于隔膜 顶端,同时密切注意隔膜的完好情况。
6. 电流效率
电流效率为实际产量与理论产量的比值。电流效率是电解槽的一项重 要的技术经济指标,与电能消耗、产品质量以及电解操作过程关系十 分密切。较先进的隔膜电解槽的电流效率为95%~97%。
三、隔膜法制烧碱工艺流程组织
一.盐水精制工艺流程 盐水的精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溶化原盐 原盐的溶解在溶盐桶中进行,化盐用水来自于清洗盐泥的淡盐水和蒸发工段
阳极片数量,片
80
60
66
48
112
56
复合棒规格,mm
□24×24
□27×27
□29×29
□32×33
电解法制烧碱ppt课件
![电解法制烧碱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081dbc9172ded630b1cb66c.png)
氢氧化钠(片状)
氢氧化钠粉末
离子膜法氢氧化钠
小知识
氢氧化钠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 皮肤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 的硼酸溶液。 •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 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就 医。 •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 人工呼吸。就医。 • 食入:应尽快用蛋白质之类的东西清洗干净口中 毒物,如牛奶、酸奶等奶质物品。患者 • 灭火方法:雾状水、砂土。
谢谢观看!
生产历程
烧碱工业生产有苛化法和电解法两种
生产方法
苛化法: 苛化反应 纯碱水溶液+石灰乳 =========烧碱 电解 电解法: 饱和食盐水溶液=========烧 碱
• 烧碱即氢氧化钠(NaOH),亦称苛性 碱,烧碱的工业品有液体和固体;固 体白色不透明,常制成片、棒等。 • 氢氧化钠吸湿性很强易溶于水且放热, 水溶液呈碱性易溶于乙醇和甘油不溶 于丙酮。有强烈的腐蚀性,易吸收空 气中的二氧化碳变为碳酸钠,与酸起 作用生成盐。烧碱是一种无机化工产 品,应用于造纸、纺织医药等轻工业 部门,也用于金属制品加工。
概述
电解过程为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电解过程是在电解池中进行的。电解池是由分
别浸没在含有正、负离子的溶液中的阴、阳两
电解
个电极构成。电流流进负电极(阴极),溶液中
带正电荷的正离子迁移到阴极,并与电子结合,
变成中性的元素或分子;带负电荷的负离子迁
移到另一电极(阳极),给出电子,变成中性元
素或分子。
隔膜法电解
电解法制烧碱
概述 生产历程 工业生产方法
早在19世纪初,人们已经研究烧碱生产的 工业化问题。 • 1884年:石灰乳苛化纯碱溶液生产烧碱 • 1890年:使用隔膜电解槽制烧碱 • 1892年:水银法电解槽制烧碱 • 1969年:使用装备金属阳极的隔膜电解 槽制烧碱 • 1975年:离子交换膜法电解装置的使用
烧碱生产工艺流程
![烧碱生产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c85a899a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db.png)
烧碱生产工艺流程烧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都有广泛应用。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烧碱的生产工艺流程。
首先,烧碱的生产过程通常从氯化钠开始。
氯化钠经过粉碎、筛分等预处理工序后,进入电解槽。
在电解槽中,氯化钠溶液被电解分解成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
电解槽通常是由钛板或钢板制成的,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
氯气和氢气生成的过程可表示为:2NaCl + 2H2O -> Cl2 + H2+ 2NaOH。
氯气和氢气分别通过收集和处理,以便做进一步利用。
氢气可以用于制造氨水,氯气可以用于制造氯代碱。
氢氧化钠的产生主要通过下面的反应进行:2H2O + 2e- -> H2+ 2OH-。
电解过程中,钠离子(Na+)被还原成钠金属,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经过电解后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与添加剂进行混合,以调整其浓度和纯度。
然后,在蒸发器中进行蒸发浓缩,以去除多余的水分,得到所需的烧碱浓溶液。
烧碱浓溶液经过净化、杀菌等处理后,通过过滤、脱色等步骤,去除悬浮物和杂质。
最后,通过蒸发和结晶,将烧碱浓溶液中的烧碱结晶出来,并进行干燥和包装。
总的来说,烧碱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氯化钠的预处理,电解过程,氢氧化钠的产生及浓缩,净化、脱色和结晶等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仔细控制各种参数,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烧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制造纤维素纤维、制革、造纸、玻璃制造等行业。
通过精细的生产工艺流程,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烧碱产品,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同时,工艺中还需要注重环保,合理处理和利用产生的氯气、氢气等副产物,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电解法生产烧碱—电解法制烧碱的基本原理
![电解法生产烧碱—电解法制烧碱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4c23765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02.png)
9
❖ 二、电流效率 ❖ 是电解时电极上析出物质的实际产量与理论产量
的比值,用η表示。电流效率是电解生产中很重要 的技术经济指标。电流效率越高,电流损失越小, 同样的电量获得的电解产物越多。现代氯碱厂, 电流效率一般为95%~97%。
10
❖ 三、槽电压及电压效率 ❖ 槽电压:电解时电解槽的实际分解电压;电压效
电解法生产烧碱概述
❖ 电解法生产烧碱在制得烧碱的同时还生产氯气和 氢气,所以工业上电构、电极材料和 隔膜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水银法、膈膜法和离子交 换膜法。
2
❖ 水银法的电解槽由电解室和解汞室组成,优点是 电解槽流出溶液产物中氢氧化钠浓度较高,其质 量分数可达50%,不需蒸发增浓;产品质量好, 含盐低,盐含量的质量分数约0.003%。但水银是 有害物质,因此水银法已逐渐被淘汰。
❖ 思考题:写出制备烧碱的三种方法的优缺点。
13
5
❖ 氯碱工业除原料易得、生产流程较短外,主要有 以下三个特点。①能耗高;②氯与碱的平衡;③ 腐蚀和污染严重。
6
❖ 氯碱生产过程的核心部分是电解工序,各种生产 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与电解工艺的区别。除了电解 过程之外,氯碱生产过程还应包括盐水的精制和 烧碱、氯气与氢气三种产品的处理加工系统。
7
❖ 一、电解过程的基本定律 ❖ 1.法拉第第一定律 ❖ 电解过程中,电极上所析出的物质的量与通过电
解质的电量成正比,即与电流强度及通电时间成 正比。G = KQ = KIt
8
❖ 2.法拉第第二定律
❖ 当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时,电极上每析出(或
溶解)一电化学当量的任何物质,所需要的电量
是恒定的,在数值上约等于96500库仑,称为1法 拉第(用F表示)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解法制烧碱联合成本分配方法的探讨(一)摘要氯碱行业目前遵循的《电解法烧碱成本核算规程》已不适当,主要反映在联合成本分配方法上,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可变现净值法可能更适合电解法制烧碱联合成本的分配。
关键词联合成本分配可变现净值法电解食盐水生产烧碱的工艺过程大致可分为:盐水精制、电解、蒸发、氯处理、氢处理、氯气液化等。
基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Nacl+2H2O →2NaOH+Cl2↑+H2↑电解工序是联产品的分离点,电解以后分离出三种产品烧碱、氯气和氢气。
烧碱经蒸发等工序可以生产出不同浓度、不同形状的产品,如30%液碱、42%液碱、固碱、片碱等碱产品;氯气经氯处理等工序生产出各种氯产品,如液氯、盐酸、三氯化磷、二氯乙烷、聚氯乙烯、四氯化碳等;氢气经氢处理等工序生产出不同的氢产品或作为燃料燃烧。
在进行成本核算时,相应的成本分为分离前制造成本(即联合成本)和分离后制造成本。
为了对外提供财务报告,遵循配比原则,分离前的制造成本需按一定的方法分配到产品中去,烧碱生产中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来分配联合成本呢?这正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1 目前烧碱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氯碱行业执行的是94年颁布的《电解法烧碱成本核算规程》,该规程延续了原化工部84年颁布的成本核算规程中关于联产品成本核算的方法,即按分离率分配联合成本,仅对分离率进行了修订,该规程规定:隔膜电解法烧碱成本分离率为烧碱60%、氯气36%、氢气4%,离子膜电解法烧碱成本分离率为烧碱74%、氯气23%、氢气3%。
烧碱产品成本核算采用的是总成本减分离点氯气、氢气联产品成本等于烧碱产品成本。
该规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1 氯气、氢气作为烧碱成本项目的减项来计算烧碱产品成本的核算方法目前已不适当联产品是具有相对较高销售价值,在分离点之前不能被分别确认为单个产品的产品。
当一个能够生产出两种或更多产品的单一生产过程只生产一种具有相对较高销售价值的产品时,这种产品叫主产品。
副产品是相对而言只有较低的销售价值的产品。
废品是具有极低的销售价值的产品。
主产品、联产品与副产品、废品的分类会随环境、时间变化而变化。
主产品、联产品与副产品、废品的会计核算是不同的。
副产品、废品由于价值不高,可以按可变现净值作为主产品、联产品的减项,对于主产品、联产品必须单独计算成本。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碱产品国内需求旺盛,供给不足,烧碱作为氯碱企业的主产品。
随着环境和时间的变化,进入九十年代中后期,碱产品供给呈过剩状态,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烧碱价值不会有大的增长,而氯产品的重要性在上升,氢产品随着后续加工能力的增长其价值也呈上升趋势,烧碱的主产品地位已经不复存在,正因为如此,行业内有的企业已经提出“以氯定产”追求“吨氯效益”的经营思路。
根据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原则,把氯气、氢气作为烧碱成本减项的核算方法已不适当。
烧碱产品成本计算中不应出现“扣除联产品”项目。
分离点前的联合成本应采取适当的方法予以分配,分配到分离后的烧碱、氯气、氢气中去,分离后的烧碱、氯气、氢气再按各自的加工工艺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各自产品成本的核算。
1.2 由于联产品成本分配方法的问题造成碱产品与氯产品毛利率差别过大由于成本核算方法的问题造成烧碱有较大的亏损,氯产品有较高的利润,这种现象,让人很难理解。
我公司聘请的是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该事务所外方合伙人在复核我公司产品利润表时就很不理解,为什么同一公司的产品利润率有这么大的差别?类似的问题在国外并不常见。
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分离点前联合成本的分配方法造成的。
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二)国际上有关联产品成本分配方法的介绍目前国际上关于联合成本的分配方法主要有三种:实际数量法、可变现净值法、不分配法。
2.1 实际数量法将各联产品的实际产量(或理论产量),按事前规定的系数折算为相对数量,然后将联产品的联合成本以各联产品的相对数量为基础来分配。
这里所指的“实际数量”是指联产品的实物计量指标,可以是产量、重量、容量、燃烧值等。
具体运用时有系数分配法、重量法等。
例如分离空气制氧气、氮气、氦气等的工艺过程,在进行联合成本的分配时,就是把氮气、氦气产量折算为氧气的相当产量,以此为基础分配联合成本。
石油开采企业在开采石油的同时往往联产天然气,分配石油、天然气联产品成本的时候,就可以采用以产出的石油、天然气燃烧值为基础分配。
这一方法在我国使用广泛,其优点是能反映各联产品实际收率高低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对改进工艺,提高收率有一定促进作用。
实际数量法的问题在于,不是所有的成本都与实物量有关,它忽略了产品销售价格差别,使售价低的联产品可能出现亏损。
这种分配方法容易产生使人误解的联产品决策信息。
94年《电解法烧碱成本核算规程》规定“联产品成本的分离率按理论产量和产品的价格为基础确定”。
由此推断,烧碱联产品成本分配采用的是以重量为基础的实际数量法,既重量分配法。
2.2 可变现净值法可变现净值法有的教科书也叫销售价值法。
可变现净值是指分离点每种产品的销售价值。
运用这种方法,先求得联合成本的总额,然后以分离点上所有联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为基础,去分配联合成本。
如果每种产品分离后随即售出,每一产品的毛利率相等。
在具体运用这一方法时,针对不同情况,又有三种方法可供选择,即销售价值法、可变现净值法和固定毛利率可变现净值法。
对于分离点后联产品不需继续加工,可立即销售的,可以采用销售价值法。
对于分离点后联产品需进一步加工才能销售的,通常是以最后销售价格,减去为进一步生产和销售这一产品所需成本【注】,得到分离点联产品的可变现净值,再以可变现净值为基础分配联合成本。
固定毛利率可变现净值法是用联产品最后的销售价值,减去联合成本及分离点后额外的加工成本,得到联产品共同的毛利率,用以销产品的售价减毛利得到已销产品的销售成本,最后用已销产品的销售成本减分离点后额外的加工成本,得到各联产品的联合成本。
使用这种方法的基本假设是所有产品有相同的成本与销售价值比率即销售成本率,这在一个多品种的生产企业里很难见到,因此这种方法的使用受到限制。
2.3 不分配法由于联合成本的分配方法带有主观色彩,所有的分配方法都受到批评,一些企业采取了不分配联合成本的做法,期末在产品按可变现净值计价。
这一方法不太符合会计惯例,其使用范围也不是很广泛,大型肉类加工行业、罐头食品行业有的企业采取这种方法。
(三)3 烧碱生产中联产品的特点更适宜采用可变现净值法来分配分离点前联合成本选择何种方法来分配联合成本要考虑经营环境、生产工艺特点及联产品特点以及法律的要求等因素。
电解食盐水从电解工序分离出三种产品:烧碱、氯气、氢气。
这三种联产品,烧碱是液态,氯气、氢气是气态,从性能上来说有很大的不同,使用价值也很不一致,所以找不到一种符合实际数量法的共同的分配基础,也就是说,烧碱生产的联合成本的分配不适用实际数量法。
氯碱行业目前采用的是重量分配法或叫分子量分配法,联产品的分子量与分离点前的联合成本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使用该方法分配联合成本也不是很适当。
原因在于碱、氯、氢三种产品的性质有很大的不同,三种产品重量相加是没有意义的。
这里我们有必要思考一下成本计算的目的是什么?从财务会计的角度看,成本计算主要是在对外提供财务报告时确定已销产品的成本和对期末在产品进行计价。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成本计算提供的信息要有助于经营决策和分清经管责任便于控制成本。
可变现净值法满足了以上两个目的,而另外两种方法未能很好的满足这两个目的。
实际数量法满足了第一个目的,未能满足第二个目的;不分配法两个目的满足的都不好。
尽管联合成本的分配不可避免的带有主观因素,不能以因果关系为基础来分配,但从一般意义上理解,同样的盐水,耗用同样的工艺电,经过同样的加工工艺,生产出三种产品烧碱、氯气、氢气,在分离点这三种产品的毛利率应该相同,这就是可变现净值法的基本理论。
可见用可变现净值法分配联合成本比其他两种方法更具有相关性。
《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存货》第12条,在谈到联产品成本计算时有下面的一段话:“同一生产过程可能同时生产一种以上的产品。
联合产品的生产,或即有主产品又有副产品的生产就属这方面的例子。
如果每种产品的加工成本不能单独地加以辨认,那么这些成本就应按合理和一致的基础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例如,在产品可以单独辨认或生产结束时,可以每种产品相应的销售价值为基础进行分配。
”从上面这段话的意思来看,国际会计准则推荐采用产品的销售价值即可变现净值来分配联合成本。
(四)44电解制烧碱如何运用可变现净值法来分配联合成本运用可变现净值法的关键是取得分离点烧碱、氯气、氢气产品的可变现净值。
目前,分离点的烧碱、氯气、氢气产品在国内无市场价,给联产品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带来难度,可供选择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销售价值法”。
这里的“销售价”实际是指计划价,每年由氯碱协会根据上年的烧碱、液氯、氢气的市场平均价,综合考虑分离点后的追加成本,确定分离点烧碱、氯气、氢气的单价,作为行业分配联合成本的基础。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行业内不同企业的成本数据有可比性,该方法基本体现了可变现净值法的思想。
缺点是:烧碱、氯气、氢气产品的价格具有季节性的特点,价格波动很大,有时氯产品的价格波动达到30%,全年用相同的价格分配联产品成本,造成成本信息失真,可能会误导决策;另外上年的价格信息与本年有很大不同,用上年价格分配联合成本,不符合“配比原则”当期的概念;不同地区的价格差别很大,行业成本信息的可比,不应该成为使用统一价格的依据,成本信息本来就应该作为企业内部保密信息,不应该对外提供。
第二种方法可变现净值法,各企业分不同工艺,根据每月产成品价格减去分离点到产成品的单位实际加工成本(或标准加工成本),得到分离点烧碱、氯气、氢气的单价,作为分配联合成本的基础。
以下主要介绍这种方法的具体运用。
4.1 分离点烧碱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如果分离后,烧碱立即可以销售,烧碱的销售价格就是分离点烧碱的可变现净值。
例如,离子膜法制烧碱,分离出的烧碱浓度30%可对外销售,假如该企业生产的30%离子膜碱大部分对外销售,在分配联合成本时就可以用分离点烧碱产量乘以30%离子膜碱的单价,作为分离点烧碱的可变现净值总额。
如果分离后,碱产品需进一步加工才能对外销售,那就用碱产品的销售单价减去进一步加工单位成本,作为分离点烧碱的单位可变现净值。
如果一个企业有多种规格的碱产品,如:30%液碱、42%液碱、45%液碱、50%液碱、固碱、片碱等,碱产品的价格取距分离点较近,最能代表企业碱产品价值的碱产品价格。
4.2 分离点氯产品可变现净值的确定氯碱行业氯产品种类繁多,分离点氯产品加工过程有的很长,这就给分离点氯气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带来难度。
例如,用氯气作为原料,生产聚氯乙烯的生产工艺,如果用聚氯乙烯销售价格减去分离点后加工成本,作为分离点氯气的可变现净值,显得“头重脚轻”,不能真实地反映氯气的可变现净值。